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各种形式的解决问题的类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16-7= 11-5= 13-4= 14-6=
12-7= 11-9= 17-8= 15-6=
1.指明口答
2.任选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整理复习
1.出示教材第24页的第2题.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要求“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需要什么条件?
[3]列式解答.
2.出示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在独立列式.
3.出示教材第25页 练习六的第5题.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要求“小月折了几只”需要什么条件?
[3]指明个别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个
2.看图算一算.
[1]苹果比梨多几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1.你在这个单元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说一说你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 [ ] = [ ]
13个。
一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7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1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98~9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
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
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始了。
动物王
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加这难得的盛会。
小朋友们,
你们想不想也去参加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察与交流。
2、解答。
3、比较、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
(1)读题;
(2)解答;(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
(1)理解“最”
字;(2)建议调查方式;(3)学生调查;(4)
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电
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交流,把结
果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周 备课
第十二周: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
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学情分析: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
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设计: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
(老师板书)小组讨论,民主评议[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一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7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1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98~9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
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
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始了。
动物王
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加这难得的盛会。
小朋友们,
你们想不想也去参加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察与交流。
2、解答。
3、比较、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
(1)读题;
(2)解答;(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
(1)理解“最”
字;(2)建议调查方式;(3)学生调查;(4)
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电
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交流,把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2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2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12课时,主题是连加和连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单元的第12课时,主要学习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小鸟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5只小鸟,然后又展示3只小鸟,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几只小鸟。
2. 讲解连加概念:我会解释说,5只小鸟加上3只小鸟,就是连加的运算,即5+3。
3. 讲解连减概念:我又会解释说,如果有7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这就是连减的运算,即73。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如8个学生加上5个学生,总共有几个学生,让学生们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如10个学生减去3个学生,还剩下几个学生。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如20个苹果,吃掉了8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们回家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上连加和连减的运算符号,以及一些例子,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0个苹果,吃掉了8个,还剩下几个?答案:20 8 =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连加和连减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学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12课时
第 12课时
第十二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批时间审时批(人)
课题连加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术:经过创建情境,学生学会获取实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
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次序,能比较娴熟的口算。
教课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和抽象归纳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目标际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与别人合作沟通的过程,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意
识和能力。
教课要点:领会连加的意义并理解运用次序,学会计算。
教课难点:理解图意并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 ppt 课件、教课白板、小棒等。
教课方法:指引研究法
教课过程设计企图
(含预期目标)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报告,板书。
3、如何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议论
报告板书 6+6+6=18。
这就是我们今日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何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讲话。
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稳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 题。
四、讲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
教课例 4
6+ 6 + 6=18(个)口
答:
课后反省:。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数1-100的认读和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认读数1-100,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章将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展开教学:1. 数1-100的认读与写法;2. 加法计算;3. 减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字图形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的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呈现数字图形:出示不同的数字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形状特征。
2. 数字认读:逐个呈现数1-100,学生跟读。
3. 数字书写:在黑板或纸上示范数字的书写方法,学生模仿书写,并进行互相检查。
第二课时1. 数字排序:出示一组无序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2. 计算练习: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练习,例如:2+3=? 4+1=?3. 游戏时间:进行相应的数学游戏,如数的捉迷藏等。
第三课时1. 数字排列: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例如:偶数在前,奇数在后等。
2. 加法计算:进行复杂一些的加法计算练习,如:15+7=?29+13=?3. 小组讨论:分为小组,进行加法计算题目的讨论和解答。
第四课时1. 减法计算:示范简单的减法计算,如:8-3=? 12-5=?2. 减法挑战:给学生提出一些较难的减法计算题目,要求他们积极思考、合作解答。
3. 总结反思: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学生进行小结,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六、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的听讲和参与情况,记录表现活跃的学生。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第 12 课时整理和复习(2)
【教课目的】
经过复习各样形式的解决问题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思想的灵巧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
要点: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育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课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16-7=11-5=13-4=14-6=
12-7=11-9=17-8=15-6=
1.指明口答
2.任选两题。
让学生谈谈是如何计算的。
二、整理复习
1.出示教材第 24 页的第 2 题。
(1)认真察看,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要求“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需要什么条件?
(3)列式解答。
2.出示教材第 25 页练习六的第 4 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图的意思,在独立列式。
3.出示教材第 25 页练习六的第 5 题。
(1)认真察看,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要求“小月折了几个”需要什么条件?
(3)指明个别报告。
三、稳固练习
1.看图列式。
?个
13个
=()
2.看图算一算。
(1)苹果比梨多几个?
=()(2)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识题并解答。
四、讲堂小结
1.你在这个单元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说一说你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数学一年级第十二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二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认识十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灵活运用;2. 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练习,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3. 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能力;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和教学素材;2. 学生每人备齐一本练习册和一支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题目,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中的窗户数目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概念。
2. 新授(20分钟)(1)通过展示板或黑板上的数字卡片,教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一位学生担任“提问者”的角色,其他学生进行快速计算后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拓展(20分钟)(1)教师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解答。
(2)教师进行答疑和评价,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4. 实践(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拿一些小物品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并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思考和解答。
(2)教师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实际操作、思考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周备课
数学乐园课型: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教材69—72页内容课标与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景,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学习线索。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数学活动材料和线索都是生动有趣的,因此教材将课题取名为“数学乐园”。
目标评价: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学情分析:数学乐园五个游戏对应练习10以内的5个数学知识,有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加减法练习、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和数的多少比较,这些内容学生都已经学过,也进行了整理复习,数学乐园的设计有意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学时要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的竞争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乐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为设计的起点,以巩固、应用、提高、激趣为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幅“数学迷宫”挂图;“送信游戏”中的信箱和一些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卡片,“投掷游戏”中的筐和10个投掷用的实物。
一些作奖品用的小红花。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游戏课,游戏中将会用到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看谁能把掌握的知识很好地用在游戏中。
二、教学“走数字迷宫”1、介绍“数字迷宫”。
出示:数字迷吕的实物投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用1-9组成的数字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2课时连加连减
第 12 课时连加连减(2)【教学内容】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算式表示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熟练地计算出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让学生在计算的活动中,养成认真读题、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减少审题中的“误读”现象。
2.初步感知“连加算式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情景导入】1.口算。
2.看图列式并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对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专项练习。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练习)【进行新课】1.整理归纳。
(1)复习连加。
师:现在我们跟随蓝猫到停车场去看看。
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生:有 4 辆小汽车,开来了 3 辆大货车,又开来了 2 辆面包车。
一共有几辆车?师:一共有几辆车怎么算?生: 4+3+2。
师: 4+3+2 等于几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说出计算的方法:4 辆小汽车加上开来的3 辆大货车合起来是 7 辆车,再加上又开来的 2 辆面包车,就是现在一共有 9 辆车。
结合学生汇报,老师板书:7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3+2+4=9,2+3+4=9。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这些都是连加的,都是从左到右计算的。
(2)复习连减。
①课件出示情景图。
②提出探究问题:有 7 只燕子,飞走了 1 只,又飞走了 3 只。
还剩几只燕子?③两个同学一组列式并计算。
④展示学生的算法。
⑤小结:从 7 里面减去先飞走的 1 只,还有 6 只燕子,再减去飞走的 3 只,就是现在剩下的 3 只燕子。
(3)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连加连减的题归纳运算顺序:按什么顺序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呢?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连加连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和或差与第三个数运算,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运算。
教案分享: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教学心得
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的教学心得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非常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每一节课都秉持着尽可能将知识传达给学生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教学辅助材料,尤其是教案。
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时的教学心得。
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和数字,体会加法的意义和操作;2、理解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3、通过数的加减法变化和计算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难点则是加法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三、教学策略1、利用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2、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在运算中掌握交换律和结合律;3、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1、进入主题: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2、呈现问题:提出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引导学生讨论加法与实际问题的结合;3、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方法;4、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结合律和交换律,引导学生灵活使用;5、实战练习:教师设计各种有趣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互相竞技互动,加深技能掌握;6、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的知识重点,导师学生自我总结,确定学习目标。
五、教学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
这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同时,我也发现,通过以问题为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领悟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以生活为本体,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一直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注重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至此,我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时的教学心得分享到此处,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更多教师提供帮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12,写出12的数字和汉字表示。
2.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数字12的大小和读写。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应用数字12。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2,掌握数字12的大小和读写。
2.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字12,掌握十二这个数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课件、教学图片、练习册等。
3.环境:教室环境整洁,课桌椅摆放整齐,黑板干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和数字2,让学生辨认和说出数字。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字,并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数字12。
2. 学习•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数字12,让学生感受数字12的大小和特点。
•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写出数字12,并读出数字12的读音。
•练习写数字12,并注意笔画的书写顺序和规范。
3. 引导•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出现的数字12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12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等。
4. 操练•给学生布置练习册上与数字12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抽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数字12的认识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数字12,加深理解。
五、课堂作业1.练习册上有关数字12的练习题。
2.回家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字12,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字12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数字12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学习。
但在课堂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在书写数字12时存在笔顺错误,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训练。
以上就是本次《12整理和复习》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12的相关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0-0=0
1-0=1 1-1=0
2-0=2 2-1=1 2-2=0
3-0=3 3-1=2 3-2=1 3-3=0
4-0=4 4-1=3 4-2=2 4-3=1 4-4=0
5-0=5 5-1=4 5-2=3 5-3=2 5-4=1 5-5=0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法学法
提问导入,指导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加、减法表,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
1、教师提问:谁还记得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根据学
生汇报,随意贴出数字卡片0~5。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
行整理复习。(板书课题)
4、整理表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归纳成表。
(1)分组请学生给写出的加减法算式,进行分类。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分类的结果。
(3)请学生按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加减法表。教师巡视,提供指导意见。
(4)出示课本第32页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加、减法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三、课堂总结,提出要求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3)教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种动物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师:独立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4、5两题。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讲评。
3、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第2题。
( 2)教师:在小组内把你填的内容小声地读一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时《做个加法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时《做个加法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个加法表》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本课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大的数的加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操作、游戏等方式学习。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较大的数加法运算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同时,学生们的合作交流能力不同,老师需要好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探索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较大的数的加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归纳,自主探索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加法表、卡片、黑板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出示加法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表中的规律。
例如,1+2=3,2+1=3,让学生感受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较大的数的加法算式,如3+4=7,4+3=7,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法表。
在学生完成过程中,老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较大的数的加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交换加法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5.拓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变化?比如,1+2+3=6,3+2+1=6,让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更多的加法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可编辑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可编辑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
可编辑
统计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0 日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编排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这一场景作为主题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中的动物运动员有狗、兔、猴三类,按照参加运动项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长跑两类。
可教材并没有把“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告诉学生,而是在热闹的场景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通过以上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使学生充分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教学理念:
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4、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现问题,提出可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
可编辑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
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2、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
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
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难点:
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
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
学的统计知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现问题,提
出可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了4课时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7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1日
可编辑
教学内容:课本第98~9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始了。
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加这难得的盛会。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去参加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察与交流。
2、解答。
3、比较、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
(1)读题;(2)解答;(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
(1)理解“最”字;(2)建议调查方式;(3)学生调查;(4)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电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交流,把结果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合计体育文艺动画
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