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7 运动和力总结提升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word版本

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word版本

运动和力章末小结与提升一、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典例1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0~10 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B.两同学在出发后第15 s 相遇C.在10 s~20 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0~20 s 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5 m/s【解析】在s-t 图像中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时间轴平行的线表示对应的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由图像可知,在0~10 s 内乙比甲通过的路程长,故乙运动得快,A 项错误;两图线相交的点对应的坐标即为相遇的时间和路程,相遇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为100 m,时间在第15 s,B 项正确;在10 s~20 s 内,乙图像为水平直线,表示其静止不动,C 项正确;在0~20 s 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应为20 s 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路程为100 m,时间为20 s,比值为5 m/s,D 项正确。

【答案】 A二、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典例2 在物理分组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设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为F,木块所受重力为G1,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N1,桌子所受的重力为G2,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N2,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G1与N2是一对平衡力B.G2与N2是一对平衡力C.N1与G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与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G1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N2,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项正确;桌子所受重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项错误;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所受的重力的受力物体相同,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C项错误;F和f 都作用在木块上,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D项错误。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3.1 牛顿第一定律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3.1  牛顿第一定律

知1-练
A.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脚踢足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 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
知2-导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 300年前,伽利略通过实验及推 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 理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 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 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 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持不变。
(来自《点拨》)
【导引】
知1-讲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可
以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
(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这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
车的运动状态,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那么,力与运动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知识点 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知1-讲
亚里士多德提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知1-讲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提出了怀疑,并做
了一个理想实验来反驳其
观点。 (伽利略)
此实验中,你要哪些器材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知1-讲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小车通过的距离
全然没有发现。 ——牛顿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知2-讲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共20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共20张PPT)

典例3:平衡力的应用
•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物
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N,在这三个力中,互为平衡力的是 ( A )
• A. G和F
B. G和N
• C. F和N
D. 不存在平衡力
起重机的钢丝绳上吊着一个 重物,比较下面三种情况钢 丝绳对重物拉力的大小,正
确的是( C )
甲 乙下 体
乙以v2 =4m/s的速度匀速上升,绳的拉力为F2,
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A
A、F1=F2 C、2F1=F2
B、F1=2F2 D、F1=4F2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物体运动 状态不变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静止
物体受非平 衡力作用
物体运动 状态改变
运动快慢改 变
2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状态) 受平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状态) 受非平衡力: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____大__小_相__等_,__方__向_相__反_,__作_用__在__一_条__直_线__上______ 这两个力平衡.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例:下列情况,能表示二力平衡的是( C E)
为什么?
3牛
3牛
4牛
3牛
A
B
3牛
3牛 3牛
3牛
C
D
3牛
3牛
E
1、二力平衡条件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2、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在什么情况下,物 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4.1 二力平衡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4.1  二力平衡

实验四
知2-讲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 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 一直线上。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转动 。
在实验三和实验四中:
知2-讲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相等 成一定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等 ……
知1-讲
不矛盾,物体受到的 合力为零时,与不受 力的效果是一样的。
定义
知1-讲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只受两个力
二力平衡
知1-讲
1.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态。
2.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改变
改变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结合四个实验: 实验
一 二 三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大小 不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 相反 成一定 角度 相反
知2-讲
运动状态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不改变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改变

知2-讲
知3-讲
已知物体受力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v F1=50 N
N F2=30 N G
物体运动状态
【例3】如图所示,升降电梯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 升降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500 N。下列说法正确
知3-讲
的是(
)
A.升降电梯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 小于500 N
知3-讲
B.升降电梯以1.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3.2 惯性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3.2  惯性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 3 节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 2 课时 惯性
1 课堂讲解
•惯性 •惯性的影响因素 •惯性的危害与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作业 课后 作业
为什么物体不受外力就保 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而没有出现其他的运动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惯性的知识。
知识点 1 惯性
动速度,人的重心偏向后,人就会向后摔倒。
(来自《点拨》)
总 结
知1-讲
解释倾倒问题,采用分割法。人摔倒、坐车时身体的前倾
或后倾,都是由于惯性。具体分析时,要分别分析身体上
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进行解释。这些现象有如 下规律:人体不管是向前摔倒还是向后摔倒,也不管身体 是向前倾还是向后倾,都是由于身体下部的运动状态发生 了改变,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知1-讲

B.小红下身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上身由于
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她向后摔倒
C.她的整个身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D.她的整个身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发生改变
(来自《点拨》)
知1-讲
【导引】 滑旱冰时,人向后摔倒的原因是脚向前运动的速
度加快,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较小的
运动速度。这样,上身的运动速度小于下身的运
知1-讲
定义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都具有惯性。
知1-讲
实验1 如图,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
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车上的
木块为什么会向右倾倒?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静止的 静止状态

平衡力 物体 运动状态不改变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效 果
运动的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以原来的速度)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物体
静止的
静止状态
不受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运动的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保持原来的速度)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力了的作用 C.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没有
受到力的作用 D.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一个静止的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
第七章 运动和力
小结与复习
知识结构
运动的描述:取决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 相同路程比时间

比较运动
相同时间比路程

快慢的方法
计算物体单位时间内通
运动 的快慢
过的路程
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 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速度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式:v s
t
单位:m/s、km/h;1m/s = 3.6km/h
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选定的参照物 位置关系不变 (假定不动) 位置关系改变
相对静止 研究对象
相对运动
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
研究 对象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运动和力全章整合与提升习题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运动和力全章整合与提升习题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全章整合与提升
5.【中考·无锡】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 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 min后两 人相距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G与F3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 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G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 力物体是小球,F3的施力物体是水平横杆,受力物体是 弹簧,所以G与F3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F1是 弹簧对小球的拉力,F2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这两个力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正确。
HY版 八年级下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习题链接
1D 2 相对静止 3 篱笆;地面 4C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A 6 CD 7 16;小于 8 0.8
答案呈现
9D 10 B 11 D 12 C
习题链接
13 右 14 见习题 15 D 16 B 17 A
18 D 19 B 20 见习题 21 D 22 D
全章整合与提升
10.【中考·泰安】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 确的是( B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 B.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 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 有惯性 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 有惯性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21.如图所示,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 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 (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D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PPT教学课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PPT教学课件
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
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D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知识点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3-导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 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 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 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小 或一样,它们之间近似相对静止。
知2-讲
定义 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
知2-讲
原则 假定性 任意性
排己性
说明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
止不动的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 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因为若以自 己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 的,即永远是静止的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 四判断 物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
就是运动的
知2-练
1 【中考·菏泽】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 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C )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中考·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知”2-练 2
知1-讲
常见例子
共同特点
机械运动
天体的运动、地壳的漂 物体的位置发生
移、动物奔跑、水流动、 了改变
蜗牛爬行、列车飞驰等
其他形式的 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 物体的位置可能 运动 磁运动、生命运动等 没有发生改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232021/7/232021/7/232021/7/237/23/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2021/7/232021/7/232021/7/2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关于参照物需讲明五层意思
1.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
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4.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5.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静止的 静止状态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平衡力 物体 运动状态不改变 用
效 果
运动的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以原来的速改 变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物体
静止的
静止状态
不受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运动的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保持原来的速度)
变形
注意:
svt t s
v
(1)v、s、t必须对应;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四步必须
明确。
力与运动关系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二力平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章末复习 课件 (共22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章末复习 课件 (共22张PPT)

这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S
v
图像
形状
O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t
分析
图像是变化的曲线,s、t之比不是定 值,这是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
的速度均匀增大,这是变速直线运动 的v-t图像
例题一: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4.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为饮酒时的2~3倍。 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 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反应时间。
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在马路上以15m/s的速度直线行驶,车 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当汽车行驶到距人行横道30m处时,驾驶员突 然发现有行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道,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1m刚好使到人行道处。 (1)求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行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 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 可能。(提示:该车宽度1.8m)

速上升的电梯等
刚出站的列车
3、平均速度
(1)定义:物体运动的一段路程与所用时间的 比值

(2)物理意义: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
路程内的平均运动快慢速度。
(3)计算公式: v=s/t ,公式中的“s”是指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
路程,“t”是指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v”即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 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 的直线 物理学中,把速度 改变 的直线运动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2.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教学PPT课件7.2.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知1-讲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他
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
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
知1-讲
平直轨道上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运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 2 节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 2 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 直线运动
1 课堂讲解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作业 课后 作业
知识点 1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知1-讲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知1-讲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所用公式
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数字后面要有单位。
总 结
知2-讲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
运动, 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
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
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
正比,与t成反比。
总 结
知2-讲
查资料知南京长江隧道的长度为6 042米,
故该乘客的估测是正确的。
(来自教材)
知1-讲
知1-练
1
【中考· 盐城】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 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 四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A )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2
平均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