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ppt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学习也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耳矣。物理差,则 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 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 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 整节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 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之多于同桌也。”
者可以食肉矣;
耽误
几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形作动,认真从事 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教化 反复陈述 把 孝敬父母 敬爱兄长
状后:以孝悌之义申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背着东西 顶着东西 在
状语后置:“于道路负戴”
穿
百姓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根 本 措 施 教民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
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吃 食物 却,表转折 制止、约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
通途,道路 饿死的人 却,表转折
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 性战争等主张。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 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终于名声大噪,邹 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 “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 方大国齐国去 。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 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 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 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 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 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 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 政的念头,退而与弟子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遂成《孟子》。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共50张PPT)课件PPT
教民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仁 政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保 民
初 步 措 施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根 本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措 施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句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题例讲析
例题1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形,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对,是这样的
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那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养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申孝悌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 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 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 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 “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知的事例设喻,使对方容易接受。通过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诱使对方说出否定 自己观点的话。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链接文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 言运用等。
链接哲学领域
探讨《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等,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链接社会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制度、礼制文化 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创新性应用和实践探索
古代农业社会
本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古代农业社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 响大,因此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百姓 的生死福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仁爱”、“礼义廉耻” 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寡人之于 国也》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语 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
通过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为后续教学提 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点评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准确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分 享观点,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教师引导
针对文章中提到的治国理念和救灾措施,我们可以 进一步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治理效果,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各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够 将这些思考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 己的综合素养。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
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从苏武北海牧羊,刀斧逼之不改其志,富贵诱之不变其节的壮举中,我们能看到孟子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同样能看到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课前预习壹[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作者档案馆]372289孟子(约公元前—前),名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人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东南)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
不被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七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基础知识壹一、读准字音洿池()数罟()()...鸡豚()鱼鳖()..庠序()()狗彘()...饿莩()孝悌()..弃甲曳兵()养生丧死()..二、古字通假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___,_______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________.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______,________.4.直不百步耳通________,________.五、翻译句子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
“是……也”,代词与语气词连用,表判断)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也”表判断)课文探究壹一、主旨提炼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阐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依时顺势,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受教育,懂礼仪,君王革除虐政,百姓才会来归附,民才能“加多”。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65页)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 便 与 母 亲 相 依 为 命 。 孟母 非 常 疼 爱 自 己 的 儿 子 , 曾 经 为 了 替 孟 子 找 一 个 舒 适 的 学 习 环 境 而 三 次 搬 家 。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 认 真 读 书 , 稍 大 一 点 , 孟 子 变 得 十 分 贪 玩 。 孟 母 便 剪 断 织 机 上 的 麻 布 , 她 要 孟 子 勤 奋 读 书 , 要 不 然 将 会 像 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的 教 诲 , 立 志 成 材 。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9页)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 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无、颁、涂
二、古今异义
河内 走 养生 然而
三、重要虚词
邻国之民不加少
之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填然鼓之 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请以战喻 以时入山林
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河内凶亦然
然 填然鼓之
然而不王者
弃甲曳兵而走
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 不入洿(wū)池,鱼鳖(biē)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yì)帛矣。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 (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三读: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请梳理此文的思路
1、提出问题
梁惠王:尽心——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结果: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如寡人
结果:民不加少
感到 困惑
为何提出这个问题? 外战内劳——需要人力
文本解读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PPT
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应以 民为天,推行仁政,关注民生 ,通过减轻税赋、兴修水利等 措施,实现国家和民众的共同 繁荣。
孟子仁政思想的现代 孟子的仁政思价想值不仅在古代具
有指导意义,其关注民生、以 民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同 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为 现代政治提供了借鉴。
背景图片选择
孟子画像的选择
选择孟子的画像作为背景,不仅能够直观展现主题人物,还能通过其深邃 的眼神和庄重的姿态,传达出孟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与严肃。
古代场景图的应用
使用与《寡人之于国也》相关的古代场景图作为背景,可以营造出浓厚的 历史氛围,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孟子的思想世界中,增强理解与共鸣。
视觉效果的增强
治国本质的揭示
孟子的回应深刻揭示了当时各 国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的相似 性,即都未能真正实现民本思 想,而是停留在表面的治理差 异上。
程度差异的强调
孟子强调,尽管梁惠王认为自 己的治国方式优于邻国,但实 际上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 未能深入实施仁政。
王道之始与成
01
02
03
文章的论辩艺术
01
02
03
善用比喻
孟子在论辩中巧妙地运用“五十 步笑百步”的比喻,通过生动形 象的对比,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 单易懂,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逻辑严密
孟子的论证过程从梁惠王的困惑 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 终引出自己的观点和仁政措施, 展现了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条 理性。
气势充沛
孟子的语言表达犀利而酣畅,情 感饱满且感染力强,通过强烈的 语言气势和情感表达,有效地提 升了论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 观察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 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不见 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2021/3/12
8
翻译第二段:
2021/3/12
9
• 孟子对曰:“王 • 请:请允许我。
好战,请以战喻。• 喻:打比方。
填然鼓之,兵刃
• 填然:击鼓声。 • 鼓:击鼓,名→动。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
•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 了,这也是逃跑啊。”
•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 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2021/3/12
15
•翻译第五段
2021/3/12
16
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 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
2021/3/12
12
•翻译第三、四段
2021/3/12
13
• 曰:“不可。 • 直:只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
耳:罢了毋”,
知此,则无 译为“不要”
望民之多于 • 望:希望
邻国也。
• 于:比,介词
2021/3/12
14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6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 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 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2021/3/12
7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 仗,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 方吧。 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刚一 接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 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 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 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 样呢?” 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 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 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曰:“王如知此,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
国也。不违农时, 众比邻国增多啦.
谷不可胜食也。数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
罟不入洿池,鱼鳖 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
不可胜食也。斧斤 就吃不完。
以时入山林,材木 砍伐林木有固定的时节(按时节),
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
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
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
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
.
8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
所吸引,于是决定
离开邹国到孔子的
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为
孔子是有人类以来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
想。
.
9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 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去。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并孔尊孟”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思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 问题线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 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执政者没 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本质 上都是虐民暴政。
文章的结构思路 提出问题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分析问题
五十步笑百步 走
程度不同
喻
实质相同
梁惠王 邻国之君
未施 仁政
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 课件)
名言:
1、 民为贵, 社稷 次之,君为轻。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 及 人之幼 。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1-3节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喻。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
吧。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开始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 武器逃跑,
• 好:喜好。 • 请:请允许我。 • 以:用 • 喻:比喻。 • 填然:击鼓声。 • 鼓:击鼓,名→动。 • 之:音节助词。
阅读与思考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 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 回答“请以战喻”。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 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该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
的区别。
在课文中,该成语的运用意在说明什么?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多 感到
困惑
民不加少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想一想,梁惠王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本国人口的多少问题?
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 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 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 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 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诸侯国统 治者的当务之急。
• 以:凭借、用、拿。 • 笑:耻笑。 • 何如:表疑问,怎么样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 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 直:只是、不过 • 耳:罢了,语气助词 • 是:这
• 亦:也 • 走:跑
阅读与思考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 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 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察:考察、了解 之:的 无如:没有像
之:主谓之间/这样 加少:更少。加:更。 也: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第一部分
梁惠王提 出了一个 什么问题 他为什么 会提出这 个问题?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填然鼓之 请以战喻
打鼓 战争
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二、古今异义
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
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
• 兵:兵器。 • 既:已经。 • 接:接触,交锋 • 曳(yè):拖着。 • 而:修饰连词。 • 走: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 得行不行呢?”
• 或:有的人。 • 而:表顺承 • 止:停止。
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 我也是这样做的。
之:主谓间。/助词,无意。 移:动词的使动用,
于:对于。
使……迁移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于:到、往
河:古义:黄河
粟:谷子,泛指谷类
凶:古义:荒年,年成不好
亦然:也是这样 亦:也,然:代词,这样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