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字经
标准《三字经》全文

标准《三字经》全文标准《三字经》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23、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29、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35、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41、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53、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57、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59、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62、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63、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64、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65、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66、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67、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68、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69、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70、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71、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72、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73、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74、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75、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76、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77、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7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79、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80、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81、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82、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83、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84、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85、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86、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87、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88、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89、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90、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91、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92、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93、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94、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95、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96、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97、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98、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99、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100、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101、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102、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103、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104、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105、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10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107、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108、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109、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110、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111、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112、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113、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114、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115、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116、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117、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118、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119、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120、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121、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122、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123、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请教解: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相似的,通过学习的方式,性格会有所不同。
如果不进行教育,性格就会发生改变。
教育的方式要以专注为贵。
孟母是孟子之母,选择了优秀的邻居来居住。
她的儿子不学习就断织机。
窦燕山是有行义之人。
教育五个儿子,名声都很好。
没有教育的结果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不严格,是教师的懒散。
儿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轻时不学习,老了就会后悔。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无法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义。
做为人子,虽然年幼,要尊敬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九岁的时候,就能为长辈暖床。
对亲人要孝顺,这是应该坚持的。
融四岁的时候就能让果子给别人吃。
对待兄长要尊重和顺从,应该提前知道这些。
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学习知识和见多闻多。
要知道某个数字,识别某种文字。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
三才是指天、地、人,三光是指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君臣、父子和义务。
三字经正文全文

三字经正文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正文全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豚,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嘉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敬》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东西。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国学经典)

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jìn xíxiāngyuǎn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zǐbùxuéduàn jīzhù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qìrén bùxuébùzhīyì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yǒu xílǐyí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jiǔlíng néng wēn x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9香九龄,能温席。
国学三字经 全文

国学三字经全文《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全都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纳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 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称为“四民”,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仁、义、礼、智、信叫做“五常”,这五种不变的法则是处事做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 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 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 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 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持续的历史最长。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 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 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众游散,及为群,首立道,而后言。
既替衰,三品升,明德慧,日则昌。
身多疾,惟目疾,言多殴,计多忧。
多舆马,非时贡,惟好学,宜时宣。
曰小学,生乎今,毕乎古,无宁弗。
独立立,不惜贵,无恶鲜,世必遗。
子有义,父有耻,无世谅,执子贞。
或承祖,三百余,或继宗,三千世。
若知此,子当谨,勿作劣,行有馀。
若知此,则子时,不时则,成大贤。
谨修身,严脉息,绝嗜欲,不为恶。
清虑慎独,善思议,慎所口,愼所行。
义不辞,情不让,临深履,往见知。
不愧下,不畏上,固志强,何待何。
谓匪优,不可谓劣,小人者,不可与让。
言多侈,行多慢,索古人,作群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所安,勿生憎,亲所谓,力为兴。
亲所顾,勿为争,亲所使,力为承。
亲所令,勿敢违,亲所教,力为效。
友于兄,友于弟,恭而友,慎终始。
齐之相,娶于伯,姑之相,嫁于叔。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五伦,此五常,不容易,言之难。
三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三字经全文解释大全国学经典《三字经》是用于启蒙的读物,为帮助各位家长辅导孩子诵读国学经典,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及解释,希望对孩子们有帮助哦!原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三字经(带解释版)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及译文

《三字经》完整版及翻译《三字经》完整版及翻译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涕,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的原文

《三字经》的原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字经》的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三字经》的全文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普及读物之一,以三个字为一句,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鲜绿黄,炭青黑;此五味,口所嗜。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读圣人书,隐迹而未远;善学者,所以求明。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第一讲: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第二讲: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第三讲: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第四讲: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1-4讲人性篇)第五讲: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第六讲: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5-6讲天地自然篇)第七讲: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第八讲: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7-8讲仁义篇)第九讲:从这一讲开始放在四年级下册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第十讲: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难了)第十一讲: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第十二讲: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第十三讲: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第十四讲: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第十五讲: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9—15四书五经篇)第十六、十七讲:五子者,有荀杨。
《三字经》全文打印版

三字经全文打印版三字经是中国传统教育经典教材。
它以易学为基础,简要系统地介绍了儒家经典中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流传广泛的儒家经典之一。
下面是三字经全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青赤,黄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夫妇,更相传,为绵綿。
伦则诗,尚义务,十七史,全在兹。
结语三字经全文虽然简短,但是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易学、道德、自然、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读懂三字经全文,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复习
1
15
展示
1
2015年1月10日
背
景
分
析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课
程
目
标
【总目标】
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素养。
课
程
评
价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价方式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与诵读的熟练程度两方面的评价。评价主体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
评价方式二:终结性评价
学期结束时将举行汇报演出
课
程
框
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简单介绍《三字经》的成书与历史。
1
2
人之初……贵以专
1
3
昔孟母……断机杼
1
4
窦燕山……师之惰
1
6
子不学……老何为
1
7
玉不琢……习礼仪
1
8
香九龄……所当执
1
9
融四岁……识某文
1
10
一而十……千而万
1
11
三才者……夫妇顺
1
12
曰春夏……运不穷
1
13
曰南北……本乎数
国学启蒙《三字经》课程纲要
开发人
课程类型
诵读课
授课形式
班级授课
所需课时
15课时
使用年级
一二年级
人数限制
20人
教学场地
教室
设施要求
多媒体投影仪《三字经》教材
课
程
简
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