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合集下载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是假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期末考重点

《马克思》期末考重点

《马克思》期末考重点绪论1.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是?(P2)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P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3.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P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特征是?(P1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6)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P1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两方面,分别是什么,标准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P29)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分析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分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分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

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又称唯心史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且认为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2.案例或记忆方法(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决定力量 历史发展动力 有无规律 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 有 人民群众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 主客观精神 无 少数英豪(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作为整体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揭示的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一过程的完整统一性和连续不断性,深刻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一致和不可分割性,为克服实践中种种割裂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提供理论保证。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也就是说,坚持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是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善于从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正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

三、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性动力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的是一种方向性动力,正是这种力量,既要求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化、僵化、停滞不前,必须不断结合实践和时代发展努力创新,又要求这种创新必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坚持正确的方向,取得科学的创新成果。

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只有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实践发展,密切关注时代变化,敏锐观察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做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五、实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内在统一是鉴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标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鉴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三政治马克思主义知识点详解

高三政治马克思主义知识点详解

高三政治马克思主义知识点详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与社会的深刻理论,它以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解释和指导。

在高三政治学习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及其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1. 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这一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强调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应当服务于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2. 全世界最多数人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具有全球性的视野。

它关注全世界最多数人的利益,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3. 全人类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全人类的立场。

它主张超越民族、国家、宗教和文化的界限,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源泉,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获取利润。

3. 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4. 共产主义和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发展的、联系的和矛盾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2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3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4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6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7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8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9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10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1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12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观点。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是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中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要点之一。

本文将从实践的概念、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一、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等多个领域。

实践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是认识和实践主体之间的有机统一。

实践具有目的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实践的检验标准。

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

理论不是脱离实践的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指导和改造实践而产生的。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才能够得到验证和发展。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实践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实践具有直接参与社会历史变革的能力。

在社会历史变革的过程中,实践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实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原则,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实现个人价值。

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现实的实践中产生的,马克思通过对实际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才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被认可为真理。

实践的检验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标志,实践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最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价值目标的途径。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套典型的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B.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矛盾C.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资本主义参考答案: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证分析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参考答案:B. 辩证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民主社会主义B. 和谐社会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D. 资本主义参考答案: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2.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因为私有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通过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分化的历史阶段,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当今世界的贫富分化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参考答案:在当今世界,贫富分化问题愈发严重,这背后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压迫。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造成贫富分化问题的本质根源,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消灭私有制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最终消除贫富分化,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富裕。

结语以上是关于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综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用语解决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

下面我就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马克思主义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培育的青年一代的干部,我们首先要做到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更是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

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

这些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内容博大、思想精深,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深入钻研,需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才能领会得更加深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研真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考研。

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______。

A. 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B. 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 实事求是、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 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时需要牢牢把握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______。

A. 解放生产力。

B. 实现共产主义。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______。

A.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理论。

D.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4.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______。

A.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解放生产力。

C. 实现共产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______。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是指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时所贯彻的方法,它基
于自然科学批判法,集体认识方法和社会历史观,追求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反思理论之间的联系,以揭示事物发展趋势与规律,从而提出
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

马克思立场观点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采取因果本质的观点,
直抵问题核心。

他们认为要充分研究问题的客观规律,对于改良社会
的问题应该采取物质的根本式分析与解决方法,而忽略形而上学的思
维模式;要以社会制度为分析重点,采用社会历史观分析改良社会的
问题;坚持体制本质的观点,用体制本质及其发展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马克思立场观点的应用,首先是要以历史唯物发展观进行分析,
关注如何改变政治经济制度,使其适应新的发展以及通过认识论去批
判某种社会理论或者思想的真假。

另外,在宏观层面,利用马克思立
场观点还可以去指导社会体制的改革,从而探索劳动与社会分配之间
新的关系,以及超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观。

此外,还可以将马克思立场观点应用于关键现代化思想论坛,即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历史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社会
上种种思想体系应该朝何种方向发展,以求进步,维护人类的利益。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应用马克思立场观点是分析认识实践问题
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够现实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
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马克思
立场观点,才能够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社会公正和发展福祉的期望,使人类能够迈向自由、平等、友善共赢的社会文明社会。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旨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一立场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能够自觉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为其幸福而奋斗。在管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采用唯物的方法,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辩证的方法则要求全面、联系、发展、矛盾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实践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此外,马克思主义还运用批判的方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从暂时性方面理解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原因和结果、可能和现实、偶然和必然的统一。

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引言:什么是文本2.文本内容:文本的核心观点3.结论:文本的意义和影响正文(篇1)一、引言文本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它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为我们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文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在文本中,作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的主人,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无产阶级的罪恶制度,必须推翻。

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得出的。

在文本中,作者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3.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在文本中,作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认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历史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三、结论文本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目录(篇2)1.引言:介绍什么是文本2.文本内容:解释文本的主题和要点3.结论:总结文本并强调其重要性正文(篇2)一、引言文本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立场:文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则,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观点:文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等。

马克思主义含义、基本立场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含义、基本立场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含义、基本立场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影响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因素较多,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本身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有待于进一步科学;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追问; 三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只有科学准确回答好这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追问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权威回答是这样的: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1]1这是一个前后或者说狭义和广义矛盾的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话和写下的文字。

也就是说,如果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那么,后人就没有办法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后人无论谁说过的话或者写下的文字,都不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话和写下的文字,无法解释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硬要这样解释,真正相信科学或者有科学头脑的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相信。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不相信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相信不科学的解释,一种是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当下,有人不坚持和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应该说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不科学的回答有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三大理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哲学是基础,经济学是其哲学理论和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展开,科学是其哲学理论和方法在社会领域的展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集中在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方面,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和阐述也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归宿。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三个意识”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三个意识”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三个意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三个意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意识、问题意识、方法意识"。

这三个意识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意识”是思政课教师的精神追求。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

立场意识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和信念,要坚定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做到“真信仰、真表率、真传道”。

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髓。

思政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政课教师能否解决好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

思政课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热点问题、历史人文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有敏感性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思政课教学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及时把握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作出应对,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意识”。

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方法意识要求思政课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三个意识”是指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意识、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

只有具备这三个意识,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育人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⑵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⑶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着你,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程度。

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

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发展也是经过谬论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和谬论是相比对而存在的,没有真理就没有谬论。

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一种认识不能在确定的条件下既是真理又是谬误,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是一元的,对于特定的客体而言,真理只有一个。

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是指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摘要: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正文: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学说,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基本理论,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中心,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揭示社会的阶级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指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
的统一与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指导。

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本位的坚持

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本位的坚持

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本位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践观。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本身的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要坚持人民本位的实践观,深入实践中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社会发展进步。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实践是人们与外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是人们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根本方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主张理论的生成和发展都要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进步的源泉和实践的检验。

二、实践观与人民本位的统一体实践观与人民本位是紧密关联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的利益至上,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维护人民的权益。

实践观强调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深入实践了解人民的实际需求,为人民谋福祉。

三、实践观指导下的人民本位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本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我们要关注人民的生产生活困难,积极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在发展中的主动作用,让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四、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贡献实践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人民本位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实践观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更加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观还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样本,为我们深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实践观的时代价值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本位的坚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_观点和方法_吴波

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_观点和方法_吴波

吴波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摘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排斥以教条主义的态度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求答案的做法,而是把握深蕴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实质,以之为指导来正确说明和解决现实运动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和实质,不仅被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赋予其以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科学阐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高度,才能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真正形成关于这一概念的科学阐释并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想路线[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73(2006)08-0001-06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并提出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p.689)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认识,进一步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最早完整提出并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概念的是毛泽东。

他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中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2](p.797)在他看来,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⑵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⑶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着你,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程度。

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

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发展也是经过谬论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和谬论是相比对而存在的,没有真理就没有谬论。

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一种认识不能在确定的条件下既是真理又是谬误,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是一元的,对于特定的客体而言,真理只有一个。

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使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⑵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⑶与时俱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⑷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

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辨证否定观。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客观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统一即扬弃二,否定之否定辩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的核心。

统一物质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的矛盾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观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论意义(1)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注重联系的多样性)(2)整体的观点把握事物(注重事物的关联性)(3)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4)注意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条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意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马克思通过劳动二重性分析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真正源泉,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其他理论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