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设计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3)
教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3)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执教王维凤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
(板书:秋天的雨)3.检查预习:(1)轻声。
(2)多音字。
(3)“爽”的书写顺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自由朗读,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 整合一首小诗,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指导朗读。
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5)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
(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4.表演朗读。
大国外交课程设计
大国外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大国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
2. 学生能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宗旨和主要成就。
3. 学生能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时政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提高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大国外交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国家外交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国家意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
3. 学生通过学习大国外交,培养全球视野,提高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结合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以大国外交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大国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国际素养。
学生特点: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基础,对国际事务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外交,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国外交的定义与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内容:探讨大国外交的概念、演进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2. 中国外交政策与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宗旨、战略目标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
3. 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分析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联盟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 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大国外交互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关注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等,探讨大国外交的互动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5. 大国外交与中国青年- 教材章节:第五章- 内容:讨论大国外交对中国青年成长的影响,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求同存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 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 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
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当代中国外交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掌握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交政策和特点。
3. 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教学难点: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2. 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2.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2. 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讲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
- 改革开放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
3. 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 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三、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对我国及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加强外交工作?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和当代中国外交的成就。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互动性。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活动以及取得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 主要外交活动及成就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过程2. 外交活动背后的战略考量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参考书2. 课件、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2. 教学内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边倒2) 主要外交活动:a.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c. 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e.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 取得的成就:a. 奠定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础b.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c. 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d. 改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4. 总结与评价: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成就,评价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延伸1. 教学内容:1)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政治环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等。
2) 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经济建设的影响。
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探讨问题。
七、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以新中国初期某一重要外交事件为例,如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分析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外交技巧等。
2.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案例,汇报讨论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知道万隆会议概况;4.理解求同存异方针;5.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为什么说“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吗”?生:有。
师:“说说你们的理想”。
几名学生回答各自的理想。
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青年,出示周恩来照片,他是谁?你知道他年少时的理想是什么吗?他的理想抱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讲授新课(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师: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地位如何?生:屈辱、丧权辱国的、被动的。
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环境如何?新中国的外交要和旧中国的外交一刀两断,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自主阅读,整理信息。
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师: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生:建国第一年,17个国家与我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课程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3)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提前预习 一、基础巩固基础知识了 解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大跃进’是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的表现3利用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掌握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辨别图片 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辩证分析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观观英雄 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1、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A.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下列有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伴随着经济战线上的‚大跃进‛而来B.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C.是对农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态的成功探索D.主要是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3、下列人物中,被誉为‚铁人‛的是()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雷锋4、邓稼先是以下哪个工业领域的劳动模范?A.石油工业B.电子工业C.原子能工业D.航天工业5造成下表中1957年与1960年我国粮食人均数量(单位:千克)变化的主要原因时间1949年1957年1960年1962年1970年人均数量202 263 212 228 289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五四运动.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1我国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03
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03第六单元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3-2-4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展示当代中国的国际新形象。
课标解读:1、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通过政策的调整推动我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21·cn·jy·com2、通过对外交成就的解读,体会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采用历时性的手法,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通过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展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目标了解开国初期的外交三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规复在XXX的合法席位;中美干系的改善;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内涵;进入21世纪中国外交的新成就。
二)过程与办法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貌。
三)情绪、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弱国无外交”,以及我国取得的这些成就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密切相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的富强努力研究,积极进取的责任意识。
出处:21教育名师】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中美关系的改善。
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与国际形势、国家气力之间的干系。
五、【教学头脑和策略办法】:以“国际形势怎样?”——“我国的外交政策如何?”——“取得哪些外交成就?”——“从中体会到什么?”一组问题链贯穿整课,形成问题导学机制,让学生用全球史观来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
并通过史料呈现,情境设置等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多元联系”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第七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七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立意通过图片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成就,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教学目标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史实。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大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中美关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通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活动,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1、内容主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外交成就,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成就,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主旨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初是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后来,经过我国政府的倡导,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中国在国际上一度被孤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而中美建交是中美双方调整外交政策,求同存异,要求建立正常关系的必然结果。
3、要点分析第一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单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由来及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外交成就,既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同时也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部分“出席万隆会议”,通过对比、讨论万隆会议上中国同与会亚非的“同”“异”,了解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中国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亚非国家,乃至全世界各国,都能不断发展友好关系。
外交专业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外交学概论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外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外交学理论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外交谈判和沟通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外交事业的热忱,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外交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外交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3. 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4. 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外交行为主体5.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外交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外交学的研究对象。
2. 学生讨论:什么是外交?外交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外交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师讲解外交学的定义,阐述外交学的研究对象。
- 学生举例说明外交学的研究对象。
2. 外交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教师介绍外交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 学生列举外交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3. 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师讲解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如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
- 学生分析我国外交政策中的具体体现。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在国际关系中,外交活动的主要行为主体有哪些?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外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外交行为主体- 教师介绍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外交行为主体,如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 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外交行为主体在外交活动中的作用。
2.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外交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狗台乡中学马振勇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外交常识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提高国际视野。
4.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外交相关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表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外交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外交是指国家之间通过政府间的正式交往,处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事务。
二、讲授新课1. 外交的基本概念- 国家间正式的交往- 处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事务- 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2.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利共赢-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 我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举办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员国峰会-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外交相关案例,如中美元首会晤、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我国外交政策的应用和成效。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外交的基本概念、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二、拓展学习1. 国际组织的作用- 联合国(UN)-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卫生组织(WHO)2. 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享有崇高地位-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2. 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国际事务,提高国际视野?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外交的基本概念、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使学生了解外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外交常识教育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我国外交政策以及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国际形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外交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外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3. 国际形势的基本分析。
教学难点:1. 外交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2. 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中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外交?外交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外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解释外交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如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2. 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阐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目标- 分析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外交实践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典型的外交事件,分析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在该事件中的立场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政策。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的外交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政策。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讲解1. 国际形势分析- 介绍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2. 外交关系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国际关系中常见的矛盾和冲突,如领土争端、贸易摩擦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的外交素养。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撰写一篇简要的综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
外交专业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趣,提高其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1. 各流派理论之间的异同。
2. 如何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国际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 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和起源。
- 阐述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 实用主义理论:介绍其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 系统理论:介绍其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 冲突理论:介绍其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 和平理论:介绍其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 各流派理论之间的异同。
2. 如何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讲授新课1. 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介绍国际关系理论在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应用。
- 分析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 介绍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如全球化、信息化等。
- 分析国际关系理论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新挑战。
三、课堂讨论1. 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问题。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国际关系理论在理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3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2023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023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1[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①)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导入②)日内瓦会议录相2023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及“求同存异”方针。
【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四幅图,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态度,提高识图、解图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分析我国的外交成就,增强爱国热情。
外交常识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外交机构和外交活动的基本形式,认识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国际形势、评价外交政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外交事业的关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外交的基本概念和外交机构。
2. 外交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1. 分析国际形势,评价外交政策。
2. 将外交常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外交吗?外交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1. 外交的基本概念- 外交的定义:国家之间通过正式的外交代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
- 外交的目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2. 外交机构- 外交部:负责国家的对外事务,领导和管理外交工作。
- 大使馆、领事馆:国家在国外设立的代表机构,负责处理国家间的外交事务。
3. 外交活动的基本形式- 外交谈判:国家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协商和谈判。
- 外交访问:国家领导人互访,增进两国关系。
- 外交会议:国际组织或国家间的会议,讨论国际事务。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的外交成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外交的基本概念、外交机构和外交活动的基本形式吗?2.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1.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的定义:国家在国际关系中采取的基本立场、目标和策略。
- 外交政策的内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2. 分析国际形势,评价外交政策-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 引导学生评价我国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外交设计教案新部编本 (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东方红学校朱霞英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向我们讲述了50年代中期以后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期,即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70年代、新时期。
从三个外交时期的学习中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历程,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政策,从中领略著名外交家的风采,明确新中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该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对图像、声音、录像、动画等感兴趣,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内容距离学生较远,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因此适宜选用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1)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及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2)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研究性课题的布置,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初步形成表达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学会掌握运用“年代尺”的记忆方法,简化加深记忆。
【注重现代课程理念、多媒体技术与本课的整合,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由上海 APEC 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东方红学校朱霞英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向我们讲述了50年代中期以后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期,即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70年代、新时期。
从三个外交时期的学习中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历程,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政策,从中领略著名外交家的风采,明确新中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该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对图像、声音、录像、动画等感兴趣,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内容距离学生较远,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因此适宜选用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1)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及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2)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研究性课题的布置,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初步形成表达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学会掌握运用“年代尺”的记忆方法,简化加深记忆。
【注重现代课程理念、多媒体技术与本课的整合,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由上海 APEC 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 70 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与阅读课文相结合,以及复述、设疑、“小记者活动”等方式来加深印象,加强理解。
】(二)难点:1、中美关系在 70 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我确定这两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加剧以及中苏关系的恶化语焉不详,对八年级学生而言形成了知识断层;二是:八年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将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求取结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结合有关图文资料,找出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的原因。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答记者问”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情况,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一)合作探究法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宜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课前通过学生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课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间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找出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都得到提高。
(二)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更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了求知欲。
(三)多媒体教学法,课上通过大量图片与视频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过程,通过课前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与整理资料,课上到前面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屏幕左边播放视频外国政要祝贺我国成立六十周年,右边出示中国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提问在这样的画面中你想到了什么,以此导入新课。
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弱国无外交,而如今我国外交事业的高度发展,由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2.学习新知(1)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包围军事示意图》,通过配有音效的动画演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美国对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的政策,中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2)二十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从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从缓和逐渐走向了正常化。
中美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请同学看视频,总结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几件大事。
【视频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感观认识,避免了历史知识教学的呆板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复述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教学重点。
】两次播放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主动伸手的镜头,介绍杜勒斯曾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一起来探究从拒绝到主动握手的原因。
教师出示以下材料: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1971 年 7 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经过时。
”——尼克松《不战而胜》材料四:自赫鲁晓夫 1956 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
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 1969 年 3 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
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帮助整合。
师生共同总结出: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我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和史料分析法突破本课的难点。
通过教师展示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也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此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助手和服务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历史分析能力。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学生展示: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播放视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这一环节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同学们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积极配合,生生合作,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
同时当视频播放中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冉冉升起时,学生的情绪也随着国旗的上升不断高涨,当画面定格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幕,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通过听觉与视觉上的刺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第二环节:学生出示《乔的笑》图片,学生讲述《乔的笑》历史故事。
【通过学生展示图片《乔的笑》及讲述历史故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置身于联合国26届联大会场,与乔冠华及所有中国代表团成员一起感受胜利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日建交”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中日建交的时间”②“中日建交日方代表是谁?”③“中日建交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的情况,请三组同学为我们表演“答记者问”。
学生展示:三组同学代表大屏幕展示图片:《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APEC 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的时装秀》等。
每组成员均担任一定的职务,有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等。
指导学生设计一些采访的问题,学习一些采访工具的使用方法,当小记者采访时,要做访问记录。
)生:鼓掌(很兴奋)主持人:我邀请3名同学和我一起扮演来自不同报社的记者,除此之外的全体同学扮演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等待采访。
生:(3 名同学快速地走上讲台)记者 1:APEC 的全称是什么?它的英文名称是什么?发言人: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记者 2:APEC 这一组织是什么时间成立的?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个成员?发言人:1989 年;21 个。
记者 3:中国是在哪一年加入这个组织的?发言人:1991 年。
记者 4:2001 年 APEC 会议是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举行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发言人:上海;“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记者 1:能不能说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发言人: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多边外交活动。
记者 2: APEC 的成员数不到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 1/10,但其经济实力占世界的一半,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发言人:因为这一组织的成员数虽然不到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 1/10,但是其成员大多数是大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等)或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
发言人:APEC 加强了亚太区域国家与地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它们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对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言人:APEC 人口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 45%,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总数的 42%,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 55%,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 46%。
记者 3:你知道这次会议领导人的着装是什么?发言人:中国唐装。
记者 1:都有哪些成员?中国何时加入的?记者 2:宗旨和目标是什么?记者 3:有哪些组织机构参与?记者 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始于何时?【本部分内容有些枯燥,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学生通过看图直观了解到亚太经合组织的范围。
】除过上海 APEC 会议,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突出的外交成就你们还知道哪些?1、出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2001 年中国还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