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追

合集下载

甘肃民俗简介

甘肃民俗简介

甘肃民俗简介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包括回、藏、东乡、保安、裕固、土、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

多民族的交流、融合,极大地丰富了甘肃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

以下是一些甘肃的民俗简介:节庆习俗:甘肃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除了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和端午节等汉族传统节日外,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例如,回族的古尔邦节和开斋节,藏族的正月法会、正月十五晒佛节、藏历年、七月法会、五月采花节和香浪节,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会”、叼羊和“姑娘追”,土族的“纳顿”节和“二月二”跳神会等。

此外,甘南的香巴拉艺术节、庆阳香包艺术节、肃南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现代节庆活动也正在蓬勃发展。

饮食文化:甘肃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

兰州牛肉面是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声名远扬。

以手抓羊肉为代表的清真风味食品,独特可口。

藏族风味的糌粑、酸奶、奶茶、蕨麻米饭等也值得品尝。

此外,甘肃还有各种地方小吃,独具特色。

民族歌舞:甘肃的民族歌舞多姿多彩,社火歌舞是广泛流传于甘肃民间的一种艺术。

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滚鼓子”、张掖的顶腕舞、陇东的秧歌、天水一带的扇鼓舞和腊花等,都颇具盛名。

此外,莲花山花儿、二郎山花儿、河湟花儿、裕固族民歌等也是甘肃民族歌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艺:甘肃的民间工艺品也久负盛名,如兰州微雕葫芦、平凉纸织画、庆阳牛皮影、香包、剪纸、刺绣,保安腰刀,天水雕漆漆器,酒泉夜光杯,卓尼洮砚,武威“铜奔马”等。

此外,甘肃在春节期间会有挂灯笼、贴春联、举办丰盛的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等年俗活动。

元宵节时,甘肃的花灯盛宴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民俗色彩。

而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拜月,一家人团圆共享月饼,并有踏月这一独特习俗。

总的来说,甘肃的民俗丰富多彩,既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又展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甘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1.白天鹅的故事(哈萨克的来历)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首领,深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后来,因战争失利,部众四散,他身负重伤,单独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行走。

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戈壁滩上犹如火炉一般。

重伤和饥渴,使他生命垂危倒在戈壁滩上。

突然,天上飞来一只白色雌天鹅。

它给卡勒恰哈德尔几滴口涎,然后把他带到湖边。

卡勒恰哈德尔喝了水,伤病好像完全消失。

顷刻间,这只白色雌天鹅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于是两人结为夫妇。

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即“白天鹅”。

后来,哈萨克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名别克阿尔斯,次子名阿克阿尔斯,三子名江阿尔斯。

他们的后裔分别为哈萨克族的大、中、小玉兹(玉兹,当于地域性的部落联盟);由于三个玉兹都是“哈萨克”的后裔,所以大、中、小玉兹的人们便以“哈萨克”为自己的民族名称。

2.“姑娘追”的起源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

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

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

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

”于是比赛开始了。

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

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

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

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基)考试题+答案

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基)考试题+答案

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基)考试题+答案1、吉林省的公路以长春为中心呈辐射状网络,通向省内外。

()A、正确B、错误答案:A2、晋菜以酸甜为主、咸香为辅。

()A、正确B、错误答案:B3、“姑娘追”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A、正确B、错误答案:A4、黄河四川段干流河道长174公里,主要支流有黑河和白河。

()A、正确B、错误答案:A5、苏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

()A、正确B、错误答案:A6、《华阳国志》《后汉书》记载的“竹王传说”,是夜郎文化的生动反映。

()A、正确B、错误答案:A7、西泠印社是国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A、正确B、错误答案:A8、1856年法国借口“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广西军民在抗法侵略的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A、正确9、甘肃是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束地,还是中国西部最早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地,也是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

()A、正确B、错误答案:A10、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厚重绵长。

100多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是迄今已知最早在陕西生活的古人类。

()A、正确B、错误答案:A11、回族群众民间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是回族举行日常五时拜、主麻聚礼和节日中会礼的地方。

()A、正确B、错误答案:A12、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为粤海铁路。

()A、正确B、错误答案:A13、被誉为“千水之省”的省份是云南省。

()A、正确B、错误答案:B14、长期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

( (A、正确B、错误答案:A15、浅水湾号称“天下第一湾”,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

()A、正确B、错误答案:A16、新疆是世界唯一四大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古代中国文化)的交会地。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下:
1、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以肉食为主,尤其偏爱羊肉、牛肉和马肉,常见的烹饪方式包括炖肉和火锅,他们的饮食文化中,火锅的清香、丰富的配料和营养价值非常重要。

2、舞蹈文化。

哈萨克族舞蹈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黑走马”和“鹰舞”,这些舞蹈反映了哈萨克族对马和鹰的崇拜,以及他们游牧生活的特点。

3、服饰文化。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以实用和保暖为主要特点,通常包括三角帽、长袍、高筒靴等,男子一般穿深色长袍和裤子,而女子则穿着华丽刺绣的裙子和头巾。

4、婚俗文化。

哈萨克族的婚姻习俗中,终身婚姻是主流,离婚的情况非常少见,女方在嫁妆中还会收到彩礼,此外,哈萨克族还有独特的婚礼仪式,如“姑娘追”和“叼羊”。

5、节日文化。

哈萨克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和娱乐的场合,也是传承和展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时刻。

天山牧歌的四个组诗

天山牧歌的四个组诗

天山牧歌的四个组诗《天山牧歌的四个组诗》一、原文1. 《姑娘追》哈萨克牧民骑着马像一阵风,骏马奔腾扬起一片尘沙。

小伙子在前面疾驰,漂亮的姑娘在后面紧追。

小伙子故意逗趣,鞭梢轻拂姑娘的坐骑。

姑娘恼了,红了脸,像燃烧的晚霞一样美。

她夹紧马腹,挥动马鞭,骏马如箭一般冲向小伙。

可到了跟前,却只是虚晃一下,笑声在草原上荡开了花。

2. 《夜牧》月亮爬上了天山雪峰,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松林。

牧人驱赶着羊群走向夜牧场,羊群像流动的白云。

牧羊犬在前面奔跑带路,不时回头看看主人的动静。

牧人哼着古老的歌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夜风中夹杂着牧草的清香,和着羊儿的咩咩声。

在这片宁静的草原之夜,牧人的梦如同天上星辰。

3. 《牧马人之歌》牧马人站在马群中,像一个威武的将军。

他的骏马高大又矫健,马的鬃毛随风飘动。

清晨他带领马群去吃草,口哨声响彻草原。

那是他与马群独特的交流,马群似懂他的心声。

夕阳下他驱赶马群归来,马背上驮着收获的干草。

他的身影在余晖中拉长,他是草原的骄傲儿郎。

4. 《舞会结束以后》舞会在欢快的旋律里结束,年轻人的心却还在跳动。

小伙子护送姑娘回家,月光下小路静谧又神秘。

姑娘的裙摆随风摇曳,小伙子的心儿蹦蹦乱跳。

他们谈论着舞会上的欢笑,心中的情愫开始悄悄生长。

走到姑娘家门口,小伙子有些羞涩的告别。

姑娘含情脉脉地一笑,那笑容能融化天山的冰雪。

二、衍生注释1. 在《姑娘追》中,“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活动中,一对对青年男女骑马并辔同往指定地点,途中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玩笑,姑娘只能默默忍受。

但到了指定地点返回时,姑娘则有权用马鞭追打小伙子,小伙子只能躲避不能还手。

这里描绘出活动中的具体场景和青年男女间充满情趣的互动。

2. 《夜牧》里的“夜牧场”,是牧民们晚上会将牛羊赶到的专门放牧的地方。

夜晚的天山牧场有着独特的宁静与美妙。

3. 《牧马人之歌》中,牧马人的“口哨声”是他与马群沟通的重要方式,显示出牧马人与马群之间长期相伴形成的默契。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新疆姑娘追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新疆姑娘追

活动名称:姑娘追
活动目标:1.让幼儿自己尝试单腿连续跳的动作。

2.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掌握平衡的能力。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音乐《黑走马》小鞭子自己制作若干场地10米“小草”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黑走马》
二、出示马鞭子
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小鞭子”
三、交代游戏玩法:
1.一男一女两人一组,活动开始时,让幼儿模仿骑马动作,
男孩要单脚跳,一手向前另一手向后拍打马的动作。


孩子一手向前另一手举高,并挥舞手里的小马鞭。

2.每组幼儿要按照自己组的跑道进行追赶.弧线为起点,中
间可以换脚,直线时必须单脚返回原点。

中途追到时,
两幼儿相互拥抱,一起骑马返回原点。

3.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可以换腿。

4.根幼儿兴趣来决定游戏的次数。

四、结束部分。

1、点评游戏活动,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2、进行身体放松活动,念儿歌回教室。

“姑娘追”

“姑娘追”

哈萨克”一词,译意是“白天鹅”。

在一只白色的雌天用口涎给勇士解渴、疗白天鹅变成了一个并和勇士结为夫妻,生白天鹅)。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哈萨克人非常喜而在所有马上运动中,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二、“姑娘追”,追上狠狠地“打”!“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做“克孜库瓦尔”。

克孜,即姑娘;库瓦尔,是追的意思。

由于语法区别,哈语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如按汉语的说法,就是“追姑娘”。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马背上的娱乐游戏,也是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富有青年男女纯真而又浪漫的情趣。

那寓柔情于粗犷中的谈情说爱的方式,像醇酒似的,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

“姑娘追”,是一个美丽诱人的词;看“姑娘追”,是一件情趣盎然的事。

对于新疆哈萨克族的“姑娘追”,我是久闻其名,最近有幸来到天山、阿尔泰山中的牧区草原采风,感受到了“姑娘追”的热烈场面。

一片平坦宽阔的草原上,聚集着走马天山脚下我疑惑地问哈萨克族朋友:怎么谈情说爱靠“打”,爱也打,不爱也打,这是为什么?朋友告诉我,哈萨克族是个剽悍勇武的游牧民族,在他们心目中,打就是爱,追就是情,又追又打就是爱情。

姑娘手中高高举起的鞭子,其实是“有情物”。

这个打,有爱慕的打、深情的打、热恋的打,也有劝诫的打、警告的打、惩罚的打。

万千情感,尽在不言的一“打”之中。

姑娘以打传递爱情,小伙子从挨打中品味爱情。

真是情趣盎然,别开生面!“姑娘追”不仅是传统的民族运动,同时又是小伙子找对象的好机会。

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

如今,“姑娘追”已不仅仅是未婚青年男女的活动,更多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体育娱乐成分,已婚青年和成年人都可以参加。

其他民族的客人遇到机会,也可以一显身手,不过,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骑术,同时还要同姑娘讲好,到时候一定要鞭下留情。

中华大家庭_第五课

中华大家庭_第五课

十月年
•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 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 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 (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 宴,叫作“姿八奇”。 • 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 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 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祭过龙树、 寨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后,街心酒宴开始。各家把最好、 最拿手的菜端上桌进行比赛,看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做得丰盛。 先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入席,然后大家坐在桌子两边向老人敬酒, 接着互相敬,庆丰收,祝全寨平安、来年风调雨顺,大家同心 同德再夺丰收。酒足饭饱后,年过半百的妇女拿起宴席上的碗 跳起碗舞,姑娘们砍下棕叶跳起棕扇舞,直到太阳落山。宴火 点燃时,男人们敲起芒鼓,跳起神秘的芒鼓舞,人们尽情地跳, 尽情地唱,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平静下来。节日里阖家团聚,还 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 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 收的喜悦。
礼仪
• • 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这是因为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 外出时,凡有毡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 宿之处,行人就可免受饥寒之苦。哈萨克人对待 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 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而且,哈萨克人认为, 宰羊待客是光荣体面的事情,也是应尽的义务。 客人临走时,如属贵客,主人就要问贵客:“毡 房内是否有你需要的东西?”如果客人看中了某 件东西就要奉送。如没有,就按一般惯例给贵客 送礼。经济条件好的,送元宝、马、骆驼、猎枪 和鹰,次者送皮大农、袷袢及狐皮、狼皮等珍贵 的兽皮衣服。

新疆八大怪

新疆八大怪

新疆八大怪,好吃又奇怪神秘湖里出妖怪喀什巴旦木男人爱把花帽戴吐鲁番葡萄干骆驼比车跑的快库车杏脯春夏秋冬一天来天山野酸梅鞭子底下谈恋爱哈密瓜干风吹石头砸脑袋和田无花果条条井水连起来阿克苏鹰嘴豆鬼哭狼嚎谁作怪罗布泊的罗布麻茶八大怪:1 神秘湖里出妖怪:是指神秘的喀纳斯湖区流传有湖怪出没。

2 男人爱把花帽戴:在新疆,维吾尔族男人喜欢戴一顶象征和平、期望、生命的绣花帽。

3 骆驼比车跑的快:在新疆的沙漠,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骆驼沙漠里最好的交通工具。

4 春夏秋冬一天来:四季分明的新疆,昼夜温差大。

“早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这个意思。

5 鞭子底下谈恋爱:“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人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是青年男女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特别方式。

6 风吹石头砸脑袋:地处风口的小草湖30里风区,最大风力可达12级。

还记得前几年风把火车吹翻的事吗?7 条条井水连起来:坎儿井是二千年前汉代根据新疆的地理条件,发明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非常宏伟。

其血泪史不亚于长城!8 鬼哭狼嚎谁作怪:每到夜幕降临时,克拉玛依东北110公里处,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怪异、凄厉的声音很吓人,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

好吃又奇怪:【喀什巴旦木】巴旦木是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属于第三纪子遗植物,被誉为[活化石]。

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居各经济林果前列。

目前除在哈萨克斯坦和美国有少量分布以外,大面积野生巴旦木主要集中在中国新疆。

因为巴旦木喜高温和日照长,特别适宜在新疆南疆栽培,巴旦木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等重量牛肉的六倍,并能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病等疾病。

【葡萄干】选用新疆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经本地特有凉房自然风干,产品色泽纯正,风味独特,不含任何添加剂和色素,并含有丰富的天然果糖、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铁、钾、钙、磷、镁等营养成份,素有"珍珠"美称。

其含糖量高达20%-24%,居世界之冠。

八大怪

八大怪
【蚂蚱能做下酒菜】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四季都出好瓜菜】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好烟见抽不见卖】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茅草畅销海内外】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火车没有汽车快】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旅游看墙看坟来】——形象地戏弄南京的风景点就是雨花石、旧城墙、新老坟头(如中山陵、明孝陵、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
【南京人见怪已不怪】——改朝换代就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随意,不合适,一切可以推翻重来。所以说南京不南不北,兼容性包容性强,他们并不排外。
广东八大怪
【早晨起床先买菜】——广东人喜欢吃新鲜蔬菜。在广东几乎各个地区,尤其是在乡镇农村,天亮起床后先到市场买菜,
【烙饼赛锅盖】——像锅盖般大小的锅盔,成品大如盾牌,
外硬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做锅盔,
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
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辣子是道菜】——人们都以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子,
可是他们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
【草坯房子篱笆寨】——关东百姓把草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叫“坯"。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用来垒屋。
【狗皮帽子头上戴】——东北在严冬降临的时候,有的狗冻死了,天气又那么冷,汉族人因为不擅打猎不能获取其他动物的皮毛,所以将狗皮做成狗皮帽子。
【大缸小缸淹酸菜】—冬天白菜不易储存,东北人发明腌渍法。这是北方大白菜的一种特殊吃法,东北的特色食品。
【一日三餐吃泡菜】—物产丰富的成都为何要这么吃呢,真怪!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项目.doc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项目.doc

抵肩比塞、皮滑子渡黄河、颈力比赛、飞绣球、跳花盆、赛跳跑、马上摔跤、叼羊、达瓦孜、姑娘追、掼牛、赛爬犁、赛骆驼、挥杆套马、蒙古族赛马、跳板、顶瓮竞走……叼羊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所喜爱的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多在节日或喜庆集会时举行。

此项运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表现了骑手的勇敢和娴熟的马术。

叼羊一般分三种形式:一种是分组叼,10人左右为一组,两队骑手急驰而奔,追赶强夺,以最后把羊放到指定地点的组获胜。

二种形式是两人单叼,经过两人奋力在马上拉扯争抢,谁最后夺到羊,谁就为胜。

三种形式是群叼,多人策马争夺,各显身手,以最后夺得羊并放到指定地点者为胜。

皮筏子渡黄河久居黄河沿岸的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每年夏季都要在黄河上举行羊皮筏子比赛,一个筏子可坐8—10人。

参加者多是小伙子,比赛号令一下,皮筏子似离弦之箭冲向激流,参加者要机智地绕过旋涡和恶浪,安全地到达对岸。

也有单人骑羊皮袋或牛皮袋渡河比赛的项目。

这种比赛充分显示了各民族与大自然搏斗的不屈不挠精神。

飞绣球壮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在春节期间进行。

比赛场上竖有三丈高的木杆,杆顶上钉有一块木板,木板中间是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被红纸贴住的圆孔。

人数相等的男女双方各选一人出场,投球者手执特制的绣球的飘带一端,旋转绣球,并将球向圆孔投去,投中者获胜。

投不进去的被罚一人出局。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对方无人以对才算全部获胜。

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

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

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跳得高者为优胜。

赛跳跑塔塔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比赛时,参赛者口衔一匙子,匙内放鸡蛋一枚,有的还在腿上绑上一个小沙布口袋。

主持者口令一下,即迅速向目的地前跑,以鸡蛋不落地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多在节日喜庆时举行。

马上摔跤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活动。

哈萨克族的民间趣味比赛都是些啥

哈萨克族的民间趣味比赛都是些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哈萨克族的民间趣味比赛都是些啥
导语: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和马上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进行。

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和马上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进行。

姑娘追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非常喜爱的一项传统游戏。

凡年龄相近的同辈人均可参加这种游戏。

姑娘追的过程是先选择一个众人目所能及的指定点。

参加游戏的男女骑手在前往指定点的过程中,男子可以随意向女子说俏皮话、开玩笑,按习俗此时怎么戏谑女子都不算过错。

到指定点后,男子要机敏地想法甩掉女子往回跑,这时姑娘会放马追赶。

一边追,一边会用皮鞭抽打前面的男子。

当然这要看女子是不是喜欢这男子了,若是心中喜欢,只会虚晃几下,或轻轻打在背上。

若是不喜欢,也会重重打上几皮鞭,来惩罚刚才说过了头的俏皮话。

许多哈萨克族青年在这一游戏中产生爱情,最终结成伴侣。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起源于中世纪。

当时游牧部落十分痛恨在草原上逞凶的恶狼,一旦捕获了狼,牧民们便将狼驮于马上奔跑,争相抢夺,以示庆贺。

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项专门的娱乐活动,并由刁狼改为刁羊,多在喜庆的日子举行。

有分队和不分队两种形式,大家骑马争夺一只割去头的小羊,有时为了方便也用一张羊皮代替,以最后夺到羊并放到指定地点者为胜。

全国各地八大奇怪

全国各地八大奇怪

全国各地八大怪!(长知识,以后见怪不怪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中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因受气候、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提炼出来后,称之为“八大怪”现象。

一、北方地区一、陕西八大怪第一怪:【帕帕头上戴】——陕西盛产棉花,当地人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经济又实惠。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

陕西干旱少雨,这样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怪:【面条像腰带】——陕西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

面条既粗又厚像腰带,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

第四怪:【烙饼赛锅盖】——像锅盖般大小的锅盔,成品大如盾牌,外硬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第五怪:【辣子是道菜】——人们都以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子,可是他们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第六怪:【碗盆难分开】——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第七怪:【唱戏吼起来】——陕西人爱唱秦腔。

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第八怪:【凳子不坐蹲起来】——这个似乎在许多农村也是可见的。

在陕西,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吃,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他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

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2、东北八大怪第一怪:【窗户糊纸糊在外】——冬季北方人御寒的一项措施,若糊在里面,容易被窗框所存雨水浸破。

新疆八大怪

新疆八大怪

新疆八大怪常常从老人们嘴里听说新疆有八大怪,说的都是新疆特色。

今天我来说一说八怪。

历史上:第一怪:神秘湖里出妖怪。

说的是神秘的喀纳斯湖流传有湖怪出没。

喀纳斯湖是一个火山口湖,营养含量并不高,一直被认为不可能有什么大型生物,但当地牧民一直传说湖中有巨型“水怪”,常常将在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

2012年6月,央视《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一段的视频“新疆喀纳斯湖再现神秘'水怪',掀巨大浪花”。

随着喀纳斯“湖怪”说的深入人心,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但这绝不是发展旅游业的鳌头。

喀纳斯湖怪确有其事,相关科学家说是大红鱼呢。

第二怪:男人爱把花帽戴。

在新疆,维吾尔族男人喜欢戴一顶绣花帽。

不过维吾尔族佩带花帽的传统习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是维吾尔族人民精心制作的民间工艺品。

花帽形式多样,主要有巴旦姆花帽、塔什于花帽、格来木花帽等十七八种。

图案多以新疆花卉、果实等自然形象为素材,组合点缀着宝石、玛瑙、翡翠、珊瑚、琥珀、精玉等多种装饰品。

来新疆玩,一定要买一顶啊。

第三怪:骆驼比车跑的快。

新疆的很大面积是沙漠,方圆百里没有人烟,骆驼成为沙漠里最好的交通工具。

不过,现在沙漠公路修成后,骆驼多是山上的牧民放牧,或旅游参观。

骆驼的脾气温顺,眼睛也超级漂亮。

第四怪:春夏秋冬一天来。

新疆不仅四季分明,昼夜温差也很大。

“早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这个意思。

晚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说新疆一天能换四季的衣服,这并不夸张。

第五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哈哈,这个可有意思啦,“姑娘追”是一项妙趣横生的马上竞技,一般在夏秋季节里的空旷草原上进行。

青年男女骑马并辔而行,小伙子可以向姑娘表白爱慕之情,当然姑娘不能生气。

当姑娘看上小伙子时,在返回路便可催马追赶小伙子,用皮鞭抽打他,当然并不是真抽,但姑娘若没有看上小伙子时,自然就要狠狠报复小伙子刚才对她的轻薄了。

第六怪:风吹石头砸脑袋。

这和当地的地形很有关系。

地处风口的小草湖30里风区,最大风力可达12级。

哈萨克族“姑娘追”,追什么?

哈萨克族“姑娘追”,追什么?

哈萨克族“姑娘追”,追什么?作者: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3期“姑娘追”作为一种谈情说爱的形式,从古代流传至今,体现了哈萨克人对待婚姻自由、平等、开放的态度。

今天,“姑娘追”已不再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求偶的唯一形式,它自身也增添了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体育娱乐成分。

“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

“克孜”,即“姑娘”;“库瓦尔”,是“追”的意思。

哈萨克语习惯名词在前,动词在后,所以按汉语的说法,就是“追姑娘”。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在马背上开展的一种娱乐游戏,同时也是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纯真而又浪漫的生活情趣,有时就像纯情男女相爱的一场喜剧。

哈萨克族是我国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马上功夫十分了得。

而在所有马上运动中,“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

“姑娘追”,是一个美丽诱人的词。

看“姑娘追”,则是一件情趣盎然的事。

“姑娘追”一般于夏秋季节在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届时附近的牧民都会骑马前去参观。

那时,天山脚下平坦宽阔的草原里聚集了欢乐的人群,四周彩旗招展,十几对身着节日盛装的哈萨克族青年男女骑在马背上,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追”的时刻到来。

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有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一个猎人和天鹅仙子结成夫妻,在结婚那天,他们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翔,互相追逐,他们就是哈萨克人的始祖。

后来,哈萨克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另外一个故事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族头人的儿女结婚,男方为了显示自己,挑了一匹最好的马,准备去迎亲。

女方知道后,也选择了一匹最出色的马给新娘,并规定在迎亲的那天,叫新郎骑马追赶新娘,若追得上即成亲,否则,另选吉日来娶。

迎亲那天,新郎刚到,新娘就策马向相反的方向奔去,新郎扬鞭拼命追赶,直到追上新娘并拦马站在她面前。

这时,新娘又提出叫新郎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欢快的“姑娘追”

欢快的“姑娘追”
成 双 成 对 地 逐 一 进 行 。从 起 点 到 终 点 一 对 男 女 青 年 骑 马 慢 行 .这 时 男 骑 手 可 以 用 语 言 任 意 调 笑 女 骑 手 .说 风
趣 幽默 的 俏 皮 话 .甚 至 可 以 大 胆 地 表 达 对 对 方 的 爱 慕 之 情 而 女 骑 手 不 能 生 气 不 能反 对 .只能 默 默 倾 听 笑 脸 相 迎 。 在 回返 过 程 中 .情 况 就 大 不 一 样 了 . 两 匹 骏 马 飞 奔
手 身 畔 挥 来 绕 去 .并 未挞 在 身上 。如 果 对 方 的 坐 骑 跑 得 不 够 快 ,
多 情 的姑 娘 会 特 意 用 鞭 子 抽打 马 的 臀 部 ,使 对 方 的 坐 骑 跑 得 飞
女 青 年 彼 此 表 示 爱 慕 之 情 的 最佳 时机 。
关 于 姑 娘 追 ” .在 哈 萨 克 人 中 还 有 一 个 美 丽 动 听 的传 说 : 在 极 为 遥 远 的年 代 ,有 一 只 美 丽 洁 白 的 天 鹅 .化 为 一位 拥 有 倾
时 至 中午 .热 闹 欢 腾 的 姑 娘 赛 手 还 是 观 众 ,个 个 喜 形 于 色 .意 犹 未尽 ,他 们 或 骑 马 或 步
行 向家 中 走 去 。 远 去 的洁 白毡 房 像 蘑 菇 似 的 在 灿 烂 的 阳光 下
盛开 。
无 际 的 草 海 漾 动 的 巩 乃 斯 大 草 原 。 我 对 哈 萨 克 同胞 特 有 的 别 开
生 面 的 习俗 产 生 了浓 郁 的兴 趣 。 比如 妙 趣 横 生 的 “ 姑娘追” .令
我 心 驰 神 往 .历 久 难 忘 。
时 逢 夏 秋 时 节 ,沉 寂 了的 草 原 似 乎 开 始 热 闹 起 来 .蕴 含 哈 萨 克 民 族 魂 魄 和 气 质 的 马 上 竞 技 活 动 .就 在 这 两 个 季 节 举 行 。 所谓 ” 姑娘追 ” ,哈 萨 克 语 为 ” 克 孜 库 瓦 尔 是 争 强 好 胜 的 哈 萨 克 青 年 尤 为喜 爱 的 一 项 体 育 活 动 .更 是 敢 恨 敢 爱 的哈 萨 克 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与方式
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

活动开始,二人骑马并走向指定地点。

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甚至可以接吻、拥抱,按习惯,怎么嘻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

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

不过姑娘一般是不会真打的,特别是如姑娘本来就喜欢小伙子,那她就会把马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但如果是姑娘不喜欢的小伙子,在去的路上又说了许多脏话或做了不少过分的动作,那姑娘就会毫不客气,挥鞭狠狠抽打。

过去,此活动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反抗宗法封建礼教、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

而今它已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了,不少已婚的成年男女也喜欢参加。

传说
关于“姑娘追”的起源,哈萨克族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

其中一则说:很早很早以前,哈萨克族曾有两个部落头人结成儿女亲家。

在姑娘过门的那天,来接亲的人当中有一个快嘴的,夸自己头人的儿子坐骑是从许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匹千里马驹。

这件事传到了姑娘父亲的耳朵里,姑娘的父亲为了夸耀自己的马和女儿的骑术,便说:“我的姑娘骑马向你们接亲去的相反方向跑,如果你们的小伙子追上了我的姑娘,那么今天就过门,否则改日再谈。

”来接亲的小伙子迎亲心切,也不甘示弱就答应了这一挑战式条件。

两个青年人立即翻身上马,姑娘在前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紧紧追赶。

当他追上姑娘并绕到前面时,姑娘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己从后面追,这样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

后来,此活动相沿成习,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个传说故事:一个猎人和天鹅仙子结成的夫妻,在结婚那天,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翔,互相追逐。

他们就是哈萨克人的始祖。

后来,哈萨克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姑娘追图集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的一种民族风俗
在草原上的赛马季节
哈萨克族姑娘如果有了中意的郎君
就会骑马挥鞭追赶
越是心上人
追上后越要用鞭子狠狠抽打
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演化成
一种民族聚会中的表演项目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青年男女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的方式。

活动一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辔慢行,去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时,小伙了必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挥鞭追。

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则会鞭下留情,场面热烈,妙趣横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