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彭小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彭小霞
发表时间:2017-09-12T13:42:42.1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3期作者:彭小霞
[导读] 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乐昌 512229)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4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因素。结果: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水平与静脉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更稳定,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07-02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全身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块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通过观察其形态分布、数量变化判断疾病,进一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1]。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采血方法不同,会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4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因素,为临床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74例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8.11±3.05)岁;其中感染性疾病15例,糖尿病20例,恶性血液病10例,心血管疾病16例,妇科疾病13例。
1.2 方法
1.2.1仪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采血吸管以及真空才血管。
1.2.2准备采血前2d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空腹保持15h,并避免剧烈运动;采血前4h禁止喝茶或喝咖啡、吸烟、喝酒。
1.2.3检验方法检验者同时进行末梢无名指和肘静脉采血,具体方法如下:(1)取肘部静脉血2mL存储于吸血管,立即颠倒几次充分混合后备用,且在2h内完成检验。(2)采集检验者无名指末梢血,采血针刺深度保持在2~3mm,将20μL全血于0.5mL稀释液混合,放置5min后进行检测,且在2h内完成检验[2]。
1.3 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需保证检验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室内质控参数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检测以WBC、RBC、Hb、PLT结果为标准[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采血方法检验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CH水平与静脉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血液检验的最基本方法,通常是静脉血和末梢血。在实际检测中人们更容易接受末梢血检测方法,但是相关研究显示,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不佳,切可能导致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由于小动脉应急反应强,加之末梢血管狭窄,循环与静脉血对比不是很畅通,且存在局部温度偏低现象,血液可能存在部分沉积,从而导致细胞计数升高[4]。同时末梢血针刺深度如果不够,可能导致血小板受到挤压刺激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害,导致血小板检测结果下降现象。或者穿刺速度较慢,出现微血块,或为了取足够的血标本挤压,会挤出较多的组织液,使血标本稀释,影响检验结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与血标本采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应选择静脉血。同时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日常应做好相关检验仪器的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对仪器温度、湿度的控制,温度过高会造成仪器管径变形,湿度过大会导致机器生锈,影响正常运行。同时灰尘会对红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甚至阻塞细胞计数管道。所以,顶起保养/冲洗仪器,进行防锈除尘处理很重要。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检测操作过程中,静脉血取量应准确,防止血标本发生溶血。同时作为检验人员应熟悉仪器的特性、局限性。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严格规范血液采集方法,确保血标本的均匀度,并且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合适的采集部位。检测结果如果存在误差,有必要进行多次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一个规范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明确操作原来、注意事项等。
总之,血常规检测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规范检验过程,保证血标本的准确性,且选择静脉血,有效避免影响因素引起的误差,为临床的准确诊治提供准确的依据。今后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应加以对影响因素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双双,王红艳,杨俊.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J].重庆医学,2006,35(18):1694-1695.
[2]毕新民,孙淑玲,姜彩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76.
[3]陈榕,王谦可,梁意引,等.血常规检验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1):1625-1626.
[4]丁慧慧,单桂秋,李艳辉,等.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3):284-285.
[5]赵雪妃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斗(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