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中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精神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疾病以及引发心理疾病行为 学科, 主要研究各种心理疾病起因、发展、症状以及治疗。 精神病理学对心理健康概念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医学和社会学 角度来研究。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普通心理 严重心理 神经症性心
问题
问题
理问题
神经症 重性精 神病
人格障 碍
l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协调时,我们心理将会处于健康状 态,当三者处于失衡状态时,心理健康将会受到影响,可能会 出现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10
10/39
心理健康概念和内涵
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健康观——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每个人潜能都是无限, 都有一个与生俱来指向完成、实现、维持和增加趋势。 在这种自我实现倾向驱使下, 我们变得愈加独立自主、 愈加独特、更富社会责任感, 成为机能健全人。
25
25/39
人格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Ø定义: 人格是人类心理特征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 稳定结构,人格在不一样时间、地点都影响着人内隐或者 外显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23
23/39
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反应, 是 以个体需要为中介。从个人心剪发展角度看, 健康情绪状 态是基于个人已经发展出一个情绪整合能力, 即个人会把 自己看成一个含有各种情绪完整个体。健康情绪状态并不 是排斥消极情绪, 而是正视和接纳自己消极情绪。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7
7/39
健康概念和内涵
延伸阅读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利专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处理相关保持或促进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探讨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来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心理学中常用的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正常的情绪体验、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人们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积极的情绪调控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等方式来维持心理健康。
2. 压力压力是指个体在面临外部或内部压力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
它可以是来自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也可以是个人内心压力的积累。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过度的压力却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压力、寻求支持和进行放松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3.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价值感。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看法。
良好的自尊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而低自尊则容易导致自卑情绪和心理问题。
4. 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
抑郁症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严重的困扰。
治疗抑郁症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并且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发展非常重要。
5. 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和恐惧感等。
焦虑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焦虑则可能妨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功能。
常见的焦虑症状包括恐慌发作、强迫行为、社交恐惧等。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6.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的服务。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健康可是个超级重要的话题呢!那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呀?简单来说,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就好比我们的身体需要健康来正常运转一样,我们的心理也需要健康才能让我们快乐地生活呀!心理健康包括很多方面呢。
比如说情绪健康,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总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者动不动就大发脾气,那肯定不太健康啦,对吧?就像天气总是阴沉沉的或者老是狂风暴雨,那可不行呀!还有认知健康呢,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要是一个人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新东西特别吃力,那可能认知方面就有点小问题啦。
这就好像电脑的处理器不太灵光,运行起来就不顺畅呀!人际关系健康也很重要哦!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和别人打交道。
如果一个人很难和别人友好相处,总是很孤僻,那肯定也不健康呀。
这就好像一辆车没有和其他车好好配合,在路上就容易出问题呢。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被打倒,而是努力去克服。
这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面对敌人毫不退缩!他们也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让情绪失控影响到自己和别人。
就像一个优秀的舵手,稳稳地掌控着自己的情绪之舟。
那怎么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呀,比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这就像给我们的心理机器加足油、做好保养一样。
还要学会应对压力,压力就像一场暴风雨,我们得学会找地方躲雨,或者给自己撑起一把伞。
多和别人交流沟通也很重要哦,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就像把垃圾倒出去一样,心里会轻松很多呢。
总之,心理健康真的太重要啦!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地生活吧!。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欢迎来到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你深入了解健康心理学的 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以及身体健康心理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什么是健康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它关注身体、心理和社 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幸福。
身体感知和健康心理
正念饮食
通过正念饮食来增强对身体 需求和食物摄入的意识,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身体扫描冥想
通过冥想习惯,提高对身体 感觉和健康状况的觉察度。
瑜伽
瑜伽练习可以促进身体灵活 性、平衡感和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 行为模式来解决身体和心 理问题。
心理教育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帮 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 身体健康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
通过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 解,减轻身体健康心理问 题的负面影响。
总结和展望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和 干预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 些知识,促进人们的整体健康与幸福。
行为影响
良好的身体健康心理可 以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 如定期锻炼、良好的饮 食习惯和规律作息。
心理影响
身体健康心理与心理幸 福感、积极情感和自尊 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减压技巧和身体健康
1
深呼吸
通过缓慢、深入的呼吸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升心情和免疫力。
3
冥想
通过冥想练习来放松大脑,增强专注力和抗压能力。
心理健康的概念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概念名词解释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情感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的适应能力,以及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体的重要性1.幸福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享受生活,并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2.自我实现:心理健康使个体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3.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关联。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有可能保持身体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使个体更具备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更能够适应变化和挑战。
对社会的重要性1.经济发展: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社会和谐: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与他人和谐相处,减少冲突和暴力行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教育成就: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4.犯罪预防:心理健康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
应用心理健康的概念应用于多个领域。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诊断和治疗各种精神障碍。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干预来帮助个体恢复或维持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致力于提供支持和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在学校环境中实现良好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咨询、辅导和培训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关注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压力管理、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支持和资源来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幸福感。
社区心理健康社区心理健康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预防和干预措施来改善社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包括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和支持小组等。
全球心理健康全球心理健康关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卫生政策和倡导。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或感觉良好,而且社会契合和谐;
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广义的心理健康: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二)心理健康概念(美国临床心理学家Mckinney·F)
1.幸福感
2.良好的意愿或动机
3.社会的适应性
4.统一与调和
5.志向现实。
(三)积极的心理健康定义(美国心理学家Jahoda·M)
1.自我认知的态度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3.统一、安定的人格
4.自我调控能力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
6.积极改善环境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6
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 课、课程渗透、团队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小组辅导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 目标是一致的。
三、心理辅导:
7
中学生心理健Leabharlann 的辅导模式 指导模式 治疗模式 发展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
8
四、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尊重与理解并重; 学生主体性; 个别化对待; 整体性等。
9
(二)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10
(三)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2、系统脱敏法 3、肯定性训练(又称:自信训练、果敢
训练) ——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
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 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 行为。 (四)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ABC法”
11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 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 三个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增加了:道德健康
⑶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②特殊的人 格特征
4
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⑴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⑵中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⑶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个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
健康心理学旨在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应对疾病的能力以及康复过程。
此外,健康心理学还关注如何通过调整心理因素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心理因素与健康行为:如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心理干预: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压力、改善心理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3.康复心理:研究疾病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4.心理社会因素:探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5.健康教育:研究如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成熟,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手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预防
心理疾病的发生。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2、汤纳特尔对健康的解释: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最佳完善感。
3、格林伯格的五级健康水平模式4、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定义: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以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
表现: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5、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6、中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1)修身养性,仁智者寿(2)清静养神(3)清心寡欲(4)调节情志7,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第二章身心健康状态1,影响身体印象满意度的因素:(1)社会文化的审美标准;(2)自我信息盲点;(3)抗拒老化的定型看法;(4)去人格化的不当姿势;2、怎样辨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1)社会适应方法(社会常态方法);(2)医学(生理学)方法;(3)统计学方法;(4)心理测验方法;(5)内省经验方法;(6)价值观方法;3、心理异常的概念及心理异常时的“心理特征”:概念: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
特征;(1)痛苦感;(2)心理--生理机能紊乱;(3)我向关注;(4)异常心理固着;4、健康之道在于哪些方面?(1)要对健康尽责任;(2)要有健康的整体意识;(3)要吃得明智;(4)要保持生理适合度;(5)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a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b心理动力:利必多释义;c性本能:利必多之源;d心理障碍的本质:利必多受阻;2、行为疗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1)放松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2)系统脱敏法;(3)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 a电击厌恶疗法; b橡皮圈疗法; c药物厌恶疗法; d想象厌恶疗法(5)模仿学习疗法(6)强化疗法:a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b强化疗法的具体技术:行为塑造技术代币强化法消退技术3、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艾利斯的ABC理论,非理性认知方式的概念、特征、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积极调控)。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方向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心理健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跨文化心理干预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开发适合其文化特点的心 理干预技术和方法,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 发展和研究进步。
04
研究方向二:压力管理与应对
认知重评
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从而调 节情绪反应。
呼吸调节和冥想
运用深呼吸、冥想等技巧缓解紧张情绪,促 进身心放松。
情感障碍诊断与治疗手段
情感障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
依据症状标准、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情感障碍进行准 确诊断。
心理治疗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反应和应对方式。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 果。
预防心理疾病 通过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降低 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疾病负 担。
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 病中的作用,推动医学模式从单 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02
健康心理学核心概念
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生活方式
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态度和行为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 对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行为
指个体为了促进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行动,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避免危险行为等。培养健康行为有助于 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03
研究方向一:心理健康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概念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清晰、准确地感知现实世界,包括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外部环境。
2. 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独特性,同时具有自尊和自信。
3. 自我调控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能够处理人际冲突。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心理健康的人的人格结构包括性格、价值观、信念等要素是稳定和协调的。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效率,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既是一种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状态。
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整体的心理状态,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生存方式。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对健康心理学常见名词的解释:1. 健康:健康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
在健康心理学中,健康被看作是身体和心理的完整性,而不仅仅是缺少疾病。
2. 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一系列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
例如,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都被认为是健康行为。
3. 促进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是指通过教育、宣传和行为策略来增加人们参与和坚持健康行为的意愿和能力。
例如,推广健康习惯的公共广告和社区健康促进活动。
4.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健康心理学中,疾病预防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教育和干预的有效性。
5. 应激:应激是指对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或挑战所做出的反应。
在健康心理学中,应激的研究重点关注不同应激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和适应应激的策略。
6. 压力:压力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和要求所做出的身体和心理反应。
在健康心理学中,压力被视为潜在的身心健康威胁,并研究了压力对生理与心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个体如何适应和缓解压力。
7.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是个体为了减轻或解决压力而采取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在健康心理学中,研究了不同应对策略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和培养有效的应对策略。
8.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改善身心健康的过程。
在健康心理学中,心理干预包括了多种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促进健康行为和缓解压力。
9.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评价。
在健康心理学中,自尊与身体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尊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肯定和积极心态,促进健康行为的展开。
10.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
在健康心理学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主讲:李凤霞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心理健康: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论:许又新、1988(一)体验标准:主观体验、内心世界。
包括:良好的心情恰当的自我评价(二)操作标准:观察、试验、测验方法心理活动的过程效应关键是效率心理活动的效率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三)发展标准:纵向考察分析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有使可能性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
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10条(一)周期节律性:若经常处于紊乱状态,则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二)意识水平: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若经常分散——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三)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易被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思维动摇。
(四)心理活动强度:抵抗能力(强烈精神打击)认识水平与人的生活经验有关性格特征神经系统的素质(五)心理活动耐受力(内受力)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六)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八)自信心(是否有恰当的自信)(九)社会交往(十)环境适应能力: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有典型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
“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如何。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心理健康则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强调心理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它旨在探索心理行为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理行为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二、健康心理学的理论1. 健康信念模型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流行的健康理论,主张人们的健康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和观念。
人们的健康信念是指他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影响他们健康行为的动机和行为。
2. 应对-恢复模型应对-恢复模型认为,当人遭遇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会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应对。
而这些策略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而影响他们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3. 生态学模型生态学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和健康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基因和行为,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只有在全面的环境背景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健康。
三、健康心理学的应用1.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健康心理学的一项应用,旨在通过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积极行为来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健康行为的认知和促进积极行为的采取。
2. 心理治疗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旨在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不健康行为和消极想法。
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而无需使用药物。
3. 应对和适应健康心理学的另一个应用是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通过强调积极思维和强大心态的重要性,健康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一些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婚姻问题等。
四、结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身心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健康心理学
对分离的恐惧
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
4.物质滥用的表现
精神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
耐受性
饮酒行为失控
各种躯体并发症(烟草滥用)
典型的戒断症状:
☆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喷嚏、发热、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发冷、渴求药物等。(药物滥用)
3.标准:(1)理论上的标准
①统计学的标准
②偏离理想的状态
③文化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
①主观痛苦感
②功能丧失
4.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状态:
①心理疾病不等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虽然有关,但不能简单判断二者的关系。
(1)有些心理疾病有道德属性
(2)有些心理疾病与道德自律程度有关
(3)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
2.睡眠障碍分类: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
七、应激
1.应激:应激是个体对那些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反应和主观反映。
应激源:引发人们产生应激反应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环境刺激,是应激反应的前提条件。按事件的属性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一、什么是健康心理学
1.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2.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心理问题
3.健康心理学:一个工作的定义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与医学和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疾病和健康问题。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外,心理学家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抗疾病。
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是心理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心理健康指人们在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都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而心理疾病则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出现了异常的状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与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最后提出个人应如何提高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密切,社会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社交能力等都会影响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等重要社会环境中,周围人的支持和理解,不仅给人以心理安慰和信心,而且有益于人们调节情绪和解决问题。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和适应社会环境常常导致人们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竞争压力和信息过载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常常袭击现代人。
因此,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寻找和谐、良性的社会关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家庭是人们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愉快的家庭环境能给人提供温暖、支持以及安全感,有助于人们保持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如果家庭存在矛盾、压力、冲突等问题,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增加抑郁、焦虑等症状的可能。
因此,在家庭环境中,打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氛围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和信任,避免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此外,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心理世界。
三、心理健康与个人关系除了社会和家庭环境,个人因素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对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正面的自我认同、积极的人生态度、适应性思维方式等因素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都与个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当个体遭受打击或受到外界打压时,如果缺乏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正常状态,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原理和规律。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心理健康这个词,但是很多人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下面,我将对心理健康这个名词进行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
首先,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没有明显的异常或疾病。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并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境。
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并且有较高的自尊和自信。
其次,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功能的协调和平衡。
在一个心理健康的状态下,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能够协调一致,相互之间不产生冲突和矛盾。
例如,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对外界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反应,并且能够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过度悲伤或过度愤怒。
另外,心理健康还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接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以及面对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坦然面对失败和挫折,并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此外,心理健康还涉及到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情感和认知上能够达到与年龄相适应的水平,并且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和资源,积极地追求个人目标,并且具备一定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最后,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亲密关系的变化等。
这些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维持心理健康需要个体时刻保持警惕,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困难,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正常状态,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心理学上的健康的定义
心理学上的健康的定义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而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自身的幸福与满足感的来源,也是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其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来提升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良好的认知能力:个体具备清晰的思维、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2. 健康的情感表达:个体能够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喜悦、乐观)和负面的情绪(如悲伤、愤怒),并能够通过适当的途径来调节和管理情绪。
3. 良好的社交能力: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健康、互动和有意义的关系,包括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
4. 自我接纳和自尊:个体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保持适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 适应能力: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包括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幸福、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幸福感提升: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正面的情绪和幸福感,对生活充满热情。
2. 健康关系的建立: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包括亲密的友谊和稳定的家庭关系。
3. 工作效率提高:心理健康的个体更能够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和应对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就感。
4. 身心健康的维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关联,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从而维持身心的健康。
三、提升心理健康的实用建议1. 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乐观地看待事物,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2.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寻找支持和理解。
3. 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培养自尊和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心理学中的概念:
♊疾病:疾病(disease)是身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躯体状况,是指由于身体的组织器官出现了机械性的损伤、自身系统(如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或某些外部的毒素和微生物对身体的侵入,导致身体组织的改变以致出现可观察性症状。
♋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mental stress)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疼痛:疼痛(pain)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常伴有负性情绪活动和机体的防御反应。
♎病理性赌博:病理性赌博又称强迫性赌博,是指赌博者已达到了难以控制非赌不可的程度,严重干扰其职业与家庭生活,并造成对社会功能的损害。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对网络的特殊嗜好,具体表现为成瘾者毫无节制地整日沉溺于网上漫游冲浪、聊天或进行网上游戏,并由此而产生心身依赖现象。
♐嗜睡症:嗜睡症(hypersomnia)是指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或醒来时达到完全清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睡眠障碍。
♑睡惊症:睡惊症(sleep terrors)也称夜惊症,是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自主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
♒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称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或性欲倒错(paraphilia),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扰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性活动。
♓异装症:异装症又称异装癖(transvestism),指正常异性恋者反复出现穿戴异性装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通过穿戴异性装饰而引起性兴奋,抑制此种行为可引起明显不同。
11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12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健康(health)的最新定义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1989)。
13健康行为: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1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
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5失眠:失眠(insomnia)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它是指个体持续相当
长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
16梦魇:梦魇(nightmares)又称梦境焦虑障碍(dream anxiety disorder),是指夜间睡眠的后半段时间内出现的,为焦虑和恐惧所占据的梦境体验,事后个体能够详细回忆梦境内容,且梦魇体验十分生动,其内容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
17肥胖:肥胖是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引起机体脂肪过度堆积,以至于影响健康和正常生活时的状态。
18性幻想:性幻想是人在清醒状态下,生理状态完全投入进去,对不能实现的与性有关事件的想象。
19睡眠:睡眠是有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
20社会支持
问答题:
21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一、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主要包括吸烟、酗酒、吸毒、性乱。
二、致病性行为模式。
包括A型行为(A type behavior)和C型行为(C type behavior)。
三、不良生活习惯。
表现有: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不良进食习惯。
四、不良病感行为。
病感行为是指个体从感知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22试述心理健康及其评估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地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认知健全适应
二、情绪饱满适度
三、意志坚强可控
四、人格和谐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
六、杜绝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一、适应能力
二、应激耐受力
三、自制力(调控能力)
四、人际交往能力
五、心理康复能力
23健康促进的策略与主要方法有哪些? 健康促进的策略
一、政策倡导
二、发展强大的联盟和社会支持系统
三、积极参与
四、“整合模式”
健康促进的方法
一、健康教育
二、信息传播
三、加强动机
四、行为干预
24存在于刺激和反应间的应激中介机制是什么?
一、认知评价
二、应对方式
三、社会支持
四、人格特征
五、文化背景
25概述疼痛的心理干预
一、认知疗法
二、暗示和催眠疗法
三、行为疗法
四、生物反馈疗法
五、转移注意力
六、脱敏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