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相关推荐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1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酚酞试液、[教学程序][提问]成红色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
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常见酸和碱的识别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常见酸和碱的识别。
2.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中和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教案、PPT、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特点,介绍常见酸和碱的分类。
3. 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酸碱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酸和碱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酸碱性质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酸碱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酸碱滴定:介绍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酸碱滴定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2. 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化肥生产等。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结构纲要化
教学内容与时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以一个花瓶插花导出课题:一天小丽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在花瓶上插花,连忙放下书包帮忙。妈妈为了考考她,对装饰花瓶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你猜她会如何装饰这个特殊的花瓶吗?
二、问题引导,讨论问题(10分钟)
同学们选择花瓶内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写在对应物质种类的上方。
讨论回答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并对照
通览教材回答
思考、交流、回答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并对照
通览教材回修正
碱溶液都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练习(一)和(二):喜洋洋与灰太狼
根据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本课小结:
1、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常见酸、碱的性质。
通览教材回答
观看投影
思考与交流
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回答并板演
观看投影
思考与交流
回答问题
学生抢答:大显身手
思考
总结与整理
回顾
教学反思
4.增进对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解,提高应用问题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恰当
具体
可测
媒体运用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来探究、展示、分析、应用创造条件,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整合点准确恰当
教学思路
本节课重点教给学生几个学习方法: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和碱具有的性质。
课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酸和碱的概念(1)介绍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介绍碱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第二节:酸的性质(1)酸的物理性质。
(2)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3. 第三节:碱的性质(1)碱的物理性质。
(2)碱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4.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5.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应用。
六、第六节: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学会使用滴定管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滴定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学生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滴定管、滴定瓶、指示剂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准备、滴定、观察终点、计算。
3. 滴定数据的处理:计算滴定结果和误差分析。
七、第七节: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酸碱中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酸和碱是化学科学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了解酸碱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知识很有帮助。
下面是一个关于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详细介绍了酸和碱的定义、性质、测试方法和常见应用。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测试方法;3.了解酸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碱测试方法的理解和应用;3.酸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天然色素提取液等;3.实验操作台和玻璃器皿。
四、教学过程引入:1.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酸和碱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是什么?2.教师出示酸和碱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酸和碱是对水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含量的不同称谓。
知识讲解:1.酸的定义和性质a.酸是指能够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或溶解金属氧化物而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b.酸的性质:酸呈酸性溶液,具有酸味、能导电,和酸性指示剂反应呈酸性颜色。
2.碱的定义和性质a.碱是指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b.碱的性质:碱呈碱性溶液,具有苦味、能导电,和碱性指示剂反应呈碱性颜色。
3.酸碱测试方法a.使用酚酞溶液或天然色素提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
这些指示剂会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用来区分酸和碱。
b.如果溶液呈红色,表示酸性;如果溶液呈蓝色,表示碱性;如果溶液呈紫色,则表示中性。
实验操作:1.将盐酸滴入一只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其性质并记录下来。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只容器中,观察其性质并记录下来。
3.在两只容器中滴入适量的酚酞溶液或天然色素提取液,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根据颜色变化,判断出盐酸是酸性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溶液。
应用拓展:1.分别列举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肥皂属于碱,柠檬汁属于酸。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掌握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区分常见酸和碱,并能进行简单的鉴别实验。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实验。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3.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学生准备:1. 预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酸和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酸和碱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定义,通过实例分析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如:酸的酸性、碱的碱性、酸碱中和反应等。
3. 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酸和碱的名称,书写它们的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酸和碱的知识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续)5.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实验教师演示常见酸和碱的鉴别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巩固酸和碱的鉴别方法。
6.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pH、治疗胃酸过多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现象,判断所涉及的酸或碱,并书写它们的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
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船塘中学杨伟中
教学目标:
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
3.初步掌握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同学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化学试剂准备: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镁条、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白纸、酒精
灯、坩埚钳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显性,向该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色。
2.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应用,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用,通常pH
时溶液显碱性,将一份pH=3的溶液加入pH=5溶液,所得溶液的pH范围为。
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镁和稀盐酸反应
(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二、新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与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与碱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酸与碱的定义;
2. 了解酸与碱的性质;
3. 能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内容
1. 酸与碱的定义: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 酸与碱的性质:酸呈酸味、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碱呈苦味、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玻璃棒、酚酞指示剂等;
2. 实验物质: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等;
3. PPT课件。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酸碱的图片和实验现象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授课:讲解酸与碱的定义和性质,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生成的盐和水,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和反应的过程;
4.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酸碱的理解;
5.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建议
1. 强调观察与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酸碱的性质与中和反应;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酸与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和碱的物质性质,能列举酸和碱的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树立安全意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二)难点: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二)进行新课:1、物质分类:酸碱盐。
2、认识酸和碱:通过实验认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1)实验材料: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锌粒、生锈的铁钉、鸡蛋白溶液、肥皂水。
(2)实验操作:分别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分别将锌粒、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分别将鸡蛋白溶液、肥皂水滴加到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3、酸和碱的用途: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了解酸和碱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酸和碱的认识。
5、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酸碱指示剂的实验。
教材以氢氧化钠和盐酸盐酸盐酸为题材,介绍酸和碱的性质及酸碱指示剂。
通过氢氧化钠和盐酸盐酸的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氢氧化钠和盐酸盐酸具有一些相似性质的原因,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实验中物质变化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将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其应用。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3)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俗称及其用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酸碱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化学药品,注意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2)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俗称及其用途。
2.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在溶液酸碱性检测中的应用。
(2)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烧杯、试剂瓶等。
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酚酞、石蕊等。
3. 教学课件:酸碱性质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概念。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碱的性质及其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酸的概念、分类及其性质。
(2)讲解碱的概念、分类及其性质。
(3)介绍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俗称及其用途。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酸碱性质的特点。
4. 课堂练习:(1)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酸碱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了解其用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主动探究酸碱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学会使用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
3. 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中和反应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3. 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概念及特性。
2. 讲解酸和碱的概念:解释酸和碱的定义,阐述酸和碱的特性。
3. 酸碱性质的实验验证:(1)酸的性质: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观察气体的。
(2)碱的性质:用氢氧化钠与酚酞指示剂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
4.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原理: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阐述中和反应的原理。
5. 中和反应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1)用盐酸与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3. 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胃酸过多时的治疗方法。
4.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课后作业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练习。
3.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并加以描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了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学生能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够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练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
1.书面作业:
a.请学生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酸碱的定义、性质、制备及中和反应等知识点。
b.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尝试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c.请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2.实践作业:
a.学生在家中寻找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观察其性质并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的现象,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4)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介绍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3.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酸碱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探究酸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2. 酸和碱的性质3. 酸和碱的用途4. 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5. 实验操作技巧与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难点: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4. 结合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3. 实验演示:进行酸和碱的性质实验,如酸碱指示剂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等。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5. 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酸和碱的性质。
6. 拓展与应用:介绍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0. 课堂反思:总结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酸和碱概念、性质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常见的酸和碱》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指示剂、金属片、酸和碱溶液等。
3. 课件或多媒体素材:酸和碱性质实验视频、图片等。
八、教学实施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酸和碱概念、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3. 进行酸和碱性质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酸和碱的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走进酸和碱的奇妙世界啦!在开始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件有趣的事儿。
前几天我去超市买水果,看到售货员在清洗水果的时候用了一种特别的液体,水果一下子就变得亮晶晶的。
我好奇地问她用的是什么,她告诉我那是柠檬酸溶液,能把水果表面的脏东西洗得干干净净。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咱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能初步学会稀释浓硫酸。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2、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
酸和碱的通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镁条、氧化铜粉末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刚才我跟大家分享的在超市的小经历,大家是不是对酸和碱充满了好奇?那咱们就正式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
(二)新课讲授1、酸碱指示剂咱们先来认识一下酸碱指示剂。
老师这里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现在分别向这两种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同学们发现了吗?紫色石蕊溶液遇稀盐酸变红,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这就是酸碱指示剂的神奇之处,它们能通过颜色的变化告诉我们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2、常见的酸(1)盐酸盐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打开一瓶浓盐酸,大家观察一下瓶口有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对啦,能看到白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第一课时是酸碱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原理。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仪器药品
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酒精、试管、研钵、烧杯等。
学生准备:牡丹花、月季花、菜花等。
七、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
2、变色规律
石蕊试液遇到酸溶液变红色,遇到碱溶液变蓝色;
酚酞试液遇到碱溶液变红色,遇到酸溶液不变。
3、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