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或许是阴差阳错的结果,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选择了《音乐名作导读》这一选修课。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音乐几乎可以说是无知的人来说,选择这样一门课,无疑是一种折磨。抱着拿学分的目的,我很机械无奈的上了几节课,按时上下课也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而已。可是就在那一次课上我“结识”了《命运交响曲》,“结识”了贝多芬,或许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说他们,但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他们。当那段激昂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时,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在与命运顽强作战的灵魂。课后,我搜罗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它们的确使我受益匪浅。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出生于波恩,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祖父去世后,父亲酗酒,家境日渐贫困。贝多芬自幼就是弹奏钢琴的天才,父亲为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对他教育极为严厉,不满八岁便让其登台演出。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他自幼跟聂耶菲学习,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交响乐之父”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耳聋让他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这一切的困难并没有将他打倒,他依然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着创作。他在继承和发展德国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对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都有涉及,使钢琴获得交响性的效果,创作出了足以流芳百世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便是其不朽名作的代表。他的成就不仅局限在古典音乐方面,对浪漫时期音乐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贝多芬用他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没有忘记他,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人们心中的“乐圣”。
贝多芬开始《命运交响曲》的创作是在1804年。当时的他已经完全耳聋,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将贝多芬推向崩溃的边缘,他曾闪过自杀的念头,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遗嘱》,但作为艺术家的责任感或者说是使命将他唤醒:“不能什么都
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心向这不公的命运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便是他发表的挑战宣言。于是,他以非比寻常的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耳聋条件下,全凭记忆力和他得天独厚的乐感作曲并演奏,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即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非常形象生动的作品,哲理性也很强,它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作品的艺术风格。贝多芬开始有创作本曲的灵感是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之后的推敲、创作一共花了五年时间。1808年才得以完成这部气魄宏大的旷世之作。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符,给人以刚劲沉重之感,贝多芬给了它最权威的解释“命运在敲门”。这是第一主题,表达了贝多芬对封建势力的不满以及决心向其挑战的坚强意志。紧接着由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优美、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诉说着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乐章,稍快的快板,自由变调曲。中提琴、大提琴拉出抒情、安详的第一主题后,木管和铜管又奏响了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形式。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振奋人心,给人以斗争的勇气与信心。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高潮时狂欢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命运苟延残喘的威吓声,但它以成为人们的俘虏,人类必将战胜命运。
《命运交响曲》的名字来源于它开始的四个音符,摄人心魂,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怪不得它曾吓跑了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不仅马丽勃兰,古往今来,有多少大家都拜倒在了这一巨作之上。舒曼曾经说过:“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这是歌德对第一乐章听后的感言。恩格斯则在对妹妹的信中做了如下评价:“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的确,这是一首歌颂英雄的凯歌,从这你可以领悟到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真理,不听此曲真可谓一生的遗憾。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个饱尝人生苦难的灵魂向命运发出的挑战,它既是对孤独的诉说,也是对人生苦难的拷问。在聆听它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是
它让我燃起了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是它让我再一次感悟人生,是它给予了我与命运斗争的勇气,是它让我感受到了斗争胜利的喜悦。
由此不得不引发我对所谓现代流行音乐的思考,当面对《命运交响曲》时,它们是否会汗颜呢?当然我并不否定其中有真正音乐成分的存在,从西北风、摇滚热到网络歌手热、超女热,流行音乐正逐渐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着,它也渐渐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娱乐产业。它以其高超的制作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要,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喜爱。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其中不乏类似“泡沫音乐”的成分存在。它可能曾经红极一时,被万千歌迷所喜爱,它曾经可能是某音乐排行榜的老大,但在其风火后的最后呢?是被丢到了遗忘的角落。曾经的“茉莉花”还会有几个人吟唱,现在有谁还会去理会“老鼠爱不爱大米”呢。而像《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不朽之作,我想不论何时它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都不会有一丝减少。对于现代“泡沫音乐”产生这种落差的原因,我把其归结为“严肃”的丧失,即对音乐创作态度的不认真,认识的不明确,对音乐价值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在某一程度上是与商业挂钩的。任文启曾在“中国流行音乐批判”中指出:“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现代性的文化载体。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的导向危机和社会生活的庸俗化,“严肃不再”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的缺失,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一种时代精神的丧失,一种终极关怀的灭失。可以看出,“严肃不再”表征了现代性文化价值维度中庸俗化的袭来。”的确,严肃性丧失这一现象已不仅存在于音乐的创作方面,学术研究、美术创作等各方面都深受其影响。当今学术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又有哪一种理论能真正站得住脚呢,它们无不是在发表的次日就被驳的哑口无言。因此,在此我呼吁严肃,呼吁严肃在文化中的再现,不为别的,就为下一首“《命运交响曲》”的诞生。
再次回到《命运交响曲》上来,那扣人心弦的旋律,是不可超越的经典,它给予我们音乐享受的最高境界,给予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在此,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个正在同苦难命运作战的灵魂。贝多芬便是这个灵魂的载体。耳聋的打击并没有使他屈服,反而让他更加顽强的同这一切不公做斗争,历经四年,作成这一矿世音乐。我感谢贝多芬,不仅是因为他给了我同命运作战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激发了我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原来音乐并不是像我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