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数字与数的认识数字的名称和读写能力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十以内的数的拆分和组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术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数的量与数的度量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比较使用标准度量单位进行量的读数和度量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实际量的感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图表表示数据数据的简单分析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性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踪评价:通过日常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频繁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解题过程,包括整洁、合理性、创意性等方面。
学情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情况。
考试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整个学年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结合以上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游戏、分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展,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授课时间:61课时设计教师:黄俊英马剑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并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通过动手操作、探讨交流,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组成。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学生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探讨,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解决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严谨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一年级上册学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概念,学会加减法运算,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概念1. 认识数字0~10,理解数字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学会数数,能从1数到100。
3. 掌握数的组成,学会用数词描述物体。
第二单元:加减法运算1. 学会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学会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意义。
3.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拼组。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学会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基本的支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懂得珍惜货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数学日记等。
2.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数学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授课时间:50课时摆布授课教师:高爱敏授课对象:城关镇甘寨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孕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认数和计算,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具体内容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位置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课时放置:一、数一数(1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1~5的认识。
3课时摆布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摆布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摆布四、认识图形(3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2、10加几的加减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4课时3、5、4、3、2加几。
3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课程方针: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按次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力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一上课程纲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授课时间:69课时设计教师:授课对象:一年级【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一)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及安排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课程纲要分享 1 引领学生学习课程纲要的内容及使用方法数与代数准备课数一数 1 1.教材2.图片3.小棒4.课件1.通过数数活动,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
2.比较物品的多少。
3.进行入学教育。
比一比 1练习 1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 21.教材2.小棒圆片3.口算卡片4.课件5.编制试卷1.在摆学具、圈一圈的活动中,探究计算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喜欢的方法。
2.在口算游戏、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老师批改作业,学生订错,能熟练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整理并进行单元测试。
比多少 1第几 1分与合 21-5的加、减法 4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整理和复习 2单元检测 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认识、组成、加减法4 1.教材2.小棒图片3.口算卡片4.课件5.编制试卷1.在摆学具、圈一圈的活动中,探究计算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喜欢的方法。
2.在口算游戏、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老师批改作业,学生订错,能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比较熟练掌握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4.知识整理并进行单元测试。
用数学 28和9的认识、组成和加减法4用数学 210的认识和加减 2填未知数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整理复习 2单元检测 111~ 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写法 3 1.教材2.实物图片3.课件4.编制试卷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五个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
【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1.课程评价
本学期评价总分100分,结果以等级呈现,评价项目包括过程性评价(占40%)和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两个部分。
学业评价95分以上为优,85—94.5分为良,60—84.5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总评=过程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的分类和归纳2. 数的运算-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技巧-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3. 数的应用- 数的表示和分解- 数的计数和测量- 数的时间和日期4. 图形认识- 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图形的组合和分类5. 图形的应用- 图形的绘制和构造- 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图形的应用问题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 日常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期中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 期末评价:通过考试和综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数学教具:计数棒、计数球、几何模型等- 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参考文献-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教学大纲指导意见(一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以下数学知识和能力:1. 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100的数字;2.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掌握数的顺序;3.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4. 能够简单估算数量,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5.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 认识0-100的数字;- 正确书写数字的方法;- 念读数字的方法。
2. 数的顺序与比较:- 数的顺序排列;- 数的比较大小。
3. 简单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数量的估算与比较:- 估算数量的方法;- 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5. 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推荐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研究效果;2. 演示教学法:通过示例演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研究效果;4.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项目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项目或作品,评估其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3. 游戏和活动材料:数学游戏卡片、游戏规则等;4.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安排,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类型:新授课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60课时左右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一-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城关镇甘寨小学
科目名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高爱敏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时数量:3课时左右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二、课程内容
比一比3课时
三、课程实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要落实到位。
课程评价
1、利用基本练习评价学生对图形的名称的认识情况。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标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是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基础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教材包括10个单元,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组成、数位、计数等;2. 掌握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加法、减法、加减法混合运算等;3. 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认识图形、图形测量、图形拼组等;4.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概率等;5.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10个单元,分别是: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
具体内容如下:1. 数一数: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
2. 比一比:通过比较多少、长短、高矮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1-5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 分类: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 认识钟表:了解时钟的基本作用和读取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8. 20以内进位加法: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58课时设计背景:我们面临的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小学的学习生活还不了解,加上学生的学前教育各不相同,又面临城乡结合部,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一开始面临的困难有不好。
首先,要让这些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会上课,会听课,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其次,让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能主动的获取知识。
再次,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拜托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和同学友好相处。
最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
课程总目标:1、通过数一数活动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具体情景体验与参与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经历数的分和合的实践操作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通过读一读、写一写会读写0—20各数。
2、通过演示、操作、表述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经历计算、同伴交流、总结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经历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实物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通过课堂观察、讲解、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课程评价:作业建设规划:1.课前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帮助学生高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设置作业要层次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
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弹性,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设置实践型作业。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一、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岳村镇赵寨小学
科目名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郑书娟陈俊玲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时数量:1课时左右
日期:2012年8月30日
一、课程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数一数 1课时
三、课程实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要落实到位。
课程评价
1、利用基本练习评价学生对图形的名称的认识情况。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能力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时间: 6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背景: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 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 ,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 , 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 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 简单的分类 , 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 , 但是都很重要 ,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认识“=”“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 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学期课程纲要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评定等级:(1)85分以上为优秀;(2)70—84为良好;(3)60—69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评价结果处理
学期末评价总分为100分,权重如下:
1.过程性评价占30%,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3:4:3的比例计算;
2.达标测试性评价占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2:3:5的比例进行计算。
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100—85分、84—70分、69—60分、60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A、B、C、D四个等级
所需条件
1.与课程目标匹配,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2.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图形
与
几何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综合
与
实践
1.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课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5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雒贺
授课对象:建设路第三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具体内容如下: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准备课(比一比)
第二单元:位置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4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7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课程实施:
课时20:6、7的认识课时21:6、7的组成课时22:6、7的加减法课时23:用数学课时24:6、7的加减法应用
课时25:8、9的认识课时26:8、9的加减法课时27:用数学
课时28:10的认识课时29:10的加减法课时30:连加连减
课时31:加减混合课时32:整理和复习课时33:整理和复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34: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35:11~20各数的写法
课时36: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时37:11-20各数的认识的练习课
课时38:数学乐园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课时39:认识整时课时40:认识时间练习课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41:9加几课时42:9加几的练习课课时43:8、7、6加几
课时44:8、7、6加几的练习课课时45:5、4、3、2加几
课时46:用数学课时47:整理和复习
第九单元总复习
课时48:20以内的数课时49: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课时50:认识图形和钟表课时51:用数学
课程实施建议: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
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
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
写的干净整洁的:上、下。
)、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二)测试成绩评价
评定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
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
(3)70—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