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成分的探究
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探究空气成分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工作,可以通过掌握空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进一步理解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为环境污染防治、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在进行空气成分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方法不准确、设备选用不当、样品采集不全面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需要对实验方法和过程进行思考和改进,以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有效性。
一、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明确在进行空气成分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实验目的可以是探究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空气成分的差异,也可以是研究空气中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变化。
实验方法可以选择从空气中直接采集样品,或者通过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等其他介质获得目标物质。
二、实验设备的选用和校验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如果使用的气体采样器的精度不高,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如果使用的色谱仪的分辨率不够高,会导致某些物质无法检测出来。
需要在实验之前对实验设备进行仔细的选用和校验。
可以选择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设备,并进行一定的校准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三、样品采集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在进行空气成分实验的时候,需要对样品采集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进行考虑。
空气中的成分有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空气成分可能会有所差异。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可以选择多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尽量涵盖不同的地理区域和季节,并在同一地点和时间段进行多次重复采样,以提高样品采集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四、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结果分析。
可以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果。
还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和参考,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五、实验安全措施的加强在进行空气成分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措施的管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燃烧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燃烧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空气包围的世界里,然而对于空气的组成,你是否真正了解呢?空气,这个看似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存在,其成分与燃烧之间有着紧密而又奇妙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剩下的 1%则由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微量气体和杂质组成。
氮气,这种在空气中占比最大的气体,性质相对稳定。
它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直接参与燃烧反应,但在一些特定的工业过程中,经过特殊的处理和条件,氮气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氧气,这可是燃烧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而氧气就是使这种反应得以发生和持续的重要物质。
当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并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燃烧就会发生。
比如我们常见的木材燃烧,就是木材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产物。
然而,氧气的含量并非越多越好。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氧气浓度过高,燃烧可能会变得过于剧烈,甚至引发爆炸等危险情况。
相反,如果氧气含量不足,燃烧则无法充分进行,可能会产生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如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再来看看稀有气体。
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极少,但却有着独特的性质。
稀有气体一般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的燃烧过程中几乎不参与反应。
但在一些特殊的照明和激光技术中,稀有气体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这个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备受关注的气体,在燃烧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一方面,它是燃烧的产物之一;另一方面,在一些特殊的灭火设备中,二氧化碳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因为它可以阻止氧气与燃料的接触,从而抑制燃烧的进行。
那么,空气成分的变化会对燃烧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这时候,如果使用炉灶做饭或者取暖,就会发现燃烧不如在低海拔地区那么旺盛,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观察空气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1. 试管若干2. 红磷3. 燃烧匙4. 集气瓶5. 澄清石灰水6. 胶头滴管7. 玻璃片8. 铁架台9. 酒精灯10. 烧杯11. 滤纸12. 铅笔13.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空气的组成(1)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2. 观察空气的性质(1)取一根红磷,用燃烧匙将其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将燃烧后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观察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滴入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火焰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发现火焰逐渐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2)观察石灰水在空气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3)观察燃烧后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4)观察石灰水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
五、实验结论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低。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我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范的重要性。
空气主要成分以及空气成分探究实验介绍
第四讲空气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过量——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不被完全反应使实验结果<1/5。
②装置气密性良好——气密性不良好导致冷却后,有外界空气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中的压强比气密性好的情况下大使实验结果<1/5。
③迅速盖好集气瓶——动作不迅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由于热胀缩从瓶口溢出,加上红磷消耗的氧气会使实验结果>1/5;如果未盖好集气瓶则导致整个装置漏气最终实验结果<1/5。
④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红磷燃烧大量放热,使集气瓶中的压强比冷却之后大使实验结结果<1/5。
⑤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导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小<1/5。
例1.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A.铁片 B.硫粉 C.木炭 D.红磷例2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例3.(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78%
误差分析
大于1/5的原因
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将点燃的红磷伸入到集气瓶的速度过慢
小于1/5的原因
红磷量不足 装置漏气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改进实验
01
02
1.最早运用天平研究化学并得出“空气是由1/5体积氧气和4/5体积的氮气组
C 成”的科学家是( )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782110空气组成体积分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大于15的原因?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将点燃的红磷伸入到集气瓶的速度过慢小于15的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误差分析01改进实验021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 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 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 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 积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谢谢欣赏
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 弹簧夹。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 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 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 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
空气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实验置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 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 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②药品:红磷、水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 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
空气的成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2. 掌握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通过燃烧红磷或白磷,消耗瓶内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从而可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弹簧夹、导管、橡皮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红磷、白磷、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 夹紧弹簧夹,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将瓶内的空气分成五等份,并做好记号。
3. 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或白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 观察燃烧现象,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5. 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该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6.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现象1. 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2. 冷却后,瓶中白烟慢慢消失,说明五氧化二磷粉末溶于水。
3. 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说明氧气被消耗,瓶内压强降低。
六、实验分析及结论1. 通过实验,观察到红磷或白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说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1/5。
2.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实验室卫生。
3.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并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安全操作,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新发现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新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空气似乎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然而,对于空气组成的探究,却一直是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认知中空气的主要成分。
大家都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剩下的 1%由稀有气体(如氦、氖、氩、氪、氙等)、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微量气体和杂质组成。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空气成分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现。
首先,科学家们发现空气中存在着一些极微量但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的气体。
比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这些氮氧化物不仅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其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也是空气中新的关注点。
它们来自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涂料、清洁剂等。
VOCs 种类繁多,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这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空气中的颗粒物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它们可以来自于自然源,如沙尘、火山喷发等,也可以来自于人为源,如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这些颗粒物能够深入人体呼吸系统,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各种疾病。
在探究空气成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所使用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虽然准确,但往往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和长时间的分析过程。
而现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技术被应用到空气成分的检测中。
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可以对空气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激光雷达技术则能够实现对大气中颗粒物的实时监测和分布测量;而卫星遥感技术更是可以从宏观角度监测大范围的空气质量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空气成分的变化和影响,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这些监测站分布在城市、乡村、山区、沿海等不同地区,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空气由什么组成的实验报告
空气由什么组成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实验原理:
空气是由气体混合物组成的,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组成成分。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空气收集装置(如实验室瓶子、蜡烛、塑料袋、橡皮塞等)。
2. 在实验室瓶子上部加入适量的水,并在瓶口插入一根蜡烛。
3. 点燃蜡烛,并用塑料袋将蜡烛的燃烧部分完全覆盖。
4. 慢慢退下袋子的底部,让燃烧完全停止。
5. 脱下袋子,用橡皮塞迅速封住实验室瓶子的瓶口。
6. 观察实验瓶内的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验瓶内的水面上升,这是因为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蒸汽。
因而瓶内的剩余气体主要由氮气组成。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此外,空气中还包含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成分。
探索无处不在的空气
探索无处不在的空气空气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它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它。
然而,我们对空气的了解却很有限。
本文将探索无处不在的空气,从它的组成、作用到我们对它的利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水蒸气的含量则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以及微量的氮氧化物、臭氧等。
二、空气的作用1. 呼吸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它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肺部,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
2. 气候调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参与了地球的气候调节过程。
水蒸气的凝结形成云和降水,调节了地球的温度和湿度。
3. 保护层:地球的大气层起到了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够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减轻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维持适宜的生物环境。
4. 传播声音: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声波通过空气的震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5. 氧化作用: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许多氧化反应,如燃烧、腐蚀等。
这些反应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空气的利用1. 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冶金等领域。
在医疗方面,氧气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提供急救。
在工业方面,氧气被用于燃烧、氧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冶金方面,氧气被用于炼钢和炼铁等过程。
2. 空气净化:由于空气中存在着各种污染物,如颗粒物、有害气体等,空气净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空气净化设备,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 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学科。
它在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更高效、更安全的交通工具和建筑结构。
4. 空气能利用:空气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空气能热泵等设备,可以将空气中的热能转化为供暖、制冷和热水等能源。
总结: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组成和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究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内容:探究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特性和重要性;2、能够利用实验探究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3、掌握观察实验现象、提炼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了解空气的成分(1)教师概述空气虽然无形无色,但它是存在于地球大气圈中的混合气体。
它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氩、氖、氦、氪、氙和拉尼丹),以及一些气态水和少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
(2)学生思考与讨论考虑一下,我们通常可以感知到的空气有哪些特征?学生思考后大声回答: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混合气体,不会凝固和固化,可以在地球大气圈中无限循环。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空气的成分是什么?2)怎样可以将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分离出来?3)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哪个气体是最多的?4)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空气的成分?2、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1)教师实验演示先将瓶盖拧松,将瓶子颠倒过来,让瓶子里充满水,在水面上喷洒几下火柴头。
再取一张干净的透明纸,紧贴在水面上,再把瓶子转过来,以便去掉里面的水滴。
观察一会儿后,你会发现纸的下部分上出现了一层水珠。
将瓶口放在一个盛满一半水、一半洗涤剂的容器里,直至瓶子里的玻璃球全部浸没在洗涤剂液中。
从瓶子口缓慢地将这个装置倒置。
纸下面的水分被洗涤液取代了。
轻轻转动玻璃球,洗涤液中的红色液体也开始缓缓流进瓶子里。
(2)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按照上述步骤,逐步完成实验。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两种主要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
将紅色液体均匀分布在瓶子底部,这表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少量的气体。
3、讨论探究空气的重要性空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我们的身体需要氧气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并会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类的活动会不断地影响空气,人类也会不断地依赖空气。
4、小结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及其特性和重要性,并掌握了观察实验现象、提炼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空气,保护我们的环境。
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探究空气成分实验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常进行的实验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现有的空气成分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实验进行思考与改进。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常见的空气成分实验。
一般来说,这类实验主要通过吸取空气中的氧气,并通过化学反应来验证其存在。
最典型的实验就是利用燃烧现象来证明氧气的存在。
学生会将蜡烛燃烧至一半,然后将一个玻璃杯覆盖在蜡烛上,观察玻璃杯内的变化,用铁丝将灭掉的蜡烛放入一个烧热过的玻璃瓶内,观察挡水管内的水位变化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
这些实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的实验方式过于单一,仅仅验证了空气中的氧气存在,对空气中其他成分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产生“机械化”的做实验模式,缺乏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比较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得出结论,缺乏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我们有必要对空气成分实验进行思考与改进。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验手段和方法来改善现有的空气成分实验。
可以通过吸附法和分离法来提取和分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尤其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在实验的操作步骤上做一些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空气中的成分,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我们还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进行改进,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更精确和全面的结论,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思考与改进,我们可以使空气成分实验更贴近科学探究的本质,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生命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生命《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生命》当我们每一次呼吸,都在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着亲密的接触。
然而,你是否曾真正思考过这看似平凡无奇的空气,它的组成究竟是怎样的?又如何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首先,让我们来揭开空气组成的神秘面纱。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和杂质。
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氧气约占 21%。
氮气,这个在空气中占比最大的成分,似乎总是容易被我们忽视。
但实际上,氮气在维持生态平衡和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氮气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虽然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但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氮气可以被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形式,进而进入食物链,为各种生物提供营养。
而氧气,无疑是生命存在的关键。
我们的呼吸过程,就是不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氧气在细胞内参与能量的产生,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转。
从细胞的新陈代谢到肌肉的收缩,从大脑的思考到心脏的跳动,每一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的支持。
想象一下,如果空气中没有足够的氧气,我们的身体将会迅速陷入缺氧的危机,器官功能会衰竭,生命也将难以维系。
除了氮气和氧气,稀有气体虽然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少,但它们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例如,氩气常用于灯泡中,以防止灯丝氧化;氦气则常用于气球和飞艇,因为它的密度很低。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它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空气成分的比例对于生命的稳定和延续至关重要。
一旦这种比例发生较大的变化,将会对生命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人们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表现为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第2节 空气的成分含答案
第2节空气的成分探究空气的成分1.探究空气的成分的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容器中。
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药品:红磷、水(3)操作步骤:①将集气瓶按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加以标记。
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用药匙向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中加入过量的红磷,把胶管用弹簧夹夹紧。
④把燃烧匙里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
⑤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片刻后白烟消失,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的体积。
(5)实验结论: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说明①所用来反应的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
②可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红磷),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物。
③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
④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
⑤应冷却到室温时才测定进入容器内的水的体积,否则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
例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2.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占21%, 占78%, 占0.94%, 占0.03%,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说,空气的成分以氧气和氮气为主。
说明氮气: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气化学性质较,可用于充填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于食品的;是制造化肥、炸药的原料;医疗上可用作冷冻剂。
例2在洗澡的浴室内,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2%B.18%C.30%D.78%3.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只由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空气的成分实验
空气的成分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比例,并了解其他可能存在于空气中的成分。
二、实验材料1. 水密封玻璃瓶(带有刻度线的瓶子)2. 高温锅设备(烧杯、三角架、酒精灯)3. 镀锌铁丝和镁带(燃烧物)4. 红色石蕊试剂和白色石蕊试剂(用于检测二氧化碳)5. 理论计算表三、实验步骤1. 准备水密封玻璃瓶,将其倒立放在容器中,使其尽量封闭。
2. 将一小段镀锌铁丝和一小段镁带分别点燃,并将其放入玻璃瓶中,迅速盖上瓶盖。
3.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火焰的熄灭,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
4. 取出瓶盖,滴加几滴红色石蕊试剂和白色石蕊试剂到瓶中,观察是否产生化学反应。
5. 用理论计算表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比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火焰熄灭后,发现玻璃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定高度。
这是因为燃烧物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 加入红色石蕊试剂后,如果产生颜色变化,表示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
加入白色石蕊试剂后,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表示空气中存在硫化氢。
3. 根据理论计算表得知,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9%,氧气约占21%。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知,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构成的,其中氮气占空气的大部分比例,约占79%;氧气占空气的少部分,约占21%。
此外,空气中还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成分。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火焰的安全使用,避免燃烧物对人体和实验环境的伤害。
2. 水密封玻璃瓶需要尽量封闭,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需小心使用,注意安全操作。
七、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其它方法检测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成分,例如植物脱氧作用对氧气含量的影响。
2. 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空气成分的差异性。
3. 可以探究空气污染对空气成分的影响,扩展广义空气成分的研究。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空气的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醒我们要珍惜空气资源,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空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探究二、实验目的:1.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2. 研究空气对燃烧的影响;3. 分析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气体;2. 燃烧是氧化反应,需要氧气;3. 某些化学反应需要空气中的特定成分参与。
四、实验用品:1. 实验室常用药品: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2. 实验仪器: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火柴、烧杯、试管、滴管、气体收集装置等。
五、实验步骤:1. 空气成分的探究:(1)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分别装入集气瓶中;(2)用酒精灯点燃火柴,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3)将火柴分别伸入不同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
2. 空气对燃烧的影响:(1)在集气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氧气;(2)将火柴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3)重复步骤(1)和(2),在集气瓶中装入其他气体;(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3. 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1)取一定量的固体试剂A,放入试管中;(2)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空气;(3)观察固体试剂A的变化;(4)重复步骤(1)和(2),将固体试剂A分别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接触;(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结果显示,氧气能使火柴燃烧更旺,火焰颜色更亮;氮气能使火柴燃烧减弱,火焰颜色变暗;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2. 空气对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氧气能使火柴燃烧更旺;氮气能使火柴燃烧减弱;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燃烧的影响:氧气能促进燃烧,氮气抑制燃烧。
3. 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固体试剂A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在其他气体中未发生明显变化。
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对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摘要】本文探讨了对空气成分的实验,通过引言部分对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了介绍。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描述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与改进建议,并对实验进行了验证和数据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实验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对空气成分进行实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空气成分实验、探究、思考、改进、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问题与改进建议、实验验证、数据分析、结论、实验成果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多种成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组成和变化。
在进行空气成分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分析空气中的成分,比如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或者利用仪器检测空气中的气体浓度。
通过对空气成分进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进而推断出空气中不同气体的功能和作用。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因此对空气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对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考与改进,通过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和问题改进建议等方面来探讨空气成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空气成分的组成和特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空气成分实验的进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空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质量和环境污染情况。
通过实验分析空气中各种气体和微粒的成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研究空气成分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和空气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改善。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空气成分的变化规律,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剖析初中化学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剖析初中化学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用具:一个放置空气样本的密封容器,一个收集空气的蒸馏液的容器,一个过滤网,乙醇,乙醚(乙醇可由甲醇和空气混合产生)。
2. 将容器放入一个完全封闭的室内空间中(如冰箱),并使室内湿度尽量低,以保证样本空气稳定。
3. 连接收集容器与密封容器,使其产生空气迟钝效应。
4. 通过过滤网将空气样本过滤,将雾气以及其它微小颗粒滤去。
5. 改变容器浓度,让空气中的空气分子漂溶到乙醇和乙醚中,从而改变容器浓度。
6. 使用一个称量仪器,仔细测量容器中乙醇和乙醚的浓度,从而确定空气样本中的气体成分。
7.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确定空气样本中的气体成分。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环保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与环保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空气包围的世界里,然而,你是否真正思考过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成分又与环保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让我们来揭开空气组成的神秘面纱。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和杂质。
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 21%。
氮气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气体,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着惰性角色,但它在化工、农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氧气则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气体,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依赖于它。
稀有气体虽然在空气中所占比例极小,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氦气常用于气球填充和低温实验;氩气在焊接和灯泡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相对较少,约占 003%。
然而,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比例,却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空气成分的变化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环保这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空气的成分正在发生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温的升高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等。
这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除了二氧化碳,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也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造成腐蚀和损害。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降低大气的能见度。
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 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活动。
它们能够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趣谈
《空气组成的探究》空气成分趣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空气似乎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空气的组成时,会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有趣而又神奇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空气的主要成分。
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它就像是空气大家庭中的“大哥”,虽然低调,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很多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这使得它在许多工业生产和农业领域都有重要的用途,比如用于储存食品、制造化肥等。
氧气则是我们生命所必需的,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氧气,我们的呼吸将会停止,燃烧也无法进行。
氧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它参与了许多化学反应,包括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
我们吸入氧气,让它在体内与各种物质发生作用,产生能量,维持生命的运转。
除了氮气和氧气这两个“主角”,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气体。
比如,氩气约占 093%,它也是一种惰性气体,常常在一些特殊的照明设备和焊接工艺中发挥作用。
二氧化碳虽然只占空气体积的约 004%,但其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那么,人们是如何发现空气的组成的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对空气产生了好奇,但由于技术和知识的限制,对空气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直到 18 世纪,一位名叫拉瓦锡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为我们揭开了空气组成的神秘面纱。
拉瓦锡的实验方法非常巧妙。
他将一定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发现容器内的空气体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
而且,生成的红色粉末经过加热后,又能重新释放出气体,并且气体的体积与之前减少的体积相等。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结论:空气中约五分之一的成分是氧气,其余的主要是氮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空气组成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精确地测量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成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空气成分的探究与制取氧气教案
《空气成分的探究与制取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2.了解不同气体的特性和用途;3.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1)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2)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
2.不同气体的特性和用途(1)氮气:无色、无味、不可燃,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等行业。
(2)氧气:无色、无味、易燃,广泛应用于燃烧、医疗和工业生产。
(3)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生命的基础。
3.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制取氧气。
(2)实验步骤:a.取一个小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并放入一个干燥无水的试管中,用小型火焰点着,并迅速用试管口对着一个盛有水的杯子,倒过来收集气体。
b.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会被收集在试管的下部分。
c.将收集好的氧气尽可能打开使其中的氧气能够完全被吸收。
三、教学过程:1.先通过讲解和图示来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
2.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3.接着,讲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4.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手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空气成分和氧气制备方法的理解。
2.实验报告:给学生布置一份实验报告,让他们写出自己制取氧气的过程和观察到的氧气性质。
3.测试考试: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设计一定的测验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1.实验前需要先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气体与压力、气体的性质以及气体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仔细的预备,流程包括:检查仪器及试剂是否齐全、清洗、干燥和准确的称量和测量等方面。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实验前需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并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
本次教学计划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空气成分的探究与制取氧气教案,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空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熟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掌握氧气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来观察氧气的性质,从而增强学生对气体的认知和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成分的探究(提高)考纲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能根据一些实验事实和现象,证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氮气的存在。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网络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要点诠释: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飞行、登山、潜水、炼钢、焊接切割金属等。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以防腐。
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过去又叫惰性气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考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氧气约占空气的结论。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4P+5O2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容器中,而进入水的体积约等于被消耗氧气的体积。
2.选择反应物的要求:可燃物必须选用只能与氧气反应,且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3.实验装置如右图:4.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必须足量;(2)装置不能漏气;(3)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4)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误差分析:(1)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即装置气密性不好);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大于瓶内空间的可能原因是:a.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可以与空气中其它成分反应;b.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逸出瓶外;c、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部分气体受热膨胀后从导管逸出。
6.其它常见变形装置:依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原理,除了使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装置之外,还可以设计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要点诠释:1.空气的组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其次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稀有气体的含量在我们的印象中最少,实际上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30多倍。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应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密闭容器内水面不能上升到原气体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实验装置的密封性要好。
如果密封性不好,则密闭容器外的空气会进入密闭容器内,导致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3)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
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弥补反应所消耗氧气的体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导致密闭容器内水面不会上升。
考点三、空气的污染防治1.空气的污染物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质量级别有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几类。
要点诠释:1.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污染了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要从自身做起,应采取:消除污染源;使用洁净能源;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到环保标准后再排放;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等措施。
2.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固有成分,虽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空气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之一,是地球上碳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二氧化碳,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命就难以存在。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答案】B【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二氧化碳虽然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污染物。
【总结升华】注意不要将氧气的助燃性,错误理解为可燃性,从而认为氧气是可燃物。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是指空气中没有的物质,存在时造成人和生物的生存不适。
2.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
对下列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B.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答案】D【解析】铁粉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氢氧化钠溶液长期存放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生石灰(氧化钙)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进一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质;而选项D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故选D。
【总结升华】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一些化学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成分作用而变质,所以实验室中化学试剂一般都要盖好瓶盖,且避光、避热保存。
【变式】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将氮气用做灯泡和食品包装内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特点B.医疗上应用氮气是利用了液氮汽化时吸收热量而达到极低温度的性质C.超导材料在液氮的环境中能显示出超导性能D.由氮气制造化学肥料的这一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因氮气制造化学肥料这一过程生成了新的含氮物质,故发生了化学变化类型二、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3.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
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测定空气中______的体积分数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最后停在约为 _____(填整数)的位置上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_____约占1/5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该实验在教材上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第一点是加热方式的改进,优点是不在空气中点燃,避免了大气污染,同时减少了药品的消耗量(原来在空气中点燃要消耗一部分);同时在装置内加热,就避免了在外界点燃后移进集气瓶过程中,对集气瓶内的氧气的消耗以及装置内气体的外逸。
第二点,所用仪器的更换,用粗细一致且带刻度的玻璃仪器来代替集气瓶,便于体积的准确划分,原来集气瓶分成五份时由于粗细不一导致分的不均等。
而现在用的玻璃管本身就带刻度,便于读数,且读数更精确。
这样就能够使结果更准确。
【答案】氧气8 氧气【解析】对于实验报告的填写,可以将实验报告前后联系起来考虑。
“实验结论”问空气中哪一成分占1/5,自然是氧气,所以前面“实验目的”就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最后活塞所在位置刻度的判断,要考虑装置内气体共10mL,消耗掉2mL(10 mL 的1/5)氧气后,气体剩余8mL.所以最终停在了刻度“8”处。
【总结升华】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实验1】在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在带橡胶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的红磷,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如下图甲所示)。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水(室温)的水槽中(如下图乙所示),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__________(填甲或乙)。
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一点不足: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解题时要从装置、操作、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实验1和实验2的优缺点。
【答案】(1)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使测定结果偏低(2)乙在实验1中,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会排出瓶内少量空气【解析】在实验1中,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时,放出的热会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
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1/5,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大于21%。
【总结升华】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是解题的基础。
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须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