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生活化论文:让语文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研究论文摘要: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导致其语文学习存在障碍,所以,给智障儿童营造优越而适宜的学习环境,将教育融入到智障儿童的生活当中去,让孩子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智障儿童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以期对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身体及智力缺陷,导致对其进行教育的难度较大。
加上近年来,我国智障儿童的数量也在增加,这就给智障儿童教育者提出了新难题和考验,培智学校结合智障儿童的发展趋势及特点,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生活化教学成为培智学校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语文教学又是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教学内容,培养智障儿童准确流利地讲话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智障儿童语文教学效果,广大培智教师逐渐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从而让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融入家庭、融入生活。
一、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背景目前,我国智障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这部分特殊儿童由于受到智力影响,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多数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不懂得什么是学习、怎样去学习。
这就要求培智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高度关注这些孩子,紧密结合他们的认知、习惯、特点等,先研究与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策略,然后针对不同的智障儿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生活化内容,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生活,贴近生活,这是目前我们培智学校要共同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可行性研究(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可行性伟大教育家卢梭让爱弥儿生活在自然中,让他从游戏、种植、木工的劳动中习得知识、得到感悟,他的实践证明,生活实践可以造就孩子,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的响亮口号,是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选择的价值取向。
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理解的偏差,操作的无所适从。
本文把生活的多元化模式,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并从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浅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文教育的熏陶,学生的社会责任和道义、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越加凸显。
因此,教给学生学会在“不同风景”或者是“不同阳光”里有幽雅的举止,会文明和谐的交流,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在这个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作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语文教学千头万绪集中的指挥棒和构架,头脑中要有语文生活化的精神和生活化语文的概念,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灵魂;行动中要有语文与生活的链接和发掘生活语文的源泉,把语文教学的视界吸引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处在转型时期有着美丽风景的世界;吸引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不同个性、不同思想、不同情感、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底蕴的语文色彩,就会展示着多元化的语文生活风景,语文教学就能欣赏、品味不同的民族——他们身上弥散着不同的诱人的光彩。
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就会更大、更多、更开、更有激情,更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更能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角度去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通过语文生活化过程,生活语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丽;感知生活,获取力量,让每一种人心灵震撼,热爱生活,爱好各平,和谐共进。
同时,语文教学生活化,必须使生活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宝藏,让她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再生资源的宝藏,使之成为语言教师聚焦地,个人行动计划的标的,争购强占的、不断探究的空间。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方法1.读懂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观念方法。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不同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不断交叉交融,世相纷呈,言为心声,语文必须交给学生读懂的方法,读懂人生,读懂自然,读懂自己,读懂他人,读懂视界,读懂世界——这就是生活。
如何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摘要: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同时引导学生生活语文化,架起学生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
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将指日可待。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化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一、课堂与生活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是服务于生活的。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在《文心》中指出:“读书贵有心得,关键是联系生活,在‘触发’上下工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显而易见,这“触发”其实就是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第一步。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气息在洋溢。
如果能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同时引导学生的生活语文化,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1.教学内容生活化阅读教学所选的课文要体现时代性、乡土性、人文性和趣味性。
随着网络、知识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教育内容要不断补充、更新,加入一些新鲜时文,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同时,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题材与学生生活贴近,“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不能为作文而作文,要写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
2.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习惯先行后知,他们对知识技能更习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靠教师的传授而获得。
所以教师应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学习为广阔、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能在生活中减少走弯路,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作贡献。
同时生活也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个方面。
因此,我认为,把小学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让小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还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方面应把握以下几方面: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中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完成学习内容。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感觉,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
创设教学情景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很多,教师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二、把小学生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溶为一体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游戏拼音动物园”、“小旅客乘火车”、“击鼓传花”、“快乐邮递员”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把书本知识生活化采用为小学生所喜爱的游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自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的教学方法。
三、为了更好地把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应明确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及作用,在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把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育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将知识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良好社会情感和乐观向上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如同父母般亲近的情感,还能在这种亲近感中渗入尊重、崇拜、敬仰等美好的感情,继而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奋发上进的热情。
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摘要: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本文在分析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两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课改前言教育领域中的“生活化”探索,是当前一个普遍性倾向。
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原。
教育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无源死水。
因此,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语文课堂在课改进程中必然会被淘汰,注入生活元素、新型的的语文课堂才是必然选择。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语文教学生活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是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的练习。
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应该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语文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在教学中引进生活化的理念,那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高尚的品德,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摘要】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适应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贴近生活”的教法,能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是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关于“贴近生活”的一些教学方法。
以此借鉴。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实用性【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84-02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
这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传递方式。
学生局限于教室,脱离实际生活。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应用。
”生活能力很差。
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是一种趋势。
近年的语文教材都围绕“贴近生活”的宗旨,设置很多实用知识和情境训练。
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训练,应用写作训练,从而提高教材实用性。
1 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正视学生的语文基础,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职学校招生随着“高中扩招”的政策下,情况非常严峻。
招生工作到了“饥不择食”地步。
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几乎把初中成绩差的学生收入囊中。
他们有的本身就对“语数英”很畏惧,学得不好。
进入中职学校,还要继续学习“语数英”。
所以我们不能高要求他们,但要看到他们的潜力、闪光点。
要认识到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也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也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找到出路,要开辟一条与高中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觉得中职语文教学过程要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
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讲授《获得教养的途径》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的修养,我在课堂上举办了一次读书交流会。
开学初要求学生平时要阅读文学名著,并开列书单。
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热烈讨论。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摘要】都说,文学即人学;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者理念的不同、抑或教学方法的不当,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的魅力。
各种各样的尴尬,让人欲说还休!【关键词】联系生活教学方法多元化课文以人为本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
把语文作业紧紧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语文生活化、社会化。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
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劝学,不缺少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缺少持续扎实的读练,但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因而,我们不难理解,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面对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多少感激之情。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书本、课堂、教师三者为中心,远离了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导致了学生发展片面化和能力低下化,违背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实际上语文学习是天然的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的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恐怕没有哪一个学科能比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的了。
”所以,语文教学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向广阔的生活开放。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为轴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拓展,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课内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语文教学拓展到学生生活世界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所学知识学生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学习基础,关注这些基础,利用好这一基础能够很好地把学习目标任务与其对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景、情、人、事、理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景导入新课,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语文课学习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
如教学《风筝》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亲手制作风筝的过程,再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待学生兴趣渐浓之机,引入新课,看看同龄孩子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去。
2、关注生活世界就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语文教学向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的拓展、延伸和补充,是有所取舍的,为此,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同时成为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摭谈论文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摭谈【摘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生活教育,并强调作为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但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言之无物,常感到学无所用,学的多却收获少。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生活教育。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才能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做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呢?笔者谈一谈浅薄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要成为表现生活的载体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
所以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通过现实的情景去对比书中的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如教学《十二次微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演绎一下其中的角色,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空姐的真诚服务。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空姐和乘客的心情,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角色体验和换位思考,感受微笑的巨大力量。
二、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这就为教师讲课达到形、声、色结合创造了条件。
创造生活化语文课堂论文
创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摘要: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让学生亲历语言的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的生活,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共鸣,真正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28-0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成的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正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场所。
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
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
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
其实,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教材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有的内容甚至就是我们平日里所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都会熟视无睹。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让他们细心观察,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培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习惯,提高理解能力。
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让“生活化”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论文
让“生活化”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生活”是万物之源,也是语文的源泉和根基,语文又是生活的提炼与彰显。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很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对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让“生活化”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
下面谈谈本人这两年来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面向课堂有效展现“生活化”语文课堂应该与生活相呼应,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可行走向。
课堂生活化就是将课堂活动置于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中,充分挖掘生活化的素材,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氛围,切实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故鼎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情感也得到真正陶冶。
1.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室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场所,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更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发展自我的舞台。
一个环境宽松,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理,发挥语文课的最佳效率,更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之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怎样使教学环境充满生活气息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做:一是将传统的秧田形课桌椅摆成马蹄形,让孩子自由地围坐在一起,便于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团结合作,互相交流。
二是在教室里,精心布置环境,营造一种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
如:开辟图书角、争章角、荣誉角等。
此外,教室环境还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分主题进行设置,如:“新闻聚焦”、“硕果累累”、“心灵之声”等。
2.教学内容“生活化”苏教版的小学课文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但是教材中的内容不一定都是小学生直接熟悉的,为了拉近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我积极寻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去留心观察,直接体验。
如:教学《看菊花》时(当时正值深秋季节),我在课前将家中存放的多盆菊花带进教室,让孩子边观察欣赏边讨论所看到的菊花的形态。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具体教育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即日常生活经验),并预设生成结果,使语文课堂能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如教学《匆匆》一文,时间的悄然流逝对于学生而言可称得上熟视无睹,而这篇课文的文质兼美、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一时半会并不能从课堂的40分钟得到如何深刻的体会,于是事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变换方式去观察时间是如何地流逝的,从而加深理解层次,这样在课堂中就能轻而易举了解“来的尽管来着,去的尽管去了,这来去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吃饭时,时间从饭碗旁边流过;洗手时,时间从水盆边流过……”这类语句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作者朱自清通过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对时间逝去的深深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如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荷花》,课前可让到过三水荷花世界的学生回忆一下那里的情景,畅谈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过渡到文中的学习。
既激起了学生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学了语言用了语言,打破了课内与课外的壁垒,将课堂融人生活中,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论文
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摘要: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
有生活,才有正确,才有能力,才有精彩;日常生活语文化,班级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才能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化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life, students living language culture, is to improve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effect good way. life, to have the correct, just have the ability, ability is wonderful; daily life language culture, class life language culture, social life language culture, can let the life becom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reference.keywords: language teaching; life; language culture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
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和策略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那么教学如何服务于生活,又是如何体现生活的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创设这些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1.回顾生活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忽视了的或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这些生活现象的每一点记忆,通过恰如其分地引导,利用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回忆中挖掘以往的生活影子,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是在教语文课本,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那么,如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访一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生活处处有语文议论文精彩9篇
生活处处有语文议论文精彩9篇高中作文:语文学习和人生篇一在课堂上,语文是一门重要课程,想学好可不容易,在生活中,其实也处处蕴藏着语文哦!在生活中,最普遍的语文就是书了,看课外书,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学会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技巧,有些资料书和复习书,还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呢!大家一定都知道,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生活中的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出去旅游的时候,在各个景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石碑,上面常会刻着一些古诗词,历史之类的。
这样在旅游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哦~ 在各种场馆,我经常看到不同的标语,其实这也算是生活中的语文。
这些标语中,有的引用了古诗词和名人名言等,还有一些是拟人句、比喻句、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法,在看这些标语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学到了写文章的技巧呢?看其实生活的语文无处不在,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不易发现的语文藏在生活中呢!生活中的语文多种多样,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还让生活更加精彩了呢!语文藏在生活中,生活的一些妙处也是因为语文。
我们的人生需要语文来润泽!人生高中作文篇二《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作为被专家鼎力推荐的一本好书。
深受我的青睐。
《水浒传》通过一个个起伏跌宕,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你瞧!及时雨宋江,喜好交集天下侠客,为人性情豪爽。
但最后带领弟兄们踏上了招安之路。
落个悲惨的下场。
智多星吴用,为宋江等人出谋划策,他对梁山伯所做的贡献,决不亚于宋江,一代天师毁在了招安之路。
再瞧!行者武松,他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景阳岗打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太岁神……梁山泊的好汉,性格迥异,作者把这些人物刻画的可真传神了。
掩卷沉思,是什么把一百单八将聚拢起来?是替天行道!又是什么使梁山泊战功赫赫?是团结!是啊,众将领在宋江的带领下,吴用出谋划策,李逵作为先锋,打了多少胜仗,如计取祝家庄,大破曾头市,宋江破大辽,征讨方腊等哪一次不是众人团结所致?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我们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语文生活化的点滴体会[论文]
刍议语文生活化的点滴体会摘要: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窗口,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拓展视野,广收博取,充实头脑,荡涤灵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学习;能力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由此可见,密切联系生活体验进行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和改革亮点。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要将语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之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生活体验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一、贴近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篇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个感情世界,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例如:笔者在上《背影》一课时,发现学生对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所描述的情景很漠然,体味不出父子情深。
笔者先诱导学生回忆风雨中父母送自己上学的情景,回忆当时的环境、父母亲的表情言行,使学生沉浸在父母对子女爱的氛围中,以此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我”,领悟其中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找出车站送别时描写背影的细节——蹒跚、探、缩、微倾,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巧妙地把生活移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发掘生活,使语文教学引来源头活水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
到处可以学习语文。
”今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大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生活化论文:让语文生活化
随着语文的实用性人文性渐渐浮出水面,语文走出了陕隘的书本空间,走向了广阔无边的天地。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无论是读书看报纸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普通的或新奇的,或有艺术性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形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文有关的问题。
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生活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困于校内,困于教材,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发展。
如果我们在用课堂很好地学习、理解、消化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将语文的学习引向生活,相信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就要求语文必须与生活接轨,才能顺利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调动生活体验,学习感悟语文。
我们不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只有坐在教室里才是学习语文,走出了教室就没有语文了,语文和生活似乎是割裂的。
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其实就是一本最生动的大字典,一个最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的。
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进行充分地学习、感悟。
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首先让
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喜爱的小昆虫,去发现小昆虫的特点,上课时明显感觉到孩子们高涨的积极性,因为这样让他们觉得语文真的离自己好近好近,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
通过自己的体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拓展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课堂。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学要向生活拓展,沟通课堂内外,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如学习《变色龙》一课,让学生了解变色龙为什么会变颜色?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嫦娥奔月》学完后,让学生去查询还有哪些神话故事与节日有关;《在大海中永生》让学生查阅还有哪些伟人的事迹让你难忘等。
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学习引到大自然,引入了生活这个大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还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三、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因此也可称为听讲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且要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基础。
因此,我们要借助生活,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一些活动方式都“拿来”。
①演一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分组编排,即兴表演。
例如:我在《伊索寓言》的教学中,在讲《狼来了》时,我要求学生将小孩说谎的前后差别演出来。
同学们根据平时所看的电影、戏剧,共同探讨人物的语言、用动作、神情,以及简单道具。
各组派出代表,分别是说谎的小孩和山下的农民们登台表演。
在表演中,各组同学都融入自己的思想,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这样,既让同学们在合作探究中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还学到了一些其他知识。
②做一做: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像的空间。
如在学习《金蝉脱壳》后,我要求大家动手,用橡皮泥揉捏,雕刻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运用恰当的想象,用准确的语言来向大家描述。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画一画:让学生依据课文,添加想象,亲自动手,让学生把书上的文字转化成一幅画。
例如:在上《艾滋病小斗士》时,对于恩科西这个人物形象,书中有许多细节描写。
我要求大家看课文后给这位小斗士画一幅像。
结果,同学们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④赛一赛: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比一比,赛一赛,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知
识。
当然,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看一看、唱一唱、尝一尝等等。
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爱做的形式,我们只有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用好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也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才。
与以往相比,如今的教学早已不拘泥于粉笔、黑板和教本,课程资源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成了学习的“课堂”。
首先、充分利用挂图、录音、录像、书屋等校内资源。
例如教《黄果树瀑布》可以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瀑布的壮丽,教《伊索寓言》可以引导学生上图书馆查查《伊索寓言》的资料等等。
这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化,网络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网络化资源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不仅具备声、形、色等具体的感观,而且方便、快捷。
当然,课程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真正的课程资源只有当学生可以在任何最需要获取并用它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时,课程资源才得到真正的发挥。
因此,教师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许多有益的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里。
总之,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科特里斯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引入到课堂教学,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导他们探究、合作、体验,从而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