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天门山》全文课件1
合集下载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51d460977232f60ddcca1c8.png)
拟人
一“出”一“来” 写出了李白内心 的激动和惊喜。
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 观景象及作者的内心体验。
duàn chǔ
zhì
断楚 至
fā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ɡū
帆孤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 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赴江东途 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 作的一首七绝。
远远地看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中断:江 所水 以从 叫中 楚间江割。断两山。 开:劈开。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出现。 日边:天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
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 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 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 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李白:(701一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 《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等。
诵读指导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赏析
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分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江水因撞击到山而折回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出了江水浩浩 荡荡、来势汹涌 的气势。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迎接李白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奔向李白
一“出”一“来” 写出了李白内心 的激动和惊喜。
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 观景象及作者的内心体验。
duàn chǔ
zhì
断楚 至
fā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ɡū
帆孤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 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赴江东途 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 作的一首七绝。
远远地看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中断:江 所水 以从 叫中 楚间江割。断两山。 开:劈开。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出现。 日边:天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
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 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 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 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李白:(701一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 《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等。
诵读指导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赏析
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分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江水因撞击到山而折回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出了江水浩浩 荡荡、来势汹涌 的气势。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迎接李白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奔向李白
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三上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上课教学课件PPT模板
![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三上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上课教学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0c6fa3f192e45361066f5fa.png)
• 2.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 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从中间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见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会读词语判断 至少 帆船
清楚 孤独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 1.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 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 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从中间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见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会读词语判断 至少 帆船
清楚 孤独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 1.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 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 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望天门山》ppt课件1
![人教部编版语文《望天门山》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ae0249b10661ed9ac51f379.png)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略,符合题意即可。
悟诗情
课堂作业
悟诗情
1、《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你知道的还有《 早发白帝城 》《 望庐山瀑布 》。
2、这首诗通过 断 、 开 、 流 、 回 、 出 、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古诗
课堂练习
长江犹如巨斧劈 开天门雄峰,碧绿 江水东流到此没有 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 景难分高下,遇见 一叶孤舟悠悠来自 天边。
译古诗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 开
•
7.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圆 珠笔需 要二十 多道工 序,对笔 尖的加 工精度 和材料 性能要 求极高 ,而此 前中国 制造达 不到这 些要求 。
•
8. 引用朋友“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一语 ,意在 强调我 们不仅 要靠“灯 光”指引 心灵, 更要激 励自己 成为“灯光”, 为人燃 着,予 人恩泽 。
来 六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 天门山
。
课堂作业
3、本诗第一句中的“ 中断
”写出
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 开 ”“ 回 ”
哪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4、二三句中” 碧 ”” 青 ”写出 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悟诗情
•
1.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 统艺术 的影响 ,是因 为戏曲 艺术综 合了多 门类传 统艺术 ,受到 各门传 统艺术 美学思 想的影 响。
•
5.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 者对眼 前的美 好事物 正在逐 渐变得 模糊而 倍感落 寞,但 最后还 是表现 出顺其 自然的 洒脱。
悟诗情
课堂作业
悟诗情
1、《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你知道的还有《 早发白帝城 》《 望庐山瀑布 》。
2、这首诗通过 断 、 开 、 流 、 回 、 出 、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古诗
课堂练习
长江犹如巨斧劈 开天门雄峰,碧绿 江水东流到此没有 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 景难分高下,遇见 一叶孤舟悠悠来自 天边。
译古诗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 开
•
7.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圆 珠笔需 要二十 多道工 序,对笔 尖的加 工精度 和材料 性能要 求极高 ,而此 前中国 制造达 不到这 些要求 。
•
8. 引用朋友“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一语 ,意在 强调我 们不仅 要靠“灯 光”指引 心灵, 更要激 励自己 成为“灯光”, 为人燃 着,予 人恩泽 。
来 六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 天门山
。
课堂作业
3、本诗第一句中的“ 中断
”写出
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 开 ”“ 回 ”
哪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4、二三句中” 碧 ”” 青 ”写出 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悟诗情
•
1.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 统艺术 的影响 ,是因 为戏曲 艺术综 合了多 门类传 统艺术 ,受到 各门传 统艺术 美学思 想的影 响。
•
5.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 者对眼 前的美 好事物 正在逐 渐变得 模糊而 倍感落 寞,但 最后还 是表现 出顺其 自然的 洒脱。
小学语文《望天门山》PPT课件
![小学语文《望天门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f8e01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1.png)
“天门”一词可 看出天门山很
( 高、险 )。
天
门
中断:
中
从中间断开
断
开:
断开,劈开
楚
江
楚江:
开
长江
问:第1句描写的景物:
(山)断 (水)开
问:首句体现的是谁的气势
水的气势
问题: 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
有什么联系?
分析: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
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 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山和西梁山)。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孤帆一片日边来
gū fān
孤帆
单独:孤独;孤单 幼年失去父母:孤儿 古代帝王的自称:孤王
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
多音字
zhōng:中国;中华;
中
中间;中断 .
zhòng:中奖;中举; 中计;中毒.
断开
楚江
孤帆
duàn kāi
chǔ jiāng
gū fān
古 诗 诵 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中用词精准 开、回、出、来 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
“天门中断楚江开”: 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 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
( 高、险 )。
天
门
中断:
中
从中间断开
断
开:
断开,劈开
楚
江
楚江:
开
长江
问:第1句描写的景物:
(山)断 (水)开
问:首句体现的是谁的气势
水的气势
问题: 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
有什么联系?
分析: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
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 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山和西梁山)。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孤帆一片日边来
gū fān
孤帆
单独:孤独;孤单 幼年失去父母:孤儿 古代帝王的自称:孤王
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
多音字
zhōng:中国;中华;
中
中间;中断 .
zhòng:中奖;中举; 中计;中毒.
断开
楚江
孤帆
duàn kāi
chǔ jiāng
gū fān
古 诗 诵 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中用词精准 开、回、出、来 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
“天门中断楚江开”: 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 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
《望天门山》PPT免费课件【优秀课件PPT】
![《望天门山》PPT免费课件【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8f3e51a1c7aa00b42acb8a.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 祖国河山的感情。
诗文解读
突出,出现。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迎接李白
拟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奔向李白
单独、一个。
一“出”一“来”写出了李白内心 的激动和惊喜。 诗意: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 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诗文解读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岸青 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 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 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 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情。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 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读一读。
两对色彩鲜明的景物“青 山”和“碧水”,“白帆” 和“红日”勾勒出了一幅 精美的图画,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文解读
《望天门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 喜爱与赞美之情,可以看到 诗人李白的开阔的胸襟与豪 放不羁的精神。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 祖国河山的感情。
诗文解读
突出,出现。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迎接李白
拟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奔向李白
单独、一个。
一“出”一“来”写出了李白内心 的激动和惊喜。 诗意: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 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诗文解读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岸青 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 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 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 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情。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 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读一读。
两对色彩鲜明的景物“青 山”和“碧水”,“白帆” 和“红日”勾勒出了一幅 精美的图画,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文解读
《望天门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 喜爱与赞美之情,可以看到 诗人李白的开阔的胸襟与豪 放不羁的精神。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764404e14791711cc7917ca.png)
结构梳理 天门中断 开 碧水东流 回
青山 孤帆
相对出丽
两岸/清山/相对出, 感觉。朗读时,一定要读
出长江的磅礴,雄壮,充
孤帆/一片/日边来。 满阳刚之气。
课文解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注释:
【楚江】即长江。长江 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 楚地,所以叫楚江。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 间被水隔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 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望
天
门
唐
•
山
李
白
看了天门山的图片,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 看到天门山景致的感受 吗?先和同桌说说,再 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整体感知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
碧水/东流/至此回。 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
借山势突出
天门中断楚江开,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借水势衬出 山的奇险。
在诗人笔下,楚江(长江)仿 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 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 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 通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
注释:
【出】突出;出现。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 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 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 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 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 “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0966a15022aaea988f0f33.png)
西湖与西施都十分美丽,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后两句。 思考: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 作者写西施的用意是什么?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相宜”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
赞美西湖,表明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 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极具表现力?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
那是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湖光、秋月。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 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课文讲解
我会写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镜未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遥望:远远望去。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后两句。 思考: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 作者写西施的用意是什么?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相宜”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
赞美西湖,表明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 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极具表现力?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
那是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湖光、秋月。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 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课文讲解
我会写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镜未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遥望:远远望去。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0页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72b8c6650e52ea5418980f.png)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课件完美版共47页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课件完美版共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256eb0011ca300a6c390ea.png)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 首《望天门山》公开课课件完美版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Biblioteka 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Biblioteka 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天门山》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天门山》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46cfe83c1ec5da51e2700e.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 祖国河山的感情。
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 以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修改。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 “斤”竖长而直。
学习会写字
chǔ
楚江 楚
结构:上下
点击此处音添序加标:题C 部首:木
组词:清楚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
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 以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修改。
痛楚
书写指导:“林”要写 紧凑,下部撇短捺厂。
天
雄伟
门
秀丽
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出帆来
以动写静
孤帆一片——日边来
总结课文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 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 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 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 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诗歌 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 现了李白宽阔的胸襟。
拓展延伸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逻辑会使你从A到B,想象力会把你带到任何地方。—爱 因斯坦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 得什么。——爱因斯坦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 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 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巴斯 德
望天门山
【唐】李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 祖国河山的感情。
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 以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修改。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 “斤”竖长而直。
学习会写字
chǔ
楚江 楚
结构:上下
点击此处音添序加标:题C 部首:木
组词:清楚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
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 以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修改。
痛楚
书写指导:“林”要写 紧凑,下部撇短捺厂。
天
雄伟
门
秀丽
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出帆来
以动写静
孤帆一片——日边来
总结课文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 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 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 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 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诗歌 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 现了李白宽阔的胸襟。
拓展延伸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逻辑会使你从A到B,想象力会把你带到任何地方。—爱 因斯坦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 得什么。——爱因斯坦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 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 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巴斯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
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 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 户,所以叫天门山。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
查一查
望---- 看,往远处看。 开---- 断开。 至---- 到。 此---- 这里。 回---- 回旋。 孤---- 单独。 帆---- 船。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人。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至今尚存900多首,内 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仙。
天一景梁经致前安二时主李 门首色山过勃去民十间义白 山流吸时安勃洞的五都诗是
李 白
》传引,徽地庭雄岁是人一
。千住被省乘湖心的在,位
古了眼当船游壮时漫他非
的,前涂顺览志候游的常
诗于雄县江,离就中一伟
----
是奇的东接开怀度生大
《 望
写 下 了
秀 美 的
东 、 西
下 ,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着 又 兴
了 家 乡
着 济 世
过 的 。
大 部 分
的 浪 漫
因为这首诗是李白满怀雄心壮 志时写的,所以朗读这首诗时, 一定要感情地读出“磅礴,雄 壮,充满阳刚之气” 。
•
4.二 是 全 文 景 物色 调与意 境紧密 ,呼应 第一段 “那青石 桥石板 路小巷 深深的 江南, 那杨柳 岸晓风 残月婉 约的江 南”, 全文结 构严谨 。
•
5.自 然 景 物 千 差万 别、千 姿百态 。比如 花,牡 丹艳丽 多姿, 荷花亭 亭玉立 ,腊梅 清香四 溢;比 如水, 大海汹 涌澎湃 ,湖泊 水平如 镜,小 溪潺潺 涓涓。 在不同 心境的 人眼中 ,即使 同样的 景色也 会呈现 不同的 面貌。
•
2.迷 路 的 燕 子 也会 闪身躲 进剥落 了红漆 的屋檐 下,甩 甩头, 用喙梳 理好被 打湿了 的软塌 塌的羽 毛。
•
3.本 文 能 抓 住 江南 景物特 征,表 现出江 南的风 物人情 。作为 一个“没 有去过 江南”的 人, 能写得 如此意 境悠远 恬静, 实属难 得。文 章有两 大优点 ,一是 细节描 写细腻 、突出 ,写出 了江南 婉约宁 谧的一 面,使 读者从 字里行 间就能 看到江 南的婉 约的美 ;
•
6.景 物 和 景 物 之间 的空间 关系描 述清楚 。人走 景移, 要随着 观察点 的变换 ,不断 展现新 画面。 这样就 能把移 步中或 移步后 所见到 的景物 具体地 展现出 来,使 读者看 到一幅 幅绚丽 多彩的 画面。
•
7.成 都 这 城 市 ,有 一点京 派的风 味。栽 花种花 ,对酒 品茗, 在生活 中占了 很重要 的一部 分。一 个穷人 家住的 房子, 院子里 总有几 十株花 草,一 年四季 ,不断 地开着 鲜艳的 花。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 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 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 门侯客 。这是哪种修辞手法呢?)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 帘,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 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红色的字是什 么意思呢?
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 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问题:既然楚江波涛汹涌,能冲断天门, 为什么它不是直向前奔腾而去,却说“至此回” 呢?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 方看到的呢?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大概 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山的呀?
“红日”说明了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
出:突出。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 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注意: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 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这三 个动词的意境!
断、开这两个动词 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回字写出了江水 回旋湍流而激荡, 气势不可阻挡。
问题:诗题“望”的立脚点是哪里,即诗人 是在哪里远望的?
分析:他“望”的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 “一片孤帆”,即是说诗人是坐在孤帆上的。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那么现在假设你坐在船上穿过天门山, 沿着楚江顺流而下,你看到沿江的风景, 你会说……
•
1.江 南 应 该 是 多雨 的,雨 丝接连 不断, 时长时 短,却 量出了 天地的 距离。 披着布 衣裳的 小镇里 的人们 撑着一 把把油 布伞, 脚板在 磨得光 亮的石 板上踩 出好听 的声音 。
望 天 门李 山白
学习要求:
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 (也可以选择诗中的 一句理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 和疑问。(同桌位同学可以相互讨 论)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本诗描写了天门 山的美景,令人 回味无穷。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