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PPT教学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第一段: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 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 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 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 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 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 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 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 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 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 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 不融洽。
孟子
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 yù p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
羽旄
máo
疾首蹙頞 cù è 则王矣 wàng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问题探讨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 也。”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不仅迎合了齐王,引 起了齐王的兴趣,改变了谈话的气氛,而且巧妙地把谈 话由音乐引入政治领域。然后再补充一句“今之乐犹古 之乐也。”既是既是承接齐王“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之言
而来,又改变了原来的概念,进一步转换话题。先王之乐、世俗 之乐和“古之乐”“今之乐”既相同又不同,前者雅俗的区分明 显,后者无论今乐古乐,都有雅有俗。在偷换概念中,孟子巧妙 地转换了话题。“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 则无古今之异耳。”(朱熹《孟子集注》)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 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乐话题转为政治话题, 既不丧失自己对音乐的一贯立场,又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 域。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 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 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 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分崩离析”也是从这里出来的一条成语,用于贬 义。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等在崩溃、瓦解前不 可收拾的样子。
“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从本文中衍生出来的一条 成语,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
孔子: 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干戈 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 是什么?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 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 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 成语“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 重后果,沿用至今。
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 针对春秋战国朝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之 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 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 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 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 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 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 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这种思想不过是 空想而已。
孔子(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
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 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的重要
经典著作。
生字正音
颛臾(zhuānyú)冉(rǎn)稷(jì) 兕( sì) 柙( xiá) 椟( dú ) 费(bì) 相(xiàng) 戈(gē)
问题探讨
4、孟子在这里阐述了自己的什么观点?主要用了什 么方法?
与民同乐的观点。主要用了对比的方 法
庄暴见孟子,作为引子
Leabharlann Baidu
出其不意的肯定引入正题 ,激发兴趣 行
由谈乐(yuè)而言乐(lè)
文 思
正反对照引出与众乐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论辩技巧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投其所好 请君入瓮 形象生动 水到渠成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比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 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 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 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 “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 “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 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 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 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 —引冉用有和、形季象路的不比是喻有,责是任要了指吗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 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提问:
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 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孔子反对讨伐理由:
反对 讨伐 理由
①颛臾是先王 所封之国
②颛臾在 鲁国境内
③颛臾与季氏 同为社稷之臣
不可伐 不必伐
无劝伐
义正词严 不容置辩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
了哪些比喻?请在书上画出来。 引用: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 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 天下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被动句 被动句
不若与人
省略句
不若与众
省略句
好乐何如?
省略句
何以能鼓乐也? 宾语前置句
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王语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问题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