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答:自然资源: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品。
2、简述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答:①资源属于环境;②资源包含环境;③资源与环境并列。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和运行机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问题,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有效配置自然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且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基本属性:1、边缘性:新兴的边缘学科; 2、经济学性质:建立在现代经济学基础上; 3、应用性:一方面,理论能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实践推进理论完善。
4、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
5、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答: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涵:发展的主题、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6、简述中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第一阶段:从引入到创立时期,特点:①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把当代技术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应用与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
第二阶段:相对成熟时期,特点:①系统的学科建设;②专题研究有较多的创新并应用于实践。
基本概念:
资源:广义: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既包括一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物,也包括人类劳动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性商品
以及消费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狭义:仅指自然资源,即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和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的,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即主要研究各种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和均衡实现稳定的条件。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模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过程和现象的研究方法。
可持续发展:强调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达到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见P38图3-2)及其功能。
答:(1)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地球表面某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系统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相互联系,在经济活动机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复合整体。
功能:①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地理空间,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初始环节,资源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和原料;③作为资源的载体,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承载力;④作为公共物品,环境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友好服务;⑤作为废弃物的容纳场所,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环境容量;
⑥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生保护和破坏两种效应。
2、熵理论对人类经济活动有什么启示?结合实例分析说明。
答:以人类为中心,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型的经济活动,会使熵增大。人类调控熵的基本原则是抑制熵增加,增加负反馈。(再举例说明)
3、生态平衡原理对人类经济活动有什么启示?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参照P43-44)
4、影响需求与供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政府的产业政策。
(2)供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政府的税收政策。
5、试分析世界及中国主要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世界环境问题:①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过多;②酸雨污染:自然以及人为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到空气中;③臭氧层破坏:氟氯化合物和哈龙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及公害物质;④土地沙漠化:植被、草地等锐减、水土流失;⑤森林面积锐减:过度采伐;⑥生物多样性丧失;⑦水土流失;⑧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中国环境问题:①水资源短缺;②耕地资源短缺;③森林资源短缺;④耗竭性资源供给不足。
基本概念: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地球表面某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系统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相互联系,在经济活动机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复合整体。
资源承载力:
环境容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生态平衡原理:指在没有外力的剧烈干扰下,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最优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可以用于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跨界污染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实施者与受益者的行为决策关系。
1、影响资源稀缺性的因素哪些
答:人类的消费欲望、经济增长的方式、技术水平、市场价格、资源的可替代性。
2、解决资源稀缺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价格手段(价格的作用:一是刺激供给;二是促进节约;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开发各种替代品);②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开源、技术进步可以节流、技术进步有利于寻求替代性资源;③制度创新
3、解决外部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外部性内在化:私人解决方法(社会道德约束、慈善行为、形成产业链、签订协议)和公共政策(管制、经济手段)。
4、产权的定义、性质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