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报告范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报告范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报告范例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我在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研究该课程,我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程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我研究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我研究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各个硬件部件的功能。

我了解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此外,我还研究了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 操作系统我研究了常见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和Linux。

我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此外,我还研究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等重要概念和技术。

3. 网络基础我研究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拓扑结构。

我了解了互联网的原理和组成,以及网络安全和网络通信协议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研究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编码规则,以及如何进行网络设置和配置。

4. 数据库管理系统我研究了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我了解了数据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如何设计和创建数据库表、插入和查询数据等。

此外,我还研究了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ACID特性。

研究成果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掌握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熟悉了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系统管理和维护。

- 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进行网络设置和配置。

- 熟练运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表设计、数据查询和事务处理。

总结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杨荣光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第21期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理念,其方法是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其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

技术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已摸索了很多年。

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就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论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评价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32-03'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studyYANG Rong-guang(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Abstract: Research study appear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 new concept, The method is by selecting some of the issues, In a similar way to obtain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capacity-building, Techn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education research study, you can better accomplish the teaching task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I am o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course of study has been exploring for many years. Access to very good results. This article on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urriculum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of certain areas such as the summary and discussion.Key words: research stud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model of teaching; evaluate笔者虽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生,但做起了计算机老师已经15年多了,对计算机的热爱和熟练程度也不比很多科班的差,在学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研究提纲:1. 微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2. 微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3. 微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4. 微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的影响5. 微项目教学法的展望与挑战一、微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微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微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借助仿真软件或工具进行虚实结合、实践性强、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旨在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情景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微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项目为基本单元,注重实践操作:微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全面地模拟实践操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通过真实的任务来推动学习效果的提高,强调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2.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微项目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微项目教学法强调“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微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现代高校学习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微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1. 建立以微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以微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的教学模式,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2. 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模拟实践:以微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领域,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3.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以微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涵盖的知识点繁多,是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的关键环节。

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多媒体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是指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知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习课程内容。

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研究1.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难点。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增加课程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报告范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报告范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报告范例概览本报告旨在提供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的范例,涵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个人研究体会。

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概述2. 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3. 数据存储和处理4. 网络基础概念5.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6. 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研究体会在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我个人的研究体会:1. 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原理对于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技术非常重要。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2. 研究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使我能够更好地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3. 数据存储和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核心。

我学会了如何存储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以及如何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

4. 网络基础概念的研究使我对互联网和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设置和保护网络连接,以及如何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

5.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我了解了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以及如何保护个人和机构的隐私。

6. 研究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让我对计算机科学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兴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总结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对计算机科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能够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范例,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及internet应用。

本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学习的第一个学期,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它教学效果的好坏却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怎么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1 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它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的时候,应从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及internet应用;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2 教材选取教师的授课过程离不开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应以“应用基础”为选材原则,建议选取应用性、基础性、普遍性强的内容为教学载体,以突出教材的高职特色。

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教材上的内容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根据本人几年的教学经验,建议教师在已选定教材的基础上,自编辅助教学材料,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传授一些最新的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以使其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探讨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对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策略提出了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对将“工作过程导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主”的思想引入于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与建设;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19-0000-02《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与职业素养的必修课,它从开设到今天,已走过了16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此课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学习的方式也不断进行改革。

为此我们曾获多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院级教学成果奖,08年我们还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成为院级精品课,2009年我们申报了新疆自治区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借助此平台,对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改革和研究,此次探索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为学生能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索项目教学法的一般理论,优化学生课程。

开展项目教学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之间配合协作式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够直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 研究背景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改课题研究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改课题研究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课题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广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教改课题研究方法在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课题研究。

一、明确研究目标教改课题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目标,确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的。

首先,需要分析目前教育状况,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以确定所要研究的方向。

其次,需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法。

二、选题针对研究目标,需要明确选题。

在选题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需求,选择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的前沿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二是结合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和瓶颈,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三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力,避免选定过于庞大和难以完成的课题。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教改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研究目标、选题和研究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一般来说,教改课题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验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多种形式。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对各种研究方法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四、实践和成果教改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实践和成果的评估也是教改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探索,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课程发展。

同时,需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成果质量、可行性、实用性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教改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需要在目标、选题、研究方法和实践和成果等方面认真分析和探索。

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才做出贡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研究方法引言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不同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计算机应用的研究中,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或证伪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获取数据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实验变量进行调整和控制,来观察和分析不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以确保变量的控制和可重复性。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通过问卷调查、面试和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向目标群体发放问卷或进行面访,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看法和行为等信息,以了解他们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行为。

调查研究可以大规模进行,获取较为广泛的数据。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对象的行为和现象来获取数据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的方式,收集和记录对象的行为和现象,以揭示对象的特征和规律。

观察研究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方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中另一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对已有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规律和关系。

分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研究和模型分析。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以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个别事件或现象来获得洞察和理解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选择特定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比较和归纳,案例中的共性和特殊性,以提取有关计算机应用的有效经验和教训。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总结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研究计算
机应用基础,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提高了我在
数码时代中的生活与职业能力。

以下是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的
总结。

主体
在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中,我掌握了许多重要的技能和知识。

首先,我学会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例如打开和关闭电脑、使
用鼠标和键盘等。

这些操作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其次,我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我学会了设置
网络连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等。

这些技
能使我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在线沟通和信息获取。

我还研究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例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

我掌握了Word文档处理、Excel数据分析和PPT演示等技能。

这些技
能在工作中非常实用,使我能够更好地完成办公任务和与他人协作。

另外,我研究了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我了解了如何设置强密码、防止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等。

这些知识使我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和工作信息的安全。

结论
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我在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和安全隐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些技能对我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都非常有益。

我将继续努力研究和应用这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能力。

参考文献
无。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研究和实施[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研究和实施[论文]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本文探讨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此选定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环境,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实施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项目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属于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必修课,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优良信息素养,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更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

一、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困境传统的“演示——模仿”的教学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时间,但由于被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个典型的事例:在完成了整门课程的学习,并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们对以习题形式进行操作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得心应手。

但是当笔者提供素材,要求学生进行某项职业情境中的任务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习得的知识可迁移性较差,没有能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岗位实际工作情境,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知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课程2010年9月,张学勇任主编,吴必尊任主审,笔者等参编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式教程)》,尝试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开发。

1.基于工作任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课程的特点基于工作任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课程的特点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一系列与职业工作岗位密切联系的特定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和最终目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形成从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行动的主体,强调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学习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学习方式,以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职业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操作等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相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职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能够引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他们未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在示范性高职 院校建设过程 中, 我院坚持 以工学结 合作为途径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构建 以工作 为导向 、 具 有特色 的专业课程体系 , 推进基 础工作过程 的教学与专
业课 程 的改 革 。
和创造能力 。 如通过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使得教 例 师用机可 以控制学生用机 。这样一来 , 教师在讲 授理论
的操作基础 。 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 的相关知 为 识, 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 方面作 了一些尝试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教学 改革 1 . 完善方 法 , 改变手段 。目前高校计算 机基础教学 主要采用 “ 理论授课 +上机实验 ” 模式 。这种教学 模式 比较切合高校计算机课程 的特征和教学要求 , 但在实践 过程 中仍出现 了学生对授 课缺乏喜好 、 学生无法及时消 化教学 内容 、 生 自学积极性差等新 问题 。要解决这些 学 新问题我们认 为可以考虑 以下几点 。 () 1在教材体 系上要 改变现在 教材 内容 陈 旧, 用 使 周期较长的状况 , 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 特色知识 的教材 , 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 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 的整合 。对 于非计 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 计算机课程 只是一 门工具 课 , 习 学
件往往是一节课成功 的关键 , 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注 重 内容上 的要点提示 , 还要注重声音 、 图片相互结 合 , 这 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 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 的 学 习喜好 。 对于授课 内容要结合教学 目标有选择性地进 行精讲 , 对于操作性的 内容要 以多练为主。 () 4 加强课外实践 , 提高动手能力 。 程内容需要 学 课 生在课堂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复习 、 固和提 高。可 巩 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 讲座 、成立计算机协会 、 开 设计算 机辅修班 、 举行 计算机操作技 能 比赛 、 算机 知 计 识 比赛等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第 二课堂 教学 , 学生通 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 地提 高 自身 的动手能力 。 2 目教学 。 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 同实施 的一 . 项 项 个完整的项 目工作而进行 的教学活 动。 比如 w r 文字 od 编辑 内容讲完 后 , 给学生 布置一项任务 : 制作学 校招生 简章。但学生不 知道 如何下手 , 缺乏系统性和具体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学生往往坚持不下去 。这时 , 可 采用项 目教学 法来编排课程 , 每一次课程都有明确的实 际内容让学生 分析 和操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中, 以学校招生宣传单为总项 目, 再分解成各 个小项 目, : 如 文字载入 、 格式 设置 、 表格 设计 与制 作 、 图文表 混合 排 版 、 印出稿等 。 打 这些小项 目都是 由学生 以前操作过的 , 比较熟悉 , 理解和分析起来 也得心应 手。通过一定课 时 的学习与制作 ,学生完美地将学校招生 简章制作 出来 , 远不够 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 , 激发在课外 主动找 读物 看的兴趣 。在教学 中我们 常常发现一个学 生如果 有广泛 的阅读 ,那么他在课 堂上 理解任何一个新概念 、 新现象 , 速度极快又 准确 。因此 , 激励 学生广泛 阅读是 提高阅读能力的途 径。平 时 , 教师要注意适 当地介绍符 合学生接受 水平 的读物让他们 阅读 , 还要启发学生运用 教学 中学 到的阅读方法进行 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 , 必能 丰富知识 , 开拓思路 , 无疑是提高 阅读能力 的好方法 。 最后 , 我想说 , 阅读能力 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籽 ” 。只要我们有耐心 , 有恒 心 , 采取 科学 的训 练方 法 ,帮助学生认 识到 阅读 是终身 需 要, 应该永不停止 的意义 , 并逐 步培养他们 持之 以恒 的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中,首先需要探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技能培养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引入能够为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背景部分还需要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国外已有许多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国内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亟需加强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可以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分析其对教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影响,从而为高职院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通过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状况,可以了解目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案例,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高职院校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最终目的是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机结合。

1.3 研究意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融合专业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些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为他们未来在各行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关于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变得尤为迫切。

通过深入探讨融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研究如何更好地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构建符合融合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探索适合融合专业的教学方法,以及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教学体系的有效性,将有助于提高融合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融合专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课程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和方法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为融合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探索教学方法,可以发现更适合融合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验证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探索适合融合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融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字数200】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用来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融合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解和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教学 内容和一些理论知识较 多、 涉及操作部分很少的知识 , 我们 可 以在上机时候进行讲 解 , 可以让学生 直接在机器 上进行操作 和训练 , 这样教学可 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 提高整体的计算机应用
水平 。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 学的现状 和问题 A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 本课程需要一 学年 的时间来进行 全面细致的讲解 才能完成所有 的课程 内容 , 但是 由于课时少 、 内 容比较多 , 学生接受的程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实训环节 , 尽 管 对此进行了教学的改革 , 但是仍然存在很 多问题 。 B _ 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所 包含 的知识大致有 Wi n d o w s 方 面、 Wo r d 方 面、 E x c e l 方 面和一些 网络基础知识 方面等 , 这 些 内容有
机技术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 , 因 此 要 求 教 材 方 面 也 必 须 要 跟 上
技术更新 的速度 。但是 当前 的教材 中新 的内容很少 , 旧内容还 很复杂 , 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后不 能很好地掌握并理解 , 教材 的专
业特色没有突出 , 与 专 业 应 用 的 联 系 严重 脱 节 他们 了解计 算机技术 在各个领域 中 的重要地位和使用价值。计算机 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 中
的各个环节 , 只有 掌握计算 机基础 的应用知识才 能适应 时代和
社会 的发展 。而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还 要 保 证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掌 握 与 运 用 程 度 。 我 们 可

2 . 2 优化课程 ,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 内容
由 于教 材 的更 新 大 部 分 都 跟 不 上新 知 识 的更 新 速 度 。教 师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一、概述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资源, 通过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提 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目标设定
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 程的特点,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
实验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实 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参与度和满意度方面也表 现出较高的水平。具体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验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 握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对照组学生在面对一些较难的问 题时则显得力不从心。
文献综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 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理论教学:通过线上视频、PPT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并掌握相 关理论知识,为课堂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演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演示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能够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但受到时间、地点和 教师水平的限制。网络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但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一种趋 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计算机应用要求的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

本文从自主编写启用项目化新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新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如下。

1自主编写并启用新教材以往都直接选用市面上现有的教材,自2008年起,启用自主编写的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该教材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各知识模块的要求进行编写,选用Windows XP及在该操作系统上的常用应用软件,如Office2003,另外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选择了一些常用工具软件作为补充,如winrar,下载工具迅雷等。

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网络畅游与信息安全第二章计算机基本结构和文件管理第三章Word 2003应用实例第四章Excel2003实例应用第五章Powerpoint2003应用实例《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有如下三个特点:1.1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色。

教材共设5章,13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内容,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教学项目、细化任务、能力拓展任务的“做”,完成教学大纲对应单元知识与技能的“学”。

1.2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文化素养。

在教学项目设计时,注重计算机技能应用为现实生活和工作服务。

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习能力表现

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习能力表现

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习能力表现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研究能力表现一、基本情况国开的学生在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展现了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以下是他们在研究能力方面的表现:二、研究能力1. 研究态度- 学生们对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愿意研究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 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和研究笔记,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

2. 自主研究- 学生们拥有积极的自主研究能力,能够主动研究和探索相关的知识点。

- 他们善于利用图书馆和在线资源,积极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

3. 合作研究- 学生们乐于与同学合作研究,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 他们善于倾听他人观点,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

4. 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们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问题。

- 他们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 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深化理解。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习能力的表现以及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学习能力和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其硬件配置 l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类及防治措施 l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返回首页
1.1 计算机概论

1.1.1 什么是计算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1.4 计算机的分类 1.1.5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返回首页
1.1.1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 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 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由一些机械的、电子 的器件组成,再配以适当的程序和数据。 程序及数据输入后可以自动执行,用以解 决某些实际问题。 计算机中的各个物理实体称为计算机硬件 ;程序和数据则称为计算机软件。
返回本节

1.1.2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中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称为总线(BUS)。 按照总线上传输信息的不同,总线可分为:
(1)数据总线(DB):用来传送数据信息,它主要 连接了CPU与各个部件,是它们之间交换信息的通 路。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具体的传送方向由CPU 控制。 (2)地址总线(AB):用来传送地址信息。CPU通 过地址总线中传送的地址信息访问存储器。通常地 址总线是单向的。 (3)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以协调 各部件之间的操作。
3.小型机
4.微型机
返回本节
1.1.5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产生

1822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提出了“自动计算 机”概念, 1834年他所设计的差分机及分析机已 经具备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发展迅速, 1943年在美国 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 系的John Mauchly和Presper Eckert博士开始研制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ENIAC,重30吨、占 地170平方米、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5000多个 继电器、电容器、耗电150KW的庞然大物拉开了 人类科技革命的帷幕。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1.4.3
微型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及系统维护
返回首页
1.4.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常用外围设备两大部分 组成。 主机由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组成,用来执行程序、 处理数据,主机芯片都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这块电 路板称为主机板(主板)。为了与外围设备连接,在 主机板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接口插槽,可以在这些插槽 上插入不同外围设备连接的接口卡,用来连接不同的 外部设备。 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通过两种接口传输。一种是 串行接口,如鼠标;一种是并行接口,如打印机。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概论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3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1.4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配置
1.5 计算机病毒 1.6 多媒体计算机
本章学习目标
l掌握计算机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l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l掌握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 制之间的数制转换
返回本节
1.3.4 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法
1.数的定点表示 (1)定点整数 :将小数点固定在数的最低位之后, 其格式如图1.6所示。 (2)定点小数 :将小数点固定在数的符号位之后、 最高数位之前,其格式如图1.7所示。 2.数的浮点表示

浮点表示法中的小数点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 浮动的。任何浮点数都由阶码和尾数两部分组成 ,其格式如图1.8所示。


计算机软件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上运行的 各种程序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
返回本节
1.2.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运算器
输 入 设 备
控制器
输 出 设 备
数据流 控制流
存储器
图1.1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
1.运算器: 用于加工、处理数据的部件,主要完成对数据的算 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微型机开关的顺序。




鼠标器(Mouse)简称鼠标,也是一种常用 的输入设备。它通过串行接口与主机相连 。其使用方法有移动、点击和拖曳三种。 从结构和原理上进行分类,鼠标可分为多 种,如机械鼠标、光学鼠标、光机鼠标、 两键鼠标、三键鼠标等。 微型机配备的打印机可分为击打式打印机 和非击打式打印机两大类。

0 磁道 1 磁道 扇 区 n 磁道
(2)环境湿度:放置微型机的房间的相对湿度在 20% ~80%之间。 (3)洁净要求:应保持机房清洁,使磁头、磁盘读写 准确。 (4)电源要求:微型机一般使用 220V、50HZ的交流 电。最好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 UPS,并装有可靠的 地线。 (5)防止干扰:微型计算机附近避免强磁场干扰。
2.系统维护
返回本节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2.3
计算机软件
返回首页
1.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 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 和光电元件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设备 的总称,是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基 础。

数字化信息编码是把少量二进制符号(代码), 根据一定规则组合起来,以表示大量复杂多样的 信息的一种编码。一般来说,根据描述信息的不 同可分为:
1.数字编码
2.字符编码
3.汉字编码
(1)国标码 (2)汉字输入码与机内码
表1.1 ASCII表
返回本节
1.4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配置

1.4.1 1.4.2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自动化程度高
4.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5.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6.通用性强
返回本节
1.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逻辑关系加工及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
返回本节
1.1.4 计算机的分类
1.巨型机 2.大、中型计算机
汇编源程序
汇编
目标程序
执行
结果
汇编程序 (a)汇编过程 执行 目标程序
高级语言源程序
编译
结果
编译程序 (b)编译过程 高级语言源程序 解释 执行 结果
解释程序 (c)解释过程
图1. 5 汇编、编译与解释过程
2.应用软件 (1)文字处理程序
(2)电子表格处理程序
(3)软件开发程序 (4)用户应用程序

常用的总线结构有:
(1)ISA总线
(2)MCA总线
(3)EISA总线 (4)VESA总线 (5)PCI总线

微型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有显示器、键盘、鼠标器 及外存储器。外存中常用的有硬磁盘(硬盘)、软 磁盘(软盘)和光盘。如果需要还可以根据用户的 要求配置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同时为了联网 ,还可以配置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设备。 微机用键盘按照按键个数多少可分为84键、101键、 104键等几种,目前广泛使用的是101键、104键标准 键盘。这两种键盘一般可分为四个区域:主键盘区 、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小键盘区(数字键区)。
2.控制器 :是计算机的控制部件,它控制其他部件协调统一的 工作,并能完成对指令的分析和执行。
3.存储器 :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主要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4.输入设备: 是从计算机外部向计算机内部传送信息的装置。 其功能是将数据、程序及其他信息,从人们熟悉的形式转换为 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内部。常用的输入 设备有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等。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传送到计算机外 部供计算机用户使用的装置。其功能是将计算机内部二进制形 式的数据信息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或其他设备能接受和识别的 信息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返回本节
1.3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1.3.1 计算机中的各种数制 1.3.2 二进制的算术、逻辑运算


1.3.3 数制之间的转换
1.3.4 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法 1.3.5 数字化信息编码
返回首页
1.3.1 计算机中的各种数制

在计算机内部,信息广泛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有时还 会使用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十进制使用广泛,它主要用在计算机外部。特点:一是 十进制由十个不同的数符组成:0、1、2、3、4、5、6、 7、8、9,即基数为“10”;二是十进制遵循每相邻两位 “逢十进一”的原则。 二进制是用于计算机内部描述各种信息的一种数制。特 点:一是二进制由“0 ”和“1”两个符号构成,即基数 为2;二是每相邻两位遵循“逢二进一”的原则。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是为了弥补二进制数字长过长而出现 在计算机中的,它们主要用来描述存储单元的地址。
ALU
寄存器
寄存器
A
B
图1.2 运算器示意图
地址信息
地 址 寄 存 器
地 址 译 ┇ 码 器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 ┇ ┇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
数 据 寄 存 器
数据信息
读/写操作命令
读/写控制电路
图1.3 内存储器原理
内存储器
CPU
CPU a
内存
外存 b
图1.4 CPU访问内、外存储器的方式

2.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8年)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 ,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浦线,其特点是主存存储器容量小、速 度慢、机器体积大、重量大、功耗大、成本高。 (2)第二代计算机(1959年~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其特点是主存储器容量加大、运算 速度加快、减小了体积、重量、功耗及成本,提高了计算机的 可靠性。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1年)基本电子元件是中、小规 模集成电路(几十至几百个/mm2),其特点是功能进一步增强 ,体积功耗进一步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