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及教学策略
教学I视I点-2021/02统编版高中语文敎荷编写理愈及敎学策略◎河北/李聪聪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编写理念以及单元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单元教学突破了单篇教学的局限性,这一变化对未来语文教学发展具有指向性的作用。
随着新教学理念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新教法、新学法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结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当前,伴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陆续在各省市投入使用,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结束了,这意味着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的教材编写理念的转变,也表明其更加适应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教材编写结构分析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来确定教材总体容量。
在教材整体编写、单元结构体例及选文编排上都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_)教材整体布局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分别设置了必修教材2册、选修教材3册。
从必修教材看,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三纵八横”知识体系:“三纵”指每个单元都设有相对独立的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以及写作指导三条纵线;“八横”是指八个单元,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贯彻了“读写合一”的编写理念。
教材在整体上呈现“三线并行”的结构:一是“人文主题”逻辑出发的扩散式结构,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二是“学科结构”逻辑出发的循环式结构,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三是“实践理性”逻辑出发的开放式结构,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围绕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展开,学科知识和个人经验并重,总体呈现整合包容之态。
(二)单元结构体例分析统编版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写,构建了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两线并行的教材体系。
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性线索,紧抓“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三大精神,以若干小主题为辅编排教材。
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另一条线索,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文本单元。
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重视核心素养养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
总第320期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本期视点以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人文主题为“青春激扬”,统领3课含4首诗、2篇小说。
第1课是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第2课是三首现代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第3课是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根据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根据每课作品的特点,教材在“单元导读”中提出了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尝试诗歌写作。
”这是教师要在单元教学中落实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任务。
每课课后有“学习提示”,对课文进行了解读,提出教学建议,也会推荐阅读资源。
“单元学习任务”中设计了情境化的学习活动,比如任务四是要求学生原创诗歌,全班合作编写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
二、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一)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新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教师们的认知习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
一是要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理解;二是要研习学科专业知识,以适应新教材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三是重视课程资源建设,比如纸质文本、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地域文化、国内外重大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以满足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二)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单元的人文主题,将其自然融合在对文本思想主旨的挖掘中,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幻灯片2●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幻灯片3●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背景是什么?幻灯片4●三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广大师生也有这个愿望,统编是迟早的事情。
幻灯片5●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幻灯片6●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幻灯片7●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幻灯片8●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
幻灯片9●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
幻灯片11●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幻灯片12●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幻灯片13●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幻灯片14●“百年教科书编写的历史”研究,对民国国文教科书的编写有认真的清理总结,有些好的经验吸收到新编的教材中。
幻灯片15●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幻灯片16●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幻灯片17●从7个方面介绍:●新教材和以往流行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比,“新”在何处,●有哪些创新点,●一线老师使用新教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注意。
幻灯片18●三、“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幻灯片19创新点之一●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幻灯片20●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幻灯片21变化●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部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五大变化、两大热点及四大举措
部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五大变化、两大热点及四大举措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标”设置了18 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著作专题研讨”),其中3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开设2个学期。
其中必修共设8学分,包含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共设6学分,包含6个学习任务群;选修共设12学分,包括6个学习任务群,学生自由选择。
高一学习必修上、下册,高二学习选择性必修上、下册,高三学习选修上、下册。
新教材和课程的五大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首先让我代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感谢大家采用这套教材,我想介绍一下这套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它与其他版本(包括原来人教版)的不同,还想从七个方面讨论“部编本”教材“新”在何处,并结合教学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今年先行发行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年级和七年级。
其他年级教材还将陆续投入使用,要逐步取代原来的人教版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材。
以前我们习惯以出版社而简称各个版本教材,比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这套新教材则可以叫“部编本”。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大都是十多年前出版的,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以后不会再增加新的版本了。
原有的几个版本现在也都作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
“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占有的使用面比较大,小学约达70%,初中超过70%。
其覆盖面还要逐步扩大,成为统编教材。
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背景是什么?这是中央的决定。
早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就是教材主要有几个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加上当时编制的时间紧,评审的机制也不健全,出版社生怕不通过,编得比较仓促,这都影响到教材质量。
社会上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某些媒体也拿教材炒作,这也引起中央的注意。
鉴于上述情况,有特别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在2009年的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统编高中语文的教材与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的教材与使用建议摘要:随着新时期教学情况的更新,我国也进行了高中教材和高考制度的改革。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我们还能够看出这些变化,并非对过我们教学的颠覆,而是在守住过往正统教材教学思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
几十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在探索新的方向,并且不断的根据实际的社会变化而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次新教材的改革正是在总结了这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经验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
想要在今天的教学工作当中,更好的利用教材,就必须要正确认识新教材的特点,并且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语文新教材引言学校当中使用的教材变化是社会中关注的重点,而所有学科当中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最为引人注意的。
语文学科不仅承担着普通的教学任务,更担负着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方法的重任。
新版的高中语文总编版教材在集合了原有的教材特点和优点基础上,对于当下的社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结合,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教材的结构和比例。
面对新教材,也面对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统编版语文新教材的特点(一)教材的结构和体例新版的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共有两册必修和三册选修。
在理论上来说,选修教材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同时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也是可以自由安排的。
具体来说,其实在实际教学当中,基本上所有教材都会用来教学。
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将必修教材安排在高一,而选修教程安排在高二。
也可以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进行搭配使用,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度。
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主要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两条线索结构起来。
其中人文主题非常深入的结合了当下时代高中生学习的特征和面对的时代面貌。
人文主题的涉及面是比较宽的,但是主要还是能够集中在三个方面的元素上。
分别是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同时学习任务方面的内容,安排的也非常有实际的指向性,这充分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策划(新教材及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策划(新教材及教学进度表)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2.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教学内容: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二单元:古文阅读与鉴赏- 教学内容:学习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 进度安排:第二至第四周第三单元:现代散文与小说赏析- 教学内容:学习现代散文和小说的特点及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 进度安排:第五至第七周第四单元:写作技巧与实践-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实践训练。
- 进度安排:第八至第十周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展示、实践- 使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实践4. 教学评估- 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小组合作评价和期末考试等。
-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阅读材料:各单元相关的文学作品、古文、散文和小说等- 写作工具:纸张、笔、电脑等6. 教学实施步骤1. 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材内容,辅以多媒体课件和实例分析。
3. 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4. 组织写作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5. 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7. 教学效果评估-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评价和期末考试等进行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 教学团队协作- 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内容的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和提供支持。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建议使用统编版高中语文材时,教师们可能会感到压力。
这是因为教材进行了大量改动,包括新的课文、体例和教法。
但是,这套教材并不是要完全颠覆以前的教材和教法,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变化和革新。
因此,教师们应以积极和正常的态度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较大,因此我们推荐教师们稳步推进使用材。
不能指望材一用,教学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使用材和法是时代的要求,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材时,教师们需要根据各自学校或班级的情况,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
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才能真正用好教材。
这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能仅仅通过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我们不赞成形式主义和“一刀切”的做法。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大步改革,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进。
教师们应该有选择权,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如何使用材。
考虑到教师们时间紧张,建议先尝试使用新方式教授一两个单元,积累经验后再推广法。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真正决定教学效果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使用材需要更学观念,理解材的变化和创新,以及背后的学理支持。
建议备课时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材,对比理解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
初中和小学老师也需要研读高中新课标,了解教材变化和创新的来源。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研究如何实施材提出的新理念和教学方式。
使用“研究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可以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研究任务群”,并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集中和清晰,避免同质化弊病。
备课时应根据“研究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使用“研究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可以减少灌输式讲解和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课程教学建议及单元重难点解析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内容
人文主题
学习任务群
篇目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红烛/闻一多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 *致云雀/雪莱 3.百合花/茹志鹃 *哦,香雪/铁凝 单元学习任务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要求 1.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
歌,使诗作多一些“诗味”。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建议 1.把握本单元“青春激扬”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树立伟大的革命抱负,
理解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青春热情和追寻理想、拥抱未来的 愿望。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 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单元导语:一般由三段组成,简明扼要地说明单元的人文主题、所属学习任 务群及选文情况、单元核心任务及学习目标。单元人文主题应给予重点关注,这 是该单元应达成的立德树人的培育目标,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的体现,是 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生命教育的具体体现。单元核心任务是围绕单元人文主题 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提出的,具有统领整个单元的意义。学习目标更多关注 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主要是语文素养当中工具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4.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
小说的描写艺术。 5.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尝试写作诗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总体框架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 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 但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每个单元 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 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 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
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高中统编(部编)版 语文教材 总体框架及编写思路 40页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必修上册
青春激扬 劳动光荣 生命的诗意
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第五单元 乡土的中国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必修下册
中华文明之光 良知与悲悯 探索与发现
媒介素养 抱负与使命 观察与批判 不朽的红楼 责任与担当
一、 教材总体框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03 为谁培养人
坚定理想信念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04
加强品德修养
增长知识见识
培养奋斗精神
增强综合素质
一、 教材总体框 架
2. 根据中央要求,强化立德树人教育,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
单元。
TEAM 遵循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要求,教材以新时代高中学
生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作为 隐性的精神主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合” 的基本思路,分解成若干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的重要 依据,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语文课程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
一、 教材总体框
架3. 根据课标精神,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
单元。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二)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二)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
架3. 根据课标精神,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
单元。
必修课程(8学分)
选择性必修(6学分)
选修(0-6学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 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的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的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摘要:高中语文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基于众多的学习任务群,使得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任务艰巨,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较大,为了精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点,以教材单元内容为突破口,对其进行分析并策略性地制定教学方针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将从两个主流面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分析各类型单元教学中的重点,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单元内容分析1.高中语文部编教材的单元内容分析1.1文选式单元的内容分析大单元设计是文选式单元的标志性特征,既将整个单元视为一个整体,这使得文选式单元中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目标上均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在明确教学任务和引导学习目标方面“单元学习任务”是不容忽视的重点环节。
以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作为文选式单元的案例分析,在该单元的课文构成上可以发现,第四课的组成内容均为通讯报道,第五课为新闻时评,而第六课则变成古诗歌,整个单元在课文文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非常跳脱,而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如何实现“依体而教”这一教学目标将作为该单元的首要教学难点,其次便是该单元文章篇幅巨大,总字数超过一万五千字,这也为该单元的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1.2综合实践活动单元的内容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革新,当下教育革新的首个目标便是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将教育与学习局限在课堂、教材以及试卷上,而是真正让学生的学识素养在生活中得到实践运用,既加强学生学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而这也将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相较于其它科目,在育人和素质养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正是因此,使得当前语文教材在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更趋于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乃至教学方式的转变。
譬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该单元的主体部分不再是传统的课文,而是与生活接轨的学习任务群,目的就是摆脱传统书本教学的禁锢,落实知识源于生活,所以针对该单元的教学,教师也要区别对待,用全新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完成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集中的问题就是,近半数的教师认为课时紧张。
参加调研的老师大多数将这归结为教材的内容多而且难。
但实际情况怎么样,需要进一步调查。
第二个问题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这个任务群对于教师们的挑战非常大,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被认为是其中最大的困难。
第三个问题是从教学方式,也就是从教材使用上来看,呈现出“三分天下”这样一个态势,也就是单篇为主,或者说是以单元整体为主,或者是以群文为主。
这就表现出对统编教材的结构理解不够。
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有一些相关的表现,就是将单元导语、课文注释,还有学习提示同等看待的趋向。
第四个大的问题,就是对任务的设置总体上是满意的,使用的时候老师们也会有增减,任务实施的主要困难在于课时不够。
第五个大的问题,在我们调查问卷中体现的是,活动类单元当中会发现,没有探索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其背后的本质是对活动类单元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那么我们下面一一来讲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课时紧张。
大家可以看到调查问卷的图,展示了超过半数(约有56%)的教师认为课时紧张。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这次试用的时候主体是像北京、上海、辽宁这样的省市,这些省市的师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优势的,那么如果全面铺开的话,是不是更为紧张?这一困难的原因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认为内容过多,第二位的是认为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第三个是教材内容较难。
这样加起来占到了84%。
学生的基础薄弱,其实是相对于教材而言的。
内容较难,这个跟学生的基础薄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这些原因总的说明,统编教材的内容是多而且难的。
当然这也有相对性。
那么到底是教材本身的内容过多,还是由于这是一个新的教材,老师们要适应,所以会在自己具体教学的时候觉得“多”,教不完?“难”也是这样。
所以,这到底是试用的时候教师遇到的问题,还是今后将会继续遇到的问题?是不是随着教材的使用,随着我们各项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在难度的考量当中,具体而言,认为选择性必修偏难的比必修偏难的要稍微多一些。
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学习提示”使用建议——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
作者: 孙爱蓉[1];程琢[2]
作者机构: [1]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武汉430070;[2]无为第三中学,安徽芜湖238300出版物刊名: 教师教育论坛
页码: 8-1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0期
主题词: 学习提示;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主题思想;文体艺术特征;任务实施方略
摘要:"""学习提示""是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应用好、用活、用透""学习提示"",从而深刻理解单元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文体艺术特征,深入发掘任务实施方略。
"。
新教材人教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而高一上学期,又是这个重要学习阶段的重要的起始阶段。
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为此,高一语文备课组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总体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与整合。
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与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与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与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导读:2019年10月18日,温儒敏先生在第十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发表讲话,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教师业务提升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
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
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
所以初中和小学老师也有必要研读一下高中新课标。
把新教材和新课标对照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
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着手研究如何实施新教材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研究和讨论是必要的,有些问题和困扰的解决会有一个过程。
我想讲几点意见,澄清一些误解,让新教材使用和教学改革更加切实可行。
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2019/10/30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
使用新教材,备课就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
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
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
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课也可以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
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其中都已经有所提示或者建议,备课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这种“活动”不能离开语文,主要是读书、思考和合作探究。
其实,课标中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上位”的要求,似乎比较原则,备课时也应当特别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
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等,是新提法,我们以前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教材也在努力体现,备课时就应该多考虑。
设计“文学阅读与欣赏”类的课,就要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
比如古诗词教学,不能满足于了解“作者原意”和“艺术手法”,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中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
所谓“溯源性审美”,不能取代“生成性审美”。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在“目标管理”这是新的课型,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
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每册指定必读2种书,三年一共12种。
这也是“整本书阅读”。
高中教材原来也考虑读4部以上的名著,后来考虑高中的学业负担重,还要面对高考,就把阅读的量减少,一共才读2部——《乡土中国》(费孝通)和《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
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比较简单。
“学习任务”主要引导阅读和思考,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教“整本书阅读”,我想老师们会总结出好的办法。
我的理解,“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
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
比如,读《乡土中国》,要求学生注意概念和大小纲目,注意理论推导。
读《红楼梦》,要求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注意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体验与欣赏,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导。
不要和一般课文教学那样去多加讲解,更不能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我最近写了《乡土中国》导读,主要是提供读这类书的方法,定位在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这个标准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坚持读完,对书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
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
老师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让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没有必要和单篇课文教学那样精雕细刻,也没有必要布置很多“活动”和“任务”。
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读书又不能处处指向写作,也不要老是想着考试,那会败坏读书的兴趣。
别忘了,“整本书阅读”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总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必搞得太复杂,重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
处处安排写作或者讨论,“过程管理”太细,反而可能败坏读书的兴致。
语文老师要“读书养性”2019/10/30新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所谓“课”的构成原则也产生了变化,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课”。
以往一篇就是一“课”,现在也还有一篇作为一“课”的,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组课文为一“课”。
因此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化,不再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群文教学”。
“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
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
比如有些古文,有些比较深奥的经典,就仍然设计为单篇教学。
注意,“群文教学”也应当有精读、略读之分,一课之中的两篇或者三篇课文,总有一篇是要精读的,老师要举例子,给方法,给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则让学生泛读。
下面,重点讲讲老师读书的问题,这是关键。
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
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
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
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
问题是,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上这个“节奏”?初中阶段光是“名著导读”指定必读的12种,推荐自主选择阅读的24种。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读过的有多少?恐怕不会乐观,有些老师连其中一半也未见得读过。
高中语文新教材改动很大,对读书的要求非常高。
特别到了高二,实施“专题研习”型的教学,一个专题,三五篇课文,要学生顺藤摸瓜,找出很多相关的资料来读,涉及多方面相关知识,老师就必须具备比学生宽广得多的知识面,要读很多书,才能应对一个“研习”单元。
新教材要求学生多读书,老师一定得自己先多读。
靠以前那点的“库存”,看来是不行了。
这是“倒逼”我们去读书。
再说说高考,也正在“倒逼”我们老师读书。
这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确在变化,开始考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大大拓展。
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有点吓人,说2019年高考语文,考的都是没有读过的,读过的全都没有考。
这也可以说是部分事实,体现一种改革和变动。
考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嘛!如果我们当老师的还是老一套,我行我素,不读书或者少读书,看来是很难应对改革中的高考的!但是现在很多老师读书的状态不见得好。
他们也读书,但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属于“职业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