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合集下载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最全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2015-02-05 国历书画国历书画点上面蓝色小字加关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山水手卷设色布本 1897年作乘云注雨立轴设色纸本1922年作题识:乘云注雨。

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于京华。

钤印: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

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的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

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立轴己未(1919年)作雪溪高士图立轴1939年作龙山七子图立轴设色纸本 1874年作款识:龙山七子图。

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湖栗,茯根陈节暨馀也。

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

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

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以为点缀焉。

滨生弟璜并识。

钤印: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

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

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

《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清代早期画圣王翚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早期画圣王翚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早期画圣王翚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我们这里分享清朝早期人称画圣大画家王翚精品绘画作品。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

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

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

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

在四王中比较突出。

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

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传世作品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江深草阁图》《仿黄鹤山櫵秋山萧寺图》《仿巨然溪山雨霁图》《仿巨然楚山欲雨图》《万壑千岩图》《庐山听瀑图》《寒塘鸿鶒图》《山窗读书图》《石磴林泉图》《溪山红树图》《山阴霁雪图卷》《岩栖高士图》《仿巨然夏山图》《仿王蒙秋山草堂图》《仿巨然夏山清晓图》《水竹幽居图》《青溪送别图卷》《晚梧秋影》《杏花春雨图》《庐山白云图卷》《李成关山雪霁图》《夏山烟雨图》《夏五吟梅图》《山水图》《山川浑厚图》《仿黄公望山水图》《秋山万重图》《陡壑奔泉图》《九华秀色图》《仿巨然烟浮远岫图》《桃花鱼艇图》《唐寅诗意图》《水阁幽人图》《山窗封雪图》《草堂碧泉图》《江山秋色图》等。

高山流水图

高山流水图

高山流水图
《高山流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梅清的国画作品。

该画纸本墨笔,幅面250×12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特点
《高山流水图》绘一座圆柱形突兀山峰矗立在群峰之中,一旁山壁陡峭奇险。

山下苍松掩映,松下有一隐士席地盘坐,正在观看对面的瀑布。

山石皴线,老笔纷披,石上苔点,极为随意。

画中自题:"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笔意,甲戌中秋前一日,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二。

"甲戌年即公元1649年。

梅清对后世画家影响很大,尤其是石涛,从此幅中我们仍可看出两人在艺术上的相通之处。

作者简介
梅清(1623—1679),安徽宣城人,字渊公,号瞿山,别号有瞿硎、梅痴、梅楞、柏枧山口人、新田山长、敬亭山农、莲花峰长者等等。

别号大部分来于他的居住地。

其祖上为历代名臣才子,故家藏书丰富。

明清易祚时,他移居乡村,寄情书画。

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大批士人投入清统治者的怀抱。

梅清也跃跃欲试,然而四次落榜。

从此远离仕途,开始优游名山大川。

梅清对元四家、明代的沈周的画法能深入地研习,同时注重师法自然,梅清把全部心血消耗在绘画和诗歌的创作上,大自然的美彻底涤荡他的尘俗“宦梦”,他又开始欣慕出世的方外生活,常和僧人来往,思想愈加清逸和空幻。

他尤其喜爱黄山的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胜景。

他的山水绘画也多描绘黄山景致。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与国画大师、国画爱好者互动交流!国画教学国画欣赏国画新闻国画视频国画创作国画买卖人物画山水画水墨画院体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国画相关,这里都有1、白雪石笔下的漓江山水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1915-2011)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

白雪石的作品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白雪石漓江渔歌1990年作白雪石生于北京,久居皇城,见惯了荣辱兴衰,听惯了大曲小调,所以他心明似月,心静如水。

这也正如他笔下的漓江山水一般。

白雪石叠翠一平如境的江面,远近迷离的群山,青翠欲滴的竹林,江湾待渡的渔舟竹筏。

欣赏雪石老人的漓江山水,你可以处处感受到这种宁静的田园诗情。

他笔下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清纯静美、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

白雪石漓江烟雨1987年作白雪石漓江风情白雪石云涌桂山青1995年作白雪石漓江春色白雪石奇峰竞秀白雪石漓江渔村白雪石夹岸奇峰映碧波白雪石渔归白雪石漓江帆影白雪石漓江之春白雪石云锁桂山1992年作白雪石象山春晓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烟雨白雪石青峰云起白雪石漓江春早白雪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白雪石奇峰满翠白雪石漓江放舟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渔村晓雾2、李可染笔下的漓江山水李可染《漓江胜境图》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共二十余幅,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采一炼十”的阶段,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

李可染《漓江纪游》1963年作可染先生在题识中说,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消减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将漓江山水的奇秀蕴籍,不同角度山势的深远高远,用艺术家的“心游”共冶一炉。

所谓“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景也。

”艺术家以无限的自由描绘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海上画派名家之一杨伯润的山水画,西湖十二景,美!

海上画派名家之一杨伯润的山水画,西湖十二景,美!

海上画派名家之一杨伯润的山水画,西湖十二景,美!杨伯润(1837~1911)清代书画家,海上画派名家之一。

字佩夫,一作佩甫,号茶禅,别号茶禅居士、南湖,一作南湖外史(按海上墨林作名伯润,字佩甫非是,盖佩甫画用字行),室名南湖草堂、语石斋。

浙江嘉兴人。

父杨韵,山水画自然高妙,故禀承家学。

亦工诗,善书、画。

书近颜、米,骨秀天成。

尤工行草。

山水规摹董其昌。

咸丰时,在上海鬻画养母。

其画四十以后始立门户,喜用长锋紫须,点缀烟树,故出笔锋锐,气韵清邈。

便格局不甚严谨,峰峦更少变化。

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

卒年七十五。

著《南湖草堂集》《语石齐画》。

王韬在《瀛壖杂志》中云:“佩甫于今杨补之,画专山水重当时。

”杨伯润《西湖十二景》,册页(十二开),设色绢本,尺寸24.5×27.5 cm,约0.6平尺(每幅)。

(一)雷锋夕照。

夕阳红更好,塔影落甘园。

笑语游人散,纷纷入暗门。

伯润。

(二)曲院荷风。

浴热饮冷泉,归去晚凉天。

清香逐人远,好上总宜船。

杨伯润。

(三)保叔眺远。

野云秋共白,隄柳晚逾青。

杨伯润。

(四)断桥残雪。

亭外半青山,修梁影亦寒。

往人传粉本,白鹤立阑干。

杨伯润。

(五)柳浪闻莺。

莺啭最高枝,新缫柳万丝。

我来春已老,心事落花知。

杨伯润。

(六)三潭印月。

仿唐子畏意,南湖外史伯润。

(七)苏堤春晓。

月落动疏钟,纷纷柳岸风。

鸟啼人未起,日出五云东。

伯润。

................................................(八)平湖秋月。

寒光一夕铺,行处片云无。

秋风飘桂子,点点落冰壶。

杨伯润。

(九)钱塘观潮。

灯火是西兴,江空帆影轻。

湖来云气散,水月雨分明。

杨伯润。

................................................(十)花港观鱼。

仿郭恕先笔法。

杨伯润。

................................................(十一)南屏晚钟。

清朝“后尚左手”画家高凤翰二十三幅精品佳作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后尚左手”画家高凤翰二十三幅精品佳作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后尚左手”画家高凤翰二十三幅精品佳作绘画作品赏析展开全文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

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我们一起分享清朝中期扬州派画家高凤翰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高凤翰(1683~1749)胶州大行高氏二十十一世,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

汉族,山东胶县城南三里河村人。

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

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

有《砚史》,《南阜集》。

主要传世作品有《设色牡丹图》、《清白柱石图》、《富贵清高图》、《荷花图》、《自画像》、《雪景竹石图》、《雪景山水》、《莲塘清供图》、《草堂艺菊图》、《杂画图之秋海棠玉簪》、《山水书法册(六开)》、《天台白松图》、《素袜凌波图轴》、《与叶芳林合作》、《岁寒三友图》、《寿石图》、《题赠冷仲辰斗室诗》、《仿元人君子图》、《赠宋霞陵表侄并赞》、《锦绣富贵图》《影瘦香寒图》、《蕉竹文石图》、《寒林鸦阵图》清朝中期高凤翰《设色牡丹图》赏析清朝中期高凤翰《设色牡丹图》纸本设色182cmx53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清代早期恽寿平五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早期恽寿平五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早期恽寿平五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自清朝建立至清康熙年间,是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

今天介绍清初六大家最后一位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后以此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上店人。

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擅长山水,尤以写生花卉蜚声画坛,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花”一派,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

应该说,恽寿平的写生花卉成就比他的山水画更为突出。

他的花卉风格清新细丽、淡雅秀逸,以广泛的题材、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秀润的笔墨和设色,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法。

恽氏大胆尝试,“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花卉写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恽寿平在诗文、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吸收古代名家之长,“以王献之为体,以褚遂良为面,以黄庭坚为骨”,圆润劲利,精彩照人。

他的诗文成就也很高,留有千余首诗作。

他的诗大都是他生活的真实感受,顾祖禹将他的诗与屈原、陶潜、杜甫诗歌相提并论,可见其诗文成就之高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双清图》《高岩溅瀑图》《汪懋麟像》《桃花图》《松竹图》《高岩乔木》《山水花鸟图册》《富春山图》《罂粟花图》《香林紫雪图》《剑门图》《红莲绿藻图》《公牧坐听松风图》《蓼汀鱼藻图》《禹穴古柏图》《牡丹图页》《春风图页》《灵岩山图》《五清图》《万壑秋声图》《艳秋图》《载鹤图》《乔柯修竹图》《国香春霁图》《荷花芦草图》《仿董源溪山无尽图轴》《桂花紫薇图》《荔枝绶带图》《三清图》《拟陆天游笔意》《古松叠嶂》《九兰图》《双松流泉图》《仿倪瓒古木丛篁图》《古木垂萝图》《秋海棠图》《三友图》《东篱图轴》《刻露清秀图轴》《鱼藻图轴》《茂林崇山图轴》《晴川揽胜图》《仿古山水图》《林居高士图》《苍松翠竹图轴》《乔松图轴》《落花游鱼图》《石竹图》《玉堂富贵图》《出水芙蓉图》《一竹斋图卷》《山水花鸟图册之乔柯急涧》《层峦烟树图》《蔬果册页》等。

清朝晚期山水画大师戴熙二十幅书法及山水精品绘画赏析

清朝晚期山水画大师戴熙二十幅书法及山水精品绘画赏析

清朝晚期山水画大师戴熙二十幅书法及山水精品绘画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清朝约200年来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榖祥、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被称誉一时。

我们首先分享清朝晚期戴熙山水画作品。

戴熙(公元1801—1860年),清代画家。

字醇士,号鹿床、榆庵、松屏、莼溪、井东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咸丰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辞官归里后主持崇文书院。

擅画山水,学王恽笔墨,兼师宋元诸家,尤善花卉及竹石小品,能治印,著有《习苦斋集》《题画偶录》等。

主要传世作品有:《云岚烟翠图》、《忆松图》、《煮茗读画》、《老柳鸣禽图》、《幽居图》、《山水四屏》、《山水图》、《山水册》八贞、《山水图》、《重峦密树图》、《松山访友图》、《石梁雨来亭图》、《秋陂萧爽图》、《溪山流涓》、《行书七言联》、《行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行书七言联》、《回岩走瀑图》、《山水图卷》等。

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

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

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引用山野村夫博客张大千山水画集(上)张大千(1899-1983)国画大师。

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字大千,别戌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内江人。

幼随母、姐、兄习画,继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

1917年春随兄张善子留学日本,学习染织技术,自习绘画。

1919年回国居上海,拜曾熙为师习书法。

继拜李瑞清为师习诗词、书法。

1925年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展览,崭露头角,从此开始专业画家生涯。

习画以石涛为中心,兼学八大山人、石溪诸名家,吸取古代众家之长。

从20年代起转向外师造化,足迹遍布名山大川。

1936年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畅游蜀中名胜。

1941年往敦煌莫高窟等地临摹壁画,寻求中国绘画之源。

1948年赴香港、台湾举办画展。

1950年印度举办画展,从此离开大陆,旅居香港、阿根廷、巴西等地。

1956年在法国举办画展时与西画大毕加索相会于毕宅,交流画艺。

1958年在纽约举行的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其国画《秋海棠》荣获金奖,被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

1969年举家迁往美国居住。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总结其走过的艺术历程。

1976年回台湾,1978年在台北外双溪畔建成“摩耶精舍”,从此定居于此。

其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兼长,亦工诗词、书法、篆刻,精鉴赏,富收藏,广交游,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享盛名之国画大师”现台北及内江均建有张大千纪念馆。

从落款看可能是膺品名称:张大千1947年作溪山兰若图立轴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20×50cm 介绍:此图为张大千1947年所作。

根据画家本人题记,此图是参仿五代画家巨然笔法而成。

全图采用高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原则,作品既体现了峻岭叠峦的高大雄伟,又通过溪水蜿蜒、楼阁走廊刻画山水的幽远深邃。

全图青绿设色,从而烘托出一派超离尘世、恍若仙境的非凡气氛。

而作品前景徐行的游人,则又与远景的楼阁形成了某种呼应,是张大千意图实现中国传统山水画可游可居之理想意境的迁想妙得。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图.文/香儿的空间复制.编辑/齐鲁人【齐鲁人按】“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

他们接受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

这种思想得到皇室的认可和提倡,被尊为“正统”。

“四王”和吴历、恽寿平又合称“清初六家”,影响后世三百多年。

“四王”各自的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虞山”(王翚)两派。

对“四王”的评价,见仁见智。

有说“四王”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传统技法和理论,为中国画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画,必先临“四王”;亦有说“四王”导致程式化的倾向,以至其后的承袭者们,往往只得古人僵化的躯壳,而未能尽山川之本真。

对艺术的认知,向来如此。

王时敏山水作品《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太仓(今属江苏)人。

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

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

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

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

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

此为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之一,作品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

这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其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

《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133.2厘米横6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

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

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

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

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

中国宋元明清古山水画

中国宋元明清古山水画

• 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联系在一起,称为 “南宋四大家”。马远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 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 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使 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其山 水画一般是远山奇峭,近石方硬,远景简练,近 景凝重。“其小幅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 直下而不见其角,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 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 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 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 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
• 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 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 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 品。
国的象征手法。在这种背景下,文人画开始全面兴起,更多的业余画家出现,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在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人画画,中
国画也自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元代的文人画,更加强调以画“寄兴”,画画是为了修生养性,而不是
为了出售。他们认为绘画的精神来自画家的天分和感受,而不是后天技法造
就,所谓的"观画知人",就是在强调画与人修为的关系。因此,画家主要花
四季山水图卷—刘松年




四季山水图卷简介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 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 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 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 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 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 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 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后受王鉴赏识,被其收为弟子,教他读书和学习书法。

又从师王时敏。

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王维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峦远渚、巨然的秋山萧寺、王诜的渔村小雪、米氏父子的云山烟雨以及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的作品,都是他摹绘的对象。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山村雨霁图》立轴绢本浅绛设色王翚存世作品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仿古代名家画迹,多是长篇巨制之精品,一般为皇宫王府收藏。

如现藏首都博物馆的《万壑千崖图》和上海博物馆的《仿关仝溪山晴霭图手卷》,都是拟古精品。

另一类是即兴写实小景,笔墨简洁清新,内容生动活泼,多为友人相互馈赠,或应遨酬请的作品。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仿古山水册页》十二开。

虽然题识大都写着“临仿某家”的字样,但明显看出是以古人技法、自家笔墨来图画生活现实中自然景物的。

除上述两类比较典型的风格之外,尚存一部分介乎两类之间的作品,它们既是摹写古人名迹,同时又是述说自己的理解、图画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

这类作品由于情动而援笔,并且有古人成法在胸,因此轻车熟路,所以画来神畅笔活,在不经意中,往往出现很多逸品。

《山村雨霁图》就属这一类。

此图以宋元笔墨,画作者游历过的山川村落:时雨才过,山水澄鲜,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屋舍明丽,白云飘忽,令人心旷神怡。

它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楚山欲雨图》、《夏山烟雨图》、《溪山晴霭图》同为姊妹篇,是描绘山中从“欲雨”、“雨中”、“雨停”到“雨后”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生动逼真,表现了石谷的高超技巧,这就是所谓“从古人处得构景雄奇与林麓掩映而强其骨,以墨染云气与吞吐之势而增其韵”。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
之感。
《谭北草堂图》 明 谢缙 纸本设色 纵108.2厘米 横50.1厘米 浙江省
博物馆藏
谢缙,或作晋,字孔昭,号兰亭生、深翠道人,又 号葵丘道人,中州(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侨 寓吴中。画山水师法赵孟頫、王蒙、赵原诸家,属 于元人画体系。他的传世作品稀少,此画是谢缙为 画家杜琼所作,描绘的是松下茅屋,峰峦耸秀。前景 苍松遒劲,槎桠纷披,松下坡石奇逸,与虬曲苍松 相和谐,上方山峦层叠,气势雄奇。在表现手法上, 皴写结合,色为浅绛。总观整个画面,气势雄奇, 湿润华滋,沉郁深秀,气韵苍厚,近乎王蒙与赵原
秀逸典雅。
《阔渚晴峰图》 明 李在 绢本水墨 纵165.2厘米 横90.4厘米 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有过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 至五年间来到中国,与李在相认,并向其请教画艺, 成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画幅水墨 淋漓,高山耸立,山石、树木的造型均从李在而来, 模仿的痕迹明显,构图亦有北宋遗韵。本幅《阔渚 晴峰图》轴,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清 《石渠宝笈》一书中将其列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 后经鉴定,认为属于错定,而更正为李在的作品。 画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
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33.87厘
米 横5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为明初画家杜琼依据陶宗仪自 撰《南别墅十景咏》而谱写的十幅插 图,每图之上有篆书题名,分别为: 竹主居、蕉园、来青轩、开扬搂、拂 镜亭、罗姑洞、蓼花庵、鹤台、渔隐 等。图卷前有明周鼎篆书“南别墅”。 图册所绘别墅主人陶宗仪,人称南先 生。杜琼是陶宗仪的从学弟子,对老 师的“清风雅致领略最深”。真实形 象地写出了九成先生所居、所行、所 游的生活情状以及胸中蕴集的情趣和 理想。此图笔墨以皴染缜密松秀、墨 色滋润蕴藉见长,设色多用赭石、花 青和浅青绿等淡彩,使画面显得清新

清代美术

清代美术

清初绘画
清朝初年,占据画坛时间最长的画派是被统治阶级 与时人视为正统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鉴、 王原祁、王翚为代表。“四王”与另外两位画家吴 历、恽寿平,并称为“清初六家”。四王看重笔墨, 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 理想意境,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 「士气」与「书卷气」,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 感受。他们发展了乾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 现能力,以「点」、「线」的笔墨视觉符号表现 「心像」,使审美趣味的表达趋于精致。
• 这些画家有相近的人生观及艺术观。他们都重视 诗文书画的修养,又对现实生活不满。社会现实 与他们的理想产生矛盾,使他们大多具有一种封 建社会知识分子胸存块垒、感情盘郁的情怀。他 们一反正统文人画派竞尚山水的风气,以花鸟创 作为主。他们的绘画创意不以清高避世为出发点, 而着眼体现对现实的执著关怀,或寄托高洁人品 情操,或怀着美好愿望,寄托“用世之态”。他 们画风有“率真”一面,又有“世俗”一面。在 强调写意形式中,增加了世俗成分,变革了传统 文人画的书卷气。
李方膺

清代晚期(自嘉庆、道光至清末)
海派画家 上海自近百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人、画家纷 纷聚集此地。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 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为「海派」。此期代表画家有︰ 赵之谦(1829~84年),主要活动在浙、赣。他将书法、篆 刻上的古拙风格移入绘画,使长期流行的那种柔媚纤细的画风一变 为清末大写意花卉画的挺拔、峻峭、浓艳与厚重。色彩上则吸收民 间赋彩的一些优点,变清淡为艳丽。 虚谷(1824~1896年),原姓朱,名虚白,后来出家为僧, 住在扬州,到上海卖画。他擅长画动物和花卉蔬果,尤以画金鱼、 松鼠著名。金鱼眼夸张得特别大,松鼠毛则以枯涩的乾笔皴擦以表 现毛的质感。例如《紫藤金鱼》(1893,日本桥本末吉藏)、《枇 杷图轴》(1896,南京博物院)。

明清时期山水名画赏析(6幅)

明清时期山水名画赏析(6幅)

明清时期山水名画赏析(6幅)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立轴纸本纵87.9厘米横29.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

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立轴纸本纵80厘米横29.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

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

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山野居士评) 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绢本设色纵154.4厘米横6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用笔老健和极强的形式感,都显现了画家的艺术特点:师承古代各家,以书入画,柔中有骨力,转折灵便,墨色干润浓淡,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

它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

林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

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山野居士评)清恽寿平画山水图清恽寿平画山水图轴纸本纵86.1公分横49.4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是恽寿平三十六岁时所画,他在自题中提到,这是仿五代董源、巨然的作品,利用董源、巨然及元代文人画家所喜爱的披麻皴法来画远山及坡岸,因此山头显得浑圆苍润,再加上苔点及矾石,一片秀润青翠的远山就在眼前,用笔快速泼辣,墨色变化丰富,是恽寿平山水画中的精品。

恽格 (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天,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

江苏武进人。

恽寿平(17幅)名作欣赏

恽寿平(17幅)名作欣赏
扶桑花又称朱槿牡丹,娇美色艳。这一折枝扶桑火一样的红瓣怒放于枝头,配以墨绿、汁绿的 叶子,以浓淡变化表现叶的大小老嫩,充满生机。题跋碧海珊瑚原有网,扶桑谁剪旧烧枝。昔 人无此粉本当以造化为师“师造化”是恽寿平多次强调的观点,此画作也反映了他以自然为师的严 谨创作态度。 第六幅:牡丹图
自古画牡丹者众多,涂红抹绿,富贵之余总不免落俗,观恽南田此作花开两朵,一红一白,以 细笔勾勒花瓣、枝叶,红白双色牡丹竞相斗艳,赋色妍美,法度谨严,尽现花之雍容。画家自 题:“十二铜盘照夜遥,碧桃纱护洛城娇。最怜兴庆池边影,一曲春风忆凤箫。”画中乾隆品 题:“白如素练体胜弱,红似颜酒中微。设使嫏嬛觅相匹,赵飞燕瘦太真肥。” 第七幅:出水芙蓉
此花不大,紫白相间,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花,故称二月蓝。全画以没骨画法写之, 花枝柔弱,以四片花瓣为一朵,呈点状描绘。锯齿状叶片以花青写正面,浅绿写背面,叶脉挺 拔而有弹性,叶片翻卷,姿态舒展,水分控制得当,充分体现了“常州派”明润的特点,画面呈现 出春天温暖的气息。
第十六幅:枇杷图
恽寿平的没骨画不加勾线,直接染色,点染并用。此画绘折枝枇杷,金黄色果实缀于枝头,饱 满大方,色彩薄而透明,厚重枝干以赭石复点,细长叶片直而舒展,全图运笔流畅,清润淡 雅。 第十七幅:花果蔬菜册
南田三绝,诗词清新、书法俊秀、画笔生动。此系其《花果蔬菜册六开》其中一幅,花果蔬菜 册将生活中常见果蔬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的田园生活是前人鲜有触及的。该画描绘了一大一 小两颗芋头,画面简洁,运笔轻快,形象生趣盎然,用笔设色素雅,充满生活情趣。
第一幅:梅竹二友
松柏经霜雪而不凋谢,梅花则不惧风霜凌寒盛开,一直为文人志士所称道。南宋画家杨补之善 画梅,此二友图为恽寿平临写杨补之之作,以水墨写之,不同于平常设色作品。老松横斜,松 针直立劲挺,淡墨绘松果,梅花作圈梅状,墨趣丰饶,设色素雅,意态并佳。 第二幅:桃花图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清代山水画可谓众彩纷呈,四王、四僧、新安画派、金陵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京江画派、海上画派等如八仙过海,各显其长。

在朝画家与在野画家或摹古,或革新,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称誉一时。

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的四僧都是明朝遗民,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沧桑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挚爱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汗性灵。

今与众画友陆续敬赏之。

重林复嶂图重林复嶂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91.3 X横5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昱,生卒年不详,王原祁堂弟。

擅画山水,师法王原祁和宋、元诸家。

所画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

此图山石以干笔皴擦,苔点密集。

云气以淡墨渲染,设色绚烂古雅,画面显得十分浑厚深沉。

南山积翠图南山积翠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119 X横5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岸山势逶迤,一溪曲折中流,远山云雾弥漫,溪边坡石树丛间,隐见村落山居,境界深远。

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点,笔法松秀,设色浅绛。

竹林听泉图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 X横3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宗骞,生卒年不详,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擅画山水人物。

此图为沈宗骞精湛之作。

绘溪畔的竹林中,有一茅舍,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静中有动,意境幽远。

画风受“四王” 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笔墨秀润。

洞庭秋月图洞庭秋月图清王愫纸本设色纵65.4 X横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愫,生卒年不详,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

工诗词,擅山水。

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合称“小四王”。

此图是作者典型作品之一,描绘洞庭湖东山秋色,笔法秀润,与王原祁山水画风一脉相承。

自题“仿方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古人笔法为江南山水写真,只是画法过于纤巧,虽秀润却无高古之趣。

【石涛绘画全集】(248幅图赏)

【石涛绘画全集】(248幅图赏)

【石涛绘画全集】(248幅图赏)石涛(1630-1724年),清代画家。

僧人。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

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

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l64l、1642)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l710、约1718)诸说。

【名称】清原济(石涛)游华阳山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清代【简介】纸本设色,纵239.6厘米,横102.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画面虬松苍劲,山石以曲屈灵动、转折有致的线条皴出,并直接施以浅绛,给人以明快、亮丽的感觉。

自识“一峰剥尽一峰环,折径崎岖绕碧湍。

咫尺诸天开树杪,潆回万壑起眉端。

飞梁石引烟光度,负担人从鸟道看。

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缥缈隐仙坛。

游华阳山中作拈□□。

清湘石涛济,津门道上”。

钤“苦瓜和尚”、“石涛”白文方印,“小乘客”朱文长方印,“冰雪悟前身”白文长方印。

按华阳山位于安徽宜城县南七十里,跨宣、泾、宁、旌四邑之境,周数十里。

【名称】清原济(石涛)采菊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清代【简介】立轴,纸本,水墨。

纵112.5厘米。

横4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名称】清石涛千山红树图【年代】清代【简介】签条:大条子秋山图真迹,大风堂旧藏,吴湖帆题签。

钤印:“吴湖帆”。

款识: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避暑知无计,鱼鱛雪染陈。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似有云来岫,呼之澹远亲。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寄与前溪士,当寻作比邻。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记得我旋路,开轩接渭滨。

时丁卯长夏,客三槐堂,谓老道翁见访,读案头卷上,喜予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之句,出纸命予写山,复用为起语,并呈索笑,石涛济山僧钤印:“苦瓜和尚”、“臣僧原济”、“我法”。

百万图库

百万图库

百万图库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五)xianger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五)      《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厘米横351厘米沈宗骞,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远,号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

此轴设色偏于青绿,十分素雅。

近处苍苔布满溪畔石丛,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间一座茅舍,从敞开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里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籁的氛围中。

远处是几抹山峰,以青绿色调皴染,山间溪流淙淙,白云弥漫,与近处风景的色调十分一致。

《盘车图》清李寅绢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7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寅(17世纪末—18世纪初),字白也,号东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及花鸟,画风工细,设色娟妍。

《盘车图》画大幅雪景,笔法工整,风格古朴。

《图绘宝鉴续纂》、《扬州画舫录》等著录。

《山水图》清唐岱绢本设色纵83厘米横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岱(1673—?),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默庄,满洲正白旗人。

官内府总管,以画供奉内廷。

善画山水,系王原祁的弟子,画风沉稳浑厚。

唐岱的山水用笔沉着,布置沉稳,从宋人中吸取最多。

其绢本中幅,丘壑位置,神似王原祁,但画风稍嫌骨格软甜,只是摹其形,尚未得其神韵。

此画构图严谨,气势雄劲,是唐岱山水画的代表作。

唐岱作为内廷画家,深得皇帝喜爱,蒙皇帝御题诗最多。

《晴峦春霭图》清唐岱立轴,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1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云崖锦树图》清张宗苍张宗苍(1686—?),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以主簿理河工事,乾隆辛未以画进呈,蒙召入祗候,授予户部主事”。

其山水师黄鼎,多用干笔皴擦。

“年将七十,以老告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山水图汪之瑞立轴纸本墨笔纵79 厘米横52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汪之瑞,生卒不详,清初画家。

字无瑞,休宁(今属安徽)人。

初从李永昌学画。

工书,擅山水。

悬肘中锋,运用渴笔焦墨,多作披麻、荷叶皴,为其家乡黄山山石之皴斫也。

爱作背面山,兴至落笔,如风雨骤至,顷刻数纸。

与弘仁、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

传世作品有《为跨千写山水图》《虚亭诗意图》《溪亭纳秋图》。

图作者用渴笔、焦墨,画远山疏林、小桥流水,山石有皴无染,画风近黄公望。

自题“已丑(1649)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

山水图髡残卷纸木水墨淡设色横76.2厘米纵37.5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此幅画法似出自元代王蒙,皴笔粗细繁疏,水墨浓淡燥湿,皆能脱尽笔踪而备极变化;再略施浅彩,画面呈现出一片光影清明柔美的景色。

造景尤其诡奇奥妙,缅邈幽深,出人意料,而又能不失真山实水的面貌,令观者目驰神往,堪称佳作。

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木水墨设色纵37.5 厘米横76.2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苍松杂树,浓密荫郁,其下楼阁屋舍错列,有两人凭栏远眺。

画幅左面则空漾苍茫,以现水面之辽阔,从而使画面平稳。

构图布局独具匠心,用笔苍劲老辣,画境有幽逸之气。

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本水墨设色纵37.5 厘米横76.2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图画参天古树两株,枝横叶茂,树下茅棚屋舍,四周青竹杂树丛草相围,屋内两人席地而坐相对话。

水阁下溪流湍激有声。

视线远推,山峦缓坡外,水面云天相接,苍茫无际。

此幅笔墨苍浑,气势酣畅。

山水图樊圻册页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

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

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

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

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

此处选印两页。

山水图樊圻册页纸本纵29 厘米横23.5 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册共六开,现选印两页,之一写巨石高峰叠翠耸立,山间树木挺立成林,云气烟岚环绕不散,溪水蜿蜒曲折而伸。

之二画江水波涛,渔舟扬帆,山峦平坡,树木繁茂葱郁,涧水曲折回转急流,茅台亭阁隐现。

画境幽深,恬静秀丽。

山水图龚贤扇面水墨纸本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两幅山水扇面图,当是作者清雅隽逸、古秀峭劲之作,画家借鉴南宋“半边” “一角”式的构图方式,画得格外空旷虚淡。

尤其是两幅近景中树的画法,既有横点叶、直点叶,也有双勾圆点叶、圆笔疏点叶,它们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绝无雷同,乃全局的得意之笔。

至于茅棚屋舍、小桥溪水,则更是平添风韵之致。

山水图高岑长卷纸本纵23.6厘米横13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山石以粗笔勾勒轮廓,浓墨点苔,披麻、解索、折带皴相间,长皴、短斫交错,属沈周粗笔遗意。

而其中树枝繁密的点叶,屋字细秀的用线,以及轻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韵。

画面点缀江上扁舟、潺流涧水,则添生动之气。

山水图吴宏扇面泥金纸本水墨纵16.2 厘米、横52.3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宏,生卒不详,清初画家。

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奚豁人,寓江宁(今江苏南京)。

诗书均精。

幼好绘事,自辟蹊径。

顺治十年(1653) 曾渡黄河,游雪苑,归而笔墨一变,纵横放逸,得诸家之长而能出己意。

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

与樊圻、邹苗、叶欣、胡性、谢荪、高岑、龚贤为金陵八家。

传世品有《柘溪草堂图》《山水图》《水榭待客图》《山村樵牧图》。

此幅画远山淡抹隐现,近处山石老树楼阁。

咫尺千里,苍苍莽莽。

山石用方硬而带刚性的直线勾括,棱角分明。

皴法则纵横恣意,似乱柴,奕斧劈皴,方峭瘦硬。

但整幅疏密得宜而显工整。

山水图邹拮立轴绢本水墨纵211.5 厘米横50.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巨岩峭壁,深涧杂木成林,有房屋筑于崖上苍松下,山间溪水弯曲蜿蜒。

简淡清逸,朴质古拙。

山水图邹拮册纸本设色纵33 厘米横16.1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邹拮册绢本纵33 厘米横29 沈阳博物馆藏两图为同一景,只是画家用不同的时间来描绘。

图写山岭一角,丛林密树,林间曲径通幽,孤塔茅屋,掩映其间。

笔墨粗健,色彩沉郁,凝重苍劲。

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 厘米横16.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叶欣,生卒年不详,清初画家。

字荣木,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流寓金陵(江苏南京)。

善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

曾作《断草荒烟图》《孤城古渡图》等,风格淡远。

曾为周亮工画陶潜诗百页,用笔楚楚,为世所珍。

与龚贤、樊圻、吴宏、胡性、谢荪、高岑、邹苗、为金陵八家。

传世作品有《矶边帆影图》《桃花书屋图》《葛洪移居图》等。

现选印两页,其一画突兀大山峰,其下秋林密布,平缓的滩渚汀洲宽阔,又使山势显得些许雄壮。

小桥流水,古树横枝,文人雅士,自得其乐。

其二写崇山密林,山径蜿蜒曲折直上。

布局疏落有致,简洁开朗,境界淡远幽旷。

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 厘米横16.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三画山峦平冈,树木花繁叶茂,屋舍房宇掩映其间,溪水环山,波光粼粼,船上人物,形神动态俱足。

图四写崇峦密岭,老树繁茂处,却有寺院深藏,小桥独亭,涧水汹流。

笔法方硬兼圆润,景致工整又简练,独具一格。

山水图罗牧立轴纸本墨笔纵212 厘米横113 厘米沈阳博物馆藏罗牧(1622-1704),清初画家。

字饭牛,江西宁都人。

寄居江西南昌。

善画山水,笑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渝然,颇具韵味,时称妙品。

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

性格敦厚,重友谊。

与徐榆溪友善。

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岫图》《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

画高峰突起,群峰衬托,泉涧叠流,云烟浮动,苍松相映,杂林参差;构图平稳,意境清新。

笔法流畅沉着,墨气渝然。

自题“丙子六月用董巨笔意为西庚先生并正,双江罗牧。

”此图为画家晚年之作。

山水图徐枋立轴纸本水墨纵98.5 厘米横41.7 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徐枋(1622-1694)清代画家。

宇昭法,号俟斋,又号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

工诗文,善画山水、芝兰。

书善行草。

著有《居易堂集》等书多种。

此图山势崔嵬有雄气,远山重叠而秀润,林木森然郁茂,山溪源远而流长,近山空亭,渺无人迹。

空旷淡雅,意境清幽。

笔墨法自董巨,富有江南山水之美。

清・张庚《国朝画徵录》称:“用笔极整饰工致,墨气淹渍明净。

”此幅可为印证。

款识自云:“近自然不落凡径,庶几古人所称笔补造化者也。

”追求悄然绝尘,作神仙中人的意境。

山水图朱耷立轴纸本水墨纵160.6 厘米横78.0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朱耷(约1624- 约1705) 清初画家、诗人。

本名统蓥,明宁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

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作哑子。

并剃发为僧,历时十四年(1648-1661) ,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 。

别号有雪个、传綮、驴屋等。

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画面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所创意境,别具灵奇。

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

对后来写意画派影响极大。

传世作品甚多,有《牡丹竹石图》《竹枝图》《鱼鸭图》《孔雀图》《双雀图》《山水图》《河上花图》和《荷石水鸭图》等。

此图亦名《秋林亭子图》,写秋树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

布局独特,内涵丰富。

山水图朱耷册页纸本水墨纵54 厘米横46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山峦石壁,老树横枝,溪流人家。

境界幽旷,用笔姿意,画面显得奔放苍健。

山水图吕焕成册页绢本设色纵33.1厘米横26.2 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吕焕成,生于1630 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吉文,浙江余姚人。

善画花卉人物和山水。

好作斧劈皴,风格近似明代著名画家戴进。

所作道、佛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

此册共八开,均作山水小景:或青绿设色,桃花山庄;或长途行旅,歇憩小店;或仿米山水,山色空朦;或携杖相邀,秋山观瀑;或小船垂钓,意境幽静;或停舟闲坐,悠然自得;或平原小景,萧疏空旷。

此选二幅,其一雪山迷茫,枯木萧疏,长廊水榭,老者临窗,寒气逼人,意境隽冷。

图二峰岩奇特林木苍秀,两老者漫步闲谈于树下幽径,境界清旷。

勾勒渲染,皆极工致。

山石树木受蓝瑛影响而自具面目。

山水图恽寿平册页纸本纵28.7 厘米横34.4 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此图册选二开。

上图为《荷香水榭图》,写初夏湖边小景。

杨柳数棵,新叶催发,树荫水榭一座,湖边荷花盛开,散发阵阵清香;水榭中一人倚窗赏景。

此图笔墨淡雅,设色清秀。

自题:“荷香水榭。

赵大年有此图,略用其法。

” 下图为《春山暖翠图》写明媚春山景色。

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

自题:“春山暖翠。

戏用僧繇没骨法图意。

”山水图顾符稹立轴纸本设色纵121.5 厘米横79.8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符稹,生于1635 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一作符祯,字瑟如,一字松巢,号小痴,江苏兴化人。

善画山水、人物。

画学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昭道。

工细入毫发。

贫困时以卖画自给,故临摹古画者颇多。

亦能诗、工书。

此图中远山层叠,云漫山腰,衬映山村。

山下有耕者种田,江中有渔夫捕鱼。

近处江边在高树坡石掩映中,隐现数幢幽雅的重楼矮屋,有幽人逸士活动其中,具有浓丽的山居生活气息。

布局清旷,山石用线勾出轮廓,浓墨点醒,笔法工整而有潇洒之趣。

山水图原济册页纸本水墨纵24.5 厘米横38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册选印两页。

其一画白云环绕松岭云壑,书斋屋舍深藏其间,境界幽谧。

其二绘远山连绵近石重叠,树木浓郁,云雾环绕,溪流清波。

岸畔有马数匹,或已入水前行,或安然饮水,或穆然静立,境界深远山水图黄鼎立轴纸本水墨119.5 厘米横40.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丛树密林,山溪汇合,沿溪树林间舍人家掩映其中。

布置精心,境界幽旷,笔墨苍劲。

山水图袁耀册页纸本设色纵27 厘米横33 厘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袁耀,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袁江之侄,一说袁江之子。

工画山水、楼阁、界画。

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

花鸟亦佳。

存世作品有《骊山避暑十二景》《阿房宫图》等。

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所选两页分别为《百岁旧人谈旧事》和《农户小桥》,前者画四株参天古树,偃卧横枝,探出廊亭檐外。

远山一抹,显出水面之深远。

亭内,两百岁老者对坐而谈,一童子侍立旁侧,一童子庭内煮茶,别具情致。

后幅写农家生活,阁楼依山傍树而建,形成一座小院,院内院外,人物动作栩栩如生,不远处的小桥上,有人背负重物而行,充满了生活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