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PPT课件全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PPT课件全
转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由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转 送。转送途中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由麻醉医师 和外科医师共同负责处理
患者平稳转运至重症监护室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由麻醉医师和外 科医师分别向重症监护室医师和护士交班后,由重症监护室医师和 护士负责患者的后续治疗与恢复
• 2024/8/31
基本要求
人员资质:从事临床麻醉及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有 相应的资格证、执业证和相关岗位培训的合格证书, 定期考核合格
按照医疗机构的分级,实行相应的麻醉医师资格分级 授权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无超权限 操作情况。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 并有相关记录
• 2024/8/31
•6
• 2024/8/31
• 14
麻醉科制度与规范建设
重点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三级 医师负责制度、主麻医师负责制度、麻醉前访视与讨论制度、患者 知情同意制度、麻醉 风险评估制度、麻醉前准备和检查制度、病历 书写规范管理制度、麻醉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死亡和疑 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科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麻醉不良事件 上报制度、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度、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麻醉用 具 消毒保管制度、药械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药 品管理制度、手术室外 麻醉管理制度、疼痛质量管理制度等
PACU医师和护士继续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在离开PACU前,应有麻醉医师进行评估,符合离开PACU条件,由相 关人员负责送离手术室
记录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的生命体征、阶段性评估情况以及患者进、出 PACU的时间,并作为病历的一部分,与病历共同保存
• 2024/8/31
• 29
麻醉后质量控制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10/19/2019
•6
基本要求
• 10/19/2019
•7
基本要求
人员要求
岗位职责与人员培训:麻醉科应建立并履行各级各类 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应 有相应的设施、资金和时间用于专业培训。应有各级 人员培训方案,包括岗前培训、住院医师培训、继续 教育培训、新药使用培训、新技术培训、新设备培训 等
• 10/19/2019
• 18
麻醉前质量控制
麻醉前安排 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根据麻醉医师的资质、 手术种类、麻醉难易程度、患者状况、麻醉 医师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合理安排
• 10/19/2019
• 19
麻醉前质量控制
麻醉前评估
麻醉医师于手术前对患者情况及手术风险进行 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对患 者麻醉风险进行分级,拟定麻醉方案,并填写 麻醉前访视单
• 10/19/2019
• 21
麻醉前质量控制
上报及讨论制度
术前访视患者若发现特殊疑难情况,及时向上 级医师汇报 术前准备不充分、需补充或复查必要的项目, 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建议,推迟或暂停 手术,完善术前准备 对高危或麻醉处理十分复杂的病例,麻醉科应 • 10/19/20于19术前向医务科报告,必要时医务科组织有关• 22
• 10/19/2019
•3
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
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科主任为质量控制 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有专人负责麻醉质量控 制相关报表登记。定期召开质量控制小组会议,并 有开展工作的会议记录。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估, 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安全 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麻醉设备准备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精品资料).doc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

ERAS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

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总论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的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

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阅读并根据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

推荐等级“强”一般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推荐等级“弱”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

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的共性问题,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最新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汇编

最新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汇编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

ERAS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

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总论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的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

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阅读并根据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

推荐等级“强”一般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推荐等级“弱”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

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的共性问题,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胸科手术快速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胸科手术快速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背阔肌覆盖于前锯肌的部分表面,形成前锯肌浅面的筋膜间隙, 其间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分支、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主干经过。 ▪ 可选择在胸5平面穿刺,阻滞平面可覆盖胸2~胸9外侧胸,前锯肌 平面阻滞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同样不依赖凝血功能改变。
术后镇痛
▪ 胸神经阻滞 ▪ 胸神经阻滞可分为胸内外侧皮神经、肋外皮神经、胸背长神经,覆盖前胸、腋
术前评估与准备
▪ 其中体能锻炼(2~6周)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锻炼, 耐力或高强度间歇锻炼;
▪ 多模式干预(2~6周)包括戒烟>4周、血红蛋白水平<130g/L者 补充铁剂6~8周、BMI过低者纠正营养不良,以及做好口腔卫生, 从而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能力(JAMA Surg,2020)。
胸科手术ERAS现状
▪ 由Michael E Bowdish等人于2020年发表在Ann Thorac Surg、关 于成人胸科手术预后进展的文章可知,作者所在国家的年胸科手 术例数正在快速增加:
▪ 2002年1月至2018年6月的16年间共实施57,279,0例胸科手术; 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的3年间胸科手术总量为13,425,3例;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1年间共实施胸科手术42,486例;271 家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共实施胸科手术31,517例;机器 人辅助肺段切除手术量增加40%。
谢谢观看
症的发生率,胸科手术常选择胸3、胸5、胸7节段穿刺,并可采用解剖 定位、神经刺激器、超声定位等方式辅助穿刺。 ▪ 虽然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是可以替代硬膜外镇痛,但其操作伴随一定的 并发症发生率仍不容忽视(气胸0.5%、操作失败6.8%)。 ▪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术前服用抗凝药物,椎旁 神经置管术后持续镇痛也有了更多的顾虑。

食管癌手术加速康复策略麻醉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食管癌手术加速康复策略麻醉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需要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建 设,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03
麻醉在加速康复策略中角色与 任务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工作内容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
01
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营养状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
进行手术和麻醉。
术前宣教和心理干预
02
向患者解释麻醉和手术过程,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配
术中管理
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指标,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
术后康复
术后需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等工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同时 ,还需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02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手 术中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概念及发展
01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旨在通过优化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3
减少手术应激反应
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使用镇静药、镇痛药 、保温措施等,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与早期活动指导原则
多模式镇痛
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 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以 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早期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在术后尽早进行床上活动、 下床行走等,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食管癌手术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开放手术创 伤较大,恢复较慢;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适应症
食管癌手术适用于早期、中期和部分晚期食管癌患者。对于 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食管癌 患者,手术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胸科手术快速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胸科手术快速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个体化镇痛
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术后镇痛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镇 痛方案。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性用药
对于具有术后恶心呕吐高危因素的患 者,应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 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治疗性用药
对于已经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 应及时使用止吐药物进行治疗,以缓 解患者的症状。
等,以实现精细化麻醉管理。
多模式镇痛
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术前镇痛、术中镇痛和术后镇 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优化手术流程
通过优化手术流程,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等, 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探讨
人工智能在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气对肺的损伤。
呼吸参数监测
02
实时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参数,确保患者呼
吸功能稳定。
气道管理
03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循环管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有创或无创监测手段,实时评估患者循环功 能状态。
容量管理
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补充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 制品,维持循环稳定。
查。
术前评估
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术 前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全面 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和麻醉计
划。
麻醉风险预测
01 高危因素识别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类型等因 素,识别出可能增加麻醉风险的高危因素。
02 风险预测模型
利用现有的风险预测模型,如POSSUM评分、 APACHE评分等,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预测。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完整版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完整版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完整版一、修订说明1.目的二、为不断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加速推进麻醉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国内麻醉学科质量管理工作的积累和现状,结合对学科发展的预判,现对2014版《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进行修订,为全国麻醉学科顺利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以推进麻醉质控工作进一步良性可持续发展。

2.任务来源本共识修订任务来源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20年专家共识修订项目。

3.修订组织工作本共识修订由国家麻醉质控中心、CSA常委和CSA麻醉质量管理学组共同完成。

4.修订主要依据《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4);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麻醉科医师学会联盟(WHO-WFSA):麻醉安全国际标准(2018)。

5.修订原则①立足国内发展现状,兼顾参考国际标准;②考虑到国内区域发展差异化特点,提出不同等级要求;③在2014版《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基础上修订,增加修订说明及涉及传染病防控等内容;④本共识与21号文件、884号文件相关要求保持一致性;⑤本共识主要针对麻醉科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和基本安全要求,有关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和技术规范的质量控制不在此共识中表述。

6.适用范围本共识适用于具有麻醉科建制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及非公立医疗机构),其他开展麻醉学科业务但尚未形成麻醉科建制的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7.共识要求的层级表述①高度推荐:为确保患者安全的最低要求标准,任一医疗机构的麻醉科均应达到该要求。

②推荐: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尤其是三级医疗机构麻醉科。

③建议:是相对较高层级的要求,为大型医院麻醉科应该达到的标准。

二、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1.麻醉科临床业务范围麻醉科临床业务范围涉及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疼痛诊疗、急救复苏等门(急)诊和住院服务(推荐)。

加速康复妇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专家共识PPT【2019】精选全文

加速康复妇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专家共识PPT【2019】精选全文

术前部分
1、术前健康教育
2、术前优化措施 3、皮肤准备
低4、年肠道资准副备 主任医师
5、术前禁食禁饮 6、可术主前持镇三静级手术,在上级 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 四7、级静手脉术血。栓栓塞症 8、预防性抗生素 9、术前疼痛护理
1、建议门诊即进行相关宣教,介绍 ERAS 的概念、手术麻醉的诊疗过程 及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并建议患者术前2~4 周开始戒烟、戒酒,避免增 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入院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采用适宜形式一对一个体化宣教, 缓解患者焦虑、恐惧与紧张情绪,获得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理解、配 合,有助于 ERAS进程。
术前部分
1、术前健康教育 2、术前优化措施 3、皮肤准备
低45、、年肠术道前资准禁副备食禁主饮任医师
6、可术主持前三镇级静手术,在上级
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 四7、级静手脉术血。栓栓塞症 8、预防性抗生素 9、术前疼痛护理
6. 术前镇静药物使用:术前 12 h 应避免使用镇静药物,因其可延 迟术后苏醒及活动。 对于存在严重焦虑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镇静药物,护 理人员应做好用药安全指导,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及活动 情况。
专家纳入标准 (1)从事妇科领域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 理人员; (2)妇科临床或护理领域工作 10 年以 上,经验丰富; (3)医生为高级职称者,护理人员为中 级职称及以上者; (4)本科及以上学历; (5)了解妇科 ERAS 开展的相关内容。
共遴选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山东 等 9 个省市的 12 名妇科专家参与函询。 专家年龄(45.60±6.89)岁;工作年限 (25.00±7.58)年;职称:主任医师 2 名,副主任医师 1 名,主任护师 2 名, 副主任护师 6 名,主管护师1 名;学历: 博士 3 名,硕士 7 名,本科 2 名。

ERAS共识

ERAS共识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3 术后项目
3.2 药物调控炎症反应 乌司他丁注射液作为广谱水解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 如TNF、IL-1、IL-6等,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同时能够增加肝细胞溶酶体膜稳定
性,防止肝脏脂质过氧化,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已被推荐用于肝切除术围术 期管理,可有效发挥对抗过度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及全身其他器官的作用。
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被美 国及欧洲多个国家的指南推荐为基础用药,建议若无禁忌证,首选NSAIDS ,其针剂可与弱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片剂作为口服续贯镇痛药物。在NSAIDs 针剂的选择上,因非选择性NSAIDs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推荐 使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特别是行肝叶切除术患者, 以降低出血风险 。
GRADE guidelines: Rating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Journal of clinical ep第id五页e,m共i三o十lo三页g。y
循证医学证据和推荐等级
推荐等级

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的强推荐,利大于弊

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的弱推荐,利弊不确定
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3 术后项目
3.2 药物调控炎症反应 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人体对手术本身的应激造成的炎症反应。因此 ,通过药物调控降低机体炎症性反应可降低并发症和器官功能失常发生风险。抗炎药物
有糖皮质激素、水解酶抑制剂、NSAIDS等。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的抑制炎症反应、减
轻应激的药物。从这点而言,围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和疲劳从而促 进恢复;然而,也会增加切口愈合不良、应激性溃疡、高血糖、感染等风险,临床需采 取谨慎态度。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医药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19年12月31日发布)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于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基础上优化的临床路径,从而减轻患者围术期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ERAS理念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个实施过程以外科、麻醉、药学、护理、康复、营养、心理等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进行,团队成员包括医生、药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

已有报道至少50%手术患者需要长期或短期使用药物[1],围手术期的疼痛、恶心呕吐、抗凝、抗感染、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营养管理、液体管理等多方面都涉及药物治疗,以及会产生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Medication Related Problems,MRPs)。

目前,药师在围手术药物治疗管理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药师参与ERAS过程中药物治疗管理具体工作模式尚无统一指引。

本共识关注于药师在ERAS团队中,可以从哪些维度全程参与围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协作多学科综合诊疗行为,优化相关药物治疗路径。

1 ERA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目的手术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是创伤修复的过程,患者的机体情况、手术过程、围术期应激及炎症反应等均有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疾病或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继而影响术后康复的程度及速度。

对此采取ERAS围术期药物管理,除了全面评估患者药物相关需求外,还包括患者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路径的优化、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随访和患者用药教育。

其与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融为一体,最终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2 ERAS围手术期临床药师工作模式2.1 ERA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原则2.1.1获取患者完整用药史,特别是慢性疾病合并服用多种药物患者,明确使用的药物种类及准确剂量,包括所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等,了解患者是否吸烟、饮酒,是否涉及对围手术期有影响的药物,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发现可能的药物治疗相关问题。

成人日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成人日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 术后镇痛的管理要点包括:
• (1)术后镇痛药物首选口服用药,尽量避免肌注给药;
• (2)预防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
• (3)弱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急性疼痛的治疗,强阿片类药物可用于中、 重度疼痛治疗,对于内脏痛明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κ受体激动剂;
• (4)推荐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氯胺酮、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等作为多模式镇 痛的一部分;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低体温风险,监测并记录体温,
保持患者温暖直至安全转运至手术间。对于全麻
手术麻醉时间>30 min的患者,术中进行体温
监测并予主动保温至患者体温≥36 ℃。术中、加温冲洗液等。术后监测、记录并维持
患者体温≥36 ℃。
2 术中
• 2.5 鼻胃管及导尿管留置的管理 • 【建议】 • 日间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及导尿管。 • 证据级别:高 • 推荐级别:强烈推荐
• 择期手术中不推荐常规留置鼻胃管减压。与 放置鼻胃管相比,未放置鼻胃管的患者术后胃肠 功能恢复更快。导尿管的留置不仅影响患者活动, 同时增加尿路感染几率。日间手术患者术中不推 荐常规放置导尿管。
3 术后
• 3.1 疼痛管理 • 【建议】 • 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 • 证据级别:高 • 推荐级别:强烈推荐
炸、脂肪及肉类食物;2 h可口服无渣清亮饮品。 • 证据级别:中 • 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
• 术前的代谢准备有助于改善患者饥饿、烦躁等不 适症状,降低胰岛素抵抗,维持机体正氮平衡。 术前6 h可进食淀粉类固体食物,但不包括油炸、 脂肪及肉类食物,术前2 h可口服清流质食物。 术前2~4 h口服12.5%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 (≤400 ml)可降低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率(糖尿病患者除外),对于有胃排空延迟或胃 肠梗阻的患者,需延长饮时间。超声技术可用于 评估患者胃容量。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

ERAS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

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总论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的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

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阅读并根Development,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of Grading (GRADE据and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

推荐等级“强”一般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推荐等级“弱”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

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的共性问题,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八)术后急性高血压(APH)
定义为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基线20%或以上,APH发生率为4%~35%,需要及时治疗。APH治疗的目的是保护心 、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积极寻找并处理可能引起APH的各种原因,可以使用艾司洛尔、拉贝洛尔、尼卡地平 、硝酸甘油等药物控制APH。
(九)苏醒延迟
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药物(吸入麻醉剂、静脉麻醉药、苯二氮类药物、肌肉松弛药)的影响。检测血气分析、 血糖、血清电解质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可以排除代谢原因。
(二)气道梗阻与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气道梗阻是PACU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舌后坠、 喉痉挛、颈部和颈椎手术、反流误吸、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等均可导致呼吸道梗阻。
术后3d内的低氧血症与术后1年的死亡率增加相关,迅速诊断和干预气道梗阻可减少负压性肺水肿、低氧血症 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术后6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5%o术后防治P。NV的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氟哌利多和5-HT3受体抑制药、甲氧 氯普胺和东葭若碱。未预防性用药的患者术后第一次出现P。NV时,可静脉给予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多 拉司琼或格拉司琼)治疗。已采用预防性用药的患者,术后出现P。NV应采用其他类型的止吐药。
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机制有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通气不足(如睡眠呼吸暂停、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肺通气/ 血流比异常(如CoPD、哮喘、肺间质病变)、肺内分流(肺不张、肺水肿、ARDS、肺炎、气胸)、弥散障碍(如 肺栓塞)。
低氧血症的处理措施包括:
1.严格掌握气管拔管指征,降低再插管风险;
.评估和消除持续低氧血症的病因,保持气道通畅(如托下颌或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咽部梗阻);
(四)寒战
低体温是寒战的首要原因,寒战患者应采取加温措施,提高患者舒适度。必要时可使用曲马朵、哌替咤、右美托 咪定和多沙普仑等药物治疗寒战,注意这些药物可能导致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意识抑制等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5)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

ERA要求采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方案,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强调麻醉科医生在围术期所起的作用,使麻醉科医生从提供最佳手术条件、最小化疼痛和保障围麻醉期患者生命安全,向确保患者的合并疾病得到最佳处理、促进术后患者康复转变。

麻醉科医生应当在围术期合理调节应激反应(内分泌、代谢和免疫),使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管理等)来降低手术伤害性刺激反应,维持重要器官功能,最小化不良反应(如疼痛、恶心和呕吐等),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质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一、术前评估、优化与宣教(一)术前评估与优化为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前应对患者麻醉风险进行评估,对即将实施麻醉的风险做出初步判断。

术前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全面的病史采集;(2)和患者仔细交谈;(3)详细的麻醉前检查;(4)术前测试;(5)麻醉风险评估;(6)了解手术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7)适当的其他咨询。

麻醉前体格检查至少应该包括气道以及心肺功能评估。

推荐对贫血情况、术后感染可能、疼痛情况以及凝血功能等进行适当优化。

(i)对贫血的原因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治疗。

当Hb w低至<70g/L时输注红细胞,急诊抢救除外。

手术中决定是否输血也应基于病人对其他干预的反应。

这里指的其他干预,包括早期液体负荷冲击复苏等。

对于具有低灌注证据的患者(如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乳酸酸中毒等),建议纠正Hb 至100g/L,以使组织的供氧最大化。

(2)为预防术后感染,推荐术前输注正确剂量的适宜抗生素。

抗生素应于切皮30min前输注完毕。

(3)术前疼痛评估包括:定向的疼痛病史、体格检查和疼痛管理计划。

对于难以忍受的疼痛建议镇痛治疗,如药物治疗(首选非阿片类镇痛药)、神经阻滞等。

(4)凝血功能的优化患者可因使用抗凝血药(凝血酶抑制剂、ADf受体抑制剂、纤维蛋白溶解药)以及合并相关疾病(创伤、尿毒症、肝功能障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可通过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制品或血小板)、维生素K人重组凝血因子忸a预防相关的围术期急性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发性危险因素(遗传变异)和继发性危险因素(手术操作、活动限制、组织因子释放),可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的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

物理及药物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如硬膜外镇痛联合/ 不联合药物预防治疗以及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权衡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增加出血风险的利弊。

另外间歇充气压力装置可能限制患者早期活动。

否则可替代药物成为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手段。

虽然,神经阻滞和普通肝素联合使用未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但有研究指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 的联合使用可增加硬膜外血肿的风险。

另外,谨慎起见,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可停用阿司匹林7d;当阿司匹林与其他NSAIDs氯吡格雷、华法林、LMW、H 肝素合用时,出血风险增加,并且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方案调整取决于外科手术的紧急程度以及患者发生血栓和出血的风险,需要多学科会诊选择优化治疗策略。

口服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一般需要在阻滞前4〜5天停用,使INR降低至1.4以下;若INRl > 1.4但患者需要及早手术,可予患者口服小剂量(1〜2mg维生素K,使INR尽快恢复正常;对于合并房颤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或者植入机械心脏瓣膜的患者,一般认为应该停用华法林并使用普通肝素或者LMWIH行过度抗凝治疗,再按照肝素和LMWH 术前停药方法进行,同时监测INR和APPT(二)术前宣教术前大部分患者存在悲观、焦虑等心理应激,会干扰相关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

麻醉科医生和护士在术前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认真的宣教和辅导,这是ERA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步骤。

宣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可能采用的麻醉方式;(2)麻醉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案;(3)术后的镇痛策略;(4)康复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5)围术期患者及家属如何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二、术前准备(一)麻醉前用药手术应激相关生理变化及炎症反应会诱导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应激以及炎症反应。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应激、缓解焦虑、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o2受体激动剂、受体阻滞剂和NSAIDs是日益盛行的快通道麻醉的辅助药,具有增强麻醉和节俭镇痛药的作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早期康复。

麻醉前应用o2受体激动剂如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

术前给予瑾体阻滞剂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但因其药理作用应用仍需谨慎。

(1)择期手术患者如果进行睦体阻滞剂治疗,应术前至少2d (争取1周)起始,从小剂量开始,按血压、心率逐步上调剂量[围术期的目标心率为60〜80次/min,同时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 ],术后应继续使用。

(2)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围术期起始不常规进行瑾体阻滞剂治疗,应该在仔细权衡获益- 风险后,根据个体化原则作出临床决定。

( 3)冠心病患者或有明确心肌缺血证据的高危患者,如果尚未使用瑾体阻滞剂,在择期血管手术前可根据血压和心率使用B受体阻滞剂,并注意剂量的调整。

( 4)因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律失常或高血压等明确适应证而正在使用睦体阻滞剂的患者,围术期应该继续使用瑾体阻滞剂。

(5)不推荐术前短时间内不经剂量的调整而直接大剂量应用。

推荐术前使用可快速透过血脑屏障的NSAIDs药物,具有抑制外周和中枢痛觉敏化,降低术中应激和炎症反应,起到预防性镇痛的作用;同时,应避免使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手术出血风险的NSAIDs 药物。

(二)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患者进食碳水化合物对机体代谢有积极意义。

麻醉诱导前2h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可减轻焦虑、饥饿和口渴的感觉,并且减弱术后胰岛素抵抗、减少术后氮和蛋白质损失、维持肌力,加速患者康复。

因此推荐所有非糖尿病患者术前均应进食碳水化合物。

术前过长时间禁食对患者不利。

推荐无胃肠动力障碍患者应清液(含碳水化合物,不超过400ml)至术前2〜3h,仍推荐术前6h起禁食固体食物。

三、麻醉管理(一)麻醉方式1. 局部麻醉术中联合区域阻滞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早期胃肠道进食和下床活动。

如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麻药和辅助药的选择非常重要,合理的药物选择可能缩短运动阻滞时间,促进康复进程。

与传统的鞘内局麻药剂量相比,使用小剂量(3.5〜7.0mg)的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混合有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例如不含防腐剂的芬太尼5〜25厲或舒芬太尼5〜10厲),可使运动功能快速恢复。

辅助药如可乐定可有效替代鞘内阿片类药物,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速患者康复出院。

硬膜外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的手段之一,其术后的获益是显而易见的,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抑制手术应激。

选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技术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轻心血管负荷,减少术后肠麻痹。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阻断交感神经、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预后而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对于开放手术,推荐使用局麻药混合低剂量阿片类药物的胸段硬膜外阻滞;然而对于腹腔镜手术,推荐蛛网膜下腔阻滞或吗啡PCEA替代用外组滞。

与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为基础的镇痛效果相比,腹部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阻滞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功能。

切皮前使用硬膜外镇痛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减少首次镇痛需求以及术后镇痛药物需求量。

在快速康复外科,尤其是胸、腹部和血管外科手术,推荐使用预先胸段硬膜外阻滞来控制术后疼痛。

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即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其临床疗效已被广泛证实,应该作为快通道麻醉技术重要组成部分。

局部浸润麻醉可单独为一些浅表外科操作如腹股沟疝修补术、肛门直肠和乳腺手术、肩和膝关节镜检查术提供足够镇痛。

局部浸润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量以及阿片相关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和全身麻醉相比,应用局部浸润麻醉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具有更好的疼痛控制,更低的镇痛药物需求量,更少的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如尿潴留等。

通过放置在筋膜和腹膜间的导管输入局部麻醉药的结直肠手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快通道外科中应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或镇静,可能为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最小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提供新的可行技术。

2.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快通道麻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防止术中知晓。

静脉注射丙泊酚是快通道麻醉诱导的最佳选择。

与吸入麻醉药相比,丙泊酚可降低术后6h内PON\的发生率。

麻醉维持中,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和七氟醚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及PAC停留时间,并减少相关费用。

氧化亚氮由于具有麻醉和节俭镇痛药效应、药代动力学稳定、价格低廉,通常作为吸入麻醉药来使用。

然而,氧化亚氮的应用会增加PON的发生,在合并PON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不推荐使用。

短效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常复合吸入麻醉药或丙泊酚以及区域阻滞,可使麻醉药物的用量最小化,促进患者恢复。

然而,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会导致痛觉过敏、急性阿片耐受,增加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

较长时间的术中应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可能引发以上并发症,而NMD受体拮抗剂如氯胺酮和硫酸镁可预防急性阿片耐受的发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及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则可以调节阿片诱导的痛觉敏化。

(如米库氯胺)和中效肌松药(如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均可用于短时间和长时间的快通道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减少麻醉恢复过程中肌松残留的发生。

3.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MAC是指麻醉科医生参与局麻患者的监测和(或)对行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以解除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减轻疼痛和其他伤害性刺激反应,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浅表的外科手术(非心脏)应用MA C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腹股沟疝修补术、肛门直肠及手部的手术采用MA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并降低疼痛的严重程度,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需求量,减少PONV 便秘、尿潴留和其他阿片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MAC S常包括使用利多卡因(2%)混合罗哌卡因(0.5 %)或布比卡因(0.5 %)浸润或者周围神经阻滞的局部麻醉联合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1〜3mg)和静脉输注丙泊酚(2 5〜100旧kg-1 min-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