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君主专制作为一种政 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 体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也不是单一的。一方面, 积极作用: 它在抵抗外来侵略,促进民族融合,实现和巩固中国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的统一,改造河山,发展生产,创造古代灿烂的文化 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等方面,都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加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 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窒息 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了人民的创造精神,减少了人们相互联系和交流的机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 会,阻碍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生产的 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
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 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 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 的王侯,世守为业。 ” 1、材料一中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 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柳宗元《封建论》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啬夫(听讼、赋税)
激徼(贼盗)


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 任免,不得世袭。
里 (里典)
作用: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中 央 郡 县 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皇权至上,独裁统治。人治高于法制。
皇帝制度的确立
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 基本特征。 甲兵之符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
秦阳陵虎符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 “诏”,印称“玺”。
王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 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比较宰相和内阁首辅
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宰相制度赋予 参与决策者 皇帝及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对皇权影响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
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
军机处的设置后,皇帝可通过军机处对地方大 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 递送奏折,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大大 缩小,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 跪受笔录,遵旨办事。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 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弊:造成了“三冗”的危机局面 ①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②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③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局面。
元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元朝在地方开创行省制度
在唐后期 150年里河 北三镇的57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 个节度使中, 本质是什么? 真正由朝廷 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任命的只有 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 也效法三镇, 各占一方, 唐朝统一局 面破坏,形 成了“藩镇 割据”的局 面。 唐朝藩镇图
宋朝:分割相权, 皇帝总揽大权。 皇帝
边远民族设宣慰司管理
西藏(川青部分 地wk.baidu.com)统领宗教 及西藏事务 山东、河北、 山西
广州在元 朝时属于 哪个行省?
澎湖巡 检司 广州
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1.行省要受中央节制。
(1)民政:报中书省。 (2)军政:报枢密院,不得调动军队。 (3)财政:不得更改赋税制度。 2.定期觐见、述职。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特点: 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 最后集权于皇帝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太尉 军务
(虚有其位)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九卿
郡、县机构
秦代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时期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 品行才学 出身门第 考试成绩
探究:从选官标准的改变你看出什么变化的趋向?
选拔的标准: 从重视出身—重视才学; 选拔的方式: 渐趋严密科学 选拔的途径:从地方的举荐—中央统一考试 趋向:1、标准越来越科学、客观、公正、公开 2、选拔的权力收归中央
侍 从 顾 问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三司
行中书省 布政司
行 政
都指挥司
军 政
按察司
监 察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清朝从南书房到军机处
皇帝亲信, 跪受笔录 雍正 南书房 康熙 (三足鼎立)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设内阁、置六部 皇权得到扩大 军机处 皇权到达顶峰
皇权受到限制
皇权 不断 加强
中央 集权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 以加强皇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基 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②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 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缓和, 元明清三代再没有出现过大分裂) ③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 股取士制度和清朝文字狱是典型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结果如何? 出现王国问题:如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推恩令”和“酎金夺 爵”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 议实行“推恩令”,多立 诸侯,王国领地不过数县,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 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 金”借口,削夺106个列侯 爵位。
选官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
监察体制
秦朝:御史大夫
东汉:刺史
宋:通判 明:按察司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明清) 点拨提示: 1、历程上: 继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不断完善。 2、趋势上: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地方分权,中央集权。 3、选官上: 由财产门第到公开选拔。加强对官吏的控制、监督。 4、权力的核心: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中朝:皇 帝侍从、 秘书任尚 书令、侍 中,参与 军国大事 决策。尚 书令权力 日显重要。
削弱相权
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皇 帝
外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以丞相为 首三公九卿组成。 且布衣为相。
九 卿
汉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闻。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创 立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开创殿试、武举
用高官主持考试,把诗赋作为进士考试内容 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 目,增加录取名额
完 善
僵化
武则天
唐玄宗
宋朝
明清
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文体为八股文
对科举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④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 (第三次大统一时期) ⑤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1279年(开封、杭州 ) (第三次大分裂时期) ⑥元明清时期:1271--1840年(1912年 北京) 第四次大统一时期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奴隶制 社会)
(BC21世纪 — BC476年)
1、开放考试,广大庶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入士做官,扩大和巩 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2、把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结合为一体,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官 员的文化素质,更熟练和理智地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能; 3、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 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封建 制社会)
(BC221 — AD1912年)
夏、商、西 周、春秋
秦朝——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1.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 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2.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军、政、财权 全部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 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高原则是皇 权至上。
宰 相 赵 普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集军权 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部兵原则:“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削实权
集行政权 文官担任 地方州郡长官: 受通判监督
特点:分权;重用文官
制钱谷
集财权 地方财赋自留少许,其余由中 央掌握
有人用这 幅漫画来 描绘北宋, 对宋初加 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 权的措施 如何评价?
消极作用
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后就走向了极端,极 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 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 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 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安 禄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山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察举制
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的制度。 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
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期由评品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 度。家世、财产、门第 作用: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 发展到后期以家世、财产、门第作为选官制度的 主要标准,弊端日益明显。
科举制
阶段 皇帝
隋文帝 隋炀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进与强化
时期 特征 秦朝 建立
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汉朝 巩固
隋唐 完善
相权 中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 不断 削弱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地方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分权
唐朝因设地方节度使 后期藩镇割据
——相权一分为三
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 北宋 事、三司使、枢密使 ——分割相权 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加强 发展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 宰相职权过大 设宣慰司、宣政院 强化 明废丞相设内阁; 明清 顶峰 清康熙设南书房、雍正 明废行省设三司 设军机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 约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
一.原始社会: 约距今170万年前--前2070年 二.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年
夏朝:夏禹——夏桀(前2070--前1600年)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商汤——商纣(前1600--前1046年)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前1046--前771年)镐(今陕西西安)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三司使
分财权
枢密使
分军权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趋势: 3.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中央权力加强, 4.省官互迁。 地方权力削弱;
明朝的内阁制度
皇 帝
明太祖 明成祖
殿阁大学士
以备顾问,位低权轻


亲自掌管
正式设置,参与机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统一时期)
东周:周平王——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铁器时代
(大分裂时期)
三.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
①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大统一时期)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第二次大分裂时期) (大分裂时期) ②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咸阳、长安、洛阳)
消极作用:
——熊月之《向专制主义告别》 ①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 的因素。
②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专制统治的作用? 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成熟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