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5篇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5篇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记录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反思(实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篇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中能够有一个好的引入也就显得十重要了。
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在这里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借教具导入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通过设问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
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
三、新课讲授在讲授新课中,可用讨论法,这样可以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在进行“生物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的授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一课题是学生初步接触生物学的重要起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世界的基本认识具有关键作用。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出生物的常见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通过课堂上的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某个物体或现象是否属于生物,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虽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方面还有所欠缺。
有时候,我在讲解过程中过于主导,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
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遗传和变异,讲解得还不够透彻。
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直观的展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在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的教学中,所举的例子还不够丰富,没有充分涵盖不同类型的刺激和生物的反应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这一特征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课堂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积极,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我在巡视和指导小组讨论时,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影响了小组讨论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小组分工的合理性,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同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监督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我主要采用了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
但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这种评估方式还不够全面和及时。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回答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增加一些课堂练习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
课堂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学,也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大胆引入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如:校园中的生物,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对于学校来说,还能节省资金,安全高效。
基于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含羞草,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展示了含羞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课后让学生自己养护,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因此本节课以小组讨论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起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督促者的作用。
通过对校园操场的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物的特点,以此归纳和总结出生物的特征。
对于学生的疑问,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在疑难处点播,然后得出正确结论。
对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可不必再重复。
这样,新知识就会牢牢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中。
利用学案,限时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案可以把一节课中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能让教师很快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需要精讲点播,从而节约时间。
课堂训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选的题目,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新知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阅读课文、讨论、课堂训练等环节都让学生限时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1页共1页。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5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5篇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记录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反思(实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篇11、确定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是各部分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
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首要任务,我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三条线:一是确定以生物多样性为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线。
2、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支柱。
本节课有三个大内容组成,在设计时,注意了知识上的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注重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变化和反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详略得当。
3、细化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本节课对每一个内容都做到了精心的设计,大到问题的提出,小到每一句话,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设计。
4、创新是现代教学的新标志。
本节课比较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创新点比较多,特别运用新的“学”—“探”—“导”—“练”—“清”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形象的展示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篇2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和收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
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
本节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是属于后者。
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此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和收的关系,教学设计上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上侧重于哪些部分。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总结模板5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总结模板5篇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总结模板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记录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反思(实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总结篇1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挑战,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1、课前反思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
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
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点》教课反省一《生物的特点》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的教课目的和教课重难点以下:知识目标:1.经过察看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差别。
2.举例说明生物拥有的共同特点。
能力目标:1.培育察看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更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课要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拥有的共同特点。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感情。
教课难点培育察看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教课从学生身旁的事物开始,向学生发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我指引学生剖析,学生会在我的指引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别在于能否拥有生命,能否具有生物的特点。
在察看图片以后我让学生议论生物的基本特征,而后我与学生一同比较课本上的描绘比较学生概括的特征,并指引学生仔细、仔细的察看,在与学生一同议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好多生活中的实例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想能力。
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以议论为主,学生们踊跃、主动地参加,讲堂氛围热情,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特别成功,达成了教课目的、达到了教课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换了起来,使学生领会到生物知识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特别是经过小组有组织的议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获得增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面向全体学生,提升生物科学修养,倡议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
在讲堂上,奇妙地设置情形和问题,指引学生踊跃思想,充足表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踊跃有效地参加教课活动,主动研究,在学习知识和培育能力的过程中,感情、态度、价值观也获得了培育和锻炼。
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获得了培育。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育。
并且小组议论、全班议论能够使更多的同学参加进来,大家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人教版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5篇
人教版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5篇人教版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记录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通过反思学习可以修正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反思(实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
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
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
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
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说课教学反思(定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说课教学反思(定稿)第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说课&教学反思(定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行探讨,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
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教学设计:(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你家里有哪些生物?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什么是生物?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检查预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
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
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特征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的心得体会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下丁家中学陈凤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第一节课教学必须努力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本节课是初一新生开始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生物学系统知识的第一节课。
而且这一节课是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节课是新课改的第一节感触颇深,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一)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其教材的内容的显著特点是高度的直观性。
任何有经验的教师,无疑不会放弃这一优越于其他学科的独厚条件。
生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与各种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病毒)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是和生活连接非常紧密的,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生物,而且我们周围布满了生物。
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
所以生物课一般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大家熟悉的身边的事物着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利用实物或各种媒体的直观教学中,要把握时机,潜心设计艺术安排,致力激发兴趣。
例如:在和同学们认识以后,我拿出课前准备的小草,小花之类的小植物,和粉笔、小石头等,来叫学生辨别生物,学生很快分辨出生物和非生物。
接着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花、小草是生物而粉笔、石头不是生物呢?这样我就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例如:当讲植物是生物,它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呼吸、营养、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等)我通过一些PPT和flsh动画来展示它的特征。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本单元概述本单元共分两章。
第一章“认识生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哪些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知道什么是生物,身边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探究等活动,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本套教材之所以将生物和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①所有的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②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③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从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④本套教材的内容框架特点是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单元按照生物——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思路,让学生初步建构生物圈的概念,便于后续单元内容的学习。
由此可见,在整套教材中,本单元起着打基础的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认识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理解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统一整体,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尝试运用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掌握动植物的共同和特殊特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不同生物。
4.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组成、有机体组成、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能力。
2.动植物的共同特征。
3.动植物的特殊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生物的特征的概念,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对生物的了解。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组成、有机体组成、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能力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动植物,并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例如呼吸、运动方式等。
4.制作识别图表(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对比图表。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通过图表来总结总结动植物的特殊特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5.整理和交流(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识别图表,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动植物特征的理解。
6.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动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动植物的特殊特征,从而扩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动植物的共同和特殊特征,并能够辨别不同的生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教学内容选材丰富多样。
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制作、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生物的特征。
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别图表制作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讨论、展示、形成性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起始章节;只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遗传性。
【教学难点】:理解新陈代谢和应激性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表现。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的特征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动物(如猫、狗)、植物(如树木、花朵)、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如石头、机器人、汽车)。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集体讲解和答疑,帮助 学生全面理解《生物的特征》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05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效果反思
01
02
03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情况 ,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的 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
对照教案中的教学目标, 评估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反馈方式
口头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口头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个别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书面反馈
通过作业和测试的批改,为学生提供详细的书面反馈,指 出学生在知识点掌握、解题思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 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小结与作业
01
总结词:总结回顾
02
详细描述: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 家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 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生物特征的概念
。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激发 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 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个 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能够概括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 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得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授课得对象就是七年级新生,她们具有强烈得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
具一定得感性认识能力,但理性认识不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还要加强。
学生具有一定得小学自然基础,但缺乏正确得生物科学得学习方法。
结合学生与课本内容得特点,本节课采用得教学方法就是“讨论、探究法”,充分体现新课标得“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在整堂课中主要以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得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她们主动探究生物得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得意义所在;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学习目标得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得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得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得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得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得变革,优化学生得学习策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得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得共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得能力与表达能力。
以及合作与探究学习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得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重点: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得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得情感。
难点:合作与探究学习得能力得形成以及学生讨论得组织。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媒体身边常见事物得图片(山、石、树、昆虫等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上新课前先做一个游戏:教师展示生物与非生物得实物(如盆栽植物、小动物)与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山、水、虫、鸟、树、石头得多媒体画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哪些就是生物?哪些就是非生物?这种导入新课得方法就是根据初一新生好奇得特点牢牢抓住学生得注意力,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2、质疑启思,讨论问题:讨论得问题就是:①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得学生都有发表意见得机会,不同层面得学生都有发表意见得机会,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使全班不同层面得学生得能力都得到相应得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得宗旨。
初中历史《生物的特征》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对不易观察的生物特征作补充。
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是学生跨入中学生物课堂的第一节课,也是生物教师的亮相课,如何让学生对生物“一见钟情”至关重要。本节课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一条一条的讲授生物的特征,而是先把重点放在科学方法—观察法的学习上,就观察而言,教材中没有安排专门的章节和课时,但观察是生物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解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
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活动:箱子里是什么?
在箱子中放入一个物体,将纸箱中放入一个物体,将纸箱封闭只留一个可以伸进手的小洞。请一名学生伸手进去触摸这个物体,其他学生向他提问,该学生只能回答有或没有、是或不是。
初中历史《生物的特征》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生物的特征》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生物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4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合集6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合集6篇)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合集6篇)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1本节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如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
但同学们会把一些动画片上出现的卡通动物做当作生物,此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卡通动物是电脑作品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至于什么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我在课上让学生观察了我课前准备的.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征,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和确切,但我仍给予了及时的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敢说,在观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2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完全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存在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信心差,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
通过教学,还使我认识到学生拥有知识的量和创造想象力超过我原来的想象,我们教师应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做新课程教学中的“有心人”和“多心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的特征教案与教学反思金品推荐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性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教学设计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三)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
一
《生物的特征》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我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
在观察图片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存在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信心差,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