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初探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丁文军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丁文军演唱的陕北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8055e6c3bd64783e08122be7.png)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丁文军演唱的陕北民歌滔滔黄河,厚重的黄土高原,蕴蓄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财富。
提到黄河,提到黄土高原,就不能不提到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陕北民歌。
当今的中国人和有进步倾向的外国人谁没听过《东方红》,谁不熟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又有谁不知道《绣金匾》和《兰花花》。
80年代掀起的“西北风”,90年代为西部大开发而创作的歌曲都是以陕北民歌的音调为基础创作的。
陕北民歌不仅在思想政治上影响着中国几代人,而且也为中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除了了解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外,还要掌握陕北民歌的一些演唱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演唱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演唱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腔唱法指用真嗓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唱,声调十分高亢、燎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1、完全用真嗓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例如《揽工歌》;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例如《天心顺》。
2、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特别是信天游,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二直音唱法音乐表现上的直畅与自由,是大多数陕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而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又决定了音乐的直畅性与旋律线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
特别对旋律中上长音的处理基本上都用直音唱法。
陕北民歌中的直音一般做渐强处理,直音以长音形式出现。
例如《脚夫调》这首信天游中的直音,表现了一种苍凉,一种叹息,好似一声怨愤的长叹,又像是对苍天的控告和发问。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23a63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b.png)
072《名家名作》·研究刘顺利陕北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与其他民歌相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一代又一代歌手的演唱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方言发音方式、演唱技巧、润腔技巧等。
同样的歌手在演唱每首陕北民歌的过程中,都有不一样的演唱方式和演唱特点。
由此可见,陕北民歌不仅是彰显陕北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瑰宝,更是让大家了解陕北历史背景、风土文化的主要依托。
因此,传承和发展陕北民歌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简述陕北民歌形成的原因(一)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陕北是指陕西省北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东临黄河、北临内蒙古,并且还与西安相连接[1]。
陕北地区因地理位置多以山沟为主,导致陕北地区只能用骡子、马车等作为交通工具。
此外,历史上各朝代并没有对陕北地区的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使得陕北地区文化并没有被中原文化所熏陶、渲染。
同样,陕北人民的思想意识没有受到相应的局限,也没有受到传统封建礼教的约束。
同时,还因陕北地区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将陕北文化和中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显示,陕北文化氛围更轻松、融洽,因为陕北文化的特殊性使陕北人民形成了豪放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陕北民歌中也融入了陕北人民爽朗、豪放的性格特点,进而陕北民歌曲风更粗犷、豪迈,其表现形式也更通俗易懂。
(二)文化背景偏向多元化因陕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更偏向中原地区的边缘,陕北地区没有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较多影响,所以为道教思想文化和佛教思想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相应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环境,使陕北地区文化更具特色[2]。
此外,陕北人民因思想层面不再受拘束,并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所发生的一切都作为生命路程中的主要体验内容,还不断接收外来文化,将各地的外来文化在陕北地区进行高度融合。
由此可见,陕北民歌也是建立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上,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为陕北民歌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养分资源,还有助于陕北民歌在陕北地区快速发展,极具生命活力。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1aed6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4.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
在陕北地区,从古至今,陕北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以其宽广的音域和高亢的音色,让人们陶醉其中。
而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下面就来浅析一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一、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陕北民歌的唱法注重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由于陕北地区的方言特殊,陕北民歌在唱法上要求明亮清晰,字正腔圆。
在演唱时,要注意发音准确,不模糊不含糊,要注重每个字音的发音,不要把字音连在一起,更不能把字音读成另一个字音。
这种唱法给人一种非常真实和朴实的感觉。
二、音调的起伏变化陕北民歌的音调起伏变化较大,有的歌曲音调低沉、有的歌曲音调高昂、起伏跌宕。
在演唱时,要抓住音调的变化,要注重高低音的转换,尤其是在高音处要注意唱法技巧,使得高音振荡、响亮。
在低音处,要注重低音的抑扬和平稳,使得音调旋律更加动听。
三、情感的抒发陕北民歌的情感抒发非常重要,唱法要求深情款款、真挚感人。
在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抒发,要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要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歌曲更加动人、令人感动。
这种唱法技巧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陕北民歌的情感魅力。
四、音色的运用陕北民歌的唱法还注重音色的运用。
不同的歌曲要求不同的音色,有的歌曲要求明亮悦耳的音色;有的歌曲要求低沉厚重的音色。
在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要求,灵活运用音色,使得音色更加贴合歌曲的情感,使得歌曲更加生动、鲜活。
五、节奏的掌控陕北民歌的唱法还要求节奏的掌控。
歌曲的节奏要求明确、稳健、有力,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好节奏,使得歌曲的节奏感更加强烈、更加明显。
节奏的掌控不仅可以让歌曲更加饱满、更加有力,还可以让情感更加深刻、更加感人。
六、表情的配合陕北民歌的唱法还需要表情的配合。
在演唱时,要注意表情的配合,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表情中,要使得表情能够与歌曲的情感相呼应,使得整个演唱更加生动、更加有力。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7b256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1.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陕西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以其多样的曲调、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民歌之乡”。
在陕北地区,民歌是人们生活和劳动的一部分,它既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调剂,也是他们宣泄情感、表达心声的方式。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一、发声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首先要从正确的呼吸和发声开始。
在陕北民歌中,发声完全依靠腹式呼吸,即腹部应该成为主要呼吸的部位,而不是胸部。
发声时要充分利用腹部的控制力量,使声音能够稳定、连贯地发出。
在唱歌时要注意发声的位置,要始终保持声音的放松和饱满,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声带受损。
二、音准陕北民歌的音准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民歌往往是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进行演唱的,所以演唱者必须要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高低、时长和强弱,以保持歌曲的原汁原味。
在唱歌时要特别注意音调的把握,尤其是高音和低音的切换,要保持音准不跑调,这样才能够使民歌的音乐特色更加突出。
三、语言表达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陕北地区的方言浓厚,而且每个地方的方言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正确掌握歌词的语音和语调,以确保歌曲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去。
还要注意歌词的情感表达,陕北民歌多情感真挚、含蓄内敛,演唱者要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将歌曲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节奏把握陕北民歌的节奏多样,有的是轻快明快的,有的是悠扬缓和的,演唱者要灵活掌握歌曲的节奏变化,以使歌曲的表现更加生动活泼。
还要注意与歌词的配合,做到歌词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歌曲的表现更加完美。
五、情感表达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达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演唱者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传递,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真挚。
因为陕北民歌往往是表达人们生活和劳动中的艰辛和幸福,所以情感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情感真实、感情真挚,才能够使民歌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陕北民歌的唱法
![浅谈陕北民歌的唱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f14e1b7cd184254b3535fe.png)
颤 音 也 就 自然 的延 长 了。也 就 是 这 三
处颤 音 的 使用 .大 大增 加 了歌 曲 的表 现力 , 拉 近 了歌 曲与人们 之间 的距 离 。
五、 断 腔 唱 法
断腔 唱 法也 叫顿 腔 , 或 顿 音。陕北 民歌 中有 一 字数 断 的 ,也 有一 腔 几 断 的; 有一轻一重断的, 也 有 一 收一 放 断
、
平 腔 唱 法
指 用 真 声 歌 唱 , 或 者 以 真 声 为 主 的 真 假 混 合 的 方 式 演 唱 , 从 而 达 到 音
色 的统 一 ,演 唱声 音 应 听 起 来十 分结
实、 嘹 亮 。根 据 歌 曲音 区音 域 的 变 化 , 歌 唱 者 可 以 适 当 的 调 整 真 假 声 的 比 例, 从 而使 音 色 达 到统 一 , 带 给 听 众 听 觉 上 的享 受。 ( 一) 完 全 用 真 嗓 唱 的 陕 北 民歌 在 陕 北 民歌 中这 种 类 型 唱 法 的 有
容 易记 住 。另一 类 是歌 曲速 度 较快 , 音 域不 大 , 节奏感强 , 旋 律 线 条 比较 直 。
民歌 《 九 里 里 山疙 瘩 十 里 里 沟 》 , 开 头 第 二句 就 出 现 了一 个 较 大 的 滑 音 , 滑
音 的一 出 现 ,一 下子 就 给 歌 曲增 添 出 了 陕北 民歌 的特 色 ,使 歌 曲变 得 更 加
特点, 反 映 出陕 北人 民粗 犷 、 豪 放 的个 性特点, 这首 歌 曲中运 用 的 直 音 , 表 现
出 了 一 种 苍 凉 和 叹 息 , 使 得 全 曲 更 加
意 蕴深 长 。 三、 滑 音 唱 法
滑 音 唱 法 在 陕 北 民 歌 中 经 常 可 以 见到, 以下行 居 多。陕北 民歌 中 的滑 音 又 可 分 为大滑 音和 小 滑音 两种 。 ( 一) 大滑音唱法 : 这 种 唱 法 比 较 夸张 , 但 表现 力 极 其 丰 富。 例 如 , 山 西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48f57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9.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以陕西省北部地区为主要发源地。
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唱法技巧,以下将以1000字对其进行浅析。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主要体现在音域、音色和节奏上。
陕北民歌常常在较高的音域中唱出高亢激昂的歌曲情感,音色明亮清脆。
唱法技巧上,陕北民歌往往采用高音咬字的方式,强调清晰明了的发音,使歌曲的内容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和情感表达。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还包括发声和气息控制。
陕北民歌要求歌手发声要自然且有力,具有较大的音量和爆发力,能够表达出情感的真实和强烈。
在气息控制方面,陕北民歌多采用断续呼吸的方式,即一句歌词不断地分成几段,进行适时的停顿和呼吸,使唱法更加灵活多变。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还涉及到音调和音节的处理。
陕北民歌的音调跳跃性较大,音节的处理较为灵活。
在唱法上,陕北民歌常常运用音乐和语言的节奏变化,将多变的音节组织成连贯流畅的旋律,使歌曲更富有变化和吸引力。
陕北民歌还注重歌唱表演技巧。
陕北民歌通常是集体合唱,在表演方面要求歌手们做到开放、自如、自由的演唱,能够身体力行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在陕北民歌的表演中,歌手们常常以动作、舞蹈等形式增添表演的亮点,使唱法与舞蹈有机结合,充分展现陕北民歌的魅力。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从音域、音色、节奏、发声、气息控制、音调和音节处理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陕北民歌通过其独特的唱法技巧,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民众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感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a1e7b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b.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其唱法技巧深受当地民间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唱法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进行浅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发声技巧陕北民歌的发声技巧主要包括咬字清楚、声音洪亮和情感饱满等特点。
在陕北民歌中,发声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决定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陕北民歌的歌者们在演唱时要求咬字清晰,让每个字都能清晰地传达出来,保持音质的纯净和稳定。
声音必须洪亮有力,能够充分表现出歌曲的气势和感情。
在传统的陕北民歌中,歌手为了增加音量和音色的多样性常常采用发声时略微颤抖的技巧,这种特色的发声方式也成为了陕北民歌的一大特色。
二、吐字技巧在陕北民歌中,吐字技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唱法技巧。
陕北地区的方言较重,所以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发音清晰,准确吐字。
要在演唱中根据歌曲的氛围和情感,采用各种不同的吐字方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有的歌曲要求吐字清晰,如《草原上美丽的百合花》,有的歌曲要求吐字生涩悠扬,如《祝酒歌》。
吐字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陕北民歌的表现力更加饱满,情感更加丰富。
三、音调技巧陕北民歌的音调技巧包括音高、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音高的控制是陕北民歌中的一大特色。
民歌演唱要求歌者能将音高控制到准确的位置,以确保音乐的和谐。
音色的控制也是影响陕北民歌表现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歌曲需要歌者能够在演唱中变换音色,以刻画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音量的控制在陕北民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演唱时,歌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节奏变化,控制音量的大小,使得整个歌曲的表现更加鲜活生动。
四、节奏技巧陕北民歌朴实自然,其节奏技巧更多的是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增加些微变化。
在陕北民歌中,节奏的把握对于整个歌曲的演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陕北民歌中常见的节奏以四拍和八拍为主,这种规律性的节奏使得歌曲更加易于传唱和共鸣。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b38923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2.png)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为了更好地演唱陕北民歌,以下是一些演唱技巧供参考:
1. 抑扬顿挫:陕北民歌的节奏和韵律非常独特,需要注意歌曲中的抑扬顿挫,使歌曲更具感染力。
2. 声音的力度和变化:陕北民歌中经常出现动听的高音和低音,需要掌握发声技巧和声音的力度和变化,让歌曲更加动人。
3. 情感的表达:陕北民歌的歌词通常表达着深刻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并且要注重声音的细节,以达到情感的最佳表达。
4. 咬字清晰:陕北民歌的歌词往往含义深刻,需要清晰地咬字,以便让听众更好地听懂歌曲的含义。
5. 舞蹈和动作:陕北民歌演唱时也要注意舞蹈和动作的配合,让歌曲更具视觉效果。
总之,演唱陕北民歌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并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创造出最具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 1 -。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df349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b.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在歌曲的表现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唱法技巧。
以下从音调、节奏、音色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分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一、音调陕北民歌的音调多以平调为主,也有高低起伏的泛调。
平调以明朗、稳定、开放、自由的表现形式来展示唱法技巧。
平调的唱法技巧要求唱者以自然、舒适的姿态来表现,并且强调音高上的互动,时而高低起伏,时而落入平音,强调音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这种唱法技巧的基础上,唱者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二、节奏陕北民歌的节奏多以单数拍为主,尤以3/4、3/8、6/8、9/8为常用拍子。
这些拍子在演唱过程中,强调拍子间的间隔,准确把握拍子的变化和切入,遵循简单、规律、明显的节奏感,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节奏艺术。
三、音色陕北民歌的音色是最具特点的部分之一,它采用了多声部、单声部、几何平谷味等独特的表现手法,营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
其中,多声部是陕北民歌最经典的表现方式,它可以让唱者表现出多种音调和音色,用不同的声部和声音进行多方位表现,展示出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四、情感表现陕北民歌以歌词真实而深情、感人肺腑而令人流泪著称,情感表达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演唱中,唱者要根据歌曲内容和情感情景,补充相应的情感表现,让歌曲更加感人、真实、动人。
演唱者要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情感表现的手段对歌词中表现出的情感进行深度发掘和展现。
综上所述,陕北民歌不仅讲究音调、节奏、音色等技巧方面的表现,更加强调情感的传达和表现。
在演唱过程中,唱者必须注重唱法和情感之间的协同,只有更好地掌握这些唱法技巧,才能让歌曲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陕北民歌演唱的处理技巧
![陕北民歌演唱的处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b1b646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4.png)
陕北民歌演唱的处理技巧1.两类平腔唱法:完全用真声演唱的歌曲有两种,一种是以《揽工歌》为例的号子,这类歌曲节奏速度慢,旋律变化少,最主要的是音域不宽,非常适合用真声演唱,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使音乐的节奏感增强。
另一种是《天心顺》,这种小调,它的节奏轻快,旋律简单柔和,同样音域跨度不大,所以也适用于用真声歌唱,增加音乐的轻松愉悦之感。
第二种是与真假唱混合,这一种演唱的诞生源自于陕北的地形空旷,因此民歌的演唱常常是高亢嘹亮的,因为音域跨度非常大,不能完全用真嗓歌唱,所以要借助假声来完成,运用假声。
可以使得音域跨度增大,旋律富于变化,歌声嘹亮。
例如,歌曲《绣荷包》,这首民歌语言质朴,歌曲音度较大,最高音已经到达了小字三组的C,已经难以用真嗓去完成音高,使用真假结合就显得十分自然。
2.直音唱法平铺直接,是陕北民歌的主要表现形式。
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陕北人民的性格较为直接,豪放,因此民歌中旋律中的变化也比较直接,对于较长的音节,大多数都运用直音唱法。
直音唱法也会有力度的逐渐变化效果,例如《脚夫调》,整首歌曲的旋律变化直接,起伏大起大落,直音唱法的运用使得这首歌豪放却不失荒凉之感,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3.滑音唱法在陕北民歌里非常常见,滑音又可分为大滑音和小滑音两种。
大滑音唱法:这种唱法比较夸张,但艺术感染力很强,例如,《九里山疙瘩十里里沟》,第二句就运用了滑音唱法,使得陕北民歌的特色尽显,冲击了听众的情感。
小滑音唱法:这种滑音不如大滑音那么夸张,会显出轻快活泼之感。
例如,陕北民歌《五哥放羊》,整首歌里都运用了小滑音,使得歌曲欢快跳脱,使听众产生愉悦的情绪。
4.颤音唱法在陕北民歌中,较大的颤音几乎很少出现,但是许多陕北民间歌曲中经常出现小的颤音。
这些小的颤音能够使得粗犷的陕北民歌变婉转起来,削弱原本的刚烈与威猛,使其更富有音乐的变化性。
如歌曲《衡山里下来的游击队》中,就三次运用了小的颤音和烧长的颤音。
这些颤音的使用增强了音乐的情绪性,韵律性,使听者更能受到情感的冲击。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e4a66b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e.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唱法技巧亦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音调、旋律和语言特点,其唱法技巧更是奠定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一、音准掌握技巧陕北民歌的音调相对固定,音调偏高,音域较广,因此在演唱时需要注意音准的掌握。
演唱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纠正来提高音准。
同时,在演唱中要注意音量的控制,尤其是在高音和低音部分,要注意掌握好音量和呼吸节奏。
实践中有些人通过喉部的控制来达到高低不同的音调效果,也可以在演唱时加入自己的个人特色。
二、抑扬顿挫的表达陕北民歌的旋律十分优美,抑扬顿挫的表达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根据歌词内容和旋律感情,有所抑扬顿挫的表达,不失其传承的文化内涵。
演唱者可以通过在歌曲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增强歌曲的传意情感,使得演唱效果更为出色。
三、空灵感的表现陕北民歌曲风自然清爽,给人以空灵之感。
演唱者在演唱时也要注意表现歌曲的空灵感,让演唱者有一种身心融合的感悟,使表演更具感染力和传达力。
演唱者可以在演唱时加强音乐的韵律感,使得歌曲更具有自然清爽的感觉。
四、声音的变化和调整陕北民歌的演唱时要善用发声的技巧,运用不同的音质来达到不同的演唱效果。
在演唱高亢的歌曲时,可以用放声的技巧来达到气势磅礴的效果;在演唱缓慢轻柔的歌曲时,要注意歌曲的节奏感,让歌曲更具柔美的感觉。
演唱者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且在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特点和主题进行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唱法技巧十分独特。
在演唱陕北民歌时,演唱者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表达、空灵感的表现以及声音的变化和调整,从而实现更好的演唱效果。
这些唱法技巧不仅使得陕北民歌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也让陕北民歌得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拥有广泛的传承和影响力。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d47f5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c.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陕西省北部地区形成并流传至今。
陕北民歌以其深情质朴、朴实感人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唱法技巧而备受赞誉。
下面我将对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进行浅析。
首先是喉音技巧。
喉音是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唱法之一。
喉音有重喉音和轻喉音之分,重喉音发音时声音低沉有力,给人一种磁性的感觉;轻喉音发音时声音轻柔、飘逸,给人一种悠扬的感觉。
在唱陕北民歌时,运用喉音技巧能够增强歌曲的表情和情感,表达出浓郁的陕北民歌风格。
其次是颤音技巧。
颤音是陕北民歌中常用的装饰音。
在唱歌时,通过轻微震动声带,形成颤音效果。
颤音技巧能够使歌曲更加生动活泼,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陕北民歌中的颤音具有独特的风格,在表达情感时能够更加饱满地展现出来。
再次是细腔技巧。
细腔是陕北民歌的独特唱法之一。
陕北民歌的细腔唱法在发声时以鼻腔作为共鸣腔,运用气息在鼻腔、喉咙和口腔中产生共鸣效果。
细腔技巧能够使歌曲更加纯净、饱满,并增加歌曲的层次感。
细腔技巧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控制力和呼吸技巧,唱者需要通过练习和体验,从而将其运用自如。
还有是变调技巧。
陕北民歌中常常使用变调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变调技巧主要通过改变音调的升降,增加歌曲的曲调变化,使得歌曲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变化性。
变调技巧的应用需要准确的音高掌握和情感的表达,唱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体验,从而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最后是咬字技巧。
陕北民歌对于歌词的咬字要求非常高。
在歌曲中,唱者需要准确地发出每个字的音,清晰地并带有一定的力度和感情地唱出来。
在陕北民歌中,有一些字音发音与普通话不同,需要唱者熟悉并正确运用。
咬字技巧的掌握需要唱者长期的练习和积累,使得唱出的歌曲字字有味,情感真实。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主要包括喉音技巧、颤音技巧、细腔技巧、变调技巧和咬字技巧。
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唱者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得歌曲更加生动、饱满,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ec01b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e.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是陕西省北部的民歌,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延安、榆林、商洛、安康等地,是
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瑰宝。
陕北民歌有着深刻的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旋律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唱
法技巧方面,陕北民歌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音调起伏大、变化多端
陕北民歌的音调起伏大、变化多端,突出了它的情感表现力。
其中以“三折腰”、
“两折腰”、“倒折腰”等变调方式较为常见。
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个音符的升降幅度和
变化方式,使唱法更为灵活自如。
二、重视声音力度和高低音的运用
陕北民歌唱法注重声音力度和高低音的运用,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抑扬等手法
来表现情感和形象。
演唱时需根据歌曲的不同情感和表达效果来调整声音的力度和高低音
的运用,使唱法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重视音节的切分和节奏感的表现
陕北民歌的唱法注重音节的切分和节奏感的表现。
演唱时需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清晰、有力,将节奏感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使唱法更加富有变化和动感。
四、注重半音的利用和音乐的修饰
陕北民歌唱法注重半音的利用和音乐的修饰,通过半音的加入和音乐的修饰来表现曲
调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演唱时需注意半音的位置和音乐的修饰方式,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使唱法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多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演唱时,需要根
据歌曲的特点和情感要求来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更好地表现出陕
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a83e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4.png)
总之,陕北民歌及其演唱风格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以其深 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未来,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历史时期 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谢谢观看
陕北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陕北地区,它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动、生 活和情感表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不断 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元素,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音乐体系。
在演唱风格方面,陕北民歌以其自然、真挚、激情的演绎方式著称。歌手们 在演唱时,运用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音色,结合独特的韵律和华彩,使得歌曲充 满了生命的活力。此外,陕北民歌在演唱过程中还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言的 韵律美感,以及表达方式的质朴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目录
01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
02 二、陕北民歌的特点
03
三、陕北民歌的演唱 技巧
04
四、陕北民歌的传承 与发展
05 参考内容
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 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反 映了陕北人民的独特思想和情感。本次演示将从陕北民歌的起源、特点、演唱技 巧和传承等方面,对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进行深入探究。
2、传承和教育
将陕北民歌传承给年轻一代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教育部门可以将陕北民 歌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此外,还可以组织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传授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经验。
3、创新和发展
为了使陕北民歌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家可以 通过汲取当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感和现 实性的陕北民歌。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听到陕北民歌的 声音,扩大其影响力。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a3ca07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a.png)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中国西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其演唱风格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演唱风格独特,以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为主要特点,下面将从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一、音乐特点
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曲调、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其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陕北民歌的节奏一般较为自由,拍子较强,常常采用切分节奏和三拍子节奏。
在音色方面,陕北民歌以真声为主,声音雄厚、朴实,富有情感。
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和表情等方面。
陕北民歌的呼吸要求深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充足。
在发声方面,陕北民歌要求声音洪亮、真挚,注重声情的结合。
咬字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清晰、准确,突出歌词的情感和意境。
表情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歌手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和歌词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地域文化
陕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歌曲的内容和形式上。
陕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往往涉及生活、劳动、爱情等方面,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在形式上,陕北民歌常常采用独唱、对唱、齐唱等方式,演唱场合多样,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f1c75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0.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之一,它源自陕北地区的民间生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
陕北民歌以其朴实、淳朴的情感、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被誉为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葩。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陕北民歌形成了独特的唱法技巧,它使用了一系列特殊的声音处理和表达技巧,使得歌曲更加具有魅力和表现力。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一、音准及发声技巧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音准及发声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陕北民歌多为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民间音乐,从年代久远的地方戏剧、土风舞蹈到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歌,由于长期隔绝封闭,依然保留了许多古代音乐元素和发声技巧。
陕北民歌的歌者常用头腔和胸腔发声方法结合利用,在不同音高的要求下,使得歌者的声音更加富有魅力并更加富有张力。
二、发声气息及呼吸控制技巧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发声气息及呼吸控制技巧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陕北民歌以其激昂奔放的音乐语言,唱法有特殊要求,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
由于陕北地区气候干燥,歌者在演唱时需要控制好呼吸,使得演唱过程中的气息和声音更加稳定和自如。
三、音色表现技巧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音色表现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陕北民歌大多源自陕北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情感,因而在演唱时需要以低沉、有力的音色表现出生活的艰辛和情感的深厚。
同时在高亢激昂之处需要表现出音色的开阔,声音的激昂。
这就要求歌者拥有一定的音色掌控能力。
四、情感表达技巧情感表达是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之一,唱法技巧中情感表达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陕北民歌通常以真挚的感情和情感的宣泄作为主要目的。
在唱情感歌时,要求歌者要能够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将自己内心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使得演唱更加动人,更加真挚。
五、舞台表现技巧在陕北民歌的演唱中,舞台表现技巧同样至关重要。
陕北民歌的演唱通常需要结合自身的情感和形象,通过形体语言来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使得演唱更加生动和自然。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405709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e.png)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之一,其迷人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唱法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奏感和音律感
陕北民歌的节奏感和音律感是其独特的唱法技巧之一。
陕北民歌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其唱法中存在较多的节奏转换和复杂的韵律变化。
在唱法中,歌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来调整歌曲的节奏和韵律,以达到表达情感的目的。
此外,陕北民歌的音律感也非常强烈,唱法中需要注意歌曲中高低音的变化和调整,以达到语调的效果。
二、咬字清晰
陕北民歌的唱法中咬字非常清晰。
歌唱者需要准确地吐出每一个字,用唱法来展现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歌唱者在唱歌时,需要将每一个字都二分清楚,以便于听众准确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意思。
三、情感表达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陕北民歌的唱法中,歌唱者在唱歌时需要表达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歌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来传递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故事。
总的来说,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包括了节奏感和音律感、咬字清晰、情感表达、声音运用与变化等方面。
这些唱法技巧不仅仅是音乐中的技巧,更是表现情感、传达意境的表现方式,使陕北民歌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得以发扬光大。
论陕北民歌演唱的语言技巧
![论陕北民歌演唱的语言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890fff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e.png)
论陕北民歌演唱的语言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代表性分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陕北民歌演唱的语言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发音:陕北民歌使用的词汇和语音比较独特,演唱时要注意发音准确,保持语音清晰。
2. 抑扬顿挫:陕北民歌节奏明快,充满变化,演唱时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抑扬顿挫,体现出古朴、充满生命力的味道。
3. 激情表达:陕北民歌通常反映的是农民的生活和情感,演唱时要用情感饱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歌曲中的情感娓娓道来,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中的人物所经历的欢乐、悲伤、心酸等情感。
4. 视觉表现:陕北民歌演唱时也需要注意舞台表现和仪态。
演唱者要通过一些动作、眼神等方式来表现歌曲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使演唱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更强。
总之,陕北民歌演唱的语言技巧需要从发音、抑扬顿挫、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现等方面全面考虑,才能真正呈现出陕北民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民歌演唱技巧探究之一
![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民歌演唱技巧探究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670eab9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0.png)
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民歌演唱技巧探究之一张智斌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6)001
【摘要】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陕北民歌神奇迷人的特征,这也是陕北人率直真诚、大气热情、粗犷洒脱性格的艺术反映.陕北民歌的旋律构成是以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双四度、三四度甚至四四度结构)为主要特征,音域宽广,旋律跳动较大,这就决定了演唱时应注意采用真假声结合.根据陕北人的语言特点,演唱时还要特别重视润腔技巧的运用,长音上宜多采用直音唱法,衬词要唱的巧而轻,滑音要唱的光滑而有棱角,4、7两音的演唱要特别的处理,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张智斌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陕北民歌演唱中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探索 [J], 崔丹
2.陕北民歌演唱技巧探究 [J], 王新惠
3.陕北民歌演唱概述 [J], 朱海芳
4.浅析陕北民歌演唱艺术及发展研究 [J], 田甜
5.《血色浪漫》透出的陕北民歌演唱技巧与风格 [J], 李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初探摘要:作为民族艺术中的一支奇葩,陕北民歌无疑具有着突出的艺术魅力。
而作为民族声乐教学来说,陕北民歌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陕北民歌中所用到的歌唱方法、歌唱技巧,都能够给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以莫大的启示和借鉴。
文章正是对陕北民歌的主要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陕北民歌;演唱演唱方法;演唱技巧
一、陕北民歌的主要演唱方法
1、平腔唱法
平腔唱法,多以真嗓的使用为主,有时也会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的加入真假声的混合,这也是陕北民歌演唱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声调十分高亢和嘹亮。
根据演唱歌曲的不同,有时候完全使用真嗓,有时候真假声混合。
一般来说,当歌曲的速度较慢且旋律起伏不大时,基本上使用真嗓歌唱。
比如《揽工调》就是用真嗓来演唱的,以体现出歌曲的悲伤和婉转。
当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如四五度音程,甚至七八度大跳音程时,完全用真嗓演唱已经不能胜任了。
且陕北地区沟壑纵横,山高坑深,要想要歌声传的更远,就要使用假声,假声和真声的结合是十分自然的,没有明显的衔接痕迹。
发出的声音没有虚晃的感觉,而是格外的高亢和嘹亮。
特别是在一些信天游中,经常出现一些长音,运用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方法,能够使声音始终保持高亢、结实和明亮。
如《船夫曲》中,最高音到了b,真嗓已经很难予以从容的驾驭了,只有采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
才能唱出黄河船夫的粗犷、艰辛和悲苦。
作为演唱者来说,要使自己的用声方法和歌曲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注意咬字吐字和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时适当的调整真假声的比例。
2、直音唱法
陕北地区人民的性格豪爽,热情泼辣,所以陕北民歌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表现在旋律上就是多大起大落和直上直下,特别是一些长音,往往做渐强处理。
直音唱法是最适合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唱法。
例如《脚夫调》中,此处的直音表现出了一种无奈和叹息,像是要把心中所有的哀怨都通过这一句唱出来一样,深刻的表达的脚夫的艰辛和无奈。
此外还有一些悲苦歌曲,如《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等,这类歌曲的内容决定了情感变化具有渐强的特点,采用直音唱法,能够表现出寡妇和光棍在上坟时候心中的凄苦,使歌曲更加具有真实感。
3、滑音唱法
陕北方言的中的一个特点是经常出现下行的语调,所以产生了这种滑音唱法。
具体说来,唱法十分夸张,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如《后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中,七度的上行之后,是一个七度下行的大滑音,用这种滑音的形式,表现出了老百姓对于游击队到来的热切的心情。
《说下个日子让你走》中,妹妹面对着自己的情哥哥,既充满了激动,有无可奈克,所以此处采用了滑音的形式,更像是妹妹对这种无可奈何的惋惜。
哥哥临别之际,为了突出妹妹的依依不舍之情,又一次出现了滑音,“说下个日子再让你走。
”又突出表
现了妹妹面对分离的时候,依依不舍的情感。
4、颤音唱法
颤音突出体现了陕北民歌的悠扬和婉转的艺术特征。
陕北民歌中,只有小颤音,没有大颤音,一个个短小的颤音,就像是润滑剂一般,在充满了刚性和野性的陕北民歌中,起到了一种软化和调节的作用,使得陕北民歌更加的亲切和感人。
例如《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中,其中颤音出现了三次,“沟”字和“些”字上的颤音较短,“山”字因时值较长,颤音也就自然延长。
三处颤音的使用,加之这首歌曲的自由性节奏,突出体现了陕北人民对于游击队的亲切盼望,是陕北人民内心真性情的刻画和抒发。
5、断腔唱法
“断腔,也叫顿腔,是我国民歌演唱中一种常见的演唱方法,很多乐句需要一字数段或者一字一段的来演唱,之所以采用断腔,就是因为歌曲中的部分乐句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真切的、实在的,甚至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出来”,才能充分表达出演唱者的情感。
例如《打秋千》中,一小段中居然出现了七次断腔,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字一段,到了后半部分,几乎是一字数段。
这是一首表现姐妹俩要去打秋千的作品,边唱歌边赶路,表现出了少女的欢喜和活力,而几处断腔,则又惟妙惟肖的刻画出她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断腔的另一种运用是在一些表现“悲苦”情绪的作品中,因为生活过于苦难,唯有一字一断,一字数段,才能深切的发泄出心中的悲愤,比如《光棍哭妻》,和《打秋千》相比,因为情感基调是完全相反
的,所以这首歌曲的断腔就明显的不同,断腔短而重,方能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6、衬词衬腔唱法
首先是夹在正词中间的衬词和衬腔。
顾名思义,就是歌词的中间部分,加入了某个字或某个词,起到一种衬托和连接的作用,是经过性的字词。
如《跑旱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衬字和衬词,因为表现内容和情感的需要,加上这些衬字和衬词之后,整个歌曲显得更为通畅,富含生活气息。
反之,如果没有了这几个衬字和衬词,那么歌曲则会变得刻板,体现不出陕北民歌口语化的特点。
很多有经验的歌唱者,特别注意对于衬和衬词的针对性练习,在演唱时常能起到画龙点睛只妙用。
其次是出现在正词的句中或句尾。
这类衬词和衬腔,往往都是出现在每一个大小乐句的末尾,更像是一个“补充说明”,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走荆州》中,第一乐句中欢快的情绪还没有表现充分,于是就出现了“呀哈哈软流软流呀哈哈“的衬腔,将旋律扩大化了,将要走荆州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的演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原生态的演唱。
在呼吸、发声和的共鸣三个方面,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在陕北民歌中也不例外。
综合起来说,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呼吸,主要有个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气息充足。
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想要让歌声穿过群山沟壑,没有充足的气息支撑是做不到。
陕北民歌的呼吸采用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能够将气息深入丹田,以保证歌唱气息的充沛。
第二个特点是气息灵活。
陕北民歌中包含了多种风格的演唱,气息的运用要和歌曲的情感、情绪、内容相配合,所以在不同的歌曲中,对于气息的运用也不相同。
演唱一些情感较为平和的作品时,气息的储备就浅一些,只要够用即可,主要是追求一种音色的刻画。
而在演唱信天游的时候,这类陕北民歌粗犷豪放,需要有较深厚的气息,才能够唱的高亢和嘹亮。
无论是较浅的呼吸,还是较深的呼吸,都要求对气息有着充足的驾驭能力,让气息符合歌曲风格的需要。
第三个特点是讲究气口。
陕北民歌类型和风格多样,经常会遇到渐强处理和断腔处理等多种需要,所以气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常会用到偷气、换气等技巧。
2、发声
中国的传统唱法对发声的要求是“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就是说发出的声音要准确、圆润、含情,并将发声看做是歌唱的灵魂。
陕北民歌也是十分讲究咬字吐字的。
首先咬字吐字的清晰,一般的歌曲中,咬字吐字的清晰,自然不难做到,但是在一些速度较快的歌曲中,陕北名歌依然能做到清晰的咬字和吐字,比如在《走绛州》中,有一句是“一根扁担软溜溜”。
开口的“一”字,要做到“立”起来,气息经过口腔进入头腔,形成一种“立音”的感觉,一开口就饱满、动情。
而随后的“软”字,则是一个卷舌音,需要将字头咬狠,字腹吐圆,才能将字唱清楚。
其次是“以字行腔”,即讲究
咬字吐字的韵味和语感,以及与歌曲情感、风格的融合。
前文提到的,不少歌唱家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许多字都采用陕北民歌的发音,就是为了和歌曲的风格相配合。
正是这种方言的融入,配合上旋律的起伏跌宕,陕北民歌的情趣和韵味,就被淋漓尽致的的体现出来了。
3、共鸣
陕北民歌主要是采用口腔共鸣和鼻腔共鸣为主,较少的使用胸腔共鸣,因为陕北民歌中,追求明亮和灵活的声音,声音位置较为靠前,喉头的位置适中,充分放松下巴,根据演唱的需要,适当的辅以胸腔共鸣,以便为跟好的以字行腔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是陕北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最佳平台。
本人作为一名高校的声乐教师,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的将陕北民歌引入到教学中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其对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智斌.陕北民歌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罗艺峰.中国西部音乐论——生成与前景[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