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知识讲解.docx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详尽解读与译文(三江 )

《声律启蒙》详尽解读与译文(三江 )

《声律启蒙》详尽解读与译文(三江 )《声律启蒙》详尽解读与译文(三江)
简介
《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部词集,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档将对《声律启蒙》进行详尽解读,并提供相应的译文。

详尽解读
《声律启蒙》是以儿童启蒙教育为出发点,通过音乐和韵律的
方式,旨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全书共分为六十首,每首词都以四个字为一句,结构紧凑且韵律优美。

作为一部艺
术作品,它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声律启蒙》的内容涉及多个主题,如自然景色、人物描写、
情感表达等。

纳兰性德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
中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音律,让词句
更具艺术感。

译文
我们为了将《声律启蒙》的美妙之处传达给更多的人,为您提
供了相应的译文。

通过译文,读者可以了解原词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请注意,译文虽然努力保持原词的意境和艺术感,但由于语言
和文化的差异,部分细节可能有所调整。

以下是部分译文示例:
1. 风萧萧,兰舟催去,江城如旧,繁华背寒风。

2. 寻芳踏雪来,前欢无处寻,不见梅花影。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总结
《声律启蒙》是一部独特而优秀的词集,通过音乐和韵律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纳兰性德的艺术才华。

详尽的解读和提供的译文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译文仅供参考,具体理解仍需阅读原著。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翻译版(三江)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翻译版(三江)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翻译版(三江)简介
本文是《声律启蒙》的完整版翻译,由三江校正。

《声律启蒙》是清代散文家龚自珍所著的一部韵文散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概述
《声律启蒙》以韵文形式表达出了作者对时事、历史和人生的
思考和观察。

作品涉及了众多主题,包括爱情、友谊、社会道德以
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思索。

作者介绍
龚自珍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他在《声律启蒙》中
巧妙地运用了音律和韵律,使作品既有优美的语言之美,又表达了
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重要观点
《声律启蒙》中呈现了许多重要观点,例如:
1. 人生短暂而无常,应该珍惜时间。

2. 友谊和爱情是人生中的重要支持。

3. 道德与道义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4. 自然和宇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影响与意义
《声律启蒙》凭借其优秀的艺术创作和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为后来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提供了启示,同时也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触动和思考。

结论
《声律启蒙》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通过优美的韵文表达了作者对时事和人生的思考。

它不仅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内容和风格上也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上:五微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③。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⑤。

【注释】①朗:月光明亮。

②(j i)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译文】来和往相对,密集和稀疏相对,春燕轻舞和黄莺翻飞相对。

清风和明月相对,浓重的露水和轻轻的炊烟相对,经霜的菊花冷峻清逸,经雨的梅子果繁叶茂。

他乡的曲折小路和水边突出的岩石相对。

③朝:早晨。

珠玑:珍珠的统称。

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q i)欹: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

念:想着。

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

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原文】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译文】七彩的晚霞,犹如锦绣铺满天空;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

盛夏的时候,身在他乡作客的人躺在石板上纳凉思念家乡,秋天转寒时,妻子为戍守边疆的丈夫捎寄棉衣。

⑤莎:草名,即香附。

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原文】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译文】春天的水面,天色刚刚暗下来,青草岸边的渔夫就回家去了;夕阳还在半山腰,绿绿的草原上已有牧童归来。

宽对猛,是对非①,服美对乘肥②。

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绿暗对红稀⑤。

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①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②乘:乘坐。

此处动词做名词用,指乘坐的马匹。

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声律启蒙 三江 其三 精解详解 全析

声律启蒙 三江 其三 精解详解 全析

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这讲的是庄子编的一则寓言。也是成语“涸辙之鲋”的由来。战国时期, 宋国庄周家贫,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次,庄周家里断粮了,无 奈之下,他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米。监河侯听了,故作大方地说:“好啊, 没有问题!不过,等我收了租地的租钱,才能借给你三百斤粮食,可以吗?”
庄周听了很生气,他也不直接戳穿对方的谎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在 路上走,在路上听见救命声。我四处张望,原来是车辙里的一条鲋鱼。鲋 鱼见了我,忙大声喊道:“老先生,救我!”我问它:“鲋鱼啊,你怎么啦?” 它说:“我从东海被冲到这里。您能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吗?”我慷慨地点 头答应道:“没问题,我这就去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 可以吗?那里是水乡泽国,水多得不得了。”鲋鱼听了,非常生气地 说:“您这是什么话!现在只要有一桶水就可以救活我,而您却要到南方之 后,放西江的水来救我。到那时,您恐怕只有到干鱼店里来找我了!”庄周 讲完这个故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
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笙萧都是竹字头,这是两种竹子的乐器,都是吹奏的管乐器。 细细是指吹乐器的声音,是个象声词。这句说的是笙箫吹奏的 声音轻柔悠远。
上句的笙箫对应了下句中的钟鼓,钟和鼓,也是一种敲击 乐器。钟,在这指的是编钟和大鼓。在三江二中鼓振对钟撞。 便是指的是这两个乐器,响摐摐 钟鼓声洪亮。摐摐(chuāng), 是形容撞击钟鼓声音的一个相声字。
成语里有“铢两相称”、“铢两悉称”两词,都是形容 两者轻重相当,近义于半斤八两的意思。
只和双,这两个是一个量词,一只对应的一双, 一双就是两个。
华岳对湘江
下面的双字对,华岳对湘江,华岳指的是西岳华山,在陕西华 阴县境。素以高险著称,三字经里曾经说过,曰岱华,嵩恒衡。此 五岳,山之名。做为中华五大名山的华山,以山高险峻而著称。

中华经典名著《声律启蒙》全文解释(上卷三江)

中华经典名著《声律启蒙》全文解释(上卷三江)

中华经典名著《声律启蒙》全⽂解释(上卷三江)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湖南邵阳⼈。

康熙甲⾠进⼠,官⾄兵科给事中。

康熙⼆年(⼀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乡试,明年成进⼠,选庶吉⼠。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性纯笃,学问赅博。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学形式,两千多年来⼀直薪⽕相传,⾄今仍具有强⼤的⽣命⼒。

在古代,⾃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些声律⽅⾯的著作也应运⽽⽣,⽽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种。

《声律启蒙》是训练⼉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从中得到语⾳、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

较之其它全⽤三⾔、四⾔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格,经久不衰。

上卷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注:阁:古代类似楼的建筑物,供远眺,休憩,藏书或供佛。

户:古代也称门为户。

巨海:⼤海。

巨者,⼤也长江:不能理解为现在的长江哦,要理解成“很长的江”。

其实长江就是因为长才叫长江,废话,呵呵!蓉裳对蕙帐注:蓉裳:指华丽的⾐服。

见《楚辞》:“集芙蓉以为裳”。

蕙帐:充满兰蕙幽⾹的屋室。

见《北⼭移⽂》:“蕙帐空兮夜鹤怨”。

蕙意为⾹草。

⽟斝(⾳甲):⽟做的喝酒器⽫,圆⼝有三⾜。

后来的诗⽂⾥多作为酒杯的美称,⽐如南朝齐王融《游仙》诗:“⾦卮浮⽔翠,⽟斝挹泉珠。

”唐朝韩愈《忆昨⾏和张⼗⼀》:“青天⽩⽇花草丽,⽟斝屡举倾⾦罍。

”元朝李好古《张⽣煮海》第⼀折:“那其间锦阵花丛,⽟斝⾦钟,对对双双。

”清朝⽅⽂《正⽉⼗九⽇龚孝升都宪社集观灯》诗:“酒斟⽟斝葡萄⾊,烛晃银屏翡翠⽂。

”不过除了指酒杯以外,还可以指代酒,⽐如:元朝张养浩《喜春来》曲:“兴来时斟⽟斝,看天上碧桃花。

”清朝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在瑶臺,笑斟⽟斝,⼈⽣⼏见此佳景。

《声律启蒙》全面解读与译文(三江 )

《声律启蒙》全面解读与译文(三江 )

《声律启蒙》全面解读与译文(三江 )声律启蒙全面解读与译文(三江)
简介
本文档对《声律启蒙》进行全面解读与译文,旨在帮助读者深
入理解这部作品。

内容概述
《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部重要诗集。


以声律为基础,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寓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

本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声律启蒙》进行解读与译文:
1. 作品背景:介绍《声律启蒙》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
及其对作品的创作动机;作品背景:介绍《声律启蒙》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及其对作品的创作动机;
2. 声律特点:探讨《声律启蒙》的声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等,解析其中的艺术技巧;声律特点:探讨《声律启蒙》的声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等,解析其中的艺术技巧;
3. 意象与寓意:分析《声律启蒙》中丰富的意象和寓意,解读其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意象与寓意:分析《声律启蒙》中丰富的意象和寓意,解读其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4. 翻译与译文:对《声律启蒙》中的部分诗句进行翻译,并解释翻译的思路和技巧。

翻译与译文:对《声律启蒙》中的部分诗句进行翻译,并解释翻译的思路和技巧。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全面解读与译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并欣赏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论
《声律启蒙》是一部富有艺术价值的诗集,通过对其全面解读与译文,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艺术技巧、意象和寓意。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角度来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其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的详细注解与译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注解:“云”和“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相互对应。

“雪”与“风”也是气候的不同表现。

“晚照”指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二者形成对比。

“来鸿”是飞来的大雁,“去燕”是离去的燕子,一去一来。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是鸣叫的虫子,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状态。

译文:云对应着雨,雪对应着风,傍晚的阳光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飞来的大雁对应着离去的燕子,栖息的鸟对应着鸣叫的虫子。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注解:“三尺剑”指的是古剑长约三尺,“六钧弓”表示拉力强的弓。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方位的表述。

“清暑殿”是古代帝王的避暑宫殿,“广寒宫”则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月宫。

译文: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人间有清暑殿,天上有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注解:“两岸”指河流的两边,“晓烟”是清晨的雾气,“杨柳绿”描绘了杨柳的颜色。

“一园”指一个园子,“春雨”即春天的雨水,“杏花红”展现了杏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河流两岸清晨的雾气中杨柳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一个园子在春天的雨中杏花绽放得红艳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两鬓风霜”形容人的两鬓历经沧桑,“途次”指旅途中的停留之处,“早行之客”指早早出行的人。

“一蓑烟雨”指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晚钓之翁”是傍晚钓鱼的老翁。

译文:两鬓斑白、饱经风霜,是旅途中清晨就出发的过客;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是溪边傍晚钓鱼的老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上: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③。

【注释】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①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30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原文】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译文】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

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

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②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原文】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译文】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 )(精品范文).doc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 )(精品范文).doc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上: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①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比喻芳美.②(ji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gāng)釭:灯。

意思为镶嵌在车(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

又指佛教用物经幢。

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

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

这里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釭:原文作“缸”,疑误。

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

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

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对。

青色的布幔,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

⑤社稷:国家。

社和稷分别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

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

家邦:国家。

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马武传》。

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

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

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7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7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7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楼对阁,我国古代建筑的种类繁多,有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等,作为传统建筑的精华,其文化意义自不必说。

今天主要说一下为什么古诗文中会出现那么多关于古建筑的名篇佳作,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登幽州台歌》《登鹳雀楼》《登建康赏心亭》等等,其背后有什么文学意义,其实在读过诸多此类作品之后,可以归纳出一点,就是古人的登高情怀。

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为抒发情怀,诗人往往喜欢登楼吟诗作赋,所写之景皆为抒情,然登楼之意,又各有不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杜甫“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借古讽今,感时伤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慨忧国忧民之叹;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抒相思离别之苦。

然而相同的一点,登楼的人大多都是孤独的,所以和登楼有关的诗赋,往往有“独”字,如杜甫的“百年多病独登台”,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李煜的“独自莫凭栏”,温庭筠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最后,阁也是楼的一种。

写登阁的诗有很多,最有名的还是《滕王阁诗》户对窗,《说文解字》里说门有两扇,一扇门称为户,户就有门的意思,后来户又演变成户口,人家的意思。

如“粪土当年万户侯”,户还有门第的意思,比如“门当户对”,另外,户还有屋子的意思,如老子说“不出户而知天下”,这里户对窗的户,指的就是门。

所以杜甫的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即是门和窗相对。

而窗在传统建筑里,特别是园林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房间里窗不仅可以透进阳光和空气,而且还如同画框一样,把外面的风景也一并透了进来,而且这风景随四时变化而变化,将人的生活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坐在屋内也可以感受清风朗月,鸟鸣花香。

声律启蒙 三江 精解全析 完整版

声律启蒙 三江 精解全析 完整版

忠心安社 稷
来自《孟子·尽心上》这本书中“有安社稷(泛指国家)臣者,以安社 稷为悦(志趣)也”语句。
有尽心能安定国家的臣子,把安定国家当作的志向。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社的右边是土,代表和土地有关。稷,左边是一个禾苗的禾。就是 三字经中说的,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是一种谷物植物。 人是一定要吃饭的,所以古代人最看中的就是土地是不是好,粮食是不 是够吃。皇帝们也想要百姓种出够吃的粮食,每个人都有饭吃,才能保 证国家稳定。所以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 祭祀的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三江: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为太湖的三条支流,娄江、松江、东江。
用金黄灿烂的菊花,点亮秋天的萧瑟。用碧绿扶疏的翠竹, 映照春天的万物生长。一句一美景,一联一写照。吟诵这样的 句子,也能让你仿佛置身于美景画装饰的旗子。 旆:古代末端形状似燕尾之旗子。
盖对幢
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
九泽对三江
九泽:指古时九个沼泽地带。大陆泽、雷夏泽、大野泽、彭蠡泽(蕃阳 湖)、云梦泽(洞庭湖)、震泽(太湖)、菏泽、孟潴泽、溁泽。又《广兴 记》:吴越之间具区“楚云梦”、“秦阳纡”、“晋大陆”、“郑国田”、 “宋孟渚”、“齐海隅”、“燕钜鹿”并诏余鄙为九薮。薮即泽也。
声律启蒙 三江 全文解析
楼对阁
楼对阁的楼,是木字旁。古代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木头做的,所以
木头做偏旁部首的楼,表示架起木头建造高楼。
阁是似楼房的建筑物一般建在高处,供远望游玩,收藏书籍等用。
在古诗中,我们自然会听到很多关于楼的诗歌,比如说黄鹤楼,鹳雀楼 之类。这些都是古代很有名的几大高楼。
楼对阁
楼玉阁的区别: 1、层数。
玉斝对银釭
玉斝(音jiǎ)盛行于商周时代的三足圆口酒器。 银釭(音gāng)银质的古代灯具。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8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8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8三江——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旌jīng 对旆pèi旌的意思是军旗,在古代往往用牦牛尾或者羽毛装饰,所以也叫旌旄máo或者旌羽。

有个成语叫“旌旗蔽日”,出自屈原的《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描写战争场面的宏大。

所以旌旗也借指军队,如陈毅将军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旆pèi,是古代军旗末端形如燕尾的飘带或者流苏,也泛指军旗或者军队。

这里想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典故叫“拔旆投衡”,旆就是大旗,“衡”通“横”,是战车上的横木,典故出自《左传》,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邲bì之战的故事,战争以晋国失败告终,晋军溃败,楚军追击,结果晋军车马陷入泥坑,楚军却教他们借助车上横木脱离泥坑,接着晋军再跑,楚军继续追,结果还是跑的太慢,被楚军追上,楚军教他们把战车上的大旗拔下来,防止兜风,这样跑的快一点。

看起来是个笑话,其实却是真实的事情,在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还讲究些礼仪,那个时候的人还比较单纯。

盖对幢,盖就是古代马车的车盖,圆形。

古代所乘马车也是有讲究的,等级不同,马车的类别也不一样。

出土的马车中最著名的就是秦陵一号铜车马,被称为“青铜之冠”,铜车马的车厢里立着一柄伞形的车盖,顶部是圆形,车厢是长方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这样的形状象征着囊括天地,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

《三国演义》里说刘备的家东南方向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 盖天子所乘的马车的车盖与众不同。

幢,读zhuàng的时候是量词,指房屋。

读chuáng的时候,指古代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 )知识讲解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 )知识讲解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上: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①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比喻芳美.②(ji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gāng)釭:灯。

意思为镶嵌在车(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

又指佛教用物经幢。

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

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

这里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釭:原文作“缸”,疑误。

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

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

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对。

青色的布幔,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

⑤社稷:国家。

社和稷分别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

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

家邦:国家。

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马武传》。

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

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

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进行解读和介绍。

该书是一部声律启蒙的纲要,包含了作者对声律启蒙的理解和批判。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并总结其重要意义。

内容
《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是一本重要的声律启蒙著作。

它以大字解读的形式,对声律启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该书首先介
绍了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然后详细解析了
各种声律启蒙技巧和方法。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对古今文学作品
的分析,展示了声律启蒙对于诗歌、文学创作以及语言表达的重要
意义。

核心思想
《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声律启蒙的
技巧和方法来提高诗歌和文学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作者认为声
律启蒙是一种通过对声音和语言的细致观察和驾驭,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该书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多种启蒙技巧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声律启蒙。

重要意义
《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对于诗歌、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供了对声律启蒙的全面解读,还分析了其应用于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实际效果。

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广声律启蒙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声律启蒙大字解读版(三江)》是一本重要的声律启蒙著作,它对于诗歌、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系统解读和实际应用分析,该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声律启蒙,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声律启蒙》完整解释与翻译(三江 )

《声律启蒙》完整解释与翻译(三江 )

《声律启蒙》完整解释与翻译(三江 )声律启蒙完整解释与翻译(三江)
概述
本文档将对《声律启蒙》这部著名诗集进行完整解释与翻译。

《声律启蒙》是中国清代文学家___所著,其以音律和语言游戏为特色,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声律启蒙》的解释和翻译,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学技巧和意义。

解释与翻译
《声律启蒙》的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细腻的情感。

通过对每首诗的解释,读者可以了解到___的创作意图以及隐含的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将提供对每首诗的翻译,以帮助非汉语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

我们将尽力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保留原作的美感和诗意。

时代背景
了解《声律启蒙》创作时的背景和历史环境,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学价值至关重要。

我们将在文档中提供相应的背景信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解释与翻译,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声律启蒙》这部经典诗集。

我们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读者解开其中的谜团,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学价值。

---。

注意:此文档为超过800字的简要提纲,仅为参考。

实际文档将涵盖更详细的内容和翻译。

《声律启蒙》完整注释与译文(三江 )

《声律启蒙》完整注释与译文(三江 )

《声律启蒙》完整注释与译文(三江 )声律启蒙完整注释与译文(三江)《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葛长庚所著的一本著名的韵律学著作。

本书内容丰富,研究声律韵律学的理论与实践,并附注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的完整注释与译文的概述。

全书概述《声律启蒙》一书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篇、实践篇和译文附注。

理论篇理论篇首先介绍了声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声律对于语言美感的重要性。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诗词作品作为例证,旨在阐明声律对于古代文学的影响。

在理论篇中,葛长庚提出了声律的定义,解释了韵律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提供了一些实际应用的指导原则。

他强调了声律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写作时注重语言的音韵和节奏。

实践篇实践篇是《声律启蒙》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不同韵律形式的应用和实际运用技巧。

葛长庚深入剖析了古代诗词的构成要素和各类格律的特点,给出了丰富的实例和演绎。

在实践篇中,葛长庚详细介绍了平水韵、双调韵、排律等音韵的运用技巧,并解释了它们在诗词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他用清晰简练的语言,将复杂的韵律学原理讲解得易于理解,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译文附注译文附注部分是对《声律启蒙》中诗词作品的注释和翻译。

葛长庚通过详尽的注解和准确的译文,帮助读者理解和解读古代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他注重原文与译文的对照,力求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

结语《声律启蒙》完整注释与译文(三江)是一本深入研究声律韵律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帮助读者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构造和写作技巧,而且通过丰富的注解和译文,让读者更好地领略到古代诗歌的美感与内涵。

无论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还是提升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声律启蒙》【三江】

《声律启蒙》【三江】

《声律启蒙》【三江】展开全文楼对阁,户对窗。

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

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注释】蓉裳:屈原《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蕙帐: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蕙,香草,山人葺以为帐。

斝:音贾,古代盛酒器具,圆口,三足。

《诗经》:“洗爵奠斝。

”釭:油灯。

幔:布帐。

碧油幢:车幕。

金缸:一作珁,长颈瓮。

《汉书》:“醢酒千缸。

”宋王安石诗:“岂惟闲伴倒金缸。

”马武:《后汉书·马武传》载:马武,字子张。

仕后汉,鸣剑抵掌,从光武帝破王寻等,击郡贼,列名云台。

龙逄:关龙逄,夏桀在位时任大夫。

相传他直谏,为桀忌恨,后被桀囚禁杀害。

旌对旆,盖对幢。

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

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注释】旌: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旆: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九泽:《广舆记》:“吴越之间具区:楚云梦,秦杨纡,晋大陆,郑圃田,宋孟诸,齐海隅,燕巨鹿,并昭余祁,为九薮。

”薮即泽也。

三江:《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蔡沈注:“三江在震泽下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

”《韵府群玉》:三江乃钱塘、扬子、松江。

一云松江、钱塘、浦阳,一云在苏州。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倒戈:《尚书·周书·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

”乃纣士卒无心敌武王而倒其戈。

系剑:《纲鉴》:“汉刘邦元年冬月,王子婴素车白马系剑于道旁以降。

”子婴,秦始皇之孙。

垒:燕巢。

铢对两,只对双。

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

青琐闼,碧纱窗。

《声律启蒙》全面注释与翻译(三江 )

《声律启蒙》全面注释与翻译(三江 )

《声律启蒙》全面注释与翻译(三江 )声律启蒙全面注释与翻译(三江)
引言
本文档旨在全面注释与翻译《声律启蒙》一书,作者为三江。

本书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度思考而闻名。

我们将提供对该书各节的详细注释和中英文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注释与翻译
第一节
此节探讨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对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将解析文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和隐喻,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

第二节
在第二节中,作者探讨了社会与个体的关系,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们将详细解释作者使用的各种意象和象征,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第三节
本节着重讨论了人类思维的局限和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我们将
解读文中的哲学思考和思维模式,并进行逐句翻译,以确保读者对
作者的观点有准确的理解。

第四节
在本节中,作者探讨了艺术和美的概念。

我们将对文中的诗歌
和修辞进行注释,并提供中英文对照的翻译,帮助读者欣赏和理解
其中的美学价值。

第五节
最后一节中,作者对宗教和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我们将解读文
中提到的宗教元素和哲学观点,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注释,以
促进读者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

总结
本文档为《声律启蒙》提供全面的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通过解析作者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
以及对相关文化背景进行注释,我们旨在提供准确和全面的解读。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读者深入探索《声律启蒙》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 三江 )
上: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
① 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
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 比喻芳美 .
②(ji 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 gāng)釭:灯。

意思为镶嵌在车( 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 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

又指佛教用物经幢。

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
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

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

这里
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 釭:原文作“缸”,疑误。

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

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

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
对。

青色的布幔 ,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

⑤社稷:国家。

社和稷分别指祭
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

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

家邦:
国家。

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 ?马武传》。

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
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

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
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

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

刘秀称帝后,
马武被封为捕虏将军扬虚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延:请。

下联出自《庄子 ?人间世》。

(ji é)桀王指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说他十分残暴。

龙逄指夏朝的贤臣关龙逢(“逄”:为“逢”的俗字,音páng)。

夏桀荒淫,关龙逢屡次直言进谏,后被囚杀。

⑦ 黄花:此处特指菊花。

扶疏:植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原文】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译文】秋风冷雨,黄花飘落,铺满山路,微微的春风,茂盛的绿竹正遮挡住窗户。

旌对旆,盖对幢①,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②。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③。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④。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⑤。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⑥。

【注释】
①(pèi)旆:一种旗帜。

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

幢: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② 九泽:指占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各书记载的名称小有差异,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具区(吴)、云梦(楚)、阳
华(秦)、大陆(晋)、圃田(梁)、孟诸(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沼(燕)。

(见于《吕氏春秋?
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

《尚书 ?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
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原文】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译文】旌和旆相对,车盖和帷幔相对,故国和他邦相对。

千山和万水相对,众多湖泽和许多大江相对。

③ 淙淙:形容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

例如,泉水淙淙。

振:震动,引申为被敲击的意思。

④清:原书用( qìng)‘凊’字,并有注解:“凊,凉、寒。

作‘清’也可以,意义相同,在平仄方面对仗更工整。

⑤倒戈:将武器倒过来指向己方军队,代指叛变。

辛纣:即指商代的亡国之君商纣王。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周
武王讨伐商纣王,原来同属商朝的八百诸侯也同时起兵造反,与武王会于盟津,在牧野决战时,商王自己的军队也阵
前哗变,商纣王兵败,在鹿台自焚而死。

子婴: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

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死后,
其少子胡亥继位,称秦二世;后赵高杀胡亥,立子婴,去帝号,称秦王。

子婴继位刚46 天,刘邦的军队即攻至秦都
咸阳附近的( bà)灞上,子婴便素车白马在道旁向刘邦投降,后被项羽所杀。

【原文】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译文】山势高茸,流水淙淙,敲鼓声和撞钟声相对。

清风下,酒舍中谈笑风生,月光下,书窗学子秉
烛夜读。

武王伐纣时,纣王的士兵纷纷掉转兵器为西周的军队开路,刘邦攻破咸阳时,秦朝皇帝子婴
把剑系在脖子上,将玉玺、符节等象征皇权的东西放在路边,率群臣投降。

⑥ 营:营造。

垒:原义指军营,此处引申指燕子窝。

【原文】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译文】夏天的池塘里,鸥鸟成双成对游泳戏水,春风吹动帘幕,一双双燕子来来往往搭建泥巢。

铢对两,只对双①,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②。

青琐闼,碧纱窗③,汉社对周邦④。

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⑤。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⑥。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⑦。

【注释】
①(zh ū)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分之一两为一铢。

② 华岳:西岳华山,在陕西西安府,华阳县。

朝:早晨。

禁:古代晚上禁止在外边行走,称禁夜。

此处引申指
夜晚的意思。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

缸:《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写作“(gāng)釭”,注解:“原文作‘缸’疑误,当作‘釭’。

釭,灯。

参考前注。


【原文】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

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译文】铢和相对,单和双相对,华岳和湘江相对。

早朝时用的车和宫中宵禁时敲的鼓相对,隔夜的火和冰冷的烛台
相对。

刻有青色连环花纹的宫门裱糊绿色窗纱的窗户, 汉朝社稷和周代国邦相对。

③ 青琐:一种雕刻在门和窗上的用来作装饰的青色连环状花纹。

闼:门,有时特指宫中的小门。

④ 社:社稷的简称。

参见前注。

⑤ 摐摐:钟声。

【原文】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译文】笙箫吹奏出的乐曲呜咽婉转, 钟鼓敲出的巨响震彻四方。

东汉时的仇览做主簿时, 胸有鸾凤的志向,三国时的庞统做治中时,胸怀千里马的抱负。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 ?仇览传》。

东汉仇览(一名香,宇季智),先任蒲亭长,后任蒲县主簿(均为县衙的低级官员),能用道德教化民众,政绩显著。

当时任考城令的王涣见到后说:荆棘之中并非鸾鸟凤凰栖身的地方。

并将自己
一个月的俸禄送给他表示鼓励。

下联出自《三国志 ?蜀志》。

三国时的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做耒阳县令却治理不好一县,被免了职。

鲁肃向刘备
推荐说:庞统不是治理小县的人才,至少让他做个治中、别驾(均为州一级行政长官的助理),才能施展他千里马一样的
才干。

骥:千里马。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汉书 ?苏武传》。

苏武为西汉武帝时人,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曾卧冰吞雪,数日不死,后
在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上牧羊,历经艰辛,十九年后才回到西汉首都长安。

下联出自《庄子 ?外物篇》中的一个寓言。

庄子(名周)在路上遇到一条鲋鱼被困在有少量水的车辙中,已经快要于死了。

( f ù)鲋鱼向庄子求救,庄子说:我将要到吴越(今江浙一带)去,到了以后,我一定修堤坝堵住西江,
让西江水倒涨过来救你。

【原文】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译文】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在北海牧羊,渴饮雪,饥吞毡。

战国时庄周出行,车辙中发现鲫鱼,曾要引西江水救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