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兼谈对本课教材的处理)
本课学习的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许多经验、教训均在本课中有所展现,为以后开创中国特色之路提供了正反两面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节课意义重大。
如果能将本课吃透,宏观上对于理解整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选择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乃至建设和谐社会等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样一来,无疑本课承载的任务量就会加大。
而不讲透这些问题,只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又很难让人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还必须深入全面的讲透这些问题,而要想在一个课时内将这些全面吃透,几乎不可能,因此,我本着宁可慢些,也要透些的原则,将本节课的内容切割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一五计划的相关问题,在这一课时主要谈成就,略谈教训;第二课时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到文革的历史,主要谈失误的原因,兼谈失误表现与成就。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根据教材处理、新课标要求和2011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我提出学习目标是:
1、知识目标:能描述建国初经济形势;能说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以及主要内容;能说出八大内容;知道八大二次会议路线和大跃进的表现;
2、能力目标:能分析造成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的原因;能通过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归纳重工业优先战略的原因;能在老师引导下剖析和评价重工业优先战略。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所讲述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00年,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计划的黄金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曲折。
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变,经济建设体制的改革,这都是本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掌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了解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者现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历程。
第二步:阅读教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本节课的教材,着重掌握以下知识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第三步:课堂探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前后中国经济的变化;•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总结归纳老师可以梳理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掌握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了解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在教学中,我把小组讨论等活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换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了解不深,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方法和特点也理解不透彻。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会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设置更具针对性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2. 了解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3. 掌握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明星黄渤的事迹为引子,引出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黄渤是一个著名的中国演员,他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这个例子可以引出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困难的过程。
2. 讲解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1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
可以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快速发展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方面进行说明。
同时,讲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让学生了解经济建设发展中的挫折和困难。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每个小组讨论完后,可以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
4. 分析案例(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的经济建设发展案例,并分析其中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如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现实。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强调经济建设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能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2. 小组讨论和分析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讲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讲稿(为实习老师准备)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我:“大家好,我是新来的实习老师,我姓王,今天来和大家一起上这节历史课,希望我们能相互配合,完成今天的课堂任务。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确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因素影响下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曲折发展,于1949年左右萎缩。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中国的经济建设又将何去何从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来一起看一下1949年~1976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6~1966年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失误,和1966年~1976年文革造成的国民经济的劫难。
”“好的,下面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来阅读整篇课文,把重点部分标划一下。
”板书: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三分钟之后:“好的,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板书:(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这则材料”材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严峻的经济形势。
“请同学们结合这则材料以及课本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建国时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我找个同学来回答一下,有没有同学主动回答?”若有:“很好,你来说一下”同学:“···。
”我:“很好,请坐”。
若没有:“那我随便点一位同学来回答了,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
高一历史说课稿之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一历史说课稿之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说课稿之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第一,说教材,也就是教材分析
第二,说教法,也就是教法分析
第三,说学法,也就是学法指导
第四,说教学程序,也就是教学过程
第五,说特色,也就是我这次说课的特点所在
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说教材。
在说教材这部分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三个部分进行梳理。
一、说教材
(一)、说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优教教案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设计本单元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本单元内容以1 9 7 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
前一阶段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这一阶段,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阶段,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过程,难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从新中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约30年时间内,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
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阐释了1949~1956年我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方面内容;第二目“探索与失误”阐释了1956~196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的十年全面建设过程,这期间既有八大的成功探索,也有因“左,倾错误而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则主要介绍了“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情况,这其中既有大幅度的下降也有短时间的恢复和回升。
总体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是在成功和失误中曲折发展。
在教学时,教师应联系实际社会生活分析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社会、研究历史的兴趣。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20世纪50--- 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理论性,跨度长、难度大。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 11 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发展和曲折。
从“一五”计划的实施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国民经济的调整,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遭遇了严重挫折。
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延伸和补充,也为后面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新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经济建设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然而,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和遭遇挫折的教训。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及原因。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发展和曲折说课稿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发展和曲折说课稿高一历史经济建设发展和曲折说课稿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来到我们这里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能力测评考试,接受各位评委老师的测评与指导,请各位多多关照。
我说课的题目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本次说课,我将分五个部分向大家介绍,它们分别是:第一,说教材,也就是教材分析第二,说教法,也就是教法分析第三,说学法,也就是学法指导第四,说教学程序,也就是教学过程第五,说特色,也就是我这次说课的特点所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说教材。
在说教材这部分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三个部分进行梳理。
一、说教材(一)、说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开篇章是本册书的第11课内容。
本课主要从三个历史时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即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xxx时期。
因此,本节课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篇章,为后来我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本课内容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重点和难点在了解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所作的要求即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所以,我把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所以,我把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教学设计10: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重点难点】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及人民公社。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A.表现: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B.成因: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搜刮。
第三,由于多年战争的破坏。
(2)国民经济的恢复:A.措施: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如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等。
B.完成: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作用: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存在的现状: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一五”计划建设(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原因:a.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b.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教案(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展示资料数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原因;(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啊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由于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一政治对本课内容已作了初步阐述,这些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了解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0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板书)本课的课型是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板书)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1课内容。
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它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又为以后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依据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板书)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实践,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拓展材料,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难点为:纵观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重难点(板书)那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呐,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板书)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列表归纳(史料分析法、集体讨论法等)等,从而提高历史课堂质量,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学法的指导上,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我还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以增大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板书)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达成,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剪辑视频,通过直观的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入下一环节,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 11 课。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课承接上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建设所经历的发展和曲折。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背景、成就以及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从而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经济建设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于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掌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2)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总结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ppt(说课)
析学情 说教材 看高考 谈教法 话学法
述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三文科班的学生, 在经过高中两年系统的学习之后,学生具 备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但是,尚缺 乏准确、完整表述历史事件并揭示历史事 件本质和规律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一 轮复习中既要全面梳理教材知识,同时还 要加强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的培养。
学 法
2、充分运用现有的高考试卷,在课堂和课后通过充 分的真题训练,让学生提高应对高考的实战能力。 3、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将复习获得 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较复杂的跨单元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的建 设的得失经验与教训做一个比较。
话学法
述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析学情 说教材 看高考 谈教法
(导入)默写本课知识结构(3-4分钟)→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2-14分钟)→探索 与失误(20分钟)→国民经济的劫难(5 分钟)→小结(2分钟)→布置作业(1分 钟)
话学法
述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探索与失误 国民经济的劫难
教学环节
小结全文
布置作业
导入新课
析学情 说教材 看高考 谈教法
让学生在3-4分钟内,快速在知识结构 本上勾勒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话学法
述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据图分析各时期工农业生产 变化的原因及历史这一时期历史发展阶 段。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一)1949-1956年:过渡时期 (二)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说课稿)湖南华容一中严芳红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重新确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过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活动”,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因此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学习,重点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探求、合作、交流、质疑,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简析(一)教材地位与内容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上单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又为下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提供经验教训。
本节涵盖三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的探索。
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二)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1)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三个时期经济概况(2)理解探索中出现的八大二次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并能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其错误实质。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精讲精析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等重难点的理解与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高考动向:1、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八大、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2、难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高考动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环保意识、科学发展观三、说教法1、学案导学、问题教学法: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学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巩固提升环节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教学以解决学案上的问题为主线。
2、创设情景、案例分析法:3、互动合作、探究讨论法:4、层层引导、精讲精析法四、说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开门见山,引导学生看教材三个子目标题,从整体上掌握本课知识结构。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特色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合一”特色教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那时,除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
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名称产量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钢15.8万吨减少80%煤3243万吨减少48%粮食11318万吨减少25%棉花44.4万吨减少48%材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什么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状况:纵向看,大幅度下降,全面崩溃;横向看,与周边国家差距较大。
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家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破坏。
阅读材料: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产量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1.639亿吨49% 9.3%棉130.4万吨193% 53% 本材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什么状况?建国初三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过渡:“一五”计划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阅读下段,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成就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问: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这要做?答: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现实原因帝国主义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力量。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我的说课分为七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题目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而其发展历程共有的四个阶段: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本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就占了三个阶段,可见本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通过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内容又是下一节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背景,因此,本节课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本课的课标要求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及文革中的国民经济状况等史实。
使学生宏观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和比较历史现象异同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拓展材料,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难点:三大改造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提前准备好ppt,并设置了几个问题,带动学生思考,以学生思考代替直接灌输,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2.教师引导法:针对学生在室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在预习本课内容时,自主完成学道上的题目,并对存在疑问的题目进行簇内讨论、共同探究。
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题目: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041201042 朱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以及在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以及人民公社化对生产力的阻碍;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图片,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总结能力。
2.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此外教师还贯穿讲述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重大努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建国初期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经济上能和政治上一样取得优秀成绩。
2.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3.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1.“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教学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四、教学提纲一、过渡时期(1949-1956)(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二)一五计划(1953-1957)(三)三大改造(1953-1956)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一)中共八大(1956)(二)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三)八字方针经济好转(1962-1966)三、文革时期(经济遭到全面破坏)(1966-1976)(一)周恩来(二)邓小平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PPT1]教师: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经历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然后自然经济解体,接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最后陷入绝境,新中国就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建立起来了,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说课稿)湖南华容一中严芳红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重新确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过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活动”,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因此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学习,重点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探求、合作、交流、质疑,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简析(一)教材地位与内容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上单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又为下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提供经验教训。
本节涵盖三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的探索。
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二)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1)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三个时期经济概况(2)理解探索中出现的八大二次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并能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其错误实质。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精讲精析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等重难点的理解与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高考动向:1、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八大、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2、难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高考动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环保意识、科学发展观三、说教法1、学案导学、问题教学法: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学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巩固提升环节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教学以解决学案上的问题为主线。
2、创设情景、案例分析法:3、互动合作、探究讨论法:4、层层引导、精讲精析法四、说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开门见山,引导学生看教材三个子目标题,从整体上掌握本课知识结构。
(二)教学过程总体上,本节课的教学按子目顺序进行,每一子目的学习由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部分组成,由基础梳理到重难点突破,由浅入深。
具体如下:1、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自主学习、基础梳理结合教材及下列图片回答:图1我国制造的第 图2长春一汽生产的 图3 农民申请加入图4上海工商界加一批喷气式飞机 首批解放牌汽车 生产合作社 入工商业合营(1)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图1、2反映“一五”计划哪方面的内容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3、4又反映“一五”计划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上所述,“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答案后,教师以一系列问题进行引导:①什么是“合作社”、“公私合营”(1949-1976年)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56-1966年)探索和失误 (1966-197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49-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②通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③这是属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的内容④三大改造使生产关系怎么变化的⑤当时我国在生产力领域的重大举措是什么⑥为什么要将私有改造成公有通过第①题引导学生了解陌生的历史概念,通过②③④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通过⑤⑥题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
这样通过层层设问精讲精析,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突破重点三大改造。
(2)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以下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民国初年民族图2:“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分布示意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课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并展示答案,教师针对其讨论给以针对性的引导和精讲精析。
(3)梳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背景:(政治、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内容:(一化三改)“一五计划”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特点: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并举2、知识点二:探索与失误(1)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为什么说它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由学生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适当引导。
(2)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
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材料二: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
在一些地方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
把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单位,统一指挥调动。
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运动所犯的错误,我们怎样看待这场运动(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一场运动其主要弊端是什么(3)这两次运动是在什么路线指导下出现的带来了什么后果中共中央是如何应对局面的学生在课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探究展示。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两个难点,教师通过层层设问、步步递进,引导学生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来突破难点。
关于大跃进:以如下问题进行引导:①大跃进涉及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②这种发展生产力的速度恰当吗③大跃进错在哪里④大炼钢铁,这是强调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势必会造成什么结果⑤农业荒废的结果⑥炼钢时伐木毁林,炼出许多废铁,造成什么危害通过①②③题引导学生理解大跃进的错误实质。
通过④⑤⑥题引导学生分析大跃进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针对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个难点,我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①根据材料,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哪些方面内容②这些属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③人民公社时期的这种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相比是超前了还是滞后了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实质是什么⑤它会导致什么后果⑥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通过①题引导学生找出人民公社错误的表现,通过②③④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公社错误实质,通过⑤⑥引导学生分析危害,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并为下节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作铺垫。
(3)梳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八大成功八字方针探索与失误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3、知识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本子目不是重点,因此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自主学习、基础梳理结合教材,说出下列4幅图中,哪一幅最能准确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陈述你的理由。
图1 图2 图3 图4①“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② 1973年和1975年经济状况及成因。
(2)梳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破坏国民经济的劫难复苏与回升4、知识小结:学完三个子目后,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理清线索,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956年—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有哪些成功探索和失误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及其教训是什么”由于有每个子目的结构梳理作基础,第一问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第二问由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多,引导分时期把握各阶段的时代特征,构建知识之树。
(四)巩固提升本节课教材内涵与外延相当丰富,可与教材内容前后纵向联系,而课堂时间有限,通过“巩固提高”落实到位。
我按基础知识和重难点梯度精选了六道选择题和一道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观的材料题。
巩固提高: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原因有①多年战争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④物资奇缺,物价飞涨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 、①②③ D 、①②④2、(2010年上海历史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 、推行了土地改革B 、组织了人民公社C 、实施了“一五”计划D 、发动了“大跃进”3、(2009年江苏卷)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 、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 、富有地域特色C 、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1956-1966年) 建设的探索和失误 (1966-197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国民经济 成功与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 破坏 复苏、回升“一五”计(1949-1976年)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4、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稳定社会秩序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抵制“批林批孔”运动D、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5、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B、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D、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6、(2010年天津卷)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D、开展大跃进运动7、根据右图所描绘的儿童眼中的社会,回答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3)这两幅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观有什么不同五、说优化反思(一)本课特色1、采取学案导学、互动合作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础,课堂互动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教师重在引导和精讲精析,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最大限度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将情感教育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3、重基础梳理和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归纳水到渠成。
(二)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学案导学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我校还刚刚起步。
有两个问题一直是我深深思考尚未解决的问题,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点和帮助:1、如何在学案式教学中真正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合作探讨,避免后进生越来越边缘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