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 圆的面积

合集下载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时圆的面积(3)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时圆的面积(3)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时圆的面积(3)第5课时圆的面积(3)教学目标:l.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实际问题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半径为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半圆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l.半径是2厘米,直径是多少?圆周长是多少?圆面积是多少?2.半径是多少?直径是5分米,圆周长是多少分米?圆面积是多少分米?二、新授(一)问题情境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教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生:蒙古包。

师:对,蒙古包。

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

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这个蒙古包是个圆形的。

这个蒙古包占地面积是多少呢?这个蒙古包有多高呢?这个蒙古包的直径是多少呢?这个蒙古包能住几个人呢?……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

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师:对。

测量出直径就能求出它的面积。

大家来观察这个图片,这个蒙古包的直径好测量吗?生:不好测量。

师:对,从外面没法测量。

从里面测量一方面屋子里有东西不好量,另外也不容易测量准确。

测量直径不行,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测量出周长。

师:对,周长容易测。

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

板书:周长18.84米。

(二)解决问题1.提出:已知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第五单元《圆》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及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四个具体的内容,这四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会利用直尺和圆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6.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培养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7.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

8.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圆的特征及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5单元 圆第5 课时 圆环的面积(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单元 圆第5 课时 圆环的面积(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单元圆第5 课时圆环的面积(一等奖创新教案)第5 课时圆环的面积(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6 页例2。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环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能根据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谁来说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预设:S=π。

2. 揭示课题。

师:(出示光盘)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环,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环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的面积公式,认识圆环,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求圆环的面积1. 认识圆环。

(出示)师:上图蓝色的部分是一个圆环,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圆环是两圆之间的一部分。

师:在大圆中间挖去一个同心小圆,里面的圆称为内圆,外面的圆称为外圆,剩下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圆环。

师:组成圆环的两个圆有什么特点?预设:组成圆环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师:图中R 是外圆的半径,r 是内圆的半径,它们和环宽之间是什么关系?预设:R = r + 环宽r =R- 环宽环宽=R-r2. 圆环的面积。

出示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 cm,外圆半径是6 cm。

圆环的面积是多少?(1)教师引导。

师:怎样利用外圆和内圆的面积求出圆环的面积?预设:圆环的面积= 外圆的面积- 内圆的面积。

板书:用字母表示为S=π-π。

(板书)师:你还有别的算法吗?(板书:S=π×(-))(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3)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预设1 :3.14×-3.14×=113.04-12.56=100.48(c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 c。

预设2 :3.14×(-)=3.14×32=100.48(c)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 c。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教案
(2)计算过程的逻辑推理:在计算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面积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解面积计算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面积计算步骤,明确先求哪个图形的面积,再进行相应的运算。
(3)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公式运用的熟练程度。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表明实例导入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有效的。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可能是我讲授的方式不够生动形象,也有可能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举例:通过画图、剪裁、拼接等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建立: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如何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举例:利用教具、模型或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更好地理解图形的面积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1.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通过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图形面积的认识,增强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2.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推理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3.数学抽象与模型构建: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构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提升数学抽象和模型构建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素养。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5课时 圆的面积(2)》教学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5课时 圆的面积(2)》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2024年)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圆 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5圆
第5课时 圆的面积(2)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圆环
探究新知
外 圆
内r 圆O•
环 宽
R
什么叫圆环?
圆环是指两个半径不相等 的圆,当圆心重合时两个圆之 间的部分,也可以概括地说是 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之间 的部分。
12-8+3.14×12÷2+3.14×8÷2=35.4(cm) 3.14×(12²-8²)=251.2(cm²)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 cm²。
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πR2-πr2 S环=π×(R2-r2)
做一做
(教材P68 做一做T2)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 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50÷2=25(m) 10÷2=5(m) 3.14×(25²-5²)
=3.14×600 =1884(m²) 答:草坪的占地面积是1884平方米。
巩固运用
(教材P69 练习十五T5)
1.下图是一块玉璧,外直径为18cm,内直径为7cm。
这块玉璧的面积是多少?
18÷2=9(cm) 7÷2=3.5(cm)
3.14×(9²-3.5²) =3.14×68.75 =215.875(cm²) 答:这块玉璧的面积是215.875平方厘米。
(教材P70 练习十五T6)
2.下图中的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请你求出
涂色部分的面积。
6÷2=3(cm)
3.14×(6²-3²)
6cm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学习新课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

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学生可以拼出: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r2。

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圆的面积课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⑴让学生经历探索圆面积公式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
2.掌握计算圆的面积的相关公式和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1.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新知识
1.引入课题,带领学生观察一张圆形图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与圆形有关的概念。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圆的相关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

B. 讲解新知识
1.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以及运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C. 练习和巩固
1.分组练习计算圆的面积,可以使用实际物品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如橡皮、盘子等。

2.课堂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D. 拓展和应用
1.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形物品的面积,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2.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五、课程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圆的面积的相关公式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在课堂的练习中,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定义✅圆心
✅半径
✅直径
面积公式πr²。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概念,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概念,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直尺、圆规、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面积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面积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是圆内部的平面区域。

3. 探究发现: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剪切、拼贴等方法,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4. 讲解公式:详细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5. 案例分析: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与圆的面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概念2.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3.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 圆的面积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完成教材第5单元第5课时的课后习题。

2. 拓展练习:查找一些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课后作业的设计还需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的关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教具准备:圆规,三角板,课件,圆片。

学生学具:圆规,尺子,白纸,圆片等。

四、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1.圆的认识……………………………………………2课时左右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3.圆的面积……………………………………………5课时左右4.扇形……………………………………………… 1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确定起跑线……………………………………………1课时第 1 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介绍“神奇的圆”。

老师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例如:圆是一种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很神奇的图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

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兽牙上打的孔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大约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制成了第一个轮子;大约四千年前,人们发明了车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并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计算器和一些实际的圆形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圆形的物品,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他们能否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

2. 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向同学们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给同学们一些例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4. 作业布置:我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会利用板书,清晰地展示计算步骤,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面积。

圆的直径:10cm答案:圆的面积为78.5平方厘米。

2. 题目:一个圆的半径是8cm,求这个圆的面积。

答案:这个圆的面积为200.96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同学会遇到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五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直尺,圆规,黑板。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剪刀,一些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他们能从这个模型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们可能会说圆的形状,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等等。

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否能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那样计算圆的面积呢?2. 讲解:我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圆的半径。

我解释说,圆的面积可以用公式πr²来计算,其中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r是圆的半径。

我让学生跟我一起大声说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3. 演示:我拿出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

然后我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并用量尺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然后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圆的面积。

4. 练习:我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如: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们可以用圆的面积公式πr²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πr²,以及一些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直径为1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多少?2. 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 3.14 × (12 ÷ 2)² = 113.04 平方厘米2. 3.14 × 5² = 78.5 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面积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都比较清晰,但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错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的面积综合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的面积综合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的面积综合应用(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将圆的面积与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联系起来,增强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并熟练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2. 能够将圆的面积问题与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的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综合应用2. 重点内容:圆的面积公式、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里寻找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并熟练运用圆的面积公式,以及能够将圆的面积问题与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面积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面积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圆的面积是一个常数的概念。

2.如何灵活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书本:《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圆规、计算器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圆的面积吗?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二节:概念讲解1.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例题演练。

第三节: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第四节:拓展应用1.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

2.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拓展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加深对圆的面积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了解更多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综合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综合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综合应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综合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的面积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圆的面积计算器、剪刀、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周围的圆形物体呢?比如硬币、圆桌、轮子等等。

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由圆形构成的,那么你们知道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2.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πr²(其中π约等于3.14,r是圆的半径)。

我们可以通过圆的直径来求出半径,因为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3. 例题讲解:假设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它的半径就是5厘米。

我们可以将这个半径代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得到这个圆的面积是:3.14×5²=78.5平方厘米。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圆的面积计算器,计算一个直径为12厘米的圆的面积。

5. 圆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假设我们有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形的花园,我们需要计算这个花园的面积,看看它有多大。

我们可以将直径除以2得到半径,即1米,然后代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得到这个花园的面积是:3.14×1²=3.14平方米。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πr²七、作业设计(1)直径为14厘米的圆;(2)直径为16厘米的圆;(3)直径为20厘米的圆。

2. 应用题:小明有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鱼塘,他想知道这个鱼塘的面积是多少。

请你帮小明计算一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都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3圆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3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3圆面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圆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圆面积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圆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圆面积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圆面积的概念理解;2. 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1)课件及教具:计算器、黑板、白板、标尺、圆规等;(2)复习相关知识点,准备讲解材料;(3)制定互动游戏及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2)准备好必需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调查学生对作物研究及农业生产的兴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到农业生产中“井字田”、圆形和圆环形气球的制作等需要对圆面积的计算,从而调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态度。

(2)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圆面积”,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重点。

2. 概念阐释(1)教师针对学生常见的圆形认识介绍圆的定义,并介绍“半径”、“直径”等基础几何术语。

(2)老师利用简单的图示及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圆面积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基础概念。

3. 操作方法讲解(1)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采用直观教学,演示计算圆面积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2)教师使用多个例子,让学生跟着老师进行计算,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4. 拓展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圆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算圆形花坛、列夫勒球(一种橄榄球)、农作物研究中的田间试验田等,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实际用途。

(2)老师运用多种问题或游戏,加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准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时,我考虑了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圆的面积,深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应用和巩固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注意到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分割和近似来计算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将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并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和圆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学具包括纸张、剪刀和直尺,用于学生自己进行分割和近似计算圆的面积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课题。

我会展示一个圆形蛋糕,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个蛋糕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给出答案。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圆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和回顾。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考察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我选择了教材中关于圆的面积的章节,并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1.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2.学生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如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计算过程的准确性等。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对圆的面积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以便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有困难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对于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学生,设计专门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6.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发展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通过学习圆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际例子进行验证?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验证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圆的面积知识的理解。
4.尝试解决以下实际问题:假设你需要为一个圆形花园设计一个围栏,已知花园的直径为10米,请计算围栏的长度和花园的面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灵活计算。
2.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将圆的面积概念与实际图形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圆的面积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圆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提供计算圆的面积的题目,包括直接给出半径、直径以及实际问题等。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 圆环的面积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  圆环的面积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圆环的面积学习目标:1.掌握圆环和“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环的面积。

2.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旧光盘、古建筑图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学教材P68、69的内容,然后结合学具和组内成员一起探究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把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还存在的疑问提交全班共同解决。

带★的可以选做。

知识储备1.填空(1)一个圆的面积扩大9倍,周长扩大()倍。

(2)将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平均分成32等份,通过剪拼等活动,摆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3)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比较,()的面积大。

(4)有大小两个圆,大圆直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小圆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62.8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自主与合作学习(一)自学教材P68的内容。

(二)拿出准备的光盘观察,1.光盘的面积是( )的面积,求它的面积的方法是()。

2.解决问题光盘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自主列式解答(2)组内展示自己的方法后,归纳总结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3.一个环形铁片,内圆半径是6厘米,环宽是4厘米,求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外圆半径是()厘米,根据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列式计算为:自学教材P69例3的内容,然后结合学具和组内成员一起探究“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的面积计算方法。

问: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阅读理解:“外方内圆”求的是()比()多的面积。

“外圆内方”求的是()比()多的面积。

分析解答:左图右图达标检测1.判断(1)在同一个圆内,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2)在一个大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形成了一个圆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2)动手操作。

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rr=∏r2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圆
第5课时圆的面积(2)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割补的方法,让学生回忆旧知,应用类比迁移和小组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实践操作和分析过程中,体会以直代曲的转化思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价值,促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飞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的?
【新知探究】
【一、自主预习】
1、已知r=2厘米,怎样求C?
2、判断: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50的平方=50×2 ( )
(4)50的平方=50×50 ( )
(5)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3、你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求的?
4、自学教材第67—69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把127页上的圆剪下来,按书上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说说你有些什么发现?
【二、合作探究】圆的面积怎么求?
1、观察老师的演示,(把圆剪、分、拼)思考:
①拼组的是( )形。

②拼组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拼组后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因为:拼组后的图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①学习例1,说说解题方法,完成做一做例1。

②学习例2,说说怎样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三、拓展归纳】
1、一个圆可以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即C÷2=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

2、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 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2.已知圆的周长c,求d=(),求r=()。

3.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就扩大()倍,周长就扩大()倍,面积就扩大()倍。

4.环形面积S=()。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7.圆的半径增加1/4圆的周长增加(),圆的面积增加()。

8.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
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9.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周长
长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在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再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面积为()平方厘米。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
吗?12.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平方厘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