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学生心理(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3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4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4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4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4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4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一、研究的方法★ 4二、研究的步骤 4三、研究的有效性 5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5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5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5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6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6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6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6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7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7一、教师的角色★P77 7二、教师的特征7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7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7二、教师的教案与沟通能力7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7第三节师生互动7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7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7三、师生的相互作用7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7一、教师的专业发展7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8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8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8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8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8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8一、学习的界定8二、学习的作用8三、学习的分类8四、学习的相关概念9第二节学习与脑(略)9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9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9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9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9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9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9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9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9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9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9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9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9二、桑代克的学习律9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9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9二、强化理论9三、行为的学习9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9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9二、观察学习9三、行为主义新进展9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9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9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9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0一、认知表征理论10二、认知结构理论10三、学习和教案的基本原则10四、发现学习10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0一、有意义学习10二、认知同化过程10三、接受学习1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1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10二、学习的条件10三、教案事件10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10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1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10二、建构主义分类10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10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1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1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1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11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11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11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11三、支架式教案11四、建构主义评析11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1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1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1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11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1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11二、学习动机的作用12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12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2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2一、强化论12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12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12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12五、控制点理论——罗特12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12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12八、自我价值理论12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12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2一、教案吸引12二、兴趣激发12三、反馈与评定12四、奖励与惩罚12五、合作与竞争12六、归因指导★12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12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12一、知识及其含义12二、知识的分类12三、知识的表征12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13第二节知识的理解13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13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3三、概念的学习13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13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13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13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13四、为概念转变而教13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13一、迁移及其分类13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4三、为迁移而教★14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4第一节技能的概述14一、技能及其特点14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14三、技能的分类14四、技能的作用14第二节动作技能14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14二、动作技能的形成14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14第三节心智技能15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15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5三、心智技能的培养15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5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15一、问题及其分类15二、问题解决的界定15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15一、问题解决的模式15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15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1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15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15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15第四节创造性思维16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16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6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16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6一、学习策略的界定16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6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16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16第二节认知策略16一、复述策略★P370 16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三、组织策略16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17一、元认知的结构17二、元认知策略17三、资源管理策略17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17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17二、常见的学习策略17三、策略促进的方法17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17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17一、品德的基本界定17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7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17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17一、道德认知的发展17二、道德情感的发展17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7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8一、品德的内化过程18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8三、品德培养的方法18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18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18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8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18第十四章教案设计18第一节设置教案目标18一、设置教案目标的意义18二、教案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18三、教案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18四、教案目标的设计18第二节选择教案模式★P453 18一、直接教案18二、探究学习18三、基于问题学习18四、合作学习★P465 19五、个别化教案19第三节设置教案环境19一、课堂空间19二、教案组织19三、教案媒体19第十五章课堂管理19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1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1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1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19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1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1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 1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19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19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9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2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20第十六章学习评定(重点章)20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2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2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2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2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2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2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20第二节标准化测验2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20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20三、测验的新进展20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20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20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20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20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20五、学习理论的启示20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20一、真实性评定★20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20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案因素教案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案中起关键作用(教案过程的主导)* 教案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案大纲、教材、课程* 教案媒体—教案内容的载体、教案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第2章学生心理2.1复习笔记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1)基本观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在他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2)图式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①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②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③平衡是指一切心理的成长(包括儿童智慧的发展)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

他把人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知道消失了的事物的存在,表明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绪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 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如图所示:2.学习与教学因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和测量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杜威维果斯基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罗杰斯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 1994 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当代教育心理学讲义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

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5.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6.分析性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感觉发生、发展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

大约在六个月左右出现了观察力的最初形态,在一岁左右,形成了对物体常驻性的认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当代教育心理学讲义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

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5.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6.分析性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感觉发生、发展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

陈琦《教育心理学》

陈琦《教育心理学》

系图
(建构)
图式是个体经过建构而形成的思维 以及行为的方式,可能表征行动和经验 的某种固定的形式。 建构是指通过对图式中有关信息的 组织,促进环境中新信息的同化和顺应。 适应是指通过同化和顺应维持有机 体生存的一种认知机能。 同化: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 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量变) 顺应: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 重构的过程(质变)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章知识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亚杰的认知
发展观与教育 二、维果斯基的发 展观与教育 三、埃里克森的心 理社会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为什么要研究学生 心理呢?


在诗歌欣赏课上,王老师正在讲解诗词中常见的 “象征”手法。根据往常经验,他知道小学五年级学生 很难理解“象征”这一抽象概念。他决定用提问法和举 例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老师问:“象征是什么?” 一个学生说:“象征就是……比如,好象……” 另一学生说:“象征就是一个东西代表另一个东 西。” 大多数学生仍茫然不解,老师举例说,“象征是指, 比如戒指是结婚的象征,心形是爱的象征,或者……” 有学生插话说:“五星红旗象征国家”,“绿色象 征和平”,“鸽子也象征和平”…… 老师问:“小林,奥运会的五个圈象征什么呢?” “象征……象征……噢,对了,象征团结。” ——这样,王老师通过不断的提问,自己举例和学 生举例相结合,最终帮助学生理解了“象征”这一抽象 概念。

如果你是王老师: 从学生的这些反应中,你对儿童的思维 有何了解? 你将如何更好地安排这一堂课的教学活 动? 为了使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匹配, 你将如何“倾听”学生的思维? 如何让学生对象征手法有具体的体验? 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还没达到教学内容 的要求,你将怎样做?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篇一《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哎呀,说起这本《当代教育心理学》,那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呐!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书能有意思吗?会不会特别枯燥无聊?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越挖越有惊喜。

书里讲的那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一堆干巴巴的文字,可对我来说,那简直就是打开教育世界大门的钥匙!比如说,它提到的学生的认知发展,让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他们的大脑可能还没发育到那个程度呢!这是不是很神奇?我觉得吧,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贴心的老师,它告诉你怎么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怎么去因材施教。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难的,不就是教个书嘛!但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我总觉得学生学不好就是他们不努力,现在我才明白,也许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这书让我反思了好多,我在想,以后我是不是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方案呢?不过呢,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让我头疼的地方。

有些概念真的好复杂,搞得我晕头转向的。

我就忍不住想,作者就不能写得简单点吗?但后来又一想,也许这就是知识的魅力所在,得让你费点脑筋才能真正掌握。

总之,读《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满满。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它一定会成为我的得力助手!篇二《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版的那些事儿!刚翻开这本书,我心里头就“咯噔”一下,心想:这得是多高深的学问啊!可谁能想到,读着读着,我竟然入迷了!书里说的那些关于学生心理的事儿,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对学习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我班上的那些小调皮们,他们有时候不爱学习,难道是因为我没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还有啊,书中提到的教学策略,这可太实用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教学挺卖力的,可为啥效果不太好呢?现在我明白了,可能是方法不对路。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篇一《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最近读了陈琦老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哎呀,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啊!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嘛,能有趣到哪里去?也许就像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一样,让人头疼。

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书里讲的那些理论和案例,就好像是在跟我面对面聊天,告诉我教育中的那些心理现象到底是咋回事。

比如说,学习动机这一块,我以前觉得学习不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嘛,但是书里说,动机可不只是这么简单,可能是为了兴趣,为了自我实现,甚至可能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学习的动机到底是啥?是真的对知识感兴趣,还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那个认知发展理论,以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们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小孩子的思维和大人的思维差别那么大。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些想法,现在想想真的是幼稚得可笑,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一些疑惑。

比如说,有些理论感觉在实际生活中不太好用啊,是不是我理解得不对呢?我觉得可能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总的来说,读《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和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以后我能把这些知识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呢,谁知道呢?篇二《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哇塞,读完陈琦老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刚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心里想着:“这能有多厉害?”谁能想到,我居然被它给“俘虏”了!书中提到的那些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和案例,就像一道道闪电,猛地击中了我的心。

比如说关于记忆的部分,我一直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老是记不住东西。

但这本书告诉我,记忆是有方法和规律的,不是我天生就不行。

这让我不禁想:“难道我以前都白费劲了?”还有关于问题解决的内容,以前我遇到难题就容易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肯定搞不定。

但书里说,问题解决是有策略的,要学会分析和尝试。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pdf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pdf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pdf
1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旨在深入研究和发掘当今教育活动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等社会实体的思维心理特征,起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规律,为学生成长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是当今教育领域发展的至关重要领域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中,陈琦博士作为国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便备受关注与赞赏,他是新时期“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符号,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里程碑之作,充分体现了多年来教育心理学界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之下,以有效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与学习增长需求,探讨学生发展未来最大潜力与可能性之学科研究。

陈琦所撰写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涵盖了心理学现状的研究、心理学的挑战象限、学校教育的心理困境等内容,书中紧密联系了中国国情及学校教育改革,深入挖掘出学生心理发展与行为变化的规律,深刻揭示了当今一系列教育领域的学习教育新问题以及发展新思维,获得了众多心理学家与工作者的赞美与青睐。

陈琦博士著有《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引发许多读者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关注。

他的学术思想和专业精神,一气呵成,以其独特的心理学理论思想,激发和指导的实践,不断催化社会教育的可能性与发展,推动当代教育心理学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不断深入前进。

以陈琦博士为研究对象,必将给学术研究带来良好的效益,并成为学术社会最高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他完整的教育心理架构早已成为当今新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线索。

第二章_学生心理(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第二章_学生心理(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案例二
• 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 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 “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 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 手吗?”
• 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三
• 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 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 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 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 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 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 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 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 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 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就其原因而言:社会文化历史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 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 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 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 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
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 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 熟练技能和智慧。"
• 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 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 性的能力。”
•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 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然的态 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海上钢琴师》
•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1900年的第一天,邮轮 弗吉尼亚号上,工人丹尼在头等舱的钢琴旁发现了一 个被遗弃的新生儿。丹尼不顾他人的嘲笑,独自抚养 该婴儿,并取名为“1900”,随着弗吉尼亚号往返靠泊 于各个码头而逐渐长大。然而不久,丹尼在一次意外 事件中丧生。奇迹出现了,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 优美的海上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居然是无师自通 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演奏。从此,1900开始了在海上 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至的旅客。 期间,1900邂逅了麦克斯和一名清秀动人的女孩,他 们的出现,使得1900的内心开始波动,他燃起了欲踏 足陆地的冲动。然而1900顾虑于自己在陆地上没有出 生证明,没有生日,没有身份,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 出生过一样,所以最众他没有离开船。他生于船,长 于传,死于船。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2007-08-12 23:05:21| 分类:ET-教育技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192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弗洛伊德杜威维果斯基三、成熟时期(60~80)布鲁纳罗杰斯四、完善时期(1980~)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篇一《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陈琦的《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感觉,就像是在教育的迷宫里找到了一盏明灯,也许不是那种能照亮一切的超级大灯,但至少让我看清了眼前的几步路。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咱们现在的教育啊,有时候是不是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咱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可能有人会说,成绩就是敲门砖,没成绩啥都别谈。

但我觉得吧,成绩真的就能代表一切吗?未必!这书里提到的各种教育心理理论和实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

比如说,书中讲到的激励机制。

以前我总觉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就是为了让我更听话,更努力学习。

可现在想想,也许那是一种真心的鼓励,是想让我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但有时候这种激励又好像不太对劲儿,要是一味地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是不是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还有啊,书里说的认知发展阶段,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总觉得大人的世界好难懂,好多事情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认知水平没到那个阶段呢!这是不是有点神奇?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点犹豫。

里面的一些理论,听起来高大上,可真要运用到实际中,我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怎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这得多难啊!总之,读了《当代教育心理学》,我是又兴奋又困惑,又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又觉得还有好多东西等着我去探索。

我就想问,难道只有我有这种复杂的感受吗?篇二《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读后感哇塞,朋友们!陈琦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多厉害?结果一读进去,哎呀妈呀,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关于教育和心理的秘密。

我一直在想,咱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是都能按照这本书里的方法来教我们,那该多好啊!比如说,理解我们的学习风格,知道我们是听觉型、视觉型还是动觉型的学习者。

也许我当年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老师没发现我是个动觉型的,非得让我老老实实地坐着听,我能坐得住才怪呢!还有啊,书中提到的情感教育,这可太重要了!以前总觉得学习就是学知识,谁管你心情好不好。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亲爱的读者:欢迎来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完整版文档。

本教材由陈琦和刘儒德主编,是第二新版,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学知识,以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教材概述《当代教育心理学》是一部系统介绍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

本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详细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

二、章节目录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学习理论3. 认知发展4. 学习动机5. 学习策略6. 教学方法7. 评价与评估8. 个体差异9. 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10.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三、章节内容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本章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帮助读者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学习理论本章将介绍各种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读者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认知发展本章将探讨认知发展的理论和研究,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帮助读者了解认知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4. 学习动机本章将介绍学习动机的理论和研究,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目标理论,帮助读者了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机制。

5. 学习策略本章将探讨学习策略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记忆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信息。

6. 教学方法本章将介绍各种教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合作学习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7. 评价与评估本章将探讨评价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标准化测试、课堂观察和自我评估,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个体差异本章将介绍个体差异的理论和研究,包括智力差异、人格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帮助读者了解个体差异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章节总结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室内容、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共同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a. 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b.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育实践意义:a.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2-7岁 (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 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 (4)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 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 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 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 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 自我抑制的决心"。
•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 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 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 限制"。
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四个标志: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概括性、间接性的 高级意识系统; (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儿童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 接、越减缩,其心理发展水平越高;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 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 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在水平) 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
• 皮亚杰的理论缺陷: • 1、对儿童认知水平的估计不足。 • 2、对个阶段的年龄划分也有绝对化的倾 向。 • 新皮亚杰理论
二、维果斯基(Lev S.Vygotsky,1896— 1934)的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 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 理机能两类。 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 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 构即为工具。
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 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 熟练技能和智慧。"
• 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 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 性的能力。”
•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 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然的态 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案例二
• 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 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 “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 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 手吗?”
• 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三
• 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 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 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 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 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 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 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 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 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 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就其原因而言:社会文化历史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 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 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 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 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
第二章 学生心理
主讲教师:郭启华教授 安庆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E-mail: qihuag@
案例一
由于阿姨冲奶粉没有调匀,孩子又她又不敢告诉老师, 等其他小朋友喝好了,把杯子放回箩筐让阿姨洗,老师 又忙着照顾其他孩子回教室时,她悄悄地把杯子连同里 面的奶放到箩筐,被老师发现箩筐的杯子里有未喝干净 的奶,逐一询问小朋友时,她也说喝完了,最后老师对 全体孩子说要拨110,让警察叔叔来查,警察叔叔本 领很大的,一查就能查 出来时,孩子给吓得哭 出来了。
【惊天大案】
• 2011年4月14日,辽宁省鞍山市宁远镇 二台子村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犯罪嫌 疑人周宇新在自己开办的大众浴池和洗 车店内,将包括他妻子、儿子在内的家 人和店员共计10人全部杀死。
【心理原因分析】
• “不幸的童年经历,让周宇新形成了多重人格:一 种是长期压抑的仇恨,不断地放大现实的仇恨; 一种是患难亲情,将亲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只感受到情感,而忽略对生命的尊重。”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过 程,是积极适应环境,是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例:儿童敲击小物体图式,拿到积木,鸡蛋。 同化(assimilation) 适应 顺应(accomodation) 认知结构发展:图式(schemes)---不平衡---不断 达到平衡(equilibrium)。涉及图式(scheme)、同 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3岁至6岁
自信 能力和智慧 自我认同 亲近他人 关心他人 满足感
无价值观 缺乏能力感 不确定感 泛爱(滥爱) 过分自我专注 自私自利 沉溺于自身之中 失望
6岁至12岁 勤奋——自卑 Industry vs Inferiority 青年期 12-18岁 成年早期 18-30岁 成年中期 30-60岁 成年晚期 60岁以后 同一性——角色混乱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亲密——孤独 Intimacy vs Isolation 繁殖——停滞 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完善感——失望感 Ego Integrity vs Despair
4、皮亚杰理论的教育意义
1) 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 (既非遗传决定论也非环境决定论,儿童的自发主动与外 界交往) 2)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 (四个阶段依次发展,只有顺进不会逆转,超越阶段的教学 没有作用) 3)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 (阶段内年龄跨度大,承认儿童的个体差异.对同年龄儿童 分班教学就有问题了) 4)发展先于学习 (其实就是不要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海上钢琴师》
•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1900年的第一天,邮轮 弗吉尼亚号上,工人丹尼在头等舱的钢琴旁发现了一 个被遗弃的新生儿。丹尼不顾他人的嘲笑,独自抚养 该婴儿,并取名为“1900”,随着弗吉尼亚号往返靠泊 于各个码头而逐渐长大。然而不久,丹尼在一次意外 事件中丧生。奇迹出现了,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 优美的海上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居然是无师自通 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演奏。从此,1900开始了在海上 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至的旅客。 期间,1900邂逅了麦克斯和一名清秀动人的女孩,他 们的出现,使得1900的内心开始波动,他燃起了欲踏 足陆地的冲动。然而1900顾虑于自己在陆地上没有出 生证明,没有生日,没有身份,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 出生过一样,所以最众他没有离开船。他生于船,长 于传,死于船。
•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0-2岁
• • • • 借助直接的感知和运动来认识外界; 缺乏语言和符号为事物命名的能力; 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 反射性行为—目标指向行为。
感知运动阶段
• 当某一客体从 儿童视野中消 失时,儿童知 道该客体并非 不存在了。 9-12个月 客体永久性建立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 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 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 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 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 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 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0-2岁 •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7- 11岁 •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11- 16岁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与个性
• 一、埃里克森 (E.H.Erikson 1902-1994 ) 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 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1950年发表他最重要的著作 《儿童期与社会》,描绘了 有关人生的八个阶段。这是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一、埃里克森(E.H.Erikson)的社会 化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 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 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 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 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 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 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 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 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 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 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 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 • • • 1、支架式教学 2、教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3、合作学习 4、情境教学
• 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 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 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四 武汉“全陪”老师,三年教室办 公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 皮亚杰(Jean Piage,1896-1980) 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创始 人。 对于儿童各类概 念以及知识形成 的过程和发展进 行多学科的深入 研究。
年龄阶段
出生至1岁 1岁至3岁
特定危机
信任——不信任
Basic Trust vs Basic Mistru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