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二、TRIZ理论及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TRIZ(理论发展的原则、技术系统和创新方法,英文全称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瓦列里·索罗金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
TRIZ理论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39个参数和76个技术矛盾等创新工具,能够解决技术和工程领域中的创新问题。
TRIZ理论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领域。
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TRIZ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TRIZ理论强调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清晰定义,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问题描述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TRIZ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激发创造力,发现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TRIZ理论注重于突破思维定式和创新突破,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常规、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将TRIZ的创新工具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课程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实践的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 TRIZ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可以将TRIZ理论融入到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中,如创新思维、新产品开发、创业理论等方面。
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和课程设计的改进,引导学生从TRIZ 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开设“TRIZ创新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技能。
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将TRIZ理论应用到创业实践中。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分析和规划,帮助他们找到创新创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引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创新能力是培养未来创造力、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回答,包括:教育培养创新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科研的必要性和创业教育的推广。
通过实践与探索,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教育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记忆,但缺乏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引入多样性的教育方式是必要的。
例如,使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组织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生会的组织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策划和组织活动,并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科研的必要性学生科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并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科研的成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
创业教育的推广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
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从创意转化为创新,以及如何将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
创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市场意识。
因此,推广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总结通过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科研的必要性以及创业教育的推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素质教育探索思考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为了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及方法,我校“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背景下的学校创新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试题共50题,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三轮有关创造力的测试。
第一轮测试的对象是刚进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测试结果达到平均分以上的占90%;第二轮还对同样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达平均分的占92%;第三轮对参加我校创新课程选修课的同学进行测试,结果达平均分的占98%。
其中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上得分最多,但是对在事物的冒险性上和挑战性上的得分相对较少。
针对测试的结果以及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做出了一些思考。
1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1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我校课题组对我市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表明,当高职生的创新素质有喜有忧,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
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高职生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会产生灵感。
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技能,就会使灵感成为现实。
(3)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
调查显示,高职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重点发展的两个方面,特别是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越来越迫切。
如何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重点是对学生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这种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要求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当中。
1.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国家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的改革人才的培养的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并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遵循以我为主的原则,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和特定情况来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期能切实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能违背本校的发展规律,盲目发展。
其次是资源整合与互补原则,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交流,资源共享互相补充。
建立健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2.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在将来迎接社会各种挑战中把握住机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
创新实际上就是超越,超越教师,超越课本的知识,敢为人先创造新的内容。
现在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因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使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到较高的水平,但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这是因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就很有限,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地束缚。
浅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能力已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途径和平台,并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进行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创业团队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市场、了解行业、了解商业模式等,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开办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三、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学校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导师等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
导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拥抱创新创业,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四、开设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让学生和校外创新创业者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创意和思路,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五、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为了鼓励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并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可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通过此举,学校将创新创业精神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更好地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总之,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来加以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在于使 受教 育者 的潜 力与素 质得 到发 挥和提 高 ,而高 职教育 的职 能在 于为每 个 学生提 供有助 于个 人 自由发 展的 、潜 力得到 发掘 的、最 终能成 为促 进国 家 发展 的有 益人 才。无 疑 ,高职 教育者 的教 育思 想 、教授方 式 、教 学组 织形 式 都将 给受 教育者 的素 质生 成产 生行动 上 的回应 。为 此 ,我 们要求 广大 教师 必 须切 实转 变教 学观念 ,努 力发 展学 生个性 ,构 建以创 新为 导 向的的课 堂教 学结构 ,让 课堂成 为学 生创 新学 习的空 间 。一是 营造 创造性 学 习环 境 。允许 学生 “ 思 乱想 ” “ 胡 、 异想 天 开” ,学 生在 民主 、宽松 、愉 悦 的学 习环境 中 , 有话敢 说 ,有问敢 提 ,有疑 敢质 ,逐渐 形成 主动 、独立 思考 的创新 意识 。二 是 给予 自主 性选择 权利 。要 求教 师及 时地转 变 自己的 角色 ,由一个 单纯 的知 识 传授 者变 成学 生成长 的引 领者 、潜能 的唤 醒者 和知 识建构 的促进 者 。在课 堂 教 学中 ,我们强 调教 师应 有效 调控 ,为学 生提供 一个 开放 性的 、面 向实际 的 、主 动探 究的 学习环 境 ,引导 学生 自主选 择不 同的 学习方 式 ,使 学 习成为 学生 在教 师 引导 下 主动 地 、富 有个 性 的过 程 。 建 设 以创 新 为追 求 的校 园文 化 。 校 园创 新文 化建 设 的提 出源于 于 全社 会 对 创新 问题 的人 文关 照 ,是 基于 一种 社会 创新 文化 建 设大 背景 下 的衍化 。 作 为 文化 载 体和 象 征 的学 校 是丰 富 人 的智 慧 、净化 人 的心 灵 、 塑造 人 的性 格 、培 养人 的能 力的场 所 。富有创 造教 育特 色的校 园文 化 ,是滋生 学生 创新 品质 的沃土 。 由此 我院 提 出衡 阳财经工 业职 业学 院所追 求的 文化 内涵—— 和 谐 、进 取 、创新 ;学院 的办 学指 向和奋 斗 目标— — 发展 学生 个性 ,培育 创新 能 力 ,打造 活力高 校 。校 园里的 创造名 人 园、创新 作 品展示 角为孩 子们 提供 了不竭 的精 神动 力 ,成 了孩 子们 发挥聪 明才 智的舞 台 ;走廊 里 、教 室里 的问 题 墙 吸 引了 一双 双 渴求 知识 的 眼睛 ,成 了孩子 们灵 感 进 发的 源泉 。 编 写 以创 新 为核 心 的教 材 。教 材 是实 施 综合 课程 教 学 的基 本依 据 ,旅 游 高 等教育 的教学 质量 是 以教材 质量为 基础 的 ,而教材 内容 必须适 应旅 游业 的形 势发 展 的需 要 ,具 有一 定 超前 性 ,使 得教 材 的寿 命 周期 只能 维持 3 —4 年 。到 目前 为止 ,我 国旅游 高等 教育应 该使 用第 五代 或第六 代教材 ,但 由于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析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师科技创新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工程技术领域,他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深,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烈。
2.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专注于技术的实践应用,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了解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学校科研条件滞后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高职院校的科研条件相对滞后,不利于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二、对策探析1. 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培训,提高教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科研项目导师制度,指导教师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激发教师的科技创新热情。
2. 优化科技创新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支持学校应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研设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条件。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和科研支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4. 加强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和条件。
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5.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包括科研成果奖励、科研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奖励等。
通过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对创业的风险和挑战缺乏充分认识。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培养模式、实践策略、效果评估以及提出建议与展望,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并提出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和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可以评估培养效果,并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才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容易获得优质职业机会。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
99239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0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是有区别的,而现在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外界或者自身的因素,依然不能将高职教育脱离传统,要么是延续本科教育的体系教育,要么是变成中职教育,或者是只教授技术的技校教育。
其实,高职的教育是有本身的独特的特点的,笔者结合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课程组成员研读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学习了戴士弘教授课程设计的方法,形成了符合本校的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1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培养的人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直接面对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1]。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更要立足于本省、本市的经济,要为地方培养地方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因而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与辽宁浑南信息产业园、沈北新区德国产业园、三好街电子信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1.1 网站建设方向专业学生从事岗位群分析通过网上职位搜索及其对辽宁省沈阳市三十多家企业(包括大型、中型、小型)的实地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分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了网站建设方向建设网站的过程,通常建成一个网站的基本步骤是: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网站建设总体设计→网站建设详细设计→网站制作→网站测试→网站发布。
由此可见,根据网站建设的程,面向网站建设方向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包括6个职业岗位:调研员、网站架构师、网页设计师、网页制作员、测试人员、网站管理人员[2]。
1.2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网站建设的岗位群确定后,相应的岗位确定,并确定对应的职业能力。
根据职业能力,确定网站建设方面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三方面的能力。
高职学生创新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学生创新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大力推进创新实践教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主流趋势。
高职院校应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创新实践教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更好地与专业发展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过程紧密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创新技能培养模式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实践表明,转变教学理念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前提;构建多层次创新课程体系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改革教学内容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改变教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保障;实行个性化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创新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1.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生产岗位需求人才从经济社会发展看,高职人才培养要瞄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要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加大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的力度,构建“学校教师+企业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编写教材,承担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的工作案列引入课堂。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现阶段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为了实现“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探索了通过专业社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培养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取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成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既是一场教育事业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
鉴于此,在大学生社团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的推动作用成为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的重点。
故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社团与“双创”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途径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机。
首先组织学生根据专业特点,按照自己的兴趣加入社团,确定创新领域。
然后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同时提升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
在活动中注重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借鉴和组合,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是不可取的。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双创型教育是一种实用性教育以培养具有双创型基本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双创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等。
本文以我院食品加工类专业社团为例,以2017级、2018级、2019级三届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建食品专业社团,扩充社团职能,灵活开展活动,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技能、申报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双创比赛、入驻学院创业孵化器、模拟企业运营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
在实践中发现,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能力较弱、创新思维不足、创新氛围不浓等。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探讨相应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主要表现在科研项目数量少、科研经费有限、科研成果转化不够等方面。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相对较窄,科研团队和研究基础薄弱。
为了提升科研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研团队,引进一批科研人员,优化学科结构,培养并吸引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骨干,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增加科研项目。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增加科研经费,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科研的实际效益。
高职院校的创新思维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导向,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到的更多是实际的技术操作和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知识,缺乏对创新的思考和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变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创新氛围不浓。
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氛围来支持和推动,而高职院校目前的创新氛围相对较弱。
为了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领导力的引导。
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职业 院校 要 制 定 鼓励 科 技 创 新 的 政 策措 施 . 不
的 , 出表 现 为 实 践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缺 乏 。 突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 的 一 个 类 型 , 负 着 培 养 面 向 生 产 、 设 、 务 和 管 理 第 一 线 肩 建 服 需 要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使 命 。 “ 技 能 人 才 ” 个 重 要 高 一
我 意 识 和 创 造 力 , 业 院 校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 应 该 通 职 更 过 教 育 唤 醒 学 生 的 内在 潜 能 和 创 造 活 力 。
作 者 简 介 :闫 永 , 庄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机 械 工 程 系 讲 师 。 枣
1 树 立 职 校 学 生 创 新 的 自信 心 . 大 多 数 职 校 学 生 往 往 因 为 自 己 以 往 的 学 习 成 绩 不 好 、 中 学 老 师 的 眼 中 是 被 忽 视 的 差 生 , 前 所 在 在 目 的 职 业 院 校 层 次 不 高 等 原 因 , 创 新 望 而 却 步 , 为 对 认 创 新 对 于 自 己 来 说 是 天 方 夜 谭 , 遥 不 可 及 的 . 们 是 他
塑 等 物 质 景 观 。清 净 幽 雅 、 心 悦 目 的 环 境 能 够 使 人 赏 心 情 愉 悦 , 而 激 发 灵 感 , 进 创 新 思 维 的 产 生 。 设 从 促 想 在 拥 挤 嘈 杂 的 苹 果 园 里 , 牛 顿 是 很 难 用 心 思 考 并
科 技创新 报 告等 活 动 , 励职 校学 生参 加 国家级 、 鼓 省
3校 园 精 神 文 化 创 新 环 境 .
业 院 校 来 说 , 提 高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 升 学 生 的 就 要 提
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278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王力斌(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00)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通过对教学体系的构建,深化科技创新理念;组织开展科技竞赛,提高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参与;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当前,我国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只有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才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当代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先锋队、主力军。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正是当今科技创新领域所缺乏的。
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实现科技创新,技术强国的重任。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1.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指导文件。
制定出科学、全面、符合行业现状、符合学情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保障。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雷同,课程体系单一。
创新性、特色并不突出,没有适应于不同学情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的人才对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适应能力不强。
经调研,各大企业的用人标准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大多是对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拥有系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灵活多变的的创新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短板。
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而升级。
借着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的契机,通过大量的调研及理论、实践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全面的改革和升级,使其更符合时代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为经济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成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培养体系的重要指标。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
川文理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2 0 ( )9 9 . ,0 8 1 :3— 5 【】 5 汤明, 时淑 华等 .对地方本科 院校4 - 类专业实践教  ̄Z - 学改革的探析 【】 J .黑龙 江教育 ,0 8 6 :3— 4 2 0 ()6 6 . 【 ]7 【】 6 【 】 8 刘淑提 .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 自我培养 [】 谈 J.
参寿韬等 .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体 系建设 的研 究 [】 J .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 学版 )2 0 ( ) ,0 44 :
241— 2 42。
[] 2 王丽萍 .当代大 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新探 【】 J .中国成
人 教 育 ,0 8 1 :4—5 . 2 0 ( )5 5 【] 4 李佳 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与途径 【】 J .四
中 国 高教 研 究 ,0 1 1 :4 2 0 ( )5 . 【】 9 靖金球 , 范方禄等 . 材料 工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
系的建设与实践 【】 J.继续教 育研 究,0 8 1) 1 8 0 . 20 (1 :0 —19
CHENG REN AOYU J●
●矗 ● ●
203第7 0/ 总 2 期 10 8
新项 目、 调整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提升阶段一 、 目标 ( 织 参 与 挑 战 杯 、数 学 建 模 等 大 型 竞 赛 项 组
目) 。
1 基础阶段。调整理论课程培养体系。在确立 . 了准确 的教学 定位 和 明确 的培养 目标 的前提 下 ,合 理课 程体 系是保 证 教学 目标 得 以实 现 的基础 ,是 培 养学 生动 手能力 和创 新 意识 的前提 。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 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 识传授 的倾 向 , 调形成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态度 。 强 注重实 践教 学培养 体 系 。实践 活动是 培 养大学 生创新 能力 的根本 途径 。 高校教 学过程 中 , 在 必须转 变以往“ 重理论 、 轻实践 , 重书本 、 轻技能” 的观念 , 改 革现有 的实 践教 学体 系 。只有让 学生 自己动手 进行 实验或实践 ,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产品生产的基本 原理、 掌握 产 品生 产 的工艺 和技术 , 而提 出一些 创 进 造 性 的理 论 、 艺及技 术 。 工 我们 主要通 过专业 实验 教 学( 基础 实验 、 专业 实验 )校 内实践 教学 ( 工实 习 、 、 金 课 程设计 、 毕业 设计 、 内中试实验 室实 践 )仿真 实 校 、 践教 学 、 校外基 地实 践教 学 ( 识实 习 、 认 生产 实习 、 毕 业实 习 、 社会实 践 ) 和创新 实践 教学 ( 开放 性实 验 ) 等 五模 块实践 教学 法 。 完善 学生 自我 培养体 系 。 自我 培养 与教 师培养 是学 校培养 的两 翼 , 一不 可 , 者是相 辅相 成 、 缺 二 互 补互促 的关 系 。 自我培养 体 系 目的是 唤起 学生 的 自 、 强和“ 信 自 觉悟”认识 自 , 身价值 , 使他们读好书 、 读活 书 , 不但 要学 会 , 更要 “ 会学 ” 为 以后 读懂 人生 , , 更 好地 服务 社会 打下基 础 ;使学 生 明 白 ,创新 的意 识、 精神和能力要靠后天的多元培养 , 而且主要是靠 自我培养 、 自我激 励 , 使他 们懂 得 内因外 因的辩证 关 系; 使他们认识到创新和知识创新不仅是个人奋斗、 未来 生存 竞争 的需要 , 是 民族进 步 、 也 社会 发展 和国 家强 盛 的需 要 。" 开启人 生智慧 和知识 创新 大 门的 钥匙 随 时掌握 在 自己手 中 。学 生 的 自我 培养 也需要 教师 加 以指 导 , 只是 这种 指导要 有较 强 的针对性 , 因 人而 宜 , 要个 性化 、 多样 化 。【 8 健 全第二 课 堂引导 体系 。 以科 技社 团为补 充 , 通 过不 间断 、 同层次 、 同 内容 的大学生科 技创 新活 不 不 动, 遵循 扶持激 励与规 范 管理相 结合 的原则 , 不断强 化对学 生社 团 的指 导 、 服务 和管 理 , 使不 同学 生在科 技 创新 活动 中找 到适合 自己 的位 置 ,激发 学生 的参 与热情 。 2 .院 系阶段 。有意识 实施 学生参 与教 师科研 计 划和完整实施院系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都是培养学生 创新 能力 的有 效手段 。院系 通过设 立学 生科 研训 练 基金 和学 生进 入教 师科研 项 目计划 ,使 学 生 自发 组 成科 研 团队进 行科学 研究 与创 新 活动 ,学 生与所 在 专业 教师结 对 ,进入 实 验室或 从事 课外 相关 课题 研
关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
高 职 专 论
关于高职学 生创新能 力培 养规律 的研究
罗 斌 罗风姿 魏 明
( 南 工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4 0 5 ) 湖 1 1 1
建 设 创 新 型社 会 战 略 目标 的 提 出 .
摘 要 :针 对新 时期对 高 职 院
重 , 注 重 发 展 学 生 的个 性 , 智 力 因 素 , 非 智 力 因 素 ( 括 不 重 轻 包
职 学 生 而 言 , 人 大 学 之 前 , 然 受教 育 年 限 较 长 , 由于 受 应 进 虽 但
试 教 育 制 度 的 影 响 . 要 精 力 基 本 集 中在 考试 科 目 上 , 暇 顾 主 无 及 其 他 知 识 的 学 习 与 拓 宽 知识 面 。 同 时 . 职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高 的掌 握 程 度 相 对 于 普 通 大 学 生 普 遍 较 浅 。 进 入 大 学 后 , 果 专 如 业 划 分过 窄 . 必 导 致 学 生 知 识 结 构 不 合 理 . 难 适 应 知 识 创 势 很 新 与 技 术 创新 的要 求 心 理 对 于 高 职学 生 而 言 . 考 失 败 的 阴 影 在 他 们 进 入 高 高 职 院 校 后 无 法 迅 速 挥 去 . 而 导 致 不 能很 快 地 调 整 心 态 . 对 从 面 现 实 , 学 习 上 缺 乏 奋 斗 目标 和 动 力 , 处 社 会 环 境 、 园 环 在 所 校
新 与 创 新 活 动 与 自己 无关 。这 就 导 致 高 职学 生不 能 很 好 地 将知 识 、 力 、 质 与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能 素 简 单 地 把 创 新 能 力 与 科 研 能 力 等 同起 来 。 同 时 , 职学 生普 遍 高 存 在 依 赖 性 而 缺 乏 主动 性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学 生创 新 精 也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当今社会,企业用人除了重视技能,更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的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创新动手能力发散思维【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9-01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一些日资企业和往届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
通过我们对企业所需人才的调研结果来看,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综合素质包括:人品、为人处事、执行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及耐挫性等。
在这里我们针对大学生素质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研究:一、大学生素质的养成。
对我们教师来说,比起教授知识,如何让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素养和学会如何做人更为重要。
最近,我们在大学校园里也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见了老师头一低假装没看见;每一间教室的课桌和墙壁上都有学生的涂鸦;每次下了课,教室的课桌里总会留下点垃圾;老师讲课时,学生的脚翘在课桌上听课。
在社会上,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评价也不绝于耳:周末的公交车上挤满了大学生,有老年人和孕妇上车后,司机提醒大家让座的播音重复4遍竟然无一人主动让座。
而见到老师要问好,公共场所不乱涂乱画,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些不是我们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教过的吗?我们要培养的所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就是要具备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吗?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有技能,没有素养的人不叫人才,只能叫“人手”,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现在的大学生还缺乏主人翁的意识,没有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没有把老师当成是自己的家人,没有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因此校园里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会问好、乱涂乱画、乱扔垃圾、上课吃东西、手机响、捡到东西不交还等等。
公交车上那一幕,如果上来的老年人是他们自己的爷爷或奶奶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连小燕子都会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了,我们的大学生为什么想不到且做不到呢?而在日本社会中,这些早已被看成是“常识”了。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调研报告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研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新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主思考、问题解决和合作意识等核心能力,为未来社会做好准备。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生创新实践机会较少,难以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再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创新水平。
四、创新教育的最佳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
其次,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如开设创客课程、举办创新竞赛等。
此外,要鼓励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
最后,需要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定期测试、项目评估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国外创新教育的借鉴经验国外一些国家在创新教育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芬兰的教育制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
美国的创新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项目和企业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六、结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 高峰. 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7(6):45-48.[2] 田霞. 创新教育国外研究综述[J]. 教育现代化,2018(12):34-37.[3] 陈勇. 创新教育的理念与路径[J]. 创新教育研究,2019(3):22-25.。
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职业学校中,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术,因此我们必须要保证学生拥有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这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例如:线上学习、实践体验、交流分享、竞赛活动等等。
通过多种学习机会,学生可以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例如,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课程所学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通过竞赛活动,学生可以与其他学校学生相互竞争,从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职业学校中,学习氛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营造积极积极的学习氛围。
例如:1. 组织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
2. 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建立学生议事会,让学生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建设开放式学习环境,学生有机会交流、分享和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学校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探索在职业学校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技能和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尤其是开发实践性强的项目、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通过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独立思考,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跨学科教学创新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因此,在职业学校中,加强跨学科教学十分必要。
而跨学科的合作,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2-03-06T10:00:25.730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志佳
[导读] 结束语: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陈志佳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高职院校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研究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过去高职院校旧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不强。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专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在大学阶段,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课本知识,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对自己创新能力的锻炼。
(2)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不足。
由于大学生知识面较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即便想创新,也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3)创新技术和创新灵感不够。
学生们缺少创新的技能,部分学生即使有创新意识,却又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往往不能把握本专业最新发展的动态,他们也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这些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制约的因素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
当前,一些院校的领导、教师由于自身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在教学内容上仍坚持以知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缺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乏新意。
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2)专业范围狭窄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
目前,高职专业设置,对培养专门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知识面的狭窄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3)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
高职教育中,教师操纵、控制着学生的学习,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这种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挥;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方式单一,习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数量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是一味地以学生考试取得分数的高低论成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没有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
主动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需要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职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可以实行学习过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允许未毕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他们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当代教育思想,内容要新颖、有趣。
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组织分级教学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
(2)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
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尽可能设置创新情景,并且这个环境尽力与社会现实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顺利地进入角色,开展创新活动。
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给学生多说的权力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设计假设、进行推断,形成“面临的实际→提出问题→分析、寻求解决途径→提出解决方案→验证、修正”系列创造过程;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理论、规律、原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
(3)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采取自主控制的个别化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它把学习的控制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
(4)强化技能训练。
丰富多彩的技能训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高职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高职教育就是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识,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设必要的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力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
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5)突出创新能力的考查内容。
建立新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考试方式上,学校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
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
在考试内容上,应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
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充分而深入地思考才能够做出解答;或是安排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
结束语: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高职院校要把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重要任务,同时,注重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艳.略论新时期高职图书馆的教育创新理念[J].北方经贸,2009.
[2]杨太秀.推进教育创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05.
[3]方存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无锡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战略选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