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的不断兴衰和扩建,共有737个洞窟。
这些洞窟内刻有数以万计的佛像和壁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谓独一无二。
这些壁画和佛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髓。
从早期的简单线条到后来的浓墨重彩,从单纯的佛教题材到宫廷画、民俗画等多种题材的描绘,莫高窟的壁画呈现了艺术的发展和变化。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镜像。
通过观赏这些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莫高窟的壁画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展示,更是佛教中的教义和信仰的传播。
这些壁画中,佛陀和菩萨们以慈悲的表情和姿态示人,表达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如慈悲、智慧、善良等。
同时,这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
除了壁画,莫高窟还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残卷。
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文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多、内容最广泛的契约文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些书画和文物无一不体现出莫高窟的文化丰富性和历史价值。
莫高窟所体现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精华,展现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这些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独特表达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学者,对他们在艺术创作和研究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和研究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传承到后代。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石刻等,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我们将从艺术与历史两个方面分析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价值所在。
一、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水平和历史地位不亚于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卫城等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风格独具特色,既吸收了中原传统绘画技法,同时还融合了当时西域文化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唐代(618-907)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造型更为丰满、真实,使用的颜色也更加鲜艳,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敦煌莫高窟的雕塑、石刻等艺术品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这些作品包括佛像、龛、石碑、石柱等,其雕刻精湛、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形态各异,展现出中国佛教艺术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例如莫高窟第285窟(唐代)的“摩诃僧伽多罗三尊像”,将佛教雕塑艺术凝练、优美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全球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题材。
二、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奇迹同样令人惊叹。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代国魏晋时期至唐代,历经400多年的建设,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壁画、石刻、雕塑等艺术品作为历史符号,承载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史料,记录了一个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实,为今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例如唐代的壁画“观音三昧图”,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唐代宗教文化、唐代艺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信息依据。
敦煌莫高窟_美术鉴赏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一、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
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
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魅力文化二、何谓敦煌石窟:莫高石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
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
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三、敦煌壁画的诞生---西方净土变绘画天堂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
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名人对敦煌莫高窟的评价
名人对敦煌莫高窟的评价敦煌莫高窟:艺术与历史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自公元4世纪末至14世纪,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莫高窟内的壁画、彩塑和经文等众多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名人和学者的赞誉和研究。
一、《佛祖显灵》——丰富的表现形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而著称。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名人对莫高窟的壁画赞不绝口。
唐代文学家杜牧曾称赞莫高窟的壁画为“千佛图”。
他认为,莫高窟的壁画绘制了各种佛像,每幅壁画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佛教的教义和历史。
这些壁画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佛教的教义,还描绘了佛教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和神奇景观,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二、《敦煌文化瑰宝》——独特的艺术风格莫高窟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曾赞叹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他认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不仅具有浓厚的佛教氛围,还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以其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独特性。
三、《历史的见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不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历史的见证。
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曾赞叹道:“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遗产。
”他认为,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些壁画和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景观和文化传承,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四、《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也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
中国艺术史家邹韬奋曾赞叹道:“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他认为,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这些壁画和文物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精品]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精品]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的一处古代石窟艺术遗址。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文化宝库"和"世界艺术之光"。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敦煌莫高窟主要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有17个洞窟,北区有492个洞窟,共计509个洞窟。
洞窟
内存放着丰富多彩的佛教壁画、浮雕和雕塑。
敦煌莫高窟壁画以其高超的技法、生动的形象、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神秘感而著称。
从构图、用色、线条到人物、动植物形象,无不表现出极其深厚的技法和艺术价值。
壁画内容丰富,从佛教故事和传说、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生产生活等方面展示出民族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也被世界所认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也代表了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瑰宝,被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所推崇和珍爱。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史和文化史、推广中华文化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下,始建于北魏晚期的十六国时期,兴建时间跨越了大约一千多年。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一、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壁画、彩塑和佛像三个方面。
1.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
壁画主要分布在窟室的壁面、顶棚和门板上,包括佛像、佛经故事、世俗人物、风景等多种主题。
这些壁画既呈现出鲜明的浓墨重彩,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细腻。
尤其是莫高窟第17窟(东次南窟)和第96窟(北朝窟)上的壁画,被誉为“东壁画,西莫窟”。
2.彩塑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主要包括石雕和泥塑两种形式。
石雕彩塑雕刻精细,形象逼真,代表作品有铜檐彩塑、木雕彩塑等。
泥塑作品则主要表现在佛像的装饰和胸怀上,以泥质软腻、线条流畅为特征。
3.佛像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造型不一,大致可以分为阿育王式、北方风格和狮子东铃式等。
这些佛像以庄严肃穆、神态和谐为特点,显示了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崇高。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耸于第96窟中的拔仙像,被誉为“石窟之王”。
二、艺术意义敦煌莫高窟艺术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1.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上。
壁画的色彩明亮鲜艳,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彩塑的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佛像的造型庄严肃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卓越境界。
这些艺术特点都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文化意义敦煌莫高窟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丰富多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我们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保存着丰富的艺术宝藏的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内的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特别是其中的飞天壁画更是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揭示这些古老壁画所蕴含的美学内涵和韵律之美。
我们来谈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态之美。
飞天壁画是莫高窟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它们描绘了身披华丽服饰、头戴华冠的飞天形象,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审美追求。
这些飞天形象有的悬空飘浮,有的手持乐器,有的翩翩起舞,充满了轻盈和优美之感。
飞天壁画在形象的描绘上具有抽象化的特点,艺术家通过简化线条和形态处理,创造出了轻盈飘舞的形象,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于身姿优美和动态感的追求。
飞天壁画的形态之美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手法,更在于其所表现出的审美情感和意境内涵,这也是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魅力所在。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意境之美也是其独特之处。
飞天形象是佛教壁画中的常见题材,其寓意着佛教徒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于精神解脱的追求。
在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中,这种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被艺术家通过形象的表现和构图手法进行了极富表现力的诠释。
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往往是在蓝天白云之间翱翔,或者在莲花座上漫步,给人以超然脱俗、通幽入圣的感觉。
这种意境之美通过视觉形象的再现,将佛教中的超然境界和人生的理想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由得产生对于心灵净土的向往和憧憬。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意境之美,不仅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于佛教精神追求的理解,更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对于意蕴和情感的深刻体验与创造。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音韵之美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壁画的构图中,除了飞天形象之外,常常还有乐器、音乐舞蹈的场景得以描绘,这些画面使得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具有了音乐之美和舞蹈之美。
这些画面透露出一种音乐的韵律和舞蹈的节奏,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音乐之美和舞蹈之美的空间中。
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鉴赏
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鉴赏公元366年,和尚乐尊云游到莫高窟,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如同在世活佛一般,于是福至心灵,开凿了第一个石窟。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辉煌,众多商人为了祈福,请民间艺人绘画出神明的形象。
同时,发源印度的佛教也传入中国。
这奠定了莫高窟壁画的神秘与绚烂,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莫高窟的壁画大都与佛教有关,庄严的佛影、轻灵的飞天、生动的故事图等等,更令人惊叹的是那庞大的数目,堪比神灵之笔的技艺。
十六国时期的壁画,主要描述因果轮回、苦修行善的故事画、这可能和当时佛教的教义有关。
大乘佛教讲究的来世报,修今生。
它主张现世行善积德,苦己以求来世福报。
同时,也宣传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故事画。
壁画里面的人物半裸,动作夸张,表情安静神秘,充满了西域风格。
这和当时人们流行人物画相符。
北魏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了很多,增加了很多佛教里面的故事。
不仅画面飘然,内容更是离奇、情节曲折,还加入了缘法命理。
比如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和二五七窟《鹿王本生故事图》,让游人在欣赏壁画魅力的同时,也沐浴壁画折射出的人性散发的闪光。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中,高大威猛的尸毗王将整个画面一分为二,他目视自己鲜血淋漓的小腿,表情充满悲天悯人的哀愁,四周较小一点的画幅描绘鹰追着鸽子,鸽子求救,眷属悲痛的场景活灵活现,让人身临其境一般。
仿佛尸毗王的悲悯快要透过壁画直透人心。
通过壁画,游人可以完整的读出故事的经过和画师想要表达的主题,可见作者高明的画技。
而这个壁画讲述的故事是尸毗王的一一次血的考验。
鸽子被老鹰追逐,他为了救鸽子,又不能让老鹰饿死,这对尸毗王是重大考验,于是他甘愿割下自己的身上的肉喂食老鹰。
可是仍然无法喂饱,也许是信念支撑着他艰难的站到了秤盘上,用生命诠释着仁慈和善良。
结局是美好的,上苍感动,佛祖垂青,派下飞天洒下绚烂的花瓣鼓励他。
这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善良到极致便会有回报,这或者是当时人们美好的寄托。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艺术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和,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画,中国传统,和画像等,其中以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艺术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影塑)、、。
题材主要有、飞,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本身的衰落,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盘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今人研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
其分类大致如下:一、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
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内保存了丰富的壁画和雕塑,其中飞天壁画是莫高窟中的重要艺术珍品之一。
飞天壁画以其形意音韵之美,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飞天壁画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常见题材,它们描绘了一些身披彩云、手持乐器的飘飞天人。
这些壁画以其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和超凡的飘逸感成为了莫高窟的一大特色。
在这些壁画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文化的积淀,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造诣和雄浑深远的内涵。
形意音韵之美是飞天壁画最为抢眼的特点。
壁画中的飞天人形态柔美,动态流畅,线条优雅,栩栩如生。
其神态娴静优美,身姿曼妙。
在整个壁画作品中,每一处细节都被雕琢得十分精巧,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非凡才华和匠心独运。
飞天壁画中所表现的音韵之美更是令人陶醉。
无论是手持乐器的动作还是身披彩云的姿态,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领略到令人心驰神往的音乐舞蹈之美。
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本身,更融入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与意境之中。
飞天壁画所表现的飞扬感和高洁态度,无疑是古代艺术家们对人性高尚境界的追求。
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飞天壁画更是蕴含了对于虚空、灵性的呼唤和向往,表现出了对于超越尘世俗世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内涵上的高远境界,正是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的重要来源。
除了形意音韵之美外,飞天壁画还以其题材的多样性和图像的丰富性而著称。
在莫高窟的不同洞窟中,有着大量的飞天壁画作品,它们不仅在造型和线条上各具特色,而且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也各具特点。
这些壁画既有单独的飞天人形像,也有多位飞天人共同构成的图像。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飞天壁画所展现的形意音韵之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不仅表现在其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上,更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艺术创造的伟大。
敦煌莫高窟解析
敦煌莫高窟解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址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壁画是敦煌莫高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在洞窟的内壁上绘制的,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等各种场景。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制作非常精细,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华丽而神秘的感觉。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和宗教形象,也有人物肖像和风景等。
雕塑也是敦煌莫高窟的特色之一。
在洞窟中,有许多雕塑像,包括佛像、菩萨像和护法神等。
这些雕塑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雕塑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既是信仰的象征,也是对艺术家技艺的考验。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化。
它不仅受到了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影响,还吸收了西域和印度的艺术元素。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除了壁画和雕塑,敦煌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的经卷和文献资料。
这些经卷和文献记录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敦煌地处西域,所以这些经卷和文献还带有浓厚的西域特色,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关注。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者来到这里,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之美。
敦煌莫高窟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学术研究基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
总结起来,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
敦煌莫高窟的存在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与发扬。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敦煌壁画艺术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
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1课《寻梦敦煌+莫高窟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1课《寻梦敦煌+莫高窟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掌握莫高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莫高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3. 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莫高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理解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PPT课件。
2. 莫高窟的图片、视频资料。
3. 艺术品实物或复制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授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等内容。
2.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3. 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莫高窟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魅力。
4. 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相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莫高窟的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莫高窟的美丽和神秘。
敦煌,一个璀璨的古城,令人向往的不是他在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位置;令人痴狂的不是他横贯东亚,联通四方的重要;他有一种魔力,一种感召,吸引东西方文化交融,佛教聚集,艺术珍品的流通,这一切的一切奠定了两千年前的那个夜晚,乐樽在三危山开凿的第一个石洞。
教师提问:你们对莫高窟有什么了解?有什么想了解的?莫高窟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
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
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
敦煌莫高窟
的规模。
九层楼,洞窟编号第96号,内有一尊大佛 , 这 尊 依 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 ,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
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 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 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内泥塑大佛计算 的话,北大像属全球之冠。
1981年中国动画 《九色鹿》
供养人画像
所谓“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 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 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 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男供养人 莫高窟第409窟(西夏) 东壁南侧
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 术形式,通俗易懂地手法 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 为“经变”。
敦煌壁画-盛唐-217窟-南壁《法华经变》
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 “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 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 众生的故事。 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 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 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 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
130 445
莫 高 窟 第
窟
盛 唐
莫 高 窟 第
窟
盛 唐
敦煌盛唐第45窟菩萨。这 尊菩萨高髻、蛾眉、红唇、身 段婀娜,肌肤柔软,手臂修长,
神态端庄温情。
敦煌盛唐第45窟,阿难。 佛的小弟子,身体微扭作
莫高窟壁画的详细介绍
莫高窟壁画的详细介绍
莫高窟(Mogao Caves)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南郊的一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著名的壁画艺术宝藏。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4世纪,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包括492个洞窟和50万平方米的壁画,其中保存有我国唐宋时期之前最为丰富真实的文化艺术形态与生活资料,展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取长补短。
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通过壁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邃内涵和宏观气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科技水平等诸多方面。
在莫高窟,可以看到情节丰富、制作精良的佛陀、菩萨、护法的形象,以及神话传说、历史场景等丰富的内容;可以感受到线条优美、轮廓流畅、色彩斑斓、光影变幻的艺术表现形式。
除了壁画以外,莫高窟内还保存着大量的佛经经书、经文碑、佛像和服饰、雕刻等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有较高的历史、文献、考古、人类学等学科研究价值。
21世纪初,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的游客、艺术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前来探索和参观。
美术鉴赏七敦煌
树下 只见园中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花间蝴蝶飞舞,树上百鸟鸣唱,池中碧波
荡漾,荷花含苞欲放…… “啊,真是太美了!”王后右手抬起,抓住树枝。谁知一抬手,胎儿从她
的右腋下呱呱出生了。
孩子笑嘻嘻地站了起来 走了七步 生出七朵美丽的莲花 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有我尊!”
敦煌壁画 敦煌雕塑 敦煌藻井 与敦煌文化相关的人物 敦煌其他艺术作品 敦煌还有多少谜
莫高窟257窟壁画
莫高窟257窟壁画
莫高窟257窟壁画
莫高窟257窟壁画
二、张骞出使西域
323窟 初唐
三、菩提树的故事
佛门弟子把菩提树奉为圣树。佛 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又在菩提树下涅磐升天。莫高窟 壁画中的菩提树随处可见,不计 其数。最为高大的是第17窟(藏 经洞)北壁两棵,枝叶繁茂,郁 郁葱葱,树身苍劲多节,藤蔓缠 绕。佛门为什么崇拜菩提树呢?
阿难尊者 45窟 盛唐
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
迦叶: 全称“摩诃迦叶”,
意为饮光,古印度摩揭陀 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 姓,十大弟子之一。传说 他少欲知足,年轻时常修 头陀行,故称作“头陀第 一”,意即抖擞,或去掉 身上的尘垢烦恼之意。迦 叶是个苦行僧,他是释迦 牟尼涅槃后第一次五百罗 汉大会的召集人,也是首 席大罗汉。
一 花 一 世 界 , 一 叶 一 菩 提
菩提,是梵语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 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 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
四、萨埵舍身饲虎
第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魏时期
第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魏时期
第428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周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
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
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
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
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
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
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
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
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
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
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
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
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
端庄秀丽,温柔典雅。
集中体现了隋唐时
期关于女性美的高尚理想。
而罗汉像的制作受礼仪规矩的限制较少,因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形貌和性格特征也较为显着而多样。
天王、力士的形象则充分的发挥了唐代雕塑家善于根据生活感受和特定对象的性格、气质的要求而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本领,充分体现出一种强力之美。
隋唐在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后,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隋唐时期的莫高窟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色彩绚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加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管辖,加深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大发展。
使隋唐时期的莫高窟佛像在民族进一步融合后,逐渐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特色,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
且由于内陆地区的统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各国使者的往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璀璨的时代,外来的艺术和中国民族艺术水乳交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为后人对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依据。
二,关于莫高窟的壁画
除了雕塑外,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有人们供奉的尊像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和供养人画像等。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绘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高度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由于国家的统一,战乱减少,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丰富多彩。
隋唐时壁画仍是绘画的主要形式,而且发展到相当兴盛的地步。
在继承汉魏传统的基础上,题材内容从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山水、花竹、鸟兽,形式技巧也有较大的创新。
?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莫高窟隋代壁画风格有雄浑质朴而转向紧密艳丽,为唐代的辉煌隆盛开启了大门。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强大的唐帝国和中西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敦煌在隋唐时期一度成为西北地区的繁荣都会。
唐窟几乎占了莫高窟总窟数的一半。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南北朝佛教中流行宣传忍耐和牺牲精神的本生故事已不
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已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净土变成人们所欣赏的并大量出现。
南北朝以来一直流行的维摩诘经变相,在唐代仍然是佛寺壁画经常描绘的题材。
在现存敦煌唐代壁画中维摩诘经变相画幅越来越大,人物、情节更加丰富,显示了由南北朝和隋代较为单纯的画面向丰富瑰丽的风格跃进。
而壁画中对佛、菩萨、天王等形象的创造,充满了现实生活气息。
在中晚唐之际,吐蕃占领敦煌时期造窟之风未见衰落,张议潮收复河西后,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兴建窟龛,绘制壁画,仍然保持着旺盛势头。
三.隋唐时期的莫高窟繁荣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
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佛教在隋唐时期,一直是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佛教雕塑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优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隋朝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在经过“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且佛教道教仍为统治阶级所提倡,宗教美术在前代民族美术融合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成熟,在塑造形象和描绘宏伟场景等方面都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统治者重视发展与边疆各名族及近邻国家的友好关系,对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对莫高窟各个方面的建设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塑像和壁画的风格,可归纳为三点:反映敦煌人们的心态,以佛家的“忍让”、“牺牲”与“乐善好施”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反映敦煌人们的气度和文化,以西部民族固有的、近乎于原始的野性、粗朴、求实、狂放与佛、道、儒三家的理性规范、玄想、清虚、伦理道德相融合;在艺术风格上,是西部风格、印度风格、希腊风格与中国内陆艺术风格会和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敦煌独有的佛教艺术风格的雏形。
而佛教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统治者需要借助佛教中的“轮回”等理念来约束人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现实苦难和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个时期,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造型,都越来越向人间靠拢,使时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溢于形象的表里,给人以深刻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的感觉。
艺术风格完全不同于隋以前“神圣佛窟时期”的艺术风格。
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时代和社会的行为取向和动力-——人生存在的价值及其功利的目标心理。
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济苍生”“安社稷”,为政权献身的英雄主义的行为举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莫高窟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出现了相结合、取长补短的造型手法。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西部本土文化精神和中国内陆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明的交汇与融合。
而这种融合的文明,恰恰是以佛教的经典集论传记等文字记载、记叙为先导,致使一佛门经卷为主体的文献遗书和反映佛教内容的壁画、雕塑艺术,成为敦煌佛教传播发展变化和敦煌历史变迁的缩影。
通过对莫高窟的认识,不仅提高了我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于那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了解,认识到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性,使我们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指导我们在当今社会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幅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道一
《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薄松年
美术鉴赏论文
指导教师:梁艳
作者:欧才伟
班级:经济贸易学院1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