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高考-改革:从江苏卷走向全国卷(比较分析+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83新课程改革下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与应对策略文/伏华平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于2004年就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也就意味着高考的方向、目的、标准以及考核的内容都要随之改变,那么教课的方式也要有所调整,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适应新的高考考核。

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近几年高考英语题型的一些变化,分析出题人考核的重点和难点,对目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英语试题;变化;策略根据调查显示,高考的英语试题的考试大纲、题型都发生了变化,为了积极适应这种考试题型和模式,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们必须对其重视起来,灵活调整教学模式,积极乐观应对各种新题型的出现,不要心生畏惧。

最主要的就是教师们带领学生揣摩出命题人的考核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教学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们吃下“定心丸”。

我们要明白,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未必就是不好的事情。

1 新课程改革下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1.1 英语高考大纲发生变化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英语大纲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主要变化的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由原来的2000个上升到了3500个,基本词汇的要求变高也是随着学生的实际需求变化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与往届的学生相比,都普遍好一点。

第二个变化就是在阅读的方面上,之前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大意,对其他方面没有过多要求,而现在还要求学生们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一些信息,对于一些细节的部分做出了相应的设计。

第三个方面主要针对学生的语法和词汇,之前可能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那么现在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个方面是针对中国学生普遍的“哑巴式英语”的情况做出的调整,对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要求。

江苏高考英语作文改革方案

江苏高考英语作文改革方案

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Jiangsu Province, Ive been closely following the recent refor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examination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known as the Gaokao. This reform is not just a change in the way we are tested its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educational paradigm that affects how we learn and engage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The new reform places a greater emphasis on practical language use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rather than rote memorization and grammar rules. This change is a breath of fresh air for students like me who have often felt that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English learning was too rigid and disconnected from realworld communication.One of the most notable aspects of the reform is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section called Integrated Skills, which combines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asks. This section requires us to understand and respond to a variety of texts and audio materials, simulating reallife scenarios where we need to process informatio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For instance, we might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and then write a summary or answer questions about it, all within a limited time frame.Another significant change is the reduction in the weight of the grammar section. While grammar is still important, the reform recognizes that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not solely about knowing the rules but also about being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effectively. This shift encourages us to focus more on communication and less on the fear of making grammatical mistakes.The reform also includes an increase in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such as newspaper articles, podcasts, and interviews, which expose us to a wide range of vocabulary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is is a welcome change from the sometimes artificial and outdated language found in traditional textbooks. By engaging with authentic materials, we are better prepared to understand and participate in Englishspeaking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Moreover, the reform has introduced a speaking test, which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language learning that was previously neglected in the Gaokao. The speaking test assesses our ability to express ideas clearly and coherently, and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in English. This i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developing wellrounded language skills that go beyond reading and writing.The impact of these reforms is already being felt in classrooms across Jiangsu. Teachers are adapting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focus more on interactiv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For example, instead of standing at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lecturing, teachers now facilitate group discussions, debates, and roleplays, which are not only more engaging but also more reflective of how language is used in real life.However, the reform also presents challenges. Some students and teacher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adjus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been accustomed to the old system. Additionally, there may be concerns about the fair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w assessment methods, particularly the speaking test, which is more subjective than the traditionalwritten exams.In conclusion, the English language reform in Jiangsus Gaokao is a positive step 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nd prac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It encourages us to think critically,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nd engage with the language in a way that is relevant to our lives beyond the classroom. While there may be some teething problems, the benefits of this reform are likely to outweigh the challenges, and I am excited to see how it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Jiangsu and beyond.。

教师如何更好地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教师如何更好地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教师如何更好地应对高考英语改革作者:李月玲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9期摘要:高中英语教材的改革,对高考英语提出了新的任务,同时给高中英语教材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主要针对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提高能力;高考英语试卷分析自从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我国的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中,在2004年,教育部推出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改革方式。

由此可见,现在的高考命题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国家给了地方更多的选择自由。

在这种环境下,江苏省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英语的改革,随着新教材的应用,教师也对原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改变。

但在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师如何真正地对新教材进行全面的应用,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看,虽然每年考卷的难易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反映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考卷都体现了教材中的内容,只不过是体现的方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考题的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并具有时代性。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有全面的认识,要明白新教材和高考英语改革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新教材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应对高考。

二、新英语教材和高考英语改革的关系高中教材改革专业性很强,同时难度也较大,也比较复杂,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高考是一种对考生的总结性评价,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导向作用。

高中英语教材一直在改革当中,但实际上,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并没有真正融合。

高考英语改革应该对高中应用课程的改革进行引导,要体现出高中英语改革的目的。

教育部退出了新的改革就是要求本科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而专科由各省市自主组织。

这样分开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高中英语教材改革的需要,同时也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

浅谈江苏省高考英语新题型给我们的思考及应试策略

浅谈江苏省高考英语新题型给我们的思考及应试策略

浅谈江苏省高考英语新题型给我们的思考及应试策略作者:唐春龙来源:《教师·上》2012年第12期从2008年起江苏省高考英语学科对考试题型、分值以及考试要求都做了适当改革,题型方面:新增加了任务型阅读取代了2007年的对话填空题;词汇方面: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增加到3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增加到400~500个,书面表达的词数增加到150个。

其中任务型阅读作为新题型,许多学生甚至一线教师都有点不适应,如何快速、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任务型阅读并适应考试的新变化以及在高考中得到较理想的分数,是我们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话题。

下面我就自己这几年来在处理该类题型方面的教学实践并结合一般任务型阅读题和江苏省高考任务型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分析,提出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大家共享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一、任务型阅读题的一般命题特点从《考试说明》的实例看,任务型阅读一般给出一篇英语短文和一个表格,要求考生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所填内容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但有字数上的限制。

任务型阅读所选材料一般为一段350词左右的短文,并具有以下明显特点:①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②有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

其考查的题型可以归纳为:捕捉信息题、组织信息题和综合信息题三种。

重点考查考生对原文细节、作者意图、人物个性、褒贬语境和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用自己语言重新组织和概括总结原文材料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

二、江苏省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题的特点(1)贯彻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

所选话题适合中学生阅读,具有时代精神(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

(2)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今后的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用英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体现了新教材的内容,尤其在词汇方面。

大家都知道,译林牛津教材在词汇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词汇比较实用。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1. 教育目标的调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以掌握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能力为主,但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沟通需求。

2. 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二是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真实情境、真实文本和真实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三是拓展教学内容,注重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融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以上便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这些变化无疑将对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是密切相关的,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

了解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关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

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基础,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系统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为高考英语的应试打下了基础。

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2. 高中英语教学需要与高考大纲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重点需要与高考大纲相结合,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了符合高考要求的语言知识、技能和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

高 中英语课 程改革要 求教 师建立 新 进而 学生根据 教师 的评价结 果改正 学 习
学 中, 教 师应 该 对高 中英 语 这 门学 科进 行 力的大幅度提高 。
的高 中英语教学观念。 因此 , 在实际的教 上 的不足 ,有 利于促 进学 生英语学 习能 语教学观念 , 运 用行之有效 的英语教学策 略做好对学 生的英语教 学工作 , 并且结合 学生实际 的学 习情 况 , 引导学生正确 面对 高考迎战能力 , 进而取得 良好 的高考 英语
I A 0 X U E W E C U I
高中英语 课 程 改革 与 高考英语 改革
一江苏省宿豫中学 韩雪娥
摘要 :随 着我 国教 育的不断发展 , 对 要求 ,在 广大高 中英 语教 师的不 断努 力
语 改 革 的 实践 , 总 结 出一 套 行 之 有 效 的 高
行调查 , 将一些学生感兴趣 的英语课外 内 语课 堂教学 内容 。此外 , 教师还应该对教

以及变通能力 的培养 , 以满足高考对学生 能 力的考核要 求 ,使 学生更 好地迎 战高 在高 中英语课 程改革及 高考 英语改
革下 , 高 中英 语 教 师 也 应 该 及 时 地 转 变英

高 中英语课程改革下高 中英语教
学策略 1 . 建立新的高 中英语教学观念。
口语 交际能 力等等。教 师通过 建立 多元 考 , 促进 学 生高 考 的顺 利 完 成 。 化 的评价 体 系 , 对学 生进行 科学 的评价 ,
高 中英语课程 改革及 高考 英语改革 的 目的是为 了进一 步满足 学生 的学 习需
求 ,帮 助 学 生树 立 正 确 的 英 语 学 习观 念 , 学 习上 的 进步 。 因此 , 在 高 中英 语 教 学 中 ,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为高考英语的考试形式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因此,教学与考试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重点的统一新课改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也更加广泛、深入。

但是,高考的考试形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课程内容和考试重点的统一,确保学生掌握了高考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结合高考的考试要求,重点讲解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强化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这也应该得到落实。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音频听力、视频观看等,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探究、实践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难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进而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地应对高考。

三、考试策略的培养在新的高考考试形式下,考生需要具备更强的策略意识,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考试策略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策略训练,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历年考试试题,对考试所需的技巧和策略进行分析和训练,如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听力技巧等。

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成绩。

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化及复习建议

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化及复习建议

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化及复习建议
20XX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化及复习建议
今年高考各科考点内容变化在哪里?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考生要如何面对?南京29中九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对“江苏高考说明”进展解读。

【分析】在xx《说明》的根底上,进展了适当修订,并替换了部分典型题例如。

1.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把考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替换成“能否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

”说明xx年的英语命题将更加重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2.在典型题例如中也做了部分替换。

例如,单项选择题例如替换了3个题目。

在所有的10个例如中共有4题涉及动词或动词短语的意义及用法掌握;完形填空的`例如答题分析中反复提出根据句子前半部或后半部提示选择适合语意和语境的词;书面表达在xx《说明》写作例如3给出了五档,三档一档和零分档参考范文的评分标准。

注重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

在熟记3500词汇表的根底上关注一词多义,熟词新意。

不死抠语法题。

不做“偏难怪”题。

强化阅读,限时训练。

利用阅读材料复习词汇、语法,扩大词汇量并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培养信息处理加工能力,训练在短时间内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

江苏高考英语考试说明变化解读复习建议

江苏高考英语考试说明变化解读复习建议

江苏高考英语考试说明变化解读复习建议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科考试说明在去年的根底上进展了适当修订,在保持总体目标和构造不变的根底上,替换了局部典型题例如,修订增补了一些单词的词性。

xx年江苏卷英语科考试说明系统、连贯地表达了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以及对高考备考的积极引领和指导作用研读xx年英语科考试说明,我们感觉到其突出传达了两个重点信息:一是更加彰显“用英语做事情”的根本理念。

典型题例如单项填空局部,替换了数道典型题。

新增例题更加凸显语境在考生作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语言使用的时代感和鲜活性,重点考查作为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需要具备的根据详细条件和特定环境,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语言任务的能力。

二是更加关注高层次思维技能。

书面表达的呈现方式在已有的图表,图片,文字信息输入的根底上,又新添加了“文字+图表”相结合的形式。

呈现方式的变化说明高考测试题目将更加重视考查考生分析、推断、评价等高层级思维能力,同时更加关注考生的语言素质,即思维品质、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考生走出机械应试的怪圈。

针对xx年考试说明的这些变化,今年的高三英语备考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在词汇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熟悉单词的某一词义,还应理解它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引申意义,学会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的本领。

复习语法的目的不仅要熟悉语法构造的变化形式,还要理解这种构造在语境中的实用意义,更要到达在语言实践中进展准确的运用。

即要能灵活运用语法资源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

高三复习要关注课标和教材中的话题,通过话题接触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锻炼和培养听、说、读、写等技能,并将在话题语境中掌握的单词、语法规那么和根本的交际功能和意念,尝试解决新情景中的新问题,提高运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来做事情的能力。

复习中对不同语篇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识记和理解的层面,要重视提高分析、推断、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特别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概括能力的训练。

高中英语新高考-改革:从江苏卷走向全国卷(比较分析+应对措施)

高中英语新高考-改革:从江苏卷走向全国卷(比较分析+应对措施)

高中英语新高考-改革:从江苏卷走向全国卷(比较分析+ 应对措施)全国卷对于成绩中等考生,尤其是对于英语绝望的考生,是个天大的福音。

全国卷很规矩,不走极端,只要你认真刷题,然后抓好词汇,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你会喜欢上英语的,并发出感慨:原来,英语我也是可以考高分啊。

而对于优秀学生,也不是坏事,因为江苏卷,你无论成绩多好,都要每天刷高大上的题目,遇到任务型也是束手无策,全国卷给你一个考满分的机会了,而且还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未来英语的竞争,真是分毫必争了。

建议:抓好词汇,不要太钻,大部分只需要识记的。

抓好阅读完形,我认为,江苏模考卷的阅读完形可以继续使用的,起点高一点,不是坏事,我们的目标是高分甚至满分。

江苏阅读完形命题技术上和全国卷一样的,差别在于选材,文学类的小说文章可以不做了,文学评论可以不做了重点科普文、说明文和记叙文。

语法,要注意多做填空题,把握最最基础的做好这三件事,就可以了,其它的题型都是建立它们的基础上,开学后跟着任课老师刷刷题就ok 了。

首先要分析全国卷和江苏卷的题型区别:全国卷I 和II 题型几乎完全一样,就是难度稍微有点差别,因此无须为此纠结。

我们主要分析I 卷:江苏卷和全国卷I 完全一样的题型是:第一大题:听力(30 分)第二大题:阅读(30 分)第三大题:完形(30 分)以上三大题,江苏卷由于分值的原因,听力是20 分,完形是20 分那么全国卷的不同的题型是:第一、七选五的阅读理解(10 分)第二、语法填空(15 分)第三、短文改错(10 分)第四、写作(25 分)这就意味着,你将和江苏的任务型阅读、单选彻底告别了。

但是即使是一样的题型,也有差别的。

下面我一一说明:听力,江苏高考一直用全国卷的,所以这块不用分析,但是此后每道题就是1.5 分了,各位同学的损失价值增加了二分之一,所以还是要一如既往搞好听力训练。

阅读理解,江苏的阅读特点就是:文章长,句子长,题材还涉及到文学评论、小说、哲学思考,即使科普文,也要搞一些深度分析(例如人性的角度,经济变化等等),但是全国卷就比较缓和了,肯定没有文学评论、小说、哲学类,题材集中在科普文、说明文和记叙文,少了烧脑的深度分析,譬如今年介绍语言的消失,就是说一下不同的时间段语言特点。

最新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及对策

最新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及对策

► _____7____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net properly. Now we have a textbook, _____8____ uses many examples to teach students some good ways to use the Internet. It gives useful advice.
► Some
play games too much, some visit websites ____5____ shouldn’t look at. So bad things may happen ____6___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he Internet.
4、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理顺逻辑关系的能 力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According _____6____ a survey, about 1000 tons of snakes are eaten every year in China and sometimes as ______7____ as 10 tons of snakes are served on dinner tables in Shenzhen in a single day!
► My
race went ______5_____ (wonderful) from start to finish.” Liu added. “It is _____6_____ amazing experience being the Olympic champion. I want to thank my coach and my friends for _____7____their help. I think today we Chinese have showed the world we ____8_____ run as fast as anybody else.”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高中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即新课改。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之间的衔接关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新课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在高考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兼顾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这与传统的“听话、做题、背诵”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高考中,学生仍然需要依靠记忆和理解来完成大部分的考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教授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应试水平。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听力、写作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与传统的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高考中,学生仍然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强化。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新课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考试压力和时间限制,考试题目也相对单一和枯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在高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考英语试题对比分析与启示——以2018江苏高考与全国高考试题为例

高考英语试题对比分析与启示——以2018江苏高考与全国高考试题为例

1152018年43期总第431期ENGLISH ON CAMPUS高考英语试题对比分析与启示——以2018江苏高考与全国高考试题为例文/丁琴香一、情景多样考查真实在江苏高考卷中,试题对单项选择考查,侧重在语境中考查基础知识。

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了词汇,活学活用,不是简单的识记。

语法主要考了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三大从句,动词,动词短语,连词,名词,形容词,介词,情景交际等知识点。

交际用语考了两道题,习语没考。

单选题语境变化多端,注重在真实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涉及到了自动驾驶、电子媒介、国家软实力、睡眠健康、行为方式等方面。

此外,对语法的考查侧重表意方面,考生容易解题。

在全国卷里,对真实语境的考查侧重表现在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这道题目中,选项有两项是多余的。

要做对这类题目,考生必须首先看懂文章内容,并且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准确判断出具体需要哪一句话来填空。

做对这道题目,考生需要找准上下文的衔接,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要求。

这道题的备选项有:主旨概括句,过渡性句子和注释性句子这几种题型。

做这些题目,除了看懂选项句子的含义之外,还必须对填空前后一两句话仔细推敲,找准逻辑性关系,衔接关系,最后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选材新颖,涉及面广,设问具体易懂,生动有趣全国卷和江苏卷中,完型,阅读题材的选择,体裁多样化,有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文章内容,很好的体现了人文上的关怀,生活中出现的哲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生活态度等。

语篇长度与往年基本上相当。

江苏试卷,与往年一样,完型填空这个部分基本上讲述的故事都是励志故事,向考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保持乐观,积极向上,最后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考生能够根据文章理解,做好表层理解题,也能够通过推理判断,完成一些区分度比较高的难题。

全国试卷,讲叙的是作者在免费的“ThinkingChess”课程中,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并且对以后的生活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主题。

江苏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材对全国卷的词汇覆盖率研究

江苏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材对全国卷的词汇覆盖率研究

江苏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材对全国卷的词汇覆盖率研究随着江苏省推出新高考改革方案,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英语教材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源,对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语言使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江苏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材对全国卷的词汇覆盖率,探讨教材与考试的匹配度,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江苏新高考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江苏省推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变化:组织方式的改革、命题方式的改革和考试内容的改革。

其中,考试内容的改革包括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相结合,增加听力部分的分数比例,以及减少词汇量的要求等。

在考虑词汇覆盖率的研究中,本文选择了一本普通的高中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教材中的词汇是否覆盖了全国卷的词汇范围。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首先,选择一本高中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江苏省的英语教学大纲和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词汇要求,筛选出教材中与全国卷词汇范围相关的词汇。

其次,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每个单元的词汇表进行统计,可以得出每个单元包含的词汇数量。

同时,将教材中的词汇与全国卷的词汇范围进行对比,得出教材中覆盖全国卷词汇的比例。

最后,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教材中的词汇是否能够满足考试的要求。

如果教材中的词汇覆盖率较高,那么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能够接触到更多相关词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反之,如果教材中的词汇覆盖率较低,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词汇扩充。

通过本研究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份与江苏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材对全国卷的词汇覆盖率相关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将为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江苏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材对全国卷的词汇覆盖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研究教材中的词汇覆盖情况,可以了解教材与考试的匹配度,并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高考的衔接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衔接问题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高中英语教学特点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创新、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教材融合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课程设置强调学科融合、跨学科综合和学生发展。

同时,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授课式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

这些改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积极、乐观、实践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高考命题特点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越来越趋向于知识渗透能力,而且每个题目都注重从多个方面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不仅要考察学生对语法、词汇的掌握,更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些特点使得高考英语试卷没有固定的考点和套路,单纯背诵知识已经不能保证高分。

而且高考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高中英语教学应尽可能考虑到高考的命题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多方面。

这些综合素养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各种考题。

2、注重实践探究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实践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并运用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应用题。

3、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高考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需要学校和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设计。

以填空和翻译等为例,学校和教师可以把重点信息和知识点细化,分阶段透彻掌握,并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也使得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之间的衔接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这与之前注重记忆和应对考试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学科能力。

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这与传统的老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并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在评价方式方面,新课改鼓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

这与之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如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的效果等。

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评价,如语言运用、跨学科能力、创新思维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衔接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和未来的学习生活。

也需要学校和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推动高中英语教学与高考的有效衔接。

高考英语使用全国课标卷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英语使用全国课标卷的问题与对策

使用全国卷的问题与对策引言:大背景十八大以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浙江、上海)从最近的教育改革谈起:目前的课程改革——建国以来第8轮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或者深化阶段。

每一次课程改革都离不开“减负”,但每次都没有实现。

究其原因:“高考绑架了高中课改!”这次的深化改革:动到考试改革。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的脱节。

“应试教育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但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追求高分无可厚非,但“高分低能”并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因此,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考试成绩之间似乎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程晓棠)今后的方向:将取消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将不再是泛泛而谈的纲领性文件,而是对各项知识能力要求明确描述的可操作性的文件。

英语高考改革总体趋势是,能力立意的英语测试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从凸现语法到强调语境语用;从关注单立的语言点到语段意义;从考察形式,结构到考察信息解读和建构能力;从单技能到跨技能和技能融合,在语篇层面上考查学生获取整合信息,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张连仲)一、使用全国卷的问题与对策问题1:使用全国卷影响有多大?结论:全国卷与福建卷在考查形式、考查要求上绝大部分是一致的,不必慌张。

考试说明词汇、题型、试题难度并不大,不必慌张,不过度夸大差异。

题型、词汇、设题风格语法考查重点:核心语法与基础语法不少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考试题型,对考试实际考查的内容和语言运用能力却不够重视,或者一味强调考试试题涵盖的语言知识,过多地关注考试的形式,按照形式去教学、去备考。

对策: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试题,把握教学方向新题型可能是考试形式变化,也可能是考试内容的变化。

前面谈到,针对新题型的练习要适度。

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是,新题型的变化形式。

有的新题型的只是形式的变化,而非考试内容的变化。

20XX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化及复习建议

20XX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化及复习建议

20XX年江苏高考英语新变
化及复习建议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与前一年的《考试说明(英语)》对比,变化不大。

增加了少量补充说明。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方面基本保持与20XX年相同,尤其在语言知识、语言运用的听力和阅读方面没有变化,但在书面表达方面,增加了如下说明:看图作文的“图”不局限于某一类型的图,如漫画、广告画,也包括其他图画、照片等情景材料。

考生们可根据情景图示的寓意、内容或情节线索,传递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文应覆盖提示的要点,但避免仅根据提示文字做简单翻译。

在任务型阅读中提供了两类常见的题型:树状型和表格型。

书面表达中提供了1-5档参考范文,尤其是第五档还提供了AB两种不同风格的范文,建议广大考生好好研究,细细品味。

如:第五档B篇范文,作者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作者在所覆盖
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尝试使用较为复杂的句法结构和词汇时出现了个别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当的问题,但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在语句和文本中有效地使用了多种衔接手段,全文语言流畅、内容连贯、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复习建议
1、对《20XX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的词汇进行梳理,把自己不太熟悉的高级词汇,高频词汇加以再现和巩固。

2、以阅读为中心,不仅要阅读教材,而且要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注意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

3、注意对《20XX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提到的例题加以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图画类的作文,更应该引起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说明》中强调的原因,更因为是图画类作文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自由拓展的空间更大,这既能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不制约考生的发挥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新高考-改革:从江苏卷走向全国卷(比较分析+应对措施)全国卷对于成绩中等考生,尤其是对于英语绝望的考生,是个天大的福音。

全国卷很规矩,不走极端,只要你认真刷题,然后抓好词汇,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你会喜欢上英语的,并发出感慨:原来,英语我也是可以考高分啊。

而对于优秀学生,也不是坏事,因为江苏卷,你无论成绩多好,都要每天刷高大上的题目,遇到任务型也是束手无策,全国卷给你一个考满分的机会了,而且还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未来英语的竞争,真是分毫必争了。

建议:抓好词汇,不要太钻,大部分只需要识记的。

抓好阅读完形,我认为,江苏模考卷的阅读完形可以继续使用的,起点高一点,不是坏事,我们的目标是高分甚至满分。

江苏阅读完形命题技术上和全国卷一样的,差别在于选材,文学类的小说文章可以不做了,文学评论可以不做了,重点科普文、说明文和记叙文。

语法,要注意多做填空题,把握最最基础的。

做好这三件事,就可以了,其它的题型都是建立它们的基础上,开学后跟着任课老师刷刷题就ok了。

首先要分析全国卷和江苏卷的题型区别:全国卷I和II题型几乎完全一样,就是难度稍微有点差别,因此无须为此纠结。

我们主要分析I卷:江苏卷和全国卷I完全一样的题型是:第一大题:听力(30分)第二大题:阅读(30分)第三大题:完形(30分)以上三大题,江苏卷由于分值的原因,听力是20分,完形是20分。

那么全国卷的不同的题型是:第一、七选五的阅读理解(10分)第二、语法填空(15分)第三、短文改错(10分)第四、写作(25分)这就意味着,你将和江苏的任务型阅读、单选彻底告别了。

但是即使是一样的题型,也有差别的。

下面我一一说明:听力,江苏高考一直用全国卷的,所以这块不用分析,但是此后每道题就是1.5分了,各位同学的损失价值增加了二分之一,所以还是要一如既往搞好听力训练。

阅读理解,江苏的阅读特点就是:文章长,句子长,题材还涉及到文学评论、小说、哲学思考,即使科普文,也要搞一些深度分析(例如人性的角度,经济变化等等),但是全国卷就比较缓和了,肯定没有文学评论、小说、哲学类,题材集中在科普文、说明文和记叙文,少了烧脑的深度分析,譬如今年介绍语言的消失,就是说一下不同的时间段语言特点。

江苏文章BCD篇词数基本都是:380、450、650;全国卷BCD篇基本都是:300-350之间。

江苏文章由于选材的深度高一些,所以用词的术语就多,看起来概念多,这就要考生去理解并记住。

如果撇开长度和话题深度而言,全国卷和江苏卷阅读几乎没有差别。

现在高考阅读的难度主要在选材上,命题技术上很难看出高下。

近年来,阅读趋向语篇意义的理解,江苏卷和全国卷几乎保持同步,譬如推理题、选标题、词义猜测题等都要结合语篇。

下面我会结合例题简要分析。

先说2018年全国I卷,总结一下:1、语篇特点非常鲜明2、命题点都是落在语篇关键句上。

这和江苏命题一样,也是今后的命题方向。

CLanguages have been coming and go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in rec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less coming and a lot more going. When the world was still populated by hunter-gatherers, small, tightly knit (联系) groups developed their own patterns of speech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Some language experts believe that 10,000 years ago, when the world had just five to ten million people, they spoke perhaps 12,000 languages between them.Soon afterwards, many of those people started settling down to become farmers, and their languages too became more settled and fewer in number. In recent centuries, trade, industrialis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spread of universal compulsory education, especiallyglobalisation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ll have caused many languages to disappear, and dominant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Spanish and Chinese are increasingly taking over.At present, the world has about 6,800 languag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languages is hugely uneven. The general rule is that mild zones have relatively few languages, often spoken by many people, while hot, wet zones have lots, often spoken by small numbers. Europe has only around 200 languages; the Americas about 1,000; Africa 2,400; and Asia and the Pacific perhaps 3,200, of which Papua New Guinea alone accounts for well over 800. The median number (中位数) of speakers is a mere 6,000, which means that half the world’s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fewer people than that.Already well over 400 of the total of 6,800 languages are close to extinction (消亡), with only a few elderly speakers left. Pick, at random, Busuu in Cameroon (eight remaining speakers), Chiapaneco in Mexico (150), Lipan Apache in the United States (two or three) or Wadjigu in Australia (one, with aquestion-mark): none of these seems to have much chance of survival.命题者选文严格遵守层次分明的说明文:开篇说主题:语言在消失:Languages have been coming and go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in rec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less coming and a lot more going.末段照应:具体的数量的语言在小时:Already well over 400 of the total of 6,800 languages are close to extinction (消亡), with only a few elderly speakers left.中间用时间顺序展开:When the world was still populated by hunter-gatherersSoon afterwardsin the past few decadesAt present命题点是:28.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languages in hunter-gatherer times?A. They developed very fast.B. They were large in number.C. They had similar patterns.D. They were closely connected. 本题针对第一个时间节点的语言特征命题,根据:When the world was still populated by hunter-gatherers, small, tightly knit (联系) groups developed their own patterns of speech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可知:群居时代,语言各自独立,这就意味着语言种类很多,所以选B.这种推理也不是直接看出答案的,需要一种数学转换。

2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dominant”underlined in paragraph 2?A. Complex.B. Advanced.C. Powerful.D. Modern.本题是猜测词义题,在第二个时间点,根据:all have caused many languages to disappear, and dominant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Spanish and Chinese are increasingly taking over.可知take over和powerful相近。

这种题大都一样的思维。

选C.30. How many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less than 6,000 people at present?A. About 6,800.B. About 3,400.C. About 2,400.D. About 1,200.本题也是根据语篇意义,根据首句:At present, the world has about 6,800 languages.结合定位句The median number (中位数) ofspeakers is a mere 6,000, which means that half the world’s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fewer people than that.就能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