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2供参习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九年级下全册古文练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全册文言文共7篇)
九年级下古文检测题【最新部编版分篇带答案】教材目录: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陈涉世家/司马迁23.出师表/诸葛亮9.《鱼我所欲也》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苟得】②【恶】③【患】④【辟】⑤【如使】⑥【何不用也】⑦【非独】⑧【是心】⑨【丧】⑩【呼尔而与之】尔,⑪【蹴】⑫【不屑】⑬【万钟】。
钟,⑭【辩】⑮【何加】⑯【奉】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⑱【乡为身死而不受】乡,⑲【已】⑳【本心】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并解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②、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③、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并解释。
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④、解释下列句中“得”的用法,并解释。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并解释。
呼尔.而与之:与尔.同销万古愁:⑥、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⑧、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题答案
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题答案第一篇: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题答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题答案1、(1)jiàn(2)yì(3)cù(4)quán(5)chèn(6)zhì(7)wěi(8)qīn2、(1)参与(2)赐福(3)偏爱(4)使……听到(5)丧失(6)常常(7)阻塞(8)草木(9)时刻3、(1)“徧”通“遍”,遍及(2)“拂”通“弼”,辅佐(3)“衡”通“横”,梗塞(4)“惠”通“慧”,聪明(5)“乡”通“向”,一向原先4、(1)祭祀用的猪、羊等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2)可以凭借能够(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道德品质低劣(4)感动,激动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5、(1)《左传》编年体(2)《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干完(3)《战国策》国别体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5)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史之乱(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示例: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刻舟求剑7、(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
(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8、舍生而取义,此义是义乎?9、示例:人口急剧膨胀的忧患意识,资源枯竭的忧患意识,环境恶化的忧患意识10、答案语言一定要委婉,要理解妈妈为你好的良苦用心。
示例:妈妈:我理解们的心情,知道你这都是为了我好。
可是你也知道,劳逸结合,更能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也应该替你分担些家务了。
11、战国孔孟12、(1)好处(2)停止(3)践踏(4)丢掉、遗失13、(1)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有舍弃鱼选取熊掌。
(2)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窃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注】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赵为一,天下服矣________②赵王以为然而遣之________③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________④臣窃为王患之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臣之使秦年且九十B.无妨于赵之伐燕也属予作文以记之C.国小而地无所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臣窃为王患之乡为身死而不受(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的方式,有何不同?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部编版九年级下文言文检测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文言文检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书信)B.山川之美(景色)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道)D.实是欲界之仙都(三界)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哉B.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 ①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者②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言山之高,水之净,用笔纵横,开合排宕。
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感叹,认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之美。
C. “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用议论表达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
D.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一句照应上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引出下文“实是欲界之仙都”,由议论而转入写景。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译:夕阳将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美景。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译:大概我求学时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D.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5、下列对文章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从视角的角度写景,“入”字写出高峰的耸入,“见”字写出身临清流而能看到清流的感受,生动形象。
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 “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总领下文,“欲界”即人间,“仙都”即神仙所居之地,这一句点明本文主旨。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一、古诗词积累:(10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2、报君黄金台上意, 。
3、,灵旗空际瞧。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对影成三人。
6、,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7、角声满天秋色里, 。
8、寡助之至, 。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
(22分)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4分)①请说.之( ) ②不可谓知类.( .)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①宋何罪之有?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就是什么内容。
(3 分)我的理解: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我的概括: 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与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就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及答案(全册文言文共6篇)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及答案教材目录: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9.《鱼我所欲也》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一、重点注释默写:①【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②【恶】讨厌,憎恨。
③【患】祸患,灾难。
④【辟】同“避”,躲避。
⑤【如使】假如,假使。
⑥【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⑦【非独】不仅,不只是。
⑧【是心】这种心。
⑨【丧】丧失。
⑩【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⑪【蹴】踩踏。
⑫【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⑬【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⑭【辩】同“辨”,辨别。
⑮【何加】有什么益处。
⑯【奉】侍奉。
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⑱【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同“向”,先前、从前。
⑲【已】停止,放弃。
⑳【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翻译: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提分卷及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8·唐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________________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希望,盼望 (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沾染 (3)尔年.尚幼年:年龄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2分)A .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C .可以.处乐何以.战(《曹刿论战》) D .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家风”指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廖燕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安恬(tián) 追溯(shuò) 意兴阑珊(lán)B、魁梧(wǔ)热忱(chén)锲而不舍(qiè)C、绮丽(qǐ) 娴熟(xián) 白驹过隙(xì),D、犀利(xī) 聆听(líng) 通幽曲径(q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详颀长叹为观止B、故执和煦家喻户晓C、墨守和偕得天独厚D、涉足晦涩中流抵柱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7年春节晚会伴随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声销声匿迹了。
B、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在荒山野岭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4、仿照示例,运用古诗词名句,再写一句话。
(不能与5题的内容重复)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5、名著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阅读名著,加强思考,便是一种提高自己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阅读名著,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
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滨孙飘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爱的教育》《家》《水浒》《草房子》《尘埃落定》所选的名著:请从你所选出的名著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概括这个人的一个故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这一人物作简要点评。
(1)人物姓名及故事:(2)对人物的点评: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安.知鱼之乐搜于国.三日三夜杂然相许.此为何若..人然.胡不已乎年且.九十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C.有下人之色.天山共色.D.一.国尽争鱼而献之惟长堤一.痕【解析】A项,舍弃/屋舍;B项,也;C项,脸色/颜色;D项,全/数词。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2分)A.甲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甲文中,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
(1)蹴尔而与之蹴:(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以待饿者食.之食:(4)右执.饮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甲)文作者的观点。
(不得超出20字)4.用(甲)文中的句子慨括(乙)文,并把它摘录在下面。
5.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侧重_______,乙)文侧重_______。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何以战(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妻妾之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一、公输【中考试题】(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公输》)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答:(2)虽杀臣,不能绝也。
答: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
(22分)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4分)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①宋何罪之有?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3 分)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我的概括: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初三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业测试卷
初三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业测试卷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5. 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译文:________________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 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7. 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A. 公与之乘B. 公将鼓之C. 公将驰之D. 登轼而望之8.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
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班级姓名座号题一二总分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得分一、古诗词积累:(10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灵旗空际看。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对影成三人。
6、,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7、角声满天秋色里,。
8、寡助之至,。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
(22分)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4分)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①宋何罪之有?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3 分)我的理解: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我的概括: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6、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8、翻译下列句子。
(3分)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9、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6分) 10、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三)、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zhì,猪。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③曾子之妻之.市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1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1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分1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四)、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5—14题。
(2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16、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6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6分)(五)、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0—22题。
(15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太宗罢朝①太宗曾罢朝,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选自《隋唐嘉话》)[注释]①罢朝:停止了早朝②会:必然,一定③田舍汉:庄稼汉④文德后:文德皇后⑤忤:触犯⑥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4分)①皆以美于.徐公()②皇后何为若是()③王之蔽甚矣()④时时而间进()21.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
(6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2.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5分)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欣赏谁及理由:(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3--25题(7分)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 (2)悔不穷问穷: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25.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七)、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3--25题(8分)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2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7、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2分)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3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8、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参考答案一、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2、提携玉龙为君死3、毅魄归来日4、云横秦岭家何在5、举杯邀明月6、蒹葭苍苍所谓伊人7、塞上胭脂凝夜紫 8、亲戚畔之二、(一),1.①解释;②事理;③方圆;④类别。
2. ①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3. 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