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0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精选文档

0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精选文档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 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 索外部环境。


手的抓取、嘴的吮吸是主要形式
如:从只是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手里的物体——自己伸手去拿物体。 其认识物体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究外部世界。 大约在9~12个月获得物体永恒性的认识
定向性与顺序性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 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 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依据: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和主导活动 乳儿期:1岁以前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 ~ 6、7岁 童年期:6、7岁~ 11、12岁 少年期:11、12岁~ 14、15岁 青年期:14、15岁~ 25岁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 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几个概念:

同化(assimilation):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 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 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4、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教学应当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实施“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强调活动,教学过程应实行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
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 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 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社会文化历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 的发展 运用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 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 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 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四个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化(assimilation) 以与现有图式(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方式处理物体 或事件的过程 顺应(accommodation) 当儿童无法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信息时,他们就必 须要么修改现有的图式,要么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 组织这些信息 适应(adaptation) :儿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 出的调整,是人类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第二个基本倾 向
12~20岁 同一性对 角色混乱 20~25岁 亲密对孤独
7
8
25~65岁 繁殖对停滞
65~死亡 自我整合对 失望
教师可以自己为榜样,也可邀请专家做指导
教师应在最初几个阶段里多鼓励学生记日记,或者针对自 己的未来对自己的每次选择做评价,教师自身也希望桃李 满天下,获得整合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11、12岁到14、15岁阶段,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11、12岁到14、15岁阶段 岁到14 岁阶段, •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 特点:半成熟、
• 青年初期 :
• 14、15岁到17、18岁时期,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14、15岁到17、18岁时期, 岁到17 岁时期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 (3)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 A: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 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 成长 发展, 变化;顺应说明发展 是一种质的变化。 变化;顺应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 B: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一个人的认 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 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 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如果同化和顺应的任何 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势必会限制一个人智力发 展。 • C:儿童只有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完成认知体 儿童只有通过“同化” 顺应”过程, 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态。 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态。 • 考试:单选 考试: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一、人格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P20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P20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也译着“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是 埃里克森 美国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医师,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跟随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之 女)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 • 他继承了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以及人格发展阶段论。但对弗洛伊德过份强调本我强调 性本能论的观点却并不赞同,他与安娜弗洛伊德一样, 更重视文化和社会以及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但他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自我对人格形成的影 响,提出了自己具有独到见解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心 人格发展渐成说和心 人格发展渐成说 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 ⒈性格含义: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 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 ⒉特征的差异:
– (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口诀:情 理 意 态
– (2)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与内倾;独立与顺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 (一)少年期(初中阶段) • 1.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
期。 • 2.总体特点: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
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 3.主要特点:
–认知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出现反省思维, 当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情感方面: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意志方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
据。
• A. 场依存型 B. 中间型 C. 场独立型 D. 发散型
• 15.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主要是影响学生 的。
• A. 学习内容 B. 学习速度 C. 学习质量 D. 学习方式 • 16. 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 A. 性格 B. 气质 C. 智力 D. 自我意识 • 17. 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
• 1. 个体的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
性和
错综的矛盾,他们产生
性意识强烈。
、自觉 感,独立
• 2. 青年初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
“经验型”向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 3.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
的学习的

• 4.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不是数量简单累加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是由“经历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二是思维开展的关 键期,高一、高二,由“经历型〞上升为“理论型〞这种 转化初步完成。
三、中学生认知开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一〕中学生认知开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喜欢争论——正确那么承受,不对那么
讨论,不强加意见。 2、理想主义——正确引导,防止走向极端
和产生过激行为。
不一样。〔身高、言语、思维等婴儿、青春期开 展快〕 ➢ 4、个体差异性
➢ 二、中学生心理开展的阶段特征
➢ 〔一〕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 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的矛 盾。
➢ 〔二〕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 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向成人接近。开场出现辨 证思维。情感有了较深化的开展〔与人生观有 关〕。自我意识开展值得关注。
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开展特点
〔一〕中学生观察开展的特点 自觉性逐步增强;初二年级是观察概括性开展的转折
点;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等顺序进展观察;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的结合。
〔二〕中学生记忆开展的特点 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开展迅速。
〔三〕中学生思维开展的特点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展的突出特点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展指导
➢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 〔1〕老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 ➢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 2、帮助中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 〔1〕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 〔2〕帮助学生抑制闭锁性和自卑感。

➢ 3、帮助中学生进步自我控制力
内部语言〞的道路。 ➢ 3、提出“最近开展区〞理论 ➢ 两种程度:〔1〕现有程度;〔2〕即将到达的程度。 ➢ 两种程度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开展区〞,即:学生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简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技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通常最迟3.具有不平衡性如婴儿期与青春期发展较快,成人期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个体心理发展根据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这些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 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在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并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辈间的交往和认同增加,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主要内容:●§2.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2.2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2.4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学习目标: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概念。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2.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这一时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特点: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二)青年期:●这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 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 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格塞尔(A. Gesell)“成熟优势论”:认为 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
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 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 1.生理自我 • 2.社会自我 • 3.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
完善 发展 形成 萌芽
1- 3岁
3岁—青 春期前
青春期后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 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 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四个人有不同的反应 (1)看图之后,你的思考是什么? (2)面对同样的事件,为什么人们的情感 或行为有如此之大的反应差异? (3)人的行为由什么因素决定? (4)什么使你与别人不同?
劳伦兹的“印刻”实验
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
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3-7周。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等 发展: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 建构过程 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 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 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 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 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 10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 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 了在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 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 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 杰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 ,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 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 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 童智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 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 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中.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l、12岁
B.11、12岁~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青年初期的年龄在( )阶段。

A.6、7~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 14、15~17、18岁
D.3~6、7岁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可能性 B.观察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6.“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

A.少年期 B. 青年初期 C. 青年晚期 D.成年期
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抽象思维 B. 概括思维 C. 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 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10.最近发展区是指( )。

A. 最新获得的能力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 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 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1.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 信任感
B.自主感
C. 主动性 D.勤奋感
1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 自主感
B. 主动性
C. 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3.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 放纵型 B.专制型 C. 民主型 D.自由型
14. 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 )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放纵型 B.专制型 C. 民主型 D.自由型
15.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
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 民主型 D.自由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独立性 E. 差异性
2.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

A. 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不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3.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有以下特征( )。

A.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E. 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4.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己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辨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5.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 )。

A.以为外界的—切都是有生命的 B.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观念
6. 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有( )。

A.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 B. 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C.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D.思维具有可逆与补偿性 E. 思维缺乏灵活性
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

A. 家庭教养方式
B. 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成人世界 E.同辈群体
8.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 )。

A. 专制型
B. 开放型 C.放纵型 D.民主型 E. 自由散漫型
9.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感觉 C.自我体验 D.自我教育 E.自我控制
lO.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A. 生理自我 B.虚拟自我 C. 社会自我 D.精神自我 E. 心理自我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打“×”。

)
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 )
2.心理发展既有渐进的、连续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改变。

( )
3.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
4.学习准备仅仅影响所学习的成功,而不影响学习效率。

( )
5.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 )
6.埃里克森认为6~11岁的儿童,其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 )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 )
8.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 )
9.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 )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1. 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期。

2.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和的分化。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5.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形式进行的。

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的可逆思维。

8.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9.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lO.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

11.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是培养。

12.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形象。

13.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

1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到社会自我、再到的过程。

15.生理自我是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左右基本成熟。

五、名词解释
1.心是发展 2. 学习准备 3.关键期 4.守恒 5.最近发展区
6.人格 7.自我认识 8. 认知方式
六、简答题
1.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了哪些阶段?
2.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些什么特征?
3.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些什么特征?
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七、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试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