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积极:1、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消极:1、有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2、经营管理腐败。
够经典了吧!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
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
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
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削弱中国的落后状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措施。
这一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落后与西方列强的强大对比。
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洋务运动成为了当时中国政府和知识分子们的共同选择。
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其次,中国的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无法与西方列强抗衡。
再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最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和现代化。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军事、经济、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
在军事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军队。
在经济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建立起一些现代化的工厂和企业。
在教育方面,中国开始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国家学习,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和知识。
在科技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发明,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洋务运动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洋务运动过于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导致了对外国的依赖性过高。
其次,洋务运动在一些地方实施不力,导致了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出现。
再次,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进,如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改革等。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再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具有西方知识和思想的人才。
最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进程。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其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教育和政治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经济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该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建立了一批工厂、矿山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例如在造船方面,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军舰,提高了中国海军的实力。
此外,洋务运动还引进了西方的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实行了以军事需求为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忽视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从军事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
通过引进外国武器和军事技术,中国军队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洋务运动还培养了一批西式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洋务运动注重军备竞赛和西化,却忽视了军队的组织建设和士兵的训练,导致了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不足。
此外,洋务运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阀割据和地方武装势力的膨胀,给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隐患。
从教育角度看,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该运动兴办了一批西式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西方知识和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
同时,洋务运动也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
然而,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洋务运动实行了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教育政策,忽视了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从政治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该运动试图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推动中国朝向现代国家的方向发展。
例如,洋务运动期间成立了一些现代机构,如翰林院和洋务局等,试图改革官僚体制和行政管理。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改革措施往往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没有触及到根本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关系的改革,导致了改革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20133015000100计科三秦贤康大概过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是耀眼的一颗明珠,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末,在清政府多次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失败结束。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在我眼里看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了妥协。
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的官员,也就是近代史书中所说的“洋务派”。
从而发动了洋务运动。
评价1、首先,我们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口号,通过国家的便利集中力量最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与外国企业竞争,发展民用企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在客观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藉此促进作用。
使中国不再那么贫困。
此外,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才的发展。
因为洋务运动需要知识,所以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学生,开办了中国的新式学堂。
同时,也派出了最早的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后面我们可以知道,孙中山,黄兴,鲁迅等人正是在国外留学归来救国的。
与此同时,当时还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批海军。
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发动阶层是封建阶级,从阶级上就可以知道它自己的阶级性质与这场运动是相矛盾的--------一方面要发展资本,另一方面又要巩固封建统治。
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乘兴制度。
所以我前面说了只是一个妥协。
虽然说着“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是它并没有让中国富起来。
再者,洋务运动是需要西方技术的支持的,然而西方却并不希望中国富起来。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答:评价洋务运动
⒈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⒉历史影响:⑴积极方面:①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
②创办近代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刺激作用,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③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3 派遣留学生和设立新式学校,有利于培养一批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④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
⑵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两半社会”的命运。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管理腐朽,生产效率低下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
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
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
⑤经营管理腐败。
⒊认识:①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
②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一、简单评价洋务运动(1)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使中国富强。
(2)对外国侵略者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又与外国势力有勾结,妥协。
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3)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组织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方式。
(4)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没有破坏封建体制束缚。
二、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性质。
国民党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变换,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地主阶级的统治。
(2)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换,依然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革命对象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残忍的统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做坚决斗争。
三、遵义会议的意义(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的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革命领导的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于中国的实际全面结合起来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2)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的错误进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为什么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往中国人们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将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
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们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评价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现代化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是借鉴西方技术和制度,推动中
国实现现代化。
在评价洋务运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追求技术进步:洋务运动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在洋务运动中
兴办的洋务工厂和学校,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学习外国经验:洋务运动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积极学习外国经验,努力改革传统制度。
通过学习西方的军队组织、工业制度等,增加了中国的实力和竞争力。
3. 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成果:洋务运动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造船、制造火炮和军械
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些成果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 存在问题和限制: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由于没有形成全面、系统、连
贯的现代化理论和体系,一些改革措施在实际中难以贯彻执行,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5. 受到保守势力和农民起义的阻碍:洋务运动在推动现代化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保守势力和
农民起义的阻碍。
这些阻碍使得洋务运动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进程比较缓慢。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增加
了中国的实力和竞争力。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同时受到了保守势力和农民
起义的阻碍。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评价及对今天启示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评价及对今天启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中国尝试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一次努力。
本文将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并探讨洋务运动对今天的启示。
首先,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洋务运动在改革思想和科学技术引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当时的洋务派大力推崇西方文化和科技,他们积极引进了铁路、电报等现代化设施,并且努力开办各类学校,培养人才。
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奠定了一定基础。
然而,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洋务运动也没有取得完全成功,一些政策的失败和思想的狭隘使得洋务运动很快陷入停滞。
其次,洋务运动对今天具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现代化需要全面发展,不能单凭引进外来的科技,而要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革。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单纯引进技术和模仿西方制度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现代化。
我们今天应该认识到,现代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不仅仅涉及技术层面,还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其次,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提醒我们,在引进外来文化和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的经验,但不能简单复制,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和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最后,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教会我们,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洋务运动在一些层面上的失败部分源于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这也给我们提醒,在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时,需要注重改善制度环境,提高政府效能,加强民众参与。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这段历史,并从洋务运动中得到一些宝贵的启示。
今天,我们要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结合自身国情,努力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评价第1篇: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劝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
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运动,它是我国在面临外来侵略和国家崩溃的危机下,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力图复兴国家的历史事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来评价洋务运动进行深入探讨。
一、洋务运动背景1.1 社会背景洋务运动发生于晚清时期,当时的我国正面临着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的巨大冲击,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国力渐渐衰弱。
1.2 外部压力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瓦解了我国的传统体系,我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和弱小,因此有了进行洋务运动的动机。
二、洋务运动的推动者2.1 李鸿章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革我国的军事装备和工业制造,力图振兴国家。
2.2 曾国藩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他重视近代化的军事力量,并提出了“革故鼎新”的口号,推动洋务运动的进程。
三、洋务运动的成就与问题3.1 成就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2 问题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许多引进来的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加剧了我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不平衡发展。
四、对洋务运动的评价4.1 积极意义洋务运动的推动,推动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加速了我国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奠定了一部分基础。
4.2 消极影响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过度依赖洋人、局限于近代工业和军事领域等问题,未能真正解决我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五、个人观点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变革运动,它改变了我国传统社会的面貌,也为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一些贡献。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这需要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今天的发展挑战,注重创新和自主发展,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我看来,洋务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全面评价,以更好地启示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
【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评价

【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
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
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
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
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
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
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
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
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
相反,在列强侵
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具争议和反响的历史事件。
其间因涉及众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洋务运动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洋务运动又称洋務運動、自強運動、洋務鬥爭等,始于清太平天国战争后,主要时期是自同治八年(1869年)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该时期主要是由翁同龢、张之洞、李鸿章等一批知名官员所主导的。
主要目的是通过模仿西方国家,并吸收先进技术,使中国的军事、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能够向前迈进,从而重新反击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有两个关键之处。
第一,是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的工作,并动员一大批官员、学者以及工匠参与其中。
第二,是该运动吸引了欧美一批知名专家和技术精英,如罗胜彪、瓦尔登、麦克李、雅各布等先进的机械、化学、造船、军事、矿业等领域专家相继来华,致力于对中国各项事业进行技术传授与改良。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
首先,有些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民生的创新。
其次,在人才上,中国缺乏大批像罗胜彪、瓦尔登等类似专家可以承担重任,从而欠缺了与西方的对等地位。
第三,由于太多人才、劳工和资源集中在实行“洋务”的大面上,中小企业、手工业和农业等传统行业被忽视,结果造成了经济过度依赖进口,特别是依赖某些特定的商人和机构,增加了未来的危险性。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毕竟是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次尝试。
虽然在一些领域上有了重要改革和进步,但由于许多问题和缺陷,洋务运动的影响不太足以翻转中国百年来处于落后状态的状况,未来需要着重提倡自主创新和“走出去”更活跃地投身国际化市场来扩大影响力。
历史著作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历史著作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历史著作对洋务运动评价的整体情况1. 咱们先来说说啊,洋务运动在很多历史著作里那可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呢。
有些历史著作觉得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那可是一个挺大胆的尝试。
你想啊,那时候的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负得够呛,清政府就想着要做点改变。
洋务运动就搞起来了一些近代企业,像军事工业方面的江南制造总局,那可是能造枪炮的地方。
这在当时就好比一个一直用锄头耕地的农夫,突然开始学着用拖拉机了,虽然这个拖拉机可能还不是最先进的,但也是一种进步啊。
2. 还有呢,洋务运动搞起来了新式学堂,像京师同文馆。
这就相当于给当时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小窗户。
以前的中国人就只知道四书五经,现在开始学习西方的语言、科学知识了。
这就好比一个封闭的小村子,开始有了和外界交流的桥梁。
这一点在很多历史著作里都被认为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闪光点。
3. 不过呢,有些历史著作也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很多问题。
比如说洋务运动的目的啊,它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
就像是给一个生病的人,只给他吃了点止痛药,没有从病根上治疗。
那些洋务企业很多都是官办的,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贪污腐败的现象也不少。
这就好比是一艘船,本来是想驶向远方,但是船上的水手们却在互相偷东西,船怎么能开得好呢?二、不同视角下的洋务运动评价1. 从经济角度来看,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它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虽然大部分是花钱买的,但是也让中国有了近代工业的雏形。
像民用工业的轮船招商局,它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这就像是在一个被别人霸占的市场里,终于有了自己人的身影。
不过呢,由于它是在封建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受到封建势力的重重束缚,发展得很艰难。
2. 从军事角度来说,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的海军,像北洋水师。
在当时那可是亚洲比较强大的海军力量呢。
可是最后在甲午战争中却惨败。
这说明洋务运动在军事上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政治腐败、军事制度落后等原因,还是没能真正让中国强大起来。
2019年微考点: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位和评价

微考点: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位和评价考点,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位和评价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的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易错微析要注意区分近代史与近代化:近代史是指一段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而近代化讲的是发生转型的历程,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例题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B。
例题2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
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
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
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答案:D自强”的要求,A项说解析: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军事工业,体现了“法错误。
B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是由国库支付开销,没有利润积累,生产效益低下,故此题选D。
洋务运动评价

前言:历史评价要做到客观严谨,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历史态度,要站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处于的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不能以现在的标准、眼光,来苛求发生于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事物,要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逐渐完善的永无止境的进步过程。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我觉得引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种豆得瓜”这两句话来帮助理解,一分为二来看待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作为晚清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身上带着非常鲜明的标签,即“守旧与创新”。
正如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到的:“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自发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守旧表现在于它的一系列口号、措施(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等)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这些努力,按照中学历史教材的观点: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也就是说,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步到19世纪90年代这段时间所做的努力,最终没能实现富国强兵从而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一主观目的,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
洋务运动的失败更多的是从清王朝自身来考虑的,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开展过程中却客观的、意外的、间接的对整个中国社会起到了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亦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高度评价的结论。
大致分几个角度举例如下:1.经济上,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前期)、民用工业(后期),引进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机器大生产)和科技人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注意: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它是由财政拨款,归国家所有的,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的带有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思想上,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虽然在坚持中国旧有的政治、文化制度上带有保守消极的一面,但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这是与世界接轨的进步表现。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工业和军事力量。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洋务运动致力于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当时,西方国家在工业、军事、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因此,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制造技术和工艺方法,推动中国的工业现代化。
例如,中国开始修建铁路、建立近代的造船厂和矿山,引进西方的冶金技术和纺织机械等。
这些努力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致力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晚清时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政治制度的落后成为国家治理的症结所在。
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能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因此,他们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法治观念和行政管理体制,试图在中国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些努力虽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但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还致力于发展工业和军事力量。
当时,中国的工业和军事力量相对较弱,无法与西方列强抗衡。
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工业和军事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因此,他们积极鼓励民间和国家投资工业,建立军工厂和兵工厂,发展现代化的海军和陆军。
这些努力为中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威望。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由于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主要来自统治阶级,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底层人民的需求。
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组织,洋务运动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许多洋务工厂在建立之初就存在管理混乱、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此外,洋务运动还受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阻挠和西方列强的打压,这也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运动,它是清政府在19世纪中叶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推行的一项改革运动。
在这个主题下,我将综合材料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1.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强化国家力量,实现自强自立,清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洋务政策,力求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2.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化进程。
因为在这一时期,我国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成果。
一些洋务派官员也积极倡导变法改革,如湖广会馆在军事、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这些都为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割地赔款,清政府的洋务改革也常常被误解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迎合和投降。
洋务运动的范围较窄,注重军事和工业的引进,却忽视了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改革,导致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洋务派的一些政策也存在弊端,如大规模依赖外国技术和人员,导致了技术和人才的外流,削弱了我国自身的独立创新能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它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它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真正改变封建社会的根本结构,只注重技术的引进和模仿,而忽视了文化和制度的变革。
我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在总体上并没有真正推动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其失败主要来源于对世界格局的错误判断和对我国国情的错误估量。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运动,它对我国的影响至今仍在发酵中。
我们需要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和历史。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运动,它是清政府在19世纪中叶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推行的一项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作用评价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作用评价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清朝后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一系列努力。
本文旨在对初三历史中的洋务运动进行作用评价。
一、增强国防能力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的威胁。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兵器技术和战舰建造技术,洋务运动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防能力,提高军事实力。
例如,在光绪帝时期,北洋舰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得以建立,大大提升了中国的海军力量,对抵御外国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推动经济现代化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入西方工业技术和生产制度,加强对外贸易。
技术上的引进和外贸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工商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南京和上海等地建立的洋务工厂,不仅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工业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工艺品的改良和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推进教育改革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设了一批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
通过学习西方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中国开始进行现代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水平,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培养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文化交流与启蒙思想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科学知识、艺术和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现代价值观的传播,使得中国人开始思考自身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思潮。
洋务运动不仅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为中国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机遇。
五、激发了国家自强精神洋务运动的推动和实施,使得中国政府和社会开始意识到了国家对于现代化的需求和优势。
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强精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倡导民族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它增强了国防能力,推动了经济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启蒙思想的传播,并激发了国家自强精神。
洋务运动内容及评价

洋务运动内容及评价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内容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和福建船政局。
2、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民办企业,著名的有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4、此外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还创办了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店铺。
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是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怎么写洋务运动的评价

怎么写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一次政治变革,它的意义是什么,对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洋务运动的评价1全面否认。
认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一条是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实行对内镇压对外投降,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反动路线;一条是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路线。
洋务运动则属于反动路线一边。
它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
理由是:目的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或是为了增加财富,但是经典作家认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在对外政策上,妥协投降;在创办企业上严重依赖外国,并具有很浓的封建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基本否认,某些肯定。
其标准与前者相同,但承认洋务运动在促进科技引进、人才培养及对促使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方面有某些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不过,这些进步作用不能改变洋务运动的反动本质。
洋务运动的评价2基本肯定。
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种.种缺陷和弊端,但主要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进步运动。
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主要代表有徐泰来、戚其章等,戚认为“如果以社会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李时岳则将洋务运动放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
陈旭麓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论述了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进步运动。
发展评定论。
不同意将洋务运动简单地定格为反动和进步。
认为它有适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等起义被镇压之后又继续发展,有明显的御侮目的,在70年代以后,又由主要对内变为主要对外,由办军事工业转变为主要办民用工业,都是符合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改革,洋务运动是大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最初的理念,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
洋务运动的领头人,奕、曾国藩、李鸿章,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将洋务运动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现代化来临了。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在这一点上,洋务派确实建树不菲,现代化的钢铁厂,纺织厂,矿场,码头,造船厂,学校等纷纷出现在全国各地,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数量和装备上,清王朝的海陆军队的实力也是当时世界上名列前茅的。
洋务派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许多超前于中国那个时代的事,力图维护国家。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又轰轰烈烈的失败了。
以封建的思想和制度去发展西方自由、民主体系下的科学和思想,这一点显然是可笑的。
当时的国情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而且洋务运动并没有真正让国家富起来,让一个穷酸、愚昧、受束缚的国家去发展这些东西未免是“强人所难”了。
洋务运动归根结底还是摆脱不了封
建体系的约束——也许是时势压迫下的无奈,其最终目标被牢牢关在加强军力,维护统治的牢笼中。
大清国希望巩固统治,却没有注意到教育在近现代化中的地位,即便是同文馆、留美幼童,也不过是寥寥云烟、挥洒过眼罢了。
与此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日本——不得不说,有一个善于借鉴、善于学习、时刻保持危机感的民族,这一点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
相比大清国在近现代教育中的“小试牛刀”,日本在其中可谓是“大刀阔斧”,而且在武器的更新与工业的发展上也没有停歇--这使甲午战争的结局已定。
洋务运动,说实话,是举步维艰的,进取的洋务派也并非是不想教育兴邦、富国利民的,只是当时的现状令他们无从下手。
从这一点上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洋务运动的作用是积极的。
它为中国日后多种工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现代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而洋务运动开明者的精神也为后人所敬重,所借鉴。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也在不断地给后人以启迪,以激励。
符祖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