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读后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
The road of life depends on walking step by step by yourself. What can really protect you is your own choic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无人生还读后感1这本书号称是阿加莎老奶奶最经典的推理小说之一,豆瓣上更打出了9.1的高分。
啃了一周才把娱乐至死和No logo 看完,终于可以换换口味了。
这篇小说很短,半天不到就看完了,虽然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感觉,还是想谈几点:1、该书不能算是推理小说,如果不看结尾那封信,读者无法根据文中的情节推断出凶手是谁。
说是惊悚类更合适些,杀人的过程很玄乎,导致看到太投入,被门铃吓了一跳。
2、边看边感觉岛上的十个人在玩真人版杀人游戏。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一个倒霉蛋也over了。
杀手在他们中间,但是不知道是谁……难道阿加莎是杀人游戏的创始人? 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变相跳警的情节~3、前面死的3个人如果还有意外的成分,从第四个开始大家都意识到有凶手在他们中间,为什么还不集体行动,同吃同睡呢? 老外应该没那么笨吧~4、最搞笑的地方,桌子上面的小瓷人每次都会少一个,当时心想要是我就把那些小人都扔海里,或者用502沾到桌子上,让你装神弄鬼的,哈哈~总之还是值得一看,借用以前同事的名言:降低期望值,提高满意度无人生还读后感2据说犯罪是人类的原始欲望,所以如福尔摩斯般的刑侦人员也梦想着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
而当他这个梦想最终实现时,小福同志握着精致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
不过相比于柯南道尔,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写起犯罪来更加地迷人而优雅。
英国人那种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笔下转化为一种精细的变态。
那些鲜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讲来,沉稳而缓慢,带着英国的雾气,阴冷潮湿,慢慢地在你周围弥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题材本身就偏灵异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让人惊叹于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这部《无人生还》了吧。
2024年《无人生还》的读书心得优秀感悟范文
2024年《无人生还》的读书心得优秀感悟范文导言:《无人生还》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推理小说,由于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其成为了引人入胜的佳作。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性的黑暗面和心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
以下是我对《无人生还》的读书心得以及个人的感悟。
正文:1. 人性的黑暗面在《无人生还》中,每一个人物都展现出了各自的黑暗面。
无论是被害者还是嫌疑人,在这个孤立、封闭的环境中,他们都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
人性的贪婪、嫉妒、恐惧等负面情绪都被放大了,暴露出来。
这使我深思:人性真的如此的复杂,众多的人性黑暗面是否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通过阅读《无人生还》,我更加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包含了诸多的灰色地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但在逆境中,这些底线和原则也可能被冲毁,被无理的欲望所主导。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性划分为善与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罢了。
2. 探索心灵的复杂性在《无人生还》中,每个角色都有着各自的过去和心理创伤。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心理活动是故事的核心。
每个角色都似乎有着掩盖过去的秘密,都在寻找释放和救赎的方式。
人们对自己过去的否定、痛苦的回忆和无法释怀的心结使得他们被困在内心深处,甚至导致了犯罪的行为。
这使我认识到,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复杂,我们无法简单地以外表来判断一个人。
《无人生还》的主题是探索人的内心和心理活动,每个人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面对过去的阴影。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外貌和举止来评判一个人,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矛盾和痛苦。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无人生还》并非只是一部纯粹的推理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在故事中,这些角色被困在荒岛上,面临着无法逃脱的现实。
他们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寻找内心的安慰和力量。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无人生还》读后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无人生还》读后感(精选1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人生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1刚开始看的时候一度因为记不住人名而想放弃,后来在本子上把名字一一罗列,从上了岛开始故事就开始精彩而不拖沓,整个故事情节十分紧凑。
孤岛上的几个昼夜,都是幕后真凶布下的天罗地网。
通过文字读出了其中无声的尖叫。
当幕后真凶显露身份的时候,除了一声惊呼,我也感到一丝迷茫:他真的可以代表上天惩罚这些人吗?与恶魔决斗的骑士,在击败恶魔的瞬间,身染恶魔之血的自己,也成为了恶魔。
同为恶魔,真的可以惩罚其他的恶魔吗?“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句出自尼采之口的话感觉能完美诠释这部杰作。
命运无常,死生一定。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2借用一首童谣杀死了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凶手竟然是法官马尔斯顿飘车撞死了两个小孩,明知故犯、不知悔改;罗杰斯夫妇凯觑主人遗产而有意拖延营救,导致主人死亡;阿姆斯特朗医生醉酒做手术导致病患死亡,玩忽职守;隆巴德在森林里带走剩下的全部食物,导致剩下的人死亡;维拉小姐家庭教师为了雨果不择手段,诱使西里尔淹死;麦克阿瑟将军以权谋私(为了报复情敌)而滥用职权导致部下死亡;布伦特为维护声誉,逼死了未婚先孕的女仆;布洛尔为了好处作假证害死兰道;莫里斯贩毒,诱惑少女吸毒,导致少女自杀。
这些罪恶之徒为了钱财、私心而埋没良心,侥幸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过法律的制裁,而作为法官的劳伦斯·瓦格雷夫有一种极端变态的杀人心理(尽管都是些该死之人),于是策划了这一起连环谋杀案,最后再自杀。
看了几本书发现阿加沙系列的基本前期乏味,精彩的都在结尾,相比之下还是东野圭吾系列的好看。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3《无人生还》这本书乃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之一,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加莎·克里斯蒂吧!阿加莎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小姑娘。
《无人生还》读后感
A person needs to know his position, just like a person knows his face. This is the most sober consciousnes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无人生还》读后感《无人生还》读后感1图书馆中,在书架漫无目的地找,也始终未挑出心里中意的书。
读东野圭吾的书多了,也难免会有些乏味。
一本黄色的画着小兵人的书滑落在我面前,于是我便津津有味地读起了这本《无人生还》。
我边看边理解,从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最后心惊肉跳,仿佛我也在静静听着这首死亡之歌。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作者在书中,不,那位侦探女王在书中创造出了一个千古谜案,至于结果,恐怕也只会草草结案。
主人公瓦格雷夫,实际是一名法官,他曾了解到明明触犯了法律却逃过法律制裁的底细,便想出了替天行道,用自己的方式来惩治这些人。
他以尤、纳、欧文的名义邀请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个犯有杀人罪的人来到士兵岛,用童谣的方式杀害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位“客人”,警察来了也只能发现十具尸体,误以为是天谴离开了,而这个幕后凶手也写下案件经过,成为一个漂流瓶漂向远方。
读着读着,看到了瓦格雷夫写的一句话:我正在寻找包括自己在内的十个牺牲品。
”仿佛令我真正看清了他:他缜密的思维能力,十分令我折服,他的布局简直天衣无缝,尽可能地还原童谣中的死亡方式,令众人陷入恐慌之中,使其变得神秘莫测。
他是一名法官,法官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用法律制裁惩治犯罪,在当时的法律制度下,他发现自己做不到,可他嫉恶如仇,犯罪的人绝不轻饶,不放过每一位犯人,所以自己走向了死亡。
千古谜局的幕后原来是法律的缺失和瓦格雷夫对法律的无奈。
我相信,这个谜团会一直保存在《无人生还》中。
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推理能力令人惊叹不已,不愧是侦探女王,她将所有可能性排除,最后留下最不可思议的结果。
虽然剧本并非现实,但也找不一丝破绽,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4篇)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4篇)《无人生还》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无人生还》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篇1看的让人很不爽,不过本书制造的气氛很好,晚上躺在被窝里看,确实感觉到脊背发凉。
本书描述的故事,如果是一个真实案件,永远也不会有解,已知的条件不够,无法推断出来。
当然,看完小说,也不可能推理出来,如果靠感觉猜对了凶手,只能说感觉真准。
这本书仍然没有打破我对悬疑类作品的预期,正如所有悬疑剧或者悬疑小说一样,隐藏关键的部分,制造混乱的部分,不同的是,本书中加了很多不知真假的内容,给推理制造了极大困难,因为那离真实远了十万八千里,但读者难以分辨,比如,开局就讲法官收到了一封信,来自卡尔明顿,我还记下了这个细节。
如果把这当做真实的确定发生的事情,就完美的把法官排除,离幕后之人远了十万八千里。
作者精心构思了这个故事,但压根就没想要读者去解出谁是真正的凶手,作者想要的是完美的讲完这个故事,把自己精妙的构思,对人性的剖析写入书中,把悬念留存到最后,由作者亲自揭晓,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果是这样的话,作者很成功,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混乱,然后,就没有其他。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篇2以前一直很喜欢读关于推理类的小说,因为这很惊险,很刺激,能带给人新鲜的感觉,喜欢有惊喜,喜欢有期待的感觉。
随着一层层薄纱被揭开,随着一层层迷雾被推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喜出望外的感觉总是让人舒服,又惊奇。
每次读一本推理小说,总是会受益匪浅,越看越喜欢。
荒岛上仅有十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凶手。
但他们接连死去,无人生还。
那么谁是杀人犯?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他(她)如何在死去之后,还能使自己的杀人计划照常实行?他(她)为什么杀人,又为什么给自己也贴上死亡标签?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显然把自己逼入了创作的险地。
无人生还读书心得1000字5篇
无人生还读书心得1000字5篇无人生还读书心得1000字1据说犯罪是人类的原始欲望,所以如福尔摩斯般的刑侦人员也梦想着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
而当他这个梦想最终实现时,小福同志握着精致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
不过相比于柯南道尔,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写起犯罪来更加地迷人而优雅。
英国人那种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笔下转化为一种精细的变态。
那些鲜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讲来,沉稳而缓慢,带着英国的雾气,阴冷潮湿,慢慢地在你周围弥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题材本身就偏灵异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让人惊叹于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这部《无人生还》了吧。
《无人生还》的故事正如阿加莎所最擅长的那种,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被困在一个地方,谁也出不去,而凶手就在其中,人一个个死去,未知的恐惧紧紧相逼。
后来的金田一、柯南之类不过都是从阿加莎这里学到了这种手法。
在这个故事中,十个人分别受邀来到一座孤岛度假,但很快的,他们发现这是一场阴谋。
在一卷播放的录像带里,一个陌生的声音历数每个人的罪行,表示要一个个杀掉这些人来洗涤罪恶。
可是这时孤岛与外面的联络方式已经完全切断,没有人出得去也没有人进得来。
凶手一定就在他们之中,于是猜疑、合作、愤恨、抱怨,人在面临绝境时的种种开始本能地上演。
而随着一首诡异的歌谣,十个人陆续地以童谣中所唱的方式死去,而每死一个人,放置在客厅中的十个小瓷人就消失一个,恐怖就这样蔓延开来。
十人中最后剩下的女教师枪杀了一个同伴后,在精神恍惚仿佛看见了已死了的人,最终上吊自杀了,但很显然,她不是那个凶手:她打开门……倒抽了一口凉气……那是什么悬挂在天花板的钩子上?一条结好了活扣的绳套?还有一把椅子摆在下面,一把能一脚踢开的椅子……这就是雨果要她做的……当然也是那首诗的最后一行。
“一个也上吊,十个小印第安孩子全都命归西天……”小瓷人从她手里掉下,它滚动了几下,撞碎在壁炉边。
维拉机械地向前走去。
这才是结局——这就是那只冰冷的湿手(当然是西里尔的手)曾经触到她喉咙的地方……“你能游到那块礁石去,西里尔……”这是谋杀——多么简单的谋杀。
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
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无人生还读后感1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可以公认为仅次于柯南道尔的推理作家。
她的最杰出的作品我认为有三部:《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以及《无人生还》,前两部作品我都看过电影了,今天拜读了《无人生还》这部作品,如果不分年代就进行比较的话,《无人生还》这部作品会落后于很多日本推理作品,但这部1939年出版的作品确实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给后人留下了两种非常流行的推理小说必备模式:暴风雪山庄以及童谣谋杀。
日本推理漫画《金田一》基本上每个长篇都是这个模式。
说回《无人生还》,剧情很简单,就是十个职业不同,但都犯过无需被法律制裁的人被某个别有用心的家伙聚集到了一个孤岛上,紧接着在一张唱片宣告各人的罪行之后,杀戮开始了,富二代被毒死,女厨服用过量安眠药也死了,老军官被人从后突袭而死,男管家被斧头袭击致死,老女人被注射药物致死,法官被爆头,医生溺死,警察被砸死,冒险者被女教师开枪打死,女教师自缢。
在终篇,作者给出了解答。
在看过无数篇推理小说的我面前,这本小说诡计很普通,但给后人留下的模式却是宝贵的,也正是如此,推理小说也走入一个瓶颈,模式很难再被开发。
很多推理作家走起了社会流,我并不希望看到这一点。
无人生还读后感2据说犯罪是人类的原始欲望,所以如福尔摩斯般的刑侦人员也梦想着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
而当他这个梦想最终实现时,小福同志握着精致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
不过相比于柯南道尔,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写起犯罪来更加地迷人而优雅。
英国人那种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笔下转化为一种精细的变态。
那些鲜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讲来,沉稳而缓慢,带着英国的雾气,阴冷潮湿,慢慢地在你周围弥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题材本身就偏灵异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让人惊叹于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这部《无人生还》了吧。
《无人生还》的故事正如阿加莎所最擅长的那种,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被困在一个地方,谁也出不去,而凶手就在其中,人一个个死去,未知的恐惧紧紧相逼。
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
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无人生还读后感1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是我们所不应忽略的作品。
这本书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广大读者,都公认是作者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
就小说本身而言,其中首创的封闭山庄童谣杀人的杀人模式,以及《无人生还》问世后,后世的许许多多的作家写的向《无人生还》的致敬或挑战之作,又或是戏谑之作,都无不从某种角度上证明了《无人生还》一作在推理文学史上所占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位。
笔者有幸得空连原作在内,阅读了这一系列的6部作品,又早闻由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写的同名剧本《无人生还》即将首次在沪上演,现在记下读书心得,算是在公演前对作品进行一番温习,也算是向诸位推荐一下这个作品吧。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犯罪小说作家,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则是统辖他们的女王”----贵州版《无人生还》封底语《无人生还》讲述的是一件离奇的案件:十个身份不同的人,因为收到署名信件而一起来到了黑人岛上的别墅。
在封闭的小岛上,谋杀伴随着流传于黑人岛上的童谣发生了。
十个人陆续按照童谣中所描写的那样,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没有外人,一切都合乎逻辑,那么真凶究竟是谁?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推理杰作。
第一次读这样类型的作品,带给你的是震撼和不可思议。
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这部作品,一方面保持了阿婆所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惊叹她卓越的构思布局能力。
阅读这样的小说,面对这样的杀人动机,我们能体会到阿婆所认同价值观,但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本格推理所带来的妙味。
一口气通读完这个作品,我心中惟有赞叹不绝,如果说要我其中挑出稍许不满的地方的话,我想如果阿婆的另一个作品----《帷幕》能和《无人生还》结合的话,让波洛成为黑人岛的主人,主宰这整个杀人事件,或许更佳。
因为,我想不出,一个以塑造大侦探波洛而闻名于世,有着世界侦探小说女王之称的作家,却以这样的一部没有侦探出现的作品,成为其一生的最高杰作,这是一种荣幸,又或是其他呢。
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
The greedy words corrupt the gentleman, and the cold arrow shoots the hero to death.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无人生还读后感_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五篇无人生还读后感1翻开《无人生还》之前,心里其实相当挣扎:这书一旦读过,将使我蒙受一个损失,以后再也不能拿着无知当个性地叫嚣:“谁说我学克里斯蒂?我连《无人生还》都没看过!”——好像仍不是很正经哈。
而看罢之后——也许因过于特殊的阅读经历,使我无法客观评价——竟产生一种不甚满意的感觉。
这在克里斯蒂作品读后感中前所未有。
究其原因,大约是本书乃克里斯蒂所写,却偏不够克里斯蒂吧。
我心目中,女王风格之代表是《尼罗河惨案》与《阳光下的罪恶》。
它们是如此克里斯蒂,这般克里斯蒂,比克里斯蒂还要克里斯蒂。
而同是经典名作的《长夜》、《罗杰疑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已属偏锋之作,所幸偏在合理范围之内,反显得比端方的正统更加活泼妖艳。
而《无人生还》偏得太过,飞得太高,窜得太快,花俏得捅破天了,而低头一看,却是下盘不稳。
从性质上讲,此二者同为变化,一为波动,一为畸变;从距离上讲,前者尚在三等亲以内,后者已经出了五服;从效果上讲,前者是一念成佛,后者是一念成魔。
好吧好吧,最近穿越回古代太久了,说话有些脱离群众,说得浅白些,是这样的:《尼罗河惨案》是一位妆容精致的美人,是那种摸着良心谁也无法否定的美貌;《罗杰疑案》等于略作了些简单整容,割个双眼皮垫垫鼻梁,轮廓还是那样儿,只是更漂亮了,于是乎颠倒众生、倾国倾城;而《无人生还》整个儿变了性,导致结果两极化:一些人一见之下两眼开花,蜂拥而上,痴恋而靡他;另一些人惊得“噔噔噔”连退数步,躲得远远的,怯怯问一声:“神仙?妖怪?”而除却风格之落差,大概还有评价之落差。
通常,那些交口称誉、无限荣光的事物,若在满心崇敬中走近观之,往往没有之前想得那么好。
或许,好,固然是好的,但心中到底失落。
无人生还的读后感
无人生还的读后感导语:读书好比隐居山林,避开世俗的纷争,避开凡尘的喧嚣,独享一份精神的愉悦自然;读书如同归隐田园,独享着书赐予的静之美、静之馨、静之醉。
以下是小编整理无人生还的读后感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无人生还读后感 1 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是我们所不应忽略的作品。
这本书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广大读者,都公认是作者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
就小说本身而言,其中首创的封闭山庄童谣杀人的杀人模式,以及《无人生还》问世后,后世的许许多多的作家写的向《无人生还》的致敬或挑战之作,又或是戏谑之作,都无不从某种角度上证明了《无人生还》一作在推理文学史上所占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位。
笔者有幸得空连原作在内,阅读了这一系列的6部作品,又早闻由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写的同名剧本《无人生还》即将首次在沪上演,现在记下读书心得,算是在公演前对作品进行一番温习,也算是向诸位推荐一下这个作品吧。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犯罪小说作家,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则是统辖他们的女王”——贵州版《无人生还》封底语《无人生还》讲述的是一件离奇的案件:十个身份不同的人,因为收到署名信件而一起来到了黑人岛上的别墅。
在封闭的小岛上,谋杀伴随着流传于黑人岛上的童谣发生了。
十个人陆续按照童谣中所描写的那样,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没有外人,一切都合乎逻辑,那么真凶究竟是谁?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推理杰作。
第一次读这样类型的作品,带给你的是震撼和不可思议。
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这部作品,一方面保持了阿婆所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惊叹她卓越的构思布局能力。
阅读这样的小说,面对这样的杀人动机,我们能体会到阿婆所认同价值观,但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本格推理所带来的妙味。
一口气通读完这个作品,我心中惟有赞叹不绝,如果说要我其中挑出稍许不满的地方的话,我想如果阿婆的另一个作品——《帷幕》能和《无人生还》结合的话,让波洛成为黑人岛的主人,主宰这整个杀人事件,或许更佳。
阿加莎《无人生还》读后感和体会分享
阿加莎《无人生还》读后感和体会分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阿加莎《无人生还》读后感和体会分享【导语】:《无人生还》是一部很知名的推理小说,关于《无人生还》读后感,很多人感受不一样。
《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5篇)
《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5篇)《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人生还》读后感1“十个小兵人,外出去吃饭,一个被呛,还剩九个人……七个小兵人,用刀砍木棍;一个砍自己,还剩六个人……四个小兵人,出海去逞能;一个葬鱼腹,还剩三个人……两个小兵人,坐着晒太阳;一个被晒焦,只剩一个人。
这个小兵人,孤单又影只;投缳上了吊,一个也没剩。
”一切的阴谋都从这一首童谣开始。
十、九、八……三、二、一小兵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活着的人也在不断减少。
一种亡的气息,一种在劫难逃的感觉慢慢逼近。
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一张网,一张凶手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天衣无缝的网。
用不同的人名,不同的方式;将十个人聚集在一座岛上,一座荒岛上。
此时,审判与亡就已开始。
叮~~生命开始了倒计时。
晚餐时分,一个不知名的声音开始控诉所有人的罪责。
贵族少年撞人,管家夫妇拒给主人解药,女子引诱孩子向深海游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人命,可却都是在法律范围内无法制裁的案件。
于是,凶手顶着伸张正义——绝对的正义之名开始了他的谋杀。
第一晚,一个人便在吃饭时了,第二个人中了氰化物,在昏迷之后长眠不醒了;接着第三个、第四个……每一个的亡方式都与那首童谣不径相同。
这首英国的古老童谣成了贯穿小说的线索,也成了十个人的亡方式。
耳旁似乎总有一个呓语式的童声,它在轻轻吟咏这歌谣,在漫不经心的语调中带着挥之不去的亡气息;犹如在童真的面庞上忽然出现嗜血的表情一般,让人在极端的对比中感动无形的痛苦。
像被人噎住咽喉一样,不得喘息,无法逃脱。
凶手就在十个人之间,没有人知道下一个的人会是谁。
随着人数的减少,恐惧、彷徨、不安一点一点吞噬着自己的内心与理智,活的时间越长的人,罪恶也就越重。
因为他最后所承受的不仅是亡的痛楚,更是精神的折磨;在绝境中的苟延残喘,去争取下一秒活命的可能。
《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10篇)
《无人生还》读后感《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10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无人生还》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1《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是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写的一篇推理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尔奎。
)一战期间,她参加了英国和红十字志愿队,从事救护工作。
在此期间,学习了大量药物和毒物知识。
因此在她的侦探小说中,也有大量的用毒杀人的片段。
《无人生还》讲述了一个孤岛杀人的事件。
八位客人和两位仆人分别收到了邀请信,被邀请到士兵岛做客。
十个人各怀心事的去到了岛上,登岛的当晚,即遭遇恶劣天气,因此被隔绝在孤岛。
随后更是一个个遭遇了离奇事件。
每间客房里都挂着写有关于十个小兵人的童谣的镜框;餐桌上摆放的十个小瓷人。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弗兰克·格林一八六九随后,十个人一个个按照童谣的死法死去。
每有一个人死去,餐桌上的小瓷人就会少一个。
人们都希望能找出一个办法拯救自己的生命。
但是天气很糟,岛上没有离开的办法。
荒岛很小,四周没有躲藏的地方,凶手只能在他们中间。
无人生还读后感大学
无人生还读后感大学篇一无人生还读后感大学最近读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哎呀,这感觉可真是复杂得很呐!一开始,我就被那神秘的氛围给勾住了。
十个毫不相干的人,被邀请到一个孤岛上,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这情节,就像一场噩梦,可又让人忍不住想要继续探究下去。
我觉得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那种让人心里毛毛的紧张感。
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背后推着你,让你不停地翻页,想知道下一个是谁要遭殃。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悬疑故事嘛,能有多厉害?但我想说,这可不一样!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杀人游戏,更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在这十个人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罪恶。
他们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隐藏得很好,但是在这个孤岛上,一切都被暴露无遗。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带着面具,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藏起来呢?而且,阿婆的描写手法也太绝了!那些恐怖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
比如说那个挂在墙上的十个小兵人偶,一个一个地减少,那种压迫感,简直让我喘不过气来。
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想,凶手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难道真的有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我觉得不太可能,可又找不出合理的解释。
这让我纠结得要死,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总之,《无人生还》这本书真的让我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精彩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恨的是它让我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老想着那些恐怖的情节。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不是吗?篇二无人生还读后感大学哇塞,读完《无人生还》,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你能想象吗?十个陌生人被困在一个岛上,然后像被诅咒了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最后居然无人生还!这剧情,刺激得我小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觉得挺轻松的,心想不就是个推理小说嘛,能难倒我?结果,我大错特错!随着故事的推进,我越来越紧张,感觉自己也像是被困在了那个岛上,周围充满了危险。
这里面的人物,个个都不简单。
有的看起来道貌岸然,其实内心阴暗;有的看似弱小无辜,说不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无人生还》读后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是一部扣人心弦、令人难以释卷的经典悬疑小说。
读完这部作品,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其精彩绝伦的情节和深刻的人性洞察所震撼。
故事发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十个身份各异、互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这座小岛。
他们抵达后,发现主人并未现身,接待他们的只有管家夫妇。
随后,一段神秘的录音揭示了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罪恶。
紧接着,死亡的阴影开始笼罩着他们,一个接一个的人按照一首古老童谣中的方式死去。
恐惧和猜疑在幸存者之间蔓延,每个人都在怀疑身边的人,又都在为自己的生命担忧。
作者巧妙地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座充满死亡气息的小岛。
从第一个人的死亡开始,我的心就被紧紧揪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下一个会是谁,凶手又是如何在这封闭的环境中屡屡得手。
阿加莎对于细节的描写和节奏的把握堪称一绝,每一个死亡场景都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充满了逻辑的合理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复杂。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和罪行,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的表现更加真实和引人深思。
比如,有的人为了自保不择手段,暴露出人性中自私和残忍的一面;而有的人则在恐惧中试图寻找真相,展现出勇敢和智慧。
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阿加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脆弱性。
在这部作品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些被邀请到岛上的人,在法律的层面或许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但他们的罪行却在道德上令人发指。
那么,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审判,究竟是正义的伸张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犯罪?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但法律并非万能,总有一些灰色地带。
而当法律无法给予公正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道德的审判?此外,《无人生还》也让我感受到了孤独和绝望的力量。
在这座孤岛上,没有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只能依靠自己。
随着同伴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那种深深的孤独和绝望足以让人崩溃。
这种情境下,人的心理防线会逐渐瓦解,暴露出最真实的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生还读后感
导语:作案手法其实可以展现出来,说实话很多人来看这部剧的时候真是闭着眼睛都知道下面的剧情是什么,完全可以在不揭露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展现杀人手法,以下是本人为大家分享的无人生还读后感,欢迎借鉴!
在下若有志于一件事物,必依下法而行。
首先,大略入门之后,尽量保持该领域的知识空白,以自家的头脑空想,应该是如此这般,一五一十;而后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到一段落时,进入研究段,以采样方式调查。
采样一般有三:看起始,看最终,看巅峰。
若再有兴趣,再从中抽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过程样点,略窥其变化走势而已。
吾对侦探小说如此——爱伦·坡看过,原创看过,克里斯蒂看过,够了,旁的不看了;而对“暴风雪山庄”,亦如此。
《无人生还》作为此类代表——若说此类不该称“暴风雪”而应称“孤岛”,纯属咬文嚼字——写得如此早,写得如此好,自然不可不知。
在大致领略“暴风雪”的风姿之后,在下便私自定下作此种文章的“一”、“二”、“三”、“四”,这里便不细说了。
一直以来,对“暴风雪”的某些痼疾颇有微词,怨念甚深,原以为是后来人不争气,狗尾续貂、画虎类犬,如今见得这般早期这般经典,那一桩桩一件件,竟也不能免俗,不禁修正观点:这等模式,怕是胎里带病、先天不足。
而这论断,
或与译者有关。
在下所读贵州版,过程中毫无流畅平和之美感,只觉前言不搭后语,许多理应余音绕梁处却嫌生硬,一般叙述时反因多义英文单词的误解而冒充了线索,个别段落甚至有读没有懂。
这等异常现象之解释,我在克里斯蒂脑子进水、在下理解力大幅倒退和翻译者自己抽筋之间,选择了第三个——其文辞之粗劣,真好似使用了网络翻译软件后直接排版的效果。
不过话说回来,也确有一些精髓之处,早期灵光一闪,亟待发展,后世却缺乏承袭,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之于“暴风雪山庄”,《无人生还》是立,是顺,是特例;而后人所写,是破,是逆,是常例。
其间必有变化,某些方面难以兼顾,也属必然。
但变化本身,大多弊大于利,越发难以在飘和稳之间取一个平衡;而少数利大于弊者,利处偏偏不加彰显,弊处却也不知修饰,反而画蛇添足,新不如故。
在下乃是劳心之人。
每每针对一些人事物作些思索,总有一些感触、一些慨叹、一些追思、一些承当。
此次亦不例外。
所谓,重整河山待后生。
看完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虽然已经高三了,但我还是无法放下书,还是想看书,没办法,几次提醒自己要好好学,就是改不了,言归正传:从一开始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小说一开头竟然同时进行了八个人的心理描写,这是我从未见到的,我对阿加莎的文字掌控能力佩服的五体
投地,在整个小说中都曾经多次进行过很多人的心理描写,这对作家的能力是一个极大地考验,八个不同经历的人必然是八种不同的心理,你要把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捉摸透,都不尽相同,事实证明阿加莎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她的文章完全折服了我。
说实话我,我完全被这个最伟大的女性侦探小说家骗了,我从一开始认为欧文先生不在岛上,后来知道他在岛上,后来认为他是十人中的一个,到后来只剩三个人的时候我恍然大悟他根本不是这十人中的一个,但看到结尾才明白自己错了,法官竟然就是欧文先生,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法官一开始确实给人一种狡猾的感觉,但是他的年龄和他在整个团队中所成为的领导者角色都让人感觉这么一个老先生是杀人凶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说实话如果你要我说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也不认同,但我认为这确实是在所有牵强的解释中最好的解释。
孤岛杀人案这类的故事是最难以写的,因为你可能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无法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也很少有作家尝试这种写作方法,阿加莎克里斯蒂确是开了孤岛杀人案的先河。
一个女人,能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如此缜密的思维确实让我自愧不如。
这九个人所犯下的八件案子确实都是法律惩办不了的,但话说回来其中的有些人真的该死吗?当然我认为不是这
样的,但他还是杀了他们,这其实还是说明他更享受杀人的过程,而这个人是不是该杀却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
但他提到他对每个人的被杀顺序都是经过精心的准备的,死在前头的会受到少一点的心理上的折磨,这个说法非常有趣,而且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心理暗示的强大,最后一位女家庭教师正是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自杀的,
其实我是蛮想学心理学了,不过听说心理学不好就业啊。
真的是这样吗?
翻开《无人生还》之前,心里其实相当挣扎:这书一旦读过,将使我蒙受一个损失,以后再也不能拿着无知当个性地叫嚣:“谁说我学克里斯蒂?我连《无人生还》都没看过!”——好像仍不是很正经哈。
而看罢之后——也许因过于特殊的阅读经历,使我无法客观评价——竟产生一种不甚满意的感觉。
这在克里斯蒂作品读后感中前所未有。
究其原因,大约是本书乃克里斯蒂所写,却偏不够克里斯蒂吧。
我心目中,女王风格之代表是《尼罗河惨案》与《阳光下的罪恶》。
它们是如此克里斯蒂,这般克里斯蒂,比克里斯蒂还要克里斯蒂。
而同是经典名作的《长夜》、《罗杰疑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已属偏锋之作,所幸偏在合理范围之内,反显得比端方的正统更加活泼妖艳。
而《无人生还》偏得太过,飞得太高,窜得太快,花俏得捅破天了,而低头
一看,却是下盘不稳。
从性质上讲,此二者同为变化,一为波动,一为畸变;从距离上讲,前者尚在三等亲以内,后者已经出了五服;从效果上讲,前者是一念成佛,后者是一念成魔。
好吧好吧,最近穿越回古代太久了,说话有些脱离群众,说得浅白些,是这样的:《尼罗河惨案》是一位妆容精致的美人,是那种摸着良心谁也无法否定的美貌;《罗杰疑案》等于略作了些简单整容,割个双眼皮垫垫鼻梁,轮廓还是那样儿,只是更漂亮了,于是乎颠倒众生、倾国倾城;而《无人生还》整个儿变了性,导致结果两极化:一些人一见之下两眼开花,蜂拥而上,痴恋而靡他;另一些人惊得“噔噔噔”连退数步,躲得远远的,怯怯问一声:“神仙?妖怪?”
而除却风格之落差,大概还有评价之落差。
通常,那些交口称誉、无限荣光的事物,若在满心崇敬中走近观之,往往没有之前想得那么好。
或许,好,固然是好的,但心中到底失落。
如同我中学时热映的《泰坦尼克》,溢美盈耳,万人空巷,我也从旁人口中听了些梗概,惊鸿瞥见过几个镜头,记住了一首主题歌,但从未看过。
并非没有机会,而是有机会却刻意不看。
当年我便说:“这样的片子,若是初时看了,也便看了。
别人说好时,我想也是要跟着说的。
这好来好去,已是太好了。
既然初时没看,现在已是不能看了。
因彩声听得多了,心中定下一个‘太好’,便是此
片再怎么好,也比不上这个‘太好’。
现实中事,万没有心中想象的至美呢。
”既是距离之美,索性不要走近,雾里看花,朦胧陶醉便了。
以一时之缺憾,留一世之经典,在我看来,是件个性事儿,也是聪明事儿。
而我究竟不爱电影,放手竟也乐得;而面对奉为毕生职志的侦探小说,到底学不来这种洒脱,或者是无法洒脱。
那些经典之作,且不说“没看过,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吧,到底是本行中人的必备常识。
可以说,我看《无人生还》,不是随性而为,而是为所当为。
许多东西,也许在当年成就之时,确是实至名归;而随着时光流驶,不断增幅扩张,渐渐失真为天上来的乃至天外飞仙的神异神异之神神异,到得今日,自然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正所谓天道难违,满眼所见皆是如日中天之后,随即毁誉参半;到得飞龙在天,哪个能避过亢龙有悔?阿加莎·克里斯蒂尚且如此,真有谁的腕力能扳过这个魔咒?魔咒的真名若是“规律”,还须顺应行之。
前车之鉴,实值得我辈作文者与评论者惕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