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教学大纲资料

合集下载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课件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课件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 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 状的总称。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 律、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等。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 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 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治疗包括利 尿剂、ACE抑制剂、ARBs、β受体拮 抗剂等药物治疗,以及心脏再同步治 疗等。
止血包扎术
重要性
止血包扎术是急诊医学中处理外伤出血的基本技能之一,快速有效 的止血包扎能够减少患者失血量,挽救生命。
操作步骤
包括判断出血类型、选择适当的止血材料、进行包扎等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在进行止血包扎术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止血材料、包扎力度, 同时也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出现过度压迫、缺血等并发 症。
案例一: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救治
诊断与评估
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手 段迅速确诊心肌梗塞,评估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1
紧急处理
立即给予吸氧、抗血小板、 抗凝等治疗,准备进行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并发症防治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 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 发症。
康复与随访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调 整生活习惯,降低复发风险 ,进行定期随访。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急诊医学概述 • 灾难医学概述 •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与处理 •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的医疗技能与操作 •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的医疗设备与技术应用 •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的医疗团队协作与沟通 •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01 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的定义与发展
学会自我调适
在高压环境下,团队成员应学会自我调适,通过合理作息、适当锻炼、情绪宣泄等方式, 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

《灾难医学》人民 卫生出版社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和灾难事件的不断发展,急诊与灾难医学将面临更多的
挑战和机遇。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
应对紧急学的教育和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以提高医疗
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需要关注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趋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紧急 情况下的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实践和应用
通过实践和应用急诊与灾难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和灾难,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对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未来展望
01
案例二
某火车站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人受伤。当地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协作,全 力救治伤员,同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有效缓解了伤员和家属的焦虑和痛苦 。
05
总结与展望
对急诊与灾难医学的认识总结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疾病和灾难医学的学科,旨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 疗服务,特别是在灾难事件中。
03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关系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关联性
共享基础知识
急诊和灾难医学都涉及到医疗救援、紧急处理和 快速评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紧急情况处理
两者都关注紧急情况下的患者救治,强调时效性 和快速决策。
团队协作
在灾难发生时,急诊和灾难医学的专家需要密切 协作,共同应对紧急情况。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差异性
01
学科背景
急诊医学主要关注日常情况下患者的紧急救治,而灾难医学更侧重于

急诊与灾难医学绪论

急诊与灾难医学绪论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完善, 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 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 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 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 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急诊医学专业的 特点及观念
第一章
绪 论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急诊基本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病情多变 且复杂 很难明确 临床诊断
急诊医学内涵
急诊医学核心
评估 处理
治 疗
判断、救治 急危重症、创伤
预 防 诊 断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急救任务内容
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 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突出抢救 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
内容
技术
涉及掌握熟练各项急救技术,并有效使用
培训
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 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
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一章
绪 论
《急诊与灾难医学》
一、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 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 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 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
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 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 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 critical patient )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
( acute patient )
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 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普通急诊患者
(emergency patient)

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医学(定向)

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医学(定向)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急诊与灾难医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课程偏码:YXZB445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24总学分:1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定单定向)先修课程:内科学开课院系:医学院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急诊与灾难医学属于二级学科,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急诊与灾难医学与其他专科不同的是其认识规律与处理原则都密切地围绕着时效概念和生命第一原则而展开,对健康危机状况及灾难事件的认识、评估、治疗和处理是一种时效依赖的过程,通过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处理为后续的专科治疗与康复创造条件。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与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及灾难事件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授予学生急救与灾难医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学会首先抢救生命,边救治、边观察、边诊断的急诊临床思维,以及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与灾难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与灾难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本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

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在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急救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急性发热教学内容1. 发热的概念、正常体温、生理变异。

2.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

急诊与灾难医学整理

急诊与灾难医学整理

第一章急诊与灾难医学的绪论一、本章节的大纲要求:1.了解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2.熟悉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3.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4.掌握急诊与灾难医学专业的特点及观念。

1.急诊医学、灾难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科学范畴中。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熟悉):①对急症、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和急救处理,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实施紧急医疗救援;③在特殊重大集会、重要会议、赛事和重要人物活动中承担意外的救护;④承担急救通讯指挥,即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技术指标:①院前急救时间:国际目标要求5—10分钟。

②院前急救效果、③院前急救需求(2)医院急诊:是EMSS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急诊分诊按病情轻重缓急分类:急诊为何要根据病情分为5类?在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II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类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类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急诊担负着急诊伤员的院内急诊和部分为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也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特点参加院前急救,同时又直接面向社会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工作,合理处置和分流病原,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成批量伤员急救,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急诊资源是医院急诊工作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要对患者病情分为5类,以便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和充分利用资源。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课件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课件

以人才队伍为保障。
建设内容
03
建设急诊科、急诊药房、急诊检验、急诊影像等多个科室,形
成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链条。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 员,确保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
药品管理
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 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设备管理
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其 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灾难应对
在灾难发生后,心理干预对于受影响的人群尤为重要。灾难可能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因 此及时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症状、缓解痛苦并预防长期的心理问题。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理干预的方法
谈话疗法
谈话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支持 性谈话、认知行为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和 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04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急诊与灾难医学中的重要性
患者需求
心理干预在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患者在经历创伤或紧急情况后,往往伴 随着焦虑、恐惧、无助等情绪,需要及时的干预以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
医疗团队需求
对于医疗团队来说,心理干预也是一种必要的技能。在紧急和灾难情况下,医生、护士和 其他工作人员也可能会感受到压力和焦虑,因此他们也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03
灾难现场的紧急救援
灾难现场的医疗救援原则
黄金救援时间原则
在灾难发生后,医疗救援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因为伤者在最初的60分钟内的 存活率最高。
先救命后治伤原则
在灾难现场,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呼吸、心跳骤停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 。
团队协作原则
医疗救援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包括外科、内科、麻醉科、护理等,以确保伤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灾难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灾难医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三年制急救医学专业【学时学分】10学时,1学分一、课程简介灾难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管理、理工科学等多个学科,可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理工农医均有涉及。

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灾难救援指挥管理、各种灾难损伤的急救以及灾难心里障碍救援技术。

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懂灾难医学救治,又懂灾难施救指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地广辽阔,人口众多。

地震、泥石流、洪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除上述自然灾害之外,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矿难、踩踏、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也常有发生。

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灾难一旦发生,医护人员总是救援的主力军。

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强调“三分研究,七分教育”的原则。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教授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院校还成立了灾难医学学系。

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灾难医学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诸方面取得成效,得到医学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本课程旨在对我国灾难医学及其研究生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时数分配安排学时:理论课10学时学分:1学分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灾难医学》刘中民主编。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灾难医学总论(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灾难医学范畴和特点,全面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了解我国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

熟悉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灾难医学概论2.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3.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4.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问题5.灾难医学救援的合作与交流掌握:灾难的概念和分类,灾难医学的范畴和特点。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 of Emergency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2.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限选课/考试课目3.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技能,如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常用洗胃液的种类及用途,以及心肺脑复苏基本理论和操作步骤的进展。

增加了危重病患者监测等在急救诊断和治疗上与急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讲述休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休克致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急救和支持措施及其病理生理。

三、教学安排建议第一章绪论(1学时)1. 主要内容⑴急诊医学发展史⑵急诊工作特点⑶急诊医学的范畴①院前急救②复苏学③危重病医学④灾难医学⑤创伤学⑥毒理学和急性中毒⑦急诊医疗管理学⑷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⑴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⑵掌握现代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⑶了解急诊工作特点第二章心肺脑复苏(4学时)1. 教学内容(1)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2) 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

(3) 心肺复苏术(初期复苏方法、要领、有效指标和后期复苏方法、步骤)。

(4) 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急诊与灾难医学-01 第一章 绪论

急诊与灾难医学-01 第一章 绪论
1.能在繁乱复杂的急诊环境中,敏锐地把握威胁生命、瞬息变化的病情;关注到来自医院环境之外 社会、心理的问题和需求。
2.要培养快速采集伤病员病史信息的能力,如简要询问发病、受伤的情况,既往病史,针对相关的 伤病部位进行查体。根据伤病情决定应做哪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对获得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用于病情判断和急诊救治上的能力。
2.灾难救援“先抢后救”的原则
在灾难环境中,强调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灾难至少要与急救紧密 衔接,使之更有效发挥EMSS的作用。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
二、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1. 危重复杂性 急症和创伤通常是突然发生的,病情危重程度及进展难以预料,伤病机体急性期应激 反应强,以致快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危重复杂性应视为急危重病症及伤情 急诊救治的重点。 2. 时限急迫性 由于伤病危重、病情发展变化快,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必须 尽可能早地阻止伤病情的恶化。急诊强调救治“时间窗”的概念,在时间窗内实现早期目标治疗,可获 得更好的救治效果 3. 病机可逆性 急症及伤害导致的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如早期有效纠正功能紊乱和失调状态,在病理 变化的可逆阶段,尽可能使器官功能障碍得到控制,最终能使其逐步恢复正常。
第二节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发展阶段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
一、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成立急诊科,主要以急诊分诊和专科支援方式来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问题。 2. 第二阶段 急诊学科逐渐形成,主要围绕急诊发展的需求形成自主型发展模式,着手解决
大多数的急诊内、外科问题;能对急危重症、创伤做好初期评估和处理,能进行危重症监 护和生命、器官功能支持。急诊专业人员队伍稳定、不断壮大,开展急诊教学、科研,但 人员多未经过急诊专业学习和培训。 3. 第三阶段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教育列入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课程,建立急诊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急诊专业能够解决临床涉及的急诊问题,成 为跨专科、综合性强的临床医学专业。

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灾难医学教学大纲&灾难医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难医学的范畴、灾难医学发展简史和前景、我国中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

2.熟悉灾难及灾难医学的基本概念。

3.熟悉医学救难史上的经验与教训。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灾难医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灾难医学发展的历史,重点强调灾难医学工作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从急诊医学发展提出急诊医师的必备条件。

四、自学内容我国在灾难医学领域的成就。

第二章灾害急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难医学主要病理生理。

2.熟悉灾难现场医学救援的现场管理。

3.掌握灾难医学急救的基本技术和高级技术。

4.掌握伤患的检伤分类和后送。

5.掌握多发伤复合伤急救。

6.掌握院内急救。

7.熟悉灾难急性期的心理、精神问题处理。

8.熟悉灾难医学救援应该注意的问题。

1二、计划学时数8学时(大课2学时、实践课6学时)三、教学内容1.灾难现场医学救援的现场管理:灾难现场医学救援的主要特点、组织管理、救援原则、功能分区和医学救援能力的评估。

2.多发伤急救:定义、特点、临床特点、诊断和救治原则。

挤压伤的定义、特点、临床特点、诊断和救治原则。

3.院内急救:组织管理预案和演练、大批伤患的接待、抢救室、设置临时治疗区、全面评估与诊断、多发伤救治和损失控制原则。

四、自学内容灾难医学主要病理生理。

灾难急性期的心理、精神问题处理。

五、临床见习内容检伤分类和伤患后送的演练。

重点突出:检伤分类原则和标准标志;伤患的后送优先级、指征和注意事项。

多发伤救治演练。

重点突出:多发伤院前、院内的急救流程。

观看灾难片录像和讨论。

第三章自然灾害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地震1. 了解地震和地震灾难知识。

2.熟悉地震伤情分析。

3.熟悉震前准备与应急反应。

4.掌握地震的院前急救措施。

5.掌握地震的院内急救措施。

6. 了解灾区卫生防疫和保障。

(二)暴雨洪涝1.熟悉暴雨洪涝灾难特点。

2.熟悉洪涝水灾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文案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文案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文案急诊与灾难医学急诊与灾难医学一、名词解释1.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2.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3.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是一门研究在各种灾难情况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学科。

4.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5.淹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O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9.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三版 教学大纲(修改完整版)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三版 教学大纲(修改完整版)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诊与灾难医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总学时】36 【学分】 2【理论学时】36 【实验、实践学时】无【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1.课程性质《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和病死率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

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

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

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关于关于从事急诊医学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共计:2学分。

36个学时。

理论课:36学时。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与学。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二)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急诊病情的分类(三)熟悉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观念(四)了解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三教学内容(一)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1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医学课件)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

(医学课件)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案
(医学课件)急诊与灾难医学教 案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急诊医学概述 • 灾难医学概述 •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联系 •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实践 •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诊医学是一门专注于紧急救治 和快速诊断的医学分支,主要针 对突发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或伤 害。
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伍的建影响,为救援和治疗提供 科学依据。
3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灾难挑战。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交叉发展前景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融合发展
急诊和灾难医学在救治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 二者的融合发展将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
急诊医学的实践
紧急情况的识别与评估
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患者转运与交接
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与接收部门 进行详细交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急救措施的实施
针对不同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如心肺复苏、止血、通气等。
急诊流程优化
通过改进急诊流程,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患 者等待时间。
急诊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急诊医学起源于二战时期的战场救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 变化,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 分支。
发展趋势
面临的挑战
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急诊需求,提高 救治成功率,降低医疗成本,以及优 化急诊资源配置。
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强急 诊与重症医学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 手段提升救治效率。
灾难医学的实践
灾难现场的快速响应
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携带必要的救 援物资,迅速到达灾难现场。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本科)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本科)

急诊医学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独立的有自身特殊规律的临床学科,其任务是处理和研究各类急性病人发病阶段和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各种创伤的救治处理。

即专门研究急症、危重症病人突发病变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以及如何使用必要的手段与设备实施紧急处理和对生命延续支持、进行抢救的集综合性、边缘性、理论性、技能性一体的新兴科学。

本课程可帮助和引导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实践,对教育培养适合我国急诊医疗服务和灾难救援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知识1.急性中毒总论掌握内容:中毒的定义;病因;毒物接触史;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

了解内容:毒物的吸收、代谢及排出;中毒机制;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组织与网络,中毒的预防。

2.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掌握内容:病因;发病机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和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中间综合征”“反跳”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内容:有机磷毒性分类。

3.消化道出血掌握内容:病因分类及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出血征象和生命体征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一般处理;出血征象监测;治疗要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救治要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救治。

了解内容:下消化道出血的救治。

4.咳血掌握内容:咳血定义;病因与分类;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窒息的紧急处理;咳血急诊处理;药物止血治疗;非药物止血治疗。

了解内容:辅助检查。

5.晕厥与昏迷掌握内容:晕厥的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晕厥的急诊评估及鉴别诊断;常见的晕厥;晕厥急诊处理;昏迷的原因;觉醒程度的分类与临床表现;昏迷诊断与鉴别诊断;昏迷的急诊处理。

了解内容:晕厥的辅助检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6.心肺脑复苏概述、基本生命支持掌握内容: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表现;检查意识及呼吸;求助EMSS;检查脉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电除颤。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理论课)课程编号:021002X8课程名称:《急诊与灾难医学》学分:1总学时:20理论学时:20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要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适用专业(层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参考教材:1.教材:沈洪、刘忠民主编《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参考教材:葛俊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和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

它既有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学科紧密相连。

一般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和危重症监护三部分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医疗服务。

其主要任务是综合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的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判断、急救、快速转运、在“黄金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脏器功能,为患者赢得确定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的时机,以降低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二、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急诊医学作为各专业医学生选修的一门考查课程进行教学。

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处理急诊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应遵循的急诊流程,掌握基本生命支持的技能。

为此,基于《内科学》已安排讲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情况,本大纲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版为蓝本,选择心肺脑复苏、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总论)、创伤急救、中暑、电击伤等内容安排20学时讲述,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从书本知识走向临床实践。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考核:本课程为考察课,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卷面成绩100分,成绩评定以卷面成绩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和病死率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

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

《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

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临床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四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二版。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与学。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二)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急诊病情的分类(三)熟悉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观念(四)了解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三教学内容(一)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1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2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

3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救和ICU急救三部分组成,三者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

4 急诊病情的分类 5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

(二)我国急诊医学发展阶段(三)急诊医学的目标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

(四)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有: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置简捷性。

第十章急性中毒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中毒的定义及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掌握急性有机磷杀虫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熟悉阿托品化及部分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了解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要求1掌握中毒的定义及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2掌握急性有机磷杀虫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3熟悉部分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及阿托品化;4了解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1概述:毒物、中毒、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定义;2毒物的分类和毒性;3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4中毒机制、中毒原因;5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6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7中毒的急诊处理原则;8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及阿托品化表现;9中毒预防;10小结。

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认识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1掌握淹溺的定义、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了解淹溺现状;2掌握中暑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熟悉中暑的致病因素及易发因素、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3掌握冻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冻伤的分度;4掌握烧烫伤的面积、分度、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诊断;5掌握电击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6掌握蛇毒的分类、蛇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三教学内容1淹溺的定义、分类2淹溺的临床特点、生命指征评估3淹溺的急救处理;4中暑的定义、中暑的致病因素及易发因素5中暑的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6中暑的临床表现7中暑的急救处理8冻伤的定义、分类及分度9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10烫伤的定义、分类及分度11烫伤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12电击伤的定义13电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14蛇毒的分类15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16毒蛇咬伤及急救处理第十三章休克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学习休克系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学会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休克的分类(二)掌握休克的临床特点(三)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内容(一)休克恶化是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至衰竭的病理过程。

(二)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原因、诱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代谢第二节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一教学目的学习按病因分类的各类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二)掌握低心源性性休克的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三)了解神经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三教学内容(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最重要的是补充血容量(二)各种类型的休克其急救处理各有其特点第十六章心肺脑复苏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脏骤停的概念,学会快速判断心脏骤停,能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熟悉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复苏药物及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脑复苏的内容。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脏骤停的概念、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二)掌握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三)熟悉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四)熟悉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复苏药物;(五)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脑复苏的内容;(六)熟悉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三教学内容(一)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二)心脏骤停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三)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方法;;(四)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五)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的复苏药物;(六)脑复苏;(七)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第十七章创伤急救一教学目的认识创伤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学习创伤急救体系组成及其特点,创伤的院前评分与分拣方法,创伤基本生命支持的内容,以及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创伤、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

(二)掌握批量伤员的分拣。

(三)掌握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与救治原则。

(四)熟悉创伤生基本命支持五项内容的具体操作方法,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

(五)了解创伤急救体系组成。

三教学内容(一)创伤的定义创伤急救体系组成及其特点(二)创伤的院前急救:1创伤的院前评分与分拣方法2创伤基本生命支持(三)特殊创伤急救:1多发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2复合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3挤压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第十八章急危重症监护一教学目的掌握急危重症监护:循环系统功能监护(AP、CVP、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胸腔内血容量(ITBV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SPV)、脉压变异(PPV)和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呼吸系统监护(血气分析、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测定、肺功能监测)、危重病的营养监测与支持等有那些监护内容。

学会合理运用各种监护应用于急危重患者。

二教学要求(加粗、四号)(一)掌握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呼吸系统监护、危重病的营养监测与支持(二)熟悉脑、肾、肝、胃肠、凝血功能监测(三)了解急危重症监护功能概述三教学内容(一)急危重症监护的概念与急诊重症监护单元(二)循环系统功能监护1动脉血压(AP)2中心静脉压(CVP)3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4 ITBVI与GEDV5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SPV)、脉压变异(PPV)和每搏输出量变异(SVV)6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监护技术7超声心动图(三)呼吸功能监护(1)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2)血气分析(3)肺功能监测(四)脑功能监护(五)肾功能监护(六)其他器官系统功能监护:肝、胃、凝血功能(七)危重症的营养监测与支持第十九章灾难医学总论一教学目的在学好临床医学同时,系统地掌握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突发灾难事件与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会和掌握危重症的判断和救治决策,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政策水平。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灾难医学的范畴、灾难医学发展简史、我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

(二)掌握灾难及灾难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

(三)熟悉普及灾难救援知识的重要性和怎样普及救灾知识。

(四)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灾难医学救援中的品德。

(五)熟悉灾难伦理学的重要原则。

(六)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

(七)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报告及应急反应和现场处理原则。

(八)熟悉灾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机制和灾后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障策略。

三教学内容1灾难及灾难医学的概念、分类和范畴2灾难医学发展史和我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3灾难医学的教学特点4普及灾难救援知识的重要性和怎样普及救灾知识5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灾难医学救援中的品德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7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报告及应急反应和现场处理原则8灾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机制9灾后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障策略第二十章灾难现场医学救援一教学目的认识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时在现场、临时医疗等医院外环境中,针对各种灾难导致的人员伤害所实施的救援。

学习现场救援,、现场分拣、分级救治和伤员转运等医学救援技术,以及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自我防护和大宗尸体的处理和身份鉴定。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灾难现场救援基本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