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研究

合集下载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11101802课程名称:初等数学研究学时/学分:36/2先修课程: 《数学教学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初等数学研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与中学数学紧密相关,并与高等数学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开设的。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其内容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所必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有较深刻的理解、较系统的掌握,能够运用现代数学观点审视中学数学问题,能够从高等数学的背景解释中学代数问题,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训练,为毕业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从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分为代数与几何两大部分,再进一步将两部分内容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

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为主要教学环节,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1. 本课程开设在第6学期,总学时36,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课堂实践0学时。

2.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自然数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自然数的性质,了解基数理论下自然数性质的证明;掌握自然数的性质,了解序数理论下自然数性质的证明;了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和运用技巧,理解各种形式数学归纳法之间的联系。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纲《初等数学研究》教学⼤纲课程名称:初等数学研究英⽂名称:Research on elementary mathematics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适⽤专业:数学与应⽤数学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等代数,解析⼏何⼀、教学⽬的与要求初等数学研究是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应使学⽣在掌握近、现代数学的基础上,系统深⼊掌握中学数学内容有关的初等数学知识,做到初等与⾼等相结合。

⼀⽅⾯,通过初等数学内容的研究,尽量反映近、现代数学思想⽅法,以填补学⽣在中学数学与⾼等数学之间的空⽩;另⼀⽅⾯,试图⽤近、现代数学的思想⽅法居⾼临下地分析、处理、研究中学数学内容,使学⽣对中学数学内容有个⾼屋建建瓴的认识与理解,为当好⼀名中学数学教师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开设,进⾏解题策略的训练,使学⽣具有⼀定的解题能⼒。

由于学⽣对初等数学内容并⾮⼀⽆所知,因此,必须突出与强调课程的研究性质。

在每章、每节之后提出若⼲问题让学⽣进⾏探索、研究,以帮助学⽣形成⾃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式,以便他们将来⾛向教学岗位后,能较快地适应课程改⾰的形势。

本课程主要采⽤以讲授为主、学⽣⾃学为辅的教学⽅法,必要时运⽤⼩组合作的⽅式进⾏适当的专题讨论。

初等数学研究是专业选修课,系主⼲课程。

⼀般情况下第七---⼋学期开设,安排32周,有条件时可安排36周,共64课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章绪论(2课时)包括数学研究的对象,中学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学数学的特点,中学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的意义,等等本章重点:中学数学的特点本章难点:⽆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了解数学研究的对象,中学数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学数学的特点,中学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的意义第⼆章集合与逻辑(6课时)第⼀节集合集合的特性,集合的运算。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基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它涉及到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数的性质、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

初等数学研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初等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的性质研究。

数的性质是指数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

通过研究数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数的大小关系、运算规则等,进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商场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折扣和打折后的价格,这就需要对数的性质有所了解。

代数是初等数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代数研究的是各种数的关系和运算。

代数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变量、方程、不等式等。

通过代数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计算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各种代数方程来求解。

此外,代数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如解析几何和线性方程组。

几何是初等数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几何研究的是空间和形状的关系。

几何通过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特征来研究几何关系和计算几何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几何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地图测量等领域。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几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房子的面积和体积,以及确定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关系。

概率统计是初等数学研究的最后一个方面。

概率统计研究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概率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赛马比赛的胜算到天气预报的准确度等。

通过研究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方法来了解和分析事件的发生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总之,初等数学研究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涉及到数的性质、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等各个方面。

初等数学研究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

《初等数学研究》一、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分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教好中学数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初等几何部分,初等代数部分作为自学内容。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中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等几何部分第一章绪论1.几何学的历史简介2.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了解几何学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以及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几何的证明1.几何证明的概述2.证度量关系3.证位置关系掌握常用的证题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几何量的计算1.线段度量2.面积计算3.解三角形掌握勾股定理推广和斯蒂瓦尔特定理及其应用,会计算面积和解三角形。

第四章初等变换1.合同变换及其间的关系2.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3.初等变换的应用理解合同变换、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等概念,能利用初等变换解题。

第五章轨迹1.基本概念(轨迹的概念与证明方法,轨迹命题的类型)2.常用轨迹命题及其证明3.轨迹的探求理解轨迹的概念,并掌握轨迹命题的证明方法。

掌握常用的几个轨迹命题。

第六章立体图形的一些性质1.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空间作图公法,简单作图题)2.三面角(三面角及其性质,三面角的相等)3.多面体(四面体的一些性质,凸多面体的欧拉定理,正多面体,截面图的画法)4.体积计算(体积概念,拟柱体体积公式,体积计算)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培训,为教好初中数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初等代数(包括初等函数、排列与组合)和初等几何(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两部分,其基本要求是:一、从中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

二、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部分初等代数绪言1.关于代数的几个历史观点2.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代数一、数系(一)教学要求1.了解数系扩展的两种形式及其所遵循的原则。

2.掌握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及整数环的构造。

3.确切理解自然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的有关概念,弄清自然数、整数运算的概念及其算律,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有理数集的性质。

4.明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与可靠数字等概念,掌握近似值四则运算的经验法则。

5.确切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掌握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实数的运算和实数集的性质。

6.确切理解复数概念,掌握复数的两种表示形式、复数的运算和复数集的性质。

(二)主要内容1.数的概念的扩展2.自然数集序数理论*。

3.整数环4.有理数域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集的性质。

5.近似计算初步近似值的截取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效数字和可靠数字、近似值四则运算的经验法则、预定精确度的计算方法。

6.实数域无理数的引入、实数的概念及其大小比较、退缩有理闭区间序列、实数的运算、实数集的性质。

《初等数学研究》复习资料

《初等数学研究》复习资料

《初等数学研究》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 不定方程13x y z w +++=的正整数解的解数.2. 把多项式3222x x x -++表示成(+2)x 的幂的多项式的形式. 3. 不定方程1231023x x 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解数.4. 6本不同的书放在书架上.现重新摆放,使每本书都不在原来放的位置.有多少种摆法5. 函数2sin cos 37xy x =+的最小正周期. 6. 求函数2y =.二、计算和证明题1. 已知梯形ABCD 的上、下底的长分别为,a b ,点E 、F 分别在腰AB 和CD 上,EF ∥AD ,且EF将梯形ABCD 分成上下面积相等的梯形,试证明EF =. 2.证明托勒密(Ptolomy )不等式 凸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之和不小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依次为,,a b c ,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 =,其中2a b cp ++=. 4. 已知圆内接凸四边形ABCD 的边长依次为,,,a b c d ,设2a b c dp +++=,求证该四边形的面积为S =.5. 已知(0)204(1)(2)(3)222f f f f ====,,求三次多项式()f x 的解析式.6. 解方程:432625122560x x x x -+++=.三、探究题1.已知点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 A =1,PB =2,PD ,试探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2.设32()3620f x x x x =+++=的三个根为α,β,γ,试求以2αβγα+-,2βγαβ+-,2γαβγ+-为根的三次方程.3.已知ABC ∆内任意一点P 在BC 、CA 、AB 上的射影分别为D 、E 、F ,试问P 于何处时,BC CA ABPD PE PF++取得最小值. 4.已知ABC ∆所在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试问P 位于何位置时,它到三边距离的积(即PD PE PF ⋅⋅)取得最小值,其中D 、E 、F 分别为相应垂足.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不定方程13x y z w +++=的正整数解的解数.2. 把多项式3222x x x -++表示成(+2)x 的幂的多项式的形式.3. 不定方程1231023x x 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解数.4. 6本不同的书放在书架上.现重新摆放,使每本书都不在原来放的位置.有多少种摆法5.函数2sin cos37xy x=+的最小正周期.6.求函数22261xyx+=+的最小值.二、计算和证明题1.已知梯形ABCD的上、下底的长分别为,a b,点E、F分别在腰AB和CD上,EF∥AD,且EF将梯形ABCD分成上下面积相等的梯形,试证明EF=222a b+.2.证明托勒密(Ptolomy)不等式凸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之和不小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依次为,,a b c ,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 p p a p b p c =---,其中2a b cp ++=.4.已知圆内接凸四边形ABCD 的边长依次为,,,a b c d ,设2a b c dp +++=,求证该四边形的面积为()()()()S p a p b p c p d =----.2. 解方程:432625122560x x x x -+++=.三、探究题1.已知点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 A =1,PB =2,PD =6,试探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6 21CP3. 已知(0)204(1)(2)(3)222f f f f ====,,求三次多项式()f x 的解析式.2. 设32()3620f x x x x =+++=的三个根为α,β,γ,试求以2αβγα+-,2βγαβ+-,2γαβγ+-为根的三次方程.3. 已知ABC ∆内任意一点P 在BC 、CA 、AB 上的射影分别为D 、E 、F ,试问P 于何处时,BC CA ABPD PE PF++取得最小值.4. 已知ABC ∆所在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试问P 位于何位置时,它到三边距离的积(即PD PE PF ⋅⋅)取得最小值,其中D 、E 、F 分别为相应垂足.。

OMO教学模式下的《初等数学研究》课程建设及研究

OMO教学模式下的《初等数学研究》课程建设及研究

OMO教学模式下的《初等数学研究》课程建设及研究1.教学现状与相关问题提出《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课程,课程开设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小学课本知识内容的前沿性和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助力成为其中小学优秀卓越教师[1]。

然而,在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初等数学的理解仍旧滞留于题目和基础概念,缺乏知识的研究性,存在教学实践能力匮乏的问题。

新时代师范院校数学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需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中提高师范生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

自此,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在线学习得到实践,海量Mooc视频等资源出现在大众眼前,虽然线上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但是尚不成熟的教学模式也使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互弱化导致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的成效。

在此大背景下,OMO教学模式成为一个新的信号和焦点,笔者积极探索尝试在OMO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初等数学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支持处在不同空间的学习者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些方法,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二者优势,以使其教学成效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让未来数学教师得到飞跃的成长。

2.OMO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2.1 OMO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剧烈渗透和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下,教育界为了满足学习者对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的短期需求和社会对人格美好、心灵手巧、务实创造性人才的长期高需求,教育界提出了具有智慧化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OMO教学模式是指可以通过多样的多媒体设备技术,同步参与面对面的实时课堂教学的方式,混合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和交付方式,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深度融合,完善线上线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合作,加强课堂参与者的参与程度的一种教育模式。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Elementary Mathematics Research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1.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初等数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初等数学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课程与中学数学的联系;(2)使学生理解初等数学中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等;(3)使学生掌握初等数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以及初等数学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4)使学生学会运用高等数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研究初等数学,熟练地运用重要的思想方法解决初等数学中的问题;(5)使学生对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内容的设置有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并产生自己的思考;(6)使学生提高分析、认识和处理中学数学教材的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7)为学生今后从事数学教师职业提供必要的专业训练和知识准备,以及辅导中学生研究数学问题所需的基本方法。

2.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初等数学研究》是在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且与后继课程《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方法论与数学史》等教育理论,《几何画板与flash制作》、《竞赛数学》等紧密结合。

3. 开设学期按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期开设。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1 第一章数系面授讲课 42 第二章解析式面授讲课 63 第三章方程与函数面授讲课84 第四章数列面授讲课 65 第五章排列与组合面授讲课 26 第六章算法面授讲课 27 第七章平面几何问题与证明面授讲课 48 第八章初等几何变换面授讲课 29 第九章几何轨迹面授讲课 210 第十章几何作图问题面授讲课 211 第十一章立体几何面授讲课 2四、教学内容、重点第一章数系1. 教学目标(1)了解数系扩展的两种形式及其所遵循的原则;(2)掌握自然数的基数理论及整数环的构造;(3)理解自然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的有关概念,弄清自然数、整数运算的概念及其运算律,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有理数域的性质;(4)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掌握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实数的运算法则和实数域的性质;(5)理解复数概念,掌握复数的两种表示形式、复数的运算和复数域的性质。

初等数学研究 代数部分 第一章 数与数系

初等数学研究   代数部分 第一章 数与数系

第1章 数与数系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起源与数系扩张的动力和原则 2.掌握数的计数方法和文化意义 3.了解0的发明权之争与解决 4.掌握0为什么不能做分母和0为什么可当自然数的道理
一、数的起源与计法
数——一定物群的抽象性质; 思维对象与实体的分离; “数(shù)从数(shǔ)中生”。
计数方法——屈指计数(掐指计数)(五进制、十进制) 石子计数(配对思想、一一对应);结绳计数;书契记数; 算筹记数。
定义 3(乘法的定义) 自然数的乘法是一种对应关系“ ”,由于它对于任何a,b N , 有唯一确定的ab N ,并且满足
⑴ a 1 a ; ⑵ ab ab a . 注 ① (N, ) 是半群;②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也成立,即(a b) c a c b c . 例 4 证明 23 6 . 证 ∵ 21 2,
初等数学研究 ——代数部分
绪论
研究内容: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与初等代数、初等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2.初步感受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 3.掌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的基本方式。
内容简介
1.《初等数学研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的必修 课。它是在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继教 学与学、心理学之后而开设的。
定理 2(第一数学归纳法的一种变形:移动起点) 设 P(n) 是关于自然数 n 的命题,若 ⑴ P(n0 ) 成立, n0 为某个自然数; ⑵ 由 P(k) (k n0 ) 成立,可以推出 P(k 1) 成立, 则 P(n) 对一切自然数n (n n0 ) 都成立. 定理 3(第二数学归纳法)(串值归纳法) 设 P(n) 是关于自然数n 的命题,若 ⑴ P(1) 成立; ⑵ 假设 P(m) 对于m k 时的自然数均成立,则 P(k) 成立, 则 P(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初等数学研究pdf

初等数学研究pdf

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部分,涵盖了从基本的算术、代数到几何的初步内容。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等数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初等数学的重要性初等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石。

它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高级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初等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广泛应用,如计算、测量、数据处理等。

掌握初等数学知识,对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个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等数学的主要内容1.算术:算术是初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比例、利率等应用。

通过算术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培养数感和运算能力。

2.代数:代数是初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未知数、方程式、函数等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代数,可以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程的解法以及函数的基本性质,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几何:几何主要研究图形的性质、变换和度量。

初等几何主要涉及平面图形的认识、性质探索以及面积、周长等的计算。

通过学习几何,学生可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等数学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表象,降低理解难度。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

3.练习与反馈: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练习与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四、初等数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初等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

初等数学研究教学大纲一、简介初等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必备知识。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初等数学研究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理。

2. 能够运用代数、几何、概率等数学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将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和运算a.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b. 代数式、方程式和不等式的表示和运算c. 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2. 代数a. 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b. 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c. 指数和对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d. 因式分解、分式和根式的运算和应用3. 几何a.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b. 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判定c.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应用d. 向量的概念、运算和应用e.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证明方法4. 概率与统计a.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b.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和应用c.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d.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供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游戏化教学:利用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讲解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知识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定期组织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初等数学研究
感谢您的阅览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1
• 数学教育研究表明,人们认识负数比起认识无理数要容易些.但 是,历史有独特的自身发展逻辑.
• 事实上,当人们还普遍怀疑负整数也是一种数时,人们就已经在 研究正的有理数与无理数,甚至已经开始使用复数了.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2
• “数系”的历史扩展途径 • “数系”的逻辑扩展途径
• 接着是代数运算的需要,因减法、开方运算的需要产生了负数、无理数 和复数.
• 到了近代,“数”不再只是单个的量的表示,人们为了追求运算的无矛 盾性,接受了理想的“数”,包括复数、四元数、八元数等等.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4
“新数”为何最初不被承认?
• 不能够测量 • 并非非有不可 • 不能够理解 • 逻辑基础不清楚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5“新数”为何最终获得Fra bibliotek认?“因为在数学中和在其他场合一 样,成功是最高法庭,任何人都得 服从它的裁决.”
D.Hilbert《论 无限》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6
• 算法合理性是“新数”获得承认的主要原因 • 算术到代数的演进加速了数系的形成 • 广泛的应用促进广泛的承认 • “理想数” 的思想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7
1.2 数系的构造理论
初等数学研究(PPT课件)
8
1.2.1自然数的定义
• 自然数严格的抽象定义是由peano公理给出的,它刻画了自然数 的本质属性,并导出了有关自然数的所有运算和性质。
• Peano公理陈述如下:
• (1)0是自然数;
• (2)每个自然数都有一个后继,a的后继记为a+ ;

初等数学研究复习资料

初等数学研究复习资料

初等数学研究复习资料一、整式与分式整式是由各种代数式通过加、减、乘运算得到的一种式子。

整式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乘法。

在整式中,含有未知数的项被称为代数项,不含有未知数的项被称为常数项。

整式的次数等于代数项中所有未知数的指数之和。

分式是由两个整式表示的一种式子,它由两条横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是分子,下部是分母。

分式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分式中,我们可以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以简化分式的表达形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一般形式为A(x) = B(x),其中A(x)和B(x)是整式。

解方程就是要求找出未知数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根据方程的次数,可以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

不等式是含有不等号的等式,一般形式为A(x) > B(x)或A(x) < B(x),其中A(x)和B(x)是整式。

解不等式就是要求找出满足不等式的数值范围。

三、函数与图像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因变量)。

函数可以用符号表示为y = 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f为函数名称。

函数图像是在坐标系中表示函数关系的曲线或直线。

常见的函数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线性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两条相交的直线。

四、数列与级数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其中每个数被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用一个公式表示数列的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

数列的求和叫做级数,级数的和被称为数列的部分和。

常见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相等,等比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五、概率与统计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它的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

事件是指一个结果或一组结果。

概率可以通过实验和统计方法来计算,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包括频率法和古典概率法。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

《初等数学研究》一、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分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数学思想上得到启发,在数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教好中学数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初等几何部分,初等代数部分作为自学内容。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中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出发,并根据中学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把初等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分别组成若干专题,在内容上适当延伸和充实,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予以提高;对各专题的教学,都要着重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认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等几何部分第一章绪论1.几何学的历史简介2.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了解几何学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以及初等几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几何的证明1.几何证明的概述2.证度量关系3.证位置关系掌握常用的证题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几何量的计算1.线段度量2.面积计算3.解三角形掌握勾股定理推广和斯蒂瓦尔特定理及其应用,会计算面积和解三角形。

第四章初等变换1.合同变换及其间的关系2.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3.初等变换的应用理解合同变换、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等概念,能利用初等变换解题。

第五章轨迹1.基本概念(轨迹的概念与证明方法,轨迹命题的类型)2.常用轨迹命题及其证明3.轨迹的探求理解轨迹的概念,并掌握轨迹命题的证明方法。

掌握常用的几个轨迹命题。

第六章立体图形的一些性质1.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空间作图公法,简单作图题)2.三面角(三面角及其性质,三面角的相等)3.多面体(四面体的一些性质,凸多面体的欧拉定理,正多面体,截面图的画法)4.体积计算(体积概念,拟柱体体积公式,体积计算)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

初等数学研究代数部分第一章数与数系

初等数学研究代数部分第一章数与数系

初等数学研究代数部分第一章数与数系介绍:初等数学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而对于初等数学的学习,代数部分是其中一块重点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数与数系的概念,从最基本的数的概念开始,逐渐推广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等数系的概念,为后续的代数运算打下基础。

一、数的概念1.自然数:最初人们依靠指背物数时,产生了“一、二、三”等数的概念,这就是自然数的起源。

自然数是用来计数的数,用符号N表示。

自然数有以下特点:-任何两个自然数之间,总是有一个自然数在它们中间。

-自然数是无限集合。

-自然数有加法和乘法运算,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分配律。

2.整数: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了负债、仓库盈亏等概念,需要引入负数的概念,从而形成了整数的概念。

整数是自然数与负整数的总称,用符号Z表示。

整数有以下特点:-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整数有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加法和乘法运算的性质同自然数一致,减法运算可以看作加上相反数的运算。

3.有理数:当自然数的范围无法满足问题的需要时,需要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用符号Q表示。

有理数有以下特点:-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有理数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运算的性质同整数一致。

-有理数集合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可以表示为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4.无理数:有些数无法准确地表示为有理数的形式,例如π、√2等。

这些数被称为无理数,用符号I表示。

无理数有以下特点:-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一起构成了实数集合。

5.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用符号R表示。

实数的特点是:-实数集合包括了所有的数。

-实数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运算的性质同有理数一致。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数与数系的概念,从自然数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逐步推广,为后续的代数运算打下基础。

数与数系是初等数学研究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代数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点圆
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连结三角形各顶点与垂心所得三线段的中点)九点共圆。

通常称这个圆为九点圆(nine-point circle),或欧拉圆、费尔巴哈圆。

九点圆是一个更一般的定理:垂心四面体12点共球(各棱的中点,各棱相对于对棱的垂心)的一个特例。

当一个顶点被压入所对面的时候,12点的共球就退化为9点共圆。

作图如下:△ABC的BC边垂足为D,BC边中点为L,
AC边垂足为E,AC边中点为M,AB边垂足为F,AB边中点N,
垂心为H,AH,BH,CH中点分别为P,Q,R(思路:以PL为直径,
其它任意某点,去证P某L为90°)
证明:(由中位线)PM∥CH,LM∥AB,又CH⊥AB∴PM⊥
LM,又PD⊥LD
∴PMDL共圆。

(由中位线)PR∥AC,LR∥BH,BH⊥AC,所以PR⊥LR
∴PMRDL五点共圆。

PE为Rt△AHE斜边中线
∴角PEA等于PAE
同理∠LEC等于∠LCE所以∠PEL等于180减去∠ADC
∴∠LEP等于90°
∴PEMRDL六点点共圆,PL为直径,同理PFNQL五点共圆,PL为直径
∴PEMRDLQNF九点共圆,PL为直径,PL中点(设为V)就是圆心
下证九点圆的圆心在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
O为外心,OL平行等于AH一半(这个小定理我就不证明了)所以OL平行等于PH
OLPH为平行四边形,V是PL中点,就是OH中点
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
1. 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
2. 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
3. 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
欧拉线
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叫三角形的欧拉线,且外心到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到重心距离的一半。

设H,G,O,分别为△ABC的垂心、重心、外心。

联结
AG并延长交BC于D, 则可知D为BC中点。

联结OD ,又因为O为外心,所以OD⊥BC。

联结AH并延长交BC于E,因H为垂心,所以 AE⊥
BC。

所以OD//AE,有∠ODA=∠EAD。

由于G为
重心,则GA:GD=2:1。

联结CG并延长交BA于F,则可知F为AB中
点。

同理,OF//CM.所以有∠OFC=∠MCF
联结FD,有FD平行AC,且有DF:AC=1:2。

FD平行AC,所以∠DFC=∠FCA,∠FDA=∠CAD,又∠OFC=∠MCF,∠ODA=∠EAD,相减可得∠OFD=∠HCA,∠ODF=∠EAC,所以有△OFD∽△HCA,所以OD:HA=DF:AC=1:2;又GA:GD=2:1所以
HA:OD=GA:GD=2:1
又∠ODA=∠EAD,所以△OGD∽△HGA。

所以∠OGD=∠AGH,又联结AG并延长,所以∠AGH+∠DGH=180°,所以∠OGD+∠DGH=180°。

即O、G、H三点共线。

费马点
在一个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

即在ABC内求一点P,使 PA+PB+PC之值为最小,人们称这个点为“费马点”。

作法:(1)平面内一点P到△ABC三顶点的之和为PA+PB+PC,当点P为费马点时,距离之和最小。

特殊三角形中:
(2).三内角皆小于120°的三角形,分别以 AB,BC,CA,为边,向三角形外侧做正三角形ABC1,ACB1,BCA1,然后连接AA1,BB1,CC1,则三线交于一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费马点.
(3).若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或等于120度,则此钝角的顶点就是所求的费马点.
(4)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此时内心与费马点重合
拿破仑三角形
在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分别向外做出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重心
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个由三个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圆心构成的三角形称“外拿破仑三角形”。

如图中的△O1O2O3就是△ABC的外拿破仑三角形。

托勒密定理
圆的内接凸四边形两对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原文:圆的内接四边形中,两对角线所包矩形的面积等于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与另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之和。

从这个定理可以推出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一系列的三角恒等式,托勒密定理实质上是
关于共圆性的基本性质.
蝴蝶定理
设M为圆内弦PQ的中点,过M作弦AB和CD。

设AD和BC各相交PQ于点X和Y,
则M是XY的中点。

过O作OL⊥ED,OT⊥CF,垂足为L、T,连接ON,OM,OS,
SL,ST
容易证明△ESD∽△CSF
所以ES/CS=ED/FC
根据垂径定理得:LD=ED/2,FT=FC/2
所以ES/CS=EL/CT
又因为∠E=∠C
所以△ESL∽△CST
所以∠SLN=∠STM
因为S是AB的中点
所以OS⊥AB
所以∠OSN=∠OLN=90°
所以∠OSN+∠OSN=180°
所以O,S,N,L四点共圆
同理O,T,M,S四点共圆
所以∠STM=∠SOM,∠SLN=∠SON
所以∠SON=∠SOM ,
因为OS⊥AB
所以MS=NS
梅涅劳斯定理
定理内容:
当直线交三边所在直线于点时
逆定理:
在三边所在直线上有三点,且,那么三点
共线。

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
BD:DC=FB:PF,CE:EA=PF:AF
两式相乘得
(AF:FB)×(BD:DC)×(CE:EA)=(AF:
FB)×(FB:PF)×(PF:AF)=1
角平分线定理
定理1: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条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这个角平分线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
对应成比例。

过C作CN∥AB交AM的延长线于N
则△ABM∽△NCM
∴AB/NC=BM/CM
又可证明∠CAN=∠ANC
∴AC=CN
∴AB/AC=MB/MC
西摩松线
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其三垂足共线,此线称为西摩松线按照以下
的指示,画出西摩松线。

1.画一个圆及圆内接三角形ABC。

2.在圆周上任选一点P。

3.分别画出垂直于AB、BC、AC的线段PX、PY、PZ。

4.将X、Y、Z三点连起来,此线即为西摩松线
已知:ΔABC外接圆上有一点P,过P向三边所在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是X、Y、Z,求证:X、Y、Z三点共线。

证明:
如图,连接PB、PC
因为∠AYP=∠BXP=90°
所以A、Y、P、X四点共圆
所以∠AYX=∠APX
同理C、Z、Y、P四点也共圆
所以∠ZYC=∠CPZ
在ΔAXP和ΔCZP中
∠BXP=90°=∠CZP,∠PAX=∠PCZ
所以∠APX=∠ZPC
所以∠AYX=∠ZYC
因为∠AYX+∠XYC=180°
所以∠ZYC+∠XYC=180°
所以X、Y、Z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