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基于Simulink的三相逆变SVPWM的仿真实现(精)
![基于Simulink的三相逆变SVPWM的仿真实现(精)](https://img.taocdn.com/s3/m/cbff92dbbb4cf7ec4afed0ee.png)
Simulink 是MTA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实际设计之前利用Simulink 进行仿真不仅可以降低设计成本,还能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
本文给出了基于Simulink 的SVPWM控制策略仿真的全过程和结果。
1SVPWM 的原理介绍SVPWM ,即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法,它的主要思想[1]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电动机定子理想磁链圆为参考标准,以三相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作适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 波,以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其准确磁链圆。
传统的SPWM 方法从电源的角度出发,以生成一个可调频调压的正弦波电源,而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法将逆变系统和异步电机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模型比较简单,也便于微处理器的实时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SPWM 法,SVPWM 有如下特点[2]:1)在每个小区间虽有多次开关切换,但每次开关切换只涉及一个器件,所以开关损耗小。
2)利用电压空间矢量直接生成三相PWM 波,计算简单。
3)逆变器输出线电压基波最大值为直流侧电压,比一般的SPWM 逆变器输出电压高15%SVPWM 控制的实现[3]通常有以下几步:(1)坐标的变换三相逆变系统有三组桥臂,设a 、b 、c 分别表示三组桥臂的开关状态,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关断时其值为1,反之则为0。
那么可以得到三相逆变器输出的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V a V b V c 22222222=V dc 2-1-1-12-1-1-1222a b 22c(1)其中,V dc 为逆变桥直流电压,令U=[a,b ,c]表示一个矢量,当a 、b 、c 分别取1或者0的时候,该矢量就有8中工作状态,分别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如果我们用U 0和U 7表示零矢量,就可以得到6个扇区,三相控制可以用一个角速度为W=2πF 的空间矢量电压U 表示,当U 遍历圆轨迹时,形成三相瞬时输出电压,理论证明,当U 落入某一扇区后,用该扇区两边界矢量和零矢量去合成U 可以得到最佳合成效果。
基于Matlab_Simulink的正弦波逆变电路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_Simulink的正弦波逆变电路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bdb3d6c1c708a1284a44d8.png)
信息系统工程 │ 2010.6.20ACADEMIC RESEARCH 学术研究0 引言在电路、电力电子系统、电机系统、电力传输等的设计过程中,Simulink中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块集( SimPowerSystems)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
M a t l a b / Simulink提供的电力电子电路系统建模与仿真工具为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工具。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使用日益广泛,逆变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技术,它承担着将直流电调制成稳压稳频的交流电直接供给负载的任务。
本文选择1000W的正弦波逆变器为设计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参数计算和模型仿真来研究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1 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电压源型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电路;另一类是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电路。
双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电路适用于需要双向功率流的逆变场合。
这类逆变器存在采用传统PWM技术的周波变换器换流时漏感能量引起的电压过冲现象,通常需要采用缓冲电路或有源电压箝位电路来吸收存储在漏感中的能量,从而使变换效率不够理想,增添了电路的复杂性。
本文采用单向电压源高频环节逆变器结构,如图1所示。
在直流电源和逆变器之间加入一级高频电气隔离直流变换器,使用高频变压器实现电压比调整和电气隔离,省掉了体积庞大且笨重的工频输出变压器,降低了音频噪声,显著提高了逆变器的特性。
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前置DC/DC变换级电路采用双管正激变换电路,这种双管单端正激电路比单管正激电路多用了一个开关管,但其主功率管承受的电压降低了一倍,同时变压器少了一个磁通复位绕组。
克服了推挽电路必须有良好的对称性的要求。
与全桥变换电路相比,全桥变换器功率器件较多,控制及驱动较复杂,并且变压器铁芯存在直流偏磁现象,桥臂存在直通现象。
后置DC/AC逆变级电路采用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其全控型开关器件,V5、V7同时通、断;V6、V8同时通、断;输出电压有效值为:0.9VD。
基于MATLAB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44051210a6f524ccbf85bd.png)
近年 来 , 随着 电力 电子及其 控制 技术 的发展 , 电压 型P WM 斩波 控制 技术 越 趋 成 熟 , 电压 型光 伏 并 网逆
变 器越来 越 多地被人 们采 用 。合肥 工业 大学新 能源研 究 所提 出 了一 种 电 流 寻优 的光 伏并 网逆 变 器设 计 l , 1 ]
j 睡 淘 错葶
基 于 MAT A L B光伏 并 网逆 变 系统 的仿 真 研 究
姜子 晴 , 陈照章 , 晓斌 , 徐 黄永红 ( 江苏大学 电气 信息 工程学 院 , 江苏 镇江 22 1 ) 10 3
摘 要 : 伏 并 网发 电 系统 是 光 伏 发 电 系统 发 展 的 趋 势 。文 中介 绍 了 单 极 式 光 伏 系统 的拓 扑 结 构 和 实现 最 大 功 率 的 光
工作原理 , 阐述 了 电导 增 量 法 实现 MP T 的基 本 思 想 。根 据 光 伏 系统 并 网 发 电拓 扑 结 构 , 计 了一 套 新 型 的 实 现 最 大功 P 设
率跟踪 的单极式光伏并 网逆变器。逆 变器控制部分 由 D P实现 最大功率跟踪和输 出电流跟踪控制 , S 实现 了逆 变输 出电流 与电网 同步 , 高功率 因数运行 。仿真结果表明 , 且 单极式光伏并 网逆 变系统能准确跟踪太 阳能 电池最大功率点 , 并具有较
Grd Co n ce h t v l i( )S se i— n e td P 0 0 o t c PV a y tm
JANG i ig,CH EN h oz a g,XU a - i I Z— n q Z a —h n Xio bn,HUANG n - o g Yo g h n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并网型变流器教学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并网型变流器教学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24623311844769eae009edcb.png)
索的问题 。许多高校在 “电力 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 中将计算机仿真引入课堂 ,可 以弥补单纯课堂理论 教学 的不 足 。
Matlab是 一 种高性 能 的数值 计算 和可 视化 数 学 软件 ,被誉 为 “巨 人 肩 上 的 工 具 ”_3 J,是 面 向科 学 与
工程 的优 秀 、高 效 的科 学计 算 应 用 软 件 。在 电力 电 子装 置仿 真 中 ,Matlab一方 面可 提 供 面 向系 统 传递 函数 、基 于控 制 系 统 工 具 箱 的仿 真 方 法 ,另 一 方 面 ,在 其 PSB(Power System Blockset)工 具 箱 ,包 含 许 多 电 力 电子 器 件 (GTO、IGBT、DIODE、MOSFET 等 )以及 电 感 、电容 、电 阻 等 无 源 器 件 的模 型 。将 Simulink和 PSB共 同使 用 可 完 成 连 续 控 制 系 统 系 统 、离 散控 制系 统 、电力 系统 、电能 变换 、电机 控制 等
件进行分析 。仿真分析 与演示 丰富了教学 内容 ,加深学生对 PWM逆变 电路 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 ,使教学 内容具体化 ,提高教学质量 。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三相 PWM整流器 ;仿真教学
中图分类号 :TM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86(2017)02- 0143- 04
Abstract:Grid—connected convertor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achnology course.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new energy d generation system ,frequency conversion driving system ,active power filter,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s.In this paper,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ree phase PW M conver ter and phase locked loop are described. M athem atical m odel,sim ulation and SO on are elaborated.The results of sim ulation and analysis en— 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W M rectif ier,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matlab/simulink;three phase PW M rectifier;simulation training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110kV变电系统建模及故障仿真分析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110kV变电系统建模及故障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f05f5cf7ec4afe04a1df40.png)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110kV变电系统建模及故障仿真分析作者:杨涛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0期摘要:本文引入了Matlab Simulink仿真手段,搭建110kV小型中性点接地变电系统;设定初值并拟定变压器参数,利用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搭建差动电流生成模块;模拟变压器主保护区内外故障,将所得电流、电压以及差流波形直接输出进行观察分析,直观明了地验证变压器主保护原理。
关键词:Matlab Simulink;变电系统;故障分析;系统仿真1.简介随着智能电网和超高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变得十分复杂,易发生故障且难以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准确进行故障位置与故障类型的判断。
变电站作为电网节点,一旦发生故障,影响面非常大;而对于变电系统故障的判断主要依据经验,而缺乏有效的判断、识别依据,需要对变电系统故障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研究变电系统发生故障的特征信息,以为故障的快速识别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由与参数依据。
MATLAB即是一种程序语言,不仅可进行各类线性代数及特殊函数的运算,而且具有很好的绘图功能;用户可依照需求建立图形界面,绘制各类两维和三维图形。
[1]Simulink作为Matlab一个软件包,主要利用图形接口进行建模,与固有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方式比更方便、灵活且直观。
[2]本文引入了Matlab Simulink仿真手段对变电系统开展故障仿真分析,拟以研究110kV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故障状态,通过对变压器区内外故障时各侧电气量及三侧差流变化情况地分析,进一步验证变压器主保护(差动保护)的原理。
2.变电系统的建模仿真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电能转换元件,也是变电站的必要组成部分;较系统中其他电力元件而言,因其作用突出且结构复杂,控制及继电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Matlab simulink搭建以三相变压器为核心的110kV变电系统,输出并观察各侧及差动电流波形。
基于simulink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建模与仿真
![基于simulink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建模与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2a95076be009581b6ad9eb51.png)
T型三电平逆变器并联已被广泛应用于扩展系统额定功率,然而当多台逆变器连接到单个直流总线时,将产 生零序循环电流。零序环流会使输出电流失真,增加功率损耗并降低效率,对控制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引用: 崔傲凡, 谢明, 郑威. 基于 SIMULINK 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建模与仿真[J]. 建模与仿真, 2020, 9(1): 9-18. DOI: 10.12677/mos.2020.91002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Inverter Parallel System Based on SIMULINK
Aofan Cui, Ming Xie, Wei Zheng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建模与仿真, 2020, 9(1), 9-1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journal/mos https:///10.12677/mos.2020.91002
Keywords
T-Type Three-Level Inverter, ZSCC, MATLAB/SIMULINK, SVPWM
基于SIMULINK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建模与仿真
崔傲凡,谢 明,郑 威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10日;发布日期:20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处理器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器控制系统也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SVPWM 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控制方法,是由三相功率逆变器的六 个功率开关元件组成的特定开关模式产生的脉宽调制波,能够使输出电流波形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正弦波形。 空间电压矢量 PWM 与传统的正弦 PWM 不同,它是从三相输出电压的整体效果出发,着眼于如何使电机获 得理想圆形磁链轨迹。SVPWM 技术与 SPWM 相比较,绕组电流波形的谐波成分小,使得电机转矩脉动降 低,旋转磁场更逼近圆形,而且使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且更易于实现数字化[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变压器微机保护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变压器微机保护系统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3568b626fff705cc170a7b.png)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变压器微机保护系统仿真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王伟建指导老师马景兰讲师摘要介绍了变压器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作为变压器主保护之一的差动保护原理和差动回路里的不平衡电流问题。
在此基础上,利用 MATLAB/Simulink 里的 powersystem模块库,搭建了变压器故障以及差动保护、过电流保护、接地保护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其保护出口与故障波形均与理论分析一致,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研究中所搭建的变压器故障和保护模型以及所采用的仿真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MATLAB/Simulink, 变压器, 微机保护, 仿真分析1 前言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后果,在现代供电力系统中,对于变压器的保护,微机保护以其独特的优势应用越来越普及。
目前对于变压器微机保护的研究比较前沿的理论很多,如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差动保护中,傅式算法实现及其改进算法,也有国外学者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引入变压器微机保护的研究中。
变压器微机保护由主保护和后备保护构成。
主保护主要是由差动保护来完成的,防止外部短路时的不平衡电流以及防止励磁涌流所致的误动。
防止外部短路时的不平衡电流造成的误动,本文中采用动作可靠的比率制动方法。
防止励磁涌流导致的误动作,则采用二次谐波制动的方法,二次谐波制动技术制动可靠,是防止励磁涌流引起的保护误动作的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
2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变压器纵差保护是变压器绕组故障时变压器的主保护,差动保护的保护区是构成差动保护的各侧电流互感器之间所包围的部分。
变压器差动保护涉及有电磁感应关系的各侧电流,其构成原理是磁势平衡原理。
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如果两侧电流、都以流入变压器为正方向,则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根据磁势平衡原理有:(1) 式中:、是变压一次侧和二次侧绕组匝数,是励磁电流。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18e41ba9c5da50e2534d7f6c.png)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作者:————————————————————————————————日期:题目:基于Matlab/ 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院系:姓名:学号:导师:目录一、背景与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并网逆变器的状态空间及数学模型 (3)1.1主电路拓扑 (4)1.2三相并网逆变器dq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4)1.3基于电流双环控制的原理分析 (5)2.L CL型滤波器的原理 (6)三、实验设计 (8)1.LCL型滤波器设计 (8)1.1LCL滤波器参数设计的约束条件81.2LCL滤波器参数计算81.3LCL滤波器参数设计实例92.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10)2.1网侧电感电流外环控制器的设计 (10)2.2电容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设计 (11)2.3控制器参数计算 (11)四、实验仿真及分析 (12)五、实验结论 (16)一、背景与目的伴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紧缺,石油价格的飞涨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问题促使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诸多优点,使其研究开发、产业化制造技术以及市场开拓已经成为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主要热点。
近年来世界太阳能发电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九十年代后期世界光伏电池市场更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了发展速度。
目前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光热利用,光伏利用和光化学利用等三种主要形式,而光伏发电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 无污染:绝对零排放-没有任何物质及声、光、电、磁、机械噪音等“排放”;2. 可再生:资源无限,可直接输出高质量电能,具有理想的可持续发展属性;3. 资源的普遍性:基本上不受地域限制,只是地区之间是否丰富之分;4. 通用性、可存储性:电能可以方便地通过输电线路传输、使用和存储;5. 分布式电力系统:将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从抗御自然灾害和战备的角度看,它更具有明显的意义;6. 资源、发电、用电同一地域:可望大幅度节省远程输变电设备的投资费用;7. 灵活、简单化:发电系统可按需要以模块化集成,容量可大可小,扩容方便,保持系统运转仅需要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安装快速化,没有磨损、损坏的活动部件;8. 光伏建筑集成(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节省发电基地使用的土地面积和费用,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及发展的前沿,也是相关领域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基于逆变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建模与仿真
![基于逆变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建模与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1dcc05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b.png)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200931)收稿日期:2021-01-05基于逆变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建模与仿真*梁亦峰(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0)摘要:微网系统作为今后智能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被广泛关注。
逆变器对微网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却对电力系统运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逆变器电源采用下垂控制策略时,很难在扰动情况下为系统提供惯性与阻尼支撑,导致微电网易失去稳定。
针对此问题,采用了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VSG )技术,以普通光伏发电系统为基础,参照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构建出有功-频率控制器和无功-电压控制器的基础结构,建立逆变器模拟虚拟同步机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 仿真软件建模仿真。
仿真结果验证了VSG 控制策略对于逆变器控制维持并网稳定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建模;稳定控制;光伏中图分类号:TM4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492(2021)03-0093-04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Based onInverter ControlLiang Yifeng(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Huanan 421000,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smart grids in the future,microgrid systems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The inverter plays a keyrole in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microgrid,but it has a non-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When the inverter power supply adopts thedroop control strategy,it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inertia and damping support for the system under disturbance conditions,which makes the microgrid easy to lose stability.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a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technology was adopted.Based on the ordinar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the basic structure of active-frequency controller and reactive-voltage controller was constructed by referring to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inverter to simulate the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was established,and the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deling.The simulation verifies that the VSG control strategy is feasible for the inverter control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grid connection.Key words:inverter;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modeling;stability control;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第50卷第03期Vol.50No.03机电工程技术MECHAN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DOI:10.3969/j.issn.1009-9492.2021.03.021梁亦峰.基于逆变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建模与仿真[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3):93-96.0引言随着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增加,电网将逐步发展为电力电子变换器为主导的低惯量、欠阻尼网络,稳定性问题愈发严重。
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40361702020740be1e9b7c.png)
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与报告题目: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当今社会,资源、环境和能源问题仍困扰着世界的发展。
对此,各国对开发利用新型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中国,地广人多,是能源消耗大国。
目前,国内更多的依靠火电、水电和核聚变发电来供电。
然而火电生产排放大量的硫化物、粉尘等严重污染空气,影响气候变迁,其来源化石能源也将消耗殆尽;水电建设成本高,资源有限,还会给江河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核电在安全方面有缺陷,一旦核泄漏,将给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人类不得不寻求更加清洁、安全的替代能源。
进入21世纪后,各国政府都在大力鼓励研究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环境能量开发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其中尤以风能和太阳能应用最多。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如内蒙古、沿海,有的地方太阳能蕴藏量大,如西藏,但这些地方发出的电当地并不能完全消纳,而其他一些地区则因负荷过重而缺电,因此将电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出的电并入电网是明智之举。
然而,分布型电能并入电网需要做到与电网同频同相同幅值,目前并网技术成为了新能源发电的瓶颈技术。
因此,本文通过从并网逆变器的设计着手研究新能源并网技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1.2 并网标准新能源发电并入电网的电能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5]:(1)电压幅值:纹波幅值≤10%。
(2)频率:频差≤0.3Hz[1]。
(3)相位相同,相序相同,且相位差≤20°。
表1-1 并网标准化指标表1-2 电压谐波技术指标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
为获得与电网同频同相等幅、单位功率因数、低畸变率的并网电压电流,本文通过SPWM 双闭环控制。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分别建立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上进行仿真验证。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频逆变器的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频逆变器的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c7cf2010f18583d0496459ff.png)
第20卷第1期2008年2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oftheCSU—EPSAV01.20No.1Feb.2008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频逆变器的仿真王明渝,向涛峰,李玉军(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400044)摘要: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与开关频率高低密切相关,但开关频率的提高带来了开关损耗提高。
为了减小开关损耗提出了使用双频逆变器提高系统效率。
它的高频部分采用单周控制方式,低频部分采用滞环控制方式,采用MATLAB软件仿真链接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跟普通单频逆变器相比,双频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总畸变率与普通高频逆变器差不多,达到1%以下。
同时高频开关的电流大大减小,仅为单个高频逆变器中电流的20%左右,工作效率比单个高频逆变器提高5%以上。
关键词:双频逆变器;单周控制;滞环控制;电压谐波总畸变率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930(2008)01—0105—05SimulationofDouble—FrequencyInverterBasedonMATLAB/SIMULINKWANGMing—yu,XIANGTao—feng,LIYu—jun(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China)Abstract:Thepowerquaityofoutputvoltageininvertershascloserelationshipwiththeswitchfrequency.Whentheswitchfrequencyincreases,theswitchlossgetshigherwell.Double—frequencyinverterisproposedinordertoreduceswitchlossandimproveefficiency.Itcontainshighfrequencypartbyusingcyclecontrolandlowfrequencypartbyusinghysteresiscontr01.Inthispaper,asimulationmodelisproposedbasedMATI。
基于MATLAB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a1596825c52cc58bd6bedb.png)
当环境温度为 60 ℃时下降至 299 V ,其下降幅度为 17 . 5 %。这是不容忽视的影响 ,而这一点采用恒定电 压跟踪是无法克服的 。 1. 2 最大功率控制( MPPT)
M PP T 的实质是一个自寻优过程[3 ,4 ] 。当负载特 性与太阳电池阵列特性的交点在阵列最大功率点相应 电压 Um 之左时 ,M PP T 的作用是使交点处的电压升 高 ;而当交点在阵列最大功率点相应电压 Um 之右时 , M PP T 的作用是使交点处的电压下降 。
通过对定电压跟踪 、功率回授 、扰动观测及电导增 量几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比较 ,发现电导增量法 以其优良的跟踪性能而应用较为广泛 。电导增量法是 通过比较太阳能电池阵列的瞬时导抗与导抗变化量的 方法来完成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 。图 2[5 ] 示出太阳 能电池阵列的曲线 。
Telecom Power Technologies J uly 25 , 2007 , Vol. 24 No . 4
通信电源技术
Teleco m Power Technologies
J uly 25 , 2007 , Vol. 24 No . 4
研制开发
基于 MATLAB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姜子晴 ,陈照章 ,徐晓斌 ,黄永红 (江苏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基于Matlab/Simulink有源逆变电路的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有源逆变电路的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34d75e3feefdc8d376ee32f9.png)
2 逆变 电路的 建模 与仿真
2 1 Maa/ iun . th S nlk简介 l i i M t b是美 国 Ma rs 司 2 aa l t Wok 公 h 0世纪 8 o年代 推 出的一
u
图 1 三相半波有源逆变电路
1 有源 逆变 电路 工作 原理
三相半 波逆 变 电路原 理图 如图 1所示 。 实现有 源逆 要 变 , 须 同时满 足两个条 件 : 整流 电路的移相 控制 角 a> 必 ①
72② 电路中存在直流 电动势 , 性须和晶闸管的导通 方 u r ; / 其极
向一致 , 其值应大于整流 电路 直流 侧 的平 均 电压。 此时 , 出 输
0 01 L .on、恤=0 5 H、 f V =11、 。 .e 6 ; .m V =0 、 02C =47 一0 F
() 4 打开连接模块组 , 复制两个 T型接头 , 将三个 晶闸管接成共 阴极形式 ; () 5 打开元件模块组 , 复制一个 串联 R C元件模块到 y. L yb模型 中作为负载 , 打开参数设置对话 框 , 置参数为 : 设 R=
Jn.0 8 a 2 0
文章编号 :61 96 (080 — 03 0 1 — 62 20 )1 0 1 — 3 7
基 于 Ma a/ iuik有 源逆 变 电路 的仿 真 tb Sm l l n
王 辉 , 胡 氢
( 平顶 山工 学院 电气与 电子 工程 系, 南 平顶 山 470) 河 601
1 4
平顶山工学 院学报
20 年 1 08 月
() 2 打开电源模块组 , 分别复制三个交流电压源 到 yn 模型 中, yb 重命名为 u 、 b u 。打开参数设 置对话框 , aU 、 c 按三相 对称 电源要求设 置参数 ( :10 、=5H 、 u 0 V f 0 z初相位依 次为 、 2 ̄1 ) 一10 、2 ; () 3打开 电力 电子模 块组 , 复制三个 晶闸管模块 , 分别命名为 T y srT yio 、 s r, hrt 、nrtl  ̄ t2 设置 晶闸管参 数为 : m= io sr o R
基于Simulink光伏并网逆变器滞环电流控制的研究
![基于Simulink光伏并网逆变器滞环电流控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c33820bd64783e09122b6f.png)
上 的创 新 意识 和创 业 激情 的培 养就 缺 少土 壤 。或 许 正 缘于 此 ,学 生假 期 自主 的社 会 实践 活动 越来 越被 重视 ,“ 业 型就业 ”的呼声 也越来 越高 。而这些 能 创 加 以宏观的组织和 引导 ,学生就会少走歧途 。对于此 社 团就 可 以扮 演一 个 创业 团 队的 角色 ,作 为 一个 从
一
业 、创业实践 的载体 ,为 中职学校学 生的就业打开一 片天。 中职 学 生有 课余 时 间较 多 ,文 化课 学 习压 力不 大 ,具有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泛 的兴趣 ,较高 活动 热情 。这对提高 中 职学 生 就业 能力 和就 业 激情 为 终极 目标 的 以学 生社
团 的发展 来说 ,是 天然 的优 势。 中职学校从大学 吸收了很多好的经验 ,比如 “ 中 职生 职业 生 涯设 计 ”活 动 ,已经被 中职 学 校广 泛借
e 业H 就 RR CEO A指I R导 E
职 时 业 空
浅 谈 中职 社 团活 动 对促 进 学 生 就 业 的 作 用
陆小玲 ,李 牧 ,余胜 尤
( 西 玉林 农业 学 校 ,广 西 玉林 5 7 0 ) 广 3 0 0
摘 要 :学生社 团活动 由于适 合 中职 学生 的发 展特 点 ,比如 组 织的 自主性 等 ,社 团活 动越 来越 受到 学 生的欢迎 。文章通 过分析 中职社 团活动对于 中职 学生就业 以及 自身发 展等各 方面 的影响 ,提 出 目前 社 团活动 的不足 以及优 点 ,得 出 中职社 团活动 的发展机 制 。 关 键词 : 中职 ;社 团活 动 ;就 业 社 团 是校 园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是 一种 有 别于 班 级的跨年级 、跨 专业 的组织。参与社 团活动 ,对 中职 学生 来说 不 仅是 一种 丰 富学 习生 活 的乐趣 ,更是 一 种发展 特长 、操练技能 、培养 沟通 、增加见识 、增 强 人 际能力 的综 合实践 活动 。设 计好 社团 的教育机 制 , 组织 好社 团 的特 色活 动 ,使 其在 中职 学 校 中发挥 更 大的教育 功效 ,促进 中职学生 全面职 业能力 的提高 , 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职校的学生社 团,应当结合 好学 生 的各 方面 特点 和 自己的 目标 ,不 能只 重视 社 团的 内部管理 ,更应思 考社 团的发展方 向。而这个方 向 ,不可 以仅仅把 目标 定在 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上 ,还 应 当努力 培 养学 生 自身的素 质 ,从 而提 高学 生 的就 、 力。 能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b903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9.png)
基于 MATLAB-Simulink平台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研究摘要电力供应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些年来,我国发电产业一直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他清洁能源发电为辅的格局。
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提出和实行,碳排放量被逐步限制,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而在众多清洁能源中,太阳能是最佳选项之一。
使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中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们的碳排放量。
但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时,还会有影响电能质量等其它问题。
本文中,首先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概念,其次使用MATLAB-Simulink平台来构建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仿真,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电网中电能质量的影响以及配电网的影响,最后进一步展望了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系统;光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仿真;MATLAB;引言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用电量也在大幅增长,同时电力用户对用电量和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火力发电由于碳排放量过高,在当前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下,使用其他清洁能源发电代替火力发电已经成为共识。
相比较于风能,水能和核能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通过与建筑物共同形成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供电,而水能发电则有着秋冬水位下降,供电能力不足的情况。
光伏产业在全世界首先欧美国家由于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快,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其次日本的光伏发电技术也是遥遥领先,在2005年起,日本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大约是全世界产量的一半。
在我国的光伏产业虽然较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在2000年前后由于政策帮扶,迅速发展,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产业链已经是日趋成熟。
在当前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光伏并网发电。
长春工程学院的薛广业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光伏并网对配电网和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PSCAD软件建立配电网模型观察配电网变量输出图得到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对配电网的影响,通过改进PSO算法优化光伏并网后电能质量降低的情况。
基于Simulink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研究
![基于Simulink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115e1bfad6195f312ba6eb.png)
毛 洪 生 ( 1984—) , 男,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电力电子 新能源发电技术。
Simulation and Research of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Based on Simulink
为分布式电力系统,安全、可靠; ⑤ 光伏建筑集 成,大大节省了发电基地使用的面积和费用,很适 合在大城市推广[1]。
本文通过 Matlab / Simulink,对包括光伏电池 等的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 (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 、并 网 电 流控制、孤岛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建模仿真。其 中,MPPT 控制采用改进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且放 在后级逆变桥实现;并网电流采用无差拍控制;孤
毛行奎(1978—)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裴昌盛(1985—)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
— 28 —
·分布式电源·
低压电器(2011No. 6)
岛保 护 采 用 有 源 频 率 漂 移 法 ( Active Frequency Drift,AFD) 。建 模 仿 真 的 并 网 光 伏 逆 变 器 的 输 入 光伏电压为 150 ~ 500 V,输出为 1. 5 kW /230 V。
图 4 单相并网逆变器无差拍控制 Simulink 仿真模型
5 有源频率漂移法
光伏发电并网多属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特别 对于户用型或者与建筑集成的光伏发电。对于分 布式的光伏并网发电,当电力公司供电因故障事 故或停电维修而中断时,如果分布式光伏发电系 统未能及时检测出停电状态而将自身切离电网,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与周围的负载形成一个电力 公司无法控制的自给供电孤岛[5],即所谓的孤岛 效应。孤岛效应不仅会影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而且可能造成维护人员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对 此,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须采取孤岛检测和保护技 术。孤岛保护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检测方法, 本文采用主动式检测方法,即有源频率漂移法[6] ( Active Frequency Drift,AFD) 。AFD 算法的思想 是,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频率,使其与电网
基于MATLABSimulink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仿真(正文)
![基于MATLABSimulink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仿真(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85a124192e45361066f5ac.png)
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1交流调速技术发展概况 (2)1.1电力电子器件 (2)1.2变流技术 (3)1.3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 (3)1.4MATLAB/Simulink仿真介绍 (4)2逆变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5)2.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5)2.2逆变电路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 (6)2.2.2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基本原理 (6)2.2.3三相SPWM逆变器的建模与仿真 (7)3变频器的设计仿真 (10)3.1变频器的基本概念 (10)3.2交-直-交变频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11)4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14)4.1 建立异步电机模型 (14)4.1.1 坐标变换 (14)4.1.2 建立dq坐标系下电机模型 (15)4.2 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 (17)4.2.1按转子磁链定向的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状态方程 (17)4.2.2 异步电动机模型仿真验证 (19)4.2.3 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0)4.3 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方式 (22)4.3.1 电路闭环控制方式 (22)4.3.2 转矩控制方式 (22)4.4 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仿真 (23)4.4.1 仿真调试与参数设定 (24)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致谢 (2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异步电动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具有调速范围广,调速时因转差功率不变而无附加能量损失的优点,因此,变频调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效调速方式。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49f4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d.png)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光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控制策略对光伏系统的运行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被广泛研究,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是一种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将光伏系统与电网有效地连接起来。
VSG控制策略通过控制逆变器的电压和频率,使其与电网保持同步运行,从而实现光伏系统的并网运行。
此外,VSG控制策略还具有电网支持功能,可以提供无功功率和频率响应等特性,增强光伏系统与电网的稳定性。
本文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介绍了光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然后,详细阐述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原理和控制策略。
VSG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电流控制环和电压控制环两个环节,通过对逆变器输出电流和电压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光伏系统与电网的同步运行。
在电流控制环中,采用基于dq坐标系的电流控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反馈控制,实现无功功率的控制。
在电压控制环中,采用频率锁定环控制方法,通过反馈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实现与电网的同步运行。
接着,本文对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光伏系统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VSG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追踪精度,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系统的并网性能。
最后,本文对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改进。
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更好地应对电网故障和并网不稳定等问题。
优化后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在实验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在提高光伏系统与电网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明显优势。
基于MATLAB的太阳能并网逆变器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太阳能并网逆变器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887a2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6.png)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1 绪论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关于光伏发电的研究状况 (3)1.2.1 国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3)1.2.2 国内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3)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简介 (4)2.1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概述 (4)2.2 并网光伏系统类型工作原理和设备构成 (4)2.2.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4)2.2.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5)2.2.3 系统主要组件介绍 (5)3 光伏电池的特性、结构原理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6)3.1 光伏电池特性 (6)3.2 光伏电池结构结构原理 (7)3.3 光伏阵列通用仿真模型 (9)3.3.1 光伏阵列通用仿真数学模型 (9)3.3.2 光伏阵列MATLAB仿真模型 (11)3.3.3 光伏阵列仿真结果 (11)3.4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13)3.4.1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 (13)3.4.2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概述 (13)3.4.3 一种改进的干扰观察法 (16)3.4.4 改进的扰动观察法的仿真模型 (18)3.5 升压斩波电路仿真研究 (19)3.5.1 升压斩波电路原理简介 (20)3.5.2 升压斩波电路原理及仿真模型 (20)3.5.3 升压斩波电路参数设计 (21)3.6 PV电池仿真研究 (21)3.6.1 PV电池仿真模型 (22)3.6.2 PV电池仿真结果及分析 (22)4 逆变电路MATLAB仿真研究 (24)4.1 逆变电路原理简介 (25)4.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类 (25)4.3 输出电流的控制方式 (25)4.3.1 方案选取 (26)4.3.2 参数选取 (27)4.4 逆变电路仿真研究 (28)4.4.1 逆变电路仿真模型 (29)4.4.2 逆变电路仿真波形图 (29)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6 讨论 (32)致谢 (33)参考文献 (34)基于MATLAB的太阳能并网逆变器仿真研究摘要:在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今天,太阳能凭其独特的优点受到了一致青睐。
基于MATLAB的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43439fbceb19e8b8f6baaa.png)
中北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学院、系:信息商务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雒瑞阳学号:09050444X47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仿真研究起迄日期:2013年月日~2013年月日指导教师:李静系主任:王明泉发任务书日期:2013年月日任务书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根据各课题的具体情况填写,经学生所在系的负责人审查、签字后生效。
此任务书应在毕业论文开始前一周内填好并发给学生;2.任务书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3.任务书内填写的内容,必须和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相一致,若有变更,应当经过所在专业及系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重新填写;4.任务书内有关“学院、系”、“专业”等名称的填写,应写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
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11401X02),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毕业论文任务书1.毕业论文的任务和要求:1、学习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工作原理;2、设计一种基于DSP控制的单相并网逆变器。
采用电压型逆变器电流控制的方式,引入固定载波频率的SPWM强迫电流跟踪和软件锁相等技术,控制逆变器输出与电网电压频同相的并网电流,实现可再生能源以高功率因数回馈电网。
2.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内容:学习的知识:需要具备DSP;电力电子技术;Matlab仿真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DSP控制;单相并网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
技术要求:设计一种基于DSP控制的单相并网逆变器,包括软件和硬件设计,通过对并网控制和孤岛效应等问题的分析,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用Matlab/simulink建立单相并网逆变器功率输出级在闭环状态下的仿真模型,观察并网工作时重要观测点的电压和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与报告题目: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基于SIMULINK的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当今社会,资源、环境和能源问题仍困扰着世界的发展。
对此,各国对开发利用新型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中国,地广人多,是能源消耗大国。
目前,国内更多的依靠火电、水电和核聚变发电来供电。
然而火电生产排放大量的硫化物、粉尘等严重污染空气,影响气候变迁,其来源化石能源也将消耗殆尽;水电建设成本高,资源有限,还会给江河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核电在安全方面有缺陷,一旦核泄漏,将给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人类不得不寻求更加清洁、安全的替代能源。
进入21世纪后,各国政府都在大力鼓励研究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环境能量开发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其中尤以风能和太阳能应用最多。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如内蒙古、沿海,有的地方太阳能蕴藏量大,如西藏,但这些地方发出的电当地并不能完全消纳,而其他一些地区则因负荷过重而缺电,因此将电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出的电并入电网是明智之举。
然而,分布型电能并入电网需要做到与电网同频同相同幅值,目前并网技术成为了新能源发电的瓶颈技术。
因此,本文通过从并网逆变器的设计着手研究新能源并网技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1.2 并网标准新能源发电并入电网的电能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5]:(1)电压幅值:纹波幅值≤10%。
(2)频率:频差≤0.3Hz[1]。
(3)相位相同,相序相同,且相位差≤20°。
表1-1 并网标准化指标表1-2 电压谐波技术指标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
为获得与电网同频同相等幅、单位功率因数、低畸变率的并网电压电流,本文通过SPWM 双闭环控制。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分别建立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上进行仿真验证。
(2)探讨控制策略,详细地研究双闭环控制的设计方法。
(3)计算、设置逆变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各器件的参数值,在Simulink上进行仿真调试,使得仿真结果符合设计的指标,分析仿真结果。
第二章并网逆变器的建模与仿真2.1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简介与比较新能源发电输出的既有交流电也有直流电,如风能,发电机输出的是交流电,通常要先进行整流,再通过逆变器并网;而太阳能,发电输出的是直流电,则可直接逆变并网。
逆变器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双PWM逆变型、不可控整流+SPWM 逆变型、不可控整流+Z源逆变拓扑结构。
本文以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为例对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作简要介绍与比较。
2.1.1 双PWM型拓扑结构双PWM型逆变器电路图如图2-1所示,风电机输出的交流电通过AC-DC-AC变换器并入电网,其中整流环节和逆变环节均使用PWM全控型三相电桥。
此种电路有一定优点:通用性较强,机侧和网侧的控制电路、控制算法相似,能灵活控制风电并网,且并网电能质量较好,因此,目前该拓扑结构比较主流。
但该拓扑结构也有其固有缺点:首先,太多的电力电子器件导致系统谐波难以控制;其次,PWM整流器使用全控型三相电桥,增加了系统成本,虽然系统稳定性提高了,但是高昂的成本使得其性价比还不如不可控整流+SPWM逆变拓扑结构。
图2-1 双PWM型拓扑结构2.2.2 不可控整流+SPWM逆变型拓扑结构不可控整流+SPWM逆变型拓扑结构如图2-2所示,整流桥的开关器件是二极管,逆变桥的开关器件是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2]。
该拓扑结构的显著优点是成本低,控制简单。
当然也有其缺点,即机侧功率因数可能不为1。
图2-2不可控整流+SPWM逆变型拓扑结构2.2.3 不可控整流+Z源逆变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电路图如图2-3所示,Z源逆变器的主电路有电流源型和电压源型,负载有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上下桥臂允许直通,这不同于传统电桥[3]。
由此可见Z源逆变器控制更加灵活,更能适应风电的随机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但是该拓扑结构控制复杂,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应用较少。
图2-3 不可控整流+Z源逆变拓扑结构综合上述三种拓扑结构的比较,考虑到性价比,本文采用不可控整流+SPWM 逆变型拓扑结构。
2.3 逆变器的建模与解耦分析2.3.1 三相电压全控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三相电压全控型逆变器的结构如图2-4所示,直流侧电压用一个直流电压源代表发电机输出电能整流之后的直流电压水平,用dc U 表示。
直流侧电容起稳定直流电压和滤波的作用,网侧是无中性线的连接方式,LR 组成滤波器。
为简化逆变器数学模型的推导,现做以下合理假设[5]:(1)电网电压是稳定的纯正弦波电压,分别设为a E 、b E 、c E 。
(2)电路参数是三相对称的。
(3)交流侧滤波电感L 为线性电感,无饱和。
(4)主电路上的开关器件都是理想开关,没有损耗。
图2-4 三相电压全控型逆变器的结构图任一时刻,三相桥的每对桥臂都只有一个开关导通,一个开关关断。
现以a 相为例,说明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当1V 导通,2V 关断时,2a dc U U =;当1V 关断,2V 导通时,2a dc U U =。
同理可根据3V -6V 的导通关断情况得出各个时刻b U 、c U 的电压值。
易知每一相输出电压都有正负电平两个状态,且正负电平出现的时间各占半个电平周期[10]。
通过SPWM 对1V -6V 六个IGBT 进行合理控制就能输出与电网电压、频率、相位、相序相符合的电能,实现安全并网。
2.3.2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本文的目的是设计风电并网逆变器,为此,首先要给逆变器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转化为便于在Simulink 上进行仿真的形式,然后搭建仿真模型,调试好参数,完成仿真。
风电并网逆变器的特点是多维度,强耦合,为了降低控制难度,增加控制的可靠性,就需要进行解耦。
因此,须进行3/2s r 和2/2r s 坐标变换,在dq 坐标系下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6]。
基于前述假设,由逆变器的开关工作原理,并利用KCL 和KVL ,便可建立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通常可采用开关函数或通过占空比描述三相电桥建立逆变器数学模型。
鉴于开关函数描述三相电桥比较精确、直观,易于理解,且方便仿真,本文采用开关函数法。
1. abc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每对桥臂都只有两种状态,同一时刻,一对桥臂上一个开关导通另一个开关则关断,因此,三相全桥逆变器一共有8种开关状态。
可对逆变器开关函数n S 做如下定义:10n S ⎧=⎨⎩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关断(n=a,b,c )上桥臂关断,下桥臂导通(1)如表2-1所示,逆变器的8种开关状态下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直流侧电压dc U 的关系,表中a U 、b U 、c U 是逆变器输出的相电压,ab U 、bc U 、ca U 是线电压。
表2-1 逆变器8种开关状态下交流侧输出电压与直流侧电压的关系由表2-1可以归纳出用a S 、b S 、c S 表示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的相电压与线电压的方程式,即:2111213112a a dc b b c c U S U U S U S --⎛⎫⎛⎫⎛⎫ ⎪ ⎪ ⎪=⨯-- ⎪ ⎪ ⎪ ⎪ ⎪⎪--⎝⎭⎝⎭⎝⎭ (2)110011101ab a bc dc b ca c U S U U S U S -⎛⎫⎛⎫⎛⎫ ⎪ ⎪ ⎪=⨯- ⎪ ⎪ ⎪ ⎪ ⎪⎪-⎝⎭⎝⎭⎝⎭(3)由KCL 导出逆变器各相回路电压方程:a aa ab b b bc cc c di U E Ri L dtdi U E Ri L dt di U E Ri L dt ⎧=++⎪⎪⎪=++⎨⎪⎪=++⎪⎩(4)其中,cos()2cos()32cos()3a m b mc m E E t E E t E E t ωπωπω⎧⎪=⎪⎪=-⎨⎪⎪=+⎪⎩(5)式中,m E ——电网相电压的幅值; ω—— 电网基波角频率。
化简(3.4)式可得逆变器交流侧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0010010011010010010001001001aa a ab b b bc c c c di dt U i E di R U i E dt L L L U i E di d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观察(6)式可知,abc 坐标系下的逆变器模型中各相电路参数之间彼此独立,所以该逆变器是一个线性解耦系统,可通过调节输出电压改变交流侧电流从而控制逆变器。
但逆变器模型中仍包含随时间变换的交流量,具有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非常不方便设计控制系统。
因此需要进行坐标变换,把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逆变器模型转化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中,把模型中的交流量变换成直流量,达到解耦控制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目的,使功率因数接近1。
2. 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两种原则进行坐标变换,其一是根据“等量”原则,变换前后通用矢量相等,变换矩阵前的系数为2/3;其二是根据“等功率”原则,变换前后功率相。
本文采用“等功率”原则进行坐标变换。
取a 相绕组的轴线与α轴重合,β轴超前α轴90°,则坐标变换前后两坐标系上的模型参数有如下对应关系[7]:111220a b c U UU U U αβ⎫⎛⎫⎪ ⎪ ⎪ ⎪⎝⎭⎝--⎛⎫= ⎪⎭⎝ (7)11122220a b c i ii i i αβ⎫⎛⎫⎪ ⎪⎪ ⎪⎪ ⎪⎪⎝⎭⎝--⎛⎫= ⎪⎭⎭⎝- (8)121210a b c U U U U U αβ⎛⎫-= ⎪⎝⎭-⎛⎫⎪⎛⎫⎪ ⎪⎪ ⎪ ⎪⎝⎭ ⎝(9)1221210a b c i i i i i αβ⎛⎫-= ⎪⎝⎭-⎛⎫⎪⎛⎫⎪ ⎪⎪ ⎪ ⎪⎝⎭ ⎝(10)用αβ坐标系中的变量代换abc 坐标系下所得模型中的变量,整理得αβ坐标系下的逆变器数学模型:10101di U E i R dt di U E i L L dt ααααββββ⎛⎫⎪-⎛⎫⎛⎫-⎛⎫ ⎪=- ⎪ ⎪ ⎪-- ⎪⎝⎭⎝⎭⎝⎭ ⎪⎝⎭(11)分析(11)式可知,虽然在αβ坐标系下的逆变器模型已经解耦合,但是模型中仍有交流量,故仍需进行2/2r s 坐标变换。
3.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在dq 坐标系中,由于坐标分量都是静止的直流量,可按照直流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逆变器控制系统,变量要少很多,且没有耦合,比在abc 坐标系下直接设计控制系统简单得多。
设零时刻dq 坐标系的d 轴与αβ坐标系的α轴重合,代表有功分量,q 轴超前d 轴90°,代表无功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