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本文以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找出这张图中的植物细胞吗?它们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提高实践能力。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实践操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细胞模型制作,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物实验案例分析
小学生物实验案例分析一、实验背景在小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生物实验案例,以探讨实验在小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实验案例描述本实验案例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花的营养成分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红玫瑰花、鲜黄花、鲜白花、盐水、酒精、开水和试管。
实验步骤包括选取不同种类的花,用试管将其分别浸泡盐水、酒精和开水中,并观察花的变化。
三、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花的变化,初步了解花的营养成分对花的生长和花瓣颜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实验步骤1. 选取红玫瑰花、鲜黄花、鲜白花各一朵;2. 准备三个试管,并分别注入盐水、酒精和开水;3. 将红玫瑰花放入盐水中,鲜黄花放入酒精中,鲜白花放入开水中;4. 观察花的变化,包括颜色变化和花的新陈代谢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如下:1. 红玫瑰花在盐水中会逐渐变得无生气,花瓣颜色较为暗淡;2. 鲜黄花在酒精中会出现花瓣褪色的现象,变得透明;3. 鲜白花在开水中会出现花瓣舒展、颜色鲜艳的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 盐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高,会抑制红玫瑰花的正常生长和花瓣颜色的发展;2. 酒精具有溶解能力,会导致鲜黄花的色素溶解,使花瓣褪色;3. 开水中的高温可以加速鲜白花的新陈代谢,使花瓣舒展并展现出鲜艳的颜色。
六、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小学生物实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在小学生物教学中具有以下意义: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实验任务。
七、实验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增加实验案例的数量和种类,让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观察和分析;2. 引入科学探究的思路,让学生自主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培养探索精神;3. 结合实际生活和环境,开展与实验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4. 注重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展示,让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教学一、案例背景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探讨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二、案例描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相关知识,然后引出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接着,教师展示了相关的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以下案例分析任务:某农场种植的苹果树出现了叶片发黄、果实小、产量低的现象。
请同学们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土壤中缺乏营养物质;2.光照不足;3.温度过高或过低;4.水分不足;5.其他原因。
每个小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
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完善解决方案。
三、案例分析通过这一案例分析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案例分析教学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具体来说,这一案例分析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案例分析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案例分析教学法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植物生长环境探究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花盆、温度计、湿度计、光源、水等。
2. 实验工具:剪刀、尺子、记录本、笔等。
3. 教学资源: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探究。
2. 每组讨论并确定探究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数据记录等。
(三)实验操作1. 各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数据分析与总结1. 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交流与分享1.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论。
2. 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五、活动反思1. 活动效果: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数据记录不够详细。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优秀8篇)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优秀8篇)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教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
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
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案例分析与探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案例分析与探索引言初中阶段是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学习和实践阶段,而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1: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1.准备一棵绿色健康的水培植物。
2.将植物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如强光、弱光、遮光等),观察植物叶片颜色变化和生长情况。
3.测定不同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观察和测定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强光下,植物叶片呈现较深绿色,生长较好;弱光下或遮光条件下,植物叶片颜色变浅,生长受限制。
光合速率也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这个实验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光照条件的控制、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等。
实际操作建议•在进行实验前,设定明确的实验目标,并解释预期结果。
•确保实验装置和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释观察结果。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正确操作方法。
案例2:动物消化系统实验目的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结构及其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动物解剖模型或使用虚拟模拟软件来模拟动物消化系统。
2.通过模型或软件,指导学生了解不同部位的消化器官以及其功能。
3.可以使用食物模拟物来演示不同部位对食物加工和分解的作用,例如使用盐水模拟胃酸的消化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了解动物消化系统中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部位对食物的加工和分解的作用。
同时,可以展开讨论消化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机械消化与化学消化的区别。
实验效果与问题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消化系统,并能够直观地展示其结构和功能。
然而,对于真实动物解剖来说,可能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如果使用虚拟模拟软件,则可能受制于软件资源和操作技术。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第1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
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
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
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
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
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
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2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
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
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些案例,并探讨这些案例对学生研究的影响。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案例一:实地考察案例描述在该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生态公园观察和研究生物多样性。
学生们在实地考察中接触到了各种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类,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分析与影响这种实地考察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研究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生物学概念,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案例二:比较实验案例描述在该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比较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温度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们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和观察结果。
分析与影响通过比较实验,学生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他们学会了设计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案例三:小组合作案例描述在该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研究项目,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生物主题。
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和撰写报告。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分析与影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和分享成果。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结论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实地考察、比较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生物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DNA的复制”这一高中生物课程为例,探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概念、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DNA复制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DNA复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授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验图片和动画,详细讲解DNA复制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DNA复制过程中涉及的分子、酶和能量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DNA复制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DNA复制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DNA复制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反思DNA复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 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模式的创新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课堂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本节课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难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案例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主题,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3)掌握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观察分析。
2. 教学难点: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刀片、剪刀、镊子、显微镜、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清水、碘液等。
(2)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胡萝卜、土豆等。
3. 实验步骤(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①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切下薄薄的片;②用镊子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③滴加适量清水,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④用盖玻片轻轻盖在切片上,避免产生气泡;⑤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碘液。
(2)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①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②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变化,记录数据;③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记录数据;(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分享近年来,生物教学实践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生物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案例一:生态环境保护的模拟实验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模拟实验。
首先,教师可以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设置不同的模拟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案例二: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教师可以组织遗传实验。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果蝇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交配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基因型果蝇后代的表型特征。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遗传规律,深入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现。
案例三:植物生长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对植物生态的认识。
案例四:生物分类鉴定生物分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教师可以组织生物分类鉴定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采集不同种类的植物或昆虫标本,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分类鉴定的方法,将标本分类并记录相关特征。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分类的理论和方法。
案例五:植物光合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植物光合实验。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测量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生物教学实践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学科之一。
在我国,生物课程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案例以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为主题,设计了一堂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掌握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然后提出问题:“细胞膜为什么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细胞膜模型、肥皂水、滴管、试管、镊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细胞膜模型放置在试管中。
②用滴管吸取少量肥皂水,滴加在细胞膜模型上。
③观察肥皂水与细胞膜模型的相互作用。
④用镊子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细胞膜模型的变化。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实验步骤相同。
(2)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结果分析(1)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细胞膜的流动性。
(2)讨论肥皂水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3)总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流动性。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反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总结等科学探究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剖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剖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剖析与解读教学,是一种充满艺术性的科学活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案例为载体,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剖析与解读,以期为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教学案例背景本次教学案例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章,主要内容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发现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
二、教学设计剖析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案例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全面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相关的科普知识、生活实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
三、教学实施解读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物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层次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学不仅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还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的案例,解读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期为生物学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探究植物的生长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
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读:这个案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自主地获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二:关爱生态环境在讲解生态环境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户外考察。
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周边环境的生态状况,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解读:这个案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理念。
教师通过组织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三:人体生理机制在讲解人体生理机制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动画、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运作原理。
解读:这个案例体现了“直观教学”的教育理念。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和动态的演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四:合作探究在讲解食物链这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共同完成一幅食物链的图谱。
解读:这个案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评析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评析案例一:比一比,谁的眼睛好?案例描述: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生物的眼睛结构和功能。
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鱼、蛙、蜻蜓、老鼠、猫等不同生物的眼球模型或标本。
2. 分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生物的眼球模型或标本。
3. 观察与比较:学生观察所分到的生物眼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比较不同生物眼睛的异同。
4. 讨论与总结:每个小组发表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生物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案例评析:这个案例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眼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眼球的形态和特征,能够比较其异同,进而对生物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比和总结的能力。
案例二:菌落实验,我们也能做案例描述: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菌落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了解菌落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琼脂平板、拭子、培养皿、酒精灯等。
2. 分组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配一个琼脂平板。
3. 采样与划线:学生用拭子采样,将样本均匀划线于琼脂平板,并在底部标上相应的编号。
4. 培养与观察:用酒精灯在培养皿内进行无菌处理,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皿内,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态。
5. 讨论与总结:学生观察并描述菌落的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菌落形成的条件。
案例评析:这个案例通过学生亲手进行菌落实验,让他们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菌落的特征,培养了实验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讨论,了解了菌落形成的条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这个案例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与评析,我们可以得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些经验与启示。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教学(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教学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教学本文以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探讨案例分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案例分析教学的内涵及意义、案例分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教学的实证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案例分析;生物学教学;学科素养;实际应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案例分析教学的内涵及意义1.1 案例分析教学的内涵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分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
1.2 案例分析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教学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教学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分析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案例分析教学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案例分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2.1 案例分析教学的设计1.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涵盖所学知识点,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案例分析教学的目标,确保教学过程有的放矢。
3.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案例分析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案例【7篇】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案例【7篇】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难点】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展示地球与宇宙、中国与外国、生物与外界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细胞的结构图,提问:(1)地球与宇宙的边界是什么?(2)中国与外国的边界呢?(3)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边界呢?(4)细胞与外环境的边界呢?(过渡语)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环节二、新课教学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开,怎么样获得细胞膜呢(一)细胞膜的成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学生思考要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什么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呢?PPT呈现植物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图片?请学生选择并说明原因,之后PPT呈现人体正常的红细胞,人的圆涨的的红细胞和人的涨破的红细胞图片(2)确定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那又该选择什么方法制备细胞膜呢?PPT呈现3种方法:①用针扎破,让细胞的内容物流出?②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③细胞内的物质是由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既可得到细胞膜。
(3)确定了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该如何做实验呢,学生看教材“实验”这一模块,思考总结实验步骤,并在大屏幕呈现人正常红细胞和光镜图片和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在生物学的领域中,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例中,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一: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在室内种植一盆植物,并观察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蒸腾作用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叶片湿润程度、气孔的开闭情况等来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还能够观察到蒸腾作用在实际中的表现,从而加深对植物蒸腾作用的理解。
案例二: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学中描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的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如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草被兔子吃,兔子被狐狸吃等,来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还能够观察到它们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运作,从而加深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案例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生物学中描述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实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和体积的变化,从而分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定义,还能够观察到这些过程在实际中的表现,从而加深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理解。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例中,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引入具体的实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生物现象的表现,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案例分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高中生物高一年级教学案例分析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饶威一、背景《新陈代谢与酶》这一课题是学习新陈代谢一章以及后面其他各章内容的基础。
从教材的分析来看,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安排了三个学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探索酶特性的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比较复杂,实验仪器比较多,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在备课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在高三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
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讲到底的做法,对知识的获得,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新课程的普及,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向能力培养。
然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评价学生的活动也就成了这节课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题本文以《新陈代谢与酶》中探究酶的特性的教学作为教学案例,谈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困惑和反思。
三、细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上必须解决三个问题:1、评价的内容是什么2、如何评价的问题3、评价的效果如何?1.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评价的目的既然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评价的内容就应该综合化: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和表现对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为此,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学生分析实验素材是否合理是否有重点2、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3、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在原有内容上有所拓展4、学生材料组织的形式和介绍语言的表达有何特色?2.如何评价的问题我在构思本节课的评价方式时,尝试把赏识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即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做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
在评价的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的办法,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
3.评价的效果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否有效,要看评价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使学生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为了了解这堂课是否达到了上述目的,课后,我请所教班级的学生谈谈对这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积极听科组其他老师这个课题的课,根据学生和听其他老师的课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再评价。
?我将整个探究实验教学流程设计为四个环节:分析实验素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素材”:教师提供信息资料和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酶的特性。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析实验素材,小组讨论,提出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第一小组的同学根据提供的材料,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探究“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实验方案。
试管序号H2O2溶液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观察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 ==================1号2ml2滴—2号2ml—2滴?针对这一组的汇报,我采取了学生评价的方式。
有的学生认为,此方案的设计,遵循实验设计原则——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对照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而且根据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进行检测。
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马铃薯块茎小块代替肝脏研磨液进行实验等等。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探究中发现,1号试管和2号试管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认为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
对这一组的汇报,我采取了教师评价的方式。
在评价中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实验情况,同时指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肝脏)的新鲜程度,肝脏必须进行研磨,使酶释放,另外肝脏的量是否足够,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第三小组的同学则在根据提供的信息材料,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利用图像表达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的关系,组员杨甲星同学在整个介绍中的语言非常流利和顺畅,并能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很有吸引力。
同时他还就教材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曲线发生质疑,认为教材中两条曲线不应该是对称的,并作出解释。
我在评价这组的发言时说:“这组同学在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时,能运用有关酶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整个探究过程,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比较紧凑,学生探究热烈,汇报结果结合生活实际,各具特色,且敢于对教科书质疑,完全打消了我先前的忧虑,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果如果评价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内省和反思,使自己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其效果就是积极有效的。
从课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大部分的学生觉得这节课让自己“受益匪浅”。
杨甲星同学在课后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老实说,我们小组在准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早已对实验注意事项烂熟于心了,遗憾的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未能把握实验操作的关键,却犯下科学性的错误。
未能在短短几分钟的介绍中把我们的理解很好地传达给其他同学,要不是评价的同学用“马铃薯块茎小块代替肝脏研磨液进行实验”和老师的说明帮我们补充,我们小组的介绍就完全失败了。
这是我们课后一直耿耿于怀的。
如果下次还有机会上去介绍,我想我们一定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学生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把这种不足内化为下次努力的强大推动力,进而产生继续参与和表现自我的欲望。
我想,这样的评价就能促进学生进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五、分析与思考1.评价方式的改变。
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发展性评价已经成为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
在这节课上,我尝试把赏识性评价介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通过这种师生、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2.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
通过评价可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
3.教师要掌握好评价上的“收”和“放”。
让学生介绍某个知识点,总有精彩和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精彩之处,要不吝赞美之词,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之为“放”;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评价要恰到好处,既有肯定,又有补充或修正,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对知识进行二次构建和完善,是之为“收”。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探究中发现,1号试管和2号试管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认为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
在这个知识上,教师要做好评价上的“收”——如果一味肯定学生的观点,无疑是误导学生进入“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的认识了。
因此在评价时,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肝脏)的新鲜程度,肝脏必须进行研磨,使酶释放,另外肝脏的量是否足够,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这样,通过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发展性评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在评价之前,教师如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评往往是难以开展的一个环节,或是只能留到课后进行,在有限的一堂课中,如何把他评和自评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5.以学论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学,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色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教师的讲述与表现为标准的。
这堂课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在高三教学中尝试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指标体系,其主要特正是“以学论教”,即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学的状况来评价的。
单位:黄石市有色一中地址:湖北省黄石市新下陆有色一中高一年级生物组邮编:43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