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14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4篇《图形的旋转》教案篇1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师:盼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聪慧地思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欢乐。
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班级我们已经有肯定了解,叫旋转。
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同学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
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旋转。
〔揭示课题:旋转〕二、探究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1、对比讨论转杆的运动〔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日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讨论。
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争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沟通。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
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围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
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
其实全部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肯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2.巩固练习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情愿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同学转动转盘〕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要想清晰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晰。
初中数学旋转部分教案
初中数学旋转部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旋转现象。
2. 掌握旋转的图形变换方法,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2. 旋转的图形变换方法3. 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旋转的概念: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2.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
二、探究旋转的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旋转前后的图形,总结旋转的性质。
2.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三、旋转的图形变换方法(15分钟)1. 教师演示旋转的图形变换方法,如旋转变换的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旋转变换,并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四、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面积、位置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旋转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演示和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提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旋转性质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是关于初中数学旋转部分的教案,通过以上教学内容、过程和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旋转(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旋转的情况?”比如,风扇的旋转、车轮的转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旋转的奥秘。
-在探讨旋转对称图形时,详细讲解旋转对称轴的定义,通过具体图形让学生找出旋转对称轴,并分析旋转对称角度的特点。
-在应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设计旋转图案,引导学生运用旋转性质,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图案。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旋转过程中图形上对应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保持不变。
-确定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对称轴和旋转对称角度,特别是对于非标准的旋转对称图形。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旋转运动与几何计算相结合,如计算旋转体的体积。
举例解释:
-在解释旋转过程中点与点的关系时,利用模型或动态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前后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保持不变。
-对于旋转对称轴和角度的判定,提供多种类型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总结出判定方法,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图形,如何找到隐藏的对称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进行旋转,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和方向决定了旋转后的图形位置。它是几何变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过程,了解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下册图形旋转教案
初中数学下册图形旋转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2. 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3. 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实现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 讲解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以某一点为旋转中心,将图形绕该点旋转指定角度。
4. 示例讲解:如何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如何确定旋转后的位置?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如:如何设计一个旋转楼梯?如何布局旋转型的园林?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强调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应用拓展: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这是图形的旋转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图形的旋转教案第1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中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及本节课的学习结果类型,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标题:《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在图形旋转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各种可旋转的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学具:纸、笔、直尺、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图形的旋转”这一课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包括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2)通过实物模型或几何画板,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并让学生尝试描述这个过程。
(3)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图形旋转的过程。
3. 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可以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小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他们对图形旋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以此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改进以后的教学。
初中数学图形旋转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旋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旋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结合动画欣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时钟的秒针、大风车的转动、电风扇的旋转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 讲解旋转的基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前后的图形。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旋转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旋转对称的图案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分享彼此的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旋转的定义、性质及运用。
2. 教师强调旋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旋转现象。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拓展与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旋转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与对称》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与对称》一、引言图形的旋转与对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性质,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以《图形的旋转与对称》为题,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旋转与对称。
二、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1. 旋转的概念: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围绕某个旋转中心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变换。
旋转变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旋转可以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
2. 对称的概念:对称是指图形在某个中心对称轴两侧完全相同或相互镜像。
对称轴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或斜线。
一个图形可以有多个对称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旋转和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提出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2. 对称轴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图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对称性质,并运用元素的对称性质进行归纳总结。
3. 旋转中心的确定通过给定图形和指定旋转角度,引导学生找出旋转中心,并理解旋转中心相对于图形的位置关系。
举例说明旋转中心对于旋转结果的影响。
4. 旋转的方向与角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确定变换后的图形,并操练旋转中心不动、旋转角度为90°、180°和270°的情况。
5. 旋转和对称的综合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和对称的应用场景,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结”为例,展示图形的旋转和对称性质。
首先,让学生描绘中国结的形状,并找出其对称轴。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对称轴旋转中国结,观察旋转后的形状。
同时,让学生尝试使用对称性质进行剪纸折叠,创造各种新的图形。
五、教学扩展与巩固1. 制作旋转图形手工模型让学生动手制作旋转图形的手工模型,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旋转和对称的理解。
2. 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与应用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的旋转和对称变换,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3.2 图形的旋转 第2课时 旋转作图 教案
第2课时旋转作图1.复习旋转及旋转图形的概念与性质;2.能够根据旋转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旋转作图.一、情境导入在钟面上,从1点到1点6分,分针转了多少度角?时针转了多少度角?1点6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简单的旋转作图【类型一】旋转作图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图中按要求画出图形:(1)先画出△ABC向下平移5格后的△A1B1C1.(2)再画出△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A2B2C2.解:(1)如图,△A1B1C1即为△ABC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2)△A2B2C2即为△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类型二】作旋转图形如图,画出△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A′B′C′.解:(1)如图,连接OA,OB,OC.(2)分别以OA,OB,OC为一边作∠AOA′=∠BOB′=∠COC′=90°.(3)分别在射线OA′,OB′,OC′上截取OA′=OA,OB′=OB,OC′=OC.(4)依次连接A′B′,B′C′,C′A′.则△A′B′C′就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类型三】图形旋转的应用如图①,分别以正方形ABCD的边AD和DC为直径画两个半圆交于点O.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整个阴影部分比较复杂和分散,像此类问题通常使用割补法来计算.连接BD、AC,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AC与BD必交于点O,正好把左下角的阴影部分分成(Ⅰ)与(Ⅱ)两部分(如图②),把阴影部分(Ⅰ)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①处,把阴影部分(Ⅱ)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②处,使整个阴影部分割补成半个正方形.解:如图②,把阴影部分(Ⅰ)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①处,把阴影部分(Ⅱ)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②处,使原阴影部分变为如图②的阴影部分,即正方形的一半,故阴影部分面积为12×10×10=50(cm2).方法总结:本题是利用旋转的特征: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把图形利用割补法补全为一个面积可以计算的规则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简单的旋转作图2.旋转图形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归纳和动手操作,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图形的旋转》教案1[课时]:1节课[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欢乐的小鸡》图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活动二: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初中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案
初中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O转动一个角度,这种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 图形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图形旋转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钟面指针旋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旋转的现象。
引出旋转的相关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旋转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
(2)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进行归纳总结。
3. 实例分析:出示实例,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并提醒学生注意旋转方向的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否掌握。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旋转知识的灵活性;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意识;4.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数学旋转画画教案
初中数学旋转画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旋转方法,理解旋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渗透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图形的旋转方法。
2. 旋转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旋转现象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图形的旋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进行图形的旋转。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旋转后的图形有什么性质?”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旋转后的图形的性质。
3. 学生分享探索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解决。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的旋转方法和旋转的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旋转方法,理解旋转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图形的旋转方法和旋转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课方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数学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图形的旋转》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提高判断能力、剖析能力、理解能力,培育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数学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教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6、67页。
【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在实质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步领会图形旋转的基本因素。
2.经过察看、操作、想象等活动,指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
3.指引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觉数学的美,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认识旋转的三因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长方形学具【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师:课前,我们观看了游玩场的情境,( 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想想 , 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什么?二、走进生活,感知旋转。
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2.课件播放转杆视频( 例 1) ,发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师:认真察看转杆封闭和翻开的过程,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依据学生的讲话,相机揭示旋转的三因素:点、方向、度数)3.学生亲身体验转杆运动,感知三因素。
4.小结过渡:经过方才的察看和体验,我们发现,点、方向、度数都是决定旋转结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实践应用,初建表象。
1.达成书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针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赏识并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和创建的欲念。
数学教案设计:旋转图形的奥秘
数学教案设计:旋转图形的奥秘旋转图形的奥秘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旋转图形的概念和旋转图形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旋转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旋转图形的概念2.旋转图形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旋转图形的计算方法的深入理解2.对复杂旋转图形的解题能力四、教学过程1.引入从周遭环境中找到一些旋转图形的例子,或者带着学生来到图书馆、美术馆等地方,搜索一些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图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中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被构造出来的?它们能与数学中的旋转图形联系起来吗?2.导入概念通过教师引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之上,介绍旋转对称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同学身上、手表、电视屏幕等周遭环境中的图形,慢慢理解旋转图形的概念。
3.讲解理论知识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旋转图形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4.实操练习导入基础演练,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旋转图形的计算方法。
示例题:以原点 O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30度。
点 P(2, 1)旋转后的坐标为多少?解题过程:我们可以先把点P按照旋转中心O旋转30度,得到新点P’的坐标,再把P’沿着y轴翻转,得到P’’的坐标。
P’’就是P绕中心O 逆时针旋转30度后的坐标点。
具体计算方法:点P’的坐标是(x’,y’)。
由旋转公式可得:x’ = x*cos(θ) - y*sin(θ)y’ = x*sin(θ) + y*cos(θ)代入数据,我们得到:x’ = 2*cos(30) - 1*sin(30) = sqrt(3)y’ = 2*sin(30) + 1*cos(30) = 1 + sqrt(3)同理,点P’’的坐标是(x’’,y’’)。
由翻转公式可得:x’’ =x’y’’ = -y’代入数据得到:x’’ = sqrt(3)y’’ = -1 - sqrt(3)所以,点P绕中心O逆时针旋转30度后的坐标为(sqrt(3),-1 - sqrt(3))。
《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旋转》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
- 学会根据指定的角度和中心点进行图形的旋转。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这三个要素在图形旋转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态的旋转动画,如风车转动、摩天轮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旋转。
2. 新课讲解(1) 定义:教师解释图形旋转的概念,即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个点就叫做旋转中心。
(2) 公式:图形旋转后的坐标可以通过原坐标乘以对应的旋转矩阵来得到。
(3) 实例:教师选取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尝试按照指定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进行旋转,并验证其正确性。
3. 练习与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基础题主要是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提高题则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小结与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旋转的关键要点,并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然后让它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进行旋转,观察并记录旋转前后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新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2图形的旋转》精品教案
11.2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几何学习方法——说、画、推说: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画:画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推(介绍):逻辑推理2.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含义通过实验操作,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绕已知点经过旋转后的图形;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画图步骤3.过程与方法观察归纳:观察图形旋转运动,体会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归纳出图形旋转的规范表述实验操作:用数学工具画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从操作中认知感悟画图步骤小组合作:用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拼出风车,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体会数学的美二、教学重点:以图形旋转的各知识点为载体,让学生对几何学习方法——说、画、推中的前两种方法“说、画”有深刻的理解,对“推”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找旋转角2.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正确表述图形旋转及画图步骤四、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三角形、量角器、圆规、三角尺学具:学生练习卷、三角形纸片、量角器、圆规、三角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1. 采用设问方式提出几何学习方法——说、画、推。
激发学生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学习2. 情境引入:澳大利亚馆中旋转电影视频,引出课题二、新课(一)说: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1. 通过一组来自生活的图形旋转的实例,引导观察图形旋转的共同特点2. 用规范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旋转,掌握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点的含义,并使用实物三角形旋转巩固练习3. 通过学生观察三幅图形旋转运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得到图形绕任意点旋转都能与原图形重合的结论4. 巩固练习:掌握找旋转角的两种方法,并熟练运用。
(二) 操作并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通过学生操作:旋转三角形纸片,引导学生探索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
体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三) 画出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规范的几何描述图形旋转的画图步骤1. 情境引入: 小明与同学去欢乐谷玩,夜晚登上了观光摩天轮,15分钟后,小明所坐的车厢已经绕支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35°,小明现在在哪?板演画图过程:遵循学生认知过程由浅入深:点——线段——三角形的画图方法,并总结画图形旋转后图形的画图步骤2. 规范的几何描述图形旋转的画图步骤:教师讲解点的画法,并挖字填空;学生回答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的画法(四) 拓展尝试,体悟逻辑推理操作:请分别以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为旋转中心,模仿我的操作方式,你可以拼出几叶的风车呢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通过小组讨论,作品展示,展现数学的美,并求出∠1和∠2的度数。
快速学会图形的旋转教案
快速学会图形的旋转教案图形的旋转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许多几何问题的关键。
通过旋转,我们可以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快速学会图形的旋转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2. 掌握图形绕点旋转的方法;3. 能够应用图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图形的旋转概念,让学生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旋转是指围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从而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例子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旋转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旋转的基本知识。
接着,讲解图形绕点旋转的基本知识,包括旋转的方向、角度的表示方法、旋转的规律等内容。
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实物,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步,练习旋转操作。
然后,让学生进行旋转操作的练习,包括手工绘制图形的旋转、使用工具进行图形的旋转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绕点旋转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步,应用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应用图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几何问题、物理问题、工程问题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旋转过程;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掌握程度;3. 布置作业,让学生应用图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检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和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快速学会图形的旋转,掌握图形绕点旋转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图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9.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苏科版
万物都是由点线面这些图形组成,所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补充课题板书:图形的旋转
情境一:认识旋转
1.演示时钟的旋转,时钟上指针的运动可以看成什么图形在旋转?
2.什么是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板书概念)
[操作1]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会找出旋转前后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图形全等并且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3).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简单平面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
2.过程性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体会旋转和它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
板书设计
9.1图形的旋转
1.定义: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__旋转一定的__,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____,____和____.
3.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_.(形)
(2)每一对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线)
(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___.(角)
1.这个图形是什么呀?
2.三菱汽车标志可以看成什么图形怎样运动得到的图形?
3.生活中有许多图形也是这样得到的,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你能说出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4.介绍图案含义
早在1965年,香港 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自己的市花, 所以区旗设计继续采纳了洋紫荆花的元素。洋紫荆图案中花蕊以五颗星表示,这样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香港密不可分的关系,代表香港人热爱祖国。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4.2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 教案 (表格式)
象.巩固概念1.生活中的实例,不是旋转的是()A、传送带传送货物B、螺旋桨的运动C、风车风轮的运动D、自行车车轮的运动2.如图,△ABC绕点A旋转得到△A'B'C',则: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学生自主完成后同桌交流答案。
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强调条件标注在图形上的重要重要性。
旋转性质中的旋转变化抽取出“点、线、面”三种基本图形来探究。
分别找出他们在旋转过程中的变量、不变量及生成图形。
3.师:演示荡秋千的动画,出示探究任务:(1)点A绕点O逆时针旋转45°至A'.探究出其中的变量: ________;不变量: _______;生成图形:_________________4.师:演示车雨刷的动画,出示探究任务:(2)线段AB绕点O逆时针旋转70°至A'B'. 探究出其中的变量: ______;不变量:__________;观察秋千的动画演示,小组合作完成点旋转的探究。
生可借鉴点旋转的探究,独立完成线段旋转的探究。
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强调生成图形:等腰三角形;明确旋转中心的位置。
利用白板的画板功能。
生成图形进一步归纳为: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明确旋转中心的生成图形:____ _____5.师:演示三角形旋转动画,出示探究任务:(3)△ABC绕点0顺时针旋转40°得到△A'B'C'. 探究出其中的变量: ________;不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6.师:从点、线、面三种特殊图形所归纳的结论在一般图形中成立吗?几何画板演示一般图形旋转过程中的变量、不变量及生成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位置。
深一步体会旋转过程中的不变量及基本构图。
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验证结论的准确性。
同时让学生体会“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
7.归纳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即旋转角相等;(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8.师补充:基本构图和旋转中心的确定方法。
初中数学_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平移的相关内容。
(PPT )(几何画板演示)展示四个旋转图形,发现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
将这几个旋转图形按照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分类: 旋转中心(在顶点上,在边上,在图形外部,在图形内部) 除了旋转中心,我们还要确定哪些元素才能将一个图形做一个旋转? 方向和角。
那么今天我们就研究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转动的角。
以三角形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至三角形 定义: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3、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法。
1、2、3、4、通过多个图形的验证,我们可以发现刚才的结论在其他的图形当中仍然成立,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些结论吗?除了验证了对应顶点,你能找出另外的对应点来研究它们和旋转中心的关系吗?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这个角就是旋转角。
(完善性质)因此,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点转动带动线段转动,进而图形转动,所以旋转方向可以通过对应点的转动确定,旋转角度其实就是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夹角,即为旋转角。
你能用自己的话给旋转下一个定义吗?给出旋转定义。
如图,三角形ABC绕点O旋转后,顶点A旋转到点D。
(1)指出这一旋转的旋转角。
(2)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图形的旋转的定义,性质。
书P77 1、2 P79 1、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图形平移这一种基本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
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风车,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
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
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1 图形的旋转
【课标要求】
⒈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
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⒉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⒊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⒈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观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
中的有关问题。
⒉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⒊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
【教学重点】
⒈旋转图形的性质
⒉旋转图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
旋转图形的画法
【教学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旋转图形性质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以下情境:游乐场里的摩天轮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旋转;钟摆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摆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放生活中的旋转实例)
提出问题:⑴上述情境中的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⑵生活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
二、探索活动一
⒈将一块三角尺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CB的位置
问题: 度量∠ACD与∠BCE的度数,线段AC与DC、BC与EC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⒉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
问题:度量∠AOA`、∠BOB`、∠COC`的度数,线段AO与A`O、BO与
B`O、CO与C`O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要求,实际度量相关角的度数、相关线段的长度。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
转,理解旋转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引入旋转的概念。
】
三、新课讲授
⒈在学生看了与做了的基础上,得出概念。
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注意】对旋转概念的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如下两点:
⑴“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
同时都按相同
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⑵与平移的情况相同,“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这是对旋转概念
的一个补充。
⒉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讨论:三角形在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
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旋转的性质: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设计说明:该讨论是对前面的操作活动:“度量相关角、相关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么?”的一个提升。
对于“讨论”,应引导学生从旋转的
概念出发,理解在图3-1、图3-2的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
是什么图中的没一对对应点分别是什么】
⒊练一练
⑴ P94练习1
⑵ P94习题3.1 第1题
【设计说明:学习概念后,把概念直接运用到题目中,这是一个从一般
到特殊的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点。
本题是概念的直接运用】
四、探索活动二
旋转作图
⒈已知线段AB和点O,按下面的方法画出线段AB绕点O按逆时针放向旋转
1000后的图形:
【设计说明:书P93给出了作图方法、步骤,要求学生阅读、理解给出的
作图语句,画相应的图形。
】
⒉在图3-4中,画出△ABC按顺时针方向绕点O旋转120后对应的三角形。
【设计说明:该操作活动实际上是第一个作图活动的迁移,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不要求学生写出分析的过
程,同时,在学生作业时,只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画出图形,不要求学
生写出作图方法、步骤。
】
⒊练一练:4练习2
【设计说明:学会画法后,适当的模仿是必要的,加深了理解,使之掌握画法技能。
】
五、课堂小结
1、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
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
2、通过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
等过程,掌握作图技能。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了记忆,并且使本节内容系统化。
】
六、作业布置 P94习题3.1 第2、3题
【设计说明:让学生课后理解、消化、吸收。
】
3、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
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
4、通过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
等过程,掌握作图技能。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了记忆,并且使本节内容系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