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3)共23页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3)

一、引言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在教育革新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呈现出关注人类学习与关注技术支持的特征。这说明教育变革的发生既依托于教育变革者对人类学习的深刻认识,又仰仗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变革仰仗技术支持这一发现让向来以“教育中技术应用专家”自恃的我们兴奋不已,似乎我们终于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然而,“高技术手段――低技术学习”的现实,尤其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拉里,库本(Larw Cuban)“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表明,教学和学习效能的改进确实是由应用信息技术引起的”这一论断。又带给我们不小的冲击。当全世界都在就如何利用技术解决各国教育难题展开大讨论之时,教育技术学者似乎更加关注自己所在的学科是否为“正规军”,而缺少对研究本意的追问,缺少对教育技术学理论建构的追求。用教育技术学来谋生,还是用教育技术学来真正解决教育问题,这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如果我们回到解决教育问题这个原点上,中国教育技术学者在解决教育问题上还缺少底气,尤其是在解决特定学科的学习问题上力量相对薄弱。以往我们的研究关注媒体技术的多,而关注人本身的少:注重“形而下”的多。而注重“形而上”的少。在中国教育信息化走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初级阶段之后,以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研究为己任的中国教育技术学者如果仍然坚持对西方言论的全盘引进路线,兴奋于时髦技术、时髦名词在教育中的出现。却不能抓住机遇,适时建立“知行合一”的中国本土教育技术理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将很难带来教育的现代化。历史不止一次

地证明,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本土问题。叶澜教授扎根中国教育“家园”,珍视中国传统智慧“体悟”,形成“中国教育学”而不是“教育学的中国化”的努力。值得我们教育技术学人学习与钦佩。中国教育技术学者应该在持续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中,逐渐生成富有个性的学术流派。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CTCL的提出是我们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一次尝试。它的提出绝非偶然。是在充分认识和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结果。笔者分别在《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CTCL系列论文(1)和(2)即是对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全面回顾与深度反思,同时也是在笔者团队自1998年关于学生学科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CTCL框架的一种基本构想与初步尝试。CTCL系列论文至此。我们希望在充分认识“学习”的前提下。提出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命题,并对CTCL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给出一些建议。

二、CTCL提出的重要基础:关于学习的新认识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的联合为两大学科领域的创新发展铺设了新的

路径。也向教育领域展现了创新发展教育的新景观。美国教育技术界以大卫,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博士提出的学习环境建构、心智工具应用与问题解决的概念与框架,成为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联合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教育技术界以桑新民教授《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出版为开端。探索了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联合的可能。世界范围内有关学习的新认知和新动态为我们构建CTCL的基本命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学习者处在学习生态系统的中心

学习生态系统为探索CTCL四要素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学习生态系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无国界计划(Learning withom Frontiers,简称LWF)”负责人简?维瑟(Jan Visser)在1996年首次提出。学习生态系统将学习环境看作为生物圈。各种不同水平但兴趣相同的学习者在其中学习并形成有组织、复杂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一被提出,便引起了各方关注,并纷纷从不同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我国学者对学习生态系统也有不同的认识。张立新认为,学习者和学习共同体可以被看作是生态环境中的有机体和有机群体,而作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则成为了维持生态环境中有机体和有机群体稳定持续发展的生态因子,所有学习者和各种支持性条件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态系统。陈琦、张建伟则认为。学习生态系统是指由学习共同体及其物理的和虚拟的学习环境构成的自成

一体的实体。学习者生活在这样的生态圈之中,他们彼此之间、他们与教师、研究者以及其他成员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学习生态系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但纵观这些论述,我们认为学习生态系统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与其他因素间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学习环境,多强调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而在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问、学习者与除“人”之外其他因素问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前两对关系整体表现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而最后一对关系呈现出“生成性”的特点,学习者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对后者的监督和调控,实现“监控、

调节、完善、发展”的动态运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进而改进和完善体系,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学习生态系统是动态的、自我调节的。传统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更注重各要素间的静态平衡。而学习生态系统不仅关注各要素问的动态关系,更继承了生态系统所具有开放性和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动态平衡的特点。在学习生态系统中,作为系统构成要素的“学习者”与其他要素间存在复杂的动态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者”与其他要素问的调节关系,而这也反映了学习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组织性的特点。通过调节实现了学习者的发展和优化了系统的平衡。(3)技术扮演着多样的角色。在传统观念中。技术只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支持性条件之一,但在学习生态系统中技术的角色变得更加多样。技术可以帮助培植和发展新型学习生态圈,通过技术形成丰富、有力的物质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扩展和改善人际社会的互动关系:技术的使用还可以改变各因素问的关系与结构,形成新的、更具活力的学习生态圈。

CTCL作为一个由文化、技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四要素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其核心目标为提升学习品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因此。学习者作为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理应处于系统的中心。学习者是达成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为系统的动态平衡提供内驱力。系统中其他要素的运动变化都应以学习者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日渐融合的背景下,学习者受此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学习者在学习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比以往更为重要。技术则成为调节学习者与其他要素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动态调节中实现系统的平衡与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