综述--磁场的生物学效应(以人为对象)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对于磁场,物理学用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来描述,物理学一开始用磁场强度H 来描述磁场,后来才发现了和电场强度相对应的磁感应强度B。
严格地说,H和B不是同一术语,H是磁场,B是磁通密度(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见《电动力学》),B是H所感应的磁场,所以B又叫磁感应强度。
二者的关系为:B = u H其中u是导磁率。
磁场可以产生于变化的电场(如电流就是变化的电场),也可以产生于永磁铁,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所以在地球表面的生物都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另外,人们还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原理制作了一些用来研究生物在各种不同强度下各种反映的仪器。
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磁场参数有类型、磁强、均匀性、方向、作用时间等几个方面;就机体方面,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机体因子有磁性、组成、种类、敏感性、部位和血流速度等几个方面。
生物效应:磁场从开始作用到看见机体的生物效应,一般有一段延迟时间。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产生效应的磁场必须同时同方向地作用一段时间(叫物理作用时间),机体才发生明显的生物效应,累积的物理量中的大多数,可看作是产生生物效应的阈前量,并且是可逆的。
所谓可逆是指磁场方向和坐标(器官、细胞、分子)方向发生变化时,其发生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也变,甚至变得反相,因此应设法使磁场方向和机体方向的夹角不变,这样累积的物理量就可能达到阈值,产生可见的生物效应。
下面分别讨论地磁的生物效应以及磁效应在生物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应用:(一)、地磁的生物效应很多的星体周围都具有磁场,地球也有,我们称之为地磁场。
地球近似一均匀磁化球,但有区变和日变,区变指因为区域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磁强差别很大。
每天变化约0.0001——0.0004G/day。
磁南(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磁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平均的磁强为0.5G。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Pasteur)1862年发现,地磁场能促进所有植物的生长,在S极下,青土豆比附近的成熟快些。
人体也同样是个磁体,也有两极。
(转载)从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看磁疗的应用
(转载)从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看磁疗的应用磁场是一种看不见,而又摸不着的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但磁场对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在我国,磁场在医学保健应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古代就开始用磁石、磁铁等磁性材料调节或治疗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
宋代《济生方》有用真磁石棉裹塞耳治耳聋之记载。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亦有用吸铁石加一些药物制成药膏敷贴治疗诸疮肿毒之论述。
在现代医学教材《理疗学》中也有磁场疗法这一分支类别。
磁场疗法是一种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局部或者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在实践中,磁场疗法一方面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对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一方面也在康复保健实践中对失眠、疼痛、痉挛、炎症、损伤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要深入地研究磁场疗法的应用,需要首先了解磁场的生物学效应:1、磁场对周围神经的影响有研究认为,磁场可抑制痛觉纤维传导速度,这是磁疗止痛的基础。
2、磁场对自主神经的影响磁场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递质的含量而产生呼吸减缓、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作用。
3、磁场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通过各种实验研究证实,磁场对正常心脏无明显作用,而对病理性心脏有改善功能,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
磁场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环。
4、磁场对血液的影响磁场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
5、磁场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对正常的胃肠,磁场可以增强胃肠的生物电活动,提高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吸收。
对病理性胃肠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对于胃肠蠕动缓慢者起促进胃肠蠕动作用,对于胃肠蠕动过快者起抑制胃肠蠕动作用,对于痉挛的平滑肌起到松弛作用。
6、磁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多数实验表明磁场能提高E花环形成率,提高白细胞吞噬率,提高补体水平,提高免疫球蛋白,提示磁场具有提高正常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效应。
7、磁场对细菌的影响磁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糖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有杀灭作用。
从公开媒体上看,多位医师对于磁疗的作用有过评论。
磁场对人体的作用
磁场对人体的作用2012-05-27 18:07地球磁场的作用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形成磁层,产生极光行军、航海利用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来定向人们还可以根据地磁场在地面上分布的特征寻找矿藏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with太阳黑子)远距离通讯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发生偏转而偏离地球维持地球的大气成份生命的存在(地球“保护伞”--宇宙射线)如果人体长期顺着地磁的南北方向可使人体器官细胞有序化,产生生物磁化效应,使生物电得到加强,器官机能得到调整和增进,从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自然界,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包括人,不论它们的内部结构如何,原子和分子的电子在其轨道上运动和自旋运动。
按照现代量子力学理论,每个带电粒子周围都有一层由它自己不断发射又不断回收的虚电子云,一直延伸到无限远。
当其中某个虚光子被其他粒子吸收时,就实现了这两个粒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几乎所有实物都能带电,有的能形成内部循环电流,有的电荷只在物体的表面,但都能表现出由分子、原子产生的磁性,都能对磁场产生影响,因此,也可以说所有实物都有磁性。
但大多数物质的磁性都非常弱,只有少数物质,如铁、镍、钴和某些合金磁性才较强,也有一类物质产生微弱排斥,为抗磁性物质。
介质受外磁场作用而磁化,产生磁化电流,此电流又激发一附加磁场。
自然界有一部分物质,如铁、镍、钴和某些合金等,它的磁场强度其值可达数量级以上。
在原子内,几乎所有电子的自旋磁矩取同向排列,因而,使原子呈现磁性。
物质中有许多小磁畴,磁化已达到了饱和状态,这种物质叫铁磁质,也叫强磁质。
被磁化后,介质附近有很强的磁性。
有一部分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矩取外磁场方向排列的分子占优势,各分子的磁效应不再完全抵消,介质内部磁化强度M不为零,产生了附加磁场,于是,介质呈现宏观磁性,但是弱磁性。
还有一部分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个附加磁矩,其方向总是与外磁场方向相反,起着抵消外磁场的作用,介质呈现着宏观的抗磁性,表现为排斥性。
生物磁学的效应及运用
生物磁成像技术
生物磁感应与调控技术
利用生物磁测量技术发展出高分辨率、高 灵敏度的生物磁成像方法,有望在医学诊 断、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磁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通过感应和调控生物磁信号,实现对生物 体内生理过程的非侵入性探测和调控,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磁学的跨学科应用
利用生物磁学技术,可实现药物在体内的 实时监测和药效评估,有助于药物研发和 优化。
将生物磁学与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 学等学科相结合,可拓展出众多新的跨学 科应用领域。
05
相关案例展示
医学案例:MRI的原理与应用
原理
MRI是一种基于生物磁学原理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 ,使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并测量其共振信号,从而获得体内各组织的图 像。
应用
MRI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于脑部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具有 很高的诊断价值。同时,由于其非侵入性,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成为了现代医 学的重要工具。
农业案例:利用磁处理改善食品品质
磁处理
研究表明,利用磁场处理食品可以改善 其品质和口感。例如,磁场可以破坏食 品中的细菌和病毒,提高食品的卫生质 量;同时还可以改变食品中的分子结构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VS
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磁处理技术可以改善 种子的磁化率,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 ;同时还可以对农产品进行磁处理,提高 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生物磁学的效应及运 用
2023-11-11
目录
• 生物磁学概述 • 生物磁学的效应 • 生物磁学的运用 • 生物磁学的前景与挑战 • 相关案例展示
01
生物磁学概述
生物磁学定义
生物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在磁场中行为、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
人体与磁场什么关系
人体与磁场什么关系磁疗对人体有什么作用?1、磁疗能增强白血球的生命力,在磁场的作用下,白血球吞噬机能比较活跃,红血球和淋巴细胞的沉降变慢,有利于消炎和降低血沉.2、磁疗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氧气和铁质的吸收,排除二氧化碳和血液内的污物(有害毒素和疲劳物质).3、磁疗能在体内产生电流,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使血管扩张,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消除栓塞.4、磁疗有加强内分泌液渗透作用,纠正内分泌的失调和紊乱.5、磁疗能刺激人体的感应器——兴奋末梢神经,调节神经功能.6、磁疗能使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色胺、酸性代谢产物等扩散和消失,减轻和消除疼痛.磁场对皮肤的影响?磁场可以使皮肤的温度升高,主要由于血管在磁场作用下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所致;磁场还可以使皮肤电阻下降.最近,有人用红外线图谱观察法观察磁性床垫使用情况,在使用5分钟就发现局部皮肤温度升高,20分钟后温度升高明显.磁场对人体生物电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电、生物磁是人体内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正常人体内生物电、磁在各部位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但人致病后,这种平衡即会被打破而出现异常.因此,当人体内生物电、生物磁出现异常时,如外加以适当强度的磁场,作用于人体适当部位,根据“电磁感应”及磁与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也会使人体内处于异常状态的生物电、生物磁,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就会使人体细胞内一些违反常规的电磁运动趋于正常,疾病随之而有好转.磁场对人体血液的影响?通过外加磁场力,骨骼的造血功能得到改善,血液中的成分得到调节,如酵素、分解酶等成分合理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葡萄糖等得到正常代谢利用,因而,磁场有净化血液和软化血管、降低血脂、调整血压的作用.磁场降低血脂的机理:在磁场的作用下,胆固醇的长链和支链变成短链,成为多结晶体中心,有利于分解与代谢或通过磁场对酶的影响,防止脂肪的合成.磁场对微循环的影响?组织细胞间微小血管,也就是动静脉间微小血管自律性运动形成的循环成为微循环,又称第二心脏.微循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通过外加磁场力的作用,可明显调节微循环的自律性运动,使微循环得到显著改善.磁场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人体组织细胞内电荷运动存在微量磁场.由于外加磁场力使细胞核与细胞壁的微弱磁场增强,即电荷运动和氧化反应增强;又由于微循环的改善,使血流通畅、氧及养料供应和废物排出的功能加强.所以,组织细胞与血液物质交换增强,从而促进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磁场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磁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与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观察,发现人体在外加磁场力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功能得以改善,提高了人体的免疫能力攻击辨别能力,使健康组织不受攻击.磁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人体的脑部组织细胞及神经系统,通过外加磁场力,其功能明显改善.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病患者疗效显著;人体的脑部组织的微循环改善,脑细胞活化,促进了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脑组织功能进一步改善,从而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得以提高.许多动物实验表明,低磁场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强磁场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低.磁场与消炎、消肿、止痛?人体由于血液循环不畅、组织淤塞、缺血缺氧及水肿或有毒物质聚集而导致疼痛.通过外加磁场力,改善了血液循环,达到消炎、消肿,清除神经末梢受压和提高致痛的物质水解酶活性,使缓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钾离子等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而止痛.磁场与延缓衰老、益寿、增智?人体的大脑在一定量磁场力的作用下,脑组织细胞功能增强,改善了脑白金体的脑白金分泌量,因而有减缓老化的功效.由于改善了大脑及各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身体的整体生理功能得到加强,脑的智力因脑部微循环供氧良好而提高.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减少和消除体内自由基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磁场与消除疲劳?人体通过外加磁场力的作用,微循环改善,血流加速,强化了氧及养料的供应和废料排出,疲劳会迅速消除,体力得到良好恢复.远红外线对人体的益处?1、令水份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人体约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达80%,若血气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结成惰性水(即四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不能通过细胞膜.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即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提高身体的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精神更畅旺、头脑更灵活.进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2、改善微循环系统独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细胞之间,再透过共鸣共振,转化为热能,令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微细血管扩张;微细血管开放愈多,心脏的压力便可减少,微细血管的功能是向人体60兆个细胞供应氧气和营养,同时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若微循环系统出现毛病,会导致多种毛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关节炎、四肢冰冷麻痹等.成年人微细血管的总长度可围绕地球三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可见其重要.3、促进新陈代谢微循环系统若得到改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便可迅速排出体外,减轻肝脏及肾脏的负担.这些废物包括引致癌症的重金属:引致疲劳及老化的乳酸、游离脂肪酸和皮下脂肪;引致高血压的铀离子,以及引致疼痛的尿酸.4、平衡身体的酸碱度远红外线能净化血液,改善皮肤质素、预防因尿酸过高而引致骨络关节疼痛.负离子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负离子具有镇静作用,它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食欲,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等作用.负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负离子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加快呼吸道纤维毛组织运动,使呼吸系数增加(吸收氧气量增加20%,排CO2量增加14.5%),加强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腺体分泌增加,同时还能促进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恢复粘膜的分泌功能.负离子对新陈代谢的影响?负离子对机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及水、电解质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吸入负离子,可降低血糖及胆固醇、血钾等含量,增加尿量及尿中氮、肌酐等的排出量;同时能影响酶系统,激活体内多种酶,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还可使脑、肝、肾等组织氧化过程增强,加速基础代谢,对机体的成长发育起促进作用.负离子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空气负离子有降低血压的治疗作用,它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状况,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血糖,使PH值升高,缩短血凝时间,刺激肌体造血功能.国内有人用空气负离子治疗单纯性周围性白细胞减少症和放射治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取得一定的疗效.。
认识人体生物磁场
认识人体生物磁场从哲学角度解释人体生命科学,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当然,自身就包含着必不可少的生物磁场,生物磁场越强健康指数就越高,与外界交换信息能量的运行轨道就越通畅,好的、对身体有益的信息能量物质能够纳入体内,比如氧气;不好的、对身体无益的信息能量物质,能够干净彻底的排出体外,比如糟粕的二氧化碳。
如此,人体生命细胞得以维持正常有序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发挥出生命的本能,促使生命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朝气,从而实现我们健康、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望。
怎样来提高人体生物磁场呢?生命细胞科学里面的“自然站桩法”,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有效增强人体生物磁场的方式方法。
该方法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无论男女老少,有文化无文化,只要按照要领“站桩”,无论走路,坐汽车、地铁,看电视或者躺在床上睡觉,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实质性站桩或者意念站桩,提高、增强自身的生物磁场,促使人体生命细胞正常有序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也就是实现中医常常说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全身舒服好的健康、幸福的生命状态。
只要有顽强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而久之,你的磁场会超过他(她)人0.25--1高斯,脑电波也会不断增强,这样的结果会自然的提高自身细胞神经传导功能,达到健康长寿、幸福智慧之人生目的。
人体磁场对疾病的治疗机理地球是一个磁场,有南北两极,在宇宙中受影响而自转与公转,磁线相互影响各局部,而我们人类也有磁场,只不过他是单极,只释放磁波。
如果将以铁块在磁石上摩擦式释放,它将会被磁化,也会具有磁性,而人所具备的磁场是与生具来的,只不过这样的磁是多样性的。
包含磁,电,波,光等,所以它在特殊情况下对任何东西都起作用。
比如人类或动物,或一些物体。
假如一个人全神贯注盯着一个忙于做其它事情的人时,过一会儿,被盯看的人也会感觉有人看他,并转头看盯着他的人。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有些现象比较复杂得多。
前面提到人只具有一种磁性,而这种磁性只起释放作用,离人身体越远,磁场也就越弱;人的活动行为不同,磁场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肖红雨周万松编辑:studa9ngns关键词:磁场生物效应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磁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又取得新的进展,为了促进磁疗应用的发展与促进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1991~1997年国内关于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磁场对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于玲娜等[1]应用磁感应强度0.08~0.09T的旋磁作用于试管内的离体血液,分别作用于健康人离体血液10,15,20,25,30分钟,然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磁场作用10,25,30分钟组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15,20分钟部分标本其细胞结构有一定变化,小淋巴细胞核缩小,位于一侧,并有崩溃,中性粒细胞核缩小,细胞膜不齐,胞浆中出现空泡,单核细胞质内出现核糖聚集现象,呈团状,密度不均,红细胞在磁场作用15分钟组可见体积明显增大,不规则形红细胞较多,而空旋无磁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结构均属正常,作者认为,部分受试者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白细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应激反应,使细胞代谢加强,部分细胞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也可能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磁场使红细胞体积增大,携氧能力增加,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状态,促进代谢。
王信良等[2]报告,将小鼠置于磁感应强度0.3T 的直流电磁场中,每天10分钟,连续2周,结果白细胞数比实验前下降26.5%,停止磁场处理后2周,白细胞数继续下降32.4%,但其变化在正常值范围,作者认为可能是磁场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或是磁场影响白细胞的寿命。
肖畅等[3]报告,应用峰值为15T的脉冲强磁场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MT-2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体外处理效应,使磁力线垂直通过细胞培养板,经触发按钮发放一个脉冲为处理1次,分别每天处理2,5,10,20次,连续处理4天,结果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影响,但脉冲强磁场对MT-2细胞有明显的影响,细胞增加呈减弱的趋势,尤其经脉冲磁场每天作用20次对MT-2细胞的增加更为延缓。
浅析磁场的生物效应
浅析磁场的生物效应作者:曹泽斌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15期摘要:科学实验证明,当磁场作用于人体时,磁场对生物的分子、细胞、神经、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想全面把握磁场所引起的生物效应,就必须对磁场生物效应机制原理有个全面的认识。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磁场;生物效应;人体一、绪论很久以前,中国人和希腊人就发现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具有奇异功能的石头,这种石头可以轻松的吸起铁制的东西,如铁片等。
而且不管人们如何摆动铁片,最终总是指向同一个地方,当时人们把这种石头称作吸铁石。
尽管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无法弄清背后的原理,但这并不影响当时的人们来利用吸铁石的这种功能,早期的航海者将这种磁铁当做指南针来使用,有力的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这也就是早期的磁铁。
到了18世纪,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造磁铁了,磁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强力材料了。
尽管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但人们对磁铁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0世纪20年代,我们制造出铝镍钴,后来相继制造出铁氧体和稀土磁铁等人造磁铁,磁学科技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元件也更加小型化和实用化。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铁的吸附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
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两磁体不用接触就能发生作用。
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其实不仅是磁体,电流、运动电荷、变化电场周围空间都存在磁场,就连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磁性,我们的心脏、皮肤、大脑和其他器官都有电流活动,甚至头皮上的毛囊也会产生磁场,那么磁场对人体健康到底有何影响呢,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
二、磁场生物效应的观点争鸣关于磁场的生物效应一直是莫衷一是、各抒己见。
(一)磁场生物正效应的观点早在1997年,在世界健康组织大会上,专家们就集中讨论磁场对人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当时在生活、工作环境中静磁场流量密度低于2T时没有发现有害健康的报道。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
综述--磁场的生物学效应(以人为对象)
磁场的生物学效应(以人为对象)摘要: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这种观点已被多年来的许多实脸所证实。
早在1896年, 磁场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就已被报道出来。
后来, 磁场杭炎,促进骨生成,促进血管神经再生等作用相继被发现。
近几十年来,关于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从流行病学调查到实脸室研究也都有了一定进展。
如今,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已成为物理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以人为对象的磁场生物学效应研究的热点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磁场; 生物学效应生物磁学是研究物质磁性和磁场与生物特性及生命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随着研究的深入,磁场作用于生物的效应与机理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1 应用于生物处理的外磁场类型不同磁场的类型及其物理参数(场强大小、均匀性、方向性、作用时间等)会导致不同的磁场生物效应。
变化磁场又因频率高低不同、作用时间长短不一也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1]2 磁场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磁场能在机体内引起电动势而作用于机体,从而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这里所谓的生物效应包括正生物效应和负生物效应。
磁场并非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特定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称为“窗口效应(window effect)”,而这个恰到好处的窗口是要靠不断的摸索才能找到的。
另外,生物是具有磁性的,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中任一层次分析看,其体内都存在着顺磁性物质与逆磁性物质。
每个生物细胞都可以看做一个微型电池,也可以看做一个微型磁极子。
首先,体内存在着带电离子(表2),电荷运动产生磁场。
其次,由于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且分布不均匀,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离子在细胞膜上离子通道中迁移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物电流。
生物体的磁性、组成、种类、敏感性等同样会影响到生物学效应。
生物体内存在着顺磁性物质与逆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与磁场弱相吸引,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的磁场,比如脱氧血红蛋白等。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关键字:磁场生物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磁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最近几年来国内又取得新的进展,为了增进磁疗应用的进展与增进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1991~1997年国内关于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磁场对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阻碍于玲娜等[1]应用磁感应强度0.08~0.09T的旋磁作用于试管内的离体血液,别离作用于健康人离体血液10,15,20,25,30分钟,然后进行电镜观看,结果发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磁场作用10,25,30分钟组细胞结构无明显转变,15,20分钟部份标本其细胞结构有必然转变,小淋巴细胞核缩小,位于一侧,并有崩溃,中性粒细胞核缩小,细胞膜不齐,胞浆中显现空泡,单核细胞质内显现核糖聚集现象,呈团状,密度不均,红细胞在磁场作用15分钟组可见体积明显增大,不规那么形红细胞较多,而空旋无磁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结构均属正常,作者以为,部份受试者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个体不同有关。
白细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应激反映,使细胞代谢增强,部份细胞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也可能是引发白细胞减少的缘故之一。
磁场使红细胞体积增大,携氧能力增加,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状态,增进代谢。
王信良等[2]报告,将小鼠置于磁感应强度0.3T的直流电磁场中,天天10分钟,持续2周,结果白细胞数比实验前下降26.5%,停止磁场处置后2周,白细胞数继续下降32.4%,但其转变在正常值范围,作者以为可能是磁场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或是磁场阻碍白细胞的寿命。
肖畅等[3]报告,应用峰值为15T的脉冲强磁场作用于人T 淋巴细胞白血病MT-2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体外处置效应,使磁力线垂直通过细胞培育板,经触发按钮发放一个脉冲为处置1次,别离天天处置2,5,10,20次,持续处置4天,结果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阻碍,但脉冲强磁场对MT-2细胞有明显的阻碍,细胞增加呈减弱的趋势,尤其经脉冲磁场天天作用20次对MT-2细胞的增加更为延缓。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 “非热效应”与“特殊效应”对于弱电磁场生物效应人们常用两个名词来描述,即“非热效应”和“特殊效应”。
“非热效应”的定义不尽一致。
按文献[1]所述,非热效应(athermal effect)定义为:当生物系统吸收电磁能量后,产生的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
有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科学,因为判断“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在实验中是非常困难的。
众所周知,生物介质的电磁特性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在弱电磁波照射下可能出现组织内的热点(局部温度过高),而组织的宏观平均温升却非常小,由这种热点引起的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人认为,所谓的热“点”其空间尺寸是远大于微观分子尺寸的,在热“点”所包围的空间尺寸中各自由度的能量是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热点引起的效应仍然是热效应,而这时的能量分布、温度分布不均匀是由于热传导不及时的缘故。
但是,如果微波传递的能量对分子各自由度的能量具有选择性时,即这时介质各自由度的能量不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这样的情形就应该属于非热效应。
此外,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对生物组织的致热作用是非常迅速的,有实验证明[2]这种快速加热也可以引起一些特殊的效应,这种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鉴于此,不少文献把微波辐射下区别于传统加热引起的效应叫“特殊效应”。
2 近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实验研究进展多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许多数据充满着分歧与矛盾(见表1),使我们仍然不能对弱电磁场(波)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下明确的结论。
目前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和严格;(2)实验结果没有重复性;(3)实验结果虽有可重复性,但辐射强度还不够低,通常可导致局部的温升,而这又不易测量。
第一种情况的确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
在1997年9月14~19日召开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会议上,F.Schonborn及其合作者发表题为“RF实验条件”的文章专门阐述了微波辐射条件的严格控制问题[7],包括电磁场强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载波频率,调制频率等等参数的控制和测量问题。
人体生物磁场论
人体生物磁场论人体生物磁场论作者:玄帝人体有,光气、磁电、意念、意识四场,意识是统领,意念是收发,磁电是场能,光气是载体。
人心可与天公试比高,人体影像可摄太空,人的意识体(灵魂)可遨游宇宙!人体有不可估量的信息能量,常人不懂如何激发潜在功能,不知道什么才是人体开放,阳性事物过亢,显性意识主控着意念场,潜意识处于被压抑状态。
开放式人体气光呈现集合状,由天门穴向天宇辐射,与天空辐射场相通,头上经常有气光旋转,与宇宙意识、信息、能量场产生共振共鸣。
意识体如天马行空,好不快活!如来、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头顶显现光环,来去神速,足以说明他们修炼到一定的精神境界时,人体四场发生奇变,与天地磁电场共振、圆融,意识体随意随形,变化万端,万法随意了。
所说万法由心造,是人活在世间的修炼真谛,一旦心识扩天地,万物融通,去世时意识体,从顶门腾越而升,独立寒秋,圆通大光明,真正达到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所说平常人,平常心是指自我的现实而言,只要人活在红尘世间,都要面对现实,也符合了儒家学说的;“入世”之道。
真正修炼之人要,观人,悟事,知其真道,不迷於无常,在无常与有常之间透明宇宙真谛。
人体辐射场的强弱、高低、光色、证明修炼层次。
头顶白之光之气为;强盛、吸纳、包容之象,黄色为柔和,绿色为盛暴,红色为火旺,蓝色为畅想,紫色为穿行。
人体这些色光是天生俱来的,与宇宙的光色是相融合、通达的。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故纳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与天地磁场发生着谐振,以维持生命的正常功能。
人的许多疾患,都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场震有关。
例如;感冒、关节炎、风湿、呼吸道、头痛等等。
人体就是阴阳二气之体,无气则身亡,气亏则血不盈,“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体内气血受阻,久之凝结成病状。
中医学所讲的;“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是人体气血循环的真理。
人体阴阳二气失调就会得病,要想保持阴阳平衡,除了自身要注重保健,还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
宇宙就是一个浩大的阴阳气场、磁力场、意识场、物质场、能量场、信息场。
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作用与利用
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作用与利用磁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生物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作用与利用进行论述,旨在探讨磁场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潜力。
一、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磁场对生物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生物体本身对磁场的感知和响应,而间接影响是指磁场对生物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1. 磁场对生物体的感知磁场可以刺激生物体的感受器,如鸽子的方向感受器。
研究表明,某些动物可以感知地球的磁场,帮助其导航和迁徙。
2.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磁场有助于调节生物体内部的电流和离子交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例如,磁场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代谢过程。
二、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多种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方法。
1. 静磁场模拟静磁场是磁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特点是磁场稳定且不随时间变化。
科学家们通过静磁场模拟实验,研究生物体对磁场的感知和响应机制。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永磁体或电磁铁来产生稳定的静磁场。
2. 交变磁场模拟交变磁场是磁场的另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磁场随时间变化。
通过模拟交变磁场,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其对生物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交流电源和线圈来产生交变磁场。
三、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应用物理生物模拟磁场的研究为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以下是几个具有潜力的应用方向:1. 医学领域物理生物模拟磁场可以在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磁共振成像(MRI)就是一种利用静磁场和交变磁场原理的医学影像技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
此外,物理生物模拟磁场还可以用于刺激神经元的活动,促进神经元再生和康复。
2. 农业领域磁场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一定的影响。
物理生物模拟磁场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帮助提高植物生长的效率和产量。
例如,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并提高其抗逆性。
各种类型磁场的生物效应 共57页
1.2.1 恒定均匀强磁场的生物效应 磁场强度因素
1)把细菌放置在14千奥的恒定匀强磁场中,其生长受到抑制。
1.2.1 恒定均匀强磁场的生物效应 磁场强度因素
2) 强度高于1.25千奥的恒定均匀磁场却会促进燕麦的生长。
1.2.1 恒定均匀强磁场的生物效应
磁场强度因素
3) 果蝇长时期饲养在不同强度 的均匀恒定强磁场中、观察磁 场引起果蝇形态上的畸变
发现磁场强度为0.1-1.5千奥时,畸变不显著,但当磁场增加到3-4千奥时,畸 变率就迅速增大。
表明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一个临界值,超过阈值,磁场效果才显著。
磁场时间作用因素
采用磁场强度与作用时间的乘积作为磁场剂量。猴子放在 70千奥的超导强磁场中约1小时,心率会降低
磁场时间作用因素
另外当人走近加速器的强磁场(10-20千奥)时,几分钟内有 不能确定空间方向的感觉,如停留稍久,这种感觉消失,而 当人们离开时,又会有不辨方向、行走不稳的感觉。
我们只是对地磁场进行了简单的了解。相信随着科学的发 展,将来一定能揭开地磁场的种种迷团。
1.2 恒定强磁场的生物效应 1.2.1 恒定均匀强磁场的生物效应 1.2.2 恒定梯度磁场的生物效应
1.2 恒定强磁场的生物效应
恒定磁场:磁场强度和方向保持不变的磁场称为恒定磁场。铁磁片 和通以恒定直流电的电磁铁所产生磁场都属于恒定磁场。 强磁场一般指100奥斯特 (真空中为0.01T)以上的磁场。强磁场可分 为均匀强恒磁场和梯度场两种类型。 研究恒定强磁场的生物效应,必须同时考虑磁场强度、梯度和作用 时间等诸因素。
2009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磁场由海流产生的新理论。认为 带盐份的海水流动产生了电流和地磁。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英 国物理研究所《New Journal of Physics》。
磁生物效应
一、磁场、磁疗的作用地球是一个磁场,人类无时无刻不受地球磁场的作用与影响,地球磁场同空气、水、阳光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主要素之一。
人在磁场作用下,相应形成了人体自身的磁场,据测定人体的心、肺、大脑、肌肉和神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微磁场。
应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叫磁疗法。
主要方式是将磁体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调整经络穴位。
我国古代就有应用天然磁石治病、防病的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就记载"磁石主治固痹、风湿、肢节肿痛",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将磁石列为外用药物之一,并记载磁疗"散风寒、强骨气、通关节和消肿痛"的功能。
在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磁生物学上产生了生物磁医学这门边缘科学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由于地球自身运动的变动,包括两极缩短、赤道拉长、板块漂移、冰山融化、海平面增高等因素,使地球的磁场强度逐渐衰减,称之为"自然衰减"。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钢筋混凝土建筑剧增,高压电网纵横交错,现代化电器的增加,汽车、电车交通工具增多,人为的对地磁场、磁力线的穿透力造成干扰破坏,称之为"自为干扰"因此造成了人体的平衡被破坏。
据分析,因这种自身平衡被破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困扰着大约80%的现代人。
大地磁场环境是现代人类健康的要素,当今人类根据生命科学原理采用高科技手段将磁场作用于保健用品中,从而在防病健身,改善人体发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磁场作用于人体后,会引起哪些生物效应呢?(1)、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活化细胞,从而加速细胞内废物和有害物质排泄,平衡内分泌失调。
(2)、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状态。
(3)、促使炎症消退,消除炎症肿胀和疼痛。
(4)、增强和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5)、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
(6)、镇静作用,消除失眠和精神紧张。
二、磁场的作用与机理1、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种物理能量,物理治疗因素,作用到人体后,在体内引起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举个例子说:磁场作用到人体后,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环,可以把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氧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又可以把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带走,改善睡眠系统,加深睡眠延长夜间骨骼生长时间,从而达到增高的目的。
人体磁场运用和解释?其实中国祖先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人体磁场运用和解释?其实中国祖先早已给了我们答案!磁场这个名词相信大家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磁场不管是对地球还是宇宙来说都至关重要,世界万物都离不开磁场,而磁场也分为很多种类、如电磁场、地磁场、太阳磁场、以及生物磁场。
这些磁场无时无刻不再影响我们,也在改变着我们。
比如大家都常说的手机辐射,电脑辐射之类的都属于磁场辐射,人类本身也再带了一种能量磁场也可以辐射周围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生物磁场中的人体磁场。
磁场不仅有这些作用,还对人们生活所有相关都有影响。
那么人体磁场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经给出了答案并记录下来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解释一下把。
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
人体磁场产生与测定的研究大约有三十年左右,现处于发展过程中。
由于人体的磁场信号非常微弱,又常常处于周围环境的磁场噪声中,给测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是造成此项研究迟缓的主要原因。
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研制成功,使人体磁场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用微弱磁场测定法通过对人体磁场的检测,把所获人体磁场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推进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现在科学定义为人体磁场产生与测定的研究大约有三十年左右,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先早已经发现了人体磁场并且运用。
在公元前二世纪战国时的齐王就有以五石治病之说(磁石乃五石之一),《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慈(磁)石味辛酸寒,主治周痹风温、肢节肿痛……”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载有磁末丸“常服益眼力”。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详述了磁石治病,如“大肠脱肛用磁石未面糊调卤上”、“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之。
”等等一系列的证据表明中国早已经掌握了人体磁场的存在,并用于治疗疾病。
中国古典哲学,五经之首,《易经》是中国古人创造的一本经天纬地的伟大书籍,内容森所万象,无所不包。
是中国古人观察天、地、人。
感受世间万物而创造的。
所伟大之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人体有磁场的依据
人体有磁场的依据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南极与北极的,这就让地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要知道磁场对于人类乃至动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倘若有一天南北极突然消失了或者调换了位置,恐怕地球就要毁灭了。
其实在人体内部,也是存在磁场的,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那么,人体内部为什么有磁场?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
人体磁场产生与测定的研究大约有三十年左右,现处于发展过程中。
由于人体的磁场信号非常微弱,又常常处于周围环境的磁场噪声中,给测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是造成此项研究迟缓的主要原因。
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研制成功,使人体磁场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用微弱磁场测定法通过对人体磁场的检测,把所获人体磁场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推进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生物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其来源有三:其一,是由生物电流产生。
人体生命活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断进行的。
在这些生化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的传递,而电子的转移或离子的移动均可形成电流称为生物电流。
人体脏器如心、脑、肌肉等都有规律性的生物电流流动。
根据Biot-Savart定律,运动着的电荷会产生磁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体凡能产生生物电信号的部位,必定会同时产生生物磁信号。
心磁场、脑磁场、神经磁场、肌磁场等都属于这一类磁场。
其二,是由生物磁性物质产生的感应场。
人体活组织内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磁性,例如肝、脾内含有较多的铁质就具有磁性,它们在地磁场或其它外界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场。
其三,外源性磁性物质可产生剩余磁场。
由于职业或环境原因,某些具有强磁性的物质如含铁尘埃、磁铁矿粉未可通过呼吸道、食道进入体内,这些物质在地磁场或外界磁场作用下被磁化,产生剩余磁场。
但是,人体生物磁场强度很弱,人体生物磁场在适应宇宙的大磁场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否则就会出现异常反应枣生病。
关于磁场的生物效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了磁场对治疗有多种作用,创立了磁疗学,先后出现许多磁疗器械、设备,解除了许多病人的病痛之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场的生物学效应(以人为对象)摘要: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这种观点已被多年来的许多实脸所证实。
早在1896年, 磁场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就已被报道出来。
后来, 磁场杭炎,促进骨生成,促进血管神经再生等作用相继被发现。
近几十年来,关于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从流行病学调查到实脸室研究也都有了一定进展。
如今,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已成为物理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以人为对象的磁场生物学效应研究的热点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磁场; 生物学效应生物磁学是研究物质磁性和磁场与生物特性及生命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随着研究的深入,磁场作用于生物的效应与机理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1 应用于生物处理的外磁场类型不同磁场的类型及其物理参数(场强大小、均匀性、方向性、作用时间等)会导致不同的磁场生物效应。
变化磁场又因频率高低不同、作用时间长短不一也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1]2 磁场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磁场能在机体内引起电动势而作用于机体,从而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这里所谓的生物效应包括正生物效应和负生物效应。
磁场并非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特定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称为“窗口效应(window effect)”,而这个恰到好处的窗口是要靠不断的摸索才能找到的。
另外,生物是具有磁性的,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中任一层次分析看,其体内都存在着顺磁性物质与逆磁性物质。
每个生物细胞都可以看做一个微型电池,也可以看做一个微型磁极子。
首先,体内存在着带电离子(表2),电荷运动产生磁场。
其次,由于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且分布不均匀,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离子在细胞膜上离子通道中迁移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物电流。
生物体的磁性、组成、种类、敏感性等同样会影响到生物学效应。
生物体内存在着顺磁性物质与逆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与磁场弱相吸引,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的磁场,比如脱氧血红蛋白等。
逆磁性物质与磁场弱相斥,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比如水和脂肪等。
由于这种磁性,外加磁场、环境磁场和生物体内的磁场都会对生物组织和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即磁场的生物效应。
[2]磁生物效应一般具有几个特点1)窗口性:生物体只对某一特定强度的磁场产生效应2)阈值性:磁场在某一范围内才能引起生物效应3)滞后性:生物体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相对应的磁场作用4)协同性:很弱的外加磁场能激发很强的生物响应。
3静磁场曝露限值导则(2009)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工业用和医用静磁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体静磁场曝露增加,并促进了许多对其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在环境健康准则项目(WHO 2006)中提出了关于静态电场和磁场的健康准则文献,文献包括对静场曝露生物效应的复核。
[3] 1)曝露源地球的自然静磁场约为50μT,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在30~70μT间波动。
较高的直流输电线下方产生的磁通密度量级为20μT。
快速磁悬浮客运列车在靠近电动机处产生的磁通密度较高。
然而,无论磁悬浮列车还是常规电气化列车,乘客车厢内的场强都相对较低——低于100μT,但是乘客车厢地板下的感应电机会导致车厢地板水平区域的局部磁场达几个mT(WHO 2006;ICNIRP 2008)。
其他在居所和职业环境中的静磁场源包括磁夹扣和磁附件(如箱包、纽扣、磁性的项链和手链、磁性腰带、磁性玩具等中的)中的小型永磁体产生的局部静态场超过0.5 mT。
在磁共振过程中,磁通密度通常为0.15~3T,且曝露时间限制在1小时以内,但也可能会持续数个小时(Gowland 2005)。
这类医疗过程同样会增加职业曝露,尤其是对医疗专业人士(外科医生、放射科医师、护士和技术人员)而言。
在医疗专业人员必须非常近距离处理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遭受的曝露也会增加。
此外,当移动病人进/出MR系统时,工作人员也会遭受短时间的曝露。
最后,参与制造或维修此类MR系统的工作人员也会职业性地曝露于高静磁场中。
诸如热核反应堆、磁流体动力系统、超导发电机等高能技术也会产生强场。
在研究机构使用的气泡室、粒子加速器、超导光谱仪、同位素分离装置等设备的周围,也会出现高磁通密度区域。
会发生强磁场曝露的其他工业包括那些涉及例如生产氯或铝等电解工艺的行业,这些地方大部分工作日中的一般曝露为几个mT ,峰值曝露可达几十mT ;永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生产行业也会发生强磁场曝露。
2)体内和体外研究为检测生物体对磁通密度从几毫特至几特范围的静磁场的反应,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人体实验室研究自1994版ICNIRP 导则(ICNIRP 1994)公布以来,已进行了许多评价非移动人体曝露在8T 以下静磁场中的生理和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
如图1。
图1 人体实验室研究的历史进展总而言之,目前的信息不显示8T 以下静磁场的静止人体急性曝露会引起任何严重的健康影响。
但是,应当注意到,在头部和躯干运动时,这样的曝露可能会引起诸如眩晕的不适感觉以及某些行为能力的暂时性下降。
流行病学研究Chakeres 等2003年对各种生理参数进行评估的详细生理学研究,并未显示曝露于8T 以下静磁场会产生显著影响Shellock 和Crues 1987年8T 以下静磁场的志愿者曝露Atkinson 等 2007静磁场值为9.4T 的MRI 研究中得到确认心率和动脉舒张压也未出现变化Kangarlu 等 1999针对静止曝露于8T 以下磁场的人体的神经行为de Vocht 等 20037T ,曝露会对眼手协调和视觉对比敏感度造成暂时的负面影响,这与头部在磁场中Schenck 等 1992曝露于约2-3T 静磁场的人在移动眼或头部时,会感觉到与在静态梯度磁场移动相关联的眩晕、恶心、金属味和磁致Glover 等 2007与由运动产生的影响相比,固定立于磁场值~0.8TMRI 扫描机附近的人中,一部分(不到50%)人的姿势摇晃明显增加2006b一项针对从事1.0-1.5TMRI 设备生产的工人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的人相比,在工作时段,参与MRI 生产的人报告眩晕和口中金属味以及注意力集中问题更加频繁图2 流行病学研究的历史进展总而言之,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可用流行病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多制约,且在受长期静磁场曝露诱发癌症或其他后果的可能性上,还留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研究未显示曝露于几十mT 静磁场对各种所研究的健康后果造成严重影响,但它们无法检测出较小乃至中等程度的影响。
有可能受到更高静磁场曝露的其他职业—比如MRI 操作员—并未得到充分的评估。
3)曝露限值针对职业曝露和一般公众曝露分别给出导则。
建议导则中的职业曝露限值适用于日常或指定工作活动导致静磁场曝露的人员。
“普通公众”的术语指的是整体人员。
静磁场职业和一般公众曝露限值建议见表2Ellingsen 等1993针对瑞典和挪威氯碱厂工人的研究报告说,肺癌风险的增加达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界值,但不能证明是由磁场曝露造成的Rockette 和Arena (1983)铝业工人死亡率)略高于胰腺癌、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和淋巴—造血系统癌症的预期死亡率Kanal 等 1993从事MRI 工作怀孕期间流产的风险略高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事其他工作,显著高于家庭主妇。
R?nneberg 和Andersen 1995在挪威,两个小规模的针对铝业工人的研究报告,与静磁场曝露推测相关的癌症风险没有增加Mur 等人(1987)进行的针对法国铝业工人的研究提出,癌症死亡率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率与一般法国男性死亡率水平相比,并无明显区别Spinelli 等人(1991)在大量铝业工人中,存在脑肿瘤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SMR )为2.2;90%置信区间(CI ):1.2-3.7】的明显上升和白血病死亡率(但不是发病率)不太显著的上升B?rregard 等人(1985)进行了一项针对大量氯碱厂工人的研究25岁以上的工人中,观察到的癌症发病率与(正常的)预期相比并无显著不同a ICNIRP建议,这些限值应在应用中视为空间最高曝露限值。
b 对于特殊工作情形,如果环境可控且已采取了适当的工作方法来控制由运动产生的影响,则最高达8T的曝露是合理的。
c 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曝露限值可超过8T。
d 因为可能存在间接负面影响,ICNIRP认识到,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来避免无意的有害曝露对(某些特定)人群造成伤害,这些人群包括体内植入了电子医疗装置、含有铁磁性材料的植入物,或是可能受到飞动的铁磁性物体伤害的人群,这一系列考虑会导致限值水平有很大降低,例如到0.5mT。
4 磁场的应用1)强磁场过去人们一般将实验室电磁铁不能达到的磁场,通常指磁场强度超过2T的磁场,称之为强磁场。
2004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委员会”建议将场强超过20T的磁场定义为强磁场。
随着强磁场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强磁场的概念有了新的定义: 强磁场是指用于特定用途的利用所有技术和能力目前所能获得的最高磁场。
根据强磁场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稳态强磁场和脉冲强磁场,稳态强磁场指的是磁场强度恒定且具有任意长持续时间的磁场,脉冲强磁场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只有秒到毫秒、甚至微秒的时间。
目前国际上稳态磁场强度最高达到45T,可以重复使用的脉冲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已达到100T,持续时间达10 ms、单次使用即损坏的脉冲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甚至达到300T。
[4]目前,依托9.4 T 研究平台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可以用于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与活体波谱研究的技术。
在此基础上,主要开展基于高场磁振的脑结构功能图谱及神经递质的活体检测。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独立提出了一种导致组相位差异的机制,即水与生物大分子的交换所导致的频率变化,并将相位成像方法引入了人类新生儿髓鞘发育的研究中。
研究结果表明,水与生物大分子的交换对组织相位成像的贡献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同时,在新生儿髓鞘发育的初期,相位成像方法可以将组织中生物大分子、组织铁、髓鞘等对相位信号的贡献区分开来,从而开拓了相位成像技术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5][6]2)太赫兹波太赫兹波(Terahertz Waves, THz), 也称作T 射线通常是指频率范围在0.1~10 THz, 波长在3~0.03 mm(1 THz = 1012 Hz) 之间的电磁波。
对人体进行研究是在2005 年, Ostrovskiy 等人预测THz 辐射可能会加快烧伤修复。
为证实假设,他们分别对表面烧伤和深度烧伤的病人进行THz 辐射。
辐射参数为0.15 THz 和0.03 mW/cm2 , 每天进行7~10 次治疗, 每次15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