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舞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小舞台的变化
背景:
前一阶段,我们的小舞台由教室里搬到了走廊里,孩子们当发现小舞台的地理环境变化后,产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鲜感。每天都会有孩子在这里戴上头饰,在小舞台上像模像样的进行着儿童剧的表演。前期的角色扮演,激发了幼儿对表演的爱好与欲望。慢慢的,随着孩子们的认知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我们的小舞台越来越热闹。在看似热热闹闹的游戏背后,一些问题、一些困惑慢慢的浮出水面:来小舞台表演的孩子总是那么几位,其他孩子的较少参与;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提供的材料往往满足不了孩子的即时需要;表演千篇一律,甚至是台词有时都会一模一样……。带着这些问题,带着这些困惑,我对小舞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小舞台悄悄地在变化着,自己从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案例描述:
情境一:
游戏时间已经过半了,可是小舞台里一个人也没有,那里冷冷清清的。我看到麦麦在活动室里犹豫着。走上前去:“麦麦,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呢?”
“我也不知道,我已经看过了,我不知道要去哪里玩。图书角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我不想去了。”
“麦麦,又没有发现我们的小舞台可以表演老鼠嫁女儿了,你愿意去吗?”
“那里有人吗?我去试试吧。”麦麦缓缓地朝活动是外面的小舞台走去。光有麦麦一人不够,我走到娃娃家,暗示到:“小舞台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爸爸妈妈们,你们今天想去小舞台吗?”这时,在原举手说:“我去吧。我去小舞台上班”。平时一直“光顾”小舞台的几位女孩子也纷纷响应。其他孩子看看我,继续自己的游戏。小舞台又迎来了这几位“老熟客”!孩子们开始了表演,不少孩子没有轮到的孩子在位置上漫不经心的摆弄着道具。
分析反思:
角色游戏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小舞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但是今天的小舞台吸引不了孩子,能够吸引的是那几位对表演特别有热情的孩子。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中班的孩子正处在角色扮演游戏的优质发展区,为什
么我提供的环境材料吸引不了孩子。根据孩子的反应我试着做了以下原因分析:表演的内容吸引不了孩子。
卢梭说过:要在自然状态中,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和善良的人。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从今天孩子的游戏现场、孩子们漫不经心地摆弄道具等行为来看,孩子们对于今天的表演活动的热情不高。可能是和表演的内容有关,《老鼠嫁女儿》这个故事是一个传统的民间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接触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机会比较少。以现在孩子的现有经验,他们很难理解、接受这样的故事。更难讲对该故事的表演游戏产生兴趣了。对于一个相对缺乏经验的游戏内容,孩子没有热情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对策:
根据幼儿兴趣,选择表演内容。
选择贴近孩子、情节简单、生动有趣,并有起伏和重复情节的表演作品,能有效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如伴随着《小兔乖乖》妈妈朗朗上口的歌声和小兔智斗大灰狼、最后合力将大灰狼制服等情节,赋予了这一表演游戏极强的生命力。幼儿争当大灰狼,小兔子或兔妈妈,积极参与活动。
将表演的内容增加到几个。分别适合不同孩子的兴趣需要。根据年龄特点。我又增加了《拔萝卜》《金色的房子》《小蝌蚪找妈妈》等不同风格的剧目。在表演《拔萝卜》时,各个角色相继出场,一个拉住一个拔起大萝卜摔倒在地上,再把大萝卜送回家的情节,逗的幼儿开怀大笑,极大的表现出参与游戏的热情。孩子们被这些有趣的、熟悉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大家有了参与的热情。因为熟悉这些故事,使得那些平时不怎么热衷表演的孩子也有了尝试的愿望。
与此同时,我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了相应的小剧本。当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发生遗忘混乱时,他们能够翻翻小剧本,进行自导。当孩子对熟悉剧目能够表演后、当他们的表演兴趣被激发时,他们会有尝试探索其他故事的表演,这时小剧本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有了众多孩子们熟悉的故事表演后,小舞台里经常能听到孩子们快乐的表演声。
情境二:
孩子们正在热热热闹闹地上演《金色的房子》。舞台上的演员和舞台下候场的演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表演着。
晓晓正在舞台中央扮演着小姑娘在草地上摘花。一边摘一边唱着歌。
“不对的,这样演是不对的。”“小狗”淘淘冲了上来。
“就是这样演的,我们平时就是这样演的。”晓晓不服气的涨红了脸。
“对的,就是这样的。张老师平时就是这样演的。”小观众们也坐不住了。
“小姑娘摘花怎么可以没有花篮呢?”淘淘义正严词的反驳。
晓晓和大家沉默了片刻。“老师又没有准备好。我们没有怎么办呢?”
老师:“是呀,小演员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去买一个。”
“自己做一个。”
“去娃娃家借一个。”
不一会儿,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了一个小桶,演员们又投入的进行演出了。
分析反思:
孩子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闹表演后,他们很多自己的小主意会在演出的过程中“冒”出来。今天的问题是幼儿对教师准备好的道具不认同,材料反而在游戏中削弱了作用,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从后面孩子的游戏行为来看,本次老师的介入还是非常的有效。当发现孩子被道具问题困扰时,教师马上用了平行法进行了介入。孩子们在角色互动间的把一个道具问题给解决了。道具问题是在孩子不断地与游戏环境材料互动间产生的,怎样来面对类似的以后的问题呢?
对策:
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
试着让幼儿根据表演作品确定需要哪些道具,想想可能采用什么物品进行替代,让他们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对幼儿自己动手与准备道具材料的成果,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评价:哪一组的替代物最形象?使用得最好?在评价中幼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使道具的设计与准备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的萌芽从中得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有了表现的机会,主动性也会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小舞台旁边,设置一个的材料框和一些美工用品。在材料筐里放上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纸类、碎布类、废旧盒子等等。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