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名师推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fcd7c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3.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它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角的度量。
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教材同步,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角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于角的度量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度、分、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角的度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概念。
2.难点:角的度量工具的使用,度、分、秒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物演示-操作实践-讲解讲解-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钟表、图片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钟表、太阳帽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吗?”从而引出角的度量这个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展示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用量角器测量图片中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1171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6.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如何使用量角器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以及在度量角时保持量角器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量角器;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猴开店”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出不同的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角,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量角器量一量每组中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使用量角器过程中的错误。
小学数学_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f5d2d710661ed9ac51f3b8.png)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0、41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类比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量角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么?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我最开心的事是约三五好友去爬山。
出示图:这座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选择从哪一面上山,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关于坡度、角度的原因师引导:很多同学认为前山的坡度较小,爬起来比较容易。
这个坡度用咱数学的眼光看,就是指什么?(如答不上来课件演示,山坡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的大小)小结: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会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关于角的大小的问题。
这个周末王老师也要去爬山,现在我拿到了这座山的一个剖面图(课件),能看明白么?请你帮王老师分析一下我从哪面上山比较容易?学生:角1比角2小,从后山爬比较容易。
教师:有道理,如果我想知道角1比角2小多少该怎么办?预设1:生:用量角器测量。
师:对,你已经想到用专业的工具测量了。
其实量角器的产生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咱们一起来研究关于角的度量的知识(板书课题)。
预设2:生只说测量。
师:咱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关于角的度量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体验感知,统一标准1、类比推断。
说到测量咱们并不陌生,以前测量过长度、面积。
测量长度时我们用什么作为测量标准?(课件配和演示1厘米线段、1分米线段……)测量面积呢?(课件配和演示1平方厘米正方形……)你觉得测量角的标准应该是个什么形状?学生猜测:一个角。
师:你觉得是大一点的角还是小一点的做标准?2、操作体验。
师:如果把这个角作为标准,请大家四人一组,动手测量、比较一下这两个角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学生以组为单位测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a10e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6.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度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且会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角。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角的感受和理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3.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大小的角,并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方法,并进行一些角的拓展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2f91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4.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角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量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
3.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教学用具。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角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谁能来说一说角是什么?”接着,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来度量角的大小,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量角器的作用。
教师讲解量角器的构造,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如:中心点、0刻度线、度数刻度线等。
接着,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让学生注意观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小组成员所画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bfdc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1.png)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的度量,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以及度量单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角度和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在角的度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度量工具的使用不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角的概念,熟悉度量工具,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度量工具(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几何图形的学习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概念,熟练使用度量工具进行角的度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纸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认识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的特点。
3.讲解与示范:讲解角的度量方法,示范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5.交流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度量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角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9fa98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2.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是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同时,通过量角器的使用,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于角的度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对于角的度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示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教学示范:讲解并示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量一量给定的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8636a11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与反思第【1】篇〗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2.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教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学具:量角器需测量的角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建立角的概念(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1、从生活中引入;提问: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b、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
一起看一看。
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2、从射线引入提问:a.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3、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
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
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4.平角、周角的概念由于小学已学过平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平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平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注意直线与平角的区别在于平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知识归纳与整理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知识归纳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29261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2.png)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知识归纳与整理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2、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长度。
3、直线: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长度。
4、需要注意:线段与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5、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角要用弧线表示大小。
6、角的标注:角的标注方法有两种:(1)用数字代表角,并在旁边标出角的度数(2)直接将角的度数标注在弧线旁注意:角度一旦知道大小,一定要标出,便于解题,标注时注意要写上单位,如果写不下要用线段引出再进行标注。
7、过点画直线的数量:(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也就是“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8、角的度量方法: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与0刻度线同圈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9、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10、一副(两个)三角板的度数:一副三角板有2个直角,4个锐角一个三角板有1个直角,2个锐角,且这两个锐角相加等于90°。
11、角的分类:(1)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角是锐角(2)直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2:00或14:00,时针与分针3:00或15:00,时针与分针4:00或16:00,时针与分针5:00或17:00,时针与分针(3)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是钝角(4)平角:等于180°的角是平角(5)周角:等于360°的角是周角12、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30°13、角的画法: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5°的角)(1)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与一条边(2)使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3)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用端点与刚画的点来确定另外一条边的位置)(5)画小弧线,标注14、用三角板画角注意:用三角板可画出所有15°倍数的角,如15°、30°、45°、60°、75°、105°、120°、135°、150°、165°等用“一副(两个)三角板”可以“拼.出”75°、105°、120°、135°、150°15、验方法:根据角的分类来判断是否正确,即在测量与画图之后,目测角的类型(锐角还是钝角)并估计度数范围(大概有多少度),从而验证测量或画图结果是否正确。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单元核心考点梳理人教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单元核心考点梳理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edd001fd0a79563c1e72ed.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 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一边。”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典例分析2
【思路引导】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 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完整解答】根据角的度量方法量出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130°、95°.在图上标 出如图:
知识点3: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 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但不可以把角放大。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和是180º。
典例分析3
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说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什么角.
【思路引导】根据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含义: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等 于90°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看时刻,根据钟面上 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解答即可. 【完整解答】
4:15
7:00
3:00
锐角
钝角
直角
故答案为:4:15,7:00,3:00,锐角,钝角,直角.
知识点4:角的画法
典例分析1
(2019秋•廉江市期中)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把这条直线分成( )条射线. A.2 B.3 C.4 【思路引导】根据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并结合题意, 画出即可得出结论. 【完整解答】因为一个点可以把一条直线分成2条射线,所以2个点可以把这条直线分 成4条射线;
【2024版】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
![【2024版】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b344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1.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58ea6ec10740be1e640e9aab.png)
《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 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1课时4.画角。
1课时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1)射线、直线的概念。
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稿
![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973a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2.png)
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教材先介绍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然后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角的度数,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空间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角的度量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的基本特征和角的分类,但是对于如何准确测量角的度数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逐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量角器的原理,准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观察、操作、思考,探索角的度量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3dd48eaf45b307e9719700.png)
角的度量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
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
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
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二、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
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方式,来领悟体会。
如角的度量原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
但对于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用相应的单位进行测量,如要知道线段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来量化。
相应的角的度量也应该用角的单位来度量。
为此教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呈现了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圆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在此基础上,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核心素养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核心素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2857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4.png)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授课时间:
(2)课件演示,说说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征?
(3)指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用三角板或直尺画一条直线。
(4)引导学生说说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4.认识角。
(1)出示课件:学生自学,明确角的概念,分析角的组成。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分别叫做角的两条边。
(3)老师介绍表示角的符号和记法。
3.教学准备:课件卷尺、课前测量的相关数据
4.学习活动设计:直尺,三角板
环节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引入公顷概念。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你觉得今天穿的衣服漂亮吗?漂亮在哪里?
2.人们用线条创造了美,给大家以美的享受,你们有兴趣走进线的王国,去研究各种线条以及由线组成的角吗?
学生活动: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①情境与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③思维与表达: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2.学习重点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2.单元教学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a54a4baf1ffc4ffe47acbb.png)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种角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二)教材说明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如下: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名师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名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5da76ce102de2bd97058814.png)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三、具体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
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
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
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
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
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
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fea0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0.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量角器的使用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量角器在量度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角的顶点和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眼镜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讲解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示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量度角的大小。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a.找到角的顶点b.找到角的一条边c.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d.读取角的度数3.角的比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11c8e0910ef12d2af9e7b7.png)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
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
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
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二、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
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方式,来领悟体会。
如角的度量原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
但对于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用相应的单位进行测量,如要知道线段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来量化。
相应的角的度量也应该用角的单位来度量。
为此教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呈现了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圆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在此基础上,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
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
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
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
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
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
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
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
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
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
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
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量出长度,如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
2、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叉的越开,角越大。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对角的一条边9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再看另一边。
”
9、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10、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
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但不可以把角放大。
1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和是180º。
12、用三角板可以拼出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的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