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伤逝》的艺术特色
• (1)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伤逝》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这是极 适宜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形 式。作者不重在事件过程的叙述,而 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历程和感情 波澜的抒写,展示主人公悲欢离合的 感情世界。
(2)浓烈的抒情色彩
《伤逝》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由于采取涓生追 忆往事、心灵自剖的方法,因而带有强烈的感情 色彩,使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调。作者运用了 多种抒情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 用复沓的手法,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或者通过 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伤逝》以诗的语 言,出色地创造了意味隽永的诗的意境,不仅以 深刻的思想启示读者,而且以情动人,似一首深 沉、悲怆的抒情乐曲,饱和着感情力量震动读者 的心弦。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说的创作背景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人恋爱 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 ,收录于 小说集《彷徨》中。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 的时候,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也译为《娜 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女平等”、 “婚姻自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口号。
子君的形象内涵
• 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青年,她所接受的主要是 个性解放思想。个性解放成为她争取婚姻自主的思想武器、她 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确实 可以说是五四后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子君勇敢地和封建 旧家庭闹开,大无畏地对待那些讥笑和轻蔑的眼光,和涓生建 立起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小家庭。这些描写,表现了个性解放具 有一定的反封建积极作用。
( 3)涓生小资产阶级的自私性、软弱性是悲剧的一个的主观 原因,在他们遭受到人生最艰难的困境之时,涓生没有最 终做到同舟共济,而是把责任单独推向子君。
(4)子君在同居之后变为一个庸碌的家庭主妇,失去了远大 的理想,这也是一个主观原因。
• 鲁迅曾写有《娜拉走后怎样》一文,指出娜拉在个性觉醒后离 家出走到社会上去,但如果没有经济权,没有经济制度的改革, 很可能只有两条路:回来或是堕落。子君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 条件下的娜拉。她因个性觉醒而从旧家庭出走,但却陷入了小 家琐碎之中不可自拔。不问不管小家庭家务以外的广大社会生 活。但是,没有整个社会的改革、解放,恋爱婚姻问题是不能 真正解决的;个性解放思想是无法抵抗社会的压迫的,仅只一 年,子君被迫又回到她所走出的旧家庭,在传统偏见的巨大精 神压力下忧郁而死。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悲剧,揭示了个性解 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
• 但是,子君是从肤浅的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思想的。她的奋斗 目标只是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自色婚姻的干涉、束缚。 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家庭主妇来, 以小家庭为唯一天地,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 而没有了新的理想和追求。
• 子君以爱情为生命,当她失去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 无路可走,结果,她只能重新回到她曾经坚决地反抗过 的封建家庭,并很快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一方面甘于做一个庸俗 的家务奴隶
曾希望借个人的奋斗
涓
改变困窘的生存环境
生
但努力没有取 得效果
出于无奈,疏远了子君
加剧了两人的婚姻危机
2.《伤逝》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1)封建旧势力的压迫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自由恋爱和 婚姻自主是不能见容于那个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 的。
(2)《伤逝》通过子君和涓生婚后生活的细致描写,深人揭 示了造成悲剧的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对个性解放思想 进行了深人剖析。作品表现了:个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 生结合,但也正是个性解放思想,使他们在社会压迫下离 异而酿成悲剧。恋爱和婚姻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个 性的解放,而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部分。
(4)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
在情节结构上,蕴涵着鲁迅不少知识分子题 材小说的结构模式:出走——返回——再离去 (本文是子君的死亡);也带有西方现代主义小 说的某些特点(例如《尤利西斯》对《奥德赛》 结构的模仿),充盈着某种现代主义意识。
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对人的精神创伤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 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刻。鲁迅的目的正 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 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 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际上就是对 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鲁迅也主张个性解放,但深刻之处在于能 够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没有经济基础和社会 基础的个性解放的局限,认识到这种局限可能 导致的人生悲剧。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 个性解放必须与经济、社会解放相结合。 • 这一认识恰恰成为鲁迅写作《伤逝》的大背景,
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也建立这个大背景之上。
• 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他所希望的生路,相反,悔 恨和悲哀笼罩着他,当他得到子君去世的消息后,更是 成天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之中。
• 在外在的经济压力到来时,两人的幸福也就遭到了致命 的打击。涓生被工作单位辞退,两人的小家庭失去赖以 支撑的经济基础,婚姻也自然产生了裂痕。
子君
失去了反 抗的力量
一方面恐ຫໍສະໝຸດ Baidu爱情的失去
(3)深刻的主题思想
小说以涓生手记的形式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知 识青年在没有社会解放和经济上的独立大前提下, 追求个性解放的婚姻最终走向破裂的过程。这一 主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思想解放和女性命运的 关注。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悲剧,而是一个深刻 的社会和精神悲剧。它既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更是对单纯的追求个性解放青年的一个告诫:没 有社会的解放,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个性解放是 难以真正成功的。
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挠幸福结合。婚后他们失 去了前进的目标,子君很快成为家庭主妇。涓生失业后,他们 的婚姻破裂,子君回到曾决裂的家庭后痛苦死去,涓生在子君 离开后并未找到所希望的出路,最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怨恨中。 他们的幸福潜藏着毁灭的危机,根本原因是他们将追求的目标 仅仅建立在小家庭之上,之后,他们就丧失了继续追求和前进 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