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星 宏观经济学教学日历2018-2019(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学时数:36 学分数:2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经济学入门课和必修课,它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西方经济学理论最核心的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把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还应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36学时)的授课对象是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

2、课程教学内容导论(3学时)本章对宏观经济学做一个概貌性的介绍,包括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知道从什么角度以及如何对宏观经济的运行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3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统计方法、名义GDP与实际GDP 的区别和换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国民收入的收支均衡等式。

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国民收入的收支均衡等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国民收入等概念加深理解,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宏观经济均衡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均衡”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困惑,教师要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才能将学生领入宏观经济学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3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了解消费和储蓄这两个经济变量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原理。

教学重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深入的理解,并对其它消费函数理论有所了解。

乘数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之一,抽象且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清楚。

经济与金融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秋季院管课

经济与金融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秋季院管课

经济与金融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秋季院管课课表123注:1、开课季节为秋上的院管课程,上课时间为2-9周;开课季节为秋下的院管课程,上课时间为10-17周,开课季节为秋季的院管课程,上课时间为2--17周,秋上的院学位课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一周后进行,秋下和秋季的院学位课考试安排在期末18-19周进行,院学位课考试时间、地点由院统一安排;选修课考试或考查由授课教师自定,学院不做统一安排;校学位公共课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2、听课人数不满10人的选修课停开,10人以下学位课程一般采取自学答疑的形势授课,由学生自己联系授课教师;3、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及课程确定以后,不得随意变更,若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教师需填写调课申请单(授课教4师未经主管院长审批不得调换);4、授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课程进度组织教学及实施严格考核,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可登陆研究生院网页查看;5、因新生开学第一周需要改课,有些课程选课人数有所变动,开学第二周授课教师必须按时到教室上课并及时将上课人数报研究生秘书室;专业选修课选课人数待确定后,方可决定是否开设;(停开课程请上学院网查看或到院研究生办查询)6、新生选课一定要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学院研究生课表进行选课,避免课程发生冲突,选修课可在全院课程目录中选修;7、导师在给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时,要严格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执行;8、新生研究生培养计划由导师审核签字确认后,不得随意修改及删除,培养计划的课程一旦确认,学生必须完成所选课程的学分,若研究生所选课程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及研究生选课人数在10人以下停开的选修课程,学生可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填写研究生改课单进行课程调整并经导师签字后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后统一交院研究生教务。

对于确定后的培养计划课程,学生不得无故缺考;若应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必须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研究生培养计划于本学期开学第二周由各班班长收齐后统一交院研究生教务;9、学位课为考试课、选修课为考查课。

《宏观经济学》教学日历

《宏观经济学》教学日历

《宏观经济学》教学日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教师:_____授课对象:_____授课时间:具体学期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1、教材《宏观经济学》(教材版本),作者,出版社2、参考资料(1)《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版本),作者,出版社(2)《宏观经济学十八讲》,作者,出版社(3)相关学术期刊和网站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第二周: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核算方法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第三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3、乘数理论第四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 IS 曲线的推导和含义2、 LM 曲线的推导和含义3、 ISLM 模型的均衡分析第五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果2、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效果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六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和含义2、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和含义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均衡分析第七周:通货膨胀和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和原因2、失业的概念、类型和原因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第八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概念和衡量指标2、经济增长的源泉3、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征第九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1、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2、国际金融体系和汇率制度3、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十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消费理论2、投资理论3、货币需求理论第十一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观点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观点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第十二周: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1、行为宏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3、宏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第十三周:复习与答疑对本学期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一般系统详述和分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现代货币理论、IS-LM分析、AD-AS分析、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具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和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将围绕宏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内涵,引导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目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报国情怀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支出法2.收入法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 GDP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收入法;了解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难点:GDP的核算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社会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和各种乘数;掌握均衡产出;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及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重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难点:乘数论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 IS曲线1.IS 曲线2.IS 曲线的斜率3.IS 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2.货币供给3.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 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进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投资的决定和利率的决定;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教学难点:如何推导IS曲线、LM曲线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2.劳动市场第三节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掌握AD-AS模型;学会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教学重点:如何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为什么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S曲线教学难点: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账教学内容:第一节失业的描述1.失业的分类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第二节失业的原因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2.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货膨胀的衡量2.通货膨胀分类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熟悉菲利普斯曲线;掌握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以及通胀的政策教学重点: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通胀的政策教学难点: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的关系通胀的原因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4.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第三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第六节供给管理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理解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熟悉供给管理政策;掌握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第七章经济增长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三节增长核算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2.增长核算方程3.增长的经验估算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四节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理论1.基本假定和思路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4.稳态及其条件5.稳态时的增长率第五节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理解增长核算和新古典增长模型;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难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五、建议教学安排六、课程成绩评定七、教材及课程资源(一)教材[1]西方经济学(下册).[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二)课程资源[1]学习资料资源:《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2]信息化教学资源:智慧树平台山东大学《宏观经济学》八、其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智慧树平台采用上机考试。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2019macro 89页PPT文档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2019macro 89页PPT文档

1 0 00100 00100 00300 0 0 0
13
MEC=r
如果资本物品在几年中使用完,且有残值,则资 本边际效率公式为:
R ( Rr 1 1)1 ( Rr 2 1)2 ( Rr 3 1)3 ( Rr n 1)n ( J r 1)n
其中R为资本供给价格 R1、R、Rn等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J为残值。 如果已知R、J,以及各年的现金流量Ri,即收益,
增加。
19
4.2 IS曲线
4.2.1 IS曲线的形成 4.2.2 影响IS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20
4.2.1 IS曲线的形成
IS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推导(两部门) IS曲线推导(四部门) IS曲线推导图 IS曲线的几何含义和经济意义
21
IS曲线的含义
i= e-d r
投资用I表示,利率用r表示,则:
I=I(r)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因此I=I(r)呈反方向
例如:I=1250-250 r
8
线性投资函数: i= e-d r
e:自发性投资---即使r=0时也会有的投资量,d : 利率 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表示利率变化一个百分点, 投资会变化的数量。
第九讲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十讲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第十一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二讲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1
第四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 一般均衡(IS-LM模型)
上一章只关注商品市场,而不管货币市场。本章将 两个市场同时加以考虑的基础上来分析国民收入的 决定。主要是用著名的IS-LM模型来解释的。I指投 资,S指储蓄,L指货币需求,M指货币供给。 切入点:上一章我们假定投资为常数,本章认为投 资是利息率的函数,利息率又是货币供求关系确定 的,从而引入货币市场。

宏观经济学-1绪论

宏观经济学-1绪论

❖美国萨缪尔森,把微观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 新古典综合派——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体系。
萨谬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 :芝加哥大学 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区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别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2020/5/12
17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
❖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2020/5/12
18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不同:
2020/5/12
19
研究对象不同:
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 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 微观经济学的总结。
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 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
2020/5/12
7
(4)宏观经济学。
❖ 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1946)。 1930年代大危机使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
确无法通过事实来检验。
2020/5/12
14
❖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在实证经济学 范围内讨论。
2020/5/12
15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在学习管理经济学的基础上,学习宏观 经济学
2020/5/12
16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联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 系 面。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难点: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重点: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课后练习题
9
2+2
第八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第九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2学时)
难点:联邦储备体系;银行与货币供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重点:货币的含义;联邦储备体系;银行与货币供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课堂讲授+网上实训+课堂讨论
课后练习题
8
2
第八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了解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掌握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了解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掌握总供给曲线;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难点: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重点:总供给曲线;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项目实训
课后练习题
14
2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了解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掌握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课后练习题
11
4
第十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HURM2028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 economics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3/54考核方式:平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管理科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后续课程:管理经济学等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一、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能够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在此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培养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三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三章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第一节“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第二节凯恩斯革命第四章总产出的决定——45度线模型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第二节总产出的决定第三节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第五章消费函数第一节消费函数之谜第二节相对收入假说第六章投资函数第一节由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导出的投资函数第二节由产出引致的投资第七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二节利率的决定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第四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行为主体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第九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第十章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第十一章通货膨胀第一节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第二节供给型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周期的概念第二节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周期理论第三节解释1:投资与储蓄的动态关系第四节解释2: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第十三章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第二节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第三节新剑桥增长模型课程目标(即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方法:目标达成度=(课堂作业和讨论平均分*平时权重*30%+期中平均分*期中权重*30%+期末平均分*期末权重*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名、章节、页数
第一周
8 月 27 日至 二 9月2日
Chapter 1
Measuring a
Nation’s Income
1. What is
2
Macroeconomic
s
2. The Economy’s Income and Expenditure
Economics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ll-Being?
Chapter 2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1.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Government Report
Reading
Economics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ndbook, edition 2,
108
第二周 二
9 月 3 日至 四 9月9日
3. The
Measurem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4. 4. The
Components of GDP
5. Real versus Nominal GDP
6. Is GDP a Good
4
Measure of
Economic
158;
Human Macroeconomic, Liang
Capital and Xiaomin, Peking
Innovati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apter4, 126-157;
Modern economics
and China’s reform,
Qian Yingyi, Ren Min
Economics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ndbook, edition 2,
Gao Hongye,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7,Chapter2 1, 153-
158;
Macroeconomic, Liang
Xiaomi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apter4, 126-157;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World
Productivity: Its
Role
and
Determinants
Quiz1
Video: dialogue-fair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Ownership, government structure and principle-agent relationships, Zhang
Weiying, economics research, 1996(9), 3-9
二2
第五周
9 月 24 日至 9 月 30 日
3.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3. The Markets for Loanable Funds
Video: financial regulation ( China and UK)
二4 四
第八周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1 日
Chapter 5 Unemployment 1. Identifying
Gao Hongye,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7,Chapter 1, 98-
102;
Macroeconomic, Liang
Xiaomi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apter3, 101-
108
1

第三周
9 月 10 日至 9 月 16 日
2007,Chapter 1, 98-
102;
Macroeconomic, Liang
Xiaomi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apter3, 101-108
二 四
第四周
9 月 17 日至 9 月 23 日
1. 4
2. 3.
Chapter 3 Production and Growth
university Press, 2003,
Part 5, 223-238
2
第六周 二 国
四庆
10 月 1 日至

10 月 7 日

二2
第七周
10 月 8 日至 10 月 14 日
Chapter 4 Sav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1.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U.S. Economy 2. Saving and Investment in the
handbook, edition 2,
Gao Hongye,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7,Chapter 1, 98-
102;
Macroeconomic, Liang
Xiaomi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apter3, 101-
Comments
2.Correcting
on
2 Economic Variables for the China’s
Effects of Inflation
GDP AND
CPI
Economics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ndbook, edition 2,
Gao Hongye,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沈阳师范大学
教学日历
专业年级班 2018-2019 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 17200290 教学班号:(2018-2019-1)17200290-170024-1,2
教学作业类别及内容
次周
讲授
实践环节 课外作业

参考书目
星 时 教学大纲的章节、 实验课、
期数
题目
习题课
题目和题 数
Economics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ndbook, edition 2,
Gao Hongye,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7,Chapter2 1, 153-
The rise of the nationNetherlands
Understanding
Unemployment
2. Job Sear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