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习题

合集下载

组织社会学考试

组织社会学考试

组织社会学考试填空1.社会组织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定义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变项。

2.组织研究的变相包括人的变相,组织变相,环境变相。

3.组织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付环境和技术的挑战,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统一成员的认识,以实现集体的目标,有效率,至少要做得比市场好。

4.新型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出现大量中介组织,所有制类型的分化,组织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

5帕森斯以组织的功能和目标为基础把组织分为四种类型: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

6布劳和斯克特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把组织分为四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

7我国社会组织以两类标准进行分类,一是以产业为基础,二是以企事业、国家机关、党派及人民团体机构编制的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8.组织系统的分析层次可以从人际关系层次、团体关系、社会秩序三个方面加以研究。

9.对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学者有泰罗,加尔布雷斯,法约尔等10.泰罗制定的四项管理原则是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和经久的合作。

11.科层组织最早是由韦伯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12.组织作为一个系统,他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内的群体。

13.组织目标主要分为主要目标,次要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平衡性目标,改进性目标,显性目标,隐性目标。

14.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组织所面临的市场顾客及其服务系统,组织资源的供应者,资质的技术环境。

15.组织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的权利,资源和群体发展阶段。

16.组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三项原则: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17.目标管理由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这几项要素构成。

组织社会学期末考试整理

组织社会学期末考试整理

一、单选共20分二、多选共30分三、简答共36分四、论述共14分一、组织社会学研究客体研究客体:是指专业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行政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和一般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又分为两类,即有章程的、联合的组织形式和没有章程的、自愿的组织形式。

二、组织研究的基本变项1、人的变项:在组织内部,人的因素是可变性最大的因素,也是对组织运转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人的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与价值体系等;2、组织变项:与人的变相是一组相对概念,对人的因素进行控制和影响,包括组织的目标、基本结构、可调动的资源、领导者的素质及能力,科技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权力状况等;3、环境变项:是前两种变项的条件和基础,任何人的因素和组织的因素都受环境变相的影响。

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类。

宏观环境变项包括如组织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历史等;微观环境变项包括组织工作所面临的市场、内部关系、人力资源等。

三、正式组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组织社会学中所使用的组织概念)四、组织运转过程中,组织自身的制度化程序三个决策)P18也是资源的实施机制1、政策决策:政策决策直接支配整体组织的目标,并且与组织的首要功能即实现目标有直接联系,它涉及到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决定产品的性质与质量标准,改变工作规模,研究产品或劳务对象和组织内部活动的规模等等,它是组织发展的首要功能。

2、部署决策:是在政策决策基础上制定的决策,包括关于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施的决定。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涉及人事、财务以及必需的物资设施的分配过程。

二是:涉及预算3、协作决策:是通过促进合作和加强组织内部关系的动力问题,以此来保证组织的整合。

例如:福利、报酬、晋升制度、组织文化、规章制度等。

组织的协作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强制:对不协调的行为进行处罚②诱导:对有价值的操作行为给予奖励③治疗:采用科学的方式,在寻找个人陷入困境的基础上,排除其障碍,满足组织的要求。

组织社会学答案

组织社会学答案

组织社会学一、选择1.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a)直线式职能制结构形式b)矩阵组织结构形式:工程矩阵结构、产品矩阵结构、项目矩阵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形式2.冲突变迁: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相互作用观点3.冲突类型的功能分析:(一)正功能的冲突类型:超个人冲突、手段性冲突、非基础性冲突(二)负功能的冲突类型:个性化冲突、目的性冲突、基础性冲突二、简答1.组织的任务:(1)应付环境和技术的挑战(2)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3)统一成员的认识,以实现集体的目标(4)有效率,至少要做得比市场好2.组织的基本变项:人的变项、组织的变项、环境的变项3.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研究组织运用新设施或出现新的变化后对组织内外各要素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1)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2)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的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3)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4)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4.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四种形态:(一)理性系统组织理论:韦伯认为科层组织理论,科层制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泰罗指出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法约尔探讨了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共同点:把组织看成一个理性的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是源于组织的理性(二)自然系统组织理论:梅约主要研究组织非正式结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马斯洛和郝次伯格从不同角度考虑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麦克格雷戈探讨人性及人的行为假设与管理模式的关系问题共同点:把组织现象看成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认为组织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性工具,而是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结构,因此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的非正式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动机、需求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影响重大(三)开放系统组织理论:共同点:人们的注意力已从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环境上,组织是被当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加以研究(四)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共同点:把组织看成行动者的系统,其解释逻辑也超越了以往组织理论最关注的效率合法性等问题5.韦伯关于权威类型的分析: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感召性权威韦伯关于科层制的基本观点:(1)基于职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4)职员非人格化(5)量才用人(6)行政效率6.科层制的局限性及其发展:正功能:(1)依据科层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机构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它能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2)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的规章和纪律、密切的配合,还有事本主义原则,这些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运转(3)科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反功能:(1)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是组织成员只照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同时缺乏人格性(2)由于组织按专才选用人才,所以当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时,可能会束手无策,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功能的现象(3)权利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个人的独断和决策失误,同时组织中严格的分层级权利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繁琐,缺乏应变力(4)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久之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7.组织研究的系统方法:含义: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着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联合体,表现形式有经济系统、通信系统、电气系统内容:(1)相互依赖的观念(2)整体性的观念(3)协同作用的观念8.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1)互惠原则(2)评估原则(3)选择原则9.选择原则的内容:(1)正确阐明组织目标的意图,详细说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2)说明目标的重要性,并制定详细的目标战略(3)确定实现目标途径的行动计划,把组合字目标具体化和分化为可操作性的目标(4)确定测量工作执行情况的衡量标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5)分析预期将发生的问题,给予目标实施以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6)预算执行目标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预算)(7)选择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互作用的方式(个人目标的实现应以不损害组织目标为前提,或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来满足个人需求)(8)建立一套实用的考核机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评价10.目标管理的含义:有效的管理技巧,指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愿望来严格制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个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个人所做贡献的标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效益的方法)11.组织结构的假设与变项:(1)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2)每一组织都有一套适合其目标、环境、技术及人员的结构(3)当组织环境极其成员的感情要素均被理性规范所限制时,组织最为有效(4)专门化有利于选择个人的聪明才智(5)最佳的沟通和控制是权威和事本规则(6)结构可以有系统的设计和实行(7)组织问题常常以不适应的结构为特征,重新设计及改组结构就可以解决问题12.群体的类型:(一)根据结构特征: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二)根据群体所要实现的目标及由此决定的成员间作用的性质:(1)功能型群体:目的是为了能够稳定、持续的满足某种必不可少的、经常重复出现的常规性需要,它的最典型特征就是成员间建立了严格的上下隶属关系和正式的职位规范。

组织社会学第2阶段练习题

组织社会学第2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组织社会学》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私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

A、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B、给员工发放工资C、给国家上交税收D、给老板创造利润2、2009年经济回暖后,广东外向型企业接到了的国际短期订单大增,但企业一时间招不到足够的工人。

你认为广东民工荒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西部农民工没获悉广东企业的用人需求B、农民工到广东的路途远,错过了企业的招聘日期C、长期的低工资,随意的裁员,使农民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D、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3、岳飞抗金,未能直捣黄龙府,却因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可能的原因是赵构担心抗金胜利后,被囚的两位北宋皇帝救回,自己会失去皇位。

据此历史事件,你得出什么结论?()A、信息不对称,岳飞冤死乃秦桧所为,赵构被秦桧蒙骗了B、效率是相对的,爱国将士的愿望未必是皇帝的愿望C、秦桧这一粒屎,坏了抗金的一锅粥D、岳飞愚忠报国4、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思想,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奖。

A、物理学B、化学C、经济学D、文学5、()指那些直接关系到组织主要受益人群体的需求和愿望满足的目标。

A、主要目标B、次要目标C、隐形目标D、长期目标6、下级采取某项行动前,必须事先跟职能人员商量。

此时职能人员的职权为()。

A、强制性磋商B、赞同性职权C、功能性职权D、咨询式幕僚7、主管领导把某方面的权力完全下授给职能人员,职能人员可以直接向下级下达命令。

此时职能人员的职权为()。

A、强制性磋商B、赞同性职权C、功能性职权D、个人幕僚8、主管领导要求下级采取行动前,不仅要征求职能人员的意见,而且必须获得职能人员的同意。

此时职能人员的职权为()。

A、强制性磋商B、赞同性职权C、功能性职权D、幕僚长官9、下列组织结构最为稳定的是()。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组织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组织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八章组织社会学理论1.如何认识西方组织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答:西方组织社会学理论包括组织行为理论、组织结构理论、组织系统与组织环境理论。

其各自形成与发展过程简述如下:(1)组织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包括行为科学理论、科层制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企业伦理学理论。

①行为科学理论以社会人为人性假设,认为企业组织中的人不仅拥有经济性需要,还同时具备社会性需要。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人际关系学派的霍桑实验。

②科层制理论。

韦伯首先论述了科层组织的实用性,他认为科层制的组织效率远高于神秘主义组织和传统型组织。

科层制组织的工具理性趋向使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理性化的进程,文化、宗教等组织也不可阻挡地采用科层制的组织行为方式,效率与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仰与理想则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

③社会网络结构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即以科尔曼和普特南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博特为代表的结构洞理论以及以华森和斯特盖兹为代表的小世界网络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既是在个体之间、组织之间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联系,又是通过这种联系获取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的数量决定着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处于关系稠密的网络中的个体或组织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而在社会网络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社会资本影响着社会网络的扩展,处于某一社会网络中的个体或组织更倾向于根据已有网络的特征和规范来寻找确定交往对象。

结构洞理论认为,一个网络中最能给参与者带来信息与资源优势的位置位于关系稠密地带之间,而不是居于关系稠密地带之中;关系稠密地带之间的地带就是结构洞,它的存在能使参与者在信息与资源方面的优势和整个社会网络的价值得以提升。

小世界理论以“六度分离”理论为基础,后者由心理学家密尔格莱姆于20世纪60年代在实验中提出,它指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由于能够通过平均6个熟人实现相互联系,而存在“六度分离”现象;这种“六度分离”现象实际上正是现实世界中聚集程度较高的社会网络,它表明尽管世界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但信息传递的速度并不因此而降低,信息传递的途径也并不因此而繁杂、漫长,由此产生的小世界效应,能使大世界转化为小世界。

组织社会学习题

组织社会学习题

组织社会学●名词解释1.机制: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帕雷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3.帕雷托效率:如果某种资源分配方案是自愿参与的各方都愿意接受而没有人愿意改变的话(即总体利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方案是最有效率的,即达到了帕雷托效率。

4.能力的陷井:即人们在提高适应性、提高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人们从事在目前做法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得走出已有结构的困难大大增加。

5.问题导向决策模式:类似于“救火”式决策模式,即组织只有察觉到“不满意”的状态时才会启动组织决策过程去解决问题的模式。

6.答案导向的组织决策:可以说是“未雨绸缪”是的决策模式,是指组织得到一种新的手段、技术或认识角度后便有意识地使用它们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7.帕累托最优: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8.“松散联接”: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结构关联松散,各个部门相对独立,每个部门可以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

9.新制度主义:必须从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上认识趋同现象的流派观点。

10.合法性机制: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的机制。

11.学习型组织: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填空1.霍桑试验引出的人际关系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设施、设备并不是生产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

2.二战后韦伯的研究著作被大量地引进美国社会学中,尤其是韦伯对科层制的重要研究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们的极大注意。

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大流派:一个是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另外一个学派是卡纳基—梅隆学派。

4.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组织社会学的研究集中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上。

5.按照经济学的假设,人是自私的,无论消费者还是组织,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追逐私利。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1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1

题型:一、判断题(10×1’)二、名词解释(10×3’)三、简答题(4×5’)四、论述题(2×10’)五、案例分析(2×10’)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组织社会学:指对专业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科学。

(包括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基本变项。

)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1.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F.W.泰罗和H.法约尔等人。

韦伯:提出科层组织理论(他认为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

泰罗:提出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

法约尔:从宏观角度探讨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

共同特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理性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源于组织成员的理性。

这种理论倾向一方面反映西方近代以后的主流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够较好地解释西方工业化初期组织大量产生的现象。

2.科层组织是韦伯(大家可以想成是财务管理老师)最早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权力和权威开始对现代社会组织形式展开的研究)3.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动机的分析研究来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研究有:梅约的霍桑实验:梅约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理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从1927年开始与F.J.罗特里斯伯格一起在霍桑实验。

主要观点有:①.“社会人”观点。

霍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的人,工人工作不只是为了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尊重)②.组织中夫人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作用。

对生产效率的高低起重要作用,并与组织有紧密联系。

③.新型领导观念的形成。

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需要与激励理论:马斯洛的主要贡献是把人类的需求按照先后顺序划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组织社会学试卷B卷

组织社会学试卷B卷
A、情绪表达
B、激励
C、信息传递
D、反馈
E、控制
2、组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
A、满意原则
B、选择原则
C、评估原则
D、可行性原则
E、互惠原则
3、组织结构的要素包括()A.职位B.来自标C.文化D.角色
E.权威
4、现有的有关领导理论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 )
A、分权理论
B、特质理论
C、权变理论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低层次是指7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是8沟通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9在决策过程中没有对所收集的情报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不深入研究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匆忙地下结论做出决策往往达不到目的就会陷入的陷阱中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选错均不给分
集 美 大 学 试 卷 纸
该公司是进行变革,还是不进行变革,正在酝酿中……
问题:
(1)根据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的适用范围,结合本案例的实际情况,你认为该公司
由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变成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
(2)根据宝尔斯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理论,指出营销部张经理、生产部李经理、技术部
马经理对组织结构变革的反应分别属于哪种行为大类,并分别说明理由。
2010—2011学年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组织变迁与系统分析
试卷
卷别
B卷
适用
学院、专业、年级
海外教育学院库克08级所有班极
考试
方式
闭卷√
开卷□
备注
专业选修课
总分
题号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写错字不给分)。

组织社会学复习题

组织社会学复习题

组织社会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逆向选择:是指在合约的双方中一方拥有私有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私利,而对合约另一方在合约中的利益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即合同前的逆向选择问题。

2.道德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合同的一方拥有私有信息,其行为又不能被另一方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观测到。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投机行为损害对方而获利。

3.战略联盟:也被称为企业联盟,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基于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者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体。

它未达到正常的市场交易性质,但又并非是企业之间的合并,而是介于公平市场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准市场网络组织。

4.虚拟企业:是指若干企业群体为了赢得和寻找某一市场,把某一复杂产品迅速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从各自的现有资源中选出开发新产平的优势资源部分,基于彼此间的信息合作网络,将它们综合成一种边界模糊、超越空间约束的一种动态联盟。

它是一种超常规的企业形式,突破了传统企业有形的界限。

5.结构洞:在某些社会网络形式中,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或关系断裂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被称为“结构洞”。

结构洞的存在为主体提供了保持资源和控制资源的两大优势。

6.单位组织:更多的是指一种组织形式。

“单位”是一种德治性再分配体制内的制度化组织,其制度化的基础在于:国家成为组织所需资源的唯一获主要提供者,组织领导者完全取决于等级体制中的上级的决定,结构科层化与功能科层化相分离,以及单位成员的永久性就业。

7.单位体制:是指依赖单位组织形式运转的社会结构,表现为一种向上依赖和向下控制的社会制度特征。

8.社会网络:是指由彼此之间具有各种联系的不同行动者所共同组成的社会结构。

(1)社会网络是一个整体结构概念(2)这一整体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十章社会组织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答:(1)组织的概念①组织的两种理解: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

失去目标,便意味着组织活动失去其合理依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内是指组织在制定方针、政策和策略时,要以满足目标要求为准绳。

②对外是指向社会大众宣告本组织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明确其发展方向,使人们认识并了解这个组织,以便加入该组织或与该组织发生联系。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组织社会学第3阶段测试题

组织社会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社会学》第五章至第七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决策的步骤中,正确的是( D )。

A、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决策目标——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择优B、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决策目标C、确定决策目标——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D、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择优2、风险型决策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 B )。

A、未知的B、已知的C、随机的D、不确定的3、在非确定型决策必备的条件中,其中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是( D )。

A、已知的B、随机的C、可预测的D、无法预测的4、建设项目建成后生产产品的销售情况是:前景好,概率为0.7,净现值为1800万元;前景一般,概率为0.1,净现值为120万元;前景不好,概率为0.2,净现值为-800万元。

则该建设项目的净现值的期望值为( C )万元。

A、1100B、1088C、1122D、12765、2010年第7届组织社会学工作坊在( D )举办。

A、中山大学B、北京大学C、江南大学D、上海大学某乡镇新建了一个玩具厂,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提出了三种生产方案。

当市场需求量较低、一般、较高时,利润情况见下表。

6、用大中取大法决策,应选用( C )。

A、A方案B、B方案C、C方案7、用小中取大法决策,应选用( A )。

A、A方案B、B方案C、C方案8、用等概率法决策,应选用( B )。

A、A方案B、B方案C、C方案9、用乐观系数法决策,乐观系数α为0.75,应选用( C )。

A、A方案B、B方案C、C方案10、若知市场需求量较高的概率为0.5,需求量一般为0.3,需求量较低为0.2,用决策树法决策应选用( C )。

组织社会学题库

组织社会学题库

组织社会学题库1 (判断) 隐性目标是组织所建立的正规的和官方性目标,并正式印刷出来,主要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职员或宣传机构阅读。

A:正确B:错误2 (判断) 次要目标是组织所建立的正规的和官方性目标,并正式印刷出来,主要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职员或宣传机构阅读。

A:正确B:错误3 (判断) 显性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4 (判断) 隐性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5 (判断) 次要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6 (单选) 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经理”这个称号是其在组织内的A:职位B:价值C:社会关系D:角色7 (判断) 平衡性目标可以向社会显示其存在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A:正确B:错误8 (判断) 改进性目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

A:正确B:错误9 (判断) 改进性目标是组织事实上所实际朝向的非官方目标,它可能与组织正式发布的目标不同。

A:正确B:错误10 (判断) 主要目标是组织事实上所实际朝向的非官方目标,它可能与组织正式发布的目标不同。

A:正确B:错误11 (判断) 组织目标在定义和实现方式上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完全一致。

A:正确B:错误12 (判断) 组织目标的人本主义特点指的是组织实现它一切目标的能力。

A:正确B:错误13 (判断) 组织目标的效率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4 (判断) 组织目标的有效性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5 (判断) 组织目标的人本主义特点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6 (判断) 各种文化力量和法律力量迫使管理者认真对待作为个人的组织成员,并承认他们的特殊需要与愿望,指的是组织目标效率的体现。

A:正确B:错误17 (判断) 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组织社会学第2阶段测试题

组织社会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社会学》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B )指满足各种次要受益人群体的需求和愿望的目标。

A、主要目标B、次要目标C、显形目标D、短期目标2、( C )指组织建立的正规的、官方性的目标,并印制出版,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官员和宣传机构阅读。

A、主要目标B、次要目标C、显形目标D、战略目标3、( D )指组织事实上所朝向的非官方目标,这种目标有时与显性目标有差异。

A、次要目标B、中期目标C、主要目标D、隐形目标4、( A )指有意识地作出了与组织的宏观环境相适应的决策,采取了一种适应环境的战略。

A、平衡性目标B、改进性目标C、隐形目标D、长期目标5、( B )指一种以改进工作和以更高效率完成计划的愿望为基础的目标,在社会转型期比较常见。

A、平衡性目标B、改进性目标C、显形目标D、战略目标6、( B )指目标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利,目标应建立在各参与者利益的基础上。

A、评估原则B、互惠原则C、满意原则D、最优原则7、( B )指运用能够进行测量的技术特征以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

A、互惠原则B、评估原则C、满意原则D、最优原则8、下列哪项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群体内人际关系的亲疏状况?( B )A、社会矩阵法B、社群图法C、指数分析D、结构式访谈法9、中国古代“掣肘”的典故,体现了下列哪条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B )A、经济原则B、责权一致原则C、分工协作原则D、统一指挥原则10、社会计量法一般采用( B )方法收集资料。

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文献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富士康接连不断地跳楼事件,反映了(ABCD )。

A、富士康没有处理好企业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B、富士康员工工作压力大C、富士康底层员工工资过低D、人是社会人,员工的心理情感需求在富士康这个正式组织中未得到满足2、传统经济学对消费行为的假定有(ABCD )。

组织社会学第2阶段测试题2a

组织社会学第2阶段测试题2a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社会学》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私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 D )。

A、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B、给员工发放工资C、给国家上交税收D、给老板创造利润2、2009年经济回暖后,广东外向型企业接到了的国际短期订单大增,但企业一时间招不到足够的工人。

你认为广东民工荒最可能的原因是( C )。

A、中西部农民工没获悉广东企业的用人需求B、农民工到广东的路途远,错过了企业的招聘日期C、长期的低工资,随意的裁员,使农民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D、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3、岳飞抗金,未能直捣黄龙府,却因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可能的原因是赵构担心抗金胜利后,被囚的两位北宋皇帝救回,自己会失去皇位。

据此历史事件,你得出什么结论?( B )A、信息不对称,岳飞冤死乃秦桧所为,赵构被秦桧蒙骗了B、效率是相对的,爱国将士的愿望未必是皇帝的愿望C、秦桧这一粒屎,坏了抗金的一锅粥D、岳飞愚忠报国4、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思想,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 C )奖。

A、物理学B、化学C、经济学D、文学5、( A )指那些直接关系到组织主要受益人群体的需求和愿望满足的目标。

A、主要目标B、次要目标C、隐形目标D、长期目标6、下级采取某项行动前,必须事先跟职能人员商量。

此时职能人员的职权为( A )。

A、强制性磋商B、赞同性职权C、功能性职权D、咨询式幕僚7、主管领导把某方面的权力完全下授给职能人员,职能人员可以直接向下级下达命令。

此时职能人员的职权为( C )。

A、强制性磋商B、赞同性职权C、功能性职权D、个人幕僚8、主管领导要求下级采取行动前,不仅要征求职能人员的意见,而且必须获得职能人员的同意。

此时职能人员的职权为( B )。

A、强制性磋商B、赞同性职权C、功能性职权D、幕僚长官9、下列组织结构最为稳定的是( C )。

组织社会学测试题

组织社会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社会学》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是一个组织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的宗旨。

A、战略目标B、长期目标C、中期目标D、短期目标2、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是()。

A、整体视角B、矛盾视角C、发展视角D、否定视角3、建一个砖瓦厂,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下面哪个方面是社会学最需关注的()。

A、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雇佣多少劳力,年产值多少?B、用什么原材料,原材料哪里来,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浓烟、污水如何治理?C、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浓烟、污水造成周边农作物减产,农民怨声载道,如何处理邻里关系?D、砖瓦厂的盈亏平衡点是多少?4、2007年《新劳动合同法》()审全票通过。

A、一B、二C、三D、四5、《江村经济》中的江村在()省。

A、浙江B、江苏C、黑龙江D、江西6、科层制理论的提出者韦伯是()国人。

A、中B、美C、德D、法7、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影响了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

A、巴思B、甘特C、吉尔布雷斯夫妇D、梅奥8、哪本著作体现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A、《计件工资制》B、《科学管理原理》C、《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D、《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9、麦格雷戈提出了()。

A、决策理论B、 X·Y理论C、一般管理理论D、权变理论10、()是早期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A、西斯尼克B、迈耶 C 、D·迪玛奇奥D、 P·托尔博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著作是费孝通的有()。

A、《生育制度乡土中国》B、《江村经济》C、《新乡土中国》D、《礼物之流》2、布劳根据组织“使谁受益”的目标,将组织分为()。

A、互利组织B、实业组织C、服务组织D、公益组织3、埃特奥尼根据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将组织分为()。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十章社会组织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答:(1)组织的概念①组织的两种理解: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

失去目标,便意味着组织活动失去其合理依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内是指组织在制定方针、政策和策略时,要以满足目标要求为准绳。

②对外是指向社会大众宣告本组织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明确其发展方向,使人们认识并了解这个组织,以便加入该组织或与该组织发生联系。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组织社会学测试题

组织社会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社会学》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是一个组织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的宗旨。

A、战略目标B、长期目标C、中期目标D、短期目标2、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是()。

A、整体视角B、矛盾视角C、发展视角D、否定视角3、建一个砖瓦厂,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下面哪个方面是社会学最需关注的()。

A、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雇佣多少劳力,年产值多少?B、用什么原材料,原材料哪里来,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浓烟、污水如何治理?C、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浓烟、污水造成周边农作物减产,农民怨声载道,如何处理邻里关系?D、砖瓦厂的盈亏平衡点是多少?4、2007年《新劳动合同法》()审全票通过。

A、一B、二C、三D、四5、《江村经济》中的江村在()省。

A、浙江B、江苏C、黑龙江D、江西6、科层制理论的提出者韦伯是()国人。

A、中B、美C、德D、法7、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影响了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

A、巴思B、甘特C、吉尔布雷斯夫妇D、梅奥8、哪本著作体现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A、《计件工资制》B、《科学管理原理》C、《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D、《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9、麦格雷戈提出了()。

A、决策理论B、 X·Y理论C、一般管理理论D、权变理论10、()是早期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A、西斯尼克B、迈耶 C 、D·迪玛奇奥D、 P·托尔博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著作是费孝通的有()。

A、《生育制度乡土中国》B、《江村经济》C、《新乡土中国》D、《礼物之流》2、布劳根据组织“使谁受益”的目标,将组织分为()。

A、互利组织B、实业组织C、服务组织D、公益组织3、埃特奥尼根据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将组织分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社会学●名词解释1.机制: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帕雷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3.帕雷托效率:如果某种资源分配方案是自愿参与的各方都愿意接受而没有人愿意改变的话(即总体利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方案是最有效率的,即达到了帕雷托效率。

4.能力的陷井:即人们在提高适应性、提高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人们从事在目前做法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得走出已有结构的困难大大增加。

5.问题导向决策模式:类似于“救火”式决策模式,即组织只有察觉到“不满意”的状态时才会启动组织决策过程去解决问题的模式。

6.答案导向的组织决策:可以说是“未雨绸缪”是的决策模式,是指组织得到一种新的手段、技术或认识角度后便有意识地使用它们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7.帕累托最优: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8.“松散联接”: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结构关联松散,各个部门相对独立,每个部门可以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

9.新制度主义:必须从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上认识趋同现象的流派观点。

10.合法性机制: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的机制。

11.学习型组织: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填空1.霍桑试验引出的人际关系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设施、设备并不是生产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

2.二战后韦伯的研究著作被大量地引进美国社会学中,尤其是韦伯对科层制的重要研究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们的极大注意。

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大流派:一个是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另外一个学派是卡纳基—梅隆学派。

4.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组织社会学的研究集中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上。

5.按照经济学的假设,人是自私的,无论消费者还是组织,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追逐私利。

6.阿罗的不对称信息论提出:合同前的逆向选择和合同后道德风险问题。

7.迈耶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必须从组织与环境的角度去研究、人是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

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技术环境,还必须包括组织的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等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

8.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

9.声誉制度的建立有两个前提:第一,这是一个地位分化的过程;第二,这同时也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人们必须接受、认可统一的标准。

10.在一定制度条件(人们受制度环境的约束)下,群体异质性越大的社会越可能产生共享观念,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共享的观念才能说服其他人,来达到自己的要求。

三、简答题1.效率概念作为实证分析工具的特点有哪些?在范围上,效率只是相对于那些参与决定的人而言的。

效率因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变化。

效率机制并不是我们决定采纳方案的唯一标准2.交易成本学派四个基本概念,它们如何导致市场失败?有限理性:即人们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试图按理性行事,但达到理性的选择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错综复杂,难以预料。

行为的投机性倾向:通过不诚交往而获利。

“小数现象”:一旦合同成立,市场机制便不再起作用。

如果上述四个概念情形单独出现,都不会成为市场的问题;但如果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或投机性和小数现象相结合时,就会导致信息阻滞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败。

3.合同关系与市场关系有什么不同?市场是一个大数现象,而合同是一个双边关系,是小数现象。

合同双方通常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

市场关系是一个非人格化的关系(交易双方无需知道对方的身份),而合同执行过程通常会产生经济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

4.简述交易成本的种类及测量角度。

(1)交易成本的种类两大类: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协调成本(组织之间、组织内部都存在),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协调,只是活动不同,协调方式不同,费用不同而已。

激励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或合同的不完备性容易引起谋私利的投机行为。

因此组织必须花费“激励成本”使得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一致,避免投机行为的发生(给对方一定的利益,使得他们愿意按照我们的意图去行动)。

(2)测量交易成本的角度产品或资产的专用性,从而导致交易双方的依赖性大增,这使小数现象和投机行为成为突出问题,一方要挟的危害性也大增,交易关系变得非常脆弱。

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测量费用的增加。

交易之间的连接性。

一旦失败,将是一个连锁性的结果。

5.简述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的对策。

影响:A、组织之间的趋同现象:为了与制度环境认同,各个组织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和做法。

B、组织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以减轻组织的动荡。

(以防止出现“枪打出头鸟”的现象)对策:当合法性的压力和效率出现矛盾时,组织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把内部运作和组织结构分离开来——正式的结构是适应制度环境的产物,是做给别人看的;而非正式行为规范是组织运作的实际机制。

6.什么是自然化?其实现机制有哪些?自然化:经过一定的方式,使之成为宇宙规律的一部分,成为讨论或争辩其他问题的基础,成为公理、前提或基础。

实现自然化的三种具体机制●制度赋予人身份,塑造人的思维制度把社会位置自然化了,处于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

●制度塑造了社会群体的记忆和遗忘功能(让人忘记该忘的,记住该记住的)●制度对事物加以分门别类,放进不同的范畴7.简述格拉诺维特的“内嵌性理论”。

强调社会网络结构对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

解释逻辑:网络关系对人们行为约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

因此,网络关系的强弱、重复性会影响人不同的行为,网络的位置、结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内化过程,从而使人们在不同的情景下产生不同的行为。

另一种解释是网络可能限制一个人的信息,而信息决定人的思考和行为。

虽然同在一个网络,但位置不同,所处的关系联接也不同,他们的信息流通也会不同,所受的影响也应不同。

8.简述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从理性人出发,强调关系网络的供理性和工具性。

中心命题: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的运用网络的话,他的生活机遇就会有很大改善。

在他看来网络就是工具,有以下重要功能:①有网络的人得到的信息和没网络得道的信息差异是很大的。

②传递信息的时间性、丰富性也与网络有关。

③网络还有推荐作用,网络中的伙伴可以帮你说话。

④网络还可以帮你控制局势,提高讨价还价的地位。

基本思路:网络也是一种投资,也需要效率。

①效率:重复性信息源导致了效率低下;②绩效:个人不需要建立所有关系,只需要建立主要信息源以打通各个异质信息群体。

总之,就是有效的建立网络和信息资源。

相关概念:①“结构洞”就是讲没有重复的信息源,这是最为有效的网络结构。

②“结构自主性”是说在一个网络中,一个人的位置越自主就越独立;效率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是就越能够调动资源。

基本思想:不重复的信息源有效率(不但要多,还要没有重复)9.共享观念在微观上是如何实现的?民主参与制度诱使追逐私利的个人和利益集团去追逐、发展、利用符号资源(如公众话语、媒介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功利性目标。

利益集团如果想通过政治渠道争取自己的利益,就需要争取较多的听众。

利益集团要从共享观念中找到象征性的词语,要从公共话语中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观念把自己的要求合法化(给自己的谋私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大众的利益”、“人权”等);另一方面又通过公共场合的讨论把这些理念(已经“合法化”的要求)渗透到公共话语之中。

与此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共享观念可见,这一过程本身就产生了潜功能:各个利益集团在争论中不断的利用大同小异的观念去影响大众、去影响公正舆论的时候,它的潜在功能恰恰是加强、发展、延续了共享的思维。

10.有限理性的心理学基础有哪些?西蒙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理性是有限的,人们无法同时加工处理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选择,于是人们的决策过程与理性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第一,人们的决策过程通常并不是考虑所有的选择,而是只考虑其中的部分选择;第二,人们对不同选择之间的考虑不是像理性模式所说的那样同时加以比较评判,而是按循序成对的方式进行的;第三,人们进行选择的原则不是“最大化”原则,而是“满意”原则。

11.有限理性的政治学基础有哪些?在有限理性的研究中引进“利益”这一变量,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一系列命题:第一,利益的考虑意味着信息的使用是策略的,而不是中立的。

第二,组织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连贯一致的。

第三,组织目标和组织决策常常只是松散关联的。

第四,决策的执行过程是组织决策过程的继续。

组织决策的实施人员有着自己的利益、是非观点,他们在组织决策的执行过程中把自己的意志、解释强加于组织决策之上。

12.哪些因素决定一个组织注意力的分配?●普通、具体的组织规章制度。

●人们对“失败”的定义诱发了组织注意力转向“问题”领域。

●组织内部的闲置资源越多,它的注意力可能越分散,从而鼓励不同方向上的探索。

组织决策与人们的承诺、执着有重要关系。

13.学习型组织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建筑在学习机制上的组织通常遵循的标准是满意原则,容易不思进取。

组织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而不是所谓的理性选择过程。

任何组织在其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之间都有着深刻的矛盾。

在环境变化时,对过去环境的适应成为适应新环境的桎梏。

因为有限理性的局限性,人们常常依赖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来协调个人或群体之间的行为。

14.简述合法性的基础与声誉等级制度的分布关系。

声誉的分布和有效性取决于一个社会领域中合法性基础的开放性程度。

合法性基础越狭窄,通向理性、自然的门槛越高,限制性越强,这就意味着人们提出合乎情理主张从而得到社会承认越困难。

那么,统一的声誉市场越容易产生,声誉制度也越稳定。

怎样测定某一领域中合法性的开放程度?参与评价一个产品行为的人或机构的多少;产品或领域的信息加工过程的长短;产品领域的独立性等。

此外,声誉制度的有效性与该领域中的参与性有着非线性关系。

起初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声誉制度的有效性,但过分的参与都会减弱声誉制度的有效性。

15.简述社会领域内部的组织程度与声誉的分布关系。

(组织能力与分布)不同领域中声誉的分布和有效性与领域内部的组织能力有正相关性。

(组织化能力越强,声音越统一)符号资源的集中化导致合法性基础的狭窄化,从而有助于声誉制度的产生和稳定。

同样,一个内部共识性高的领域容易建立一个统一的声誉市场。

社会冲突(可作为测量符号资源分布宽窄的一个间接指标)越激烈,符号资源越会用于加强群体间的边界。

因此,不稳定声誉市场越容易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