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复习提纲资料

合集下载

生物七下复习提纲20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生物七下复习提纲20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A 液是血浆, B 液是原尿 , C 液是尿液
(2)B 液中蛋白质较少的原因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3)C 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判断方法:
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 第二步: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确定为血浆; 四、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其次是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 无机盐 水),
再其次是肉类鸡蛋鱼(提供蛋白质 脂肪)
牛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钙)
最少是油脂类食品(提供脂肪,热量高);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和肺
1.呼吸道:鼻 咽 喉 气管 作 用:清洁、湿润、温暖气体
支气管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 二、呼吸过程:
例:望梅止渴、惊弓之鸟、谈虎色变、鹦鹉学舌、听铃声进教室
三、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图像信息
1.视觉: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神经→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视网膜:视觉感受器(把光的刺激转化为图像信息)
眼球结构图:
1 角膜 2 瞳孔
3 睫状体 4 脉络膜
5 视网膜 6 视神经
7 巩膜 8 晶状体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 这一过程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动力来自气体浓度差
气体扩散作用: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方向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3、氧气在体内最终的去处:参与细胞呼吸作用 三 、实际应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立克 1974 年发明的一套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 的急救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力及其作用
- 力的定义与单位
- 物体的平衡条件
-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的作用和应用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三、声与光
- 声的传播与性质
- 光的传播与性质
-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 光的反射、折射、色散
四、电流电压
-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率
- 电压的定义与计算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五、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 节能减排的方法与意义
- 环境污染与保护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六、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 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 地球的物理地理特征
- 地图的使用与图解技巧
七、物种和进化
- 物种的起源和形成
- 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
- 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
以上是期中七下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生物1.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细胞的特点包括细胞膜的半透性、细胞器的特殊功能和细胞的自我复制等。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受到光、温度、水分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二氧化碳和水中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4. 动物的呼吸:动物的呼吸包括皮肤呼吸和肺呼吸。

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也不同,例如鱼类有鳃呼吸,昆虫有气管呼吸等。

5. 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包括花部、授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等。

6.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基因的传递,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随着染色体的传递被遗传给子代。

变异是基因组中的不同基因在表现上的差异,是物种多样性的来源。

7. 生物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生物环境的保护包括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

物理1. 运动和力:力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保持原来状态的能力,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过程。

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和滑轮原理等。

2. 颗粒模型:颗粒模型是把物质看作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模型,颗粒之间有间隙,颗粒运动规律包括分子运动理论和布朗运动等。

3. 声音和光线: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光线是由电磁波组成的波动现象,它们有自己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4. 电和磁:电是由电荷的流动形成的现象,它有自己的电路和电磁场理论,磁是由磁性物质产生的现象,有磁场和磁感应等。

5.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内能与热能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包括传热、热力学和热能转化等。

6. 能量和功率: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变化所需要的潜能,功率是物体进行物理变化的速率,它们有自己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7. 气体压强和浮力: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面的撞击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撑托力,它们都有自己的压强定律和浮力定律。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2、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如下一些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3、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白色烟尘B、聚乙烯等塑料垃圾C、石灰窑的白色粉末D、白色建筑材料4、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如尿素[CO(NH2)2]既是高效化肥,又是常见的植物营养物之一,它属于----------------------------------( )A.磷肥B.氮肥C.钾肥D.复合肥料5、下列每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氯化钠、食盐、NaCl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C、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D、氯化钙、熟石灰、CaCO36、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B.糖溶于水能证明分子的一些性质C.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蛋”D.用水、白糖、柠檬、纯碱制汽水7、实验室在保存下列物质时,不需要密封的是----------------------------------( )A.固体烧碱B.浓硫酸C.氯化钠D.生石灰8、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只需加入适量稀硫酸就能除去的是------( ) A.NaCl(Na2CO3)B.Fe(Cu)C.Na2CO3(CaCO3)D.HCl(BaCl2)9、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或可行的是--------------------------------------()①湖州是鱼米之乡,湖州人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大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②铁能和稀硫酸、CuS04溶液、Cu(OH)2发生置换反应③碘液能鉴定淀粉的存在,而硫酸铜溶液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④用过量的CaCO3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时,最好使用的一种试剂是-------()A、盐酸B、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1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或区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B.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燃烧更旺的为氧气C.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的为铁粉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12、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体的常见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热觉感受器。

2。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

形成感觉的基本过程(必需条件):刺激→感受器(分布有感觉细胞、接收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神经(传递信息)→大脑(形成感觉)表述时注意区分:神经末梢(感受器)、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形成感觉的部位)4。

每种感受器只对特定会的刺激敏感,如热觉感受器只对温度刺激产生反应、而对疼痛刺激不兴奋.5。

皮肤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6.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1)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卖鱼的在鱼堆里呆久了就感觉不到鱼的腥味了)(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狗的嗅觉比羊要灵敏)(3)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小孩子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猫对老鼠的气味灵敏程度比狗更高)7.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8。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9。

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因为鼻腔分泌的黏液覆盖嗅觉细胞,使嗅觉感受器的灵敏度降低,导致吃东西时味觉的灵敏度降低、吃东西也没味道。

思考:小孩在嗅柠檬以后马上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柠檬混合味道)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一、(共20分)名词解释(每个名词2分)简单正交点阵、晶向族、无限固溶体、配位数、交滑移、大角度晶界、上坡(顺)扩散、形核功、回复、滑移系底心正交点阵、晶面族、有限固溶体、致密度、攀移、小角度晶界、下坡(逆)扩散、形核率、再结晶、孪生二、(共30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2、简述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区别。

3、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求出其所属的晶带轴。

4、计算面心立方晶体{111}晶面的面密度。

5、简述刃型位错线方向、柏氏矢量方向、位错运动方向及晶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6、简述刃型位错攀移的实质。

7、简述在外力的作用下,螺型位错的可能运动方式。

8、当碳原子和铁原子在相同温度的 -Fe中进行扩散时,为何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大于铁原子的扩散系数?9、简述单组元晶体材料凝固的一般过程。

10、如图,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 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相共晶反应和三相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50% A、10%B、40%C,写出图中I和P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1、计算体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2、简述决定组元形成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因素。

3、已知二晶向[u1v1w1]和[u2v2 w2],求出由此二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

·4、计算体心立方晶体{110}晶面的面密度。

5、简述螺型位错线方向、柏氏矢量方向、位错运动方向及晶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6、简述刃型位错滑移的实质。

7、简述在外力的作用下,刃型位错的可能运动方式。

8、当碳原子和铁原子在相同温度的a-Fe 中进行扩散时,为何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大于铁原子的扩散系数?9、简述纯金属凝固的基本条件。

10、如图,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相共晶反应和三相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A+B)%和(A+B+C)%的相对量。

七下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七下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成右图)结构功能结构功能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结构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描绘受精过程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描绘胚胎发育的过程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持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2、胎儿与母体实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3、怀孕40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称为分娩。

4、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描绘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

“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心理变化及卫生)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 *怎样健康的度过青春期?树立伟大的理想,展开正常的人际交往,做到自尊自爱等。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1.力和运动:串联法则,离析法则,平衡法则,引力和重力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声音的利用
3.光和光的传播:光的三要素,光的传播路径,光的反射和折射
4.光的照射: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白色光的颜色分解
5.电能的使用:电接线的规范,电能的传导和转化,电器的使用安全
6.电的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安全使用电一席电路的搭建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离和组成,物质的三个状态
3.酸和碱:酸和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4.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预防酸雨的方法
5.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其他知识点总结:
1.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步骤,测量和观察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
2.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伦理
3.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问题的解决,科学常识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内容,涵盖了力和运动、声音的传播、光和光的传播、电能的使用、电的简单电路以及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石油和煤的利用、酸和碱、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还包括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增加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1.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1.1科学思维特点(观察、归纳、假设、实验、推理)1.2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1.3科学研究过程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物质的分类3.生物多样性与进化3.1物种的多样性3.2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3.3进化过程与证据4.细胞与生物4.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2细胞的组成与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4.3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5.粒子运动与热学知识5.1粒子模型(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排列与运动)5.2温度与热量5.3热学性质(导热、热膨胀、热传递)6.声与光6.1声的产生与传播6.2光的产生与传播6.3光的反射与折射7.地球与地理知识7.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7.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7.3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8.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8.2物质的变化与守恒8.3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9.生物与环境9.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9.2生物的功能与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9.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科学技术与社会10.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0.2科学技术的应用(医学、农业、能源)10.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优秀6篇)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的优秀篇章:
篇章一:了解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倾斜与四季变化
赤道、南北极和地球经纬度
国际日期变更线
篇章二:认识地理要素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我国的大陆位置与周边国家
地理区位和区域划分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篇章三: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地幔和地核
板块构造理论
地震和火山的形成
篇章四:认识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地下水和水循环
水的净化与节约
篇章五:了解气候和气象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气象要素的观测
气象图和天气预报
篇章六: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势、高原和平原
山脉和江河
盆地、湖泊和河流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的优秀篇章。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纲要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纲要(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发源和发展1、 19 世纪有名的进化论的成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先人是丛林古猿。

2、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丛林古猿宽泛散布于非、亚、欧地域,特别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移过来的属于看法。

4、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露西少女。

5、促进丛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丛林大批消逝。

6、促进丛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因为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构造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渐渐变得灵便,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进过若干万年,先人类制造的工具愈来愈复杂,而且能够用火,大脑也愈来愈发达,在集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品,改良了身体的营养,有益于脑的发育,进而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复杂而精良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有促进了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样方法来解决困难。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差别是:运动方式不一样;制造工具的能力不一样;脑发育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由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等构成。

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由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等构成。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5、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迟缓的经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精子和卵细胞联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6、受精卵不停进行细胞分裂,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迟缓挪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子宫内膜。

这就是怀胎。

7、胚泡中的细胞连续分裂和分化,渐渐发育成胚胎,并与怀胎后 8 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体现人的形态。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时时刻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经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七年级下_科学(1,2章)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下_科学(1,2章)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7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一、(共20分)名词解释(每个名词2分)简单正交点阵、晶向族、无限固溶体、配位数、交滑移、大角度晶界、上坡(顺)扩散、形核功、回复、滑移系底心正交点阵、晶面族、有限固溶体、致密度、攀移、小角度晶界、下坡(逆)扩散、形核率、再结晶、孪生二、(共30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2、简述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区别。

3、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求出其所属的晶带轴。

4、计算面心立方晶体{111}晶面的面密度。

5、简述刃型位错线方向、柏氏矢量方向、位错运动方向及晶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6、简述刃型位错攀移的实质。

7、简述在外力的作用下,螺型位错的可能运动方式。

8、当碳原子和铁原子在相同温度的 -Fe中进行扩散时,为何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大于铁原子的扩散系数?9、简述单组元晶体材料凝固的一般过程。

10、如图,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 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相共晶反应和三相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50% A、10%B、40%C,写出图中I和P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1、计算体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2、简述决定组元形成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因素。

3、已知二晶向[u1v1w1]和[u2v2 w2],求出由此二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

·4、计算体心立方晶体{110}晶面的面密度。

5、简述螺型位错线方向、柏氏矢量方向、位错运动方向及晶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6、简述刃型位错滑移的实质。

7、简述在外力的作用下,刃型位错的可能运动方式。

8、当碳原子和铁原子在相同温度的a-Fe 中进行扩散时,为何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大于铁原子的扩散系数?9、简述纯金属凝固的基本条件。

10、如图,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相共晶反应和三相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A+B)%和(A+B+C)%的相对量。

复习提纲七下

复习提纲七下

第一章:人的由来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后,提出了它们有共同祖先。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一般认为,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主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4、事实——事情的实际情况或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客观存在的)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

(主观推测的)5、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6、男性生殖系统填图。

(书上9页)7、女性生殖系统填图。

(书上9页)8、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

9、受精发生在输卵管内,胚胎发育在子宫。

10、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11、一般来说,怀孕到40周(280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12、试管婴儿就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1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2)开始出现第二性征(3)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男孩子开始出现遗精现象,女孩子开始出现月经(4)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

14、第二性征是指显示两性差异的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身体的外形区别,如男孩的小胡子、喉结突起等,第二性征是由性激素引起的。

15、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全)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全)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全)人教版初中生物复提纲(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观察、调查、实验和资料分析等环节。

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包括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是落叶。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大约为20公里左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属于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于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属于合作关系。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荒漠中的骆驼、寒冷海域中的海豹、旗形树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沙地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例如,汞、钨、DDT等。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第一章,科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科学的特征 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

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

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

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 1 综合性与集成性 2 通用性与适用性 3 依存性和连锁性 4 先进性与经济性 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两者的区别 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

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完整版)七年级下地理复提纲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亚洲跨热带带、温带带、寒带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带。

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与环境有关。

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亚洲的中部多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最终不入海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的原因是因为那里距海洋远,降水少。

亚洲的地理之最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里海、贝加尔湖、死海、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西西伯得亚平原、长江、湄公河等。

第三节复杂的气候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东部和南部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影响亚洲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季风气候: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雨季和旱季交替,对农业生产有利也有不利影响。

3.农业生产:以稻米、橡胶、棕榈油、水果、咖啡等为主要农产品,其中稻米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

4.农业生产区域: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为主要农业生产国家。

三、矿产资源和工业1.矿产资源:东南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铁、煤、石油、天然气、金、银、铜等。

2.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

重工业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有一定的重工业基础。

3.工业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泰国的曼谷、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城市。

四、旅游业1.旅游资源: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海滩、岛屿、山区、古迹、文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科学复习提纲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

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16.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7.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8.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

——以镜面为对称。

19.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0.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P24)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U>2f f<V<2f 倒立实像缩小照相机U=2f V=2f 倒立实像等大 /f<U<2f V>2f 倒立实像放大幻灯机、投影机U=f 无无无无 /U<f / 正立虚象放大放大镜22.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3。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23.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4.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25.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6.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27.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28.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29.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0.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1.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32.V=S/ t S=V t t =S/V33.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34.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3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36.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3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

(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38.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 m g m= G / g g = G / m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39.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40.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剂4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2.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43.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知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第三章44.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5.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46.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47.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48.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49.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50.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51.青春期特点:①出现第二性征②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③内脏功能日渐健全52.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3.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54.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假胎生(卵胎生)。

55.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56.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

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57.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按子叶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58.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59.花的结构(P108)——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60.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61.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62.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

周期:约24小时(1天)。

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

周期:约365.2422天(1年)。

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63.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64.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东早西晚)65.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66.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6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地球公转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68.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春分(3月21日):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23.50N,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N以北地区)极昼秋分(9月23日):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23.50S,昼长夜短(黑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69.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热量最少北温带:(23.50N—66.50N)热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热量最多南温带:(23.50S—66.50S)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热量最少70.历法: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公历(年、月、日、星期):400年中插入97个闰年(366天,多2月29日)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