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课件)《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精品课件
诗意: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
层楼。
再读全诗,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远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既构成 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在诗中理 解为更远、更高之意,是虚数。 这句诗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积极向 上的态度。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 北周 ,其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被誉 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鹳雀楼)之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 写了诗人傍晚时登鹳
望天门山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 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只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像雄奇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变 成了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的 景象都不一样。人们之所以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是因 为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
诗人通过攀登鹳雀楼,观看日落西山、黄河远去的景象, 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理。同学们,你们也开动一下小脑筋, 想象一下文中诗人描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者用笔 画出来。
火红的夕阳伴随着绯红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汹 涌澎湃的黄河水,一路狂奔,直入大海。夕阳就要消失得无 影无踪,黄河水也逐渐消失在天边,我突然就明白要想看的 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就如同人生,只有不断努力 进取,才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层楼。
再读全诗,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远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既构成 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在诗中理 解为更远、更高之意,是虚数。 这句诗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积极向 上的态度。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 北周 ,其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被誉 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鹳雀楼)之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 写了诗人傍晚时登鹳
望天门山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 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只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像雄奇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变 成了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的 景象都不一样。人们之所以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是因 为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
诗人通过攀登鹳雀楼,观看日落西山、黄河远去的景象, 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理。同学们,你们也开动一下小脑筋, 想象一下文中诗人描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者用笔 画出来。
火红的夕阳伴随着绯红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汹 涌澎湃的黄河水,一路狂奔,直入大海。夕阳就要消失得无 影无踪,黄河水也逐渐消失在天边,我突然就明白要想看的 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就如同人生,只有不断努力 进取,才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件
课文结构
望
遥看
庐
山
瀑
布
联想
生紫烟 挂前川
三千尺 落九天
雄伟壮丽
课文主旨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 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推荐阅读
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 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 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 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 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 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横 短,“女”横长,托住上部。
yī
依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 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长, 末笔捺宜舒展。
jìn
尽
音序:J 部首:尺 结构:上下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
左下格。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 难》、《静夜思》、《将进酒》等。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 课文中的生字词。同 时认准字音,理解诗 句意思。
我会认
pù
bù
瀑
布
yān
yáo
烟
遥
lú
炉
chuān
川
多音字
luò (落后) 落 là (落下)
我会写
zhào
照
音序:Z 部首:灬 结构:上下
组词:日照 照射 造句:冬天,南方日照时 间长一些。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助读 初读 深入 结构 课堂 当堂 资料 感知 感悟 主旨 拓展 检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件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
白日
黄河
山
海
想一想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指的是傍晚时分落 山的太阳。
依存、依靠
白日依山尽. , 消失 黄河入. 海流。 “入海流”就是“流入
海”
诗意: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 下去了。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 海。
学一学
依 亻+衣=依
本诗中“依”这 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 抱里。
学一学
炉烟
这两个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 所以都是火字旁。
火炉
香炉
壁炉
写一写
炉 烟挂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川
象形字,本意是指河 流,两边是河的两岸,中 间是水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想一想
读第2句,学习诗词含义。
山高水急 怀疑
瀑布直泻
飞流直下. 三千尺, 指很高 疑. 是银河落九天。 指“九重、九
霄”,形容很高。
诗意: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不禁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飞落下来。
想一想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 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 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想一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 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著称。他的很多诗被当时 乐工制成乐曲,广为传唱, 深受人们喜爱。其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凉州词》 等。
读一读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yī 山尽jìn ,h黄uán河ɡ 入海流。
部编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学课件PPT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看:飞流直下三千尺 想: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文讲解
思考:“飞”“直下”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 点?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 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 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夸张,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课文讲解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意思: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 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引入新课
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鹤。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 雀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 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 唐代游览胜地。北宋时还存在, 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引入新课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 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 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 羁,常击剑悲歌。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 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 称。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楼望远中表 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PPT
2、我能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我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 说出古诗的意思。
布置作业
8、古诗二首
登 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 《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写这首 诗时任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 永济市黄河东岸,因 经常有鹳雀栖息在上 面而得名。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 阁、岳阳楼、黄鹤楼、 鹳雀楼)之一。唐朝、 宋朝不少文人名士登 楼赏景,留下很多不 朽诗篇。《登鹳雀楼》 就是诗人王之涣进京 赶考路过这里时登上 鹳雀楼而写的。
山川
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挂在山川前面。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很高很高 怀疑
天河 很高很高的天上
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飞流而下,让人以为那银河从九重天外落 下来。
古今穿越: 香炉峰在太阳的照射下生气紫色烟雾, 远远望见瀑布像白色丝带挂在山川前, 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教学诵读,平长仄短,教师带读。
4、指名朗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合作朗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依山尽 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 更上 一层楼
6、读一读老师改的变形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山 尽, 入海 流。 千里 目, 一层 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尽, 黄河 流。 千里 目, 更上 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依山 , 黄河 入海 。 欲穷 千里 , 更上 一楼 。
7、全班齐读,自由背诵。
活动二:想画面。
尽:落下去, 依:依靠, 欲:想要,
3、通过朗读,我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 说出古诗的意思。
布置作业
8、古诗二首
登 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 《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写这首 诗时任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 永济市黄河东岸,因 经常有鹳雀栖息在上 面而得名。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 阁、岳阳楼、黄鹤楼、 鹳雀楼)之一。唐朝、 宋朝不少文人名士登 楼赏景,留下很多不 朽诗篇。《登鹳雀楼》 就是诗人王之涣进京 赶考路过这里时登上 鹳雀楼而写的。
山川
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挂在山川前面。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很高很高 怀疑
天河 很高很高的天上
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飞流而下,让人以为那银河从九重天外落 下来。
古今穿越: 香炉峰在太阳的照射下生气紫色烟雾, 远远望见瀑布像白色丝带挂在山川前, 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教学诵读,平长仄短,教师带读。
4、指名朗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合作朗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依山尽 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 更上 一层楼
6、读一读老师改的变形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山 尽, 入海 流。 千里 目, 一层 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尽, 黄河 流。 千里 目, 更上 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依山 , 黄河 入海 。 欲穷 千里 , 更上 一楼 。
7、全班齐读,自由背诵。
活动二:想画面。
尽:落下去, 依:依靠, 欲:想要,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PPT优秀课件
出美丽的色彩,远远望去一道瀑布出现 在我们眼前,瀑布从很高的山峰奔流而 下直至山脚下,仿佛天上的银河自天空 坠落凡间。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体会诗歌描写的画面,可以先圈画出 诗中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话将景物炼成 一幅画面,并写出景物带来的感受。
课堂练习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打“√”。 尽力 ( jǐn jì√n ) 一层 (cén√g chéng )
联想
香炉峰 生紫烟 三千尺 落九天
雄壮 美丽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游 历庐山时写下的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这首诗抓 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 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二、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登鹳雀楼》前两句写登__楼__所__见__,从__远___
到__近___;后两句写_登__楼__所__感_,形象地提示了 一个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三、把诗句补充完整。 1.日照香( 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读鉴赏
朗读节奏: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楼 所见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诗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远景
表示动作的词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近景
表示颜色的词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教材习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拨:
《登鹳雀楼》具有音乐性,在朗读时,吐字 要清楚。《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 景色。朗读基调是舒展奔放、神奇壮阔的。语气 舒缓豪放,惊叹新奇,语调激昂。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体会诗歌描写的画面,可以先圈画出 诗中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话将景物炼成 一幅画面,并写出景物带来的感受。
课堂练习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打“√”。 尽力 ( jǐn jì√n ) 一层 (cén√g chéng )
联想
香炉峰 生紫烟 三千尺 落九天
雄壮 美丽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游 历庐山时写下的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这首诗抓 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 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二、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登鹳雀楼》前两句写登__楼__所__见__,从__远___
到__近___;后两句写_登__楼__所__感_,形象地提示了 一个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三、把诗句补充完整。 1.日照香( 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读鉴赏
朗读节奏: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楼 所见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诗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远景
表示动作的词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近景
表示颜色的词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教材习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拨:
《登鹳雀楼》具有音乐性,在朗读时,吐字 要清楚。《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 景色。朗读基调是舒展奔放、神奇壮阔的。语气 舒缓豪放,惊叹新奇,语调激昂。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课件(共20张PPT)
yān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 火
解决生字
写字
lóu 13画
楼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字意:1.楼房,2. 楼房的一层。
jìn 6画
尽 部首:尸 结构:上下结构 字意:1.所有的,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cénɡ
层
lú
炉
7画
部首:尸 结构:半包围结构 字意:1.重叠,重复,2.重叠事物的一个部 分。
古诗中的虚数
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 的“三”、“六”、“九”、 “千”、“万”等大多是虚 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 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 高很高。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
原文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读古诗
“飞流直下பைடு நூலகம்千尺”
所见
夸张
“飞流直下”写了山高水流得很 急很急,像在飞一样……
“三千尺”是指瀑布很长……
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 “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 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三)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认识作者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李白 “诗仙”、“诗侠”之称。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创作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解决生字
写字
lóu 13画
楼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字意:1.楼房,2. 楼房的一层。
jìn 6画
尽 部首:尸 结构:上下结构 字意:1.所有的,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cénɡ
层
lú
炉
7画
部首:尸 结构:半包围结构 字意:1.重叠,重复,2.重叠事物的一个部 分。
古诗中的虚数
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 的“三”、“六”、“九”、 “千”、“万”等大多是虚 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 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 高很高。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
原文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读古诗
“飞流直下பைடு நூலகம்千尺”
所见
夸张
“飞流直下”写了山高水流得很 急很急,像在飞一样……
“三千尺”是指瀑布很长……
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 “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 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三)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认识作者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李白 “诗仙”、“诗侠”之称。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创作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穹庐
天 苍 苍,野 茫 茫,
注释 【天苍苍】天蓝蓝的。苍,青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天苍苍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注释 【见】xiàn,同“现”,显现。
见:jiàn。组词:看见、听见。
翻译: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面 的原野。
我会认
sù
sì
wēi chén kǒng jīng
宿寺危辰恐惊
宿舍 寺庙 危险 星辰 恐怕 惊喜
sì
lú
lǒng gài cāng máng
似庐笼盖苍茫
似乎 庐山 笼罩 瓶盖 苍白 茫然
似辰
寺
庐 宿
危恐 惊 笼盖 苍 茫
我会写
wēi
音序: W 结构: 半包围
偏旁:
笔画数: 6
组词: 危险 危机 病危
读一读,读出惊讶,赞叹的感情。
危楼高百尺
“危楼”是什么样的楼?“高百尺”运用了什么 修辞?
• “危楼”是高的、陡的楼。不是现在我们所说 的危险的即将倒塌的楼房。
• “高百尺”是虚指,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楼高,李白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哇!
读一读,读出轻松、高兴 的感情。
手可摘星辰
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楼非常高,仿佛离天很近,一伸手好像就 可以把星星摘下来。
笔顺: 形近: 拟人 比拟 模拟 虚拟
相似
yě
音序: Y 结构: 左右
偏旁: 里 笔画数: 11
组词: 野外 田野 野兔
造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书写提示:“里”最后一笔变提; 右部上小下大,横钩在横中线上方, 竖钩拉直。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PPT课件《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
再读诗歌,感悟情理: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习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批判
结构梳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课外拓展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白 日 /依 山 尽/ , 黄 河 /入 海 流/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白 日 依依山 尽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入海海流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千里之外的景色
欲 穷穷千千里里目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 上上一一层层楼楼。
齐读课文,找一找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 句子。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
楼依尽 黄层照
楼阁
依山 傍水
尽力
炉烟挂
黄河 一层楼 日照
川
香炉 紫烟 倒挂 山川
9 黄山奇石
字词积累
我会认
wén mínɡ
闻名
jǐnɡ qū
景区
shěnɡ
bù
省部
xiù
秀
yóu qí
尤其
xiān
jù
仙巨
wèi
zhù
位著
xínɡ zhuànɡ
形状
闻名景区省部秀
你 真
尤 其仙巨位著 形 状
棒
读一读
闻名 秀丽 巨石
景区 尤其 一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课件(共118张PPT)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 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 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 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 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 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楼依尽 黄层照
楼阁
依山 傍水
尽力
炉烟挂
黄河 一层楼 日照
川
香炉 紫烟 倒挂 山川
人教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河山秀丽,在 古代名山大川和精美的建筑更是被古人所喜爱,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与名山和建筑有关的诗作。
第一课时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 凌。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课外拓展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
课后作业
1.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 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 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 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 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 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 此磅礴,这般壮观?
结构梳理
望庐山瀑布 远看
联想
一条白练挂山前 以为银河从天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PPT课件
诗意: 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
哪个字表示再?
更
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
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 要往上的意思。
更再 上 一 层 楼 诗意: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是真实的数目吗?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虚数,可理解为更远 、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通读诗歌,思考交流: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前两句诗对仗极其工整, 试着写出其中对仗的词语
对
白日
黄河
景物相对,色彩也相对;
对
依山尽 入海流
动词相对,厚重有力, 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 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穿越到古 代,也登上这雄伟壮观的鹳雀楼, 去看一看当时的美景?
视频 (幻灯片下播放)
情景再现
点击下一页
诗人短短的两句话就让我 们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可有 的同学说,我还想看到更远的 地方呢!怎么办?
诗人和你们的想法一样, 就写下了第三、四行诗句。
60
哪个字表示想要?
欲
是呀,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 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找找哪个字表示看?
目
“目”原来是眼睛的意思, 在这里是指用眼睛看。
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的地方”?
千里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欲 想要
穷尽
千 里 千里之外的景色
目 看到
目千里
登鹳雀楼
点击下一页
这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 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美的景色,那 么,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什 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看看吧。
32
山
现在我们登上二楼了,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怎样的山?
青山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夕 阳傍着远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向 着大海奔流而去。你如果想要看到 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就要再登 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
千 古
更上一层楼。 名
句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图解结构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写景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抒情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 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 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 沉。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 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是 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 励语。
随堂练习
1、读一读,默写。
白日
山,
黄河
海。
千里目,
一层楼。
第二课时
庐山风貌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诗句拓展2——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古诗拓展3——瀑布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字源自乐园guàn céng 鹳层
字词乐园
dēng
yī
jìn
登依尽
字词乐园
yù
qióng
欲穷
课文详解
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样的 深刻哲理?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件
17
更:再。 欲:想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 一层楼。
18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串珠问题1)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串珠问题2)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上横短,“女”横长,托 住上部。
11
yī
依山 依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亻 组词:依靠 依着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横宜长,末笔捺宜舒展。
12
jìn
依山尽 尽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尸 组词:尽头 尽力 造句: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力。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 两点在左下格。
13
huáng
黄河 黄
结构:上中下
音序:H 部首:黄 组词:黄金 黄色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 窄。第二横长;中部上宽 下窄。
14
céng
一层楼 层
结构:半包围
音序:C 部首:尸
组词:上层 双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 整一层楼。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飞流:形容瀑布流 得很快,像飞一样。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 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31
yáo
遥
遥看 遥远
32
瀑布 遥
33
zhào
日照 照
结构:上下 音序:Z 部首:灬 组词:照明 照射 造句:冬天,南方日照时 间长一些。
书写指导:上部左右宜紧 凑,不宜写的过大,下部 四点排列均匀。
更:再。 欲:想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 一层楼。
18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串珠问题1)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串珠问题2)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上横短,“女”横长,托 住上部。
11
yī
依山 依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亻 组词:依靠 依着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横宜长,末笔捺宜舒展。
12
jìn
依山尽 尽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尸 组词:尽头 尽力 造句: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力。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 两点在左下格。
13
huáng
黄河 黄
结构:上中下
音序:H 部首:黄 组词:黄金 黄色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 窄。第二横长;中部上宽 下窄。
14
céng
一层楼 层
结构:半包围
音序:C 部首:尸
组词:上层 双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 整一层楼。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飞流:形容瀑布流 得很快,像飞一样。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 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31
yáo
遥
遥看 遥远
32
瀑布 遥
33
zhào
日照 照
结构:上下 音序:Z 部首:灬 组词:照明 照射 造句:冬天,南方日照时 间长一些。
书写指导:上部左右宜紧 凑,不宜写的过大,下部 四点排列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 么样的景物? 虚景。
“千里目”是什 么意思?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物, 也可指眼界宽阔。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
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 付出更多的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全诗释义 教学目
标
太阳依傍山峦渐
渐下落,黄河向 若想把千里的风 光景物看够,那
古诗二首
2017部编版 二年级上
导入新课 教学目
这首诗描写 的是什么?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描写了白鹅在水中 的畅游的欢快情景。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 达方式吗? 喜欢
21世纪教育网
导入新课
登
鹳
雀
楼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我 来 认 生 字
lóu 楼
着大海滔滔东流。
就要登上更高的
一层楼。
21世纪教育网
归纳总结
《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 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导入新课
望
庐
山
瀑
布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我 来 认 生 字
zhào 照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1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
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
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标
“飞流直下”描写的是 什么景象?
描写的是瀑布从高高 的山壁上笔直快速地 倾泻下来的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什么意思呢?
飞速流动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高。
新课讲解 教学
目标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夸张。
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把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急
速飞流而下的气势描写了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标
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
人又写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最大化, 达到极点。 更:再 。
欲:想要。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那这两句诗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 再上一层楼。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自己想象中的景 物的描写。
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非常壮观。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实际看到的景物。
这两句,诗人描写的是什么
景物?
属于什么样的景物描写?
实景。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
起来说一说呢?
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滚滚 黄河水向东一直流向大海,不回头。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 ,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
着云烟而得名。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生紫烟: 云烟被日光照射呈现出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 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
新课讲解
“日照香炉生紫烟”说的是什
么意思呢? 同学们,“烟”一般都 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
黄河入海流。 远景 近景
实景
欲穷千里目,Βιβλιοθήκη 更上一层楼。虚景
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1世纪教育网
远景
夸张
比喻
庐山瀑布》《静夜思》《早 发白帝城》等。 李白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诗人要望什么地方呢?
庐山瀑布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望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瀑布:就是一条河流翻
过一个悬崖峭壁,就形
成了一个瀑布。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的香炉峰美不美?
美 诗人描写了香炉峰的 什么景色?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香
炉峰上冒出紫色的云烟。
新课讲解
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是近景还是远景?
远景。
从哪可以看出来?
遥:遥远。
新课讲解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瀑布挂在前
面的山川上。
“挂”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非常形象地把瀑布一泻而下的形态描绘出来了。
是什么颜色?
白色或灰色。
炉峰上,香炉峰上升
起紫色的烟雾。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那这里为什么说是升起 了“紫烟”呢? 因为香炉峰上有瀑布,水汽蒸发到空中, 经太阳光照射,就出现了紫红色,远远望去, 好像这些紫色的烟雾是从香炉峰上冒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时
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
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
人称其为“母亲河”。
新课讲解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
“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阳依傍山峦落下。
太阳离山很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远景。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
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太阳落山的时候。
新课讲解 教学目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1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代表作有《望
鹳雀楼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 登
楼高三层,前对中
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
停留,故有此名。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
中国第二长河,也被称
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标
傍晚。
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 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傍晚太阳慢慢落下山时 的景象。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 的黄河水,翻着波浪,向大海 流去,会是怎样的景象?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近景。
lú 炉
yān
guà
chuān 川
烟
挂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我来认偏旁
“照”的偏旁是
灬
“炉”的偏旁是
火
“挂”的偏旁是 扌
“烟”的偏旁是 火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21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我会组词 照 (日照) (照射)
烟
挂 川 炉
(香烟) (烟火)
(挂钩) (挂号) (山川) (四川) (香炉) (炉火)
课堂小结
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诗。《登鹳雀
楼》描写的是滚滚黄河之水东流入海的壮
观景象,暗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
哲理;《望庐山瀑布》则是写香炉峰瀑布
飞流急下的壮丽景观,诗人运用了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瀑布飞流急下的形态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yī 依
jì n huáng céng
尽
黄
层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来认偏旁
“楼”的偏旁是 木
“依”的偏旁是
亻
“层”的偏旁是 尸
“尽”的偏旁是 尸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21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标
我会组词 楼 (楼房) (高楼) 依 (依然) (依靠) 尽 (尽力) (尽头) 层 (上层) (楼层)
太阳照射香炉峰,峰
上升起淡淡的紫烟, 远远望去,一条瀑布 悬挂在山的前面。飞 速流下的瀑布足足有
三千尺高,让人怀疑
那是银河从九天上倾 落下来。
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表现了自己开 阔的胸襟和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
人又是怎样接着描写瀑布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3尺等于1米
) 疑:怀疑 。
新课讲解 教学目
银河: 天气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出 现的一条白色光带。 九天:
天空,指很高。古人以为天有九 层,最高一层称九天。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新课讲解
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有什么感想? 疑是银河落九天 。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
新课讲解 教学
目标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瀑布比作了银河。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银光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