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机电设备维修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机电设备维修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击卸法:利用手锤对零、部件进行敲击达到拆卸目的的方法。

2.拉卸法:利用静压力或不大的冲击力对零部件进行拆卸的方法。

3.顶压法:顶压法是一种静力拆卸的方法,适用于拆卸形状简单的过盈配合件。

常利用螺旋C形夹头、手压机、油压机或千斤顶等工具和设备进行拆卸。

4.温差法拆卸: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性能,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使配合件拆卸的方法,常用于拆卸尺寸较大、过盈量较大的零件或热装的零件5.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6..尺寸链:是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有关尺寸(表面或轴线间距离)或相互位置关系(平行度、垂直度或同轴度等)所组成的尺寸链。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封闭性,即有一个封闭环和若干个组成环所构成的尺寸链呈封闭图形7.封闭环:在装配过程中,要求保证的装配精度就是封闭环。

8.装配:根据规定的要求,把不同的部件组合成一可以操作的整体叫装配。

9.部装:将若干个零件、组件装配在另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部件的过程。

10.总装: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装配在产品的基础零件上而构成产品的过程。

11.装配精度:装配精度是指产品装配后几何参数实际达到的精度。

它包括:(1)尺寸精度是指零部件的距离精度和配合精度。

例如卧式车床前,后两顶尖对床身导轨的等高度。

(2)位置精度是指相关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台式钻床主轴对工作台台面的垂直度。

(3)相对运动精度是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上和相对速度上的精度。

例如滚齿机滚刀与工作台的传动精度。

(4)接触精度是指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和接触点分布情况。

例如齿轮啮合、锥体、配合以及导轨之间的接触精度。

二、填空题1.拆卸是修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执行拆卸工艺,不仅影响修理工作_效率___,还可能造成零部件损坏,设备精度丧失。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景区产品的概念如何理解?答案要点:旅游景区产品(Produ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从狭义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从广义来讲,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产品所包含的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Amenities)辅助设施。

2.试阐述景区产品的特点?答案要点:主要从7个方面理解:(1)不可检验性。

(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3)不可储存性。

(4)不可移动性。

(5)季节性。

(6)脆弱性。

(7)共享性。

3.为什么说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结合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加以阐述。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主要从景区产品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方面分析(课本第29页)。

排他性问题要从景区日常经营的门票制度来分析,最好能引导学生分析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与准公共产品经营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4.整体产品有哪3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答案要点:整体产品是指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3个层次;景区产品的构成包括:(1)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2)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3)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5.试以博物馆为例说明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某一类型博物馆游客流量变化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课本图2-7博物馆生命周期曲线存在的可能性及原因。

6.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详细内容参见课本40页。

引导学生列举不同创新方法的景区产品。

《电力系统分析》第2章习题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第2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及习题答案2-1 架空线路的参数有哪些?这几个参数分别由什么物理原因而产生?答:架空线路的参数有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

电阻反映线路通过电流时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效应;电抗反映载流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效应;电导反映电晕现象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效应;电纳反映载流导线周围产生的电场效应。

2-2 分裂导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分裂导线的等值半径?答:分裂导线可使每相导线的等效半径增大,并使导线周围的电磁场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可减小电晕损耗和线路电抗。

分裂半径计算公式为ni ni eq d r r 12=∏=2-3 电力线路一般以什么样的等值电路来表示?答:短线路一般采用一字型等值电路,中等长度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长线路采用修正值表示的简化π型等值电路。

2-4 双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一般以什么样的等值电路表示?变压器的导纳支路与电力线路的导纳支路有何不同?答:双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通常采用Γ型等值电路,即将励磁支路前移到电源侧。

变压器的导纳支路为感性,电力线路的导纳支路为容性。

2-5 发电机的等值电路有几种形式?它们等效吗?答:发电机的等值电路有两种表示形式,一种是用电压源表示,另一种是以电流源表示,这两种等值电路是等效的。

2-6 电力系统负荷有几种表示方式?答:电力系统负荷可用恒定的复功率表示,有时也可用阻抗或导纳表示。

2-7 多级电压电网的等值网络是如何建立的?参数折算时变压器变比如何确定?答:在制定多电压等级电力网的等值电路时,必须将不同电压级的元件参数归算到同一电压级。

采用有名制时,先确定基本级,再将不同电压级的元件参数的有名值归算到基本级。

采用标幺制时,元件标幺值的计算有精确计算和近似计算两种方法。

精确计算时,归算中各变压器的变比取变压器的实际额定变比;近似计算时,取变压器两侧平均额定电压之比。

2-8 有一条110kV 的双回架空线路,长度为100km ,导线型号为LGJ-150,计算外径为16.72mm ,水平等距离排列,线间距离为4m ,试计算线路参数并作出其π型等效电路。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课后答案第2章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课后答案第2章

第二章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习题与思考题解2-1.什么是整流?它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和晶闸管的哪些特性来实现的?解:整流电路是一种AC /DC 变换电路,即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它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晶闸管是半控型器件的特性来实现的。

2-2.某一电热装置(电阻性负载),要求直流平均电压为75V ,电流为20A ,采用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直接从220V 交流电网供电。

计算晶闸管的控制角α、导通角θ、负载电流有效值,并选择晶闸管。

解:(1)整流输出平均电压Ud =⎰παωωπ22).(.sin 221t td U =⎰παωωπ).(.sin 2212t td U=2cos 145.02cos 1222ααπ+≈⎪⎭⎫⎝⎛+U U cos α=5152.0122045.0752145.022=-⨯⨯=-U U d则 控制角α≈60° 导通角θ=π-α=120° (2).负载电流平均值I d =RU d=20(A) 则 R =U d /I d =75/20=3.75Ω 负载电流有效值I ,即为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 V1,所以I =I V1=()⎰⎪⎪⎭⎫ ⎝⎛παωωπt d t R U 22sin 221=παπαπ22sin 412-+R U =37.6(A) (3).当不考虑安全裕量时I V1=k fe I VEAR =1.57I VEAR则晶闸管通态平均电流 I VEAR =I V1 /1.57=37.4 /1.57=23.9(A) 晶闸管可能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为 311220222≈⨯=U (V)所以,可选择额定通态平均电流为30A 、额定电压为400V 的晶闸管。

按裕量系数2,可选择额定通态平均电流为50A 、额定电压为700V 的晶闸管。

2-3.带有续流二极管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大电感负载保证电流连续。

试证明输出整流电压平均值2cos 122απ+=U U d ,并画出控制角为α时的输出整流电压u d 、晶闸管承受电压u V1的波形。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1.基本练习题(1)简述过程参数检测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传感器的基本构成。

答:1)过程控制通常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成分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其保持为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生产安全,并使生产过程按最优化目标进行。

要想对过程参数实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检测,而如何实现有效的检测,则是有检测仪表来完成。

检测仪表是过程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控制精度首先取决与检测仪表的精度。

检测仪表的基本特性和各项性能指标又是衡量检测精度的基本要素。

2)传感器的基本构成:通常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电源及信号调理/转换电路组成。

(2)真值是如何定义的?误差有哪些表现形式?各自的意义是什么?仪表的精度与哪种误差直接有关?答:1)真值指被测物理量的真实(或客观)取值。

2)误差的各表现形式和意义为:最大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仪表的实测示值x 与真值a x 的差值,记为Δ,如式(2-1)所示:a Δx x =- (2-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记为δ,如式(2-2)所示:aΔδ100%x =⨯(2-2) 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

它是相对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一般也用百分数表示,记为γ,如式(2-3)所示:max minΔγ100%x x =⨯- (2-3)式中,maxx 仪表测量范围的上限值;minx 仪表测量范围的下限值。

基本误差: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国家规定的标准条件下使用时所出现的误差。

附加误差 附加误差是指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了规定的标准条件所出现的误差。

3) 仪表的精度与最大引用误差直接有关。

(3)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500℃~1000℃,它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答:根据题意可知:最大绝对误差为±2℃则精度等级%4.0%1005002±=⨯±=δ所以仪表精度等级为0.4级(4)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100℃~1000℃,工艺要求该仪表指示值的误差不得超过±2℃,应选精度等级为多少的仪表才能满足工艺要求?答:由题可得:仪表精度等级至少为0.001级。

第2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2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2章复习思考题答案1.Q235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哪4个阶段,可得到哪些强度指标?(1)弹性阶段。

钢材在此阶段,当荷载降为零时(完全卸载),变形也降为零(回到原点)。

Q235钢的比例极限f p≈200N/mm2,对应的应变εp≈0.1%。

(2)弹塑性和屈服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应变增大加快,材料进入弹塑性阶段。

随后,应力呈锯齿状波动,甚至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仍在继续发展的现象,卸载后试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这个阶段称之为屈服阶段。

Q235钢的屈服点f y≈235N/mm2,对应的应变εp≈0.15%,流幅ε≈0.15%~2.5%。

(3)强化阶段。

屈服阶段之后,曲线再度上升,但应变的增加快于应力的增加,塑性特征明显,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

对应于最高点的应力为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fu。

(4)颈缩阶段。

到达极限强度后,试件出现局部截面横向收缩,塑性变形迅速增大,即颈缩现象。

此时,只要荷载不断降低,变形能继续发展,直至试件断裂。

2.什么叫屈强比,它对结构设计有何意义?钢材的屈服强度(屈服点)f y与抗拉强度fu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

屈强比越低,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屈强比愈低钢材的安全储备愈大,但屈强比过小时,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太低,不够经济;屈强比过大时,安全储备太小,且构件变形能力小。

3.什么叫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各有什么特征?钢材在静力单向均匀拉伸下,试件破坏前有很大的塑性应变,这种破坏称为塑性破坏。

钢结构中的钢材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发生另一种破坏,即脆性破坏,两者的破坏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塑性破坏是指构件产生明显的变形、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后而发生的破坏,破坏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破坏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容易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2章思考题2.1 分析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异同点,重点阐述σ-π和p-π共轭。

2.2 请举例说明同分异构体中各种异构体的定义及其异同点。

2.3解释甲烷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1)(1)甲烷和氯⽓的混合物于室温下在⿊暗中可以长期保存⽽不起反应。

(2)(2)将氯⽓先⽤光照射,然后迅速在⿊暗中与甲烷混合,可以得到氯化产物。

(3)(3)将氯⽓⽤光照射后在⿊暗中放⼀段时期,再与甲烷混合,不发⽣氯化反应。

(4)(4)将甲烷先⽤光照射后,在⿊暗中与氯⽓混合,不发⽣氯化反应。

(5)(5)甲烷和氯⽓在光照下起反应时,每吸收⼀个光⼦产⽣许多氯化甲烷分⼦。

2.4 3-氯-1,2-⼆溴丙烷是⼀种杀根瘤线⾍的农药,试问⽤什么原料,怎样合成?2.5 写出烯烃C5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命名之,并指出哪些有顺反异构体。

2.6 找出下列化合物的对称中⼼.(1)⼄烷的交叉式构象(2)丁烷的反交叉式构象(3)反-1,4-⼆甲基环已烷(椅式构象)(4)写出1,2,3,4,5,6-六氯环已烷有对称中⼼的异构体的构象式(椅式)。

2.7 ⼀个化合物的氯仿溶液的旋光度为+10o, 如果把溶液稀释⼀倍, 其旋光度是多少? 如化合物的旋光度为-350o, 溶液稀释⼀倍后旋光度是多少?2.8 ⼄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加成,⽣成的活性中间体分别为、、,其稳定性>>, 所以反应速度是>>。

解答2.1 答:在离域体系中,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使分⼦稳定性增加。

共轭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效应叫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分为π-π共轭体系和p-π共轭体系。

超共轭效应是当C—H键与相邻的π键处于能重叠位置时,C—H键的轨道与π轨道也有⼀定程度的重叠,发⽣电⼦的离域现象,此时,键向π键提供电⼦,使体系稳定性提⾼。

它分为-p 和-π超共轭。

超共轭效应⽐共轭效应⼩。

异构现象异同点举例构造异构分了中原互相联结的⽅式和次序不同1. 碳链异构碳链不同2. 位置异构取代基在碳链或环上的位置不同3.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体异构分⼦中原⼦在空间2.3 答:(1)⽆引发剂⾃由基产⽣(2)光照射,产⽣Cl·,氯⾃由基⾮常活泼与甲烷⽴即反应。

第2章思考题参考答案_58809914

第2章思考题参考答案_58809914

第二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1. 工质膨胀时是否必须对工质加热?工质边膨胀边放热可能否?工质边被压缩边吸入热量可以否?工质吸热后内能一定增加?对工质加热,其温度反而降低,有否可能?答:由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关系式:Q U W =∆+规定吸热0Q >,对外做功0W >。

(1) 不一定;工质膨胀对外做功,0W >,由于可以使0U ∆<,因此可能出现0Q <,即对外放热;(2) 能,如(1)中所示;(3) 能;工质被压缩,对内做功,0W <,由于可以使0U ∆>,因此可能出现0Q >,即吸入热量;(4) 不一定;工质吸热,0Q >,由于可以使0W >,即工质对外做功,因此可能出现0U ∆<,即工质内能减小;(5) 可能;对工质加热,0Q >,由于可以使0W >,即工质对外做功,因此可能出现0U ∆<,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仅为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温度可能降低。

2. 一绝热刚体容器,用隔板分成两个部分,左边贮有高压气体,右边为真空。

抽去隔板时,气体立即充满整个容器。

问工质内能、温度将如何变化?如该刚体容器为绝对导热的,则工质内能、温度又如何变化?答:对于绝热刚体容器,以高压气体为对象。

由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式1)。

其中容器绝热,则Q=0;且右边为真空,高压气体没有对外做功对象,即自由膨胀,有0W =。

所以:∆U =0,即工质的内能不发生变化。

如果工质为理想气体,那么其温度也不变;如果工质为实际气体,则温度未必不变。

如果该刚体容器为绝对导热,那么初始状态下容器内工质与外界环境等温,而自由膨胀过程终了时容器内工质仍旧与外界环境等温。

当外界环境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容器内工质温度在整个自由膨胀过程中温度不变。

自由膨胀0W =,所以Q =∆U 。

如果工质为理想气体,其温度不变则内能也不变,∆U =0,所以Q =0; 如果工质为实际气体,Q =∆U ,无法进一步推断。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什么是整流?它与逆变有何区别?答:整流就是把交流电能转换成直流电能,而将直流转换为交流电能称为逆变,它是对应于整流的逆向过程。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如果:(1)晶闸管门极不加触发脉冲;(2)晶闸管内部短路;(3)晶闸管内部断开;试分析上述三种情况负载两端电压u 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 T的波形。

答:(1)负载两端电压为0,晶闸管上电压波形与U2相同;(2)负载两端电压为U2,晶闸管上的电压为0;(3)负载两端电压为0,晶闸管上的电压为U2。

某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给电阻性负载和大电感负载供电,在流过负载电流平均值相同的情况下,哪一种负载的晶闸管额定电流应选择大一些?答:带大电感负载的晶闸管额定电流应选择小一些。

由于具有电感,当其电流增大时,在电感上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抑制电流增加。

电阻性负载时整流输出电流的峰值大些,在流过负载电流平均值相同的情况下,为防此时管子烧坏,应选择额定电流大一些的管子。

某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若其中一只晶闸管的阳、阴极之间被烧断,试画出整流二极管、晶闸管两端和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

解:设α=0,T2被烧坏,如下图:相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负载电阻上的U d与I d的乘积是否等于负载有功功率,为什么?带大电感负载时,负载电阻R d上的U d与I d的乘积是否等于负载有功功率,为什么?答:相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负载电阻上的平均功率不等于负载有功功率。

因为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是非正弦波,除了直流U d与I d外还有谐波分量和,负载上有功功率为>。

相控整流电路带大电感负载时,虽然U d存在谐波,但电流是恒定的直流,故负载电阻R d上的U d与I d的乘积等于负载有功功率。

某电阻性负载要求0~24V直流电压,最大负载电流I d=30A,如采用由220V交流直接供电和由变压器降压到60V供电的单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是否两种方案都能满足要求?试比较两种供电方案的晶闸管的导通角、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对电源容量的要求。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2-1 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 标准表读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被校表读数/℃2014026048061001求:1)该表最大绝对误差;2)该表精度;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2-2 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 ,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 标准表读数/MPa 0 2 4 6 8 10 被校表读数/MPa正行程 0 1.98 3.96 5.94 7.97 9.99 反行程2.024.036.068.0310.01求:1)变差;2)基本误差;3)该表是否符合1.0级精度?2-3 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 ,精度等级为1.0级。

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5.08MPa ,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级精度,为什么?解答: 1)基本误差δ=100%⨯最大绝对误差∆max =0.01×10=0.1MPa 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8.0%10010508.5=⨯-=δ0.8%<1% ,所以符合1.0级表。

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解答: 1) 2)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1) 1.0级,0~250mA 2)2.5级,0~75mA现要测量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1)∆max =250×1%=2.5mA ;%5%100505.2±=⨯±=δ2)∆max =75×2.5%=1.875mA ;%75.3%10050875.1±=⨯±=δ选择2.5级,0~75mA 的表。

(完整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二章

(完整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2-1 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 标准表读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被校表读数/℃20140260480610012)该表精度;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2-2 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 ,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 标准表读数/MPa 0 2 4 6 8 10 被校表读数/MPa正行程 0 1.98 3.96 5.94 7.97 9.99 反行程2.024.036.068.0310.012)基本误差;3)该表是否符合1.0级精度?2-3 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 ,精度等级为1.0级。

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5.08MPa ,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级精度,为什么?解答: 1)基本误差δ=100%⨯最大绝对误差∆max =0.01×10=0.1MPa 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8.0%10010508.5=⨯-=δ 0.8%<1% ,所以符合1.0级表。

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解答: 1) 2)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1) 1.0级,0~250mA 2)2.5级,0~75mA现要测量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1)∆max =250×1%=2.5mA ;%5%100505.2±=⨯±=δ 2)∆max =75×2.5%=1.875mA ;%75.3%10050875.1±=⨯±=δ 选择2.5级,0~75mA 的表。

2-11 某DDZ-Ⅲ型温度变送器输入量程为200~1000℃,输出为4~20mA 。

第2章 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2章 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填空题:1. S7-300 PLC一个机架最多可安装_____8____个信号模块,最多可扩展_____3____个机架,机架之间的通讯距离最大不超过___10m___,最大数字量I/O点数__1024__,2. 确定机架0的6号槽上SM323 DI8/DO8的地址范围_I8.0-8.7/Q9.0-9.7以及5号槽上SM334 AI4/AO2的地址范围_PIW272-278/PQW280、PQW282。

3. 高速、大功率的交流负载,应选用_晶闸管_输出的输出接口电路。

思考题:1. S7-3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S7-300系列的PLC采用紧凑的、无槽位限制的模块结构,电源模块(PS)、CPU、信号模块(SM)、功能模块(FM)、接口模块(IM)和通信模块(CP)都安装在导轨上。

硬件系统主要由各种模板及人机界面(HMI),根据控制要求进行广泛的组合和扩展。

2. S7-300 数字模块的地址如何确定?I/O模块的地址与模块所在的机架号和槽位号有关,数字模块的位地址与信号线接在模块上的哪一个端子有关。

S7-300系列PLC的CPU为每个槽位的数字量I/O模板分配了4 个字节(32个I/O点)的地址范围。

依据数字模板的安装位置和类型,确定模块的地址。

数字量模板的地址:存储区标识符(输入-I、输出-Q)+字节地址+位地址。

(字节地址取决于其模块所在槽位的起始地址)3. 请填写以下配置的SIMATIC S7-300的可编程控制器的I/O地址。

0架4槽8路模拟量输入地址:PIW256, …,PIW 270;0架5槽8路模拟量输出地址:PQW272,…,PQW 286;0架6槽16点数字量输入地址:I8.0,…,I8.7,I9.0,…,I9.7;0架7槽32点数字量输出地址:Q12.0~12.7;Q13.0~13.7,Q14.0~14.7;Q15.0~15.7;0架8槽16点数字量输出地址:Q16.0,…,Q16.7,Q 17.0,…,Q17.7;4. S7-300的CPU314/CPU315 /CPU315-2DP 最多可扩展几个机架?用哪个接口模块连接?P19-20: S7-300的CPU314/CPU315 /CPU315-2DP 最多可扩展4个机架;用SM360/SM361接口模块连接5. 一个控制系统如果需要12点数字量输入、30点数字量输出、10点模拟量输入和2点模拟量输出,则问:(1) 如何选择输入/输出模块?(2) 各模块的地址如何分配?0架4槽 SM321 16点数字量输入地址:I0.0,…,I0.7, I1.0,…,I1.7;0架5槽 SM322 32点数字量输出地址:Q4.0~4.7;Q5.0~5.7,Q6.0~6.7;Q7.0~7.7; 0架6槽 SM331 8路模拟量输入地址:PIW288, …,PIW 302;0架7槽 SM334 模拟量4路输入/2路输出地址:PIW304, …,PIW310;PQW312,PQW 314;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①。

大学物理教程第2章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教程第2章习题答案

⼤学物理教程第2章习题答案思考题2.1 从运动学的⾓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从动⼒学的⾓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答:从运动学的⾓度看,弹簧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按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所作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

从动⼒学的⾓度看,如果物体受到的⼒的⼤⼩总是与物体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向相反,那么该物体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

2.2 弹簧振⼦的振幅增⼤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速度和最⼤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答:弹簧振⼦的运动⽅程为0cos()x A t ω?=+,速度为0sin()v A t ωω?=-+,加速度的为)cos(02?ωω+-=t A a ,振动周期2T =221kA E =。

所以,弹簧振⼦的振幅A 增⼤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为原来的4倍,最⼤速度为原来的2倍,最⼤加速度为原来的2倍。

2.3 下列运动是否为简谐振动?(1)⼩球在地⾯上作完全弹性的上下跳动;(2)⼩球在半径很⼤的光滑凹球⾯底部作⼩幅度的摆动;(3)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作往复运动;(4)⼩磁针在地磁的南北⽅向附近摆动。

答:(2)、(4)为简谐振动,(1)、(3)、不是简谐振动。

2.4 三只相同的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都⼀端固定,另⼀端连接质量为m 的物体,它们放置情况不同,其中⼀个平放,⼀个斜放,另⼀个竖直放。

如果它们振动起来,则三者是否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是否相同?答:三者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也相同。

2.5 当谐振⼦作简谐振动的振幅增⼤为原来的2倍时,谐振⼦的什么量也增⼤为原来的2倍?答:最⼤速度和最⼤加速度。

2.6 ⼀弹簧振⼦作简谐振动,其振动的总能量为E 1。

如果我们将弹簧振⼦的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2倍,⽽将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则新的振⼦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发⽣变化?答:弹簧振⼦212E kA = ,所以新的振⼦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

2.7 ⼀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n,则该质点动能的变化频率是多少?答:该质点动能的变化频率是2n。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解答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解答

第2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习题与思考题1.自锁环节怎样组成?它起什么作用?并具有什么功能?答:在连续控制中,将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QA与自复位启动按钮SF并联,即可形成自锁环节。

当启动按钮SF松开后,接触器QA的线圈通过其辅助常开触头的闭合仍继续保持通电,从而保证电动机的连续运行。

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常开触头而使线圈保持通电的控制方式,称自锁或自保。

起到自锁作用的辅助常开触头称自锁触头。

所以自锁环节的功能就是在启动按钮松开后,能够保持接触器线圈一直通电,使电动机连续运行。

2•什么是互锁环节?它起到什么作用?答:控制线路要求QA1与QA2不能同时通电时,为此要求线路设置必要的联锁环节。

将其中一个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串入另一个接触器线圈电路中,则任何一个接触器先通电后,即使按下相反方向的启动按钮,另一个接触器也无法通电,这种利用两个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头互相控制的方式,叫电气互锁,或叫电气联锁。

起互锁作用的常闭触头叫互锁触头。

复合按钮的常闭触头同样也可起到互锁的作用,这样的互锁叫机械互锁。

利用成对使用的机械联锁接触器,加上电气互锁,可形成机械、电气双重互锁。

互锁环节的作用就是防止QA1与QA2同时通电造成电源短路等危险。

3. 分析如图2-50所示线路中,哪种线路能实现电动机正常连续运行和停止?哪种不能?为什么?(b )kMrpSBKMKM(d )(e )KMSB1,接触器KM 线圈通电〒SR_____ a ____________KM(a )图2-50习题3图答:(C )和(门能实现电动机正常连续运行和停止,因为按下 并自锁,电动机连续运行;按下SB ,KM 线圈断电,电动机停止。

其他则不能,因为图(a )接触器KM 线圈不能得电,故不能启动;图(b )能启动连续运行,但不能切断接触器线圈供电,即不能停止;图(d )会引起电源短路;图(e )线圈不能保持连续通电。

(图中,SB1为启动按钮开关,SB 为停止按钮开关。

第2章习题与答案

第2章习题与答案

思考题1.为什么说力学性能是机械零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性能?解:所谓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或能的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疲劳强度等,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受到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而力学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是选用金属材料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机械零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性能。

2.塑性和强度都是金属材料的一种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对零件制造有什么特殊意义?金属材料的强度对零件使用有什么特殊意义?解:金属材料的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好的金属可以发生大量塑性变形而不破坏,易于通过塑性变形加工成复杂形状的零件。

当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规定残余延伸强度,则不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

材料的屈服强度或规定残余延伸强度越高,允许的工作应力也越高,则零件的截面尺寸及自身质量就可以减小。

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否则会产生断裂。

R m也是机械零件设计和选材的重要依据。

3.通过拉伸试验绘制的力—伸长曲线表达了金属材料在静拉伸力作用下的强度行为、塑性行为等。

请就力-伸长曲线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段曲线表达了材料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抗弹性变形能力(刚度)?(2)哪一段曲线表达了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塑性变形能力?(3)哪一段曲线表达了材料的塑性变形后强度得到提高的能力(形变强化能力)?解:(1)op——弹性变形阶段(2)p点后的水平或锯齿状线段——屈服阶段(3)屈服后至m点——强化阶段4.强度判据R e L、R m、R r0.2都是机械零件选材和设计的依据,应用场合有何不同?解:R e L——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

R r0.2——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

R m——承受的最大应力,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允许超过R m,否则会产生断裂。

5.抗拉强度与硬度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解:有。

思考题是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1]

思考题是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1]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E2. E3. T4. E5. E6. T7. T8. E9. E 10. E 11. E 12. E 13. T 14. E二、选择题15. C 16. A 17. C 18. C 19. C 20. B 21. A 22. C 23. D 24. B25. B 26. A 27. D三、填空题28.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29. D>C>A>B 30. 红红黄同离子效应31. K s°= (b(Ag+)/b°)2(b(CrO42-)/b°)2s = (K s°/4)1/333. 右34. 空轨道孤电子对35. HPO42-H[PtCl6]-SO42-[Fe(H2O)5OH]2+36. 10-10 37. NH4+, H3PO4, H2S PO43-, CO32-, CN-, OH-, NO2-[Fe(H2O)5OH]2+, HSO3-, HS-, H2PO4-, HPO42-, H2O四、问答题38.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答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即随溶质的粒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而与溶液的组成(溶质的本性)无关.39. 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答缓冲能力大小的衡量尺度为缓冲容量. 当缓冲组分比为1:1时, 缓冲溶液有最大的缓冲容量.40. 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答若要使沉淀溶解, 就必有ΠB(b B/b°)νB< K s°, 因此, 必须必须设法降低饱和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平衡浓度. 可以根据沉淀的性质, 利用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或配合反应等措施, 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41.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 (1)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Na 2CO 3.答 根据同离子效应的原理,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变小. (2)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氨水.答 加入氨水时, Ag +与NH 3生成了稳定的[Ag(NH 3)2]+, 使溶液中b (Ag +)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氨水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3)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HNO 3.答 加入HNO 3时, CO 32-与HNO 3反应, 使溶液中b (CO 32-)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CO 32-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42. 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答 螯合物是指含有多齿配位体并形成螯环的配合物. 43. 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答 (a) 对酸碱的定义不同; (b) 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c) 酸碱反应的实质不同; (d) 适用的溶剂不同.五、计算题44. (1) % (2) moldm -1 (3) molkg -1 (4) 45. 186 gmol -1 46. Pa kPa 47. (1) b (H +) = 10-4 molkg -1 b (Ac -) = 10-4 molkg -1 α = % (2) b (H +) = 10-5 molkg -1 b (Ac -) = molkg -1 α = % (3) b (H +) = molkg -1 b (Ac -) = 10-5 molkg -1 (4) b (H +) = 10-5 molkg -1 b (Ac -) = molkg -1 48. molkg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在298K 时, 测定其pH 为, 求: (1) 该酸的K a °和α; (2) 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K a °和α. 解: (1) pH = , b (H +) = 110-5 molkg -1HB = H + + B -b (eq)/molkg -1 10-5 110-5 110-5 528a5(110)1100.01110K ---⨯==⨯-⨯o 5110100%0.1%0.01α-⨯=⨯=(2) HB = H + + B - b (eq)/molkg -1 x x K a ° = 10-8, ≈ x , 28a1100.005x K -==⨯ob (H +) = 10-6 molkg -1 pH =67.0710100%0.14%0.005α-⨯=⨯=49. 计算20℃时, 在 molkg -1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 b (H +), b (S 2-)和pH;(2) 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 时, 溶液中的为S 2-浓度多少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解: (1) 查表K a1°(H 2S) = 10-8, K a2°(H 2S) = 10-12. 因K a1° >> K a2°, 计算b (H +)可以忽略二级解离.5-1(H )9.510mol kg b +-=⨯⋅pH = -lg10-5) =因K a1° >> K a2°,, b (H +) ≈ b (HS -)2a2(H )(S )(HS )b b Kb +--=o b (S 2-) ≈ K a2° = 10-12 molkg -1 (2) 根据多重平衡规则:221122(H )(S )(H S)a ab b K Kb +-=o o b (S 2-) = K a1°K a2°b (H 2S)/ b 2(H +) = 10-810-122 b (S 2-) = 10-16 molkg -1计算结果说明: 调节pH, 可调节S 2-浓度. 50. 10-7 molkg -151. 在25℃时, AgBr 的溶度积为10-13, 在纯水中AgBr 的溶解度是多少 在 molkg -1的NaBr 溶液中AgBr 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 (1) 在纯水中:AgBr(s) = Ag + + Br -b (eq)/molkg -1 s s K s ° = sss = (K s °)1/2 = 10-13)1/2 = 10-7 molkg -1 (2) 在NaBr 溶液中: K s ° = sb (Br -) 10-13 = ss = 10-12 molkg -152. 通过计算说明:(1) 在100g molkg -1的K[Ag(CN)2]溶液中加入50g molkg -1的KI 溶液, 是否有AgI 沉淀生成 (2) 在上述混和溶液中加入50g molkg -1的KCN 溶液, 是否有AgI 沉淀生成 解: (1) K f °([Ag(CN)2]-) = 1020, K s °(AgI) = 10-17 b ([Ag(CN)2]-) = molkg -1, b (I -) = molkg -1.[Ag(CN)2]- = Ag + + 2CN - b (eq)/molkg -1 x 2x 22i20(2)(2)10.100.10 4.010x x x x K x =≈=-⨯o x = b (Ag +) = 10-8 molkg -1ΠB (b B /b °)νB = 10-9 > K s ° = 10-17, 所以有AgI 沉淀析出(2) b ([Ag(CN)2]-) = molkg -1, b (I -) = molkg -1, b (CN -) = molkg -1. [Ag(CN)2]- = Ag + + 2CN - b (eq)/molkg -1 x +2x 22i20(0.052)(0.05)10.0750.075 4.010x x x K x +=≈=-⨯ox = b (Ag +) = 10-20 molkg -1ΠB (b B /b °)νB = 10-21 < K s ° = 10-17, 所以无AgI 沉淀析出53. 某溶液中含有Pb 2+和Ba 2+, 其质量摩尔浓度分别 molkg -1为和 molkg -1. 若向此溶液逐滴加入K2Cr2O7溶液, 问: 哪种离子先沉淀此两种离子有无分离可能已知K s°(PbCrO4) = 10-14, K s°(BaCrO4) = 10-10.解:刚生成PbCrO4沉淀时, 所需CrO42-的最低浓度为:b(CrO42-) = K s°(PbCrO4)/ b(Pb2+) = 10-14/ = 10-12 molkg-1刚生成BaCrO4沉淀时, 所需CrO42-的最低浓度为:b(CrO42-) = K s°(BaCrO4)/ b(Ba2+) = 10-10/ = 10-9 molkg-1因此, 先析出PbCrO4沉淀.当BaCrO4开始沉淀时, 溶液中的b(Pb2+)为:b(Pb2+) = K s°(PbCrO4)/ b(CrO42-) = 10-14/10-9) = 10-5 molkg-1即Pb2+没有沉淀完全, 因此不能分离.。

机械制造基础第2章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2章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2-1何谓热处理?其目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类型?答:钢的热处理是钢在固体范围内,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钢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热处理的基本类型包括: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与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

2-2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些?答:退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钢的力学性能;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便进一步切削加工;去除或改善前一道工序造成的组织缺陷或内应力,防止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2-3 根据下表,归纳比较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中几种产物的特点?2-4 临界冷却速度的意义是什么?它与C曲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对淬火有什么实际意义?答:奥氏体全部过冷到M s以下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临界冷却速度。

临界冷却速度与C曲线相切。

对淬火而言,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才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否则,只能获得非马氏体组织。

2-5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选用?答: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要快些,得到的组织细一些,可获得索氏体组织,力学性能高于退火。

选用时主要应根据含碳量、使用性能以及经济性等来考虑。

正火可用于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及重要零件的预备热处理。

过共析钢在球化退火前用正火来消除组织中的网状渗碳体。

正火也可用于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

一般认为,金属材料的硬度在160~230HBW 范围内,切削加工性能较好,而低碳钢退火状态的硬度普遍低于160HBW,切削时易“粘刀”,零件的表面质量也较差,经正火后,可适当提高其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6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答:淬火是使钢强化的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生产上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等。

第2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一、思考题1、搅拌釜式反应器主要有哪些装置组成?釜盖上有哪些部件?其结构简图如何?2、从主要材质上考虑,搅拌反应釜可以分成哪几类?3、搪玻璃设备有哪些优点?4、搪玻璃反应釜的主要工作特性?5、反应釜的轴封装置有哪二种密封方式?6、反应釜的夹套加热可分为哪几种加热方式?7、反应釜的搅拌器有哪几种型式?8、提高混和效果有哪些措施?9、在导流筒安装方面,螺旋桨搅拌器和涡轮式搅拌器有什么区别?10、导流筒的直径一般为多少?11、高转速搅拌器主要有哪些?大叶片低转速搅拌器主要有哪些?12、如何选择合适的搅拌器?13、搅拌器放大时有哪些常用准则?14、搅拌器的功率曲线?15、实际设备中,如何对搅拌功率进行校正?16、如何用通气准数来关联通气~搅拌功率的影响?1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8、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19、搅拌釜的传热装置有哪几种型式?20、蛇管传热的特点?21、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22、设备之间的平衡,主要有哪几种情况?23、对于一级不可逆的CSTR,稳定操作点如何选择?24、对于CSTR的稳定操作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二、习题1.六叶直叶因盘涡轮搅拌器,d = 0.1m,n = 16 rps,液体粘度µ = 0.08 Pa·s,密度ρ = 900 kg /m3,有挡板,用查图法求搅拌功率。

答:166 W2.搅拌釜内装六叶弯叶圆盘涡轮搅拌器D = 1.83 m、d = 0.61 m,搅拌器离釜底0.61 m,釜内装深度为1.83 m,浓度为50%的碱液,在65℃下搅拌,粘度为0.012 Pa · s,密度为1498 kg/m:,搅拌转速为90 rpm,釜内装挡板,用查表和查图两种方法计算搅拌功率。

答:2.05 kW3.中试时推进式搅拌器的直径为0.1m,转速为800 rpm,放大后采用的搅拌器直径为0.8 m,求在不同相似情况下放大后的转速。

第2章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 思考题和习题


2

(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当负载为电阻性负载时,其晶闸管角的
移相范围为 0
2 ; 3
当负载为电感性负载时,其晶闸管角的 移相范围为 0

2

7.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如在自然换流点之前加入窄触发脉冲, 会出现什么现象?画出 ud 的波形。 解:如图所示,当触发脉冲 ug1 触发 a 相晶闸管,则 a 相晶闸管导通。当 ug2 触发 b 相晶闸管时,由于 a 相电压高于 b 相电压,a 相晶闸管继续导通,b 相晶 闸管因承受反压而不导通。过了自然换相点后,尽管 b 相电压高于 a 相电压,但 b 相晶闸管的触发脉冲 ug2 已消失,所以 b 相晶闸管仍不导通。a 相晶闸管导通到 过零点结束。接着导通的是 c 相晶闸管。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晶闸管间隔导通而 出现了输出波形 ud 相序混乱现象,这是不允许的。
2 I d = 44.91A; 3
(4) 变压器次级容量 S = 3U2I2 = 3*94*44.91 = 12.67kVA; (5) =0时,电路功率因数 P I d2 Rd 0.955 ; S S
(6) 因为 Ud = 2.34U2cosα,所以当=0时,Ud = 0,即触发脉冲距离对应次级相
解:因为 Ld = 0.2H,Rd = 4Ω,所以 ωLd = 2*50*π*0.2 = 62.8Ω≫Rd = 4Ω,所以可
以认为该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连续。 (1) 求取变压器二次侧相电压有效值时,应考虑上限情况,即 Ud = 220V
Ud 94V ; 2.34 cos
因为 Ud = 2.34U2cosα,所以 U 2
(2) 整流输出电压 Ud = 0.9U2cosα = 127.28V; 电流平均值 I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 =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R L =2000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 =50V ,则常数e K =__________,斜率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1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 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 =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R L =2000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 =50V ,则常数e K =_0.1817_,斜率C=_____0.1667_____。

Cn n R R U L
a a =+=1Ke =50 C=50/3000=0.1667
e K =C(L
a R R +1)=0.1667 X (1+180/2000)=0.181703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ϕ、R a 和R L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误差产生原因有:
1). 温度影响; 措施:
(1)设计电机时,磁路比较饱和,使励磁电流的变化所引起磁通的变化较小。

(2)在励磁回路中串联一个阻值比励磁绕组电阻大几倍的附加电阻来稳流。

2). 电枢反应的影响;
措施:
(1)对电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在定子磁极上安装补偿绕组。

有时为了调节补偿的程度,还接有分流电阻,如图2.10 所示。

(2)在设计电机时,选择较小的线负荷(a
C C
D i N A π=)和较大的空气隙。

(3)在使用时,转速不应超过最大线性工作转速,所接负载电阻不应小于最小负载电阻,以保证线性误差在限定范围内。

3). 延迟换向去磁作用的影响;
对于小容量的测速机一般采取限制转速的措施来削弱延迟换向去磁作用,限定最高工作转速。

4). 纹波影响;
措施一,增加每条支路中的串联组件数可以减小纹波;措施二,采用无槽电枢工艺(电枢的制造是将敷设在光滑电枢铁心表面的绕组,用环氧树脂固化成型并与铁心粘结在一起)。

5). 电刷接触压降影响;
为了减小电刷接触压降的影响,缩小不灵敏区,常常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黄铜—石墨电刷或含银金属电刷。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负载运行时,若电刷的位置没有严格的位于几何中性线上,会造成测速发电机正反转时输出电压不对称,即在相同的转速下,测速发电机正反转时,输出电压不完全相等。

这是因为当电刷偏离几何中性线一个不大的角度时,电枢反应的直轴分量磁通若在一种转向下起去磁作用,而必然在另一种转向下起增磁作用。

因此,在两种转向下,尽管转速相同,却有着不同的电枢绕组感应电动势,其输出电压必然不相等。

4、根据上题1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 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解:I a =U a /R L =50/2000=0.025ª
U a = K e n /(1+ R a /R L ) 50= K e n /(1+ 180/2000) 所以 U a0 = K e n =54.5 V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转速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剩余电压(或零速电压)______。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的优点是没有相位,不出现波动,没有剩余电压,输出特性斜率比交流测速发电机的大,缺点是由于有电刷和换向器,因而结构复杂,维护不便,摩擦转矩大,有换向火花,产
生无线电干扰信号,输出特性不稳定,影响电机精度。

交流测速发电机的优点是不需要电刷和换向器,因而结构简单,维护容易,惯量小,无滑动接触,输出特此温度,精度高,摩擦转矩小,工作可靠,正反转转向是输出特性对称,缺点是存在剩余电压和相位误差,且负载的大小和性质会影响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要大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B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答: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的结构与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

采用鼠笼转子的异步测速发电机输出斜率大,但特性差、误差大、转子惯量大,测量精度不高。

而非磁杯形转子异步测速发电机的精度较高,转子的惯量也较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交流测速发电机。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C )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